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优秀范文5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3-829524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9 00:51: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2013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论文

论文题目: 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名字: 廖钟源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人文艺术系 联系方式: ***

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随之步入大众化阶段,同时面临着许许多多新问题、新情况。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给予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一些启发。关键字:外国大学生;就业;启示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无声息地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变成愈来愈突出的中国现代社会时代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 学习和借鉴外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经验,提速革新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进程,对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外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埃及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埃及大学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是最大的愿望,为此埃及政府做出了各种努力,包括资助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鼓励外国和本国商人投资、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和创建自贸区的机会等等。

(二)巴西提出先就业后择业。

在巴西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通过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来适应社会。他们一边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作。虽然小企业和服务行业这些单位收入低,而且工作流动性大,但是在当前的这种就业形势之下应聘者却保持着只增不减的态势。

(三)俄罗斯希望平静面对毕业改行。

俄罗斯的高级教育发展的相当发达,高中生的大学入学率相当高,通常跨入大学校门只是被看作是成年生活的台阶。在俄罗斯,专业和行业不沾边的情况比比皆是。他们往往在毕业之后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需要再进行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和学习。[1]

(四)瑞典大学生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

在疲态的瑞典劳动力市场,瑞典大学生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就业预期,将找工作的态度由被动变成主动,曾经,在许多知名学府企业上门寻才,大学生则待价而沽。然而,现在形势扭转,一个热门的岗位常常引来成百上千人前来应聘,由于竞争异常激烈,毕业生再也不敢要求过高的薪水。

(五)印度大学生无奈看待高才低就现象。

在印度,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只有少数能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工作,他们当中除了部分人决定考研继续深造外,大多数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调整预期,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大学生售货员,大学生司机等等。

(六)美国大学生不得不面对五种选择。

第一,自主择业,寻找满意的工作;第二,自降身价,找到能将就的工作;第三,回校深造,读研或读博,以图日后更好地发展;第四,寻找兼职,先度过难关;第五,无奈面对失业。

(七)加拿大大学生则学会了用三条腿走路。

第一,通过学校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人才需求信息;第二,通过校方安排的专业实习计划找工作;实习办法为在最后一个学年里,在企事业单位和民间机构等单位实习3个月左右;第三,到自己联系的单位去实习,然后通过带薪实习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收入和实习经验,方便了大学生在其他单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途径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八)德国大学生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德国的大学一年当中有两次入学机会,毕业时间则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而定。大学没有指定就业协议等约束,大多数学生通过就业中心提供的就业信息自荐来寻找招聘单位。由于德国特殊的学制,为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带来了缓冲,特别是理工科和商科的学生比较好找工作。此外,德国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停滞不前,许多大学生面对来自各国的就业竞争者,选择带着行李箱去上班。

二、德美英三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经验对比

(一)德国:人事局统筹规划

在德国,以政府系统为主体,大学生就业工作由国家人事总局及各州联邦政府的人事局共同负责,就业指导课也是由人事局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并由工作人员负责委派相关人员到指定学校上课。人事局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附属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设置全国网络信息平台,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可通过电脑登录,免费共享资源。此外,大学里设立就业市场学院,专门负责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职场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同时,企业界还常年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并且负责实习生的培训与考核。

(二)美国:普及就业“圣经”理念

在美国,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很多,按其性质划分有三种:政府机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民间就业服务机构。美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主要靠高校和人事部门共同为毕业生服务,它并不是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政府机构是联邦人事部,其主要职责就是收集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等等。同时,还负责开发就业渠道、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发布。美国政府当局还负责投资,由人事部建立了统一网站为雇佣双方提供媒介,面向公众。人事部还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其下属就业统计局有两千多名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并发布未来十年的就业环境,分析各行各业的就业需求形势,每两年微调一次。人事就业统计局根据这些数据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成为每个美国大学生必备的就业“圣经”。此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除收集供求信息外,还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在校必修课。民间就业服务机构除了向社会及时提供求职信息外,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传授求职技巧。

(三)英国:学校提供就业咨询服务

在英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由学校负责。高校一般都设置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它不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信息,又承担着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任务。服务中心的资料部门储藏有非常丰富的就业相关信息,不仅有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也包括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各种深造途径。服务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常年保持着密切联系,甚至拜访企业并建立联系。在大学里,对毕业生的辅导除了择业外,还包括了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此外,还有一个民间组织,联合各高校来编写就业指导书,发布有权威性的评估和就业率统计。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理解就业指导工作的精髓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和巨变。这一大变革,给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课题。当前,只有调整就业指导新方式,才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就业指导工作的精髓,使就业指导工作走上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这一高层面,使就业指导工作展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1、实施全面的就业指导观

当前,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需求也出现多样化,大学生就业存在职业定位难和职业能力欠缺问题,这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必须个性化和分类指导。另外,就业指导工作还应该面向全体大学生并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应该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就业指导教学和实施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2]

