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科大学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
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
第一部分 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
一、正常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在-30度~ 90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的P-P间期互差小于或等于120ms时,直接诊断为正常心电图。当P-P间期互差大于120ms时,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
1、电轴左偏:-30度 ~-90度: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Ⅱ导联R/S﹤1。
2、电轴右偏:90度~180度: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
3、电轴极度右偏:180度~270度(-90~-180度):Ⅰ,Ⅲ导联主波均向下。(SⅠSⅡSⅢ现象:Ⅰ,Ⅱ,Ⅲ导联R/S﹤1)
4、六个肢体导联均呈R/S=1,则其QRS额面电轴为0度。
三、心脏转位
1、注意胸前电级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Ⅴ1导联R/S>1,或Ⅴ1导联R/S<1,但Ⅴ2导联R/S>1;如Ⅴ1导联R/S<1,Ⅴ2导联R/S=1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当Ⅴ5或Ⅴ6导联R/S<1,Ⅴ1呈QS或rS时再作诊断。
四、低电压
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电压均<5mm。
2、胸导联低电压:所有胸前导联电压均<8mm。
3、全导联低电压:符合上述两条标准。
五、短P-R间期
1、只要有1个导联的P-R间期达到120ms就不下此诊断
2、P-R间期<120ms,QRS异常,应分别诊断。例:(1)短P-R间期;(2)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等。
3、临床上即使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也不要诊断L-G-L综合征。
六、ST段改变
1、等电位线
(1)以P-R段或QRS波起点为基准。
(2)基线不稳时,可以2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为等电位线。(3)ST段的测量点为J点后60ms或80ms计(根据心率调整)。
2、ST段抬高:应描述ST段抬高的形态及幅度。例:弓背向上型、下斜型、马鞍型、凹面向上型等。
(1)正常人ST段抬高于肢体导联不超过1 mm,Ⅴ
1、Ⅴ2不超过3 mm,V3不超过5 mm,Ⅴ4~Ⅴ6不超过1 mm。
(2)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三月以上,梗死部位ST段仍呈抬高,临床无胸痛等症状,在描述ST段抬高的同时可以提示室壁瘤形成。
(3)如以J点上移为特征的ST段抬高,可提示心室早期复极。此
种心电图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心室率较慢时,以左胸导联明显。
例:A、窦性心律
B、ST段抬高,以J点抬高为主,提示心室早期复极。
(4)心胸外科手术以后的ST段抬高及其他不明原因的ST段抬高,以描述为主,并写上结合临床考虑。
3、ST段压低:应描述ST段压低的形态及幅度。例:水平型、下垂型、近似水平型、上斜型等。
(2)ST段压低的各种类型以R波垂直线与ST段延长线的夹角计:>90度为下斜型,<90度为上斜型,等于90度为水平型。(3)ST段的压低不作定性解释。
七、T波改变
1、正常T波的形态:
(1)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应直立,其顶端圆滑不高耸,两肢不对称,升肢斜降肢陡,在I、II、Ⅴ4~Ⅴ6导联应直立,幅度≥同导联R波的1/10。
(2)Ⅲ导联的T波可以低平,双相,倒置,aVF导联可以低平,但不能倒置。
(3)Ⅴ1~Ⅴ2导联的T波如为直立,其后Ⅴ3~Ⅴ6导联T波不能出现倒置;Ⅴ1~Ⅴ2导联T波如倒置,V3导联T波可低平,Ⅴ4~Ⅴ6导联的T波不能出现倒置。
2、如果T波的形态不符合以上特点的均视为T波改变。
3、T波高尖,基体部窄,对称,呈帐篷样,结合病史应提示高血钾。
4、T波高耸对称,伴QT延长,且同时伴有胸痛者,要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可能。
5、测量T波的高度或倒置的幅度时,应以等电位线为基准。
八、QT间期
1、T波的终点应以T波下降肢的延长线与等电位线交接点计。
2、测量QT间期时,应自QRS波的起点至T波的终点,不包含U波。如TU融合,终点应测至T-U结合处。应区分TU波与钝挫T波:前者两峰间距>0.15秒,后者<0.15秒。
3、QT间期与心率有关,QT延长应标注正常QT间期的上限(查表核对)。
4、校正QT间期(QTC): 440ms。>440ms示延长。QTC=QT/√RR(即心室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
九、U波:意义不清
1、正常U波应与T波方向一致,不高于同导联T波的1/2。如同导联T波直立,U波不可倒置。
2、U波明显增高,同时T波低平,Q-T延长,可提示低血钾。3、U波倒置应予描述。
十、房室肥大 1|、左心房肥大:
(1)具有引起左心房肥大的疾病史。
(2)P波时限≥120ms,呈双峰型,峰距≥40ms
(3)V1Ptf增大,临床可见于:
a 左心房肥大
b 心房内传导阻滞
c 急性心肌梗死
d 急性左心衰
因此心电图出现V1Ptf增大不一定是左心房肥大,如无相关疾病,在老年人中可提示心房内传导阻滞。
2、左心室肥大
(1)具有引起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史。
(2)符合左心室肥大的电压标准越多,吻合率越高。
(3)在没有相关病史时,仅有单指标RV5或RV6>25mm,或SV1+RV5>40mm(女性>35mm)时可作左心室高电压的诊断。(4)如左心室肥大心脏向左后移位,V5电压可不达标,往往V6电压高于V5,此时应以V6电压为测量标准。
3、右心房肥大
(1)具有引起右心房肥大的疾病史。
(2)没有相关病史,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高尖不要下此诊断。(3)没有相关病史,单纯P波高达2.5mm时不要作右心房肥大诊断,只作描述性P波高尖诊断。
4、右心室肥大
(1)具有引起右心室肥大的疾病史。
(2)具有心电图的相关特征:A、V1呈R型、Rs型,qR型、rsR′
(R′波不粗钝)。B、顺钟向转位合并电轴右偏。
(4)右心室肥大时仅出现V1、V2导联T波倒置不要诊断合并ST-T改变,只有同时合并ST段压低时方作诊断。
注:在作右心室肥大诊断时电轴右偏属于诊断标准,不属于独立诊断。
单纯顺钟向转位合并电轴右偏,在无确切引起右心室肥大疾病史时,如要考虑右心室肥大,应先作描述诊断,再作提示诊断。例:窦性心律
顺钟向转位 电轴右偏 提示右心室肥大
5、双心室肥大:以事实心电图表现下诊断,可以出现正常心电图、单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
十一、心肌梗死
1、心肌梗死的定位: 根据病理性Q波所在导联定位:(1)前间壁心肌梗塞:V1~V3(2)前壁心肌梗塞:V3~V5(3)广泛前壁心肌梗塞:V1~V6
(4)侧壁心肌梗塞:V5、V6、Ⅰ、aVL(5)下壁心肌梗塞:Ⅱ、Ⅲ、AVF(6)后壁心肌梗塞:V7~V9.。在下壁心肌梗塞时,如V1出现R/S
>1,应加做V7~V9导联。
(7)高侧壁心肌梗塞:如仅有Ⅰ、aVL异常Q波,而V5、V6无异常Q波,应加做高一肋的V5、V6,以除外高侧壁心肌梗塞。(8)右心室心肌梗死:以V1、V3R、V4R导联ST段抬高为标准,不要以Q波作为诊断标准。在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出现ST段抬高应加做右胸导联。
(9)心房梗死:在心室梗死的基础上,出现P-R段的抬高或降低;P波宽大畸形并呈动态改变,提示有心房梗死。
2、心肌梗死的分期:
(1)超急性期: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T波高耸,ST段抬高,但无异常Q波出现。
(2)急性期:发病一个月内。期间可见心电图多种变化,如见ST段已下降,伴T波深倒置,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3)亚急性期:发病一个月后至三个月内。(4)陈旧性期:发病三个月后。
(5)提示室壁瘤形成:发病三个月后梗死部位的ST段仍抬高者,应提示室壁瘤形成,但不要直接下诊断。例:窦性心律;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V2~V5导联ST段弓背抬高2mm,提示室壁瘤形成可能。
3、急性心肌梗死经介入等治疗后每个阶段的心电图可示不典型,应以实际心电图的表现下诊断,不要以临床诊断倒套心电图诊断。
4、其他有关诊断注意事项:
(1)出现异常Q波,并伴有ST-T改变的,无其他检查项目作佐证的,可提示心肌梗死。
(2)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但无ST-T改变的,应予吸气试验检查,以鉴别横位心脏。
(3)V1、V2导联呈QS,V3导联有良好的R波时,必须将电极位置下移观察心电图。如V1~V4导联呈QS,或R波递增不良,且无ST-T改变者,应将上述导联同时下移观察心电图变化,尤其应注意移行部位的心电图改变。
