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会“说话”的中国大学校长
教育观察:不会“说话”的中国大学校长
(组图)http://www.teniu.cc 2010年10月04日 14:59 南方周末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年开学典礼上。“根叔”的致辞引领了大学校长们的新潮之风。
北大的校长爱唱歌。前校长许智宏和现任校长周其凤,都喜欢在新年联欢会上唱唱流行歌曲。
校长讲笑话,的确受欢迎。但一片欢乐之后,公众对校长致辞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亲切”和“潮流”,更希望能听到治学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济天下之法。
打破旧八股远远不够,人们真正期待的还是能够代表大学精神的致辞。
校长一开腔,公众就笑了。
在刚刚过去的开学季里,大学校长的开学典礼致辞突然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原因很简单,校长们似乎变了腔调:
笑点的确不少:
“我相信很多新生入学后不久就会有抱怨,抱怨复旦的住宿条件差,前不久的暑假,天气很热,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抱怨的帖子,称要把校长绑架到学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几天。”
“学校办公室的同志在为我准备演讲稿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材料,说是网络上有一则民间人士为厦大撰写的招生广告,广告称:‘她是985+211,不断电,不断网,不禁校园亲热;免费米饭,免费矿泉水,公费医疗;师生和谐;言论宽松;5A级校园,国际化办学,国防前线;面向太平洋,气候适宜,氛围浪漫,靓仔一片,美女如云。请认准代码10384,欢迎报考厦门大学!”
“会读书,就要努力把‘成都理工’读成‘麻省理工’;就要努力把一所大学读成两所甚至更多;就要努力把德智体美读得无一偏废;就要努力把男生读成文质彬彬,女生读成知性端庄;就要努力把自己读成无论张口还是抬手,都让人分明看出你读过大学。”
三段开学典礼的致辞分别出自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陈俊明。
一贯严肃的大学校长院长们纷纷变身小沈阳,开学典礼大有演变成脱口秀之势。学生们喜欢弥漫开学典礼上的幽默感,公众也乐见越来越多“会说话”的校长。校长变身的背后,我们的大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算不算一种进步?
校长新风:从八股到八卦
“能脱稿,说感性点,这真的也算个进步,只是这个进步看起来真的够寒碜的。”
有人说,校长们变得会说话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当领开创之功。
今年7月,李培根在华中科大的毕业典礼上,把近年来的网络热词来了个大串烧:打酱油、俯卧撑、哥呀姐的,贯穿整个典礼致辞,让校园内外雀跃不已。人们因此亲切地把李培根称为“根叔”。
要说上面几位校长模仿根叔,可能冤枉了他们。厦大的朱校长在2007年的开学典礼就说过希望每个同学在厦大四年能再长高3厘米,令媒体惊呼中国的校长变了;那一年北大法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院长朱苏力也诗意大发,演讲题目就是通感修辞的好例证:“你听见阳光的碰撞”。
校长们换个方式说话,确实不是从今年开始。不过,这不妨碍把根叔冠为大学校长一代致辞新风的代表人物:
其一,论堆砌潮流用语的功力,根叔确实登峰造极;
其二,论对排比修辞的参悟,同行中人难出其右。正如一位听过他今次开学演讲的学生所言,如果没有排比,“质疑”两个字不可能出现82次。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根叔致辞和其他感性平易的校长发言一样,都有过去的校长讲话无法比拟的效果,那就是,学生乐意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奇葩开。根叔式的发言风靡大学校园:
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毕业典礼致辞中引用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词:“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与华中科大的根叔相对应,北大的学生们现在把周校长称为“凤哥”。
南开校长饶子和则以流行语态提醒学生们重视学业:“挂科可以补考,人生只有一次。”
而在此之前,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因为在校园新年联欢会上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而被冠名“许爷爷”;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也以诸多亲近学生的举动而被亲昵地称为“纪宝宝”。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校长们的“新潮”发言满意。以根叔火爆网络的2010毕业致辞为例,同样有华中科大的学生表示,除了对根叔擅长排比句式印象深刻,也没听明白校长的讲话对自己的治学之道与人生之路有何启示。
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在致辞中说:“你要坚信,人海陌生,质地温暖。只要你能够与人为邻、与人共舞,社会上就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等你结识、等你合作”。这段颇为温暖的演讲却被网友们评价为“高中作文范文”——当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即为《与你为邻》。
在亲切与欢笑之后,校长们还表达了些什么?这的确成了一个问题。1980年代的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即对这一代新风表示了忧虑。他说,这是从一种套话走向了另一种套话,实不可取。原来那套,八股生硬、官腔十足;现在这套,滥发情感、浮夸轻佻,做这样的致辞,“有失大学校长的身份”。
