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如何做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
浅论如何做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困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困难职工群体也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这就要求有企业工会组织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在一个相长的时期内,切实肩负起帮扶困难职工的重任。今年的全国两会也把保民生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努力改善困难家庭和人员的生活状况,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是维护企业稳定的具体体现。保持持久的稳定与和谐,是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稳定,生产经营的运行才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经济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才能得到有效维护。认真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帮扶工作,使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就能达到理顺情绪,帮扶一家,稳定一片的目的,从而有力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
2、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是服务企业发展大局的重要手段。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漫延之际,如何有效应对危机,克服危机造成的影响,努力走上发展正轨,更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现稳步发展,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团结一致和共同奋斗。围绕这一中心大局,切实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让全体职工群众深刻体会到企业人性化的管理,就能有效地凝聚人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再续发展辉煌。
3、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全面调查了解情况,耐心听取他们的各项诉求,与他们一道,共同分析致困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通过思想疏导、经济救助、寻岗就业等办法,帮助他们逐步摆脱生活困境。通过工会组织的作为,让职工群众看到了企业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心系群众、为民排忧的优良作风,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运用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需要适应形势,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准确把握帮扶工作规律,及时掌握困难职工群众的多元需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工会帮扶工作水平。
就当前来讲,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探索建立扶贫帮困长效工作机制。扶贫帮困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立足长远,着眼根本,以“四个没有”为目标,即没有一户困难家庭生活过不下去,没有一名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学,没有一名困难人员看不起病,没有一人因生活困难得不到救助而上访,探索建立以制度为保障、以机制来运作、以上下联动为主要途径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
2、积极协助和督促企业行政做好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困难家庭最终摆脱生活困境的最好途径。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深入困难家庭访贫问苦,对困难家庭状况做到“四个清楚”,即目前生活状况清楚、人员构成情况清楚、致困的主要原因清楚、脱贫解困的愿望和能力清楚,并将这些情况及时、全面、准确地反馈给企业就业再就业主管部门,协助和督促其通过腾岗安置、对外劳务输出、鼓励和扶持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努力变“输血”为“造血”。
3、切实加强工会干部扶贫帮困工作能力建设。要加强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工会干部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掌握其政策要领,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切实为困难家庭和人员谋取最大利益。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工会干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和联络工作,善于争取当地政府部门对企业扶贫帮困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将企业特困家庭纳入当地城市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
4、认真做好困难家庭人员的思想帮扶工作。重点是加强感恩教育、伦理教育和励志教育。要向困难家庭人员讲清企业面临的困难,细算企业给予的各类救助数额,引导他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理解企业,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第二篇:关注民生,浅谈企业扶贫帮困工作
关注民生,浅谈企业扶贫帮困工作
作者:张茜
【内容摘要】在企业转型时期,由于各种原因的变迁使得利益重新分配,工程局弱势群体大量涌现。工程局如何认识弱势群体,开展好扶贫帮困工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将直接关系工程局未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帮助和保护弱势群体中,企业应发挥重要作用,扶贫帮困救助弱势群体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企业
弱势群体
扶贫帮困
弱势群体是指在权力和权利、发展的机遇、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同时伴随着工程局主辅分离的改制,工程局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显现。作为企业中较脆弱的人群,其经济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和侵害的倾向,其政治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将会诱发企业不稳定,阻碍企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党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决定,企业有责任采取措施进行综合调控,以实现和维护企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一、目前工程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及权利保障
1、工程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工程局目前的弱势群体,集中在实业总公司这样的辅业单位,从规模和劣势程度排序首先当推贫困群体。在工程局重点发展主业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带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新的贫困群体: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停产或半停产小单位的职工。工程局拥有大量贫困群体,约占工程局总人口的5.5%;其次是伤病残群体,约占工程局总人口的1.6%;再次是老弱群体,约占工程局总人口的35.4%。由于工程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工程局还有一些正在形成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单亲家庭,其中多数是由妇女与孩子组成的;居无定所、无固定职业的城市流动人口等等。
