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各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23-1118969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7 13:43: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各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各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唱哈节

唱哈节为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京族群众为了表达对海神和祖先的敬仰之情,在固定的活动场所——哈亭以“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的形式拜神祭祖。京族三岛各村举行节目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六月初十,有的在八月初十,有的则在正月二十五,但都分迎神、祭神、唱哈、送神四个过程。节目前一天,各村把本村信奉的海神和祖先迎入哈亭,节日当天下午三时开始祭神祭祖,由一老者念祭文,颂其功德,祈求保佑,随后,人们一边人席饮宴,一边听请来的歌手唱哈,通宵达旦,连续三天三夜。唱哈的主要角色有“哈哥”一人、“哈妹”两人,哈妹轮流主唱,哈哥与另一哈妹奏三弦琴、击竹邦伴奏,所唱的内容多为京族民间故事传说、情歌等,老人和孩子在哈亭内听唱哈,青年男女则在亭外的树林里、沙滩上自由对歌、谈情说爱,平静的海岛变得热闹非凡,吸引着附近越来越多的壮、汉、瑶族群众前来参加。三天三夜后,唱哈结束,人们把神灵祖先送回,海岛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吃新节

吃新节是广西仡佬族和部分苗族、瑶族、壮族喜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有的在每年农历六月早稻抽穗将近成熟,也有的在晚稻黄熟时,按各地群众的习惯选择一天来过节。节日的内容是“吃新”,即尝新米,当天除准备好鸡鸭鱼肉外,各家还到地里摘一些新谷来煮,煮熟后先祭过神和祖先,全家才开餐大嚼,具体的过节形式各地稍有不同。冬节 冬节,又称们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初一,是广西、贵州、湖南的侗族群众喜庆丰收、祈求来年幸福的节日。节日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衣,家家杀鸡宰鸭,拿出往时腌制的风味独特的酸鱼、酸肉及自酿的甜酒,准备好糯米糍粑,请上十里八乡的亲友,举家共庆。从上午九时直至午后,村村寨寨飘着酒肉的香气,到处都可听到猜拳酒今声,一派节日景象。

端节

端节,是水族最大的节日,与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广西境内大多数水族群众都过这个节日。按水族的习惯,水族历法每年十二月至新年二月(农历八至十月),逢亥、午或未日,都可选为过瑞节的日子,一般是各村寨轮流过端,四乡人寨的亲友及同屯的群众到各家去吃新年饭、喝新年酒,而且必须每家都象征性地吃到。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预祝来年幸福的节日,各家各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饮食上忌草食素。有趣的是鱼不仅不忌,还是主要的菜肴和祭粑的必备品,祭祖时还须加上酒、饭、瓜、果等,按水族传统摆成一桌素席。端节期间,人们还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或成群结队到“端坡”举行唱山歌、赛马等活动,非常热闹,然而遗憾的是水族迁入广西后,由于人口少,居住分散,端坡赛马一直没有组织 起来。

分龙节

分龙节又叫庙节,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间,过节的日期有两个,以毛南山乡的铁坳为界,南部的上南乡和中部的中南诸村,取亥日过节,北部的下南乡取辰(龙)日过节。过节这天,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盛装,欢庆自己的佳节。家家户户蒸起五色糯饭和粉蒸肉,折回柳枝或竹枝插在中堂,密密麻麻地粘上五色糯饭,名为“丰收树”,意寓农家当年五谷丰登。传说分龙节是为了祭奠三界公,感谢他教会毛南人养牛种水稻,因此,全村老少都必须先去庙堂敬庙,观看师公念经、唱神歌、跳神舞、椎牛祭神,还用包着粉蒸肉的五色 糯饭喂牛,表示感谢它一年拉犁拖耙的辛劳。敬庙过后,已成婚的妇女携儿带女,用精致的竹篮带着五色糯饭和粉蒸肉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未婚的年轻男女则各自带着精心制作的花竹帽和新布鞋在各个坡脚坳口以歌传情。如今,祭扫气氛淡薄了,人们除了会友聚餐外,武术、打陀螺、踢毽子、爬杆和木面戏、师公戏、对歌等文体活动也日渐渐蓬勃开展起来,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的色彩。