校长讲笑话,的确受欢迎。但一片欢乐之后,公众对校长致辞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亲切”和“潮流”,更希望能听到治学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济天下之法。打破旧八股远远不够,人们真正期待的还是能够代表大学精神的致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今引领新风的校长们,还是不会说话。
南方周末记者就此请根叔发表看法,根叔再三推托,还特别叮嘱记者:正面的别说,负面的可以说。
要说负面的评价,算评论人士袁岳的评价最直接:“我要说,能脱稿,说感性点,这真的也算个进步,只是这个进步看起来真的够寒碜的。” 中国大学校长致词的腔调演变
http://www.teniu.cc 2010年10月04日 14:59 南方周末
腔调演变:从革命鼓动到领导指示
“先是简化自己的言论,尔后导致思维的退化,最后是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丧失殆尽”。
与其说校长变了,不如说外界希望校长们有所改变,哪怕只是换几个词、多用几个排比、多发一点温情。大学校长们别扭的腔调,大家早就听腻歪了。那么,中国大学校长们的致辞腔调是如何演变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革命斗志与热情之下,开学典礼听到的大都是战斗的号角。
1958年9月17日,郭沫若向总理周恩来汇报了他亲笔起草的中国科技大学开学典礼致辞内容,周恩来说:“可以,是施政方针了”。
参加当年开学典礼的学生史济怀曾回忆,当天他看着郭沫若校长陪着聂荣臻元帅往礼堂里走,他是跟在后面一起走进去的,听完聂元帅和郭校长致辞,从那一刻起,他认识到,“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是中国科大与生俱来的使命。”
聂荣臻说,中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忘我劳动的、工人阶级的战士。郭沫若在致辞中谈了对中科大的定位:“是一所尖端科学加共产主义的大学,也就是又红又专、红透专深的大学”;他还对学生提了一个特别的希望,“本校值得夸耀的是,在1600名同学中,党团员占84%,同学们的政治品质和思想水平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我们不能以此自满。我们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成为党团员,随着年龄和思想的成长都成为党员,使我们的学校成为百分之百的党校。”
在那一年人民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吴玉章也谈了红与专的问题:“只专不红固然不对,只红不专也是无用的。只红不专,便是空头政治家;只专不红,就会迷失政治方向。”
这些话现在听来有些政治说教的味道,在那个时代却都受到学生的激赏。
一方面,这些大学校长都是老革命,本人具有相当高的威望,他们的发言甚至能走出校园,对整个社会甚至大政方针有直接的影响,比如,马寅初的团团转理论,就是他作为北大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提出。二来老革命家的讲话都各具个性。后来的毕业生回忆,马寅初每次演讲时说到自己,都不说“我”,只说“兄弟”,这种个人风格强烈的发言让学生饶有兴趣,每次校长讲话,都搬着凳子争相去听。
学者丁东说,当时的大学校长讲话,必须紧扣国家的任务,但是他们有相当的办学自主权,保有教育家的气质,“他们很想办好教育,不是想着做官”。
但饱含激情的号角声逐渐变成了面目模糊的官样文章。1980年代后期,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始确立,之前试图给大学校长更多办学自主权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暂停,大学校长们做起了官样文章,开学讲话也无限趋近于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成都理工文法学院院长陈俊明在大学的党委宣传部工作过十几年。他回忆说,校办甚至有个讲话稿库,每年开学时,工作人员会从讲话库里调出那篇用过很多次的文档,“年年第一句话都是‘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有一次,他想给校长写篇有个性一点的致辞,校长觉得不习惯,讲稿最后被扔进了垃圾桶。
陈俊明总结出过去三十多年大学校长们致辞的模板:开学典礼就是“欢迎加几点要求”,毕业典礼是“欢送加几点希望”,年年如此,校校相同。校长们的腔调总是居高临下,一上来就是要求学生要如何如何。
在过去的十年里,校长腔调的变化是加入了“竞争意识”:自从高等教育资源开始整合,打造巨无霸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后,十年中的致辞模板加上了一项:炫耀家底。比如,学校现有教授院士多少、实验室图书馆教学楼几何、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全国第几,等等等等。2008年,北京一所大学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还细数了当年参加奥运火炬接力的校友人数。
四川一所高校的校长在2010年开学典礼上,对新生们提出的希望更加直白:四年后,有更多的同学走进中国科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家“985”高校研究生行列,有更多的同学考入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各级党政部门成为公务员,有更多的同学进入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对此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的原则是:一般不讲就业话题,“这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