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有日益恶化的趋势。下岗和失业人员约占工程局总人口的7.4%,下岗和失业人员则常常由于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再就业比较困难,加之相当一部分人因贫致病,因病致贫,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工程局还有大批离退休老人,他们曾经为工程局乃至国家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这一部分弱势群体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视。
2、弱势群体权利和利益保障情况不尽如人意,现阶段工程局的保障制度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不够。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工程局保障面依然过低,保护程度亟待提高。二是工程局保障制度有待加强。三是法治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还存在差距。毋庸置疑,按照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对于人权保障的标准和要求来看,我国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都还有相当差距。例如,尽管立法规定了对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的特殊保护,但实现对这些弱势群体保护所需要的经费和其他物质条件,在立法中却没有具体的量化规定;对于侵犯这些弱势群体权利的行为,应当通过何种程序予以防止和惩处,也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的权利诉求在立法中还没有得到确认和调整,贫困家庭要求获得适当生活水准的权利,贫困者要求获得医疗保健和救助的权利,弱势群体要求免费获得精神医生咨询和治疗服务的权利等。
无论如何,在弱势群体不断增加和恶化面前,工程局绝不能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努力实现企业成员的共同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扶贫帮困的现实意义
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存在,对工程局的健康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1、扶贫帮困是工程局公平原则的体现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由于整个集团公司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复杂的因素使得部分职工的财产和社会地位的获得往往不取决于自身因素,更多取决于工作的性质等外在因素,利益分配不均,机会不平等,与工程局公正原则不符。不仅直接危害收入分配制度本身,而且造成工程局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阻碍了工程局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公平不等于平等,更不等于平均主义,公平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公平是一种合理的差异。改革总要付出代价,总要有部分人或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但工程局可以通过经济政策的调节,关注弱势群体,让改革相对利益受损者得到应有的补偿使其能够共享改革成果,这既是推动改革之必需,也是工程局在改革的同时的职责之所在。
2、扶贫帮困的体现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
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弱势群体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同样有希望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权利,任何人、任何群体都无权将他们排除在社会发展进程之外。我国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是必要的、正确的,也值得工程局在改革进程中借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重申了要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企业建设与职工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大力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企业良好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工程局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工程局企业管理,促进工程局公平正义原则,努力使全局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企业。党的十七大会议中指出,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和谐企业要靠全局职工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职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企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企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现阶段工程局弱势群体的队伍日趋扩大,弱势群体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不仅违背了工程局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也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关注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赢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当前,扶贫帮困、构建保障人民利益、维护和实现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的社会安全网问题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
3、扶贫帮困有利于工程局健康发展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抑制了工程局的快速稳定发展,阻碍了工程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弱势群体生活窘迫,基本生活很难得到保障,他们肩负沉重压力,普遍缺乏安全感,生活水平并未有根本改善。弱势群体是社会和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阻碍了工程局经济发展的速度,还给工程局的稳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4、扶贫帮困有效防止工程局稳定问题不断滋生 弱势群体无法生存或应得利益严重受损时必定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报复”工程局,从而给工程局秩序和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因素或消极影响,使得工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近几年内,国内弱势群体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工程局弱势群体上访现象也屡见不鲜,使得工程局不得不调动一部分人力物力疲于奔波解决上访事件。说明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工程局不容回避的严重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企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
三、工程局在扶贫帮困中的作用
由于弱势群体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他们在生活中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迅速摆脱自身困境的。本文认为,扶贫帮困问题应该充分发挥工程局的作用,积极构建救助弱势群体的工程局安全网络。