花炮节

花炮节是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壮、苗、仫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五月十五、二月初二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抢花炮。放花炮这天,附近村寨都组织抢炮队前来抢炮,每队有十多二十人。花炮是用红绿绒线装饰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待炮响后铁环由空中落地,参赛人员即奋力争抢,抢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即为优胜。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等,抢到花炮除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还意味着幸福吉祥。下次花炮节由头炮获得者组织,称为还炮。观看枪炮的各族群众数以万计,年轻人也借此机会交谊谈爱。花炮书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式,现已发展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成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花炮节期间,还举行唱戏、赛芦笙、对歌、斗鸟等丰富多采的活动。

苗年

苗年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东南部分地区苗族的传统节日,融水苗族习惯以农历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为过年期,一般从西北部的大年、拱洞等乡开始,沿东南方向各乡轮流举行。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提鱼、酿酒、做糯米糍粑,准备好丰盛的食品,以备祭祖和款待来访客人。吃过年夜饭后开轻人相约组成芦笙队走村过寨吹芦笙、唱歌、行歌直至通宵达旦。清晨鸡啼时,全寨一起鸣枪报年和驱恶避邪,妇女们则争先恐后去井边或来边“挑新水”,以祈求来年全家幸福。融水四荣乡是年节活动最热闹的地方,吸引着附近各乡及远在贵州榕江、从江一带的苗族群众来观赏,或亲自参加大型芦笙赛、摔跤、斗马、斗牛、斗鸟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年轻人往往还利用这个机会寻找自己的终身伴侣,苗寨里洋溢着浓重的节日气氛。

牛魂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乐业、隆林等地的壮族农民都要隆重庆祝牛魂节,罗城仫佬族和融水、资源等地苗族则叫“牛生日节”,时间提前到四月初八,但过节形式大同小异。节日这天,无论地里农活多忙,都要让牛休息一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五色糯饭或糯米糍粑。大清早,先清扫牛栏,用五色糯饭(或糍粑)、鸡蛋、红糖、玉米等食物和专门采割的新鲜嫩草饲喂耕牛,精心护理,感谢耕牛一年来的辛劳,表达了当地农民对耕牛的深厚感情。开饭前还要先祭过牛栏神后才举家合饮,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及耕牛的平安和兴旺。

盘王节

盘王节是流行于广西、云南、湖南、广东等地瑶族群众纪念先祖的盛大传统节日,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举行,一般三天三夜,也有长达七天七夜,可以独家独户,也可联户或同宗共放进行。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准备丰盛的食物款待亲友,人人都换上节日盛装,举行丰富多采的庆祝活动,主要内容有跳长鼓舞,唱盘王歌、历史歌、爱情歌、生产歌,打花棍,放花炮,演戏等,其中跳长鼓舞、唱盘王歌是必备的活动。青年男女还在村里村外摆开歌堂,互相答歌对唱,直至通宵达旦,有的也借此机会以歌传情,物色意中人。盘王节活动民族特点突出,历史悠久,流传面广,表现了瑶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坡会

坡会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各举行一次,最著名的地点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古龙坡。届时,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吹着芦笙,齐聚古龙坡,坡上人山人海、披红挂绿,除了烧香鸣炮,还举行舞龙、耍狮、芦笙踩堂、斗马、斗鸟、赛马等文体活动。其中的斗马以激烈搏斗、惊险刺激吸引着大批观众,数十匹雄马依次争雄,最后夺冠者的主人,不仅获得一定的奖励,还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坡会也是访亲探友的节日,而对年轻的恋人们来说,则多了一个互诉衷情的机会。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壮族群众一年一度的民歌盛会,百色、河池、柳州、南宁四个壮族聚居的地区,歌节活动丰富多采。这天,家家户户都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带上五色糯饭、彩蛋等食品,女青年还带着精心缝制的绣球,从四面八方涌向歌圩(一般为铜场坡地)尽情对唱,一般以爱情为主题,也有历史、生产、风俗、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对歌的形式有男女个人对唱和集体对唱,具体有见面歌、邀请歌、盘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壮族青年能歌善唱、出口成歌,遇上对手能对唱一天一夜,赛得难解难分。歌节上除以既传情,青年男女还常用抛绣球、碰彩蛋等形式择偶定情。此外,还举行抢花炮、舞龙、舞狮、演戏等文体活动,也有部分地方群众在三月三这天祭扫祖墓、踏青郊游。三月三歌节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民族性、多样性的节日内容与形式,充分反映了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理想追求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跳公节