(4)V1呈qrs,且无其他导联印证相应诊断的应做高一肋间心电图,或做深吸气动作,以鉴别膈肌上移所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5)右束支传导阻滞时,V1呈qR型,但V2有良好的R波,Ⅰ及V6导联无Q波的情况下,不要作前间壁心肌梗死的诊断,这与起始向量向左前呈水平展开有关。
十二、右位心
1、右位心者应先做一份标准导联心电图。
2、右位心者需再做一份右侧导联心电图,同时将左右手电极互换,以免遗漏伴随诊断。
3、右侧导联心电图必须重标导联,并标明左右手反接。
第二部分 心律失常诊断书写要求
一、在窦性心律时出现各种激动起源异常的心律失常,只要窦性心律能1:1下传的,数据报告中的心率以窦性心率计,出现以下情况应校正:
1、窦性心律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时应校正心率。
2、插入型早搏时应校正心率。
二、窦性心律以传导阻滞形式存在的,数据报告中的心率以心室率计,但必须在窦性心律的诊断中填上心房濒率。
例:
1、窦性心律(90BPM)
2、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例:
1、窦性心律(84BPM)
2、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三、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时,数据报告中的心率以心室率计,但必须在窦性心律的诊断中填上濒率。(见房室分离条)
第一节 激动起源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1)P波振幅增高:在没有相关病史的情况下,如P波振幅≥2.5mm时,可对P波进行描述,临床有相关病史者可直接诊断。
(2)ST-T改变:如ST段上斜型压低未达前述ST段改变的标准时可不予诊断及描述。
(3)窦性心动过速时易出现顺钟向转位及电轴右偏,临床上无引起右室负荷过重的病史时只作描述性诊断。
(4)窦性心动过速时易出现电压增高,临床上无引起左室负荷过重的病史时只作描述性诊断。
2、窦性心律不齐:
(1)P-P周期差值>120ms时,尽可能瞩病人停止呼吸记录心电图,减少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
(2)P-P周期差值>120ms时,可直接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3、窦房结内游走:P波形态随着颇率的减慢而变低平、正负双相,不能出现P波倒置。书写格式为:窦性心律;窦房结内游走。不能书写为窦房结内游走心律。
4、游走心律:P波形态随着频率减慢而变低平、双向、倒置,注意第1个倒置P波的出现是延迟的,可予运动鉴别之。如运动后出现直立P波,随着心律减慢再次出现倒置P波即可诊断。书 写格式为:游走心律,时呈非阵发性房室连接处心动过速。注:主动性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
(1)倒置P波的心律以提前形式出现;
(2)经常与直立的窦性心律产生竞争。
5、窦性心动过缓
(1)窦性心律的频率<60BPM即可诊断
(2)常合并有窦性心律不齐
6、窦房传导阻滞
I度窦房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无法诊断,Ⅲ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静止无法鉴别,因此,原则上只作Ⅱ度窦房传导阻滞的诊断。(1)II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
A.注意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鉴别。B.满足3个文氏周期时才作诊断。
(2)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A.长 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2倍。
B.在窦性心律下齐时长P-P间期相对固定,并且是平均基本心律的整倍数。
C.如有逸搏出现,可以干扰窦性P波的出现,但一般不打乱窦性节律。
(3)如存在窦性心律不齐时,不等长的长P-P间期可直接诊断窦性停搏,如为等长的长P-P间期首先考虑窦房阻滞。
7、窦性早搏
(1)孤立的窦性早搏无法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原则上不作诊断。
(2)当窦性心律匀齐时出现孤立性提早窦性激动,其后为等周代偿间期,可作窦性早搏诊断。
(3)当窦性心律P-R间期固定,P-P间期呈长短交替,长P-P周期短于2倍短P-P周期时,不要轻易下窦性早搏的诊断,可鼓励患者作适当运动,改变窦性节律,并延长记录时间,观察P-P间期的变化:
A.如P-P周期长短消失,基本周期等于长P-P周期,可诊断为窦性早搏。
B.如P-P周期长短消失,基本周期短于短P-P周期,一组长短P-P周期之和是基本周期的3倍,应诊断Ⅱ度Ⅰ型3:2窦房传导阻滞。
C.如长短周期无法改变,可提示Ⅱ度Ⅰ型3:2窦房传导阻滞。
二、早搏:
1、偶发:10秒心电图中仅有1次早搏。
2、频发:10秒心电图中≥2次早搏。
3、连发:成对出现的早搏。
4、二、三联律:10秒心电图中出现3组及以上。
5、常规心电图无需下四联律诊断。
6、房早未下传的诊断统一书写为房性早搏未下传心室。
7、插入型早搏书写为:频发(偶发)早搏,呈(时呈)插入型。
8、插入型早搏后引起单个心搏的P-R间期延长可不作描写,如引起一串P-R间期的改变应作描写:
如:插入型早搏后见倒文氏现象:
插入型早搏后见持续固定延长的P-R间期,提示房室结双径路等。
9、异位心搏的P波倒置,P-R间期<0.12s的诊断为房室连接处早搏;P-R间期≥0.12s的诊断为房性早搏。
10、早搏伴有反复搏动的以早搏的性质命名:
例:(1)房性早搏伴反复搏动,心电图特点:P′-R-P¯
(2)室性早搏伴反复搏动,心电图特点:R′-P¯-R
(3)房室连接处早搏伴反复搏动,心电图特点:R-P¯-R; P¯-R-P¯
三、异位心动过速
1、异位激动≥3个心搏。
2、房性心动过速以心房率计,并对其传导形式作描述:
例:(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则房室传导(2)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伴文氏型传导(3)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呈3:2房室传导
3、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长的,应分类:
例:(1)阵发性心动过速:见于心率≥150BPM,节律匀齐者。
(2)非阵发性心动过速:见于心率60-130BPM,如为室性心律则诊断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3)房室连接处自律性心动过速:频率120-220BPM,频率可有变化,但以逐渐过渡常见。
(4)并行收缩型心动过速:异位心动过速的总周长与间隔周长之间有倍数关系。
(5)异位心动过速R-R不等应寻找规律,如无规律可循,可诊断心动过速伴不规则传出阻滞。
(6)反复搏动性心动过速:以早搏性质命名。心电图特点为:早搏诱发,心动过速的QRS为室上性,每一个心动都有逆P—,节律匀齐,频率一般在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范围。例:室性反复搏动性心动过速;
房性反复波动性心动过速; 交接性反复搏动性心动过速。
4、自律性或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很容易与窦性心律产生干扰性房
室脱节,在诊断时应予阐明。
例:(1)窦性心律(65BPM)
(2)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75BPM)
(3)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
四、心房扑动、颤动
1、心房扑动、颤动的区别应以心房波为标准,注意快速心房率匀齐与否。
2、心房扑动时必须注意F-R间期,避免诊断错误。(1)R-R固定,F-R固定,等比传导(2)R-R不固定,F-R不固定,不规则传导(3)R-R不固定,F-R固定,不等比传导(4)R-R固定,F-R不固定,无阻滞
3、心房扑动时应写明房室传导关系。例:(1)心房扑动呈2:1房室传导
(2)心房扑动呈4:1房室传导
(3)心房扑动呈不规则房室传导
4、心房颤动心室率>70BPM时,出现R-R间期>1.2s时必须描述;心室率≤70BPM时,出现R-R间期≥1.5s时必须描述。
5、心房颤动时,同一份心电图中有3次或以上的相同长R-R间期,应直接诊断房室连接处逸搏。
例:(1)心房颤动(心室率75BMP)
(2)频发房室连接处逸搏(周期1.32s)
第二节
激动传导异常
一、房室传导阻滞
(一)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200ms。
2、老年人P-R间期>220ms。
3、P-R间期>500ms时应注意与房室结双径路鉴别。
4、当P-R间期>以上标准,同时伴有P波增宽>120ms时,诊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根据P-R段的时间判断。如果P-R段<120ms,只诊断左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如果P-R段≥120ms,2者可同时诊断。
(二)Ⅱ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只限于脱落1次QRS波群。
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全程呈2︰1房室传导时,原则上不作分型。
