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计算机之父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22-927999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8 12:48: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计算机之父

2.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ouma,1903-1957年)

美籍匈牙利人约翰·冯·诺依曼(图1-2)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级的院士。1954年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在计算机内存储程序的概念,使用单一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储存及通信工作。“储存程序”成了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标志。

1944年,ENIAC还未竣工,人们已经意识到ENIAC计算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没有存储器;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电线,极大地影响了计算速度。

从1944年8月到1945年6月,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由冯·诺依曼撰写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EDVAC)报告直到现在仍被人们视为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文献。

冯·诺依曼在EDVAC报告中提出了一下三点:

1.新型计算机进位计数制采用二进制(原来十进制)。采用二进制可使运算电路简单、体积小,由于实现两个稳定状态的机械或电气元件容易找到,机器的可靠性明显提高。

2.采用“存储程序”的思想。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统一存放在存储器中,由机器自动执行。不同的程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了计算机通用计算的功能。

3.把计算机从逻辑上划分为五个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由于种种原因,EDVAC机器无法被立即胭脂。直到1951年,EDVAC计算机才宣告完成,不仅可以应用于科学计算,还可以用于信息检索领域。EDVAC只用了3563个电子管和10000个二极管,采用1024个44bit水银延迟线装置来存储程序和数据,耗电和占地面积也只有ENIAC的三分之一,速度比ENIAC提高了240倍。

1946年6月,冯•诺依曼等人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文件的综合设计思想,即著名的“冯•诺依曼 机”(或存储程序式计算机),中心是存储程序原则——程序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

1949年5月,由英国剑桥大学维尔克斯(M.V.Wilkes)制成投入运行的EDSAC(电子延迟存储自动计算器),是真正实现存储程序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于存储程序工作原理是冯·诺依曼提出的,至今人们把存储程序工作原理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式计算机”。

迄今为止,大多数计算机采用的仍然是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的组织结构。人们把“冯·诺依曼式计算机”当做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标志,并把冯·诺依曼誉为“计算机之父”。

第二篇:计算机科学之父

202_年6月7日,是英国数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阿兰-图灵(Alan Turing)去世五十周年的日子。1954年的6月7日,42岁的图灵过早离开了人世。图灵的过早去世,至少对当年的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来说,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计算机科学发展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这门科学已经如此广泛深刻的影响到全世界的文明进步和绝大部分人的工作与生活的时候,人们理应衷心的感谢象图灵这样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人。正是归功于图灵、冯-诺伊曼等人的才智和辛勤工作,让人们更早的享受到了电脑技术的神奇和效率。可以这么说,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计算机科学界的重大进步,离不开图灵等人的理论奠基作用和多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图灵是当之无愧的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

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大学生都应该知道,在计算机基础理论中有著名的“图灵机”和“图灵测试”。这些理论简洁的概括了图灵伟大贡献的一部分:他是第一个提出利用某种机器实现逻辑代码的执行,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科学家。而这一点,成为了后人设计实用计算机的思路来源,成为了当今各种计算机设备的理论基石。当今计算机科学中再常用不过的程序语言、代码存储和编译等基本概念,就是来自图灵的原始构思。

了解世界计算机科学发展进程的人也应该知道,美国计算机学会

(ACM)的“图灵奖”,自从1966年设立以来,一直是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相当于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已经被先后授予给了47位计算机科学界的杰出人物,其中包括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开创者Edgar Codd、程序语言和算法理论的知名科学家Dijkstra、UNIX操作系统的开创者Dennis Ritchie、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论的奠基人以及苹果个人电脑基于鼠标的GUI界面(也就是WINDOWS图形界面的最原始来源)的首创者Alan Kay、Fortran语言的设计者John Backus、IBM-RISC体系结构的创立者John Cocke等大名鼎鼎的计算机科学家。这个以图灵的名字命名的大奖,代表着几十年来世界计算机科学的重大进步和创新,代表着计算机科学和相关技术产业的一次次质的飞跃,同时,也代表着计算机科学界对图灵的崇高敬意。

图灵的诞辰和去世纪念日,都在六月份。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去世纪念日更显得特别。图灵的诞辰,只是象其他无数普通人那样,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图灵的过早离世,却是当年愚昧落后的社会观念导致的。对同性恋者的无知和偏见,正是杀害图灵的幕后凶手。如今的英国以及世界上其它很多地方,已经从半个多世纪前的落后观念和政策中改变,走向了尊重、平等和反对歧视的现代社会。今天,人们在纪念图灵的同时,除了敬仰和感佩图灵为计算机科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之外,更应该懂得尊重和珍视每一个不同的人。正是每一个各自不同的善良的人,在以不同的方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假

如图灵能够快乐的多活在世上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凭着他的才华智慧和探索精神,说不定,我们当今世界的计算机科学以及所有被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方方面面,都会更加向前推进。歧视和偏见,只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尊重和包容,才能带来社会的繁荣美好。这方面的思考,正是我们纪念图灵去世五十周年的意义所在。

作为个人,图灵是一个同性恋者。不论你在个人观念上是理解或不理解同性爱,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图灵是一个有深邃思想和敏锐智慧的人,图灵是一个勤奋工作和勇于探索的人,图灵是一个广受世人尊敬的人,图灵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对所有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表达敬意,包括其中的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包括阿兰-图林。