2、拓宽就业指导外延职能

拓宽就业指导外延职能就必须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一方面,加强指导和研究毕业生的就业定位。通过分析毕业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性格特点及爱好,对其适合的就业岗位进行自我定位。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大学低年级开始,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另一方面,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包括学生就业信息反馈,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动以及专业设置及调整,课题设置及改革等方面的意见等。[3]

(二)建立合适的毕业生宏观调控机制

我们可以发现,英、美、德三国经济发达,地区差异小,没有户籍制度等,给毕业生提供了较宽松的职业选择余地。但是,我国有自身的国情,近十年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探索,在一些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显示出政府宏观调控的实效。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从政治、经济、教育、人事、户籍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公正合理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1、建立用人信息登记制度

信息渠道不畅通已经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瓶颈”。因此,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通过建立并推行用人信息登记制度,由主管部门统一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个高校和毕业生,实行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2、成立联谊组织

由政府牵头,组成由用人单位、中介机构、校共同参加的联谊组织,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使用人单位、中介机构、学校发挥联动效应,共同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4]

3、建立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库

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库让各省市把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各高校的毕业生生源信息统统进入,使之成为最权威、最丰富、最真实的毕业生供需信息网,并实现与各地、各高校、各用人单位的统一联网。[5]

(三)创新就业工作体系

1、健全基层为主,全面统筹规划的就业工作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到了15%,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高校在完善学校统筹,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的学校层面的毕业生的工作机制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加强院系一级毕业生工作机构的建设,明确职责,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下移。[6]

2、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

首先,进一步完善,规范以学校为基础,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的“有形市场”,即传统的就业市场。其次,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培育学校的“无形市场”,使网上求职择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就业理念和便捷的就业方式,成为我国大学生择业的重要选择和渠道。

3、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面对新的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要求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要想收到良好的就业指导效果,必须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较强的就业指导队伍。[7]

注释:

[1]蔡克,蔡晟,林闽.中外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 年,第 23 期.[2]郭启炜.美德两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比较及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3]胡滨.国外大学生就业情况扫描[J].大江周刊,2007年,第5期.[4]史顺利.外国大学生怎样找“饭碗”[J].劳动保障世界.2006年,第6期.[5]王军.国外大学生就业促进手段对我国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5年,第3期.[6]夏清晨.外国大学生就业也不易[J].劳动保障世界.2007年,第8期.[7]叶玲.德、美、英三国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第3期.Enlightenment to China from foreign students employment experience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also followed into the popular stage, while facing many new problems and new situations.Currently, the Students' Difficult Employment has become a hot social issues.This article by foreign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in employment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we can give our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ome insights.Keywords:Foreign students;Employment;Revelation

第二篇:外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外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

我国的启示

目 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1.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4 1.1重视战略性管理.....................................4 1.2重视开发与培训.....................................4 1.3重视良好的工作环境.................................5 1.4注重激励雇员,保留人才.............................6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不足........................6 2.1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6 2.2员工的选拔随意性...................................6 2.3员工培训体系存在问题...............................7

3.对我国的启示........................................7 3.1应注重战略性人才...................................7 3.2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8 3.3应珍惜人才.........................................8 3.4应建立激励机制.....................................8 3.5要中西结合.........................................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摘 要

本文通过观察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各种特点,分析其形成不同管理模式的原因,并指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热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试着提出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 企业, 启示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of foreign countries.Key word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Enterprise;Enlightenment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形式上的改动,而与原来无实质性的差异。从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到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基本沿用传统的方法。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原因,有体制原因,也有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原因,但是,没有一支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队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所以,企业首先应该培养一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人才,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彻底地改革过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尽快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以下我们逐步分析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1发达国家企业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是指为了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企业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其工作重点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的拟定,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满足其成就感, 营造雇员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1.2发达国家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

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把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既作为一种提高员工能力的手段,也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和保留员工的方式。发达国家企业非常重视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把教育培训看作是获取与保持企业竞争力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活动,由于 科学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美国企业,每个雇员平均每年接受15个小时的教育培训,总计达150亿小时;小公司教育培训费用每年平均21.8万美元[2]。

1.3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部门注重为雇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雇员进行各种方式的沟通,例如通过参加雇员的生日聚会、家庭日聚会,了解雇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听取建议,并使雇员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引导雇员参与企业管理,使雇员感到自己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定期不定期的向管理层汇报雇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关心协作的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创造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事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和参加社会活动等,使员工提供住房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1.4发达国家的企业注重完善企业激励雇员、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员工工资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形成了比较灵活、有效的分配制度。近些年来,国外企业对有价值的战略性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竞相通过提高薪水等待遇吸引优秀人才[4]。特别是那些跨国企业、合资企业,他们在吸引人才方面非常有经验,利用各种各样手段与国内企业竞争人才。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不足