跳公节,也称“跳弓节”,是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彝族最大的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时凯旋而归的勇士;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各村屯过节的具体时间相差不多,都在农历四月上旬,内容有祭祖天地、神、祖先,宣讲本民族历史,跳舞唱歌、表演娱乐等。

一 个村寨过跳公节,附近几个村寨都来参加,非常热闹。过节时全村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由毕摩(即巫师,彝语中有教师的含义)宣讲祖先的功绩,带领大家祭拜,随后是饮酒唱歌,众人打着铜鼓,吹着芦笙,围绕金竹丛,遵循传统的舞蹈步伐,由慢而快,由低潮到高潮,尽情欢庆。青年们则表演象征围猎、杀敌的“跳闸门”、“跨断桥”等舞蹈,表示缅怀先祖的英勇尚武精神和反抗民族压迫的胜利。四周摆满节日食品,大家可边吃边舞,不时穿插着毕摩的念经、祈祷、祝福等仪式,期间还举行赛马和各种表演活动。天黑以后,青年男女则成群结队到各家各产轮流跳舞、祝福,甚至彻夜狂欢。

跳坡

跳坡是苗族人民进行娱乐活动的节日;盛行于广西、云南、贵州的苗族地区。每年春节期间,苗家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云集到附近的“坡场”上共度佳节。坡场从早到晚欢声沸腾、笑语喧天,跳芦笙舞、唱歌、吹苗笛、斗鸡、斗鸟等活动丰富多采,而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爬坡杆是节目的中心内容,青年们围着坡杨中竖起的一根高约2丈的木杆,随着笙歌翩翩起舞,为比赛助威喝彩,参赛者则—一展示其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爬杆技巧,爬得最高、动作优美者为优胜者,除得到一定的奖励外,还会赢得姑娘们的爱慕。

伊斯兰教三大节日

开斋节、吉尔邦节、圣纪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东乡、保 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国家根据宗教信仰自由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规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节日期间放假并特殊供应清真食品。广西境内的回族群众也和全国其他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一样,每年都隆重庆祝三大节日。穆斯林按教义现定,在每年的斋戒月(伊斯兰教历九月,公历为六月左右)期间,除了特殊情况的人如小孩、老弱病人、孕妇等外,其他人必须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黄昏后才吃斋饭,直到最后一天的晚上看到新月为止,第二天即为开斋节。据说这是为了体会饥渴的滋味,以培养节约的良好习惯和对贫困穷人的同情心。这天,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相道贺,互赠礼品,也有的为先人“走坟”祈祷,或捐资济贫,晚上则到清真寺参加节日聚礼,听阿訇传诵古兰经。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在伊斯兰教历每年的十二月十日至十二日(公历八月左右),具有宰牲献祭的特色。相传是为了纪念安拉(即真主)允许阿拉伯人的始祖易朴拉辛宰羊代替献子作为祭品表示忠诚。回族人民继承了这种习俗,节日期间沐浴盛装前往清真寺会礼,并宰杀牲畜,招待宾客或馈赠亲友。圣纪节又称圣忌节,在伊斯兰教历每年的三月十二日举行,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穆斯林聚集在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会餐并走访亲友,互赠礼品。