3、当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次QRS波群脱漏时,应考虑存在交替文氏现象的可能,所以仍应诊断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但必须加注时呈3︰1房室传导。
4、当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次QRS波群脱漏时,应直接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5、当心房率大部分未下传心室时,注意区分未下传的P波系阻滞还是干扰所致。简单的鉴别方法是测量逸搏周期,如大于(或等
于)2倍的P波周期则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反之则诊断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6、房室传导呈不典型文氏现象居多,心电图上只要符合R-P间期与P-R间期呈反比关系即可诊断。
7、在窦性心律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房性早搏应与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鉴别,前者除早搏代偿后的窦性P-R间期缩短外其余是一致的,如呈三联律时较难区别,可想法改变规律后鉴别。
8、在考虑诊断交替型文氏时应区别A型与B型,尤其是B型,表现形式多样。
A型:P-R(F-R)呈2︰1传导至4︰1传导,下传的P-R(F-R)逐渐延长。
B型:(1)P-R(F-R)呈2︰1传导至3︰1传导,下传的P-R(F-R)逐渐延长。
(2)P-R呈3︰1传导,下传的P-R间期固定。此类心电图很难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鉴别,在没有显性文氏现象时直接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P-R(F-R)呈2︰1传导,下传的P-R(F-R)逐渐延长,周而复始。
9、在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逸搏,房室连接处的干扰是常见现象,不需要再下房室连接处干扰的诊断,以免造成诊断误区。
例:(1)窦性心律(75BPM)
(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频发房室连接处逸搏,时呈逸搏
节律(50BPM)
(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1)窦性心律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心房率应≥2倍的逸搏频率;
B、当心房率<2倍逸搏频率时,逸搏频率应<50BPM(2)心房扑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F-F相等
B、R-R相等,频率应≤50BPM
C、F-R不等
(3)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确定为心房颤动
B、R-R相等,频率应≤50BPM
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的书写格式统一为:
(1)窦性心律(75BPM)、或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3)房室连接处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室性逸搏心律(40BPM)
注意:如房室连接处逸搏伴有束支及分支阻滞时,不能将此诊断直接写在窦性心律之下,以免引起诊断概念错误。
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逸搏可以存在逆向室房传导而出现心房夺获,也可出现室房传导延迟或文氏现象,诊断时应以描述:
(1)窦性心律(75BPM)
(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3)房室连接处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40BPM)伴心房夺获,或伴逆传文氏现象等。
4、心电图能肯定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不要诊断为完全性房室分离,只有在不符合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时可书写为房室分离,但要提示相应诊断。见房室分离章节。
二、房室分离
(一)房室分离的定义:本科室诊断房室分离的概念是指心房心室的激动由各自固定的节律点控制,但不包括单纯的房室传导阻滞。
(二)房室分离的分类:
1、完全性房室分离:心房心室的激动由各自固定的节律点控制,没有夺获现象。
2、不完全性房室分离:心房心室的激动由各自固定的节律点控制,有夺获现象。
(三)房室分离的机理:
1、房室连接处干扰;心室率大于心房率
2、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连接处干扰:心房率大于心室率。
注:只限于完全性房室分离,不包括Ⅱ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四)房室分离时的束支阻滞:
1、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异位节律点伴束支阻滞时束支阻滞不能作为独立诊断,应作为异位节律点的伴随诊断。
例:(1)窦性心律(70BPM)
(2)非阵发性房室连接处心动过速伴
完全性右柬支阻滞
(3)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2、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束支阻滞在2种节律点中都出现,应将束支阻滞作为独立诊断,如仅出现在异位节律点中束支阻滞只能作为伴随诊断。
例:(1)窦性心律(70BPM)
(2)非阵发性房室连接处心动过速(90BPM)
(3)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4)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五)房室分离的心电图表现及书写规范:
1、窦性心律过度缓慢,被动出现逸搏: 例:(1)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52BPM)
(2)频发房室连接处逸搏及逸搏心律(58BPM)
2、异位节律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律形成干扰分离:
例:(1)窦性心律(75BPM)
(2)非阵发性房室连接处心动过速(90BPM)
(3)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注:(1)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时数据报告中的心率应该大于异位心动过速的频率,异位心动过速的频率必须标注。
(2)完全性房室分离时数据报告中的心率与异位节律的频率一致,异位节律的频率不须标注。
3、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连接处干扰:(只限于完全性房室分离)
(1)在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当心室频率>50BPM,同时>1/2的心房频率时应诊断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连接处干扰。
例:(A)窦性心律(75 BPM)
(B)房室连接处逸搏心律
(C)完全性房室分离,提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连接处干扰。
(2)在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率在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范围内,只要心房率>心室率,均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连接处干扰。
例:(A)窦性心律(88BPM)
(B)非阵发性房室连接处心动过速(100BPM)
(C)完全性房室分离,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连接处干扰。
(3)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匀齐请按以下标准书写诊断: A、心室率≥70(60)BPM:
a、心房颤动;
b、非阵发性房室连接处心动过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B、心室率≤50BPM:
a、心房颤动;
b、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c、房室连接处(室性)逸搏心律。C、心室率≤70(60)≥50BPM:
a、心房颤动;
b、房室连接处(室性)逸搏心律。
c、完全性房室分离,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4)心房扑动出现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可参照心房颤动时心室率标准书写诊断。
三、束支阻滞
l、左束支阻滞
(1)当肢体导联符合左束支阻滞的图形,V5或V6导联有明显的S波时,可将电极放置的位置相应后移,如在V7的位置S波消失即可诊断。
(2)当肢体导联符合左柬支阻滞的图形,V5或V6导联S波明显,加做V7导联仍有S波时,诊断书写为心室内阻滞。
