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烧伤早期处理
烧伤的早期处理1.一般处理 疼痛较明显者,给予镇静止痛剂,口服或静脉补液,如无禁忌,可酌情进食。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2.创面初期处理 剔净创面及附近毛发,擦净周围健康皮肤,用灭菌注射用水或消毒液(1:1000 溴汴烷铵、1:5000双氯苯双胍乙烷等)冲洗创面,用纱布轻轻拭净污垢或异物,忌刷洗或用力擦洗创面。浅2度创面的完整水疱皮予以保留,已脱落及深2度创面的水疱皮均应移除。拭干创面后,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选择包扎、暴露或半暴露治疗。
(1)烧伤面积大者一般趋向采用暴露,面积小者多采用包扎。深2度、3度烧伤,除面积小的外宜用暴露;浅2度烧伤宜用包扎。四肢多考虑包扎;头面、颈、会阴、臀等部位由于不易包扎,且局部分泌排泄物易污染敷料,均宜暴露;躯干部烧伤,面积大而深者趋向于暴露,面积小者包扎。严重污染的创面宜用暴露。包扎创面感染时,尤其是绿脓杆菌、真菌感染,宜改用暴露。
(2)从保持功能角度考虑。双手烧伤宜包扎;合并骨、关节合并伤者,早期尽可能采用包扎疗法。
(3)根据伤员神志及全身情况考虑。伤员清醒合作者可暴露。如神志不清、不合作、躁动者宜用包扎,以免创面再损伤。
(4)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考虑。需转运后送的患者均应包扎。气候炎热采用暴露,天气冷采用包扎;成批收容时,如无法供应足够的敷料也可有选择性的选用暴露疗法。
3.包扎疗法 清创后,先放一层灭菌吸水纱布或其它生物敷料,外加脱脂纱布多层(厚度约2~3cm)均匀加压包扎。包扎的范围宜超出创周5cm。早期污染不重的浅2度烧伤,如无感染征象,可争取一次包扎愈合;深度烧伤一般应在2天左右更换敷料。
4.暴露疗法 要求暴露环境清洁、温暖、干燥,室温30~32℃,相对湿度40%,接触创面用品应灭菌。通常会在48小时后形成干痂。痂壳形成后要勤翻身,防止长期受压。有痂下感染时,应及时引流,实施暴露疗法的早期,也可涂收敛性较强的中草药制剂,促进创面干燥成痂。也可涂部磺胺嘧啶银霜剂、碘伏等外用抗菌药物。
中重度烧伤的早期处理
1.处理程序 了解病史,询问伤前体重,进行简单的创面清洁处理以便判断伤情,估计面积和深度,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检查有无复合伤、中毒或吸入性损伤,保证呼吸道通畅;镇痛镇静;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检查血型、电解质、肝功能、尿素氮、肌酐、血常规、血气、血粘度、渗透压等。根据烧伤面积(2度、3度)和体重制定抗休克补液计划;留置导尿管,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或血尿;有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或辅助呼吸;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病情趋于平稳后进行创面初期处理或切(削)痂手术;根据病情采取包扎或暴露疗法,选用有效外用药物,根据病情采取包扎或暴露疗法,选用有效的外用药物。对环形、缩窄性焦痂,痂下张力较高者,应尽早行焦痂切开减张术。2.烧伤休克的防治(1)补液治疗
1)补液公式: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量:成人每1% Ⅱ、Ⅲ度烧伤面积每Kg体重补充胶体液0.5ml和电解质液1ml,另加基础水份2000ml。伤后8小时内输入一半,后16小时补入另一半。伤后第2个24小时补液量:胶体及电解质均为第1个24小时实际输入量的一半,另加水份2000ml。
上述补液公式,只是估计量,应仔细观察病人尿量[应达1ml/(kg.h)],精神状态、皮肤粘膜色泽、血压和心率、血液浓缩等指标,有条件者可监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随时调整输液的量和质。
2)应维持血浆白蛋白在30g/l以上。
3)延迟复苏病人的补液治疗:延迟复苏是指由于种种原因,烧伤后未予及时补液或补液不足,入院时已有明显休克者。可在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严密监护下,进行快速补液治疗。
第一个24小时预计补液量: 2.6ml*体重(kg)*烧伤面积(%)其中晶胶比按1:1计算。另加水份2000ml。在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严密监护下,复苏的前2小时将第一个24小时液体总量的1/2快速补入,另1/2于余下时间均匀补入。
第二个24小时预计补液量:1ml*体重(kg)*烧伤面积(%)其中晶胶比按1:1计算,另加水份2000ml。于24小时内均匀补入。
(2)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和氧供;如合并吸入性损伤应及早行气管切开。
(3)镇静止痛:剧痛和烦躁均可加重休克,故镇静止痛对休克的防治有辅助作用。
第二篇:烧伤处理及护理常规
烧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1、立即将病人送清创室,评估伤情,了解致伤原因,伤口处理经过、尿量、转 运过程,准备清创器械灭菌物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早期处理、清创。
2、根据烧伤病人的病情安排病床,准备床单位。
3、病室需有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 28℃-32℃。
4、了解烧伤的原因、面积、面部和深度等,对有面、颈深度烧伤者应备氧气和气
管切开包,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气管切开术。
5、大面积烧伤或危重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穿刺困难者立即准备配合医生深
静脉置管术,同时抽血标本送生化常规和配血,留置尿管。