2.1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人力资源流动性差。

我国尽管现在有着发展良好、要求严格的教育系统,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理论的学习,强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大学毕业的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而是进入企业后才开始技能培训。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制度,大多数人一生只在一个单位工作。由于需要办理复杂的调动手续,同时还得私下找许多关系,使得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很差,很少有跨单位、跨行业以及跨城市的调动。在苏维埃时代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并且许多工作岗位保证终身雇佣。

2.2员工激励和选拔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于不重视赢利,企业不像西方企业那样重视对职工的激励以及能力的选拔。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工人的选择由国家劳动部门统一控制,多数工人的招聘是由劳动部门推荐提名,其中往往夹杂裙带关系、腐败行为。同样企业管理者的提拔也是通过政党推荐或通过裙带关系。人事主管的提拔不是凭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受的教育和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是根据工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这种制度必然导致对人的能力判断标准,往往成为对领导跟随的紧密程度和积极肯干程度。

2.3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国有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投资严重不足。一些国有企业仍然保持计划经济时的组织形式,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人事工作仍然是企业行政或后勤的一部分,没有单独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据对部分国有企业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国企增加了对员工培训的投资;20%左右的国企年人均教育培训经费为10-30元;30%的国企每年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经费,人均不足10元;其他国有企业因连年亏损早已停止对员工进行培训投资。可见,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不仅不能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达到激励和保留员工的目的,而且连基本的为适应市场发展和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对员工的业务培训都达不到。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企业界足够的重视。

3、对我国的启示

3.1我国企业应注重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发展。

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和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通过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组织战略灵活运用,实现组织目标,战略性让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地位,就是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建立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2我国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我国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人才的开发和管理,积极转变观念,转变为切实把人才作为企业最具有活力、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对待。企业要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做到上下沟通,重视情感的交流,形成和谐和团结的人际,视员工为企业核心的资源,经营好企业人才,建立健全企业民主机制,使员工有一种归宿感,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3我国企业应经营好企业人才。

一方面要有高强度的优惠政策,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用好人才,通过为人才提供机遇将人才留住,使有才干的职工有用武之地。建立对关键人才进行特别保护的制度。保留关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对管理者意义重大。调查显示,80%的企业经理人认为,现在企业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67%的企业经理人相信保留合适的人才比起吸纳新鲜的生力军更为重要 目前 许多单位“一方面人满为患,一方面人才流失”、“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普遍缺乏一整套 科学 的人力资源评判标准,如工作 分析、能力测试、绩效考核、性格测试等。

3.4我国企业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使人才享有贡献 社会 的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着眼于人才个体效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薪酬、保障制度,落实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使人才的贡献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在国家没有明确限制领域中投资创业,并从中得到合法收益。设计合理的报酬激励体系能吸纳所需的人才,要科学地设计绩效考核与报酬激励体系,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报酬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到企业内部公平,也要考虑企业外部的平衡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

3.5要中西结合。

一定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建立在与我国的文化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的渊源上,具有理性的传统。从古典经 济学的亚当斯密,到政治学巨匠洛克,哲学家卢梭,管理学家泰罗、西蒙等。正是这些思想文化的土壤滋养了西方国家制度的伦理,强调尊重法律的作用;同时,在这个前提下,提倡人的自由,弘扬人的独立性,尊重人的个性和价值,形成了西方独特的伦理精神。反映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中,突出制度为基础的市场导向[5]。与此相对应,我国由于是东方文化影响,提倡人际伦理道德,重视对人才心灵的关注,更重视心理的契约,因此,形成了以关系为根本的契约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在借鉴外国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要注意中西结合,要研究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

结 语

总之,人是企业发展中第一重要的生产要素。世界先进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我们必须学习和尽快消化吸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结合我国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参考文献

