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走向
编辑:沉香触手 识别码:23-55278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01 10:24: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走向

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走向

作者:李振广

来源:《美国研究》2009年第4期

内容提要: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基本维持稳定的基调。随着中美战略对话与合作不断加深、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美国的对台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将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同时,朝着进一步提升美台关系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美国外交与军事;中美关系;美台关系;美国对台政策;奥巴马政府

美国的对台政策是影响台海关系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既与其亚太战略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中美在经贸合作、地区安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合作与战略对话,正在把两国关系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自2008年5月以来,随着台海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谈判,实现三通,两岸关系也逐渐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这两大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对台政策走向。

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台政策一直处于平稳状态。2009年11月,在奥巴马访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不仅强调了“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而且“双方一致认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对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极端重要。”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谈中,奥巴马强调,“在台湾等问题上,美国承认和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核心利益。美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支持海峡两岸改善关系。美国的一个中国的政策是坚定的、不会改变。”奥巴马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这些原则性论述,反映出在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的新趋向。

一 奥巴马上台之初的对台政策立场

奥巴马本人及其政府团队自竞选到上台以来的相关言行,基本上把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对台政策架构与立场较为清晰地勾勒出来。

在2008年5月,奥巴马曾以美国总统竞选人的身份写信给马英九,明确表示,“支持美国政府的‘一个中国’政策,坚持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三个公报,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奥巴马政府首次系统地就台湾问题表达正式立场,是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09年1月13日在出席参议院的提名听证会期间接受议员书面咨询台湾问题时的答复。希拉里提出,美国新政府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以及三个公报中有关台湾的条款,同时也要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因为“它是美国对台关系的法律基础”。而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将是协助台海两岸“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见”;同时,美国也“不接受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之举”。

奥巴马总统赞赏两岸关系出现的积极变化。他声称,“我们支持台湾海峡两岸建立信任的举措,同时也支持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关系的改善。在双方善意的努力之下,两岸关系迎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好时机。”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在2009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美国“欢迎两岸关系的改善”,“多年来,在如何鼓励台海两岸和平解决问题和和平对话问题上,美国共和党政府与民主党政府之间有着重要的政策连续性,我认为我们希望看到这种政策继续下去。”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提名听证会上提出,“美国欢迎台海两岸最近增加互动、对话与缓和紧张的举措。”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Raymond F.Burghardt)也曾表示,美国政府和美国商界欢迎并支持台海两岸在经济方面取得的进展。在两岸关系逐步进入和平发展轨道之际,对两岸关系改善明确表示赞赏和支持,是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奥巴马政府继续在政治和台湾扩展国际空间等问题上对台湾提供支持,并延续对台军售政策。

支持台湾的“民主制度”,在美国学界、政界有着较为广泛的认同。布什政府多次明确表示支持台湾的“民主政治”,曾把台湾称作“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并以此作为加强美台关系的理由。奥巴马继承了布什政府的这一政策。2008年5月奥巴马在给马英九的信中提出,美国应该加强与台湾方面的沟通管道,称“在未来的岁月中,我将竭尽全力支持台湾的民主。”。

在对台军售问题上,2008年10月,布什政府宣布将向台湾出售价值64.6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时任奥巴马竞选团队国家安全事务发言人的温迪·莫莉姬(WendyMorigi)在一项声明中指出,“奥巴马参议员欢迎布什政府的决定”,认为“此项军售是对台湾防御需求的一项重要回应,完全符合《与台湾关系法》所规定的义务,有助于台湾的防御及维护台海的健康平衡。”她还称,“加强台湾的防御能力不仅不会对紧张局势缓和的进程造成破坏,实际上能够促进局势的缓和。”

奥巴马总统就任后不久,国务卿希拉里出访亚洲。在2月15日飞往日本的途中,希拉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美国对台湾政策是依据‘一个中国’政策、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根据《与台湾关系法》的明确规定,美国将继续为台湾的防御提供支持,这也是美国过去多年来向台湾出售防御性物资的原因。”基于这项政策,奥巴马政府已先后批准出售包括171枚“毒刺”空对空导弹、雷达配件等在内的多项对台军售案。

奥巴马政府仍旧坚持有条件地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拓展国际空间。2009年1月,希拉里在回答美国参议员莉萨·穆尔科斯基(Lisa Murkowski)等人的质询时表示,在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的基础上,奥巴马政府将继续“支持台湾获得更大国际空间的努力,包括支持台湾成为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2009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台湾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罗伯特·伍德(Robert Wood)在对此事发表评论时表示,美国欢迎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出席今年的世界卫生大会,并期待台湾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专长能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在此之前,美国曾多次与一些国家及世卫组织秘书处官员举行会谈,以寻求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途径。但是美国也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以及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以主权国家为先决条件的联合国专门机构。”