6、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清洁健康皮肤,修剪指甲,头面部烧伤剃除毛发。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出病室需换鞋,流水洗手。病室内每日进行消毒。向病员和陪护做好宣传工作,禁止探视。
8、讲解胃肠道营养的重要性,根据病情早期进食及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9、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变化,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在烧伤早期护理
人员要根据受伤后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 作,让其协助护理人员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在烧伤回复期护理人员要注意 病员之间的谈话,诱导病员多作乐观积极的谈论,鼓励其加强功能锻炼,帮助致 残病人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
烧伤休克期护理常规
1评估患者,合理安置病人,必要时床边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如 :氧气、负压吸引器、监护仪、气管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等;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内每一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次,根据病情应随时增加测试次数,熟悉烧伤休克期临床表现,并准确记录病 情变化,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熟悉抗休克的补液知识,掌握补液方法,注意补液的质、量和速度;
4输液是防治烧伤休克的最有效措施,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妥善固定,保 持静脉管路通畅,躁动患者要做好约束,保证准确无误的完成补液计划;
5尿的监测留置尿管,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性质、量,发生少尿、无尿,应先检查尿管是否阻塞、脱出等,排除导尿管因素,再报告医生,记每小时尿量,必要时观察每15分钟或30分钟的尿量,成人尿量不少于30ml/小时,小儿每kg体重不少于1ml/每小时成人有血红蛋白尿者不少50-100ml/每小时,尿的PH值维持在7左右;
6严密观察病情,熟悉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性休克的症状,不可无原则地满 足病员口渴饮水要求;
7注意保暖,夏季室温维持26~28度,冬季28~32度为宜;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做好创面护理,取休克卧 位,病情允许,每2小时翻身一次,抬高患肢;
9因烧伤的特殊性(48-72小时为休克期),从病人伤后第一各24 小时按每八小时一小计,24 小时一总计,详细记录出入量和病情变化。
10、健康宣教
1)向家属及患者解释烧伤后48-72小时为休克期,体液渗出多,水肿严重,休克期主要是输液补充血容量,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让家属心中有数,以取得合 作;
2)向家属及患者说明休克期虽然口渴,但必须禁大量饮水,以取得家属及患者 的理解,必要时少量多次口服烧伤饮料,若过多、过急可诱发呕吐等不良反应。
严重烧伤感染期
1、责任护士对感染期患者的全身症状及创面变化要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
2、观察体温变化,弛张或稽留热型或体温36℃以下者提示有可能感染及时报告医生。高热者先予物理降温,无效再遵医嘱用药物降温,体温36℃以下者给予保暖。
3、观察脉搏、心率、呼吸的变化,注意节律、频率。脉搏增快在
130次/分以上,注意是否有感染存在,特别出现脉搏和体温分离现象时,提示有严重感染可能
病情危重,及时报告医生。
4、观察呼吸变化,注意频率、深度。凡在病程中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表示有
创面脓毒症或败血症可能,及时报告医生。
5、严密观察创面的色泽、渗液、气味、水肿、疼痛等情况,随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协同处理。
6、鼓励病人多进食,少食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消化食物。密切
观察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血等,必要时禁食,必要时留 取标本,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7、密切观察精神症状。躁动者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8、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协助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9、保证各种导管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菌素,控制感染。
10、床边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包扎创面的护理
1、注意包扎肢体的功能位及注意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当包扎过紧会出现肢 端发凉、青紫,麻木或剧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抬高患肢,减轻水肿,经常变换受压部位,防止创面受压,潮湿;