1、扶贫帮困是工程局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在企业的职能已不再是统治,而是要通过其管理职能为企业提供服务。现代企业保障制度中,扶贫帮困是企业的一种责任与义务,受救助者接受救助是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当前在工程局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造成弱势群体的原因当中社会原因多于工程局自身原因,所以构建工程局安全网,保障弱势群体的最低限度的日常生活,保证工程局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是工程局义不容辞的责任。救助弱势群体不是对弱势群体自身的单纯施舍和恩赐。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否找到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制度性机制,是这个国家、这个企业是否成熟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在工程局系统内,弱势群体是工程局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扶贫帮困是工程局的责任,更是工程局的份内职责。首先,工程局应提高下岗、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维护他们做人的尊严;其次,工程局应该尽快建立覆盖所有弱势群体的工程局安全网,当务之急是把扶贫帮困面积扩大。实业总公司是工程局辅业系统的龙头,是工程局相关职能的实施者,应该加快工程局职能改革步伐。同时,实业总公司又是工程局弱势群体的集中源,工程局应该赋予实业总公司更多扶贫帮困方面的权益,给予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从而提高工程局的公共保障能力。
2、完善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
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工程局有责任以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工程局通过政策制定制度并实施,协调工程局内部矛盾,解决工程局相关问题,向弱势群体提供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和物质上的给予,而且还应该激励和培养他们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但是,目前在我局,尚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手段,由此导致弱势群体越来越被边缘化。在现实中,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侵害而又得不到保护的情况并不鲜见。由于工程局缺乏保护机制,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极其困难。工程局没有采用法律手段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原因复杂,既有文化观念和物质条件制约的原因,也有是国家法律体制存在缺陷的原因等多方面因素。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经验,解决因企业经济结构调整而导致的较大规模的贫困问题,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扶贫帮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在扶贫帮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的救助方式有制度性救助(如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定期的周期性救助(如节假日期间的送温暖等),也有不定期的临时性救济(如捐献一日工资扶贫帮困等),对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工程局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很多缺陷:救济范围极其有限,救济金额严重偏低。可以说,资金问题仍然是当前工程局社会保障制度的“瓶颈”。
其实,在扶贫帮困问题上,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程局安全网。除了通过工程局资金救助方式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还要建立健全针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性保护政策,如对受最低生活保障者及其家庭的医疗救助政策,对高龄老人、残疾者特别是孤残儿童等特殊弱势人群的特殊保护政策,对在岗弱者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等。工程局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底线就是要让弱势群体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弱势群体的企业保障要立足于“最低”,既要做到“应保尽保”,救助每一个应该救助的公民,也要促使受救济者自立,提高自身素质,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困境。
4、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资源
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症结之一是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包括财力、人力、物力、权力、能力、信息等)整体匮乏,由此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低下与承受力的脆弱。要改变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就必须通过工程局的帮助使其拥有足够多的社会资源。因此,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其所需资源应成为扶贫帮困的工作目标之一。影响弱势群体素质的因素很多,关键是教育不足、知识和技能缺乏。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将面临长时期巨大的就业压力:每年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常年保持在1.2亿左右,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就业岗位供过于求,估计这个趋势将持续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从当前就业形势来看,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不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从发展趋势来看,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普通劳动力需求将不断下降。
在此背景下,对弱势群体实施良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显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提高弱势群体的素质和竞争能力,帮助他们摆脱弱势地位的最有效的途径。提高弱势群体素质,充分挖掘弱势者的潜能,有利于充分挖掘盘活工程局现有人力资源,调动工程局的各种力量构建工程局安全网络。比如对下岗职工而言,技能培训、再就业信息、社会保障资金、各种优惠政策等都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弱势群体的社会关系,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小环境,如果不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而相应的发展,弱势群体将逐渐脱离社会,使其更加困难和无助。所以,要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帮助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小环境,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支持,让弱势群体尽快走出困境。
四、扶贫帮困是工程局的重要职责