二 美国对台政策环境的变化

奥巴马政府初期的对台政策表现得较为稳定,但随着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2009年4月,美国学界和政界有人呼吁重新评估美国的对台政策。曾经在布什政府时期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特别助理和东亚事务资深主任的韦德宁(Dennis Wilder)指出,美国的“现行政策不能说明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岸关系及两岸各自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两岸关系正处在变化之中,美国的政策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一)中美关系最显著的变化是两国利益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美国越来越重视中美之间的战略对话与合作。

自尼克松打开两国关系大门以来,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由强到弱,中美之间的经贸联系从小到大,并日益密切;中美之间的合作也由少到多,由经贸、文化合作发展到范围甚广的战略对话与合作。对此,奥巴马总统认为,“在过去的30多年里,美中两国已经建立了成熟而广泛的合作关系”。中美关系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的利益相互依赖,而且这种相互依赖还在不断地加深。”

作为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兴经济大国,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广阔的国内市场、稳健的经济政策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奥巴马上台恰逢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全球之际,深陷困境的美国新政府亟需与中国展开密切合作。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奥巴马政府上任之时就带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中美合作对于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这样紧迫性的全球性挑战是至关重要的”。在中美战略合作方面,布什政府给奥巴马政府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外交遗产。奥巴马上台后,继续推进中美之间的战略对话与合作。2009年2月,国务卿希拉里在访华前后,用与中国“同舟共济”一词来表达美国与中国发展“积极的合作关系”的期望。希拉里强调,“与中国保持建设性的关系对于美国未来的和平、进步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4月1日,奥巴马总统在伦敦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首次会谈中,形容“中美关系变得非常具有建设性”。奥巴马政府正式以“战略对话”代替此前一直惯用的“高层对话”,明确了两国关系的新定位,即“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4月2日,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发表共同声明,承诺通过“美中战略暨经济对话”平台,推动美中关系。7月27日,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暨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出,“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的历史”,“中美通过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将造福于两国人民和整个世界——因为两国能够彼此合作也是解决当前众多全球性挑战的一个先决条件。”“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为后代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避免出现互不信任”。此次中美战略暨经济对话“将有助于确定这一进程的最终目标,也意味着双方将以持续合作而不是对抗来塑造新的世纪。”在2009年11月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中美双方同意在宏观经济政策、反恐、执法、科技创新、航天科学、民用航空、农业、全球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地区安全、发展问题、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等广泛的领域展开合作。这显示出对话与合作在中美关系中日益重要,也反映出奥巴马政府对中美合作寄予厚望。

“由于中国实力的提升,美国在对华关系上利益关联程度增强,对中国的依赖加强,不得不更加尊重中国”。按照奥巴马的说法,“美中两国成为伙伴不仅是需要使然,也是机遇使然。”这也是自佐利克提出“利益攸关者”(stakeholder)概念以来,美国对中美关系性质认知的新提升。显而易见,奥巴马政府把中美合作提升到这样的战略高度,显示出当前中国对于美国在经济复苏、应对全球问题等方面有着很高的期待。

奥巴马政府对中美关系的这种认知,无疑将成为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美国深陷困境的背景下,为了更紧迫的现实利益,奥巴马政府将会慎重考虑中国对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关切,谨慎地处理台湾问题。

(二)两岸关系呈现出的积极变化也影响着美国对台政策。

自2008年5月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台海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了协商与谈判,实现了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两岸三通。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这些变化标志着两岸关系已逐渐进入和平发展轨道。随着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在给两岸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不仅得到两岸民众的支持,也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的赞赏和支持,为两岸最终“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带来光明的前景。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标志着“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1949年到2008年近60年的时间里,两岸关系在前30年处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全方位敌对状态。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大陆开始推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两岸关系由全面对峙转向逐渐相互开放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两岸民间交流扩大,但两岸关系却因李登辉、陈水扁的分裂行径而陷于紧张状态,使得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之间的斗争成为这一阶段两岸关系的显著特征。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不仅恢复了协商谈判,更重要的是,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两岸关系正在从对峙、对抗转入合作交流,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

