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大家之钱伟长观后感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23-80833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3 12:44: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家之钱伟长观后感

《大家之钱伟长》观后感

钱伟长生于1912年10月,江苏无锡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早年与其导师辛格合作,研究板壳内禀理论,开创了板壳理论新方向。他提出的非线型偏微分方程,被国际誉为“钱氏摄动法”。他是力学家,被海外媒体誉为力学之父;同时也是应用数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

1931年夏天,19岁的钱伟长来到上海参加高考,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就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

我们从钱老一生中学到很多。钱老之自强不息。

“学到老,做到老,活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90多岁高龄时,他还表示“到现在,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自学时间。”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自强不息”。因为自强不息,他一生不论怎么坎坷,遭到什么样的境遇,都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因为自强不息,他勤思好学,不甘人后,直到耄耋之年,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精神仍处于相当年轻的状态,不知老之将至;因为自强不息,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钱老之爱国精神。

钱老曾说,回顾这一辈子,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早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面对外敌入侵、铁蹄蹂躏和民族危难时期,毅然弃文攻理,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大科学家;在遭受挫折,面对精神打击的时候,他依然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相信祖国和自己都能够好起来;在1972年身处逆境的他受周总理重托出访美国时,面对外国记者的挑衅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你们有什么创造发明可以贡献给世界?机智的他用流利的英语回答说:“我们能够团结起来做我们原来不能做现在可以做的事,这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这一回答赢得了招待会热烈的掌声,更令其他出访团员热泪盈眶。晚年高龄时,更是积极的参政议政,与共产党人共商国是。没有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哪有他的人生动力和远大目标。每每回忆起这些事,我都深深地为钱老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所感动,也深深觉得当代学界更应该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将爱国作为自己追求事业成功的唯一动力。

钱老的才华与智慧以及在实践中发展形成的钱伟长教育思想,不仅是上海大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上海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财富。在某种意义上,他的爱国奉献、先忧后乐的人生境界已成为上大学子引以自豪并不断瞻仰的丰碑。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敬爱的钱老,除了要向钱老表达诚挚敬意和热爱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和激发青年人弘扬科学、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钱老虽仙逝,伟业却流长。我们需要大力弘扬钱老献身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进一步实践和发展他的教育思想,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和谐、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篇:观《大家:钱伟长》有感

观《大家:钱伟长》有感

时长约四十分钟的谈话类节目,颤颤巍巍的白发老人,这一位横跨多个领域、游刃有余、建树颇丰的“大家”;一位追求真理、敢说真话、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顽强老人;一位平凡伟大、重情重义的慈爱老人;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者。

1931年,他弃文从理;放弃双百分的文科,同时毫无理科基础的他,废寝忘食,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70分,四年之后成为了成绩优异的顺利毕业的学生。而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9-18时蒋介石说:“不要抵抗,因为人家有飞机大炮。”年轻气盛的钱伟长顿时被激怒,立志要学飞机大炮。

1939年,因为其搭乘的轮船要在日本逗留,毅然放弃去加拿大公费留学的宝贵机会。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留学生都认为,登陆敌国有辱国格,当场就把护照给撕碎,扔进了黄浦江。在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崇高的国格之中,他没有忍辱,他做的选择基于爱国。1940年,搭乘不停靠日本的船到达加拿大学习。两年后拿到博士学位,后至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他的学习能力让人惊叹,谁会知道,当年考入清华的他,数理化英四门总分仅为25分!

1945年,国内抗战胜利,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当时的钱伟长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际范围内的知名科学家,且拥有八万美金的年薪,实为丰厚。但国内连年内战,经济衰退,到1948年时,钱伟长的工资只够买两支暖瓶。此时,钱伟长有机会再回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工作,但申请护照填表时的一个问题却让钱伟长选择了留在中国。

申请表中问道:假如中国和美国打仗的时候,你是忠于中国还是忠于美国。钱伟长果断写了NO,也因此没有再去美国。“我是中国人,我说我当然忠于中国了。”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有些人会因为国内生活太窘迫,而暂时能屈能伸,但是钱伟长没有这样做。在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研究条件与自己的祖国之间,他再一次选择了祖国。

