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君璧的悲剧
浅析《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悲剧性
摘 要:《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著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获得1992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记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间的兴衰历史,三代人的命运沉浮。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君璧是作品中塑造得最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悲剧的制造者,同时她也是一悲剧人物,本文将从命运、性格及心理等方面对她的悲剧做一个论述。
关键词:梁君璧;命运;性格;悲剧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著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获得1992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这部长篇巨著中,作者通过对回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习俗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回族人丰富而又神秘的生活,就如同冰心老人在序中所说:“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作品中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的兴衰起伏,以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从五四运动前后到文革结束的60多年间,一个以琢玉为生的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浮沉。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如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韩新月等。梁亦清是一个执著、刚强而有血性的回族穆斯林,而韩子奇身上流淌着回、汉两个民族的血,他的性格执着、有情义、懦弱,是一个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形象。而梁家的大女儿——梁君璧,是书中塑造得最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有评论文章指出:“这个人物既有伊斯兰美德,又不乏性格负面,教归教义影响制约着她,扼杀了亲人的幸福,自己也为传统习俗的牺牲品。”1梁君璧作为一个回族穆斯林,在她的身上不仅有着回族特有的执着、坚韧、刚强的血性,而且随着她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她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断转变,这个人物的形象也不断地丰富起来。
《穆斯林的葬礼》记述了一个家庭悲剧。“在这个家庭里,有同床异梦的夫妻,有丧失父爱的儿子与丧失母爱的女儿„„母与女重演着类似的悲剧,父和子重复着同样的悲剧。”2而所有的悲剧都以梁君璧为中心点儿延伸出去。梁君璧作为一个悲剧的制造者而让许多的读者憎恶,然而她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人物呢。面对苦难,她倾尽全力同命运作着斗争,却又一次次的陷入苦难之中。不仅也深深的伤害了自己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本文将从命运、性格、心理等方面对她悲剧的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梁君璧悲剧性的命运
“悲剧之所以产生主要正在与个人与社会力量抗争中的无能为力。”3个人的生活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人力量在社会的作用下显得那样的无力。