两岸经贸、文化、教育乃至政治等联系也在逐渐恢复,两岸重新融为一体的基础日趋充实。从1949年到1978年,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小伙伴,台湾在政治、经济、安全、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的支持,因此美国对台湾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自1979年以来,经过30年的开放和交流,两岸再一次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两岸相互依存的格局,尤其是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更为明显。当前,大陆是台湾的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台湾企业对外投资最集中的地区。两岸关系的状况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认为,“两岸经贸合作对台湾的意义重大,两岸关系已经成为台湾的核心,两岸的经济、政治,大大影响了台湾的发展。”他举例说,现在台湾向大陆的出口已经占台湾总出口额的40%。在2004至2006年,台湾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为4%,其中内需占1.5%,外需为2.5%,其主要是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可见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具有很重大的影响。萧万长提出,台湾“必须建构稳定、安全而正常化的两岸经贸关系架构。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台湾如何维持与大陆稳定、正常的经贸关系,自是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未来,两岸还要协商“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他认为“这是台湾连结两岸、参与全球不可或缺的一环。”马英九也提出,因为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出口最多的地方,所以,“推动签署经济协议,大陆是首选”。

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轨道及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的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美国的对台政策产生影响。在两岸对峙和对抗时代,台湾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严重依赖美国。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后,一方面两岸合作与交流代替对峙对抗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流,另一方面台湾在经济等方面对大陆的依赖加强,而对美国的依赖程度相对下降。虽然美国还有插手台湾问题的能力,但是,“随着大陆在两岸关系中的积极动作,美国插手的余地会缩小”。

三 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走向

奥巴马政府承袭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对台政策框架。按照美国国家安全会亚洲事务主任杰弗里·贝德(Jeffrey Bade)的说法,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即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是不能改变的”,奥巴马政府不准备触及这一框架。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会将一成不变。与此前美国历届政府一样,由于不同的政策环境与政策理念,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也将在上述政策架构基础上,既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将有新的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对台政策。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美国的利益,奥巴马政府将继续予以支持。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自尼克松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一贯主张。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步解除了部分美国人的担忧——卷入因“台独”分裂引发的战火而与中国迎头相撞。长期以来,“台独”分裂活动一直是引发两岸关系紧张和台海局势动荡的主要根源,同时也给美国造成很大的困扰。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奥巴马政府给予了肯定。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曾表示,美国对“两岸之间的积极对话感到鼓舞,同时美国也鼓励台海两岸探索建立互信,以便使台海两岸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海局势更加稳定”。斯坦伯格称,美国欢迎两岸关系改善,“希望两岸尽可能地降低紧张、开展对话、密切经济合作,”“美国希望继续保持这一趋势”。

(二)提升美台关系的层级、加强美台经贸关系,是美国平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方式。

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形势与1994年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在取得“九二共识”及第一次汪辜会谈之后,两岸关系取得很大进展。在此背景下,1994年克林顿政府重新审议了对台政策,大幅提升美台关系的层级,例如允许美国经济和功能机构的内阁一级官员访问台湾等。后来,由于陈水扁推动“台独”冒险,引发台美关系紧张,美国不再派现任部长访问台湾。现在,在两岸关系改善的同时,美台关系也因陈水扁下台而得以改善,美国恢复内阁级官员访问台湾的可能性也开始浮上台面。一年多来,两岸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巨大进展。面对两岸关系的积极变化,美国也希望通过提升美台关系来强化对台湾问题的影响力。2009年9月,吴敦义就任台湾行政部门领导人。美国务院主管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施大伟(David Shea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方将持续和台湾新“内阁”维持非官方的合作。美国“也期待和台湾新‘内阁’有第一次的非官方互动。”希拉里在国务卿任命听证会答复书面质询时曾表示,“盼恢复(美台)双方在布什政府以前进行之阁员互访”。2009年9月,台湾民意代表林郁方访问美国期间就此事询问美国国务院相关官员,该官员指出美国“国务院的确十分重视此事,”且“正就时机问题进行审慎评估。”如果在近10年后美国现任部长级官员再次访问台湾,就意味着美台关系的层级恢复到陈水扁上台之初的状态,将是奥巴马政府加强美台关系以平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体现。

美台之间一直有着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现在,台湾是美国第11大经济贸易伙伴,经贸关系在美台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研究员理查德·方丹(Richard Fontaine)在一篇文章中呼吁美国政府大力发展美台经贸关系,别只顾对台军售,称“现在已经是华盛顿认真考虑经济政策的潜在地缘政治影响的时候了”。他认为,一旦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将使得台湾在经济上更加依赖大陆。为此,美国应该扩大与台湾的经贸关系,“考虑与台湾开启中断已久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商谈。”两岸经贸关系的密切,尤其是将在2010年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对美国也构成了一定的压力。2007年,因涉及美国带骨牛肉出口台湾问题而导致美台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谈判停滞两年多。随着2009年10月美台达成开放美国牛肉进口协议,这一障碍已被扫除。在诸多因素推动下,美国有可能通过重启美台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谈判等措施,从经济上进一步密切台湾与美国的关系。