1、工程局有责任扶贫帮困保护企业弱势群体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是遵循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规律,打破阻碍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平均主义,但同时又通过政治、政策,以及法律和道德的调节,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要在工程局大力发展主业、发展经济的总体上保持比较合理、正常的伦理关系。胡锦涛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全民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工程局有责任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民生,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扶贫帮困要采取多种手段综合调控
其一、思想手段。就是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并且联系弱势群体的思想特点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结合起来进行。其次,要理解他们的思想历程和某些思想认识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弱势群体的普遍意见来衡量和矫正改革的举措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否则,就容易使自己同弱势群体分离甚至对立起来。第三,要及时而全面地向他们介绍和通报改革决策的过程和进展的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心同德地对待改革举措。实业总公司系统各基地经常组织基地离退休人员看书、读报,定期学习党中央、局党委相关政策文件及报告,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位。
其二、组织手段。就是通过党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尽量把可以组织的弱势人群组织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两个文明建设中去。组织手段,在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解决工程局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工程局应该大力支持发展扶贫帮困工作,以解决有关弱势群体的贫困、教育、福利、权益保障等等问题。实业总公司系统各基地经常利用节日期间组织离退休人员举办书画大赛、门球赛等增强弱势群体和组织的凝聚力。
其三,政策手段。首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亟需完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体系是工程局正常运行的“稳定器”,它不仅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于弱势群体尤有保护作用。因此,工程局要进一步巩固最低生活保障线政策,通过调剂财政支出结构,予以必要的资金保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其次,再就业政策也是保护弱势群体的一项重要政策。再就业不仅是下岗、失业职工等贫困群体第一位的需求,而且也是健康老龄化的理念下健康老年人丰富人生、自我保障的需求,还是其他弱势群体融入社会取得自尊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通过工程局的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全局的再就业机会,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其四、道德手段。保护弱势群体就意味着调节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保护优势者的积极性的前提下,注重提高弱势者的能力,保护弱势者的利益,始终把握住共同进步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胡锦涛提出:“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同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以德治国”,就要通过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正确调节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系,保障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扶贫帮困是“以德治国”的应有之义。道德调节,从总体的价值导向上说,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集体主义原则,同时制定相应的道德规范和实施细则。在工程局观念舆论上,要提倡平等相待、团结互助、扶弱济贫,反对社会歧视、以强凌弱、以上压下。工程局的企业道德应对保护弱势群体作出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保障弱势群体能够享受社会平等的权利,尽到自己能够尽到的义务;使强势群体尽到尊重和帮助弱势群体的义务,同时也享受他们应当享受的权利。工程局应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扶贫帮困的道义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德治和法治相互配合,充分显示出它们应有的威力。当然,工程局还应利用多方手段配合弱势群体自身减少依赖性,增强自主、自立能力;要克服自卑感,培养自重、自强精神,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
其五、法治手段。法治社会应当特别关注在企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法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予弱势群体以特别的物质保障;或者运用权力,通过创造条件,排除妨碍等方式,给予弱势群体以特别的精神、道义保障;或者双管齐下,两者兼而有之。法治应体现对企业弱势群体权利和利益特别尊重与保障。因为弱势群体在企业中处于不利地位,法治要求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要给予例外对待和特别保护;因为弱势群体是由每个人构成的,人权的基本价值就是要求对所有人予以普遍的尊重和保障,对弱势群体予以特别的关注、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法治原则要求通过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小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差距。依法治国、依法治企和保障人权是伟大而具体的系统工程,依法尊重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和自我选择,保障他们的安全、适当生活水准和潜能的发挥,消除对他们的歧视、虐待和侮辱,则是这项伟大工程中实实在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郑杭生、李迎生:《社会分化、弱势群体与政策选择》,载中国网。(3)钱再见:《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载《江海学刊》。(4)吴鹏森:《论弱势群体的“社会报复”》,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5)蔡肪:《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转轨中的城市贫困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三篇:工会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汇报材料
工会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汇报材料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困难职工的生活情况和再就业工作,始终把解决好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履行基本职能,切实当好特困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满腔热忱地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创新帮扶形式,拓展帮扶内容,推动送温暖工作逐步迈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发
展轨道。
一、建立和完善特困职工动态管理制度,为开展扶贫帮