梁君璧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父亲梁亦清是一个执著、坚韧的穆斯林,他生性木讷,生活得谨慎小心,守着祖辈传下来的琢玉手艺来维持生活。在当时那样一个“莫谈国事”的乱世寻找着自己的一份宁静的生活。但是在当时那样一个军阀混战、资本倾轧的时代,梁亦清虽然手艺精湛,但一家人的生活还是过得很清贫。梁亦清怀着对自己民族的巨大热情接下了《郑和航海图》,为了完成这个作品,他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最终因心力交瘁而死。父亲梁亦清是这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是这个家的支柱,父亲死了让这个家就好像一所房子断了主梁一样,摇摇欲坠。母亲多病而懦弱,妹妹年幼而不懂事,作为长女的梁君璧,在父亲猝然死亡之后,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身上,梁君璧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担起了一家人的重担,成为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父亲早逝,她独自一人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责任。三年后,当师兄韩子奇学艺归来,她为了给自己找一个依靠,也为了重振奇珍斋,她义无反顾的嫁给了师兄。“结婚仅仅意味着家庭、事业、责任,韩子奇与梁君璧的婚姻是无爱的婚姻,而灾难中的婚礼无非是使无爱的婚姻合法化合乎回民族的法定体制”4他们的结合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了重振奇珍斋。成为了韩太太的梁君璧与丈夫一起承担起梁家的一切,辛苦持家,在忙碌中实现着自己的目标。十年的艰辛创业,终于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奇珍斋后来居上,慢慢的发展壮大,名冠京城。举行览玉盛会一举成名,为韩子奇赢得“玉王”的美誉,作为“玉王”妻子的梁君璧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就在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时候,都以为生活本该就此延着设想慢慢地向前发展。然而命运的车轮却不愿顺着人们设想好的轨道按部就班地前进。
个体的弱小无法摆脱生存环境的影响,在这一个社会变革时期,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也由于时代的风云变幻而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际遇。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乱世的中国,战争的阴影挥之不去,而个人的命运在战争的影响下就更加的变幻无常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战火席卷东三省逼近北平,日本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战争蓄视待发,战火肆意蔓延,大量的中国人为了躲避战争而纷纷逃离家园。
韩子奇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一边是倾尽十多年心血收集的大量犹如生命一样珍贵的古玉,一边是自己辛苦创立的奇珍斋及年幼的儿子与妻子。为了让珍藏的玉能躲过战争的迫害,他听从了朋友亨特的建议带着自己的珍藏避祸英伦,留下自己的妻子与年幼的儿子,开始了异国漂泊之路。妹妹梁冰玉同样也是在战争的情形之下认清了男友叛变革命、卖友求荣的丑恶面目。在这绝望的时刻,梁冰玉选择了离开学校,离开祖国,把生命和未来交由命运来安排。就这样在地球另一边的英国,子奇与冰玉互相扶持,战争让他们走在了一起。固执坚守着家园而不肯走的梁君璧又一次要一个人支撑起家业了。残酷的战争结束了,断绝联系了十年的丈夫终于有了音讯,这对于一个苦苦等待的人来说这个消息是如此的振奋。但是,战争是残酷它隔断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战争改变了一切,也改变了人的命运。战争结束,丈夫归来,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外的十多年时间里,丈夫与妹妹相爱了,还生下了一个女儿。残酷的命运给梁君璧出了一个难题,在情感与理智面前的抉择让她陷入了困境。
梁君璧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教徒。她从九岁起就跟随母亲一起做功课,不论是身处贫困或者是生活舒适从来都不曾间断。她虔诚地去完成宗教仪式,严格的遵守伊斯兰教的规矩,自觉地去维护她所信仰的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抵制着一切违反教归教义的行为。
妹妹梁冰玉和丈夫韩子奇是因为爱而结合,但是她不理解也不愿意理解丈夫与妹妹之间的爱情。因为在虔诚的穆斯林梁君璧来说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结合是不容于教规的,“他们的结合没有‘古瓦西’,没有证婚人,也没有举行宗教仪式,是真主和穆斯林所不能容忍的。”5更何况《古兰经》中明确规定:“真主严禁你们同时娶两姐妹。”因此当妹妹向梁君璧宣称他们是因爱而结合,这让梁君璧怒气冲天,一巴掌向妹妹打过去。有评论文章指出;“那巴掌不是断了手足之情,那是为穆斯林打的,这不是个人恩怨,这是两种文化的撞击”6