3、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污染,敷料渗液多时应及时添加外敷料或及时更 换,大腿根部内侧敷料应注意勿被大小便污染,可用消毒卫生纸或凡士林 油纱布保护;
4、患者出现高热、疼痛加剧、包扎部位有异味时,应通知医生及时检查;
5、炎热季节,注意室内通风。
特殊部位烧伤护理常规
一、头面部烧伤
1、剃净烧伤部位及其周围的头发,使之不与渗出物粘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2、烧伤部位应避免长期受压,特别是枕后,要定时改变头部位置,避免因头部水肿,长时间受压而产生褥疮。
3、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有无声音嘶哑,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备氧气、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
4、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可采用抬高床头或半坐卧位,以利水肿消退。
5、有颈部烧伤时,颈部应予以过伸位,充分暴露颈部创面。
二、眼的护理
1、经常清除眼周围创面的渗出物及眼分泌物,按医嘱正确使用各种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防止感染。
2、眼睑烧伤水肿严重使眼睑外翻者,应予以保护,可用抗生素眼膏或生理盐水湿
纱布覆盖保护。
3、眼睑水肿明显,视物不清者做好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三、外耳的护理
1、避免外耳受压:仰卧时脑后用小枕头,使耳廓悬空。侧卧时睡在有孔的枕头上
或枕在耳廓上部。
2、保持外耳创面清洁干燥,及时用无菌干棉签清除积聚在耳廓内的分泌物。
3、外耳道烧伤时要保持外耳道引流通畅,每日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滴耳。
四、口鼻腔护理
1、保持鼻腔清洁通畅,去除鼻腔尘埃和痂皮,应及时用棉签吸净分泌物。
2、鼻粘膜可涂石蜡油,防止干燥或分泌物粘结阻塞。
烧伤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区,防止和尽量清除外源性沾染。2.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或休克。3.治疗局部和全身的感染。
4.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并尽量减少瘢痕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畸形。5.预防和治疗多系统器官衰竭。对于轻度烧伤的治疗,主要是处理创面和防止局部感染,并可使用少量镇静药和饮料。对于中度以上烧伤,因其余全身反应较大和并发症较多见,需要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在伤后24~48小时内要着重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于创面,除了防治感染以外,要尽力使之早日愈合、对Ⅲ度者尤应如此。如能达到这两点要求,则中度以上烧伤也能较顺利地治愈。
(一)创面初期处理
指入院后当即处理,又称烧伤清创术,目的是尽量清除创面沾染。但已并发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治疗。使休克好转后方可施行。修剪毛发和过长的指(趾)甲。擦洗创面周围的健康皮肤。以灭菌盐水或消毒液(如新洁尔灭、洗必泰、杜灭芬等)冲洗创面,轻轻拭去表面的沾附物,已破的水泡表皮也予清除,直至创面清洁。清创除了小面积烧伤可在处置室内施行,一般均应在手术室内施行。为了缓解疼痛,先注射镇痛镇静剂。
(二)新鲜创面用药
主要为了防治感染,促使创面消炎趋向愈合。应根据烧伤的浓度和面积选择药物。1.小面积的Ⅱ°烧伤、水泡完整者,可在表现涂以碘伏或洗必泰等;然后吸出泡内液体,加以包扎。
2.较大面积的Ⅱ°烧伤、水泡完整,或小面积的水泡已破者,剪去水泡表皮;然后外用“湿润烧伤膏”(中西药合制)或其他烧伤膏(含制菌药和皮质醇),或用其他制攻的中西药药液(可以单层石蜡油纱布或药液纱布使药物粘附于创面)。创面暴露或包扎。
3.Ⅲ°烧伤表面也可先涂以碘伏,准备去痂处理。注意:创面不宜用龙胆紫、红汞或中药粉末,以免妨碍创面观察、也不宜轻易用抗生素类,因为容易引起细菌耐药。
(三)创面包扎或暴露
创面清洁和用药后可以包扎或暴露。包扎敷料可以保护创面、防止外源性沾染、吸收一部分渗液和辅助药物粘附于创面。但包扎后不便观察创面变化、阻碍体表散热、并不能防止内源性沾染,包扎过紧可影响局部血运。暴露创面可以随时观察创面变化,便于施布药物和处理创痂。但可能有外源性沾染或受到擦伤。所以这两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肢体的创面多用包扎法,尤其在手部和足部,指与趾应分开包扎。躯体的小面积创面也可用包扎法,先将一层油纱布或几层药液纱布铺盖创面,再加厚2~3cm的吸收性棉垫或制式敷料,然后自远而近以绷带包扎(尽可能露出肢端),均匀加压(但勿过紧)。包扎后,应经常检视敷料松紧、有无浸透、有无臭味、肢端循环等,注意有无高热、白细胞明显增多、伤处疼痛加剧等感染征象。敷料松脱时应再包扎,过紧者稍予放松。敷料浸透者须更换干敷料,如无明显感染,其内层可不必更换。如已发生感染,则需充分引流。浅Ⅱ°烧伤创面包扎后,若无不良情况,可保持10-14日首次更换敷料。深Ⅱ°或Ⅲ°的创面包扎后,3~4日应更换敷料,以观察其变化,或需作痂皮、焦痂处理。温度高的环境内不适用大面积的包扎。
2.头面、颈部和会阴的创面宜用暴露法。大面积创面也应用暴露法。所用的床单、治疗巾、罩布等皆需经过灭菌处理,病室空间应尽量少菌,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在渗出期,创面上可用药物(制菌、收敛),定时以棉球吸去过多的分泌物,以减少细菌繁殖,避免形成厚痂。创面尽可能不受压或减少受压,为此要定时翻身或用气垫床等。在痂皮或焦痂形成前、后,都要注意其深部有无感染化脓,除了观察体温、白细胞等变化,必要时可用粗针穿刺或稍剪开痂壳观察。
3.全身多处烧伤可用包扎和暴露相结合的方法。