不放弃对台军售也是加强美台关系的一种体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美国的售台武器政策带来巨大的压力。“两岸关系最近的转变使奥巴马政府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即在努力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同时又要为台湾的防御提供支持”。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坚持认为,美国对台军售“有助于增强台湾与大陆对话和谈判时的信心”。“虽然会引起中国的不高兴”,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之时,美国仍将“提供适当的武器给台湾。”但美国“也会倾听中国大陆对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关切”。这表明,奥巴马政府不会放弃对台军售,但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有所顾忌,比如,把一揽子的大额军售项目化整为零,以减少大陆的强烈反应。

结语

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谨慎处理台湾问题,将有助于落实奥巴马提出的中美两国“以持续合作而不是对抗来塑造新世纪”的主张。中美关系的大环境及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也为此创造出良好的条件。马英九上台以来积极认同“九二共识”,大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宣称不再做“麻烦制造者”,两岸关系逐渐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

加强美台关系是奥巴马政府对两岸关系日益密切的一种回应,也带有深刻的地缘政治意涵。容安澜曾说,“美国同双方(大陆和台湾)继续保持健康的关系,将有助于它们相信美国政策的连续性,这不仅会加强它们各自同华盛顿的关系,也会增强它们彼此有效地同对方打交道的能力。”除此之外,美国提升美台关系层级、加强美台经贸关系,维持对台军售等,也是出于安抚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盟友及顺应美国国内某些利益集团要求的需要。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09年度报告中,一方面“建议美国国会敦促奥巴马政府支持近期以来的两岸关系改善,”另一方面也“建议国会催促奥巴马政府寻找机会加强美台经济关系”,“继续与台湾合作,实现台湾防务的现代化。”这反映出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加强美台关系的紧迫感。

第二篇:奥巴马政府的美国中亚政策

奥巴马政府的美国中亚政策

赵华胜

编者按: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于2010年10月19日在兰州大学共同举行了“美国中亚政策与中美关系”研讨会,来自国防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甘肃友联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 30 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美国的中亚政策和中美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会议对美国到底有没有中亚战略、中亚战略与中亚政策有没有区别、美国目前在中亚的存在对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以及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是机遇还是挑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我国学术界的中亚研究拓展了思路。这里选辑了部分会议稿件刊登,以飨读者。

作者介绍: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在小布什时期,美国中亚政策的目标是安全合作、经济和能源利益、政治和经济改革。美国认为,这三个目标相互联系,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在小布什政府后期,美国推出了“大中亚计划”的概念,即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连接起来。

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它的中亚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不是简单的局部调整,它有美国对外政策和优先目标调整的大背景:一方面,美国要改善形象,与其他大国修复关系,减少单边主义的色彩;另一方面,美国要有所收缩,要解脱同时进行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包袱。美国对中亚政策的调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一个过程。初期,奥巴马政府把美国在中亚的利益重新界定为地区稳定、繁荣、安全、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美国中亚外交的主要议题设定为能源、经济和政治现代化、安全、民间交流。其中,能源和安全更为突出。随后,美国确定了中亚外交的5个优先方向。它们是:

1.扩大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支持联军在阿富汗的行动。

2.加强中亚地区能源发展和输出地多元化。

3.鼓励政治自由化和尊重人权。

4.巩固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和经济改革。

5.防止出现失败国家,或者说加强国家有效管理的能力。

由此可见,与小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的思路有所调整,具体目标和重点有所变化。安全、经济和能源、民主仍是美国中亚外交的基本内容,但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总的说来,奥巴马政府的中亚外交有如下特点:

其一,美国中亚外交更显活跃和积极。2009 年以来,美国政界、军界、外交界要员频繁访问中亚,对美国的中亚外交不断提出新想法和新做法,这表明美国对中亚依然重视,无意退出在这一地区的竞争。

其二,奥巴马政府中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际利益,不是意识形态利益。这决定了奥巴马政府的中亚政策不是意识形态至上,而是实际利益为主,或者说是实用主义的色彩比较突出。美国准备同中亚现政权打交道,它批评中亚现政权的集权和不民主,但同时接受现政权,在现政权的框架内推动中亚的政治和经济改革,通过与现政权的合作而不是通过推翻现政权去实现美国的利益。中亚“颜色革命”的教训说明,推翻现政权的做法对美国风险很大。

其三,在当前阶段,解决阿富汗问题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要目标,中亚外交也在相当大程度上为这一目标服务。美国在多方面需要中亚国家的合作。

1.玛纳斯转运中心。玛纳斯军事基地在 2009 年改称为转运中心,但它的基本功能没有变化。现在它是美国在中亚唯一的基地,对美军在阿富汗的后勤保障有着重要作用。它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人员转运和补充燃料。美军现在进出阿富汗,包括向阿富汗增派部队,基本上都是通过玛纳斯。从 2005 年以来,玛纳斯基地的前途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美国欲保持这一基地,唯有得到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的支持。