今天,问遍周围在过去30年读过大学的人:你还记得大学校长的开学致辞吗?很多人一开始是迟疑,然后摇头。对于他们来说,大学校长的开学讲话就像开学典礼上主席台那排面无表情的校领导一样,面目模糊。
有几句话倒是始终似曾相识:“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光阴似箭时不我待”;“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不过,没人说得清这是在别人的开学典礼上听到的,还是在中学开学典礼上听到的。
奥威尔曾经预言,如果一个人惯于说套话,他付出的代价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我表达,他先是简化自己的言论,尔后导致思维的退化,最后是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丧失殆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个预言在中国的大学校长们身上不幸应验。
校长之言:实关“何谓大学”
中国的大学校长与其再费尽心机搞新腔调,不如“取法祖宗,师夷长技”。
按照学者丁东的判断,八股也好,八卦也罢,千人一面、肤浅庸俗的腔调背后,是校长们对于大学独立、学术自由精神的偏离。“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79年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说的这句话,用词朴实,修辞简单,却成为关于大学理念的世纪之言。
史料上说,梅校长并不热衷于讲话,相反,他话很少,但一旦发言,必是侃侃而谈,畅达己意,而且言中有物,风趣横溢。学者谢泳说,那个年代的大学校长,说话不刻意挑场合,少事先备稿,言语所及,意味盎然。
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胡适,这几位备受尊崇的校长,都在开学典礼上留下过隽永的言论。这些言论,又都跟“何谓大学”有关。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张伯苓把自己办学的目的明确规定为培养学子“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他们的话往往抱定宏旨,切中为学之根本,因而有流芳后世的启示力。
综观老校长们的讲话,文辞每有新意,宗旨却抱定不变,谆谆之言总是不离两个主题:如何做好学问,如何为社会与国家服务。
在老校长们看来,校长为指导,为楷模,也为服务,讲话的方式自然言之有物又平易亲切。
这与欧美名校典礼上的致辞颇有相通之处,校长们可以讲笑话,但并不追逐潮流,相反,他们更关注亘古既有的传统价值。在2008年哈佛毕业典礼上,校长Drew Faust开篇即言:“我应该站在这儿,告诉你们那些永恒的智慧”。她说,哈佛让学生们一入校就以精英自居,就以毕业后的高薪和伟大责任为期待,实在是学校的过错;她只是希望接受过哈佛教育的人“自觉地生活,在所做的一切中寻找、定义价值,成为一个自我的分析家和批评家,从最高水平上掌握生活的展示方式”;她也要求学生们“牢记那些我们告诉你们的远大理想,就算你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可以指引你们,让你们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大学校长致辞,都是纯然发自内心,口吻亦师亦友。香港学者蔡子强向本报记者推荐了一篇香港学界公认的好致辞——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院长沈祖尧在就职典礼上的发言。其中沈院长说道:教育关乎帮助青年人的成长,使其成为成熟的成年人,这是他从事这项事业的梦想,恳请同学们分享他的梦想,并使之成真。如果沈院长抱着官员的心态,恐怕说不出“恳请”和“感谢”同学们的话来。
正因大学是青年人成为成熟的成年人最重要的阶段,大学校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时难以估量。一位资深媒体人说,1994年他进入中国政法大学读书时,开学典礼上老校长江平的一席话对他日后的人生影响至深。他记得,江平当时说,现在的领导人主要是学理工的,但是我相信,学习人文科学的人,迟早要担负领导国家的责任,末了,还说,我们要有信念,做到只向真理低头。“这句话过后,全场掌声雷动,这么多年了,当时的场景还很清晰。”
作为一个社会中应该是人文素质最高的群体,大学校长的腔调还传达出一个社会的精神状态。有学生在听完根叔的演讲后说,根叔说得很好笑,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一样搞笑。既然如此,有人提议,中国的大学校长与其再费尽心机搞新腔调,不如“取法祖宗,师夷长技”。例如清华大学的校长明年开学致辞,不必绞尽脑汁想讲稿,直接把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的碑文读一遍,比什么都好:“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实习生 雷磊 李顺 梁琪 于梦溪 彭彭 钱小敏)
第二篇:不会“说话”的中国大学校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年开学典礼上。“根叔”的致辞引领了大学校长们的新潮之风。(CFP/图)
北大的校长爱唱歌。前校长许智宏和现任校长周其凤,都喜欢在新年联欢会上唱唱流行歌曲。(CFP/图)
不会“说话”的中国大学校长
校长讲笑话,的确受欢迎。但一片欢乐之后,公众对校长致辞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亲切”和“潮流”,更希望能听到治学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济天下之法。
打破旧八股远远不够,人们真正期待的还是能够代表大学精神的致辞。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实习生 雷磊 李顺 梁琪 于梦溪 彭彭 钱小敏 校长一开腔,公众就笑了。
在刚刚过去的开学季里,大学校长的开学典礼致辞突然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原因很简单,校长们似乎变了腔调:
笑点的确不少:
“我相信很多新生入学后不久就会有抱怨,抱怨复旦的住宿条件差,前不久的暑假,天气很热,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抱怨的帖子,称要把校长绑架到学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几天。”“学校办公室的同志在为我准备演讲稿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材料,说是网络上有一则民间人士为厦大撰写的招生广告,广告称:„她是985+211,不断电,不断网,不禁校园亲热;免费米饭,免费矿泉水,公费医疗;师生和谐;言论宽松;5A级校园,国际化办学,国防前线;面向太平洋,气候适宜,氛围浪漫,靓仔一片,美女如云。请认准代码10384,欢迎报考厦门大学!”“会读书,就要努力把„成都理工‟读成„麻省理工‟;就要努力把一所大学读成两所甚至更多;就要努力把德智体美读得无一偏废;就要努力把男生读成文质彬彬,女生读成知性端庄;就要努力把自己读成无论张口还是抬手,都让人分明看出你读过大学。”
三段开学典礼的致辞分别出自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陈俊明。
一贯严肃的大学校长院长们纷纷变身小沈阳,开学典礼大有演变成脱口秀之势。学生们喜欢弥漫开学典礼上的幽默感,公众也乐见越来越多“会说话”的校长。校长变身的背后,我们的大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算不算一种进步?
校长新风:从八股到八卦
“能脱稿,说感性点,这真的也算个进步,只是这个进步看起来真的够寒碜的。” 有人说,校长们变得会说话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当领开创之功。
今年7月,李培根在华中科大的毕业典礼上,把近年来的网络热词来了个大串烧:打酱油、俯卧撑、哥呀姐的,贯穿整个典礼致辞,让校园内外雀跃不已。人们因此亲切地把李培根称为“根叔”。要说上面几位校长模仿根叔,可能冤枉了他们。厦大的朱校长在2007年的开学典礼就说过希望每个同学在厦大四年能再长高3厘米,令媒体惊呼中国的校长变了;那一年北大法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院长朱苏力也诗意大发,演讲题目就是通感修辞的好例证:“你听见阳光的碰撞”。
校长们换个方式说话,确实不是从今年开始。不过,这不妨碍把根叔冠为大学校长一代致辞新风的代表人物:
其一,论堆砌潮流用语的功力,根叔确实登峰造极;
其二,论对排比修辞的参悟,同行中人难出其右。正如一位听过他今次开学演讲的学生所言,如果没有排比,“质疑”两个字不可能出现82次。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根叔致辞和其他感性平易的校长发言一样,都有过去的校长讲话无法比拟的效果,那就是,学生乐意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奇葩开。根叔式的发言风靡大学校园:
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毕业典礼致辞中引用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词:“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与华中科大的根叔相对应,北大的学生们现在把周校长称为“凤哥”。
南开校长饶子和则以流行语态提醒学生们重视学业:“挂科可以补考,人生只有一次。” 而在此之前,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因为在校园新年联欢会上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而被冠名“许爷爷”;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也以诸多亲近学生的举动而被亲昵地称为“纪宝宝”。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校长们的“新潮”发言满意。以根叔火爆网络的2010毕业致辞为例,同样有华中科大的学生表示,除了对根叔擅长排比句式印象深刻,也没听明白校长的讲话对自己的治学之道与人生之路有何启示。
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在致辞中说:“你要坚信,人海陌生,质地温暖。只要你能够与人为邻、与人共舞,社会上就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等你结识、等你合作”。这段颇为温暖的演讲却被网友们评价为“高中作文范文”——当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即为《与你为邻》。
在亲切与欢笑之后,校长们还表达了些什么?这的确成了一个问题。1980年代的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即对这一代新风表示了忧虑。他说,这是从一种套话走向了另一种套话,实不可取。原来那套,八股生硬、官腔十足;现在这套,滥发情感、浮夸轻佻,做这样的致辞,“有失大学校长的身份”。
校长讲笑话,的确受欢迎。但一片欢乐之后,公众对校长致辞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亲切”和“潮流”,更希望能听到治学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济天下之法。打破旧八股远远不够,人们真正期待的还是能够代表大学精神的致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今引领新风的校长们,还是不会说话。
南方周末记者就此请根叔发表看法,根叔再三推托,还特别叮嘱记者:正面的别说,负面的可以说。
要说负面的评价,算评论人士袁岳的评价最直接:“我要说,能脱稿,说感性点,这真的也算个进步,只是这个进步看起来真的够寒碜的。”
腔调演变:从革命鼓动到领导指示
“先是简化自己的言论,尔后导致思维的退化,最后是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丧失殆尽”。与其说校长变了,不如说外界希望校长们有所改变,哪怕只是换几个词、多用几个排比、多发一点温情。大学校长们别扭的腔调,大家早就听腻歪了。那么,中国大学校长们的致辞腔调是如何演变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革命斗志与热情之下,开学典礼听到的大都是战斗的号角。