[1]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

[2]刘永安王芳: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企业 经济,2005 [3]张博: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中国 培训,2005 [4]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5]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第三篇:国外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继续教育研究20112年第期 国外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刘丽梅宋景华(,050018)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摘要通过对国外大学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分析比较探讨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具有高度发达,、,的职业生涯服务体系的美国政府积极立法组织企业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德国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加坡等国家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促进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其中有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等为今后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国外经验大学生就业:G40-059.3:A:1009-4156(2011)02-155-0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更新教育理专业和职业定向提供参考在大学生就业阶段通过多种方,,念切实改善大学生培养质量和规格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式与大学生交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大学生结合自。。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借鉴国外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对身特点和社会发展实际选择有发展可能的职业同时通过训、,、。总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练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就业技能等美国高校可以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美国大学在行政管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学院的专业完全理、:一美国高度发达的职业生涯服务体系、、,根据当地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要确定设置哪些专,,美国高校经过多年就业指导实践不断整合资源积累经业和开设哪些课程事先要多次调查反复征询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意见然后进行评价如发现劳动力市场某类技术人员验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有。过剩即采取隔年或停止招生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效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和减少人为失业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1]。,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障在美国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有明确。的岗位分工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职业生涯规划、:、二德国政府积极立法组织企业培训为就业服。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就业服务。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全校学生也有已经毕业的校友服务体。,系硬件设施完备就业指导机构规模也比较大就业指导中德国通过立法等有效手段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心建有就业图书馆全部开架阅览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高环境德国政府以信息统计网络服务职业培训等运作方式。校就业服务的体系也不断完善包括大学生在校全过程以及服务就业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劳动市场上劳动数量与质量的,“”“”,大学生就业前和就业后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一体化全过程的各级高校就业体系平衡政府在和之间积极协调起到沟。,,模式对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需要时仍可以回到其曾经所通和桥梁作用专门成立针对各级高校的就业服务机构以。,在的大学继续接受各种职业指导和培训获得学校延续不断及各级大学的就业协调中心这些服务机构各尽其责从职。,的服务和帮助另外美国高校还特别重视对毕业生的职业业咨询到职业培训和学徒培训的安排以及职业培训的安排,、,发展状况跟踪分析以此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就等都详尽明确应有尽有其中包括明确的就业促进政策和。、、。业的参考依据美国高校的就业服务是集服务管理教学和失业保险机制等在这些服务机构中信息中心的设置受到高。,研究为一体的多元化活动重视就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和相关度重视和完善信息中心有一个全国通行的网络平台用人。,课程的开设注重大学生潜能开发与培养就业服务方式多单位和大学生免费共享资源从而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能力,种多样入学初期就业中心通过专业测评手段帮助学生对自和劳动市场的需求不相吻合以及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对劳动市、、、。,“”身状况特质兴趣潜能等作出评价从而为大学生个体选择场了解不够等问题另外德国拥有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十分发达的职业高等教育体制企业有责任同通与交流通过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化实现全社会的就业信、。。高校政府共同开发学生培训机构共同制订学生培训计划息资源共享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创新的重要途径从大,德国企业承担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和培训并保证发放一定的贯穿于其学生入学就开始提供职业生涯和规划的教育服务。。,薪金接受实习的企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合格后大学的全过程另外要重视加强收集动态的毕业生就业跟[2]。,、方能上岗德国企业还负责定期和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踪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回馈信息为高校今后的专业设置培养。,信息机构沟通申报现实岗位缺员情况和新增岗位情况委目标的改进提供依据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发展各地,托相关政府部门或高校就业协调中心为其挑选适合的毕的校友联合组织方便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进。业生行就业指导帮助3.,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引领大学生转变就业观、:三新加坡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适应就,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当今高校就业工作新的切入念业市场。,点目前就业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教育也从以往。,新加坡大学的招生人数随着经济发展状况适当增减新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然而部分大学生受对自己。,加坡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职业学院学习实用职业技能这对社会需求状况缺乏了解找工作时缺角色的转变缺少认识。,样不但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用人成本又降低了民众接受高乏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就出现了被动就业难的现象另外在。,等教育的成本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在新当今学业投入和高等教育成本提高的状况影响下大学生普,,加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职业教育学院在调整学科或确遍期望毕业后拥有一份体面的高收入的工作因此宁愿待业。定各学科招生人数时都要充分采用人力市场的调查结果和也不愿降低标准就业从而出现大学生主动失业的现象要。,对经济发展的预测在新加坡四年制本科生到大二年级时解决这两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在高校中开展创业型就业教。,会结合自己的个人特点爱好和社会需求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开展全新的教育和理念更新从大学。,、。方向同时新加坡政府提出让大学生掌握现代最前沿的科新生进校起就开始进行全程性的系统化的自主创业教育,,适应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需求尽量拓宽大学生的技知识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与时俱进的择业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知识面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新加坡高校非常生建立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理念最终实。。重视创业教育新加坡国立大学很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现自我创业开展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和全社会给予积极的投,积极鼓励广大师生依据创新成果设立公司举办多种创业活入和重视各级高校可以统一组织聘请指导教师或企业高管、。。具有创新创业研究创业教动各级高校还建有创业中心组成师资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育创业发展和风险支持等功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活,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方式动、四国外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启、,过开展立足专业特点的科技活动创新知识普及教育激发大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大。教育工作并扩大其内涵和外延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为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他们树立职业志向帮助他们合理选择大学生提供帮助,、、:参考文献职业教育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发展社会需要和兴趣事业等[1].杨怀祥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关系职业适应性越高择业焦虑水平越低另外人J].,2010,(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指导工作的启示。际适应性对就业竞争压力的预测作用较大人际适应性差的[2],.段丽华储克森德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保障体、,大学生往往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不强面对就业过程中的激烈J].,2007,(33):2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系,,他们常常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感到很大的压力产生焦竞争[3]..[J]北京劳朱莉莉新加坡促进就业的经验及启示。虑情绪等2009,(4).,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加强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服务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就业服务【:2010基金项目河北省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季节性特点缺乏系统的过程过程通常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困境与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途径。,和全面内容安排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就业服务已经不仅(:10457206D-23)】”编号研究,、、。仅是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更是一个全面持续系统的工程【:,刘丽梅河北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教育心理,、根据我国当前实际各级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及,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和了解行业。:,教授硕士生和咨询宋景华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发展状况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全社会信息共,】导师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享的资料库帮助大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实现就业信息的沟156