(四)去痂
深度烧伤的创面自然愈合的过程缓慢、甚或不能自僡。在创面未愈期间,不但病人痛苦、体质消耗,而且感染可扩展或发生其他并发症。这类创面自然愈合后形成瘢痕或瘢痕增生症(瘢痕疙瘩),可造成畸形和功能障碍。为此,应积极处理,使创面早日愈合。原则上,深度烧伤宜用暴露疗效,在48~72小时内开始手术切痂和植皮。面积愈大,愈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及早去除痂壳,植皮覆盖创面。1手术切痂和削痂切痂
主要用于Ⅲ°烧伤,平面应达深筋膜(颜面和手背处应稍浅)。若深部组织已失活,一并切除。创面彻底止血后,尽可能立即植皮。削痂主要用于深Ⅱ烧伤,削去坏死组织,使成新鲜或基本新鲜的创面,然后植皮。在手、关节等部位的深Ⅱ°烧伤,为了早日恢复功能,也可用切痂法。此类手术出血较多,在肢体上可用止血带以减少出血,术前应准备足够的输血。切痂和削痂均要辨明坏死组织层次,否则影响植皮成功等。2.脱痂
先保持痂皮表面干燥,尽可能预防痂下感染。等痂下组织自溶、痂壳与基底分离时(约2周以后),剪去痂壳。创面为肉芽组织,并常有程度不等的感染。用药液湿敷、浸洗等方法,控制感染和使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肉芽无脓性物、色泽新鲜、无水肿、触之渗出鲜血,即可植皮。此法是逐步去痂,称为蚕蚀脱痂法。为了减轻感染和加速痂皮分离,可在创面施用药物如抗生素、蛋白酶或中药制剂等,但尚未取得成熟的经验。脱痂法较切痂、削痂法简便,但难免感染和延长治疗时间,故不宜作为首选的去痂方法。
(六)感染创面的处理
感染不仅侵蚀组织阻碍创面愈合,而且可导致脓毒血症和其他并发症,必须认真处理以消除致病菌、促进组织新生。创面脓性分泌物,选用湿敷、半暴露法(薄层药液纱布覆盖)或浸浴法等去除,勿使形成脓痂。要使感染创面生长新鲜的肉芽组织(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以利植皮或自行愈合。创面用药:①一般的化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可用呋喃西林、新洁尔灭、洗必泰、优锁儿等,或黄连、虎杖、四季青、大黄等,制成药液纱布湿敷或浸洗。②绿脓杆菌感染时,创面有绿色脓液、肉芽组织和创缘上皮受侵蚀、坏死组织增多等改变,应作细菌学检查。可用乙酸、苯氧乙醇、磺胺灭脓、磺胺嘧啶银等湿敷或霜剂涂布。③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状菌、毛霉菌等)发生于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重症病人,创面较灰暗、有霉斑或颗粒、肉芽水肿苍白、敷料民也可有霉斑,作真菌检查可确定。创面选用大蒜液、碘甘油、制霉菌素、三苯甲咪唑(clotrimazol)等;同时须停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较大的创面感染基本控制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应及时植皮促使创面愈合。
四全身治疗中度以上烧伤引起明显的全身反应,早期即可发生休克等。因此必须在伤后重视全身治疗,已有休克等危象者更应在处理创面前先着手治疗。
(一)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方法是根据Ⅱ°、Ⅲ°烧伤面积,补液以维持有效血循环量1.早期补液的量和种类国内、外研究者对烧伤补液疗法设计了各种方案(公式)、表二列出国内常用的方案。按此方案,一体重60kg烧伤Ⅱ°面积30%的病人,每一24小时内补液量应为[60×30×1.5(额外丢失)]+2000(基础需水量)=4700(ml),其中晶体液1800ml、胶体液900ml和葡萄糖液2000ml。第二个24小时应补晶体液900ml、胶体液450ml和葡萄糖液2000ml(共3350ml)。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液,因可避免高氯血症和纠正部分酸中毒;其次选用等渗盐水等。胶体液首选血浆,以补充渗出丢失的血浆蛋白;但血浆不易得,可用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暂时代替;全血因含红细胞,在烧伤后血浓缩时不相宜,但浓度烧伤损害多量红细胞时则适用。
(二)Ⅱ°、Ⅲ°烧伤的补液量
第一个24小时内第二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成人儿童婴儿第一个24小时的1/2 1.5ml 1.8ml 2.0ml 晶体液:胶体液中、重度 2:1 特重1:1 基础需水量(5%葡萄糖)2000ml 60~80 100 ml/kg ml/kg 2.补液方法由于烧伤后8小时内渗出迅速使血容量减少,故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的1/2应前8小时内补入体内,以后16小时内补入其余1/2量。就扩充血容量而论,静脉补液比较口服补液确实有效。尤其对面积较大或(和)血压降低者,需快速静脉输液。要建议有效的周
围或中心静脉通路(穿刺、置管或切开)。对原有心、肺疾病者,又须防避过快输液所引起的心力衰竭、肺水肿等。输液种类开始选晶体液,利于改善微循环;输入一定量(并非全部估计量)晶体液后,继以一定量的胶体液和5%葡萄糖;然后重复这种顺序。5%葡萄糖不应过多或将估计量全部连续输注,否则会明显加重水肿。Ⅲ°烧伤面积超过10%或休克较深者,应加输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硷化尿液。口服饮料(每dl含氯化钠0.3g、碳酸氢钠0.15g、或加少量糖、香料等),可以引起补液作用,但要防避引起急性胃扩张。以上为伤后48小时的补液方法。第3日起静脉补液可减少或仅用口服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因为烧伤病人的伤情和机体条件有差别,补液的效应也不同,所以必须密切观察具体情况,方能调节好补液方法。反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有:①口渴。②每小时尿量不足30ml(成人),比重高。③脉搏加快和血压偏低(或脉压减少)。④肢体浅静脉和甲下毛细血管不易充盈。⑤烦躁不安。⑥中心静脉压偏低。较重的、尤其是并发休克的烧伤病人,需留置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以便监测。此外,还需化验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血pH和CO2结合力等。存在血容量不足表现时输液应较快,待表现好转时输液应减慢,直至能口服饮料维持。有时快速输液使血容量一时间过大(中心静脉压偏高),宜用利尿剂以减少心脏负荷。