阿兰-图灵(Alan Turing,也被译作阿兰-图林)生平简介(部分资料参考自Andrew Hodges所著的图灵传记“Alan Turing: the Enigma”):

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1931年-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学习。

1932年-1935年,主要研究量子力学、概率论和逻辑学。1935年,年仅23岁的图灵,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1936年,主要研究可计算理论,并提出“图灵机”的构想。1936年-1938年,主要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领域。

1938-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

1940年-194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

1943年-1945年,担任英美密码破译部门的总顾问。

1945年,应邀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工作。1946年,这个时候,图灵在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原始理论上的构思和成果,已经确定了他的理论开创者的地位。由于图灵的杰出贡献,年轻的他被英国皇室授予OBE爵士勋衔。

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1948年,应邀加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计算实验室副主任。

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

1951年,从事生物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年仅39岁的图林,被选

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2年,在当年保守愚昧和冷战的时代,当警察得知图灵与同性朋友密切交往的消息之后,同性恋倾向的图灵被逮捕入狱。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图灵明确告知人们,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在那个观念落后的年代,为了避免被判刑入狱,图灵被迫选择了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谓“治疗”,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3年-1954年,继续在生物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对同性恋倾向的“治疗”,致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警方调查结论是自杀。一代英灵,就此过早离去,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

第三篇: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小时候想象力丰富,爱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正是这样,他成为了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教学目标:

1.认识“饮、阶、虑”等生字。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候勤于动脑,勇敢实践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阿兰的“怪”以及他成为“计算机之父”的联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破题,板题。

你知道“计算机”吗?你见过计算机吗?(生简介“计算机”知识)(2.齐读课题,并质疑。)

3.过渡:是呀,真奇怪!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呢?他为什么会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小组内互读生字。3.自由读文。)4.师巡视指导。5.师点拨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反馈)二.细读课文,品味理解(1.指名分段读文。

2.评价朗读情况,是否通顺、流利。)3.出示学习提纲:

①阿兰的“奇特”表现在哪里?

②你认为他做的“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③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计算机之父”吗? ④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小组内讨论交流。5.反馈交流情况。)⑴ 阿兰的“奇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花园里种“胳膊”。②发明“饮料”与台阶粉。

③8岁时写了一本世界上最薄的书。④用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⑤做了许多实验。

⑵解释“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与正常情况不同。⑶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计算机之父”? ①齐读课文最后一段。(②指名反馈:阿兰成年后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在计算机理论领域里拓荒耕耘,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所以被称为“计算机之父”。)③解释词语“耕耘”、“拓荒”、“奠基”。

a.耕耘:耕地和锄草。文中指钻研、发明等科研工作。

b.拓荒:开荒。指别人没有从事的工作,由他们首先进行尝试。c.奠基:打下建筑物的基础。文中指计算机的基础。

6.那么你认为他的“怪”与他长大后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为什么?(①小组讨论,互相交流。②反馈学习情况。)

师抓住以下要点进行点拨:

a.他小时候思维是活跃的,还花大量时间去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b.他总是爱做实验。c.他总是充满想象力。三.总结

1.学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遇事多动脑筋,勤奋好学,要创新。)2.你要对阿兰说些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讲一讲阿兰的故事。

第四篇:《“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教案

“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内容简析】

本文讲的是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小时候想象力丰富,爱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正是这样,他成为了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通过自读、感悟,学生合作、师生合作等途径,分享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饮、阶、虑”等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候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的。

【重点难点】

理解小阿兰的“怪”以及他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的联系。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复习生字新词,多读几次。

2.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读错的字音。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思考课文,分段学校课文。

5.指名读课文,正音。

6.自由读,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7.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思考课后思考题。

8.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你明白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地方向别人请教。

9.汇报。

(1)阿兰

图灵的童年和一般人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小阿兰有些“怪”,常做与众不同的事。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小阿兰有些“怪”?要求学生先读出文本上有关语句,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和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小实验这五件事,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情、做法的有关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

(3)阿兰图灵的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为什么?并从课文中举例说明。

(1)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使他长大能够提出有关计算机理论。(2)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使他长大能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设想,并加以实践。

(3)家人的理解。小时候,母亲看到他埋木头水手,“轻轻” 走过来,“弯下腰”“和蔼地问”;上学成绩不太好时,“只有家人知道”,他去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了。

(4)你是怎样看待小阿兰的“怪”的?(在许多人眼里,阿兰经常干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有些“怪”。实际上,这正说明小阿兰是个爱钻研、肯动脑、乐于动手操作的好孩子。)

(5)你认为阿兰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原因什么?

(让学生反复读,体会文章内容前后的因果关系,从而懂得从小就要爱动脑、勤思考的道理。)

(1)充满想象力的思维。

(2)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

(3)成年后的不断开拓,勤于耕耘。

(4)家人的理解。

三、课后总结

(1)反思自身教学准备的不足

(2)反思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

(3)合理控制课堂节奏,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4)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实践精神来实施教学。

第五篇:《计算机之父的童年故事》教学设计

《计算机之父的童年故事》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

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最喜欢上哪门课?大家非常爱上计算机课,那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

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

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谁愿意代表小组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表现阿兰怪的语句。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问: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

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作业。

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计算机之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