第四篇: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07-10-221、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

1.1、加强煤矿安全立法,贯彻严格执法

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美国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安全标准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加强严格执法。其中最重要的是1977年制定的《矿山安全保健法》。以这部法案为代表,它所建立的几个基本原则及其在新成立的矿山安全局监管下的实施对美国加强煤矿安全的立法和执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原则如下:首先是安全检查经常化,每个地下煤矿每年必须接受4次安全检查,露天煤矿则必须接受两次检查,矿主必须按照检查人员提出的建议改进安全措施,否则可能被罚款和判刑;其次是事故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当出现伤亡事故时,调查人员必须出具报告指明责任,蓄意违反法案的责任者也将被处以罚款或有期徒刑;第三是安全检查“突袭制”,任何提前泄露安全检查信息的人,可能被处以罚款或有期徒刑;第四是检查人员和矿业设备供应者的连带责任制,检查人员出具误导性的错误报告、矿业设备供应者提供不安全设备,都可能被处以罚款或有期徒刑。

1.2、建立“高度独立”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

在美国与矿工权益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林林总总,尤其是令人生畏的工会组织。其作用与国家公权力下的立法部门、司法部门及行政部门相并列,被称为“第四政府”。矿工不必担心以个人身份质疑安全问题会遭到解雇或降低工资等后果。一旦矿主打击报复,除了被受损害的矿工送上法庭之外,“第四政府”会立即发起声援活动,使漠视矿工安全的矿主声名狼藉,直至被逐出矿区。此外,美国特别重视煤矿监察体系“独立性”的建设。美国从1977年开始,建立起了一套高度独立的安全监察体系。在矿山安全局的直接领导下,将全国主要产煤州分成10个区设立煤矿安全监察站,各检察站下还设有18个分站和64个现场办公室,分片负责所在地区煤矿的安全检查工作。对派驻矿区的国家安监员“独立性”标准要求很苛刻,不得与矿场发生任何利益关系。各煤矿企业也有自己的安全检查员,会同矿长和技术人员对所属煤矿进行现场自检,并定期向矿山安全局提供详实的安全保健情况报告。由于这套安全监察体系的检查人员技术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工资待遇优厚,能独立客观、科学公正他依法进行监督和检查,因而有效地推进了煤矿安全工作。

1.3、提高矿工素质和防范风险的技能与意识

美国矿山安全局根据对以往事故的调查得到的经验是:监察重要,培训比监察更重要。1977年《矿山安全保健法》就明确规定对从事采矿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必须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技术培训。1983年重新修

订的《矿山安全规程》,对安全健康培训作了详细规定。新工人被录用后,必须接受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和法规的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0h,才能上岗工作。并且实习半年后,才能独立工作。改变工种的工人,也必须重新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后,才能上岗。

1.4、开发和推广先进技术手段

美国1977年《矿山安全保健法》规定,联邦政府每年拨款6000万美元,用于采矿安全技术研究开发。内务部矿业局(BOM)和矿山安全局都有许多煤炭科研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煤矿安全和保健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计算机模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美国煤矿信息化、机械化得到迅速提高,减少意外险情的同时,增强了煤矿开采的计划性和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在此基础上,美国煤矿生产正在向遥控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1.5、信息公开,保证公众监督透明化

美国矿山安全局对每次事故的原因都要进行及时、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然后利用互联网及时公布事故情况介绍及示意图,并就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提出建议。这种信息公开的方式,保证了公众监督的透明化,也是减少伤亡事故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2、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1、转变执法方式,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目前,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保障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应在推进《刑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修订的基础上,加快《安全生产法》等配套法规建设,修订《煤矿安全规程》并提升其法律位阶。加快制定煤矿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和技改等产业政策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全力搞好事前管理,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行政,越权行政行为,将关闭违法小矿作为依法督察工作的切入点。

对煤矿的非法开采坚决要以关闭取代罚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也一定要以停产整顿取代经济处罚。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伤亡矿工及其家属获得较高经济补偿的同时,提高企业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此

外可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树立安全生产的企业典型,对其予以重奖或税收优惠等办法来增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主体意识。

2.2、建立独立性较高的三级安全监察机制

(1)建立由国家、企业、工会三方组成的三级安全监察机制。首先,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所有煤矿和矿井长年派驻煤矿安全生产总监,代表政府对煤矿采煤作业进行监察执法;其次,由企业委任安全员(包括瓦斯检测员),代表企业对采煤作业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员均归安全生产总监直接领导;最后,由工会委派工人作为安检员,对企业生产实施安全检查。