困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把送温暖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市总工会去年从7月份就开始对特困职工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认真对照标准,严格把关,为市区1200多户特困职工发放了《特困职工证》。建立健全特困职工档案是对特困职工实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实施救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并建立了全省首家特困职工信息数据库,对每户特困职工家庭切实做到“九知”:即知家庭住址、知生活状况、知贫困原因、知患病用药情况、知进低保情况、知子女就学情况、知子女就业需求、知住房情况、知救助措施等,为全市各级党政及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
作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坚持不懈地做好重大节日的送温暖活动,机制效应
初步显现
据统计,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共筹集了送温暖慰问金742.55万元,慰问困难企业682个,慰问困难职工2.3万多户,帮扶462名特困职工实现了脱困。省委省政府、省总工会、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在两节期间分别走访慰问了近40户特困职工、特困劳模、困难企业工会主席家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据了解,全市共有2105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1007名工会干部走访慰问了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家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推动全市送温暖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促进作用。
两节期间,我们在全市大力开展了“奉献一片情、温暖职工心”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重点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落实完善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市总工会积极协助配合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进一步发动机关党员干部继续对700户特困职工实施结对帮扶。同时,积极争取了市财政的支持,拨专款30万元对市区其余500多户特困职工实施救助,保证了市区特困职工的救助金额每户不低于1000元。二是各级工会组织积极主动向党委和政府(行政)全面汇报困难职工情况,争取了本系统、本单位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加大送温暖的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的筹措送温暖资金,于1月20日前对本单位的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一次全面地走访慰问,为困难职工救急、救难、送温暖,确保他们不因生活困难发生意外。由于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精心安排,措施扎实,真正保证了所有特困职工家庭达到“三有一确保”,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确保他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喜庆的春节。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和市总工会对今年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跟踪了解,促进了各项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三是开通了市、县“送温暖帮扶热线”电话。节日期间市、县保证了热线电话的畅通,随时接受困难职工来电来访,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有关困难,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四是加大了对困难职工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各级工会充分运用工会宣传阵地,宣传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对生活困难职工的关心,宣传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困难职工立业创业的先进典型以及送温暖活动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市总工会配合节日送温暖活动,通过工会简报及时刊发了三期送温暖活动,大力宣传送温暖典型事例及特色活动,掀起送温暖活动的宣传高潮,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构筑综合帮扶和长效管理工作平台,保障特困职工
基本生活
构筑综合帮扶和长效管理工作平台,努力将送温暖活动引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是让特困职工得到普遍救助的积极方式,也是送温暖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我市总工会始终把构筑综合帮扶和长效管理工作平台作为一项紧迫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来抓。去年我们主动争取劳动、教育、房管、卫生、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分别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子女助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对特困职工实施医疗救助的通知》,对全市所有特困职工家庭给予了相关的政策减免,并配合房管部门帮助了50户特困职工住进了廉租房,使特困职工在多方面得到了救助。市心连心基金会开展了第九次扶贫帮困助学活动,与康缘药业、鹰游公司联合扶持了53名特困职工子女,帮助他们顺利跨入大学校门,完成学业,缓解了特困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积极争取民政部门支持,将174户特困职工纳入“城市低保”范围,促进了送温暖工程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结合。去年,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拨付专款对特困职工实施救助。所有这些都有效地缓解了困难职工的生活困难,保证了扶贫帮困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帮扶助困机构建设,积极发挥困难职工援助中
心作用
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是总工会对困难职工实施集中帮扶的专门机构。为全面构筑扶贫济困网络,扩大帮扶的覆盖面,市总工会积极联系协调各县分别成立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援助中心的成立,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了更为方便、更为快捷的“一站式”服务,更好地发挥了工会组织的自身优势,履行维护职能,急职工之所急,帮职工之所需,解职工之所难,落实好对困难职工的帮扶责任,让职工满意,让政府放心。从此,我市困难职工遇上烦心事,有了解决的地方。
五、围绕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再就业工作
我市各级工会始终把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摆到全会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先后举办了5次大型职工再就业洽谈会,多次举办再就业座谈会、报告会,举办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班,为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表彰了一批二次创业示范基地和先进个人,帮扶带动了一大批下岗失业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培育建立了17个再就业基地,共吸纳安置6208名下岗失业职工。组建成立市总工会家政服务中心,长年负责组织下岗失业职工开展有偿家政服务。成立红马夹、擦皮鞋一条街,组织和帮助50名职工大胆走上街头,实现自谋职业。提供职工自主创业小额贷款30多万元,帮扶320多人实现再就业。去年,市总共举办了4期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了280多名下岗职工,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家政服务的有关技能,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