依饭节

依饭节也叫“喜乐愿”,是仫佬族人民特有的盛大节日,一般三年举行一次,建卯、未、亥(也有在丑、辰、未、戊)之年,于立冬后择吉日举行。解放前,做“依饭’对,全村杀猪宰羊,请师公边唱边舞祭供“依饭公公”,祭扫后男女老少大会餐,接着是唱歌演戏、舞狮耍龙等狂欢活动,持续一天一夜,非常隆重热闹。依饭节从头到尾歌舞不断,舞蹈动作难度高,唱腔子变万化,实际上是一场盛大的民间艺术活动,虽然掺杂着较浓厚的迷信色彩,花费也较大,但却反映了勤劳善良的仫佬族人民庆贺当年丰收和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良好心愿,而且其中还有一些内容朴实无华、旋律婉转动听的“劝世歌谣”,对培养教育年青一代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十分有益。解放后经过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一些陈规陋习、封建迷信逐渐废除,如今,依饭节已成为仫佬族群众欢庆丰收、歌唱改革开放给仫佬山乡带来新变化的盛会。

祝著节

祝著节(亦称达努节)是大化、东兰、马巴等地布努瑶的传统节日,一般三至五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廿九。节日当天,各乡镇瑶族群众自发聚在一起,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敲起铜鼓,吹起唢呐,以打陀螺、铜鼓舞、歌会、斗鸟、射弩等多项民间文化活动隆重庆祝,鼓声、歌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场面十分热闹,有不少老人在山传唱瑶族祖先密洛陀和射日英雄昌郎也、昌郎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及瑶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有不少人趁此机会交流生产技术 和致富经验,青年男女则唱起缠绵的情歌谱写浪漫的恋曲。祝著节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展示了瑶族渊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反映了瑶族人民的勤劳和勇敢。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朝鲜族春节

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婴儿生日节

朝鲜族婴儿一周岁纪念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讲究的节日。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妆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一般男子上着五色丝绸短袄,外加坎肩,女孩上身穿小巧玲珑的短袄,襟垂飘带,下着罗裙),然后把孩子抱到已预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象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雪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兴奋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拉祜族的节日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的节日有葫芦节、春节、火把节、祭祖节、新米节、中秋节及清明节、端午节等。

葫芦节

拉祜语为“阿朋阿龙尼”,在农历的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葫芦节源自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史诗叙述厄莎造就天地万物后,将一粒金色的葫芦种子种在一棵大树下,种子慢慢发芽、开花、长成葫芦。厄莎请来小米雀和松鼠啄开葫芦,拉祜族始祖扎迪(男)和娜迪(女)便从葫芦中走出来。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十五日,成为拉祜族的诞生日,每年都要举行庄重的庆祝仪式和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春节

拉祜族的春节称为“扩”,分为大年和小年,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正月初一至初四为大年,又叫“女人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日为小年,又叫“男人年”。传说远古过年,男子外出打猎,来时年已过完,为了慰劳男子,重过一次年,是为小年。拉祜族对春节极为重视,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就开始预备过年,打扫卫生、清洗衣物。除夕之夜,人人洗澡,家家舂糯米粑粑。初一清晨鸡叫后,家家户户便在枪炮声中到山泉边、水井旁抢“新水”。据说,谁家最先抢到“新水”,谁家当年的谷子就会先熟,且事事如意。“新水”抢回来后,要供于神龛上祭神敬祖,给老人洗手。接着将糯米粑粑烤熟,先敬传说中的英雄扎怒扎别,再分别献给牛、农具以示慰劳。初一这天,活动限于寨内进行,主要的活动是到寨子东面的山岗上请年神。初二至初四,亲友间带酒、糯米粑粑、猪肉等相互拜年,老人接过年礼后,要给拜年者拴红线祝福。出嫁的女儿亦携女婿回家拜年。大年初五,全寨男子集体外出打猎,出发前,要举行狩猎祭奠活动。正月十二日是满年,全寨人将年神送回到山岗上,夜里在村寨广场欢跳芦笙舞,第二天开始生产劳动,春节结束。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语支各族的共同节日,也是拉祜族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拉祜族有着本民族关于火把节来历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神厄莎强迫人们在八月十五这天向他进贡,拉祜族英雄扎努扎别带领人们进行反抗,厄莎一怒之下将太阳和月亮藏了七天七夜,天地一片漆黑,人们无法耕种庄稼。扎努扎别采松明绑在水牛角上,将蜂蜡涂在黄牛角上,照亮大地,人们得以耕种、收获,战胜了厄莎。厄莎十分气恼,设计害死了扎努扎别。为了纪念扎努扎别拉祜族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点燃松明火把,相沿为火把节。火把节之夜村寨中心立一对数丈高的大火把,由头人或德高望众者将大火把点燃,各家家长也将自家房前的火把点燃,持火把绕行房前屋后,田间地角,驱赶蚊虫鼠蛇,青年们则围着村寨广场的大火把欢跳芦笙舞,通宵达旦。