(2)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监察机制独立性。对于安全生产总监,将其纳入公务人员管理,以此来保障其执法的独立性;同时,给予其可以随时责问矿井领导生产安全情况的执法权力;对于企业安全员,为保证其独立性,可考虑由煤矿企业按矿井规模、生产能力、产值等指标上交当地煤矿安全监察局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安全员工资奖金发放和任用直接由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管理;对于工会安检员,其收入补贴可从企业提取的工会会费中发放。

通过建立企业与政府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组织之间的一种制度化、公开化的联动监督监察机制,合理配置三方的权责利,更好的发挥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保障员工安全”的责任。

2.3、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与在职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在职教育,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安全知识及防范风险的意识与技能。实行严格的煤矿人员安全培训制度和一线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准入制度。安全培训工作不达标的煤矿企业不准开工,没有接受安全培训的矿长不能上岗,安全培训没有达到要求的矿工不得下井。

2.4、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国家应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多年积累的安全欠账问题。然后由政府推动,为企业创造各种国内外交流合作机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同时加快煤矿企业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安全认证体系的建立。这些设备器材只有符合煤矿安全和健康标准并经过认证才允许使用。

2.5、建立煤矿安全信息反应系统,加强社会监督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煤矿安全监察信息快速反应系统。制定各种标准化和电子化的监察报表制度,一旦发生事故,应在工会的监督下利用网络及时发布事故原因、救援过程、后期处理和今后的预防措施等,保证公众监督的透明化。

当前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背后即有我国自身存在的煤炭赋存和开采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等内部原因,也有安全欠账多、安全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企业安全管理薄弱以及政府管制不力等外部原因;即有市场需求旺盛与煤矿企业超能力生产相矛盾的宏观因素,又有企业主责任缺失等微观因素。因此应将安全生产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依靠完善的立法、经济、行政等手段,多方着手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作者:山东工商学院 王峰 张彦丽 来源:《中国煤炭》2007年第9期

责任编辑:印钢

第五篇: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进一步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提上日程。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建设也逐渐成熟。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互相支持的,这体现在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以服务为导向的内涵模式和以流程为突破的技术模式等三个方面。首先本文从服务型政府的“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入手并结合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创新举措,以期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模式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政府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网上虚拟政府,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上信息发布来处理政务工作,以实现为市民、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一种过程。面对全球范围内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英国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时间比较早,是最重视电子政务工程的国家之一,并一直致力于推动“英国在线”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 ACCENTURE 咨询公司2002 年的报告,英国被列为世界范围内电子政务发展最快、最具发展前景的国家之一。

一.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

就“政府—公民”关系来看,服务型政府与传统政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传统政府是以政府为中心,而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中心。服务型政府建立于对政府与公民关系重新定位的基础上,需要一种全新的“政府—公民”关系模式作为支持。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公民都是政府公共服务的用户、消费者,他们在“市场”中同政府发生“消费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政府活动的目标定位在为消费者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将更加依赖于“消费关系”来采集和解读公民的“消费偏好”,增强与作为“消费者”的公民的联系。实际上,只有将政府事务的中心定位在公民,将公民视为政府服务的客户,树立客户至上、公民中心的观念,服务型政府才会扎下自己的根基。因此,服务型政府涉及的一个根本转变是,重新定位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公民”关系模式。

服务型政府据以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政府—公民”关系模式也是电子政务关系模式的核心。在一些重要的电子政府建设纲领、理论文章中大量出现“客户”、“用户”、“消费者”等词,这种称呼上的变化更多地反映了“政府—公民”关系模式的变化。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下的公民在现代政府管理的不同领域中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计算机领域,他们更多被称为“用户”;在公共事务领域,他们更多被称为“客户”;从政府公共服务生产的角度,他们更多被称为“消费者”。但是,这里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突出了政府服务的内涵。

在成功的电子政务实践中,这种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定位基本上得到落实。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下,英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形成了一种“客户导向”,这种“客户导向”体现了电子政务以公民为中心的目标取向。其它国家也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强调了以公民为中心的定位,如挪威等国也提出了“用户导向”等。实际上,电子政务的技术环境就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的网络管理环境,这种环境同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是契合的,直接影响到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公民”关系模式。

在对电子政务实践的观察中,人们发现,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应该被视为服务提供者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世界著名的电子政务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公司在《电子政务领导———将规划变为现实》的报告中指出:“因为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提供者,其所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如能更好地了解客户,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效益。”这甚至被视为“信息时代政府特别关键的一个部分”,即:信息时代的治理依赖于“消费关系”。在《信息时代的治理》一书中,英国电子政务专家克里斯汀·贝拉米和约翰·泰勒认为,信息通讯技术“不但降低了公共服务的成本,同时,它还有助于重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服务型政府需要重新定位“政府—公民”关系,建立起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事务模式,而电子政务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确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不仅减轻了外部主体和个人的负担,同时优化了公共服务、顾客和服务的提供者之间的关系。电子政务能够使政府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这使政府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比如,英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使政府官员通过电子虚拟记录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信息,不但使服务的内容更加准确、丰富,而且更加个性化。