1956年,作为清华大学教务长的钱伟长参与制订新中国第一章科学发展蓝图--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钱伟长提出国家要优先发展原子能、导弹和航天等,当时除了钱三强、钱学森,其他所有参与规划的400多人都不支持他,而且这400多人的身份都是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1957年,被划为右派,在实验室负责打扫,又下放首钢劳动。但钱伟长仍然利用各种机会发挥自己所长。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一百多项,为军用坦克研制出了高能电池等。其实很多技术难题都不是他所学的力学方面的,但是他认为这是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就去学,去向该问题的专业人士请教,一起组成团队,急国际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说:“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最大的专业”。被人称为万能科学家。要知道隔行如隔山,他竟然能涉猎如此之多的领域,且多有成就,让人感叹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坚韧的精神竟然能使人如此强大。

1983年,担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后任上海大学校长。重新投入祖国的教育事业,建设“人民满意的大学”。他说:“人们可以剥夺你上大学的权利,但任何人都没法剥夺你受教育的权利。”

他用一生证明,只要对国家有好处,人的毅力与能力将发挥出惊人的极致。他不仅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不朽成就,而且在道德和精神上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当国家弱小时,不能等着别人施舍,要靠自己,个人也是如此;等国家强大了,就不能只顾自己,还要关心帮助弱小,承担责任,个人也是如此。”他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赚高薪,更多的要为国家、为社会着想,做有责任心、爱国之心的赤子。

第三篇:观《大家——钱伟长》有感(共)

观《大家——钱伟长》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一段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钱伟长没有潘安般的外表,但他拥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所以他是一个“美”人。在片中他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让我倍受感动——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即使我的专业。出外求学就是要走科学救国的路线,就是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一句句简朴的话语透露出浓浓的爱国情怀,也揭示了老一代科学家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优”不能仅仅是老一代教育者的情怀,它也应该成为新一代教育者的座右铭。

18岁那年钱伟长以文史双百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为了科学救国,他毅然决然地弃文从理。1939年他和同伴们去加拿大留学时,因为搭乘的轮船要在日本横滨停留三天,不愿在敌国停留的他们把自己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直至后来不用停留日本才去加拿大留学。最让我感动的是已成了国际著名科学家的他,放弃了国外每年8万美金的收入,回国工作,每月的薪水只够买两只暖瓶,后来还被错划为右派,以至于自己的孩子都没能上大学。“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他用98年的人生,研究了一门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感动中国”评委会的颁奖词,是对钱老的一生写照。让我们感动的并不是他在科学领域的种种光环,而是他那颗炙热无比的爱国之心。感动之余,我觉得,中国正是需要这样的爱国人士。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人士,中国乃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钱老的所思所行无愧于一名炎黄子孙,国人都应以他为傲。看如今社会现状,在纸醉金迷背后有多少人还能拥有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之前在一张帖看到一名自称韩国人士的话语:你们中国不是一直说抵制日货吗,结果呢?还不是走走形式,过不了三天又恢复现状,让五羊、本田、索尼等日本牌子大行其道,大肆在中国狂捞金钱。而我们国家可以完全地抵制日货。虽然这位仁兄有点偏激,但他说的话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近几年,国人不断高呼抵制日货,结果还不是干打雷不下雨——仅是瞎嚷嚷,大部分人只不过是跟风而已。每当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丰田、本田,我心中确实很伤感,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愤青。

日本的科技实力确实强悍,这是事实。国人那种跟风的行为只能说明国人的思想不够成熟罢了。单纯的不买日货可以让我们的经济实力提高吗?能让我们的科技水平提高吗?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应该是客观地评价他人,了解自身的不足,也就是我们说的有自知之明。然后踏踏实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仇视别国可以,那是你的自由,但你仅是起哄,那么你最好什么也不干。想想我们一直讨厌的日本,人家是先把你的优点全部学过来,然后才把你一脚踹开。这就是一种增强自我的手段,虽然有点可耻,但记住: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是没有话语权的。只有当你强大了,你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毕竟弱国无外交。

可敬的钱老逝世了,国民为之哀恸。而悲伤应当换来更多人的觉醒,让更多的人像钱老一样为中国的崛起而努力,燃烧自我。最后引用周恩来的名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吧!