(3)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偏移时,不再作分支阻滞的诊断,直接诊断电轴偏移。
例:A、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B、电轴左偏
(4)当I、aVL,、V5、V6导联QRS波群均呈R型,但R波不粗顿,不要轻易下不全性左束支阻滞的诊断,只有在出现上述导联QRS波群呈R型,且R波粗顿,但QRS总时间<0.12s时才作不全性左束支阻滞的诊断。
2、右束支阻滞
(1)右束支阻滞时出现继发性ST-T改变只限于V1~V3导联,如其他胸前导联出现ST-T改变应作诊断及描写。
(2)右束支阻滞时可以电轴右偏,不要轻易下右心室肥大的诊断。
(3)右束支阻滞时单纯R’波>15mm不要轻易作右心室肥大的诊断,在以下情况下可作诊断:
A.有引起右心室肥大的相关病史; B.V5导联R/S<1; C.电轴显著右偏。
(4)不全性右束支阻滞时V1的R’波应该>R波,如果R’<R波时可加做V3R导联,以作鉴别。
(5)右束支阻滞合并室间隔肥厚时R’波可以<R波,但其他导联应有相应佐证。
3、左前分支阻滞
(1)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在肢体导联上必须符合: A.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
B.I、aVL呈qR型(或R型),RaVL>RⅠ C.电轴左偏-30°~-90°。
(2)当肢体导联符合左前分支阻滞,V2导联的QRS波群呈QS或qrS型时,请加做低一肋或低二肋的V2导联,不要轻易下前间隔心肌病变的诊断(左前分支阻滞时左心室的除激从左后下分支开始,起始向量偏下)。
4、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1)I导联可以有S波,但S波粗顿,深度<R波;
(2)Ⅱ、Ⅲ、aVF导联可呈rSr′波,但r′波以粗顿为主,SⅢ>SⅡ;
(3)aVR导联可呈QR型,R波粗顿,但RaVL>RaVR;(4)电轴应>-45°,但<-90°,(5)如电轴>-90°则提示电轴右偏,不要诊断左前分支阻滞。
5、左后分支阻滞:
原则上不下此诊断,只在三支阻滞时提示存在。
6、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诊断顺序应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在前,束支阻滞在后,同时可加提示双束支阻滞或三支阻滞。
例:(1)窦性心律(75BPM)
(2)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4)提示双束支阻滞。
例:(1)窦性心律(75BPM)
(2)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4)左前分支阻滞
(5)提示三支阻滞
三、心室预激
1、取消预激综合征的诊断,统一诊断书写为心室预激
2、心室预激的分型根据QRS波群起点δ波的方向而定
(1)A型:V1导联的δ波向上,V5导联δ波亦向上;
(2)B型:V1导联的δ波向下,V5导联δ波向上;
(3)C型:V1导联的δ波向上,V5导联δ波向下;
(4)如果V1导联的δ波不明显,可根据V1导联的QRS主波方向定型。
3、心室预激的特点是P-R间期与QRS波群的时间呈反比关系,即P-R长QRS窄,反之则宽。当QRS波群宽且符合心室预激的特点,而P-R间期>0.12s时可诊断为不典型心室预激。
4、心室率快时要注意室上性激动全从旁道下传的可能,此时与室性心搏很难鉴别。
5、间歇性心室预激与舒张晚期室性早搏伴心室融合较难鉴别,可嘱病人做适当动作,改变心房频率再予观察,6、心房颤动伴极快速心室率且QRS增宽时,如无相关病史提供,可从严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书写方式建议为:
例:宽QRS心动过速(200BPM),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
第三节
起搏器心电图
一、起搏器心电图的诊断顺序:
1、自身心律;
2、自身心律失常;
3、起搏心律
4、起搏功能及起搏罪特殊功能
5、起搏器故障
例:(1)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62BPM)
(2)频发室性早搏
(3)DDD起搏器,呈AAI形式起搏(55BPM),功能良好
(4)部分室性早搏时见心室安全起搏。
例:(1)心房颤动(2)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3)VVI起搏器(60BPM),感知带动良好,心室起搏呈融合现象
(4)可见心室阈值检测功能,部分由备用脉冲带动心室
二、窦性心律与VVI起搏心律形成房室分离时的诊断书写:
1、如二者形成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应报各自的频率,由于无法确认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原则上可不诊断房室传导阻滞:
例:(1)窦性心律(68BPM),均未下传心室;
(2)VVI起搏器(60BPM),带动良好;
2、如二者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应将自身心律失常诊断在先,从中体现起搏器工作的状态:
例:(1)窦性心律(75 BPM)(2)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3)VVI起搏器(60BPM),感知带动良好。例:(1)窦性心律不齐(64BPM);
(2)VVI起搏器(60BPM),感知带动良好。
三、AAI起搏器合并传导阻滞及加速传导时必须诊断。
例:(1)窦性心律不齐(62BPM);
(2)AAI起搏器,感知带动良好;
(3)I度/(Ⅱ度1型或型)房室传导阻滞。
例:(1)窦性心律不齐(62 BPM);
(2)AAl起搏器,感知带动良好;(3)心室预激A型
四、DDD起搏器的定义书写:
1、本次心电图只山现1种起搏模式,诊断书写定义为双腔起搏器;
2、本次心电图出现2种或2种以上的起搏模式,书写定义为DDD起搏器。
例:(1)窦性心律
(2)频发房性早搏
(3)双腔起搏器,呈VAT形式起搏,起搏器功能良好。例:(1)窦性心律不齐(62BPM)(2)DDD起搏器,呈VAT形式起搏器及房室顺序起搏(60BPM)(3)起搏器功能良好
3、本次心电图中出现双腔起搏器的特殊功能,书写定义为DDD起搏器 五、三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的运行模式应视为DDD起搏器的运行模式。
1、双房右室起搏:与DDD起搏器心电图一致。适用于治疗病窦并有房室传导异常合并房内阻滞的阵发房扑和房颤的患者。
2、右房双心室起搏:QRS变窄,非左束支阻滞的形态,心室起搏信号可见2个,2个信号间的时间在20ms左右。适用于治疗心衰病人。
3、在不能确定三腔起搏器时,可以双腔起搏器的格式书写报告。(1)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可直接书写: A、窦性心律,B、起搏器呈VAT形式起搏。(2)房室顺序起搏:
A、QRS窄,非束支阻滞型,可书写为:
起搏心律,呈房室顺序起搏 或:三腔起搏器,呈房室顺序起搏
B、QRS呈束支阻滞型,应书写为:
起搏心律,呈房室顺序起搏,QRS呈左(右)束支阻滞。注:三腔起搏器QRS呈束支阻滞图形时多提示起搏电极与心肌接触不良,由于本科室非临床科室,请不要作提示,只作QRS波群的形态描述。
六、心室融合波及假融合波:
1、起搏心搏与室上性心搏形成融合及假融合现象时,心电图诊断中要描述。
2、起搏心搏与室性异位心搏形成融合及假融合现象时,心电图诊断可不做描述。
七、起搏逸搏周期与起搏周期:
心电图中见起搏器的起搏逸搏周期不一致的,可根据起搏周期报起搏频率,起搏逸搏周期可省略。
例:(1)窦性心律不齐(62BPM)
(2)VVI起搏器(60gPM),感知带动良好 例:(1)心房颤动
(2)VVl起搏器(60BPM),感知带动良好 例:(1)窦性心律(65BPM)
(2)偶发室性早搏
(3)DDD起搏器,呈VAT形式起搏,早搏后呈DVI形式起搏
八、安全起搏及空白期起搏:
DDD起搏在心房起搏频率范围内可见安全起搏及空白期起搏,在作上述2个诊断时注意心房脉冲发出的时间是否正常,注意鉴别心房感知不良所引起的这2种起搏器特殊现象。
l、安全起搏:A-V间期缩短至110ms,自身的QRS波群往往在A-V间期110 ms之内。
2、空白期起搏:A-V间期在正常范围内,自身QRS波群往往紧随心房脉冲后。
例:(1)窦性心律;
(2)频发房性早搏;
(3)DDD起搏器,心房感知不良诱发安全起搏。
九、P-V或A-V间期
双腔起搏器心电图中见P-V或A-V间期多变,应寻找规律,如无规律可寻,或不能解释的,心电图报告中只描述现象,不作结论性诊断。
十、起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在DDD起搏器中,当自身的心房频率超过心室起搏的上限频率,起搏器则以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形式触发心室起搏:
1、起博文氏现象:可见P-V逐渐延长至P波不能触发心室起搏,能触发的心室起搏的频率在上限频率范围内,且匀齐。2、2:I房室传导:2个P波只能触发1次心室起搏,如果自身传导功能尚存在,可出现自身QRS波群与起搏QRS波群交替出现。
出现以上2种情况时的诊断书写 例1:A、窦性心动过速(120BPM)
B、DDD起搏器,呈VAT形式起搏
C、起博文氏现象,心室起搏频率110BPM。例
2、A、窦性心律(75BPM)
B、反复发作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40BPM)
C、DDD起搏器,呈VAT形式起搏,房性心动过速时起搏呈2:1房室传导
十一、起搏器过度感知:
起搏器过度感知形成长间歇,应甄别误感知的内容,但在报告中不要写“误”字,避免临床纠纷。
例:(1)窦性心律不齐