1958年9月17日,郭沫若向总理周恩来汇报了他亲笔起草的中国科技大学开学典礼致辞内容,周恩来说:“可以,是施政方针了”。
参加当年开学典礼的学生史济怀曾回忆,当天他看着郭沫若校长陪着聂荣臻元帅往礼堂里走,他是跟在后面一起走进去的,听完聂元帅和郭校长致辞,从那一刻起,他认识到,“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是中国科大与生俱来的使命。”
聂荣臻说,中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忘我劳动的、工人阶级的战士。郭沫若在致辞中谈了对中科大的定位:“是一所尖端科学加共产主义的大学,也就是又红又专、红透专深的大学”;他还对学生提了一个特别的希望,“本校值得夸耀的是,在1600名同学中,党团员占84%,同学们的政治品质和思想水平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我们不能以此自满。我们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成为党团员,随着年龄和思想的成长都成为党员,使我们的学校成为百分之百的党校。”
在那一年人民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吴玉章也谈了红与专的问题:“只专不红固然不对,只红不专也是无用的。只红不专,便是空头政治家;只专不红,就会迷失政治方向。”
这些话现在听来有些政治说教的味道,在那个时代却都受到学生的激赏。
一方面,这些大学校长都是老革命,本人具有相当高的威望,他们的发言甚至能走出校园,对整个社会甚至大政方针有直接的影响,比如,马寅初的团团转理论,就是他作为北大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提出。二来老革命家的讲话都各具个性。后来的毕业生回忆,马寅初每次演讲时说到自己,都不说“我”,只说“兄弟”,这种个人风格强烈的发言让学生饶有兴趣,每次校长讲话,都搬着凳子争相去听。
学者丁东说,当时的大学校长讲话,必须紧扣国家的任务,但是他们有相当的办学自主权,保有教育家的气质,“他们很想办好教育,不是想着做官”。
但饱含激情的号角声逐渐变成了面目模糊的官样文章。1980年代后期,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始确立,之前试图给大学校长更多办学自主权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暂停,大学校长们做起了官样文章,开学讲话也无限趋近于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成都理工文法学院院长陈俊明在大学的党委宣传部工作过十几年。他回忆说,校办甚至有个讲话稿库,每年开学时,工作人员会从讲话库里调出那篇用过很多次的文档,“年年第一句话都是„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有一次,他想给校长写篇有个性一点的致辞,校长觉得不习惯,讲稿最后被扔进了垃圾桶。
陈俊明总结出过去三十多年大学校长们致辞的模板:开学典礼就是“欢迎加几点要求”,毕业典礼是“欢送加几点希望”,年年如此,校校相同。校长们的腔调总是居高临下,一上来就是要求学生要如何如何。
在过去的十年里,校长腔调的变化是加入了“竞争意识”:自从高等教育资源开始整合,打造巨无霸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后,十年中的致辞模板加上了一项:炫耀家底。比如,学校现有教授院士多少、实验室图书馆教学楼几何、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全国第几,等等等等。2008年,北京一所大学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还细数了当年参加奥运火炬接力的校友人数。
四川一所高校的校长在2010年开学典礼上,对新生们提出的希望更加直白:四年后,有更多的同学走进中国科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家“985”高校研究生行列,有更多的同学考入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各级党政部门成为公务员,有更多的同学进入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对此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的原则是:一般不讲就业话题,“这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 今天,问遍周围在过去30年读过大学的人:你还记得大学校长的开学致辞吗?很多人一开始是迟疑,然后摇头。对于他们来说,大学校长的开学讲话就像开学典礼上主席台那排面无表情的校领导一样,面目模糊。
有几句话倒是始终似曾相识:“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光阴似箭时不我待”;“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不过,没人说得清这是在别人的开学典礼上听到的,还是在中学开学典礼上听到的。奥威尔曾经预言,如果一个人惯于说套话,他付出的代价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我表达,他先是简化自己的言论,尔后导致思维的退化,最后是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丧失殆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个预言在中国的大学校长们身上不幸应验。
校长之言:实关“何谓大学”
中国的大学校长与其再费尽心机搞新腔调,不如“取法祖宗,师夷长技”。
按照学者丁东的判断,八股也好,八卦也罢,千人一面、肤浅庸俗的腔调背后,是校长们对于大学独立、学术自由精神的偏离。“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79年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说的这句话,用词朴实,修辞简单,却成为关于大学理念的世纪之言。