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不但会更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而且有利于公民有组织的政治参与,反过来加强了公民的中心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服务型政府实际上是政治民主化进程在政府管理领域的一个体现,是民主行政的一种模式。在电子政务的框架下,公民更加方便、快捷地参与政府事务,能够有效地增强公民越来越匮乏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的参与反过来又使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得到巩固。

二.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 1.统一规划, 注重协调

为保证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英国政府先后发布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信息时代公共服务战略框架》、《21 世纪政府电子服务》和《电子政务协同框架》等政策规划,提出到 2008 年要在英国全面实现政府电子政务的目标。2000 年 3 月 30 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信息时代特别内阁会议提出,把英国全面实现电子政务的时间从 2008 年提前到2005 年,届时,将做到所有公共服务实现全天候 24 小时在线提供,实现全民使用互联网。英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为了确保计划的推行,政府十分注重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协调领导。英国首相任命了电子大臣(e-Minister),全面领导和协调国家信息化工作,并由两名官员(内阁办公室大臣、电子商务和竞争力大臣)协助其分管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联邦政府各部门相应地设立了电子大臣一职,由联邦政府核心部门的电子大臣组成电子大臣委员会,为电子大臣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将原设在贸工部的电子专员(e-Envoy)职位调整到内阁办公室,内阁办公室下设电子专员办公室,专职负责国家信息化工作,电子专员办公室又下设若干工作组。电子专员与电子大臣一起,每月向首相汇报相关信息化的进展情况,并于年底递交信息化进展报告。由联邦政府各部门授权的行政机构和地方政府指定的高级官员组成国家信息化协调委员会(e-Champions),协助电子大臣和电子专员协调国家信息化工作。2.重点扶持, 稳步推进 英国政府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电子政府服务都必须通过单一的网站进行,政府可以优先发展一些关键的领域。根据《2002 年英国在线报告》,这些关键服务领域包括:对企业的服务;个人收入与税收、交通、票务预订服务、教育、健康、公民与司法系统的互动;土地与房地产;农业与电子民主等。为此,英国政府正在大力发展这样一些富有特色的便民服务2003 年 7 月,英国首相对外公布了其对 2002 年预算案执行情况的评估,此次评估从战略的角度审视了有关电子政务投资的问题,并且确定了几个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英国政府计划在今后三年为电子服务项目注入 30 亿英镑资金,其中 10 亿英镑用于提高刑事系统的效率,5 亿英镑用于支持地方政开展电子服务,2 亿英镑用来开发海关与货物税务署的电子服务项目。

3.以公民为中心, 整合政府部门的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公民需求。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改进服务方式。“英国在线”网站于 2000 年 12 月开通,它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连接起来,而且把政府业务按照公民需求进行整合,使公民能够全天候地获得所有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与服务。该网站的内容分为五大块:生活频道、快速搜索、在线交易、市民交易、简易通道。“生活频道”能够让用户只须点击相关主题即可找到 11 个主题的服务,而不必考虑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其他的各大块也都包括众多主题的服务内容。此外,还有一个政府服务的门户网站“政府虚拟门户”,它是一个为公民和企业获得政府在线服务提供登记注册的专门网站,可以使公民和企业通过一个单一的入口同政府的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实现行政事务的在线办理。该网站是提供政府“以公民为中心”服务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英国在线”网站形成了“后台与客户前端”的关系。英国建设电子政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平民化”色彩较浓,既考虑到熟悉、了解信息技术的人,也考虑到不熟悉、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在英国大约有2000 个在线服务中心提供廉价的接入并培训和教育用户,充分体现了“以公民为中心”的人性关怀。4.保护个人隐私, 建立公民信任。

英国执行和创新小组(PIU)所公布的《保密性和数据共享》报告对如何加强公众个人数据保密问题提出了详细建议,其中包括,根据《公共服务信用章程》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公众对个人数据保密性的信任;为记录通用数据条目和标引数据集建立一套标准;在特定服务领域开发智能卡认证程序;启动一系列试验项目,评估政府参与开发认证技术的成本和收益。报告还提出了有关通过更好地利用个人数据提供服务方面的战略和建议。英国最近还通过一份题为《保密性和信息共享: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途径》的报告,力图通过不断提高公众信任度和市民信息的保密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该报告指出,要为公众提供人性化的、有效的服务,必须首先处理好市民的个人信息,让市民相信他们的个人隐私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为此,报告确定了四项主要工作,即通过《公共服务信任宪章》,建立公众信任,改善数据质量,借助先进技术提供安全、一致的服务,制定相关法律。

5.听取公众意见, 监测建设进程

为听取公民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由 5000 人组成的公众代表会,其成员是在全国随机选择的,代表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性别的各方面人士,目的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政府电子化建设提供意见。英国政府还采取专项调查研究的方式,搜集公民意见,以保证电子政务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同时,为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英国政府十分善于对工作进行总结及评价。英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确立正式程序监测信息化进程的国家,对进程进行总结的目的不仅是统计上网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方案,确保所采取的方法是最佳的。自 1999 年 5 月起,英国政府的信息化进程由政府电子专员办公室每半年总结一次,并在网上公布,以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鞭策自己。通过以上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动,英国电子政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 年 2 月哈佛大学公布的题为《全球信息技术报告 2001———2002 准备进入网络世界》的研究报告称,英国在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前景方面的综合实力居世界第十位,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居世界第五位,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居世界第十一位。