2.北方运输网。自 2001 年阿富汗战争开始以来,美国的后勤供应主要是通过巴基斯坦转运的。这条线路便捷便宜,但不很安全。2009 年,美国开辟了进入阿富汗的新线路,称之为北方运输网。北方运输网是通过中亚进入阿富汗,因此,中亚国家的支持至关重要。

北方运输网由多条线路构成,目前建成的有北线、南线和 KKT(哈吉塔)线三条。

北线起于拉脱维亚的里加港,经苏联时期修建的铁路,穿越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到达乌兹别克斯坦,从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斯进入阿富汗。

南线始于格鲁吉亚的黑海港口波季,陆运到阿塞拜疆的里海港口巴库,从巴库船运到哈萨克斯坦的阿克陶港,再经过乌兹别克斯坦进入阿富汗。

KKT线是从俄罗斯到哈萨克斯坦后,不经过乌兹别克斯坦而转向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最后进入阿富汗。

3.希望中亚国家向阿富汗提供帮助,与阿富汗开展经济和商业合作。

其四,小布什时期推出的大中亚计划暂时搁浅。在阿富汗局势动荡的情况下,“大中亚计划”的实施比较困难。但“大中亚计划”是美国的长期设想,把中亚和南亚连结起来是既定的战略目标,不是短期的行为,美国不会放弃。奥巴马政府鼓励中亚国家通过北方运输网加强与阿富汗的联系,这同时也是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一个措施。

其五,做法上,奥巴马政府也有一系列新举措。

一是更注重软实力。奥巴马政府接受了前任政府过于依赖硬实力的教训,更为强调以“软实力”扩大美国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加强教育合作,增加专业人员交流,推动民间接触,拓宽公共外交。美国还准备把和平队派到中亚。

二是放低了姿态。民主是美国外交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中亚的民主改造导致了美国在中亚地位的动摇。奥巴马政府不可能放弃民主的要求,国内舆论的压力也很大。由于中亚的现实情况不允许美国露骨地推行民主,于是,美国一方面做出不强加于人的姿态,另一方面实际上已不把民主作为其他合作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它在中亚的各项指标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区别对待中亚国家。奥巴马政府的中亚外交基本上不把中亚国家作为一个地区整体,它认识到各国间有重大差别,美国在各国的利益重点也不完全一样,它现在基本是同各国个别打交道。

四是建立双边对话平台。美国提出与每个中亚国家建立双边高层对话机制。这是奥巴马政府推出的最有力的一个举措。双边对话机制的形式是:对话由高层官员主持和参加,每年举行一次,在两个对话国轮流进行;对话范围涵盖双边关系的所有重大问题,包括政治、经济、安全、反恐、反毒、民主、人权、非政府组织、贸易、投资、教育等等。迄今为止,美国已经与中亚所有五个国家完成了第一轮双边对话,从2009年7月与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到2010年10月与吉尔吉斯斯坦对话结束。现在,美国正在准备开始第二轮对话。

其六,奥巴马政府积极介入吉尔吉斯斯坦事件。

美国对此事反应迅速。今年 4 月吉发生政权更迭之后,美国立即安排负责中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布莱克访问比什凯克,对临时政府表示支持。此后一段时期,布莱克和美国外交及军方其他高官频繁到吉,积极参与解决事变带来的问题。在奥什骚乱发生后,美国向吉提供援助5,800万美元,是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在整个吉尔吉斯斯坦事件中,美国与俄、哈、乌都保持着磋商和合作。2010 年 10 月,美国邀请奥通巴耶娃访美,两国举行了第一次双边对话,为美国与吉新政权的关系奠定基础。总的说来,这次事件虽给美国带来挑战,但在政治上美国也有得益。美国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深入地介入了中亚内部事务,最重要的是美国的角色被中亚国家所接受,这与2005年“颜色革命”的情况形成了明显反差。

《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2-2-17 13:45:33

第三篇:奥巴马对话政策讲义

奥巴马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美国第44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祖籍肯尼亚(The Republic of Kenya)。奥巴马是首位拥有黑人血统,并且童年在亚洲成长的美国总统,与不同地方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过。2010年5月27日美国白宫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奥巴马在该报告中将军事作为外交努力无效的最后手段。新国家安全战略认为世界充满了多种威胁,放弃了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的说法。

中文名: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外文名: Barack Hussein Obama II 别名: 奥巴马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夏威夷