(二)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烧伤后的全身性感染,少数在早期可能与休克合并发生(称暴发性脓毒血症),后果极严重;其余是至组织水肿液回收阶段(多在伤后48~72小时)较易发生;发焦痂分离或广泛切痂时,又容易发生。实际是在创面未愈时细菌均有可能侵入血流。特别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如深度烧伤范围大,白细胞和免疫功能降低,脓毒血症容易发生。表现有:①体温超过39℃或低于36.5℃。②创面萎陷,肉芽色暗无光泽,坏死组织增多,创缘炎症反应突然退缩,新上皮自溶等。③创面或健康皮肤处出现知斑点。④白细胞计数过高或过低。⑤烦躁不安、反应淡漠等嗜睡等神志失常。⑥休克征象。⑦呼吸窘迫急促、腹胀等。
1.防治感染必须从认真处理创面着手。否则,单纯依赖注射抗生素难以有效。
2.选用抗生素①伤后早期宜用大剂量青霉素G注射,可合用棒酸或青霉烷砜(β内酰酶抑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常见的混合感染有效。②创面明显感染时常有为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混合感染,可选用氮苄青霉素、甲硝唑、红霉素、林可霉素、头饱噻吩、头孢唑林等。③有绿脓杆菌感染时可选用羟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头孢磺啶、多粘菌素B等。选择抗生素注射注意病人的肝、肾等功能状态,以防大剂量用药产生更多的副作用。清热解毒中药多有抗菌效能,此类注射制剂如四季青、三棵针、热毒清等也可选用。3.免疫增强疗法
①伤后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②对绿脓杆菌感染可用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浆、联合绿脓相干菌素疫苗或联合疫苗(含金黄色葡萄球菌)。③新鲜血浆可增强一般的免疫功能。其他经生物学工程技术制造的免疫剂正在究试用。
第三篇:餐饮部烧伤烫伤处理步骤
接待培训中心餐饮部 烧伤、烫伤现场急救办法 烧伤
烧伤是一种意外事故。一个人一旦被火肆虐时,要迅速离开致伤现场,衣服着火,应立即倒在地上翻滚或翻入附近的水沟中或潮湿地上。这样可迅速压灭或冲灭火苗,切勿喊叫、奔跑,以免风助火威,造成呼吸道烧伤。最好的方法是用自来水冲洗或浸泡伤患处,可避免受伤面扩大。烫伤(热水、热油、蒸汽等)
2.1 尽快脱去或剪开被热液浸透或着火的衣服,如贴身衣服与伤口粘在一起时,切勿强行撕脱,以免使伤口加重,可用剪刀先剪开,然后慢慢将衣服脱去;
2.2 烫(烧)伤面积不大时,应立即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开水或自来水中,也可用湿冷毛巾敷患处,一直到疼痛减缓时为止,此法有止痛、减轻和防止起泡的作用;
2.3 随后可在伤处涂上烫伤药膏、清凉油、食醋或鸡蛋清;
2.4 如果出现水泡,不要把水泡挑破,以免发生感染;如水泡已经被擦破,也不要将疱皮撕去,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软布敷盖伤处后送医院治疗;
2.5 重症烫伤或烧伤者,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第四篇:烧伤烫伤的预防与处理
荣获健康教育教案与课件评选活动二等奖
烧伤烫伤的预防与处理
教学概要: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烧伤烫伤的危害和预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内容提要:
1、烧伤烫伤的原因;
2、烧伤烫伤的危害;
3、烧伤烫伤的紧急处理;
4、烧伤烫伤的预防。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用电,不玩火 教学难点:掌握一些不同烧伤烫伤的处理方法。教学器材:图片 教学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孩子们,有这样的两则报道:(播放录音、图片)
一位9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在家烧饭,由于不小心碰倒沸腾的油锅而被大面积烫伤,疼痛之余,她 急忙跑到水龙头下冲洗,结果因严重感染不治身亡。据后来医生说,假如这位小女孩懂得自护的话,选择拨打,孩子是完全可以保住生命的。
某天中午11点半左右,一家饭店厨房,发生煤气爆燃,大火将饭店的两层楼全部烧毁。饭店内两名 厨师被烧伤,其中一人受伤严重。浓烟滚滚,大火包围了饭店小楼。据饭店老板卜先生介绍,两天前请人送来煤气包,今天使用时,阀门断裂,煤气外泄,员工用湿毛巾捂住瓶口,但煤气冲出的力量太大,堵不住。老板立即拨打了煤气公司电话,可是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厨房就失火了。厨房内的2名厨师也受了伤。
由于该饭店的厨房和小楼连接着附近居民家。发生火灾后,附近居民家也遭受牵连。据一楼住户称,当时她正在做饭,突然“轰”一声响,跑出来发现是隔壁饭店失火,情急之下,她立即跑进房间将值钱的东西搬出去,并将家里的现金和存折也带了出来。
然而二楼的刘先生一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时刘先生正在睡觉,被爆炸声惊醒后发现火势已经开始 蔓延,立即抱着儿子逃离现场。尽管人已经脱离火海,可是放在家中的6万元现金在这场火灾中被烧毁。
2、孩子们这两个故事有什么不同?(一个属于烫伤、一个属于烧伤)
3、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是用心在听的。那你们知道什么叫烫伤?什么叫烧伤吗?
