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22-577098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4 10:21: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陈海波

【摘要】在社会急需大量新型网络人才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上困难重重,如何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走出困境,如何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就业对接,本文从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对于课程设置的决策,目标和实施给出几条改革建议,希望能抛转引玉,唤起同行们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设置及课程设置的关注。

【关键字】网络人才课程设置

【正文】

一、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在过去的5、6年中,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网络在向社会生活渗透的同时,也在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并且已经渗透到传统企业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市场目前急需大量新型的网络人才。我们国家的网络人才的培养现状又是什么样呢?

据统计,市场对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高达12万,而实际拥有量不足5.4万,人才的极度短缺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国家信息部统计显示:今后5年,中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万—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网络人才严重告急。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与信息类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近100万的人员,输入远远小于供应,事实上,在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之外,近几年快速发展的IT职业教育机构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人才。例如,著名的IT培训机构北大青鸟APTECH开设的BENET网络工程师培训班,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网络工程师。虽培训在加强,但网络人才短缺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也开有计算机网络专业,那么能否在网络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所作为呢?答案是肯定的,大量的网络人才需求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初级或中等网络人才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更多的职位更欢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但目前大多数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现状。

以我校为例,来看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状。我校是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示范专业,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我校每年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150人左右,但就业情况令人担忧。据了解,我校的前几届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学生不到30%,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口就业的人数比例则不足10%。而且大部分(80%以上)从事的是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有的学生到单位做的工作完全是与本专业脱离的。并不是社会上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而是很多岗位我们毕业生无法胜任,而这些岗位恰恰就应该属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究其根源,我认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校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是:一年级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软件三个专业的课程完全一样。到二年级时每个专业每学期都有两门可以体现专业特色的选修课,但每学期只能二选一,其余课程设置三个专业都相同。到了三年级,每个专业总算有了自己的专业课程了,但也是凤毛麟角,最要命的是第一学期还未能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就已经出去实习了,根本学不了什么专业技能。这样的课程设置很能体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性特点,但是缺乏实用性。学生毕业后掌握的技能覆盖面的确广,但全是皮毛,做不了实事,无任何就业优势。看一下我们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两年半的时间里所学的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VB编程基础》,《硬件维修》,《常用软件》,《网页制作》,《多媒体》,《常用服务器组建技术(选修)》,《局域网组建》,《VB数据库系统开发》,《ASP系统开发》,《系统集成》,《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系统开发》,《视屏编辑》,《AutoCAD》,《设备使用》。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怎么可能在短短的两年半里精通这么多。也许,我们担心我们的毕业生如果掌握的技能过于单一会减少他们就业机会,而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课程设置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根本无法藉专业技能获得择业机会。另外,个人认为我们学校的整个计算

机专业设置也不是很合理。早在2003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共同发起“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简称“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在调研了我国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后,提出了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专业方向:

1.计算机软件:培养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初级编码或开发、软件调试及技术服务与软件销售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2.多媒体应用技术:培养熟悉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应用技术,能够进行平面图形制作、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影视资料编辑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3.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培养熟悉相关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的专业人员。

而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三个名称太大,缺少方向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一半是多媒体应用技术方向,很难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特色。这不是我们学校特有的,据了解,珠三角的其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三、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凸现专业特色!

这里的“能力”不仅是指操作技能,而且是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应该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以下是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1.注意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中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很多学校都有专业指导委员会,我们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另外,我们学校校园网建设过程中曾经和很多网络资讯公司有业务来往,我们应该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课程设置的决策参考应该是来源于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动用所有的有用资源来获得最有价值的参考,才能设计出最合理的课程体

系。

2.课程目标应该是综合的、具体的。无论是每门课程本身设计的目标,还是整个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明确的宗旨和指导思想,以便高瞻远瞩,全面驾驭各项工作。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分目标、子目标,都要力求具体化,有针对性,有明确的内涵。总目标的表述可参照行业特点,但分目标与子目标要尽可能行为化。

3.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理论教学要适度,要做到少而精。要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精”要以实用为度,即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课程内容要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重点介绍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例和应用方法。