出生日期: 1961年8月4日

职业: 总统

毕业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

信仰: 新教

主要成就: 1996年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2009年当选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200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政策分析1 首先,美国政府将会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发展对华关系。无论是奥巴马总统还是克林顿国务卿都表示,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尤为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处理好两国之间的关系对于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美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克林顿国务卿在访华过程中,强调“希望人权、台湾和西藏问题不会妨碍其他更广泛问题的解决”,并且在即将离京回国之时,向中国政府表示,希望中国政府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一贯注重实用、效率的美国政府将会充分展开与中国在诸多领域内的合作,以共同应对挑战。

其次,美国政府将会继承美国政治传统,继续高举“人权”、“民主”大旗,重新树立美国的道德权威。冷战后的美国历届政府都将“民主”、“人权”视为外交政策的旨归。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的自由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美国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继承和发展了自由主义思想而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延续性;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高举“民主”、“人权”大旗树立自身的道德权威,妄图将美国的价值观变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标准,并以此为美国干涉他国内政披上“合理”的外衣。虽然克林顿国务卿在访华的过程中,有意淡化在人权、宗教等问题上的姿态,但是她却以做礼拜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她的立场。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又抛出了《2008年国别人权报告》,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加以指责。这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对于其一贯所坚持的政策理念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奥巴马政府将会继续坚持这一传统,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而已。

第三、美国政府将会继续遵行《与台湾关系法》,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核心、最为敏感的问题。自从马英九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台海局势出现了很大程度的缓和,两岸交流日益深入、频繁。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政治等诸多因素,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美国政府在对待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克林顿国务卿在访华前夕曾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放弃对台湾的义务,美国将继续对台军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完全继承了前任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核心。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战略虽然没有完全成形,但是其在具体外交活动中透露出较为明确的政策特点,即强调务实合作与坚持传统理念、义务。这两项原则将在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中并行不悖。事实上,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不可能完全摆脱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总体框架而另辟蹊径。奥巴马政府所改变的只是其具体的对华策略,而这一对华策略一定是为美国对华总体战略服务的。[4] 政策分析2 舆论认为,高呼“变革”口号上台的奥巴马的对华政策的大框架已经有了,总的来说就是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希望中国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奥巴马与美国前几位总统不同,前几位的对华关系是先有波折后平稳,而奥巴马是先稳住局势,再来谈问题。

2009年2月,奥巴马先派遣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华,议题的重点放在中美合作上。希拉里·克林顿此次顺利访华,表明中美关系有别于以往先“磨”后“合”,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顺利开局。5月,奥巴马的首席中国事务顾问贝德在一次研讨会上,介绍了奥巴马对华政策的蓝图。他表示,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可以从奥巴马的世界观、对中国的态度以及奥巴马的外交风格体现出来。贝德指出,奥巴马认为,目前国际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无法成功解决。10月,美国一位高级外交官提出了奥巴马政府对美中关系的观点,即在双边关系中建立“战略再保证”,意思是希望中国能向世界保证,它在全球不断上升的地位“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福祉为代价”。[5] 2010年5月27日美国白宫发布了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奥巴马在该报告中将军事作为外

奥巴马

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这与布什政府时期的“先发制人”战略相比是个重大转变。

根据这份报告,奥巴马的新国家安全战略认为世界充满了多种威胁,放弃了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的说法。这一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还对朝鲜和伊朗对美国带来的威胁提出警告。

奥巴马政府的新国家安全战略试图摆脱布什政府时期不受欢迎的单边主义政策,奥巴马呼吁将美国的合作对象从传统盟友扩展到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大国。该报告说,美国将和中国在共同关切的问题上进行合作。

奥巴马还将美国经济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他认为,美国在经济上的成功对于美国保持其在海外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奥巴马的前任布什在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首次阐明美国在“9·11”事件后将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战略。布什在2006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重申美国奉行“先发制人”的战略。

一 良好的开局,过去30 年来 ,中美关系存在一个基本规律 ,即每当政治权力从一个政党转换到 本文系教育部课题“大国关系与中国国家安全”系列成果之一。

·40

·

另一个政党 ,新政府总是借批评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来凸显自己的地位。政治权力 更替造成了中美关系的周期性波动 ,凸显了双边关系的不成熟和脆弱性。但是,奥巴马执政以来 ,中美关系成功地避免了政党权力转换的怪圈,开局良好。

二 矛盾和问题

尽管中美关系开局良好 ,但两国间存在的长期性矛盾并没有消除:双方在政治制

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依然很大;围绕欧亚大陆和西太平洋的地缘竞争在客观上仍

旧存在;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战略困境有可能因国际权力转移而有所加剧;因中国实力增强和日益自信而带来的两国模式的竞争会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在国际金

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等现实背景下 ,一些新的问题领域有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发