同样的,当她看出女儿与班主任老师楚雁潮之间的不寻常关系后,为了维护穆斯林世界的规矩,她以一个审判者的角色出现,对女儿的爱情横加干涉。在这时候她把宗教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她清楚爱情是女儿那微弱的生命之火燃烧下去的希望,但是她更清楚穆斯林是不能与外族通婚的。在她心里新月永远不能嫁给一个“卡斐尔”,虔诚的她不会因为真挚的爱情而放弃自己对于信仰的维护。她对新月的爱情的干涉就是一个穆斯林对于自己宗教的一种绝对信仰与维护,新月又一次重复了母亲冰玉的悲剧。但是愚昧的她如何能知道伊斯兰教的历史,她又如何能知道中国人是不应该统统归入“卡斐尔”之列,她这时唯一知道的是要维护她的信仰,哪怕因此牺牲了女儿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时候的她只不过是一个被宗教吞噬了情感的无情的人,这样的她让人们感到惋惜与无奈。但是,当丈夫死前说出自己不是一个穆斯林的时候,梁君璧从一个审判者转换为一个被审判者的时候,她又是那样的让人同情。
“几十年来,人用文字与着人的命运,却至今不能穷尽,或许命运之谜永远也无法解开;从严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7如果说没有战争,那么梁君璧和韩子奇终将风平浪静的维护着自己的婚姻平静地生活着。但是命运却犹如一只翻云覆雨的大手让人无法控制,把处于命运中心的人卷进旋涡,终成悲剧。
二、梁君璧悲剧性的性格
“在叙事的发展过程中,性格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叙事过程的某一阶段出现,在另一阶段又可能消失或被另外的特征取代。”8梁君璧的一生承担着多个不同的角色,而随着角色的改变,她的性格也经历了一个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梁君璧生长在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她身上有着同她的父辈一样坚韧、果敢的性格。梁君璧生逢乱世,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进过学堂,目不识丁,但她却是一个聪慧能干的女子,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帮助母亲料理家务。而在她的身上还有着一个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刚强、要强,在她的生活里时刻都体现着“强”的性格。在面对父亲猝然死亡的时候,母亲白氏完全乱了方寸,师兄韩子奇也变得手足无措了。这时候,十五岁的璧儿站了出来,她显得异常的冷静与坚强。她收起了悲伤,安排着父亲的身后事,她俨然成了这个家的主心骨。在蒲老板无情的勒索面前,要强的她绝然答应以家里所有的东西来抵债,说到“咱娘儿几个就是喝西北风去,也的挺起腰来做人!”当师兄归来,她斥责师兄为蒲寿昌的“狗”,文章说到:“这个十八岁的弱女子显示了震慑须眉的等血性。”
刚强与要强本身就是一个性格的优点,这也是少女时期的璧儿深受人们喜欢的原因。生活的苦难以及自身地位的改变让她向上那些性格的优点也随之而变化了,刚强与要强逐渐转变为强势。在成为韩太太以后,身上的那种坚强与果敢也逐渐走向了冷酷无情。为了一只蓝宝石戒指而无情地赶走了老候一家,直接地导致了自己辛辛苦苦守护着的花了十几年心血重振起来的奇珍斋倒闭,也为以后的抄家,没收藏玉埋下隐患。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被传统的男权社会的价值观念所束缚。她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都以“贤妻良母”为典范而固定了下来,她们也自觉的按照社会要求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她们压抑自己来忠实于传统的价值观念,梁君璧也是如此。在丈夫成为“玉王”之前,她勤俭持家,辅助丈夫发展壮大奇珍斋,疼爱儿子,这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的美好形象。但当她在遭受到背叛之后,她那“强”的性格就转化为了一种强势、专断及一种极强的控制欲。他原谅了丈夫,但是她那强势的性格让她与丈夫一直是剑拔弩张,争吵不断。与丈夫韩子奇的争吵中,那种专断蛮横与控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在语言上显得尖酸刻薄,就是在气势上她也压过丈夫,让丈夫在她的压迫下生活。在家里的任何事情上她都说一不二,不容他人反驳。在家人看来她就是家里的权威,她永远都处于上风,这时候懦弱的韩子奇只能像刀俎上的鱼肉一样任凭宰割。而她的这种独断、专横在女儿新月看来就好像慈禧太后一样。
当丈夫背叛之后,她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儿子的身上,把自己下半辈子的也寄托给了儿子。儿子天星对于梁君璧来说就如同命根子一样,是她除了丈夫之外的另一个依靠。她疼爱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儿子,同时她也就要更加努力的抓住儿子,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强烈的控制欲让她不能容忍儿子象丈夫一样脱离她的控制之外。同时,她也有一种恐惧,害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因此她要想办法来改变这个局面,她要亲手为儿子缔造一个未来,包括为儿子找一个自己满意的妻子。她关心儿子为儿子着想,就如同中国古代每个平凡的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但是她那极强的性格以及传统的门第观念又让她对儿子的爱情横加干涉。她把儿子视作生命的支柱,她虽然爱儿子,却不容许儿子找一个没有经她同意而且门不当户不对的女子为妻。于是她拆散了儿子的爱情,为儿子娶了一个她中意的姑娘。同焦仲卿的母亲为拆散儿子的家庭而使用的逼迫手段不同,她工于心计的支走儿子,让儿子与恋人产生误会而分开。给儿子留下了终身的遗憾,而也让儿子与儿媳的婚姻埋下了不和谐的影子。让父亲韩子奇的悲剧在儿子身上重演。