(2)VVI起搏器,带动良好
(3)可见感知T波现象(或感知肌电现象),R-R最长达1.5s。
十二、心室阈值检测功能:
1、心室阈值检测有二种方法:
(1)实时监测:监测每个起搏心搏的阈值,如发现起搏阈值低而不能起搏心室时则在心室起搏脉冲后60ills放备用脉冲起搏心室。
(2)定时检测:一般为每8小时检测阈值。心电图中发现起搏脉冲不能起搏心室后在60ms时发放备用脉冲起搏心室,往往是2个心搏一组。
2、心电图中常见备用脉冲发放的情况:(1)因起搏阈值过低不能带动心室;(2)频发心室融合及假融合现象;
(3)心室起搏夺获的感知灵敏度过低;(4)定时检测及调整起搏阈值。
3、心室备用脉冲的发放与心室安全起搏的鉴别:
(1)心室安全起搏的双脉冲是心房-心室顺序起搏脉冲,间期为110ms。此种现象只发生于双腔起搏器中,可因心房感知不良或早搏诱发。
(2)心室备用脉冲的双脉冲是双心室起搏脉冲,间期为60ms。这是一种特殊的起搏功能,可见于VVI起搏器及DDD起搏器中,在DDD起搏器中有时可见到3个脉冲,第1个是心房脉冲,但缩短了A-V间期,第2个是心室脉冲,第3个是备用脉冲。
4、备用脉冲是否夺获心室取决于心室是否处于应激期:
(1)融合波诱发备用脉冲发发放一般不能夺获心室;
(2)阈值检测调整起搏阈值时由于约定的起搏脉冲不能夺获心室,备用脉冲一定夺获心室。
(3)心室起搏夺获的感知灵敏度过低可诱发备用脉冲发放,但不能夺获心室。
5、心电图发现备用脉冲现象时其诊断书写格式为: 例:(1)DDD起搏器,呈房室顺序起搏
(2)心室起搏呈假融合现象,部分诱发备用脉冲发放。例:(1)DDD起搏器,呈房室顺序起搏
(2)可见心室阈值检测,部分为备用脉冲带动心室。例:(1)DDD起搏器,呈房室顺序起搏
(2)心室带动良好,可见无效备用脉冲发放
十三、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
1、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只发生于DDD起搏器与VDD起搏器中。
2、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的诱因有:(1)早搏(2)心房过度感知(3)心房带动不良
(4)存在室房逆向传导(起搏心律或自身心律失常时)(5)心房颤动时
3、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是起搏器上限频率。
4、出现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时诊断书写格式: 例:(1)DDD起搏器,呈房室顺序起搏;
(2)心房带动不良诱发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例:(1)窦性心律不齐(65BPM);
(2)DDD起搏器,呈VAT形式起搏及房室顺序起搏;
(3)频发室性早搏,部分诱发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例:(1)窦性心律不齐(65BPM);
(2)DDD起搏器,呈VAT形式起搏及房室顺序起搏;
(3)可见心房感知肌电现象,部分诱发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例:(1)心房颤动;
(2)DDD起搏器,呈VAT形式起搏器;
(3)反复发作性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
十四、起搏—夺获现象:
1、心电图中以起搏心律为主,不出现联律形式的自身心搏时无需作夺获诊断,只描述起搏起搏器感知功能良好即可。但如果出现起搏—夺获呈二联律或三联律时,应予诊断。
2、起搏—夺获二联律的心室夺获在难以区分窦性心律还是房性早搏引起时,可直接诊断起搏—夺获二联律,无需定性。
以上两种情况无需刻意诊断
十五、心房回波及反复搏动:
1、VV1起搏器出现固定周期的心房回波时不予诊断或描述。但心房回波出现文氏型或几比几逆传时应予描述。
2、双腔起搏器出现心房回波必须描述,往往与心房起搏不良有关,并容易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
3、起搏器反复搏动或发生自身心搏的反复搏动必须诊断: 例:(1)VV1起搏器感知带良好
(2)起搏器逆传文氏现象,时见反复搏动。例:(1)DDD起搏器,呈房室顺序起搏;(2)心房带动不良;
(3)反复搏动呈VAT形式起搏。
十六、起搏器故障心电图
1、感知不良:
(1)双腔起搏器一定要分清感知不良的心腔,并明确诊断。
(2)在作感知不良诊断时注意起搏器不应期。
2、带动不良:
(1)在作心室带动不良诊断时注意心室不应期的时间。(2)心室带动不良时注意逸搏发生的周期。
(3)双腔起搏器心室带动不良时注意自身传导障碍的情况。(4)双腔起搏器心室带动不良时注意心房回波或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
第二篇:心电图报告诊断
1、窦性心律
P波:Ⅱ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秒。
2、正常心电图
QRS波:无异常。ST段:无异常。T波:无异常。U波:无异常。
3、窦性心动过缓
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60bpm。
4、窦性心动过速
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100bpm。
5、窦性心律不齐
P波:Ⅱ、avF 直立,avR倒置,P-P间期互差≥0.12秒
6、窦性心律不齐
P波:窦性节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长间歇不是基本
节律PP间期的整数倍,PP间期>2.5秒
7、左心室高电压
QRS波:Rv5 = mV,R v5+Sv1= mV
8、偶发室性早搏
QRS波: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
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
9、偶发多源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
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10、频发多源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
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11、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连发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
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室早连续两个出现
12、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连发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
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连续两个出现
13、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呈间位性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
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在两个窦性搏动间发生
14、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
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
15、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三联律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
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
16、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
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
17、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连发,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
≥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室早连续两个出现,部分室早连续3个出现
18、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
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部分室早连续3个出现
19、室性逸搏
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宽大的QRS波群,无与其相关的P波 20、室性逸搏性心律
长的RR间期之后连续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
21、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
性房室脱节
2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
房室脱节
23、心室扑动
各导联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