史料上说,梅校长并不热衷于讲话,相反,他话很少,但一旦发言,必是侃侃而谈,畅达己意,而且言中有物,风趣横溢。学者谢泳说,那个年代的大学校长,说话不刻意挑场合,少事先备稿,言语所及,意味盎然。
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胡适,这几位备受尊崇的校长,都在开学典礼上留下过隽永的言论。这些言论,又都跟“何谓大学”有关。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张伯苓把自己办学的目的明确规定为培养学子“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他们的话往往抱定宏旨,切中为学之根本,因而有流芳后世的启示力。
综观老校长们的讲话,文辞每有新意,宗旨却抱定不变,谆谆之言总是不离两个主题:如何做好学问,如何为社会与国家服务。
在老校长们看来,校长为指导,为楷模,也为服务,讲话的方式自然言之有物又平易亲切。
这与欧美名校典礼上的致辞颇有相通之处,校长们可以讲笑话,但并不追逐潮流,相反,他们更关注亘古既有的传统价值。在2008年哈佛毕业典礼上,校长Drew Faust开篇即言:“我应该站在这儿,告诉你们那些永恒的智慧”。她说,哈佛让学生们一入校就以精英自居,就以毕业后的高薪和伟大责任为期待,实在是学校的过错;她只是希望接受过哈佛教育的人“自觉地生活,在所做的一切中寻找、定义价值,成为一个自我的分析家和批评家,从最高水平上掌握生活的展示方式”;她也要求学生们“牢记那些我们告诉你们的远大理想,就算你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可以指引你们,让你们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大学校长致辞,都是纯然发自内心,口吻亦师亦友。香港学者蔡子强向本报记者推荐了一篇香港学界公认的好致辞——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院长沈祖尧在就职典礼上的发言。其中沈院长说道:教育关乎帮助青年人的成长,使其成为成熟的成年人,这是他从事这项事业的梦想,恳请同学们分享他的梦想,并使之成真。如果沈院长抱着官员的心态,恐怕说不出“恳请”和“感谢”同学们的话来。
正因大学是青年人成为成熟的成年人最重要的阶段,大学校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时难以估量。一位资深媒体人说,1994年他进入中国政法大学读书时,开学典礼上老校长江平的一席话对他日后的人生影响至深。他记得,江平当时说,现在的领导人主要是学理工的,但是我相信,学习人文科学的人,迟早要担负领导国家的责任,末了,还说,我们要有信念,做到只向真理低头。“这句话过后,全场掌声雷动,这么多年了,当时的场景还很清晰。”
作为一个社会中应该是人文素质最高的群体,大学校长的腔调还传达出一个社会的精神状态。有学生在听完根叔的演讲后说,根叔说得很好笑,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一样搞笑。既然如此,有人提议,中国的大学校长与其再费尽心机搞新腔调,不如“取法祖宗,师夷长技”。例如清华大学的校长明年开学致辞,不必绞尽脑汁想讲稿,直接把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的碑文读一遍,比什么都好:“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第三篇:不会“说话”的中国人
不会说话的中国人
虽然当时很小,但是一直到现在也还记得柏杨老人的那部《丑陋的中国人》。这个老人带给我们的震撼似乎已经成为过去,不,不是似乎,而是已经成为过去。
现在的中国人,已经不再是那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他们失去了语言了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我想问,中国人,你怎么了?犹记得龙应台先生的那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现在感同身受,也想问一句:中国人,你为什么不会“说话”?
这种语言能力的丧失并不是真正的不会说汉语,成为哑巴,而是一种道德上的失语。我们生活的时代让中国人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追求之前无法得到的很多东西,人们学会了宽容,而这种宽容往往用在了自己的身上,对别人宽容,就是对自己残忍,这就是现代中国人的观念。
我不敢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样,我只敢说,我遇到了好多这样的中国人,包括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未来的建设者们,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占少数。思想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不会自己站出来说自己是怎么样的,但是他会体现出来,通过很多东西体现出来。
现代中国人的思想通过语言的体现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候我都不敢想象,这还是那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之称的国度吗?人与人之间见面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好一点的会点点头,更有甚者连头都不会点,直接装作没有看到匆匆而过,到底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让你如此匆匆地离去?中国人,你到底急着去哪里?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我为这样的国家骄傲自豪,我不能说美国这样的没有历史的开放国家是不好的,但是我可以说我的祖国的文化是令人骄傲的,尊老爱幼,长幼有序,这不是封建,这是一种传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引以为傲的传统,为什么到了几天却这么为人所不在意呢?