第四篇:钱伟长

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 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

1931年夏天,19岁的钱伟长来到上海参加高考.那时候,升学考试是各个大学自己出题进行的.钱伟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参加了清华、交通、中央、武汉和浙江五所大学的招生考试,结果同时收到了这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钱伟长的祖父是晚清秀才,终生教书;他的父亲和四叔也都以教书为生.钱伟长从小耳濡目染,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文科成绩一直很好,而理科并不很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于是他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的中文系.可是,就在钱伟长他们刚刚入学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在一夜之间占领了我国东北辽阔的土地,铁蹄践踏着我国的国土,人民在硝烟与血泪中挣扎.钱伟长和大多数青年一样,激发了“科学救国”的热情.在清华大学1931年的106位新生中,要求进物理系的竟有21人.尽管钱伟长数理化三科的成绩总共不到100分,而其他同学的考分都在200分以上,但他还是决定转到物理系.钱伟长向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和物理系系主任吴有训教授提出了改学物理的请求.吴教授说:“我查过你的试卷,你的文学和历史考得很好.特别是历史卷中的那道关于二十四史的题,我听说只有你一人得了满分;而你的英语和数理化的成绩却不大理想,物理尤其差.对你来说,学中文更合适,为什么一定要改学物理呢?”钱伟长激动地说:“对,我原来是喜欢文科的.但是,在上海考试期间,我看到外国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无非就是靠着他们的枪炮比我们好,我觉得文学救不了现在的中国,现在国家更迫切需要的是科学技术,是飞机大炮!我的数理化成绩虽然不好,但我有决心赶上去!”钱伟长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两位教授.吴有训教授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有个条件:一年后数理化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否则仍然回中

文系.同时吴教授还要求他加强体育锻炼,因为物理系功课负担很重,没有强壮的身体,难以应付.钱伟长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成绩出众的求学生涯

那时候,清华大学理科的许多教材是英文原版的,教师们讲课也用英语.第一学期对钱伟长来说是非常艰苦的,除学习正课和做实验外,还要自己补习英语和中学的一些理科知识.他夜以继日地苦读,首先攻下了英语这一关,同时理科成绩也逐步提高,凭着刻苦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年终考试,钱伟长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了70分以上.4年后,22岁的钱伟长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接着又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在吴有训教授指导下,从事X光衍射研究.1939年7月,中英文教基金会招考第七届公费留学生,钱伟长从30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第二年1月,22名青年满怀雄心壮志,告别了家乡亲人,乘船赴加拿大留学.钱伟长进了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跟随系主任、著名的应用数学家辛格教授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学习、研究.仅仅过了50天的时间,钱伟长就与导师合作写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在纪念冯·卡门教授60寿辰的纪念论文集上发表了.论文集上的作者都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和权威教授,如爱因斯坦、铁木申柯等,钱伟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青年竟跻身于国际科学大师之列,引起了冯·卡门教授的注意.1942年,钱伟长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上的一组方程式被国际科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程”.辛格教授将自己的得意门生推荐给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系主任冯·卡门教授.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对曾在自己祝寿文集上发表过论文的钱伟长表示热烈欢迎.钱伟长跟随冯·卡门教授作博士后,回来又在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师,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研究工作.钱伟长主要从事弹道计算和各种导弹的空气动力设计.他在初期的人造卫星轨道计算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伦敦遭到德国火箭的威胁,英国首相邱吉尔向美国求助,这件事交到了冯·卡门教授的研究所.钱伟长等人议论,德国火箭是从欧洲西海岸向伦敦发射的,多数火箭落在了伦敦东区,这证明德国火箭采用了最大射程.根据他们的研究理论,钱伟长指出,只要在伦敦市中心造成已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蒙蔽德国,让他们的导弹仍按原定射程攻击,伦敦市中心就可避免火箭造成的巨大实质性破坏.英国按这个建议去做,果然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邱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不胜感激地称赞:“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没有想到,当年使伦敦减轻灾难的是中国青年.精诚报国的拳拳之心

尽管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钱伟长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当获悉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后,钱伟长立即向冯·卡门教授提出了回国请求.可是教授怎么也舍不得放这位精明强干的学生走.最后,钱伟长提出要回国探望阔别6年的妻子和还未见过面的6岁的孩子.冯·卡门教授无奈,只得放行,他再三叮嘱钱伟长:“早点回来!”1946年5月6日,钱伟长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为了不引人注意,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一些书籍.钱伟长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清华园,立即投入了艰苦紧张的复校工作.开学了,工作繁忙,教学任务很重,生活却非常艰苦,他不得不在好几所大学兼课.这时,美国的研究所托人来邀请钱伟长回去工作,可以全家迁去定居,但要在一个表格上签字,表明一旦中美发生战争,绝对忠于美国.钱伟长说,当初从美国出来,就没有想到要再回去.他毫不犹豫地在那张表格上写下了“NO”.功勋卓著的科教成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钱伟长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同时并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学工作者.钱伟长在谈及高校教学改革时说,教师把学生教“懂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教学生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种教“不懂”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钱伟长教授在科研中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著.他擅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等.现已出版有《圆薄板大扰度问题》、《弹性力学》、《变元法和有限元》、《穿甲力学》、《广义变分原理》、《应用数学》等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的学术论文200余篇.他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上都有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主要学术贡献是板壳非线性内禀统一理论,板壳大扰度问题的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钱码)等.他早期提出的“浅壳大扰度方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钱伟长方程”;在圆薄板大扰度问题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扰度为小参数的摄动法,在国际上称“钱伟长法”.有关圆薄板大扰度问题的工作,在1955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国家