24、尖端扭转型室速
QRS波群振幅与波峰周期性改变
25、心室颤动
振幅波形极不规则,无法识别QRS,ST-T。
26、偶发房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电
图<6个),P'R间期≥0.12秒
27、偶发房性早搏,部分未下传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
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部分P'波受阻未下传
28、偶发房性早搏,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
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部分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宽大畸形
29、偶发多源房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
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30、频发房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
电图≥6个),P'R间期≥0.12秒
31、频发多源房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
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32、偶发多源房性早搏,部分未下传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
(或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P'波受阻未下传
33、偶发多源房性早搏,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宽大畸形
34、频发房性早搏,部分连发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
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部分房早连续两个出现
35、频发多源房性早搏,部分连发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
(或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房早连续两个出现
36、频发多源房性早搏,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宽大畸形
37、频发多源房性早搏,部分连发,部分呈二、三联律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房早连续两个出现,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房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房早,连续出现3组
38、频发多源房性早搏,部分连发,部分呈二、三联律,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房早连续两个出现,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房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房早,连续出现3组,部分房早连续3个出现
39、频发多源房性早搏,部分连发,部分呈二、三联律,伴反复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提早出
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房早连续两个出现,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房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房早,连续出现3组,部分房早连续3个出现,出现3阵或以上
40、频发多源房性早搏,部分连发,部分呈二、三联律,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伴反复短
阵房性心动过速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P'R间期≥0.12秒,P'波有多种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房早连续两个出现,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房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房早,连续出现3组,部分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宽大畸形,部分房早连续3个出现,出现3阵或以上
41、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P波:Ⅱ倒置或负正双向,avR直立或正负双向,形态异于窦
性P波,P-R间期>0.12秒,无提前,无延迟,频率在70-140次/ 分之间。
42、偶发交界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QRS基本相同,逆行性P’
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或无相关P波,或P’位于QRS后)。
43、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节律规整,其节律与窦房结节
律无关,交界区激动控制心室
44、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节律规整,其节律与窦房结节律
无关,交界区激动控制心室
45、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连续快速而规则的大锯齿状F波
46、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极不规则的f 波,室律
绝对不规则
47、心房颤动,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极不规
则的f 波,室律绝对不规则,部分QRS 波群宽大畸形
48、快速型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极不规则的f 波,心室
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100次/分
49、极速型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极不规则的f 波,心室
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180次/分
50、快速型心房颤动,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
极不规则的f 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100次/分,部分QRS 波群宽大畸形
51、极速型心房颤动,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
隔极不规则的f 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180次/分,部分QRS 波群宽大畸形
52、缓慢型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极不规则的f 波,心室
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60次/分
5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0.20秒
54、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心室漏搏,RR间期逐渐缩短,长的PP间期短于两个短PP间期之和
55、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在心室漏搏之前,PR间期恒定,RR间期无明显变化,长的PP
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5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的时间关系,P波频率快于QRS频率,P
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PR间期无固定关系
5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F)QRS波群规整
58、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连续出现2个或以上心室漏搏.59、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时限≥0.12秒,各导联终末部宽钝、切迹,V1呈rsR’
型或R型。ST-T:
继发性改变。
60、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时限<0.12秒,各导联终末部宽钝、切迹,V1呈
rsR’型或R型。ST-T:
继发性改变。