祭祖节

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举行。祭祖时,每家在神龛旁临时摆一篾桌,将芭蕉、菠萝、桃子、石榴、姜苗花、鸡凤花、养凤花等祭品一一堆放在篾桌上,祭品堆数与去世的祖宗人数相同,插上香蜡,之后杀鸡做饭,用最好的菜敬奉祖先。祭祖时要按去世祖先的辈分大小一一恭请回来过节,祈求他们保佑世人平安幸福。祭祖须边祭三天,至十五日将祭品用一块篾笆盛着送至寨外僻静处,节日方告结束。

新米节 具体日期不定。在农历的七、八月间稻谷黄熟时选一天。按习俗,这天所有人都要回到家里,连牲畜也赶回家。新米饭做好后,先祭天神厄莎和祖先,然后按顺序给牲畜、生产工具及狗各分一份,人最后吃。

二月八和月亮节

信佛教的拉祜族过。时间分别为农历二月初八和农历八月十三至十五日。前者的主要活动是到佛房拜佛、喝佛水,求佛保佑人畜平安。后者除到佛房拜祭外,各家还由老人用新米饭、新鲜瓜果祭拜月亮。

圣诞节

信仰基督教的拉祜族在公历12月25日过此节。节日清晨,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齐集教堂唱《赞美诗》(拉祜文),下午开展群众性文体、社交活动并互赠礼品。礼品由教堂波管(治理财务的人)造册登记,悬挂在立于广场中心的竹竿上,由牧师祷告后点名领取。送礼品要送对方没有的东西,青年男女之间则互赠对方心爱之物。各种文体活动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优胜者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奖金和糯米粑粑。圣诞节虽为西方宗教节日,却带有浓厚的拉祜族传统节日特点。

在年节喜庆日子里,除了跳芦笙舞外,打陀螺和荡秋千也是拉祜族普遍喜爱的娱乐活动。打陀螺通常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人,各为一方,每人持一陀螺和一根鞭子,先用鞭线将陀螺绕紧,然后扯动鞭子,陀螺即飞旋而出,以击中对方的陀螺并使之停止转动者为胜方。打陀螺不仅在寨内进行,有时寨与寨之间还各自选出代表队开展比赛,风气颇盛,民间亦有谚语云“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荡秋千更是年节里不可缺少的活动。

哈尼族盛大节日

矻扎扎节

我们红河州农历的6月中旬,也就是现在举行的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矻扎扎节。如同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传说古代哈尼人烧山开田,得罪了众野兽。野兽上告天神,说哈尼人毁其家园。聋子神乌麽偏听偏信,罚哈尼人农历六月稻谷扬花时杀人为祭。哈尼人痛苦不堪,天神教哈尼人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打磨秋。众野兽看见哈尼人在磨秋上飞悬高喊,以为是天神加重对哈尼人的惩罚,把哈尼人一个个的吊在空中打。于是请乌麽免除了哈尼人杀人为祭的惩罚。为感谢阿匹梅烟天神,哈尼人举行矻扎扎,祭天神,并请天神到人间与哈尼人共度佳节。

哈尼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地区和玉溪市。哈尼族语言属汉藏 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