展。

第四篇:奥巴马

陆港澳译名] 奥巴马

[台湾译名] 欧巴马

[英文] Barack Hussein Obama

个人资料全名: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台湾地区译为欧巴马)党派:民主党

身高:186cm

生日:1961年8月4日

出生地:夏威夷檀香山

居住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公职:第44任美国总统(第56届、第43位)(任期:2009年1月20日——2013年1月20日)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2004年首次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2005年1月3日–2009年1月3日)

职业背景:1993-2004,Miner Barnhill &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教育背景: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曾经在美国加州西方学院攻读两年,后转至哥伦比亚大学)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婚姻状况: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大女:玛丽亚Malia,生于1999年;小女:娜塔莎Natasha,生于2001年)

宗教信仰:联合基督教会(新教)

著作:《希望无畏:开垦美国梦的思考》(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2006];

《父亲留下来的梦想:种族与传统的故事》(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

[1995]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奥巴马出生于夏威夷。父亲是肯尼亚一名黑人经济学家,母亲是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父母在奥巴马两岁的时候分手,在听说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奥巴马跟着母亲和姥姥姥爷长大。

父亲贝拉克·奥巴马是一名在夏威夷念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安·邓纳姆是一个白人,原本来自堪萨斯州。当邓纳姆与老奥巴马结婚时,她刚好18岁。这一段婚姻很短暂,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念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就把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奥巴马(那时他才两岁)抛下了,他没有钱带上妻儿同去。毕业后,他更是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露丝回到了肯尼亚,露丝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因为在家乡他早已娶了一任妻子。

父亲离开了,奥巴马跟着母亲长大。邓纳姆后来嫁给了一名印尼石油公司的经理罗罗·素托罗,素托罗由于工作的关系需要去雅加达,于是,邓纳姆带着6岁的奥巴马去了印尼。奥巴马在印尼度过了四年的童年时光。

10岁时,母亲与继父离婚,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大部分的时间他和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在一起。邓纳姆带着她与素托罗生的女儿玛亚又回到印尼。当时,邓纳姆生活十分困难,她自己在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还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奥巴马老少儿童时期奥巴马一家挤在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奥巴马的外祖父换过多份工作,先做过家具推销员,还当过一名很失败的保险经纪。外祖母在一家银行工作。但奥巴马竟然进了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这说明小家伙很会念书,但家里负担不轻。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是夏威夷乃至全美最优秀的私立学校,具有百年历史,学费昂贵,但凡有点钱财地位的人无论如何都是要把孩子往里塞的。一旦进去了,父母脸上有光,小孩前程似锦。

一谈到这件事,邓纳姆总是半带自豪地认为,奥巴马继承了他父亲的智慧,沿着他父亲成功的道路在走。在2004年7月,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

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

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打败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希拉里,成为民主党总统竞选人。

奥巴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在政坛造成一股旋风,甚至有人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奥巴马编年史

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

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

1993-2004,Miner Barnhill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1996年,首次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2004年在伊利诺伊州首次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2007年2月,奥巴马正式宣布竞选总统。8月27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2008年11月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2009年1月20日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宣誓就职,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英语:Barack Hussein Obama II,1961年8月4日-),美国第44任总统,出生於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在就任总统之前,他从2005年1月4日至2008年11月16日[1]担任联邦参议员,代表伊利诺州。根据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奥巴马是历史上第五位非裔美国人参议员,也是首位非洲裔美国总统。

奥巴马于1996年当选伊利诺州参议员。4年后,他竞选美国众议院席位失败。随后他将主要精力放在本州的参议工作,且於2002年获得连任。奥巴马在2004年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2004年11月以70%的选票当选联邦参议员[2]。

奥巴马在2007年2月10日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3]他的竞选纲领侧重完结伊拉克战争及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2008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主要政党提名的非洲裔总统候选人,11月4日当选总统。

早年生活及事业

巴拉克·奥巴马生于夏威夷州檀香山,父亲老巴拉克·奥巴马是生于肯尼亚的卢欧族人,母亲安·邓娜姆(Ann Dunham)生于堪萨斯州的威奇托[4],祖父为英国殖民统治肯亚时期之公务员。

成长时期

奥巴马的父母在位于檀香山玛诺亚之夏威夷大学相识,当时他的父亲以国际学生身份在校求学。在奥巴马2岁时,父母分居,随后离婚。他的父亲便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最终返回肯尼亚[5]。而他的母亲则嫁给了一位印度尼西亚籍的学生Lolo Soetoro,并诞下一个女儿。奥巴马六岁时,与母亲一家迁居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6]。四年后,奥巴马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7]。从五年级起,奥巴马就读于位于檀香山的大型私立学校Punahou学校[8],且於当地读到12年级,于1979年毕业[9]。