见面没有一句话,对老人如同对待下属,对孩子如同对待成年人,那么我们为什么在奋斗呢?当我们对别人的父母不礼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人也在这样对待你的父母?当你对别人视而不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也会被别人视而不见?人啊,为什么要丢掉原来美好的东西而去追求那些虚无呢?原本就是放在那里等着你去学习的美好的东西你不去学习,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去学习那些已经被我们摒弃的糟糠。中国人啊,你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第四篇:脾气不好,不会说话的人一定要看!(推荐)
要明白一个道理,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脾气不好不会说话的人,一定要看下面技巧!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承诺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承诺没有实现,会降低自己的信任。而恋人之间的猜忌和不信任,大多也是因为没有实现承诺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语言有时候就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会深深刺痛对方的心。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 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在恋人之间,因为吵架时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可能就会伤了对方的心。不要说什么刀子嘴豆腐心,只要在当时深深刺痛了她,在弥补就要花很长时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压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离。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时刻记住,你的委屈不必逢人就说,因为,别人只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不会设身处地为你着想,他们可能还会嘲笑你。你一定要自己强大,自己把委屈当做强大内心的养料!
别人的事,小心地说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你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更不会体会别人的心酸。语言可以杀死一个人的。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每个人都有迷失自己的时候,因此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则可以给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人。
急事,慢慢地说
所谓临危不乱,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小事,幽默地说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 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 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说话,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知道怎么说话,知道何时说话,知道不乱说话,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学会说话,成为一个能安然处世的人。
注意了!
情感困惑,成长困惑,我们都有!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情感方面的文章?
微信搜索即可关注“情感悦读栖息地”官方微信,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第五篇:《不会说话别当头》学习心得体会
1.学习祖林老师关于如何做好领导干部的
心得体会
我们销售事业部在2012年6月16、23日举行了两次相关培训,公司能够舍去当天的销量来腾出时间为我们的提高进行培训和指导,这一点难能可贵。我很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们在学习中销售部总经理给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企业文化讲座,并且观看了有多年管理培训经验的祖林老师关于如何做好领导干部的培训光碟,通过学习我感受很深,使我明白了中层领导干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身为微得利公司的一名中层领导干部,我还是要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以提升自己,同时指导自己如何下一步干好自己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我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营销主管在我们微得利公司首先应该是思想过硬,主业水平过硬的忠诚于企业的一员,不但要将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管理团队的水平、技巧发挥到极致,更要有时刻不忘忠诚于公司,时刻牢记公司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度忠诚思想。否则的营销主管就不是所谓中层领导管理者,充其量就是个超级救火员”。
我们营销主管们是公司最直接面对员工的管理者,我们公司销售部的销售业绩工作、团队管理工作、员工思想工作等等工作的执行力做得如何,营销主管们最重要。如果我们对公司相关的制度都不理解、不掌握,我们的专业水平不过关,那么我们的员工如何能管好,如何能做好呢。课堂上,祖林老师通过洪亮的嗓音、生动的案例、风趣的言语,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地将一个中层领导干部的职责、管理、沟通技巧等轻松地展开。
作为销售一线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营销主管不仅要具备职责知识、业务知识,更要具有沟通能力、改善能力和待人的能力;作为销售一线的管理者,营销主管必须要紧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创造好的业绩、以结果为导向,为公司创造效益;带领有战斗力的团队、并为公司培养人才;传播良好的企业文化。