4.应该设置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也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如通过设立计算机网络试验室,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从事网络管理工作,增加真实感。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对模块做增减。

5.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是落实新课程设置的有效途径。这是将新课程设置落到实处的最直接手段,也是最有效的。

当然,课程设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可能只言片语就能说清楚,设计过程更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考证。我只是认为以上几点应该作为重点考虑的方面。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新课程设置效果的关键。

教师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能动因素和核心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操作演示正确无误,实践管理高效有序”。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以此为目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苦练教学基本功,争取个个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也应该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进修、有计划地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实验实训基

地建设和企业生产劳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克服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所面临的掌握新技术的瓶颈,下大力加强计算机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实习,了解和参与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增加实践经验。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维护的任课教师应到具体的网络公司参与组网、管网实践。

五、硬件设施现代化是实现新课程设置效果的保障

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是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它们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需要,体现实验、实习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目前,我校已经搭建起校园网,而且已经有数量可观的专用机房,加上学生带机回校,可以说电脑的数量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但是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场室,我们虽然有一个实训场室,但是里面的设备过于简单,不能完全满足网络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要求。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实验场室的硬件投入。

总之,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因为它将关乎学生的人生前途,也影响学校的发展大计。以上是本人对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同时,也希望藉此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们对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关注!

【参考资料】

1.“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首页于2006年4月8号发表的文章《中等职业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

2.北大青岛授权培训中心《网络人才需求高涨 你准备好了吗?》。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初探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初探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张志国

【摘要】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研究专业课程的设置,从分析计算机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主要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既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为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应用专业 课程设置改革

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今天,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社会人才需求上的不断变化,学校应当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需要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加入到课程体系中。为此,我们需要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

由于很多学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长时间沉溺于虚拟的计算机理论教学当中,导致学生不会思考,动手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例如,有的学校在课时安排上,理论教学的课时设置明显过重,而实践教学的课时设置明显不足,而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体上的教学质量。

2、课程内容相对落后

计算机应用课程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是非常迅速的,而很多在校教师在进入教学工作岗位后,经常忽略了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因此经常发生课程内容不够先进的问题,进而对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实际工作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相关统计表明,30%以上的学校都在使用三年前编写的计算机应用教材,40%以上的学校在使用两年前编写的计算机应用教材,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再不及时穿插最新的前沿知识,将会严重影响到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课程目标定位过高

由于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更新的速度又非常快,而有的学校和教师则总是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消化能力。因为教师课程目标的定位过高,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比较大,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不利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来看,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

程,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是很有必要的。

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

根据计算机应用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例如,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和基础,我们强调从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不同视角去认识和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运行机制、界面和结构。在教学中不但强调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且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内容,如:用户接口与操作系统、安全问题、多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

2、课程建设的其它方面

对一门课程,除了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教学规章制度、实验室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才有可能把一门课程建设好。

三、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强调一些共同的方法原则,鼓励各科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反对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例如: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避免交待式的讲解;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了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方式来加强实践教学:

(1)精练习题、强化基础。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由于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探索性,是发展中的科学,我们还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小论文或总结报告,让他们时刻跟踪本课程的最新动态。

(2)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作品展示是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而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学生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完成某一实例后,抽取某几个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展示出他们的作品,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适当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其它学生的榜样。被表扬的学生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趣盎然,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3)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我们应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化:

一个方面是规范实践内容。专门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在平常实验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相关课程精心设计了几组不同类型的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不仅抓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同时还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

3、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完全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中职学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多媒体机房的建设必不可少。

4、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建立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

为了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建立由校领导挂帅、教研组参与的课程建设检查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定期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评估,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每学期开学前任课教师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表,由主管领导把关听课制度和教学问卷调查,可进一步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5、利用互动式网络教学,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

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友好的交互界面,生动活泼的BBS,实时互动的QQ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

学。

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靠教师的直接讲授,还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他人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方式来实现,有利于学习者认知潜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

中职学校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这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认清形式不断改革创新才有出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职成【2012】5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

[2]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第三篇: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培养社会需要的汽车维修人才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然而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现代汽车运用和维修技术人才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教师教法单一