奥巴马21岁时,父亲在肯尼亚遭遇一场车祸去世[10]。母亲在他的1995年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出版几个月后去世[11]。

在《我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描述了自己在母亲的白种美国中产家庭成长的经历,它对于自己早逝的黑人父亲的信息大多来自于家庭故事和照片。对于童年,奥巴马写道:―我的父亲与我身边的人完全不同——他的皮肤像沥青一样黑,而我的母亲却像牛奶一样白——我对这一点印象深刻。‖[12]在青年时,奥巴马因为自己的多种族背景,很难取得社会认同。他回忆自己当年吸食大麻和可卡因,为了―将‗我是谁‘的问题挤出脑袋‖[13];后来为2008年总统选战及健康状况起见,及换取妻子米歇尔·奥巴马投入於自己的竞选活动当中,在当年初戒掉长达二十年之吸烟习惯[14]。

大学时代

高中毕业后,奥巴马在加州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求学两年,随后转至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在那里主修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在1983年取得文学士之后,奥巴马在国际商务公司工作了一年。1985年,他迁往芝加哥,主持了一个非营利计划,以协助当地教堂为穷困的居民组织好职业训练

[15][16]。

法学院时代

奥巴马于1988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1990年2月,由于被选为 哈佛法律评论的首位非洲裔美国人主席,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17][18]。1991年奥巴马在哈佛获得了―极优等‖(拉丁文的学位荣誉,magna cum laude)法学士(Juris Doctor,美国法学院的毕业学位,法学博士是S.J.D.)的学位。[16]回到芝加哥后,奥巴马主持了一次选民登记运动,且为民权律师事务所Miner,Barnhill & Galland工作。后来,自1993年至2005年竞选联邦参议员的12年中,奥巴马一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职宪法讲师[16]。

州议员生涯

奥巴马与其家人

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第十三区,南部的海德园(Hyde Park)区被选入伊利诺州议会。2003年1月,当民主党重新取得议会的控制权,他被提名为州卫生与公众服务委员会主席[19]。在奥巴马的立法提案中,他帮助编撰了工作所得抵税法(Earned Income Tax Credit),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还为一些致力于无法承担健康保险的居民的立法相关项目,更协助通过增加对艾滋病预防和病人照料的项目增加预算[20]。

州参议员事绩

2000年,奥巴马挑战波比·拉什(Bobby Rush)所担任了4年的联邦众议院席位,但最终失败。前黑豹党成员和社区活动家拉什指责奥巴马,称其―在第一选区的时间不长,无法看到真实的情况‖[21]。拉什获得61%的选票,奥巴马获得30%[22]竞选失败后,奥巴马专注於自己的参议员工作,编撰了要求对可能判死刑罪犯的审问必须录像的法律[7][23][24]。奥巴马2002年竞选连任,未遇对手。[25]

纵观奥巴马的伊利诺州参议员生涯,政治评论员注意到他在与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工作时不仅都很有效率,且能团结一致[26][27]。后来为联邦参议员竞选时,尽管奥巴马曾支持一些警察工会所反对的议案,他还是获得了伊利诺州警察同业会(Fraternal Order of Police)的支持,且赞赏他―多年对枪支控制的支持,和愿意商谈与妥协的态度‖ [28]。

第五篇:奥巴马

1995年,奥巴马从芝加哥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并在之后的3年中连任;2000年,在竞选美国众议院议员席位失败后,奥巴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工作中。

2004年7月,美国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题为“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Hope)慷慨激昂的演讲。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该演讲后,奥巴马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奥巴马顺利的以高达70%的选票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5位非洲裔联邦参议员。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并提出了重点在“完结伊拉克战争以及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竞选纲领。2008年1月4日,在俄亥俄州民主党初选大会上,奥巴马赢得了38%的支持率,领先于知名度高于自己的约翰·爱德华兹以及希拉里·克林顿,在民主党诸位候选人中领跑。2008年6月3日,奥巴马票数领先于希拉里·克林顿,被定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年8月23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被正式提名,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个非洲裔总统大选候选人。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竞选理念

2008年11月4日,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在2008年11月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亚利桑那州国会参议员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已成定局。据初步统计结果,奥巴马已获得297张选举人票,超过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麦凯恩仅获得145张选举人票。

成功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后的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讲话,表示“这是属于大家的胜利(this is your victory),美国即将开始改变(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同时,他还感谢了自己的家庭和团队,并且向对手麦凯恩表示敬意。麦凯恩也在随后致电奥巴马表示祝贺,奥巴马也表示非常期待麦凯恩能够加入未来的美国政府一起共事。

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走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