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发言系列简讯5篇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23-704594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0 10:03: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发言系列简讯

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发言系列简讯

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

以读者为本,以科技为源,加大“一带一路”舆论宣传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在G20峰会上,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经济之锁的钥匙,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没有创新就没有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信号、牵引、制动、网络等系统技术的自主化和国产化。

他介绍说,2013年9月7日,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时表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加强政策、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同年10月3日,总书记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发出了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此后“一带一路”成为三大战略之一。

他认为,习近平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八项要求之一是要切实推动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科技日报是承担党和国家科技宣传任务的主要宣传机构,长期以来科技日报以读者为本,科技为源。以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已经持续开展了十多年的宣传报道和行业调查,关注和宣传党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我们责无旁贷。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

服务“一带一路” 打好人才攻坚战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北交大校长宁滨教授代表正值120校庆的北交大致欢迎辞。他说,“一带一路”是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其战略核心就是互通互联。“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为北京交通大学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北交大积极深化国际化教育模式改革,打好人才培养攻坚战。

宁滨介绍说,在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和俄罗斯交通大学共建中俄交通学院,主要面向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培养高铁方面的人才,这是中国轨道交通第一个“走出去”的境外办学机构。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了培训班。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交大开办了4个国际化试点班,为“一带一路”的下一步发展实施储备人才。学校设立的汉能新能源国际学院入选“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积极探索全面引入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目前,交大的留学生规模已经达到2000人,多半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

宁校长说,北京交通大学还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打造智库,为各级政府、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撑和发展指导。学校成立了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的丝绸之路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团队;与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合作成立“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研究所”,汇聚全球的一流专家,瞄准国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研究前沿,为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通共荣、互惠共赢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

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出席论坛并致辞。

他说,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第一次提出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五通”概念,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后来我们在研究制定战略规划时,又把这“五通”具体化,提出了沿线各个国家要加强八大领域的合作:一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是深化贸易的合作,三是拓宽投资的合作,四是深化资源开发的合作,五是深化金融领域的合作,六是加强生态环保的合作,七是深化人文交流的合作,最后一个是加强海上合作。

他介绍,在这三年里,我们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同时发布了“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意愿,我们也已经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政府性备忘录或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合作。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着重大方向、重点领域、重要国别和重大项目,以“钉钉子”的精神来扎实地开展工作,切实推进规划的实施,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效。

他说,在刚刚闭幕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提出了一个倡议,就是发起成立全球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联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包括了铁路、公路、水路、管路,其中铁路的互联互通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中国轨道交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轨道交通特别是高铁,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和更大的舞台。随着中国高铁更多的走出国门,不仅可以大大缩小世界各国之间的物理距离,它也缩小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距离,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

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 中国高铁的创新之根在中国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2015年我国高铁已超过19000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长度的60%,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提供了有利的支撑。高速列车穿行神舟大地,成为客运快速增长的强劲动力,同时高铁也显著提升了铁路的装备水平,提供了快速、舒适、准时、规范的服务。目前每天运行的高铁动车有4200列,至今累计运行超过了38亿公里,运载旅客已经超过50亿人次,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

针对有人提出高铁的成就在于引进,是引进才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认为,高铁工程与引进的关系不大,其主要技术来源是我国的长期实践积累。因为最近三十年来,包括高铁在内的我国新建铁路,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国外经验可以借鉴,桥梁、隧道、铁路之所以领先世界是自主创新的成果,是依靠自己力量建成的。

他认为,我国真正突破并掌握高铁核心技术是在这五六年,不但摆脱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还实现了产品的自主开发。像自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一个个得到了攻克,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动车组的应用表明,其动力各项关键指标可以说是十分优越的,控制系统的软件都可以自主编制,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重新构建了国产动车组的平台。这不但将为我们高铁提供更放心、更经济的产品,也将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王牌。

他说,引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企业具有较深的内功,这叫做借力发力;相反一个企业缺乏自身的定力,按照人家的脚本,只能亦步亦趋的跟在别人后面,拐着拐棍是走不快的。以汽车为例,在合资企业中产品的改动都需要到国外加以论证,如此一来中国汽车行业的创造力就受到严重挤压。然而我们的铁路是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地开发自己的产品。引进促进了我国设计手段的提升,给自主研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动车组是靠我们自己的智慧打造的自主的技术平台。

傅志寰认为,如果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一旦巨人倒了,我们又掉在地上,变成一个矮子了。然而我们目前已经不是一个矮子,也是一个巨人。创新的根不在国外,而在中国。我国创新能力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没有积淀创新能力就是无源之水。

他说,创新的根基是人才。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创新能力的载体是人,没有人才谈何创新。几十年来,在新产品开发中经历难以数计的失败,才使我们自身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专家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机车工业立足于世界的关键所在。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 马苏德·哈利德:

积极推进中巴经济走廊战略 共同建造中巴利益共同体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利德出席论坛并致辞。

他说,巴基斯坦与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这一关系是基于两国互信以及长久的友谊。随着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实施,两国关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将会掀开中巴两国繁荣、增进友谊的新篇章。

马苏德·哈利德大使说,中巴经济走廊不仅对两国是互利共赢的,还能惠及整个区域,提升区域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在公路、陆路、铁路、航线与中国的联系。同时,中巴经济走廊也将惠及中巴两国,以及在中亚、南亚数以十亿的人民。目前在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国公民有13000人,中巴两国的贸易额已经高达190亿美元,巴基斯坦政府非常重视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

据介绍,铁路是中巴合作的亮点。目前巴基斯坦的铁路网三分之二没有商业价值,但很有战略性的价值。跟公路相比,铁路的运营网络已亟待改进,急需提升。希望中国能够扮演振兴巴基斯坦铁路的历史性的角色,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他说,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将会成为中巴经济走廊上的贸易和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希望北京交通大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技术平台,成为合作伙伴,帮助我们挖掘潜力,实现两国共同繁荣的梦想,共同建造中巴利益共同体。”

马拉西亚陆路委员会委员长、原外交部长丹斯里·拿督斯里·赛哈密: 创新的核心在于提升和改进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马拉西亚陆路委员会委员长、原外交部长

丹斯里·拿督斯里·赛哈密教授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有些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同步的。在我看来是有差别的。因为技术是关于物理体系的一个部分,所以技术进步是对于物理系统部件的提升。但是创新的核心在于提升和改进,包括如何创新地使用技术,让它能够使整个体制和体系受益。

列车原来是每小时100公里,现在的高铁时速可以和飞机媲美,轨道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原来的蒸汽机车,到现在的动车组,这些移动的动力平台能够搭载高铁列车,一方面帮助乘客从一点到另外一点,能够实现高速的客运和货运,同时它也给经济、政治以及其他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他以列车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五年前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总额是742亿美元,而在2015年就提升到了975亿美元,五年之内实现了33%的增长。其中95%都是经过航运来运输的,如果我们能够采用更加高效的铁路运输,那么将能够每年节约2.6亿美元的资金。这是非常巨大的利益。我们希望中国能给我们带来创新性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一起推动“一带一路”的项目在南亚的进步。

他认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成本很高。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融资。技术创新是我们需要的,但是也需要银行业稳定性的支持。我们希望“一带一路”建立基金,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建设,能够促进基础设施的融资。

原铁道部科技司司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装备委副主任李中浩: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实现轨道交通智能化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原铁道部科技司司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装备委副主任李中浩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今天中国高铁之所以站到世界轨道交通的前列,分了几个发展阶段,1978年到2003年是自力更生阶段,2003年到2008年是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在2008年以后到2011年,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以380A和380B为代表。在2011年以后我们是自主创新为主的。以中国动车组为代表,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拥有自己的技术并且站在了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前列。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是以国产化率作为一个主要的杠杆和抓手。在牵引控制系统、在制动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并不落后于任何一个国家。

他认为,我们在轨道交通领域,处在世界的先进行列。但是我们目前还缺乏原始创新的能力,我们的原始创新的系统性、基础性不够,不充分。我们的原始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如何构建原始的创新动力,要注意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平衡。

李中浩说,从技术发展方向来看,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传统的革命性的交通工具来看,离不开两个主题,一个是绿色,一个是智能。从绿色的角度来讲,最好的解释定义是节能,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地铁里面运用各种手段,比如说优化操作,比如说全自动驾驶,在这样的领域里头综合起来提出一个目标,使我们的地铁线路节能15%到20%,这个目标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始终站在绿色能源的角度,宏观的思考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继续站在领先的地位。我们国家的卫星技术,高铁技术,通信技术都是领先地位,经过调研,可以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域,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使得我们的列车更加智能化,那我相信我们是可以继续保持轨道交通的领先地位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罗雨泽: 轨道交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探索中国模式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罗雨泽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轨道交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主导建立的金融机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第一个项目,都是在基础设施领域,而轨道交通更是占了半壁江山。据有关数据报道,“一带一路”与高铁、轨道交通相关的大概是6.23万公里里程数,占全球高铁建设里程数的四分之一,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建设,占中国整个海外和高铁建设里程的超过四分之三,所以“一带一路”的轨道交通也是我们高铁走出去的重中之重。

据他介绍,轨道交通为什么重要,第一个是快速、大容量、准时。第二点是产业关联度非常强。第三是符合城镇化的一个主题趋势,它的需求不断的在提升。第四是我们的性价比比较高,有竞争优势。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大多数高铁,都是亏损的。但是我觉得中国具备高铁盈利的条件,目前已有这样的先例,香港的地铁是盈利的,有很强的启发意义,通过一定方式内部化。