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紧张,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时,不加选择,因此,生源广杂、素质低成为普遍性。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一些中职学校常用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是先在教室学习完理论课,然后再到实训场所进行实践、实习操作。导致的结果是:理论课,学生上课的热情很低,学习没有兴趣,出现聊天、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到了实践场所操作了一下,没有理论基础一部分学生也觉得没有意义。学生对专业的理论课方面无法较好地掌握,从而也影响到后续实践的学习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觉得课堂教学压力很大,效果很低,没有成就感。

2.学习目的不明确

中职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做什么,对社会的看法越来越功利,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兴趣下降,最终影响到学习的行为和效果。同时,中职学生还易受校外玩乐场所的影响,使学习分心,热衷于玩乐,加上中职生学历层次低,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使部分学生失意心情油然而生,学习动力必然不足,认为学习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学好学坏一个样,只是在应付学习。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材改革滞后,缺乏适合中职学生的专业课教材。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教材难度偏大,内容偏深,脱离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学生听不懂,让教师不知道“教什么”;教材知识可用性不强,和实验实训也有脱节,造成学生不愿听,让教师不知道“怎么教”。

二、任务教学法的提出

当前,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学校都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采用了很多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任务教学法、示范指导教学法、模拟角色法、情景教学法、行动导向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笔者就以“任务教学法”为例谈谈在汽车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任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材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相互评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在“做”中学,“用”中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三、任务教学法的环节

具体的任务教学应该分为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环节:

1.前任务

教师引入任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拓展性,等等。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任务的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任务的设计应保证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最后任务要考虑到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避免环节过多、程序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2.任务环

以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分组的目的是为解决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在个体学习中的畏难及退缩的情绪。在一个小组当中,只有每一个同学的任务都完成了,才能完成小组的工作任务。这样学生就会自然产生相互帮助的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后任务

后任务阶段主要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部分组成。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操练(实训)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以中职学校《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材为例说明任务教学法的组织与设计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上主要讲授电路的基础(电流、电压、电阻、二极管)、汽车电机的构造、万用表的使用、晶体管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等,课程特点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对后续《汽车电器设备》《车身附属电器》等课程的学习影响很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1.前任务的设计

针对课程内容的电路基础教学部分,如果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电流、电压、电阻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相关内容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如果将这些内容整合,并能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现实中的作用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笔者在这个阶段给学生设计的任务是――汽车LED高位刹车灯不亮的维修。

任务的意义性: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可以掌握直流电源、电阻、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串联电路的知识点和万用表的使用、电烙铁的使用技能点。

任务真实性:发光二极管高位刹车灯,一般安装在车尾上部,以便后面行驶的车辆易于发现前方车辆刹车,起到防止追尾事故发生的目的。

任务的可操作性:发光二极管高位刹车灯由发光二极管、色环电阻、印刷电路板组成的串联电路,结构简单。维修所需设备:12伏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电烙铁,使用简单易学。

任务的拓展性:电烙铁的安全使用。

2.任务环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负责收集完成任务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如电路元器件、12伏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电烙铁等,并负责收集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为下一组同学做好准备;第二组同学负责任务的实施,检查判断刹车灯电路的组成、分析刹车灯不亮故障的部位,然后进行维修操作;第三组同学负责成果的检验。通过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后任务的评价

这个阶段常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和操作规范、相互之间的配合、个人知识技能的提高、环保意识等。

总之,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是讲新知识,而是通过任务布置的形式让学生讲和做,协助并“激发”小组学生如何去高质量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生而言,完成任务的好坏会影响小组的荣誉;对教师而言,教学进程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决定。任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柳州市交通学校)

第四篇: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论文摘 要: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扩招,目前已实现中职招生800万人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实际安排中,一般有35%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经济、“两课”等;其他65%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基本是1:1;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所有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一模一样,没有个体差异,使得就业过程中,竞争加剧。

(2)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要进行深入有效的课程改革,必须依赖于正确的指导思想。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调整课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中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会计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基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综合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应重组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准绳。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

(1)重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①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人格及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