质,增强了再就业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送温暖工程深入、健康、持久开展,元月2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全市送温暖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大会充分肯定了市总工会十年来开展送温暖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做法,表彰一批在送温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实施送温暖工程作出具体部署,对新形势新阶段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今后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将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任务,立足全局,围绕目标,发挥优势,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强化救助机制建设,实现送温暖工作的新突破,为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
献。
第四篇:民政局工会扶贫帮困工作报告
我局工会在市总工会、市局工会和桥北林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局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及开展“交友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和谐,全心全意抓民生,将扶贫帮困、扶贫帮医、扶贫帮学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开创了我局扶贫帮困工作的新局面。
一、帮扶方式
1、“一对一“”包扶: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包扶一名困难职工。
2、项目帮扶:对有一定劳动技能申请创办第二产业的困难职工,发放一定数额的扶贫帮困周转金。
3、一次性救助:对因天灾人祸、子女上大学等特殊原因致困的特困职工给予扶贫帮困基金一次性救助。
二、主要帮扶措施
1、制定了我局扶贫帮困工作制度,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
2、设立了局扶贫帮困基金,成立了扶贫帮困基金领导小组,出台了帮扶基金审批、使用、管理办法。
3、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对全局分流职工基本情况、职工子女待业情况、困难职工子女入学情况、特困职工致困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建立了困难职工、职工待业子女、职工子女就学情况电子档案,做到了困难职工人数清、致困原因清、困难程度清;技能特长清、就业需求清。
4、认真分析,理清思路。通过对全局困难职工致困原因、困难程度、技能特长、就业需求等的分析研究,分别制定出了不同的帮扶方案,因人制宜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帮扶。
5、实行“交友帮扶”活动奖惩制度。对“交友帮扶”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凡“交友帮扶”活动整体工作开展情况良好,能够在全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单位,奖给班子成员正职现金1000元,副职现金各500元。凡被包扶对象率先脱贫,年自营纯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奖励帮扶人现金1000元。反之,进行通报批评。包扶困难职工工作两年不见成效,包扶领导不得被评为先进,应继续帮扶直至收到明显成效或彻底脱贫。
6.加大了扶贫帮困信息反馈工作,要求各级工会随时掌握和上报困难职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真实上报困难职工脱贫情况。
三、帮扶内容
1、帮思想。即真心与困难职工交朋友,倾真情了解困难职工的思想状况,帮助困难职工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搞好本职工作、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2、帮创收。即帮助困难职工在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利用林区的有利条件搞产业开发,或者通过其它合法途径增加自营收入,走勤劳致富之路。
3、帮信息和技术。积极热情主动地向困难职工提供脱贫致富的信息和技术帮助,竭诚为他们排扰解难。
4、帮资金。当困难职工在产业开发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伸出热情之手,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使其渡过难关。
5、帮子女入学与就业。在困难职工子女入学遇到困难时,要想法设法帮助其解决子女入学上的困难,保证困难职工子女能按时入学。同时要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多方寻找就业门路积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子女就业问题。
6、帮就医。即在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就医遇到突出困难时,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以便使其病有所医。
四、帮扶成效
1、拓宽了帮扶渠道,建立了我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使100名困难职工及其亲属年享受低保金额达28万多元,解决了大部分困难职工的温饱问题,使我局困难职工达到了应保尽保。
2、多方筹措资金,使各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市总工会为小杨、小郭等7名特困职工争取到一次性救助金7000元,为小李,小温等三名困难职工发放扶贫帮困金2500元,为小张、小王、小刘等6名大病职工发放大病慰问金5500元。从市总工会为小雷,小曹等10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争取到助学金元,又从市民政局为小赵,小雷,小刘三名低保户子女上大学争取到助学金6000元,奖励考上大学本科以上的职工家庭8900元,为减少女职工妇科病多发的风险,减轻女职工肩负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在“三八”期间为女工进行了妇女病普查。
3、制定了“三必访”制度,即遇婚丧嫁娶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出现矛盾纠纷必访。半年来看望生病职工20多人、解决家,庭纷争5起,成立婚丧事理事会12个,帮助职工解决婚丧嫁娶中的具体事宜。使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为全局914名在册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建立了全局职工健康情况电子档案。
5、广泛开展了“送招工信息、送专业技能、送就业岗位”等活动,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42对,为困难职工过“双节”捐款1518元。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50多人,发放慰问金17500元,寄发慰问信200多份。选送了一名困难职工子女进行了驾驶技能培训。为263名职工兴办了职工互助合作保险,筑起了抵御风险的第二防线。
6、不断提高困难职工的劳动技能,实现分流职工的再就业。协助有关科室进行了各项劳动技能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次,参加培训人员累计达400多人次,使238名分流职工中有112人从事二、三产业,8人一次性安置,118人投身于养殖业、种植业中。项目帮扶分流职工37名,发放帮扶周转金累计达82500多元,帮扶脱贫率达到40%以上。
虽然我局扶贫帮困工作取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扶贫帮困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扶贫的具体措施、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相信在我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的扶贫帮困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提高与突破。