“所谓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9梁君璧要强的性格也就导致了她在遭遇命运的劫难时,她所做出的一种反抗、处理事情的一些手段及方法与她的性格不无关系,这也就使得她的悲剧与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知道了丈夫与妹妹的爱情之后,她一直都在盘算着怎么来解决这件事情,怎样来处理这件事情,让这件事情一直牌自己的掌握中,文中写到“她要控制住局势,让一切都按照她所希望的方向走。”当妹妹带着女儿新月回到家的时候,工于心计的她还是对这让她反感的“多余的小东西” 做出一幅欢迎的嘴脸,而在心里却盘算着要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让这件事能始终掌握在她的控制之内。梁君璧这种控制欲极强的强势性格,注定了她不可能也不会在问题面前让步。在处理妹妹这件事上,她就强硬地表示过:“没事不惹事,可有事也不怕事。”示弱在她的字典里就是一个不存在的词。“灾难通过命运被引起,而又通过性格被证实”10命运的悲剧让人无法抗拒只能逆来顺受,而性格的不同又让人在命运面前做出不同的选择,梁君璧强势的性格让她在命运面前不愿意退让。
三、梁君璧悲剧性的心理
女人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发现丈夫有外遇,梁君璧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面对着抢走自己丈夫的女人,她本能的反应就是赶走那个勾引丈夫的狐狸精,把丈夫牢牢地锁在自己的身边。“扭着她去游行,让两旁世人都知道她的丑事,臊得她一头撞死在南墙上。”11而这个“新欢”却是她血脉相连的亲妹妹。从小她与妹妹感情就很好,妹妹与她虽是姐妹但实际却好像母女一样。一边是自己视如生命一样珍贵的婚姻,一边又是自己一手拉扯长大的妹妹。这个两难的抉择让梁君璧感到为难,这个棘手的问题要怎么解决。
她为了维护穆斯林世界的规矩赶走了妹妹,留住了丈夫,让儿子有了父亲。但实际上她却把自己推入了一种家庭怪圈之中。在这种怪圈里,表面和谐幸福的一家人,生活中却埋着一个定时炸弹,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小心翼翼的生活着,努力的维持着这表面上的和谐。梁君璧本人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她捍卫了自己的婚姻,却也在懊恼自己的无情。她一直在隐忍着,本来就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但是经历了世事的磨难,让她养成了“逢人只说三分话”的性子,她一直在压抑着自己。“她的性子本来就藏不住半点秘密,人生的颠簸却让她的内心成了一个封闭的世界,只有对万能的主才能敞开”12
丈夫与妹妹的背叛在她心中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痕。所以女儿新月的存在就像一把尖刀一样切割着她的心,时刻提醒她记住那过往的痛苦,当女儿说起自己以后的志愿是考北大,当她知道北大就在以前的燕大的时候,她又想起了以前的事。梁君璧虽然留住了自己的婚姻,但伴随着婚姻也留下了痛苦,这些痛苦时时刻刻提醒都在伴随着她。她无法全心全意的地去接受新月,在女儿新月心目当中对母亲一直有着这样一个印象,妈妈更多的时候给她的是一种冷漠的感情,现实中的妈妈与照片上的妈妈有着巨大的差别。照片上的妈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而现实中的母亲却又是那么的让人惧怕,有时候甚至是冷若冰霜。她和妈妈中间好像隔着一条让人无法逾越的鸿沟。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她不爱新月。十八年的养育之恩,十八年的朝夕相处,不可能在她心里不着痕迹。当新月突然晕倒的时候,韩太太的焦急与惊慌是从心底里真心流露出来的,当新月的生命走到尽头时,韩太太也在痛苦的为女儿尽着最后的力。欲恨而无力欲爱而不甘,她就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感中挣扎着,而也把女儿拉下了这淌浑水。让女儿幼小而敏感的心灵饱受刺激。
心理、性格、命运三方面在梁君璧的悲剧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之间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命运,所以让梁君璧的性格变得坚强,随着生活中的苦难不断加深,也只有坚强才能让她与生活中的不幸进行抗争。同时她的性格又反过来加重命运的悲剧。命运的悲剧在心里留下沉重的创伤,让她不能心平气和的来对待生活,对待家人,让她所渴望的宁静而安稳的生活离她越来越远。