他认为,我们的工业系统,包括产业经济开发区,具有开发的能力,在产业能力,建设能力方面,我们是非常突出的。另外一个方面,“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处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所谓整体化的开发模式是适用的。不光包括建设还包括经济区的建设,包括社区的规划,商业的开发,一系列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把一些外部的收益内部化,可以使企业盈利。

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主任翟崑教授: 设立五通指数,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施联通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主任翟崑教授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我们都知道,所谓“五通”是指政策、基础设施、贸易、金融和民心的相通。所谓五通指数就是围绕这五个内容建立的指标体系。以设施联通为例,其二级指标是指交通设施、通信设施、能源设施三个指标,其二级指标中交通设施又包含物流绩效指数、是否与中国直航、与中国铁路联通、与中国海路联通四个指标。等等。就内涵而言,“设施”包含交通、电力、能源、电信等硬件,“联”是指归属于不同权益所有者的“硬件”实现相互对接的状态,“通”是指有关“硬件”使用机制和规则的统一或无障碍对接。

他认为,根据这个“五通指数”指标体系,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联通顺畅的国家主要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7国;此一等级即联通良好的国家包括越南、蒙古、卡塔尔、巴基斯坦、印度等39国。

为进一步提高五通指数,推进与沿线国家的联通是普,他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积极向有关国家展示当前状况,大力推动多方面和多层级沟通机制的建立和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 牵头开展总体规划研究,确定骨干通道的布局及主要分支线路; 牵头协调开展项目路线设定、技术标准与规范的选择等问题;与相关国家共同探索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的机制问题。与此同时,建议有关国家先期重点围绕“联而不通、通而不畅”问题展开调研,根据中方倡议的内容,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项目进行梳理,以期与中方一带一路战略相衔接。

中国中车副总经济师兼投资部部长梁兵: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实现连接世界梦想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中国中车副总经济师兼投资部部长梁兵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介绍说,2015年9月28日,中车集团正式成立。中国中车的组建,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对于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打造世界一流跨国集团、增强我国高端装备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示范性作用。

据他介绍,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现有51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437亿元,总资产3281亿元,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66位。中国中车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出口产品实现从中低端到高端的升级,出口市场从亚非拉到欧美的飞跃,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产能走进去的拓展。产品现已出口全球六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国际市场签约额58亿美元,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人民币,分别是2010年的3倍、3.88倍。截止2015年底,境外企业和机构总计58家,分布六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加快全球资源布局,建成马来西亚、土耳其制造基地,开工建设美国城轨、南非机车制造基地;在美、德、英、捷克、瑞士等国组建了联合研发中心。

梁兵说,行是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轨道交通是现代社会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作为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未来国际化发展中国中车要加快实现由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由走出去向走进去、由本图企业向跨国企业的三大转变。“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平等、开放、包容的大舞台,中国中车愿携手各方,打造中国制造金牌名片。

广州地铁集团副总裁刘光武: 城轨创新,共圆国梦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广州地铁集团副总裁刘光武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广州地铁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一个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里,是产业全覆盖的,从设计、勘察、设计,工程研发到咨询培训,并且正在承担建设国家的工程实验室。广州地铁通过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一系列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业,在广州和全国得到很好的发展。广州地铁开发的许多产品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标杆企业。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他认为,在城市轨道交通里,我们事实上起到了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现在广州地铁,已经建成开通了260公里,2018年我们要达到500公里。全国已经有44个城市在建地铁,设计的投资有1.6万亿。

他认为,我们科技成果也好,科研也好,都是单件,单台套,但是对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我们广州地铁提出了基于多领域的一体化的协同技术,这一项目他们正在展开研究。讲到“一带一路”,G20峰会《杭州共识》提出的核心词是“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我们正在以体制机制为基础,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工具,以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为载体,打造“智慧城轨”——这是一个创新网络,而且是一个开放性的创新平台。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炼: 创新带路 互惠共赢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炼教授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一带一路”是国家的“走出去”战略,是新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要树立创新引领互惠共赢的共识,树立将中国创新的好东西拿出去与各国合作分享的思想。

他认为,创新跟技术发明的不同在于应用的价值创新。国家应组建联合舰队式的平台公司或机构作为经营一带一路的主体,用田忌赛马的方式选择创新家主导创新发展。这里有一个词叫“创新家”,创新家不是企业家的概念,那么最大的创新家是谁?是成功的政治家。1983年是里根总统决策实施“星球大战计划”,这是最大的原始创新项目。到今天为止,项目花了一万亿美金还在继续做。这个创新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结果呢?带来了信息化革命,带来了互联网、GPS。所以,创新家是“思想家+用户代表+管理者”。

简炼认为,今天的中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智力和财力已具备实现中国梦的实力,以一带一路的投资和项目为载体,以创新带路的方向,以为世界人民造福为己任,抓住历史机遇为沿线国家增添新福祉,带动国内在创新创业方面实现突破。输出中国的创新优势主要包括发展新城镇综合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应用技术、交通运输服务等。