哈尼族基本上是农作经济,各地哈尼族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哀牢山、无量山地区以水稻为主,兼种旱稻,澜沧江流域以旱稻为主、兼种水稻,前者经济较发达,后者经济较落后。矻扎扎节日期间,哈尼山寨到处喜气洋洋,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相聚到磨秋场上,以打磨秋的方式来欢庆节日。按照传统习惯,节日的第一天,各村寨们要到高山顶上砍回一棵标直的青松,在寨边的磨球场上支起磨秋,还要用栗木和藤条架起转秋和秋千。接着,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开秋”,只有在他们象征性的甩了几圈后,其它人方可以开始。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期,磨秋场上人山人海,磨秋时而飞速旋转,时而升降起伏,甩秋人的速度越快,围观的人越开心。那些艺高胆大,生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这种欢快的场面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此时,各家当家的男子用小筛子抬着自家制作的酒肉佳肴来到磨秋场,人们围坐在磨秋的四周,相互敬酒,预祝吉祥和丰收。傍晚,家家户户都要点燃一把用九片松明扎成的火把,在房内行驱邪除恶的仪式,然后再将火把送到寨外山丘上集中燃烧,祈求幸福和安宁。现在全红河州的企事业单位,在矻扎扎节日里放假两天,以示庆贺!

五月初五满族节日

药香节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

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似乎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真是圣水一般。五月节采的艾蒿荫干后,用来“灸艾子”(针灸学),肚子里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风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离儿。还有的说这天刨的“八股牛”(药学名白藓皮)药劲大,治病效果好。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孩子们在五月节经常唱着一首歌:“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除病去邪快乐又安康”。从这首歌词人们定会联想到艾蒿比其它药草灵气大。歌词“艾叶香香满堂”,是因为在三十年代新宾山城乡村草房很多。砖瓦房很少,房檐插上一大排艾蒿。被风一吹顺着开着的窗户吹进屋内,清幽香气满屋,真成了艾叶香香满堂了。把桃枝插在大门上。或用桃核雕刻成小花筐挂在房门上或挂在孩子手腕上、脖子上,人们认为这能避邪。

第二篇: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白族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汉族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回族

回族三大节日,即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京族

唱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

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耍白象也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厚南节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布衣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尝新节(农历六、七月)、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等。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祭大龙”节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门巴族

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裕固族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喇嘛教的宗教节日。春节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节前也有祭祖守岁活动,节日期间要做酥油花、互送哈达、礼品以示祝福。祭祀点格尔汗活动每年春、秋两次。宗教节日每年有定期的正月、二月、四月、六月、九月(或十月)大会。此外,各部落都有祭鄂博(裕固语称鄂垒)活动,但时间不一样,或二月二,或六月六,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十分热闹。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第三篇:少数民族节日

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布朗族: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主要节日有: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回族: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满族: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

黎族: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傈僳族: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阔什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仡佬族: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鄂温克族: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苗族: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锡伯族: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彝族: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土家族: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阿昌族: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壮族:三月三歌会、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布依族: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

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羌族:“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京族: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

第四篇: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

篇一: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篇二: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及风俗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及风俗习惯 信仰伊斯兰教,传统节日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是“开斋节”、“古尔邦节”。过节时,维吾尔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登门拜访,庆贺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

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达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上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种籽,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兄妹俩开荒种庄稼,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地鼠和鸟儿吃光了。兄妹俩向祖

娘诉苦。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同时给了他们一面铜鼓和一只猫,要他们再去奋斗。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鸟兽又来偷食。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为了报答祖娘,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并祝瑶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 篇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表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 族 主要节日

火把节

会街节

阿昌族 泼水节

撒神

尝新节

三月街

白族 火把节

渔潭会 时 间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农历九月初十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农历七月初一 农历八月十五日 农历三月十五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农历八月十五日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傣历九月十五日 圣纪节 保安族 开斋节 古尔邦节 开门节 布郎族 关门节 泼火节

六月六

布依族 三月三

四月八

元日

上元节

朝鲜族

寒食节

端午

十月节

哈尼族

六月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农历六月初六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四月初八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初五 农历四月初五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十月初一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农历正月初一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圣纪节 哈萨克族 开斋节 古尔邦节 赫哲族 回族 赫哲年 圣纪节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农历一月