如何做好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你想怎样被对待;就怎样对待别人”“以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基础上,让对方感受到事情的紧迫性、重要性和严重性,从而能深刻反省并改进。在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沟通从心开始”,要本着:1)关心员工;2)谆谆善诱;3)刚柔并济;4)完善渠道;5)善用技巧等前提下,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做到有效沟通,要善于倾听员工的心声。与上级沟通,要本着自主承担责任的原则,站在领导的高度,面向未来,带着主见去沟通,才能得到上级的支持。管理者的产品就是员工的行为,不良的行为源于不良的管理,管理者就是有部下的人,是通过部下达成目标的人。所以对部下的培养,对团队的建设,对员工的有效激励至关重要。作为一线管理者,营销主管必须有育人之心,一个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只懂得施展自己的业务技能而不能传授给下属的营销主管充其量只是一个业务骨干而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当下属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利用行为、现象、事实、结果去说服对方,避免直接对下属进行责备;要善于及时表扬激励有良好表现的员工,同时及时将成果与他人分享;要有阶段性的业绩面谈,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客观的状态、平等的态度、支持的语气对对方工作的工作进行总结,多听取对方心声,给出建设性意见及关怀;让员工深刻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营销主管是我们公司销售事业部主要基础销售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直接生产者,我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影响到团队管理的成败。所以,我们营销主管不仅要具备善于沟通、执行力要强、具有影响力、关注细节、带领团队等管理能力,还要掌握足够的销售专业技巧、与人共事的人事技能和思想技能。同时,营销主管要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对自己的定位要清楚,明白工作的主要职责,了解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和班组员工对自己的期望。要能带领片区成员,设定一个共同明确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制定行动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并且要有一颗公平、公正、公开的心来监督顺利圆满的完成目标。在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一节很重要的讲座《不会说话别当头》,通过这节讲座我学习到了作为公司的一名中层领导干部在长工作中言语的重要性,说话要讲求方式方法,要会说话,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我们作为一个直接管理者,在面对处理员工的一些事情上要会说话,更要说巧话,不能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说话过程中要合理的运用谈话技巧和谈话方式,要充分了解员工心理,只有了解员工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员工做到心服口服,否则我们就很容易把管理变成管教,那样的话对于我们管理者来说就太可悲了。
2.学习艾莫老师《做最有用的好员工》
——心得体会
公司销售部组织全体员工在同一时间也观看了艾莫老师的《做最有用好员工》专题讲座培训光碟。培训结束后,我对塑造自己的职业品格方面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换而言之,老板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艾莫老师讲的铁匠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烧红的铁不要用手去摸”。其实,做事的时候唯一的秘诀就是“当你决定要做一个有用人才的时候——就是最大的秘诀”。作为我们微得利的一名员工,我认为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在企业中,自身要和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要和公司的理念和愿景保持一致。换言为用老板的脑袋想问题,很多事情迎刃而解。这个故事的铁匠做到了。我想我也会做到。企业和员工相互理解扶持,风雨中同舟;顺风顺水时,迎接未来的挑战才是根本的意义。
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员工呢?像艾莫老师讲的,德才矩阵图。德:首先是你要和这个企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做到爱岗敬业。才:在现阶段能帮助企业在某些方面达成企业所需要的有价值目标的一种能力系统。这个观点与我们公司一直奉行的德才兼备是人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小人的用人理念一模一样。所以作为我们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并努力做的更好,争取做多面的人才。要想成为一个好员工,首先要让自己成长,在公司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标杆、顾问、教练、支持者还有批评者。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懂就问,这些人都将在以后成功之路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认清这些,才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扬长补短而不是扬长避短。要做企业需要的员工,就要将企业的荣与辱与自己的荣辱相结合,个人利益时刻服从集体和企业的利益。
在微得利这个大家庭里,带着感恩的心做好每天的工作,要存着包容之心快乐的去工作。企业选择了我们,并且花费时间和金钱培育我们,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担当起更重要的岗位,我们更要带着感恩的心,在企业不同的阶段达成有价值的目标。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时时刻刻爱护它,付出一份真诚,才会收获一份信任。完善的品格是和谐工作的先决条件。艾莫老师讲的蓝色花瓶的故事,已经印在我心中,过程是我们要做的,目标结果是我们必须要达到的。健康的过程才会体现完善的品格,优秀的员工应该具备一种良好的正确的心态。还要有敬业精神,要用用肩扛用头顶的劲头去努力工作,主动的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中将提升自己。听了艾莫老师讲课。懂得了,做一个真正敬业的员工:是制造问题而不推卸责任,防御问题而不声张,解决问题而不居功自傲,为金钱而工作是短暂的,为梦想而工作是长久的!爱上自己的岗位,为自己做好定位,才能提升具有实现价值的专业技能。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没有任何一件事小到可以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可以忽略。一切在于细节。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会突破,学会借力,学会创新,学会用老板的脑袋相信,再以实际行动来证明: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关于团队协作的分析,艾莫老师是这样讲解的:在两个人之间,相互妥协是1+1=2,各自为政是1+1=½,集思广益是1+1=3。所以团队的力量是个人力量的汇总,因此做好自己、配合他人是让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系统的方法。
我们选择了微得利公司提供的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就不要放弃,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为微得利公司、为自己的未来坚持、努力、奋斗、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