他说,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需要国家统筹,发挥综合实力,集中优势,重点突破,不能搞散兵游勇。因此,建议组建国家统筹的保障机制。从国内的外交、发改、经贸、银行、海关、工业等部门组成保障机构,作为经营主体的保障机构,从国家实力层面给予支撑,用国家互相调剂的易货贸易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赵佃龙: 带动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赵佃龙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对于从事海外经营的企业来说,当下创新的概念,从战术层面就是运作模式的创新。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基础设施项目的运作模式出现了巨大转变。以PPP模式为代表的集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为一体的项目运作模式逐渐成为国际主流。对铁路、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有巨大需求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希望企业能提供一揽子的全产业链集成服务,这将是企业运作海外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站在PPP模式的创新角度上,更加注重项目前端策划,为缺乏技术的市场做好路网规划;更加注重后端服务,主导长期运营和维护等工作。也就是说,从单纯的承包商转变为投资商、运营商、服务商。

他介绍说,他们运作的埃塞-吉布提铁路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前期注重项目线路的规划、融资策划等工作,打破过去只做承包商的观念。后期获得项目的运营权,占10%股份,带动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第一次采用包括运营维护在内的全套“中国标准和技术体系”修建的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是新时期的“坦赞铁路”。

据他介绍,他们在创新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也与各方协作联动,形成合力。企业在前方搞好经营,拿到项目,国内后方有坚实的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联动。中国铁建与北京交大创办了“3+1”海外项目经理试点培训班,已有21名毕业生完成学业,奔赴海外一线,开始工作。通过企业牵线搭桥,北京交大先后与阿尔及利亚、肯尼亚、刚果布、沙特等国高等学府共商轨道交通联合办学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两校一企”三方合作实现共赢。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海外的这个舞台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 用户需求推动轨道交通创新发展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郜春海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他说,一直以来,轨道交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是由用户需求作为推动和牵引。比如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从基于轨道电路的固定闭塞系统,到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CBTC),及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FAO)。用户的需求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由单线建设和单线运营,向网络化建设和网络化运营发展,从而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因此,企业要满足用户及业主要求,以需求为指导和牵引,以高端产品和先进技术做支撑,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

据他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球预计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7个城市281条线路约7057公里(主要是地铁,含部分快轨)城轨交通在建。其中中国大陆40个城市210条线路共5444公里在建。境外24个国家和地区37个城市71条线路共1613公里在建。根据UIPT(公共交通国际联会)预测,到2020年,全球75%的新线将采用全自动运行(FAO)技术,40%的既有线改造时将采用FAO技术。

他认为,轨道交通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领域,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进国际骨干通道的建设。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接轨国际标准,要充分研究国际先进标准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内标准化体系,实现在不同市场的兼容性,以满足国际标准且符合国际市场规律的价格保证中国企业顺利“走出去”。

亿赞普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黄苏支: 三通一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恕)9月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文摘报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京召开。亿赞普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黄苏支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她介绍说,亿赞普公司旗下有三大板块:金融板块、全球港口联盟、丝路驿站。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铺设的“丝路驿站”,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通关、通汇、通信息。以上三通都在园区中实现。

据介绍,她说的“通关”,是指在企业的商船进港之前,提前给你完成通关和报关的手续。通关平台的价值非常的大,以前的中国货船,在海外通关至少要3到15个工作日,这样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货款回来的速度慢。通过这样的连接平台,实现当天清算和通关。它的关键是亿赞普连接了全球23个国家港口的海关报关平台,通过格式的转换,可以达到一站式报关。

近几年来,从传统的大宗的贸易结算来说,基本上全球的贸易都是以美元作为基本的结算货币。对于中国,尤其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我们投资和贸易,其实有一个最关键的核心,就是我投资完了以后,我的收益怎么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换算成人民币,让资金以最低的风险回到中国境内。这就是她说的“通汇”。

黄苏支还介绍了她的“信息通”。在信息互通上,该公司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专门成立了“中国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主要有两个职能:第一个就是运营国家“一带一路”的官网,该网作为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向所有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上的进展,以及我们的发展规划;第二个职能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的这些国家,推动他们的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她说,基于以上三通,最后形成了所谓的“丝路驿站”。

第二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及战略分析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促进亚欧国家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利用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带动中国腹地地区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核心,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化全球贸易合作。中国建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保证资金融通,确保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间合作扫清交通障碍。“一带一路”包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础建设

引言:

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根据《愿景与行动》,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像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1]。“一带一路”通过联系欧亚非大陆和附近的海洋,使得“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在经济上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这表明中国期待全球经济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国家一同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政治格局做出贡献。这表明中国国际政治外交上的转变,又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到现在政治的制定着,改变了西方政治霸权的格局,为亚洲国家能争取平等的机会。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发展的同时,也让周边国家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给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提供的契机。战略分析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5%左右;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5%。到2013 年,中国 GDP 占世界的份额已上升到 12.3%,出口额所占比重上升到12%。相应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这是中国经济的奇迹,也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中国伟大复兴的时刻正在到来。“一带一路”是国家顶级战略,从它萌芽至今,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国家间合作加深,未来成果将更加显著。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沿着两条历史之路,丝绸之路以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市。丝绸之路带动了我国腹部经济发展,将成为改善东西部经济差距,使得我国内陆地区能克服地理区位的阻碍,借助“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3]。“一带一路”利用各区域及其毗邻国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为后盾,开展全方位的开放。

第1页(共5页)

图1.“一带一路”路线图

表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1)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开发。我国内陆将建成以新疆和福建为“一带一路”核心区[4],利用陕西和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来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5]。兰州、西宁打通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内蒙古联通俄蒙,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2)西南地区开发方案。广西位于海上丝绸带上,利用东盟国家陆海相邻,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6]。云南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西藏加强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3)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发挥后台作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沿海城市地理优势,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4)欧亚国家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来。习近平主席出访欧亚国家,许多国家表示愿意支持与参与“一带一路”,与14个国家签署自贸协定,与中印缅孟合作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7],“中巴经济走廊”是重要组成部分[8]。

战略成果

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取得五方面的成果。(1)政策沟通。我国有293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264个分布在沿海、沿边地区,第2页(共5页)内陆地区口岸只有29个。我国将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将根据于不同区域开放型经济,形成陆海空统筹、东中西互济模式的对外开放,并拓展外贸增长空间来提升外贸发展潜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目前与多国签订了协议:中俄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7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5国开展海洋领域合作,2国表示完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2)设施联通。与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制定良好的对接体系。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保障“一带一路”沿线交通顺畅。现有的成果:中俄同江铁路桥,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中哈连云港为物流合作基地,建设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

(3)贸易畅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占中国贸易总额比例逐年增大,2001年的16.5%增长到2014年的26.0%。其中出口比例从2001年的 14.5%增长到 2014 年的 27.2%,几乎增长了一倍,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大于中国出口对其依赖程度[9]。国内腹部地区经济也取得显著的发展,经济增速十分明显。新疆地区以其地理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一带一路”中收益极大。新疆近年来GDP持续增加,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GDP。2015年新亚欧大陆桥是建设重点,新疆收益许多。

图2.新疆2009-2014年GDP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3页(共5页)

图3.新疆2009-2014年GDP增长率和全国平均GDP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新疆2009-201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美元)

(4)资金相通。“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之间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便于合作国家之间金融合作。同时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要加快。“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共同推进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

(5)民心相通。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巨大,各国家相互尊重各国习俗,人民之间相互团结,才能使“一带一路”得到国家人民真心拥护和支持。各国做出许多贡献:累计向沿线有关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1.8万名,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中哈吉联合申遗成功、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

(6)生态环境保护。中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环保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带一路”加大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创造绿色丝绸之路[4]。与9国签署关于河流、林业、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东盟国家签订了有关环保的合同:《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5)》、《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

第4页(共5页)结论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有许多经验,“一带一路”实施以来建树颇丰,随着合作加深将继续带给中国和合作的国家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加深亚洲人民之间的感情,欧亚大陆将联合一个整体,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福利。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28 [2]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地理科学进展.2015-5 [3]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 [4]冯瑾,姚彤.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乌开幕[N].新疆日报,2014-06-27(1)[5]赵正永.向西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3-10-9(7)

[6] 陈武.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4-01-15(7)

[7]赵明昊.习近平逐渐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N].人民日报,2014-06-11(1)[8]杜尚泽,赵成.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2014-05-23(1)[9] 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

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第5页(共5页)

第三篇: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WWY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实践基础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创新,既有助于本国经济发展,又有助于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还有助于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各国间的互信。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一带一路;理论

1.前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基础上,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新常态下开启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形象,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创新全球治理体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一个经济地理上覆盖亚欧大陆甚至全世界的顶层设计。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官方意识形态,也是宏观上把握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形势的科学理论。无论从政策理论研究、意识形态合法性论证、国内思想动员还是国际的思想及政治储备看,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来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2.“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实践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形成,是新常态下谋求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和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需要,是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矛盾的需要,是完成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

第一,是新常态下谋求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和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需要。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谋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一带一路”战略正是从谋求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高度,将我国的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打开新空间。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早期获利,可以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与认同,增强中国软实力,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作与竞争的新优势。这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着眼点。