科学奖二等奖,广义变分原理方面的工作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还有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北京市、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最近,钱伟长教授关于非克希霍夫-拉夫假设板壳理论的工作,是对固体力学基础理论的新贡献.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钱伟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领导工作,为培养我国科学技术人员作出重要贡献.自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1956年起被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1983年起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1984年创建了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任所长.1985-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积极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为了表彰钱伟长教授的杰出贡献,日前,由雕塑家、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教授创作的钱伟长塑像赠送仪式在南京大学举行.塑像高0.5米,为青铜所铸,尽显钱先生从容豁达、睿智的长者风范.钱伟长教授虽已88岁高龄,仍战斗在繁重的教科研和领导岗位上,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第五篇:钱伟长(模版)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民盟成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他是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因卓越的贡献,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并称为“三钱”。

钱伟长,1912年生于江苏无锡,16岁时父亲病逝,此后一直跟随四叔钱穆读书、生活。钱穆后来成为国学大师,而在当时,钱穆只是苏州中学的国文教员。

在钱穆等人的熏陶和帮助下,钱伟长在文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学习环境所致,钱伟长几乎没有受到理科专业的教育。1931年9月17日,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其考试成绩最好的是历史和国文。

历史试题是陈寅恪先生出的,考《二十四史》中各史的作者、卷数等。这是一个怪题目,不少人考了零分,而钱伟长平日里早把此书背得很熟,竟然考了个满分。

国文题目叫《梦游清华园记》。题目出得也很新颖。除文字能力外,还想考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钱伟长没有到过清华园,但其文采斐然,竟然在45分钟内写了一篇450字的赋。文字精练,以至于出题的老师连一个字都无法修改,最后给了一个满分。

相比之下,钱伟长的其他四门功课,数、理、化、英文,一共才考了25分。

显然,钱伟长是以特长生被清华历史系录取的。就钱伟长的个人兴趣而言,他也是想学历史,尤其是古代史。

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史学界或将出现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然而,就在钱伟长即将选课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三省转瞬间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这一噩耗使钱伟长一夜之间改变了想法。他认为,要救国必须首先学好科学。他决心“弃文学理”,报效国家,于是将目标选定为清华物理系。可是,清华物理系非常难进,特别是钱伟长当时的数、理、化成绩,想进入简直是天方夜谭。

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说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就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以及赵忠尧、萨本栋教授也常给他们上课。起初,钱伟长象学古文一样,熟读强记物理学的典籍。而吴有训教给他,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够看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钱伟长学到了这一点,并成为他一生治学的特点。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朱彦夫(1933年—),生于沂源县张家泉村。1933年7月出生,1947年入伍,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至1982年任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年仅14岁就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3次荣立战功。患多种疾病,心脏被放进5个支架;解放后,他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用25年的时间,带领村民致富,让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历经7年创作出33万字自传体小说;他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带领村里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历时7年,七易其稿,创作完成了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在朝鲜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在朝鲜二五O高地阻击战中身负重伤,口渴如焚,昏迷中将自己被打出挂在脸上的左眼球吞进了肚里。回国后,他被截去四肢,成为一个没脚没手的“肉轱辘”。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毅然离开荣军休养院回村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牺牲多年的“烈士”突然回村,且面目丑陋,村民大骇,演出了一场“打鬼”闹剧。从小和石痴订了亲的方巧兰,新婚之夜发现了石痴隐秘处的伤情,吓得赤身裸体跑出洞房一去不返。疗养院护士李艾荣冲破世俗的束缚,勇敢地和石痴结合,甘愿终世照顾他。后来,石痴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克服残躯带来的种种不便,顶着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带领群众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并几经磨难,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大家之钱伟长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