烧伤烫伤的概念:烧伤亦称灼伤、烫伤,是由热水、蒸汽、火焰、强酸、强碱、电流、放射线等原因所致的皮肤等组织的损伤。火焰所致的损伤为烧伤
4、我们听了这两则故事,可以想象造成的危害或者是后果是什么?(国家、家庭两方面讲述)
5、因此,在以后我们更应该要注意,为此老师今天请来了智慧博士给孩子们说一说烫伤和烧伤的一些急救措施。
⑴烫伤急救措施 :
①用水冷却烫伤部位(10~15分钟),直到沒有痛与热的感觉。
②烫伤部位被粘住了,不可硬脱下來。可以一面浇水,一面用剪刀小心剪开。
③烫伤范围过大,可全身浸泡在浴缸中(冬天除外),有发生颤抖现象,要立刻停止冷却。
④冷却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如有水泡,不可压破,以免引起感染。
⑤勿在烫伤的地方涂上味精、酱油等,并赶紧送医救治。⑵烧伤急救措施:
①首先,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着火衣服和衣服上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
②迅速卧倒,慢慢地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不要在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烧伤及吸入性损伤。
③如果是轻微烧伤且伤处面积直径小于一寸,可以用缓慢流动的冷水冲洗,或在冷水中浸泡至少十分钟。这样会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并减少进一步损害。
④用一块松软潮湿、最好是消毒的垫子包扎伤处(也可用干净毛巾),注意不要包得太紧。
⑤严重烧伤或大面积烧伤时,身体防病的重要屏障——皮肤便被毁坏,这时患处粘连的衣服或破片不能撕下。要用干净的衣物包住患部后,迅速去医院救治。
⑥若皮肤已被烧坏,用一块干净的垫子覆盖其上,以保护伤处,减少感染的危险,同时应寻求医疗急救。
6、很感谢博士给我们讲解这些知识,现在老师的手被烫伤了,有谁愿意来为老师进行简单的护理(请孩子们起来为老师实施急救措施,其他孩子观察做对没有。)
7、老师在孩子们的正确护理下,伤口回复得很好,你们真棒。虽然孩子们都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但是我们平时的时候多注意一些,预防一些,是不是更好呢?为了感谢孩子们正确的处理,老师就给孩子们讲解一些预防烫伤烧伤的注意事项。
烧伤烫伤的预防:
①避免直接拿取或运送盛满的热水煲、汤煲和刚煮热的食物或饮品。②拿取热器皿时,应用隔热手套或毛巾来隔热。③接触电掣时,应保持手部干爽,以免触电。
④沐浴时,要先放冷水,后加热水来调节水温,以免烫伤。
5、使用热水袋时,盛水应不多于 份三的份量,要塞好活塞,检查热水袋无漏及无破裂,并加上袋套,方可使用。
⑤在使用冷敷时,要用毛巾包裹冰垫,敷约十五分钟便应拿掉,以免冻伤。⑥避免在烈日当空下曝晒,引致晒伤。
教学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懂得烧伤的危害和预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我们还学会了一 些不同烧伤的处理方法。
第五篇:最新烧伤康复
最新----烧伤康复的策略
烧伤会导致人体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的躯体病理损伤,也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从而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阻碍其重返工作和社会。有针对性的烧伤康复应贯穿于整个烧伤的治疗过程中和患者向社会回归的过程中。早期的康复治疗介入不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烧伤患者在家庭和社区的后继康复,其作用也不容忽视。烧伤康复的目标
烧伤后康复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实现最佳功能和具备独立能力。具体目标包括: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疼痛、预防并发症、通过预防疤痕、抑制肥厚性疤痕的形成来防止挛缩、保持全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自主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同阶段烧伤康复的原则及计划
烧伤康复医疗团队在早期即应根据引起烧伤的不同因子、烧伤部位、面积和深度、有无吸入损伤,结合其年龄、既往的功能水平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方案,确定措施和治疗技术。在烧伤康复实施过程中应及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康复医疗团队的作用,不应随着患者的出院而结束;而应通过门诊跟踪烧伤患者在家庭和社区的后继康复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来实现。
烧伤康复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不同阶段的烧伤康复有不同的目标、原则和计划。2.1烧伤急性期的康复
烧伤急性期的康复在早期的创面处理完成后即应开始,应遵循PSE的原则和计划。“P”是指positioning,即患者在卧床时,患肢维持正确的体位。应该根据瘢痕挛缩的好发部位,注意对身体重要部位的体位摆放,具体依照烧伤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一般是将患肢置于伸直、外展、抬高的体位,以对抗挛缩并促进血液回流。此过程中可利用枕头、海绵垫、悬吊带、调整床垫等方式,并可借助支具。体位的保持还应注意动静结合,及早行功能锻炼。
“S”是指splinting,即利用支具或夹板将患肢固定在功能位,以预防和纠正挛缩。支具或夹板的应用,对位于关节附近Ⅱ、Ⅲ度烧伤创面尤为重要,不但能预防早期挛缩,也能对植皮起保护固定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支具或夹板的使用不当会导致神经损伤,皮肤移植的损失,烧伤创面的恶化等后果,甚至会引起新的创伤。因此,在支具或夹板应用的过程中,要有效避免支具或夹板对骨突形成的压力,保持其与伤口敷料及外用药物的相容性。