第二,是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企业“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起来后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和融通融合的必然结果。当前,“从宏观经济稳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看,加快走出去步伐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在这方面我们交了不少学费。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来看,由于缺少政府的宏观指导,缺乏金融机构的有效服务,加之对“走出去”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估计不足,这些因素致使我国企业“走出去”水平较低、质量不高、成功较少。基于这样的现实,习近平指出:“国际市场是个大空间,虽然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往哪里飞、有没有风浪也是要搞明白的,不能漫无目的乱飞,更不能往漩涡里钻。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做好全球投资需求的规模、领域和国别研究,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这是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立足点。

第三,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多地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矛盾的需要。

我国既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小国。从规模和数量来看,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不愧为一个大国。从人均水平来看,我国很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土地的人均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水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8%,煤炭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原油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森林覆盖率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因此我国又是一个小国。我国用7%的世界耕地养活19%的世界人口,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资源能源日渐紧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基于上述事实,习近平指出:“我国人多地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需要更多利用国际资源。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矛盾也需要向国外转移和依靠国际市场消化。”这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最直接的现实基础。

第四,是完成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列为自身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1982年9月,邓小平指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2000年10月,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完成党所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不断开拓创新。当前,正处于完成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接续奋斗的重要阶段,更需要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这这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3.“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理论源泉

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既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又来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特别是“三个开放”“走出去”战略。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习近平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形成的本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肇始于资本主义。英国发端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孤立状态”。对于资产阶级主导的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全面、辩证、历史的分析。一方面肯定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的历史进步性,“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也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带来的严重弊端。“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甚至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科学批判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建构了共产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建共享为原则,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本源。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特别是“三个开放”“走出去”战略是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新时期以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各阶段性特征,我们先后提出了“三个开放”“走出去”战略等开放发展政策。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这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在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的对外开放时期,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这篇文章做得很好,而其他两个方面的开放则相对逊色。这种特征的形成取决于新时期以来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提出了“走出去”战略。1992年10月,中央提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持。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9月,中央调整了对外投资政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12月,中央首次提出“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是一个大战略,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走出去”的领域、途径、方式等进行了新谋划,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十八大以来,为全面提升“三个开放”“走出去”的质量与水平,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

4.“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创新,既有助于本国经济发展,又有助于区域合作、共同发展,还有助于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各国间的互信和地区和平稳定。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不乏质疑的声音。国际社会持怀疑态度者担心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工具,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手段称霸世界,推行新殖民主义。一些国外学者甚至声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霸权主义的体现,中国“融入”自由化国际秩序的努力将影响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要对中国的崛起加以制衡。

4.1“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国与各国形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成新的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的归属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差异,也决定了两者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目标。发达国家通常利用资金、技术和产品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非等价交换,以此获取高额利润。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适应生产力变化,谋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并借此以新的生产关系替代旧的生产关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2013年这一指标为1978年的109倍。三次产业结构发生质变,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978年的2倍,城乡居民更消费水平是1978年的50多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必须积极调整与他国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开始塑造排他性的、更高标准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新规则,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受到极大削弱,亟待新的战略来适应生产力变化。“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既为中国创造了通过商品交换、资金输出、技术交流以及劳务输出等扩大开放的机遇,又为中国提供了与沿线各国增进了解、改善经济关系的机会。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与沿线各国可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减少国内市场失衡的风险,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与此同时,还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出口中国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引进他国先进技术或产品。这些都是中国适应国内生产力变化,在对外生产关系方面做出的积极调整。的具体实践需要通过资本输出来实现。相关数据显示,在经过高速发展的30多年后,中国已从资本输入国转型为资本输出国。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878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资金对这些国家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但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剥削性以及附带的各种条件使得这些国家在资金输人问题上有所保留,绝大多数国家都将“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国家主权、国家安全为代价”作为经济外交的底线。正是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劣根性,激发了社会主义资本输出的意识。相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资本输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出的目的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国际分工,融入世界市场,实现社会化大生产。资本输出是我国实现经济开放、发展对外关系的桥梁,其本质和目的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社会主义的资本输出没有剥削的欲望,也不会为了高额利润对输出对象国提出各种限制性条件。“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输出可以促进各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战略关系到65个国家,44亿人口。这些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国家资金过剩,有的国家资源过剩,有的国家劳动力过剩,有的国家有技术无需求,有的国家有资源无市场。从单个国家来看,这些都是问题,难以解决。但从系统角度看,这些国家具有很大的4.2“一带一路”战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实现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战略在强调政治、经济、文化输出的同时,也强调资本输出。换句话说,“一带一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经济互补性,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这个平台,通过相互合作,变发展劣势为发展优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合作宗旨为互利共赢。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遵循平等互利原则。中国不干涉沿线国家的内政,不会谋求对沿线国家的控制,更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这些国家。第二,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资源交换遵循市场机制和商业准则,不会采取低价掠夺的方式。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不会影响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原有合作。第四,中国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为此,习近平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中国绝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将坚持包容开放、平等务实合作、发展成果共享、互利共赢,提倡多予少取的“新义利观”等原则。