三、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与英国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早在 1992 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提出了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实施议案,并在全国政府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2001 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五年规划,对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提出了明确规定。然而据 2002 年公布的《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度仅为22.6%(新加坡、美国均超过 50%,英国接近50%)政府机关网站间缺少合理的互通互联通道、系统间信息无法共享和交换、与公众间缺乏互动交流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致使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有所借鉴和启示。1.电子政府建设要以围绕公共服务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从英国推进电子政府的实践看,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在电子政府建设中,注重加强跨部门的协作,以整合资源,更好地满足公民需求。特

别是在整合政府服务网站过程中,从统一政府门户网站表现形式、主题归类、简化栏目设置、增强政民互动等方面满足公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要应突出以人为本,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依托电子政务获取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特别是门户网站的建设,要加快从信息发布向网上办事转变,要从单项服务向业务协同、服务整合转变,切实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开展电子政府公共服务时,应确定优先次序,选择既关系公众切身利益又适合电子手段实现的服务事项优先发展,大幅度提高电子政务促进改善民生的水平。

2.电子政府建设要注重统筹规划和绩效评价

从英国推进电子政府建设的实践看,为保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英国注重对电子政府的统一规划,先后发布政府现代化白皮书、信息时代公共服务框架等多项政策规划,明确当前推进电子政府建设的重点,电子政务建设中优先发展的关键领域、互联互通要求等。此外,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对电子政府建设情况的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评价等形式,促使电子政务建设满足规划政策的要求。因此,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应加强统筹规划,以政府为主导,制定清晰明确的电子政府公共服务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电子政府建设的优先发展领域。同时,建立服务导向的电子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社会化专业咨询服务,加强绩效评价的社会监督,建立全过程绩效跟踪制度,引导电子政务建设向集约化、低成本、见实效的方向发展。3.电子政府建设要加强资源整合和统一标准规范

英国政府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网络(PSN)和积极推进“政府云”应用,其要目标就是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整合,借助电子政府打破信息垄断、业务分割和部门分割,整合原本各自分散的业务和资源,实现服务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政府的综合公共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降低电子政务建设成本,保障电子商务安全。在此过程中,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等,以利于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各种应用程序的集成、系统的可规模化以及软件的升级维护,从而有效地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当前,我国已经开展了电子政府外网的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政府资源整合,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奠定坚实的基础。4.智慧城市建设要以解决城市发展难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从英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看,英国不同城市开展智慧建设的重点、领域、建设方式等各不相同。但究其核心,英国智慧城市建设均旨在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向切实服务于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方向转移,围绕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智能化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新兴业态发展,建立城市核心竞争力新优势,提升城市承载环境新水平,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智慧城市建设要以务实推进和讲求实效为根本原则

英国“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实现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相比国内对“智慧城市”的追逐和热捧,英国对“智慧城市”的理性认识和务实推进,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应充分考虑城市当前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定位,以及城市管理理念、基础设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质关键支撑要素,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务实推进,讲求实效。

6.要高度重视培育信息经济

英国政府已将建设蓬勃发展的英国信息经济作为目标,通过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将英国推销到全世界,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收入,从而使英国从信息时代获益。比如,英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国际推广,专门成立了未来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贸易投资署一道,促进本国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走出去。另一方面,英国政府通过开放数据等战略的实施,促进数据的创新应用,充分发掘政府公共数据的经济价值。因此,我国政府应充分认识包括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要将发

展信息经济作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动力,从完善环境,加大投入、重视人才的培育、促进关键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营造有利于信息经济发展的环境,加快培育新型业态,促进我国经济的创新发展。7.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从英国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实践看,英国政府并不谋求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维护本国网络安全、加强本国网络安全产业竞争力、创造网络安全商业机遇等方面。英国政府通过促进与信息安全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等,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可实施可执行的网络信息安全战略,为保障信息安全提供组织和制度的保障。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应加快制定我国的网络安全战略,将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作为新时期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对我国网络安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职责,提高保障网络安全、应对网络犯罪、推动网络应用和宣传推广等工作的协调能力。同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加强各职能部门 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相互配合,确保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此外,应明确提出鼓励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措施,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企业做大做强和安全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网络安全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10]佟德志.电子民主与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定位 [J].开放时代,2001(10).[ 3]黄继新.电子政务:电子民主的途径? [N].经济观察 报,2003-01-06.[ 1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信息化建设课题组.中国电子 政务发展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2(3).[ 13]徐鸿武.我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任务[J].中 国行政管理,2002(6).

外国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优秀范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