“E”是指exercise,即当患者创面开始愈合、植皮片基本成活就应开始运动治疗。运动疗法不仅能促进创面及周围血液循环,改善创面营养,促进创面愈合,预防瘢痕挛缩和功能障碍,防止褥疮是生成;还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
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维持机体代谢平衡。具体运动方式包括:静力性肌肉收缩、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主动辅助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治疗与支具或夹板的固定并不矛盾。在此阶段在进行运动治疗之外的所有时间里,都应采取有效的支具或夹板固定。
静力性肌肉等长收缩作用是保持肌肉张力,防止肌萎缩,改善伤肢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加强营养,以利于创面的愈合,为主动活动做准备。
被动运动常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挛缩,为主动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被动运动动作须平稳、轻缓,用力大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切忌用暴力,以免造成新的创伤。被动活动可借助各种弹力性支具,如小口开大器,手指支具等,以帮助其活动。
主动活动能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和减轻各关节的功能障碍。主动活动要从小范围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及运动幅度,尤其要注意眼、口、颈、肩、肘、手、髋、膝、足等部位的功能活动。主动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种器械。
主动辅助运动是在患者尽力完成主动运动的同时,给予助力,加以辅助运动,以达到完全的关节活动度。一般用于疼痛耐受力低的患者,或关节活动部分受限者。
而大面积烧伤患者急性期运动治疗主要是进行深呼吸运动,以改善肺功能,预防坠积性肺炎。
此外,烧伤急性期,应激会导致胃肠运动的神经内分泌失衡,表现为胃肠道节律性舒缩紊乱。运动疗法能改善胃肠道的动力损伤。
2.2烧伤恢复期的康复
烧伤恢复期的康复,应遵循PSEP的原则和计划。此阶段康复的重点主要在于抑制肥厚性疤痕的增生、预防和纠正关节挛缩或变形。
“P”仍是指positioning,为防止关节挛缩,在患者卧床或休息时,患肢仍应置于伸直、外展及功能位。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与急性期相同。
“S” 仍是指splinting,此阶段支具和夹板的应用除了为维持体位、预防和纠正挛缩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矫形。且支具和夹板的适当运用也可给予烧伤疤痕适量的压力,从而减少疤痕的过度增生。此阶段动态性支具的使用疗效往往优于静态性支具,临床应予重视。
“E”仍是指exercise,此阶段的运动疗法除了承继急性期的运动疗法的原则及方式以外,对挛缩的关节或组织要予以被动的牵张及拉伸。为增强肌力、增进主动关节的活动度,也可适当予以抗阻运动。此阶段运动疗法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正常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肌力和肌耐力。因此,有针对性的ROM
训练十分重要。同时,也能预防烧伤后异位骨化的发生。在此阶段,烧伤患者如已有疤痕形成甚或增生,会在运动中感受到牵拉产生的疼痛。国外已有报道,对部分不能耐受疼痛的患者及儿科烧伤患者,可在一定的麻醉条件下,予以运动治疗[1]。
值得重视的是,严重的烧伤会使患者相当长时期(至少在9-12个月)持续处于高代谢状态、并影响内分泌,最终导致肌肉萎缩的分解代谢。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体重下降以及明显的疲乏感等症状[2]。运动治疗、尤其是条件允许下的有氧运动,作为非药物策略能用于扭转热损伤对代谢的影响[3]。
另外,烧伤面积占总体表面积20%以上的患者和电灼伤患者,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可涉及1个或多个周围神经。医源性的原因,如不当的体位、紧而庞大的敷料所致的压迫牵拉也会导致神经病变。运动疗法对烧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的康复作用。另外,皮肤神经末梢在烧伤创面愈合和瘢痕重塑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在创面愈合的早期起促进愈合的作用,而后期则可能不利于组织重塑和成熟。因此,不同阶段运动疗法对创面或疤痕及周围皮肤牵拉,通过皮肤神经末梢影响创面的愈合及瘢痕重塑的作用也不容忽视[4]。
同时,烧伤早期和急性期的卧床和制动、恢复期的体力活动减少会导致患者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的下降;合理的运动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5]。
最后一个“P”是指pressure,即为防止疤痕增生和抑制肥厚性疤痕的形成,应合理运用压力治疗。通常应用弹性压力衣、束套、硅胶垫等可提高压力的材料,持续加压于痊愈的创面处(24小时/天,持续1年以上,至疤块成熟停止增生为止)。压力治疗是目前公认防止疤痕增生和抑制肥厚性疤痕形成的有效治疗。压力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抑制或者逆转瘢痕。同时,压力治疗的作用不仅在于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也包括能改善患者的外观和心理。烧伤康复的方法与手段
3.1运动疗法
如前所述,运动疗法贯穿于烧伤康复的各个时期。运动疗法不仅能促进创面及周围血液循环,改善创面营养,促进创面愈合,预防和治疗瘢痕挛缩和功能障碍,防止褥疮是生成;还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治疗烧伤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改善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但由运动疗法对创面或疤痕产生的牵拉会导致疼痛,使患者不易配合。烧伤患者可在温水中进行运动疗法。水的温热作用能减轻疼痛,并使瘢痕表面张力降低,缓解局部挛缩、牵拉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同时利用水的浮力也可使运动易于进行。