6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V1、V2呈rS型(r波极小,S波增宽加深),或呈QS型,以
R波为主导联(I、aVL、V5、V6)R波增宽有切迹,I、V5、V6 导联q波一般消失
62、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QRS波:Ⅰ、aVL导联呈qR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
Ⅱ,RavL>RavR、Ⅰ。
63、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QRS波群右偏,在120°以上,Ⅰ、aVL呈rS型,Ⅱ、Ⅲ、aVF导
联呈qR型
64、预激综合征(A型)P-R间期<0.12秒,QRS 起始部有预激波,QRS增宽≥0.12秒,P-J
间期≤0.27秒,出现继发性ST-T改变,V1主波向上
65、间歇性预激综合征(A型)P-R间期<0.12秒,部分QRS 起始部有预激波,QRS增宽
≥0.12秒,P-J间期≤0.27秒,出现继发性ST-T改变,V1主波向上
66、预激综合征(B型)P-R间期<0.12秒,QRS 起始部有预激波,QRS增宽≥0.12秒,P-J
间期≤0.27秒,出现继发性ST-T改变,V1主波向下
67、间歇性预激综合征(B型)
P-R间期<0.12秒,部分QRS 起始部有预激波,QRS增
宽≥0.12秒,P-J间期≤0.27秒,出现继发性ST-T改变,V1主波向下 68、短PR间期综合征
P-R间期<0.12秒,QRS起始部没有预激波
69、窦房结至房室结游走心律
同一导联上P波由窦性逐步变平坦、双向、至逆行性P
波,以后又恢复为窦性,PR间期变发生相应的变化
70、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
同一导联上P波由窦性逐步变平坦、双向,以后又恢复为窦
性,PR间期变发生相应的变化
71、逆钟向转位
R/SV1、V2>1 72、顺钟向转位
R/SV5、V6<1 73、左房负荷增加
PtfV1≤-0.04mm·s 74、右房负荷增加
IpiV1≥+0.06mm·s 75、肢体导联低电压
肢导联QRS上下波振幅和<0.5mv。
76、偶发房性期前收缩
见提早出现,异于窦性之P′波,后继下传的QRS波与基本节律
同,<6次/分,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77、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见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有关P波,后有完全代偿
间歇,<6次/分。
78、窦性心动过缓+不齐
p波:II直立,avR倒置,p-p间期互差≥0.12秒,频率<60bpm 79、窦性心动过速+不齐
p波:II直立,avR倒置,p-p间期互差≥0.12秒,频率>100bpm 80、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与窦性波P不同
第三篇:常规心电图检测技术操作规范
常规心电图检测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操作步骤演示 1.I适应证
(1)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者。
(2)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3)黑矇、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4)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5)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6)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7)心脏手术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后检查及术中监测。(8)心脏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及随访。(9)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监测、随访。2.Ⅱ类适应证(1)Ⅱa类适应证
①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②心血管以外其他系统危重症病人的临床监测。
③对心脏可能产生的影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④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⑤正常人群体检。
⑥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2)Ⅱb类适应证
①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烧伤。
②某些全身性皮肤疾病,如全身性重症银屑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恶性大泡性红斑等。【心电图机的分类】
1.按功能分类 普通单一功能心电图机、多功能数字化心电图机(计算机自动测试分析报告存储等)。
2.按采集、描记导联数量分类 单导联、双导联、多导联(3导联以上)心电图机。WHO、国际心脏节律学会等推荐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3.按记录方法分类 热笔式、热振式、计算机打印等。4.按电源分类 交流、直流、交直流两用心电图机。5.按机型分类 便携式和台式心电图机。【基本技术参数标准】
1.安全性 按照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的要求,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医用电器设备的电源与信号采集、放大部分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隔离措施,根据隔离的安全程度可分为3级(B、BF及CF)。心电图机应符合最高安全级别——CFO级,可用于记录心腔内心电图。
2.灵敏度 标准灵敏度为(10±0.2)mm/mV;最大灵敏度≥20mm/mV;至少提供5mm/mV、10mm/mV、20mm/mV 3个档位,转换误差<±5%。3.噪声 <15μV。
4.输入阻抗 不小于2.5MΩ。5.频率响应 0.05~100Hz,≥3dB。6.时间常数 ≥3.2s。7.共模抑制比 >80dB。
8.走纸速度 至少提供25mm/s、50mm/s 2个档位,转换误差<±5%。
9.交流漏电 <10μA。
10.滤波器 交流电滤波器(50/60Hz)和EMG过滤器(25/35Hz)。11.滞后 记录系统的滞后不超过0.5mm。
12.耐极化电压 加土300mV极化电压,灵敏度变化不大于土5%。13.记录笔偏转幅度 ≥土20mm。
14.外接输出灵敏度 为1V/mV土5%,输出阻抗≤100Ω,输出短路时不能损坏机器。
15.外接直流信号 输入灵敏度为100mm/V土5%,输入阻抗对地不小于100kΩ。
16.多导联数字化心电图机应具备以下条件(1)采样率:≥500sample/s。
(2)频率响应:0.05~150Hz,≥3dB。
(3)共膜抑制比:≥110dB。(4)热阵打印:Y8点/mm,X16点/mm。
(5)A/D转换器:16位以上。(6)显示屏分辨率:≥320×240dot。
(7)其他:多导同步采集、传送及存储心电图、建立数据库、自动分析诊断、测量、联网及统计学分析等。【操作流程】
1.由临床医师根据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临床初步诊断、申请理由、检测要求(如附加导联、特殊体位)等。2.患者办理相应的确认手续(紧急情况除外)。3.心电图室按临床要求执行心电图检测。4.出据心电图检查报告。【检测要求】
1.室温不得低于18℃,检查室远离大型电器设备,检查床宽度不小于80cm,如果检查床一侧靠墙,附近的墙内不应有电线穿行,如使用交流电操作,心电图机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接地电阻<0.5Ω)。
2.工作开始前检查心电图机各条线缆的连接是否正常,包括导联线、电源线、地线等。
3.认真阅读检查申请单,快速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及临床对检测心电图的要求,描记心电图标准12导联和(或)附加导联、特殊体位。4.除有精神症状、婴幼儿等不能配合者需用药物镇静外,被检测者应在醒觉状态下,休息5min后仰卧接受检测,检测时要求患者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5.电极安置部位的皮肤应先做清洁,然后涂以心电图检测专用导电介质或生理盐水并应浸透皮肤,以减少皮肤电阻,保证心电图记录质量。
6.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放置标准12导联电极,包括3个标准肢体导联(I、Ⅱ、Ⅲ)、3个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心前导联(V1~V6)。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导联电极置于乳房下缘的胸壁上。
7.可疑或确诊急性心肌梗死首次检查时必须做18导联心电图,即标准12导联加V7、V8、V9、V3R、V4R、V5R导联,检测后壁导联时患者必须仰卧,检测电极可使用一次性监护电极。8.心电图记录每个导联至少描记3个完整的心动周期。9.记录心电图时标定标准电压为10mm/mV,走纸速度为25mm/s,并做标记。10.其他要求
(1)心电图室应远离电梯及其他大型电器设备。