第五篇:新形势下工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工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因各种原因导致经济窘破,生活困难。在“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下,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帮困工作,解决好困难职工最直接、最切身、最现实的问题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由于资金来源不足、慰问形式单
一、机制建设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客观上增加了扶贫帮困工作的难点,也对工会组织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河海街道总工会作为基层工会组织,通过调查分析帮困类型,探索帮困机制建设,积极创新平台,促进扶贫帮困工作取得实效。
一、全面掌握扶贫帮困形式
1、就业帮扶
就业专项帮扶群体主要集中在待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的未就业子女等。但对于职工的就业,我个人认为可以把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与企业招工难的困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搭建平台,找准切入点,解决双方困境。此项工作街道总工会试行了两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街道总工会主动与上级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加强联系,第一时间获取企业用工信息,并通过街道劳动所发布相关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近两年街道共为300多名各类待业人员找到合适岗位。与此同时,除了就业难问题外,企业也同样面临招聘不到合适人才难题,求贤若渴。针对这一情况,街道总工会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一方面,街道总工会通过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库,了解企业用工类型后,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及各类培训机构联合举办多期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班,促进待业人员就业;另一方面,街道总工会与多家企业联系,积极争取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基地,使得广大应届毕业生能掌握专业理论同时,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下一步成功就业奠定基础。
2、医疗帮扶
因病致困成为困难职工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调查了解的方式,街道总工会对困难职工上的医疗费支出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发现由于重大疾病致困占整个帮困的80%以上,目前对于自付医疗费负担过重的困难职工,根据新北区总工会《关于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追加慰问,安排实施医疗救助。除此之外街道还根据市总工会下发的《关于开展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工作的要求,在全街道工会企业中进行广泛宣传,由企业帮职工每年交24元的保险费,一旦有重大疾病,可以得到近万元的补助,此项工作深受企业职工认可。
3、助学帮扶
针对困难职工子女,每学年开学前开展“金秋助学”专项帮扶。通过政策宣传,帮助符合政府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落实政府相关助学政策,对政府救助尚未覆盖或经政府救助后仍存在困难的职工子女提供助学专项帮扶。
4、重大节日慰问
河海街道总工会对辖区内困难职工建有致困档案材料,每年两节期间,为所有纳入困难职工档案的职工发放慰问金。动态电子档案会根据困难职工的情况进行随时调整,及时对辖区困难职工进行汇总、分析,制定下发两节送温暖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对慰问款做到按标准及时发放。
二、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机制
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抓,反复了解,要不断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更新信息,要分清帮扶到什么程度以及每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统一规划,要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
1、完善帮扶网络机制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需帮扶手段和途径也不同,工会所依靠和支配的力量也不一样,而要确保每个困难职工家庭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就只有建立起一张帮扶网络,才能使工作不留死角。目前河海街道内共有困难职工50户,其中特困职工8户。针对这些需要帮扶的对象,首先了解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困难职工的家庭经
济来源,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致困原因,开支情况,就业状况进行了解、登记;其次明确帮扶联系人,组成由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所属企业工会为帮扶责任人与联系人的三级帮扶小组,明确责任,街道总工会负责帮扶工作的全面指导,社区工会负责措施的落实与联络,企业工会负责了解、上报帮扶家庭的实际情况。这样确保了帮扶工作信息掌握全面,责任具体明确。
2、完善帮扶工作机制
要根据困难职工的需求制定不同时期、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帮扶活动方案,促进帮扶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是定期帮扶。每年重大节日,街道总工会都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困难职工发放慰问款和慰问品,让他们时时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二是有效帮扶。对于新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要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帮扶,不会应资金困难而耽搁学业;三是重点帮扶。对于一些由于重大意外致困的家庭,我们要重点关注,及时帮助,积极申报。如:今年街道内有3户家庭由于突发重大疾病,花去了全家的积蓄,在街道总工会的积极争取,区总工会的大力关心下,共追加慰问款万元以上,暂时缓解目前的困难压力。
3、完善源头参与机制
河海街道总工会在做好日常的帮扶工作的同时,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正确处理困难职工生活、工作问题,不但做到及时了解目前生活状况,而且还对工作环境予以关注,尤其是对困难职工的相关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情况,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解,着力于源头,调查分析致困原因,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职工,及时将他们拉入低保范围给予帮助。
4、完善工作模式机制
针对困难帮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正常化。一是建立日常工作制度。帮扶工作不能局限于节日,要成为一种常态,街道总工会把《新北区职工维权实施细则》、《新北区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申报报》、《困难职工子女教育肋困申报表》、职工法律援助登记表上网公告,困难职工可以自己对照条件,符合的可以及时申报;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街道总工会每年要召开两次帮困会议,听取社区工会,企业工会困难职工的情况,研究需解决的问题,使困难职工能得到及时的、有效的得到帮扶。值得可喜的是,近年来,区总工会在工会经费中每年拔付的慰问款逐年上升,为街道总工会做好帮扶工作提供了保障。三是建立公开、监督制度。对帮扶的对象、申报程序、金额分别予以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每笔帮扶资金落实到位,使帮扶工作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