从过去经验来看,中国在资本输出时都遵循了以上原则。如中国援建安哥拉,创造了“能源换基础设施”的双赢模式。再如中非合作,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了43%,但中国对非洲地区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却超过50%。中国坚持与非洲国家共渡难关,在非中国企业不减产、不减资、不减员之际,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关闭了他们的企业,撤资并解雇当地员工。一些人质疑中国与非洲发展关系是为了资源“摄取”,但有数据显示,2009年非洲对中国出口的原油在其原油出口总量中仅占10%,远落后于对欧盟的26% 和对美国的28%的输出。也就是说,非洲以资源输出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面向全球的,而非只是中国。此外,中国对非开展经贸合作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在进口非洲资源的时候严格遵循市场原则,要么直接购买,要么从国际专业市场购买,没有低价攫取资源的做法。此外,中国还通过减免关税、提供援助、免费培训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

供帮助,而这些帮助大都是无偿的。可见,中国的资本输出始终遵循着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

5.总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今天,需要我们以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于将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勇于将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适应国内生产力变化,在对外生产关系方面做出的积极调整,是中国寻求与地缘国家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与均衡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创新。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蕴含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加恢弘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思路、开拓了新空间、绘就了新蓝图。

参考文献:

[1] 刘武根.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初探[J].高

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1).[2] 周文, 方茜.“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0):62-72.[3] 黄凤琳,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基础理论研究的建议[J],西部大开发, 2014(10):98-101.[4] 刘美平.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阈内“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方略[J].区域经济评论, 2016(2).[5]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

月刊, 2014(11):5-9.

第四篇: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和平合作。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开放包容。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酒泉、敦煌、吐鲁番、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君士坦丁堡等古城,宁波、泉州、广州、北海、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互利共赢。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一群中国古代探险家,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接力完成了从中国到欧洲的全部行程。中国人的视野从长江、黄河,扩展到几乎亚洲全境,非洲和欧洲。

那是一个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张骞之行,标志着千年古道丝绸之路正式开启。西行路上还有求法的法显、玄奘,更有无数无名的王公贵族,乞丐狱犯,各国使者、商人,来往络绎不绝,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还有海洋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汪大渊、郑和。

驼铃声声、马嘶相闻、舟楫相望;国家、民族、单一区域等社会组织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成就了丝绸之路成为人类诸多文明展示魅力的共同舞台和人类诸多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交流的共有路径。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因此诞生。它是丝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和技术推广的实物见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带一路”战略基石

总书记在考察陕西西安博物院期间强调,要把“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一带一路”沿线大量的文化遗产,是东西方交流最直接的载体,是丝绸之路精神和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基石。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既有紧迫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优异的调查和科研成果,能够顺利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增加其人文内涵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丝路文化遗产充分内含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路精神,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千百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文明,其璀璨和辉煌在各国民众心中积淀、升华,激活和激发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和美好向往。

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沿线多民族、多国家文化交流和包容的有效方式。

国家文物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全面推进。继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之后,中国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还与塔吉克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合作开展古代丝绸之路遗址的考古发掘。加快制订“一带一路”实施规划,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以“共商、共建、共享”

为原则,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文物交流合作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一座“民心相通之桥”正在中国与各国之间搭建起来。

让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历史和文化是重要基础,文化遗产应该在其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一带一路”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文物系统增强大局意识,主动围绕大局,立足本职,发挥资源优势,自觉做好服务大局工作的神圣职责。

早在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即和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

要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建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成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旅游、建设、文化和文物等部门间的协调,完善重大事项沟通、协商制度,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规律,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防止为追求局部经济效益,实施过度的旅游开发,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利影响。以文物为主体的旅游景区开发,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涉及文化遗产的景区内文物保护机构的建设,提升保护级别,不得将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严格履行涉及文化遗产的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的审批,合理确定文物景区游客承载标准,确保文化遗产安全。既保护文化遗产安全,同时实现文化遗产价值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共享。

要加大“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相关地方政府考核内容,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日常维护经费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抢救性投入,重点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经费投入。同时确保各文物旅游景区经营性收入中有适当比例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第五篇:一带一路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 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一幅恢弘壮美的画卷正从容铺展——

牵起亚欧非多个经济圈,跨越万里海域,“一带一路”,托起世界最长的经济走廊。

它是中国和世界共同的事业。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表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各自发展战略与其对接。

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一个个合作项目的开花结果,叠加起丰富的丝路印象,在时光这把度量尺上,镌刻下“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的坚实步伐。

历史遗产转化为发展契机

漫漫丝路,遗泽千年。古老丝路秉承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对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把历史遗产转化为发展契机,是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战略对接正当其时。

阿斯塔纳,“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起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表示,哈萨克斯坦愿加强同中方在经贸、产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光明之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