(2)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盖好机器防尘罩,清洗、消毒电极。
(3)交直流两用心电图机应定期充电,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4)同时使用除颤器时,不具有除颤保护的普通心电图机应将导联线与主机分离。
(5)心电图机属度量医疗器械,应按规定定期接受相关部门检测。
【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2.PR间期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 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 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 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心电图时间间期的测量规则:在同步12导联(至少3个标准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进行测量,以波形出现最早的导联为起点,波形结束最迟的导联为终点。
第四篇:心电图描述及诊断
1、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要点:心率70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呈室上型,电轴不偏。
诊断:
1、窦性心律;
2、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要点:心率120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呈室上型,电轴不偏。
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
3、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要点:心率49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呈室上型,电轴不偏。
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4、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要点:心率177次/分左右,QRS波群呈室上型,律齐,P波不明显,ST-T呈继发性改变。诊断:
1、室上性心动过速。
5、房性早搏三联律:
心电图要点:提前发生的P’-QRS-T波,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隐藏于前一个T波中,V1导联清晰可见,代偿间期不完全,形成三联律。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早搏(三联律)。
6、室性早搏三联律:
心电图要点: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宽大畸形,前无P波,ST-T呈继发性改变,代偿间期完全,形成三联律。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早搏(三联律)。
7、房颤:
心电图要点: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
一、形态不同、频率不一的颤动波,RR间期绝对不齐,QRS波群呈室上型。诊断:
1、异位心律,2、心房颤动。
8、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要点:提前发生并且连续出现三个以上、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STT呈继发性改变。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心动过速。
9、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要点:心率80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时限大于0.12s,V1导联呈rsR’型,I、V5V6导联S宽钝。诊断:
1、窦性心律;
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0、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要点:心率67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缩短,小于0.12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粗钝△波,时限变宽。诊断:
1、窦性心律,2、预激综合征。
1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要点:心率55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时限大于0.12s,I、V5、V6导联QRS呈R型,V1导联呈rS,ST-T呈继发性改变。
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2、房扑:
心电图要点:窦性P波消失,代之锯齿状、形态、间距及波幅整齐的F波,无等电位线,II、III、aVF导联清楚,频率300次左右,房室传导比例2:1,QRS波群呈室上型。
诊断:
1、异位心律,2、心房扑动。
13、房性早搏:
心电图要点:提前发生的P’-QRS-T波,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大于0.12秒,代偿间期不完全。
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早搏。
14、室性早搏:
心电图要点: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大于0.12秒,前无P波,ST-T呈继发性改变,代偿间期完全。
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早搏。
15、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要点:心率72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大于0.20秒,QRS波群呈室上型。诊断:
1、窦性心律;
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16、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要点:心房率约70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大于0.20秒,QRS波群呈室上型,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诊断:
1、窦性心律;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7、起搏心电图:2009-10-20 安玉玲
心电图要点:心率65次/分,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均可见起搏器“钉”样起搏信号,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0.12秒,ST-T呈继发性改变。
诊断:
1、起搏器心律;
2、起搏功能良好。
18、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
心电图要点:心率83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呈室上型,II、III、aVF以及V5V6导联呈QR型,ST段显著弓背样抬高。
诊断:
1、窦性心律;
2、急性心肌梗塞(下壁,前壁,前侧壁)。
19、ST—T改变心电图: 心电图要点:心率75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呈室上型,电轴不偏,多个导联ST压低超过0.05mV,同时伴T波倒置。
诊断:
1、窦性心律;
2、ST-T改变。
20、窦性停搏:
心电图要点:心率45次/分,顺序发生的P波突然延迟出现,P-P间期长达2.5秒左右,长P-P间期与短P-P间期之间无明显倍数关系,QRS波群呈室上型,电轴不偏。
诊断:
1、窦性心律;
2、窦性停搏。
第五篇:心电图操作规范
心电图操作规范
[仪器] 多导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型号:MAC1200,美国MAC公司生产)。[操作]
1、让受试者平卧,暴露双侧手腕、脚踝及胸前区皮肤。
2、连接肢体与胸前导联。
3、设定走纸速度(25mm/sec)和电压(0.1mV/小格)。
4、打开交流滤波器,调整热敏笔针位置。
5、选定最佳纪录心电信息,进行分析,打印结果。[导联位置] 肢体导联:按颜色红、黄、绿、黑分别连接至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右下肢。
胸前导联:V1(红):胸骨右缘第4肋间;V2(黄):胸骨左缘第4肋间;V3(绿):V2和V 4连线的中点;V4(棕):锁骨中线第5肋间;V5(黑):腋前线第5肋间;V6(紫):腋中线第5肋间。
[注意事项]
1、各导联位置要尽可能的准确。
2、将导联接触皮肤的部位湿润后,作出的波形会更稳定,干扰更小。[结果判定] 按常规标准和临床试验方案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