“对于悲剧来说,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13梁君璧穷其一生都在与灾难作着斗争,她辛苦要保住苦心经营的家业却在战争中毁于一旦,她费尽心机要留住的丈夫心里却想着别人,她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信仰却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汉人。梁君璧悲剧的一生是在同命运抗争的过程,但是在命运面前她是那样的无能为力。
在《穆斯林的葬礼·后记》中,作者霍达说道:“我觉得人生在世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14书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在强大的命运面前,这三代人自己不同的方式同命运做着斗争,为自己的生命作着注解。
第二篇:《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悲剧命运分析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悲剧命运分析
内容摘要
《穆斯林的葬礼》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关于这部作品的解读已经有很多了。梁君璧作为其中的一个血肉丰满、独一无二的女性悲剧形象,历来备受瞩目,但对于她悲剧的解读,更多的是从现当代文学角度进行的。这篇文章不单从文学角度分析,更侧重于从美学悲剧方面去分析。文章首先从梁君璧的形象入手,从侧面展示出整部小说的故事内容。而后着重运用黑格尔的矛盾冲突论分析了造成她悲剧的各种原因,有社会的、宗教的,也有其自身的。最后一部分就她的悲剧,分析了它带给我们的效果,是悲悯,也是恐惧。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得我们对这个人物的悲剧有了更理性的认识,间接对霍达的悲剧观念有了一定的感知,也引发了我们对自身的思考,获得了一定的感悟,从而更好的去走我们路。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梁君璧 悲剧
Analysis of Liang Junbi tragic fate in the Muslim funeral
Abstract
“ Muslim funeral ” as Mao Dun prize winning entries, about the works has been a lot of interpretation.Liang Junbi as one of flesh and blood, the one and only female tragedy image,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ut for her tragic interpretation, more it is from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point of view.This article not only from the angle of literature analysis, focus more on the tragic aspects from aesthetics to analyze.This article first from Liang Junbi's image to start from the side, showing the whole novel story.Then we focus on the use of Hagel's conflict theory analyzed the cause of her tragedy of all sorts of reasons, there are social, religious, also has its own.The last part of her tragedy, analyzes the effect it brings to us, sympathy, and fear.Through such analysis, we make the character of this tragedy have mor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indirect of Huo Da's tragic idea have certain sense, also caused our own thinking, obtained certain sentiment, thus better to go.【Key Words】Muslim's funeral Liang Junbi tragedy
目 录
引言......................................................................................................................................(1)
一、梁君璧形象分析............................................................................................(1)
(一)婚前....................................................................................................................(1)