克里姆林宫,见证大国战略耦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商定,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从战略高度、以更广视野全面扩大和深化双方务实合作。

乌法峰会,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领导人齐聚首。各国领导人盛赞“一带一路”,战略对接逐步开展,合作举措相继出台。

明斯克,白俄罗斯“2030年经济发展战略”启航之地。卢卡申科总统希望借力中白工业园项目,把白俄罗斯打造为连接欧亚的交通枢纽。当地舆论称,“一带一路”为白俄罗斯打开机会之窗。

多瑙河畔,“一带一路”与匈牙利“向东开放”相遇。匈牙利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绝非偶然。匈外交与对外经济部国务秘书巴罗格表示,匈牙利曾经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面对“一带一路”机遇,必须抓住。

安特卫普港,比利时最大港口。在国际贸易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经安特卫普港往来中国的贸易总量1000万吨,年增速达16.5%。国王菲利普说,比利时愿利用自身优势成为中国连接欧洲的桥梁,推动欧洲投资计划同中国“一带一路”对接。

事实上,今年9月底,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将率团前往非欧盟国家就欧洲投资计划进行“路演”,中国是第一站。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将注意力转向中国,将中国视为大型项目中的市场和贸易伙伴。

波兰,中东欧地区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家。波兰副总理托马什表示,世界经济需要新的驱动因素,参加亚投行,有利于波兰充分参与“一带一路”。

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事关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前景,被巴民众视为“来自中国朋友的礼物”;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将中国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斯里兰卡打造海上商务航运中心的雄心,泰国边境经济特区战略„„都与“一带一路”相向而行。

发展愿景耦合对接,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的最好诠释。

全方位联通惠及各国民众

“一带一路”不是空洞的口号,一系列早期收获项目,惠及沿线国家,给各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塔吉克斯坦,丝路随着山路蜿蜒,能源短缺阻碍着经济发展,民众冬天苦不堪言。杜尚别热电厂,中塔合作项目,两国元首共同出席开工仪式。现场,塔国民众欣喜若狂。没有亲历过那里冬天的人们,很难理解当地民众对拥有一个光明和温暖冬天的祈盼。

吉尔吉斯斯坦,中国新疆特变电工承建的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工以前,其南部水电站发的电要绕道邻国才能输送到缺电的北部地区。中吉两国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改写了这一历史。从开工到竣工,吉总统阿坦巴耶夫四次莅临,足见这一项目承载的意义之重。

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燃煤电站,中斯重要合作项目。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共同出席视频连线启用仪式。事前未加知会,拉贾帕克萨总统的致词突然从英语换成了当地语。他告诉习主席,他想让全国民众都听到这句话:“我宣布,从今天起,下调全国电价油价。事实证明,中国为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斯里兰卡人民真诚的朋友和亲密的伙伴。”

“真正惠及民生、获得老百姓欢迎的是最好的项目。”习主席在访问塔吉克斯坦时说的这句话,意味深长,道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时秉承的精神,坚持的原则。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中巴友谊之路,中巴经济走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悬崖峭壁、雪山河水间,中国公司承建的一期修复和扩建工程已经完工。巴各界期待,这一工程将增强巴中之间的贸易往来,造福两国民众。

德国杜伊斯堡,世界上最大的内陆集装箱转运地,渝新欧铁路的终点。这条全长一万多公里的国际线路,经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杜伊斯堡,比海运、空运更省时间,更少成本,大大克服了中欧间长距离障碍。

不止渝新欧,蓉新欧、汉新欧、郑新欧、西新欧„„更多更新的中国国际铁路货运线路正在开辟。

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曾见证“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盛景的东盟,正热心于同中国打造信息港。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落地,跨境陆缆、海缆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基地、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工程启动,掀起中国东盟互联网企业合作热。

亚投行进展顺利,丝路基金成功启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民众心通意合,决定着国家关系的发展。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馆,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也抓紧筹办,中斯双向留学生稳步增长;泰国公主诗琳通按下按钮,为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揭幕并题写院名,在这里学汉语的学生有6900人之多;热爱汉语的欧洲人也越来越多,法国艺术家之家协会主席雷米·阿龙说,丝路不仅是文化、艺术的纽带,还能通过“艺术的语言”,找到各自文化特性,加强精神理念的沟通„„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方位大联通中,一个个生动情景,昭示着“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

亲诚惠荣是丝路新路标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从未如此休戚相关。中国以首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大国胸怀,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

访问蒙古国时,习近平主席形象地表示,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这一“搭车”理念,是中国的郑重承诺:在周边国家的腾飞路上,中国愿助一臂之力。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宣示,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今日中国,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如此接近,与世界各国携手圆梦的愿望也从未如此之真。推进“一带一路”,亲诚惠荣是路标,是前行的方向。

时间将进一步印证:“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一带一路”,这份体现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日益凸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发言系列简讯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