3.2作业治疗
包括压力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各种功能性作业治疗活动、职业训练、视觉运动协调性训练以及计算机的操作等在内的作业治疗,在烧伤恢复期的康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业治疗是烧伤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重返工作和社会,必不可少的途径[6]。
3.3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介入烧伤康复,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预防或缓解挛缩,并能减轻疼痛、瘙痒等症状,结合功能锻炼,能促进功能康复。在烧伤急性期应用不仅能加速创面的愈合,抗感染,而且能减轻瘢痕的形成与粘连。目前烧伤康复中常用的物理因子疗法有水疗、光疗、磁疗、蜡疗、短波及超短波治疗、经皮电刺激等。
3.4康复工程学应用
由烧伤导致的截肢需适配假肢,预防和治疗疤痕增生的压力治疗,对抗挛缩的矫形器及支具,都是康复工程学在烧伤康复中的应用。
3.5疼痛管理
由烧伤导致的背景疼痛、程序性疼痛等,须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目前有研究表明,除了止痛药物外,催眠术和虚构现实也有助于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烧伤患者生存质量和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3.6心理治疗
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烧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烧伤导致的心理疾患与烧伤面积的大小无关[7]。在对心理疾患客观评估基础上的有效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烧伤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3.7环境因素的控制
全层皮肤的烧伤会损伤包括汗腺在内的皮肤附属物,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温调节障碍。这部分烧伤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需注意将外在环境温度调整至其可耐受范围。问题与展望
国外的烧伤康复除了短期在综合性医院、一段时期在专业烧伤康复机构进行外,大部分康复治疗是在社区完成的。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社区康复中心和各级康复机构的互通网络,这使得烧伤的社区康复基本缺失,很大程度影响了烧伤康复向深层次的全面发展。也是烧伤康复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有效的烧伤康复,需要加强学科间的协作,建立完整烧伤康复治疗团队。其中应
包括康复科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外科医师、皮肤科医师、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等。
另外,烧伤康复未来的发展,还有赖于对目前治疗方法的客观评估和新方法新技术的提出,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Spires MC, Kelly BM, Pangilinan PH Jr.Rehabilitation methods for the burn injured inpidual.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 2007,18(4):925-948.[2] Pereira C, Murphy K, Jeschke M, et al.Post burn muscle wasting and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s.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05,37(10):1948-1961.[3] Al-Mousawi AM, Williams FN, Mlcak RP, et al.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and lean mass during pediatric burn rehabilitation.J Burn Care Res, 2010,31(3):400-408.[4] Murphy KD, Thomas S, Mlcak RP, et al.Effects of long-term oxandrolone administration in severely burned children.Surgery, 2004,136(2):219-224.[5] Willis CE, Grisbrook TL, Elliott CM, et al.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capacity and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in adults following burn.Burns, 2011 Apr 27.[Epub ahead of print]
[6] Kreymerman PA, Andres LA, Lucas HD, et al.Reconstruction of the burned hand.Plast Reconstr Surg, 2011,127(2):752-759.[7] Ehde DM, Patterson DR, Wiechman SA, 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distress 1 year after burn injury.J Burn Care Rehabil, 2000,21(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