(二)婚后....................................................................................................................(2)
二、梁君璧的命运悲剧及其形成原因.................................................(2)
(一)悲剧的命运......................................................................................................(2)
(二)悲剧形成原因.................................................................................................(3)1.社会因素....................................................................................................................(3)2.宗教因素....................................................................................................................(4)3.自身因素....................................................................................................................(5)
三、梁君璧悲剧的效果......................................................................................(5)结语......................................................................................................................................(6)参考文献..........................................................................................................................(6)致谢......................................................................................................................................(7)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悲剧命运分析
学生姓名:李慧娜 指导老师:周敏
引言
《穆斯林的葬礼》作为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不得不说是一部经典之作。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被它深深地震撼着,它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霍达,这位回族女作家,站在她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我们所不熟悉的穆斯林家庭的故事。里面有三代人之间的亲情、爱情,也有关于梦想的执着。其中夹杂着欢喜和感动,但更多的是让人读之而叹息的悲。是的,这是一部悲剧,不是其中某个人的,是整个家庭的悲剧。
本文就其中一位主人公梁君璧的悲剧命运展开分析。对于这位主人公及整部作品中的女性悲剧,历来已有不少作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过探讨。本文试图从美学中悲剧的角度来解析这个人物,从而更理性的去看待梁君璧,更多的理解霍达的悲剧观念。
一、梁君璧形象分析
(一)婚前
梁君璧出生于一个玉器世家,可是并不富有,奇珍斋只能供他们勉强度日。父亲是个老实本分的匠人,母亲白氏体弱,这样作为长女的梁君璧就尤显得能干。“长于心计,家里的内外开支,都比母亲还有数,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的大半”①父亲忙时,她就是父亲的小帮手,待客、收款、送货。家里过的本来就艰难,可是不幸又突然发生了,父亲惨死在了给蒲绶昌做玉宝船的水凳上。面对父亲的惨死,十五岁的她是最镇静的,她立即明白了什么样的命运降临到了这个家里,她没有哭喊,没有乱了方寸,她想让父亲从容的走,此时她最遗憾的是没有在父亲离开的时候守在身旁,让父亲念念清真言。是的,这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梁君璧在小小年纪时就坚持拜功,等到大点时,就学着妈妈这个典型的祖祖辈辈穆斯林妇女的样儿,虔诚的信仰着无时无刻不在的主。父亲惨死了,梁君璧以她的坚韧操持完了葬礼。仇家蒲绶昌前来索要违约金,面对蒲绶昌的咄咄逼人,梁君璧挺起腰板做人,愿替父还债;面对韩子奇要跟着蒲绶昌去学艺,她破口大骂他的背信弃义,气得直打颤:“好啊,你这个无情无义、认贼作父的东西!①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_,(8):8 你走吧,这就走,永远别登我们家的门儿”①梁君璧明白家里很需要个男人和她们孤儿寡母一起面对今后的生活,可她也没对韩子奇说挽留之辞,在艰难中带着母亲卖茶水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这是一个爱家,有着虔诚信仰,坚韧、果敢、能干的梁君璧。