农历六月

农历六月初十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农历六月至九月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农历二月 开斋节 古尔邦节 打铁节 基诺族 火把节 京族 德昂族 哈节 泼水节 圣纪节 东乡族 开斋节 古尔邦节 芦笙节 侗族 侗年 斗牛节 吃新节

独龙族

俄罗斯

鄂伦春

鄂温克

高山族 卡崔哇 农历六月至七月 农历十月中下旬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新年祭

灯杆节 农历十二月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六、七月

傣历三月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傣历十二月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九月

农历正月初三 仡佬族 仡佬节 尝新节 库扎节 拉祜族 火把节 尝新节 黎族 三月三 收获节 傈僳族 澡塘节 过年节

刀杆节

旭独龙节

珞巴族

隆德节

颁金节

满族

庙会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二月初八 藏历二月 藏历四月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农历四月 农历正月十五日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农历正月初一 圣纪节 柯尔克开斋节 孜族 古尔邦节 诺劳孜

达斡尔

族 春节(阿涅)农历正月初一

泼水节

傣族

开门节 傣历六月六日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第五篇:节日风俗

节日风俗

金陵灯会

时间:每年农历大年三十至正月十八 地点:夫子庙一带

介绍:亦称秦淮灯会或夫子庙灯会,是广泛流传于南京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现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南京夫子庙都会举办的大

型灯彩展览会,是中国最著名的灯会活动之一。

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元宵节是金陵灯会的观灯最高潮。春节观灯是南京的传统习俗之一,南京人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南京国际梅花节

时间:每年2月底至3月中旬 地点:梅花山

介绍: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或外地游客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赏梅期间,并推出众多节庆活动,如开展梅花书画作品展、大型歌舞演出、梅文化知识讲座、“牵手梅花山”小天使游园活动、“我选梅花当国花”签名活动等。爬城头 时间:正月十六 地点:中华门

介绍: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上巳节

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介绍: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中国南京夫子庙灯会 时间:2 月 地点:夫子庙

“ 百年高淳 ” 民俗文化展示节 时间:2 月 地点:高淳老街 佛文化艺术节 时间:2 月 地点:栖霞山风景区

“ 江上人家新春乐 ” 旅游节时间:2—3 月 地点:江心洲 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 时间:2—3 月 地点:梅花山 旅游时尚节 时间:3 月 地点:湖南路狮子桥

中国温泉之乡-汤山温泉文化节 时间:3 月 地点:江宁区汤山镇 汤泉苗木节 时间:3 月 地点:浦口汤泉镇

雨花 “ 春牛首 ” 踏青节 时间:3—5 月 地点:文莱风情园 将军山茶文化节 时间:4 月

地点:将军山旅游风景区 妈祖文化民俗节 时间:4 月

地点: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文化景区 江宁横溪西瓜节 时间:5 月 地点:江宁横溪 端午节国际龙舟大赛 时间:5 月 地点:莫愁湖公园 郑和宝船旅游节 时间:5 月 地点:宝船厂遗址 溧水采摘节 时间:6—9 月

地点:溧水傅家边、白马镇 江心洲葡萄节 时间:7—8 月 地点:江心洲

中国南京长江国际旅游节 时间:9 月 地点:滨江 南京农业嘉年华 时间:9 月 地点:白马公园 中国南京雨花石艺术节 时间:9 月 地点:雨花台风景区

中国南京 “ 固城湖 ” 螃蟹节 9时间:—10 月 地点:高淳县 茉莉花文化旅游节 时间:9—10 月 地点:六合金牛湖 龙袍蟹黄汤包节 时间:9—10 月 地点:六合龙袍镇 莫愁烟雨文化节 时间:10 月 地点:莫愁湖公园 灵谷桂花节 时间:10 月 地点:中山陵 阅江楼文化艺术节 时间:10 月 地点:阅江楼 江鲜美食节 时间:10 月 地点:江心洲

中国南京八卦洲芦蒿节 时间:10—11 月 地点:八卦洲丽岛

中国南京秋栖霞红枫艺术节 时间:11—12 月 地点:栖霞山

“ 迎新年听钟声 ” 活动 时间:12 月 31 日 地点:栖霞寺

各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