(二)婚后
当韩子奇从仇人蒲绶昌那里学艺归来,梁君璧明白了师兄的苦心。怀着和韩子奇一样壮大奇珍斋的梦想,梁君璧主动提出与他成亲。夫妻共同打拼了十年后,奇珍斋在北京玉器行里稳稳站住了脚。梁君璧从小所受的贫困没有了,可她的悲剧似乎才开始了。
她爱家,爱丈夫、儿子,供如女儿般的妹妹读大学,博雅宅全凭她事无巨细打理着。后来留下了前来乞讨的姑妈,才有了个帮手。当战争来临时,韩子奇想举家搬迁到国外,可梁君璧作为一个地道的妇人,她太固执,家庭观念太重,她割舍不了自己辛苦创立的家,韩子奇没能说服她和他一起出国,这样韩子奇只好带着他的玉只身去国外。丈夫把家和奇珍斋都交给了梁君璧,尽管很难,她还是在战乱中保住了这个家。她也埋怨丈夫,可当十年后丈夫归来且把那些价值连城的玉也带回来时,她取而代之的是兴奋,生活又找到了希望。
当得知妹妹和丈夫在国外结合生子了,她狠心赶走了妹妹。怀着气愤和恨意种种复杂的情绪,她的性格开始慢慢变化,果断到近乎独裁。她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想让身边的人按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她拆散了儿子和小容子的爱情,让儿子娶了自己满意的陈淑彦,可儿子儿媳其实内心都痛苦。她宁愿女儿死也不许和楚雁潮在一起,加速了女儿的死亡。她信真主信得很虔诚,她把是非功过都说给真主听,礼拜让她的内心安宁。可没想到,恪守教规,严格依着教规行事的她,命运却愚弄了她,自己的丈夫就不是回回,她就是和一个地道的汉族结合了一生。
婚后的梁君璧依然有着少女时的品质,只是果敢中透着专横狭隘,显示着压人的威势,内心纠结痛苦矛盾。
二、梁君璧的命运悲剧及其形成原因
(一)悲剧的命运
命运悲剧。梁君璧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生活让她小小年纪就是父母的好帮手。当面对父亲的突然离世,以及留下来的一笔债务,她作为长女挑起了这个重任,做母亲和妹妹的依靠。当韩子奇也投奔蒲绶昌时,她独自扛起了这个家,即使是卖茶水度日。当她终于和韩子奇有个像样的家时,战争又让他们夫妻分离。梁君璧辛苦操持家十年,等来的却是丈夫和妹妹结合生子。为了儿子为了家,她和面和心不合的丈夫走过了余生。她一生信奉真主安拉,丈夫临终却告诉她自己不是回回是个汉人,她是和一个地道的汉人结的婚生的子!命运弄人,大不过如此。
爱情悲剧。梁君璧和韩子奇结婚后,终于在共同努力之下奇珍斋壮大了。日子本来可以好好过下去,但战争打破了这种生活。丈夫和妹妹在战乱的国外结合生子了,尽管 ①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_,(8):106 他们未能长久,但丈夫韩子奇也没再把心放在她身上,两人一直分居至死。丈夫对她一直无关爱情吧,正如韩子奇出国走后,梁君璧的回忆,“做夫妻十几年,细细想来却记不起夫妻间的温存和情爱,他没日没夜地奔忙,撑起了日益发达的奇珍斋,充实了藏珍集粹的博雅斋,这就是有一切,临到分手时,夫妻情分竟像一张白纸没占多少分量。”①事实也确实如此,韩子奇也同样这样思索过:“那是怎样的十年,日夜挂念的、操劳的都是奇珍斋,谈的是生意,是玉,是家,惟独没有谈过爱情”②梁君璧的内心在呐喊:“这
③就是一个女人要求她的丈夫的全部吗?”
家庭悲剧。梁君璧从小坚韧、果敢、能干,不论婚前,还是婚后,她都无疑是持家的好手,家得以支撑,她功不可没。可当她这种果敢能干慢慢的变为专横、自以为是时,加之她的愚昧没文化,就造成了悲剧。致使妹妹远走杳无音信;丈夫和她的婚姻是名存实亡;儿子娶了不爱的人,内心苦水满腔;女儿的爱情被阻挡,继而引出了真正的身世,加速了她的死亡。梁君璧的种种行为,尽管付出了不少,得到的却是一个家庭悲剧。
(二)悲剧形成原因
黑格尔指出:“尽管浪漫型悲剧的中心点是主体方面的苦难和情欲(用这两个词的本义),人类动作毕竟不能脱离家庭,国家和教会这些具体领域的基础”④由此可知,形成悲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具体来分析造成梁君璧悲剧的因素。
1.社会因素
纵观梁君璧的悲剧,每一种悲剧的源头无不和当时的社会有着联系。黑格尔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冲突,他又将冲突分为了三种情况,一是由自然情况引起的,二是自然情况在心灵方面引起的,三是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这是理想的冲突。抛开梁君璧的婚前所承受过的种种磨难不说,因为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单就婚后的那场战争,就足以成为后来种种悲剧的导火线。
当时,中日矛盾在不断加深,日本想武力征服中国,伴随着1935年《何梅协定》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河北及平津两市的大部分主权,全国都笼罩在战云之中。北京也危在旦夕,故宫里的珍藏品也运往国外进行保护。在战争即将来临之际,韩子奇说服不了梁君璧举家搬迁,为了他的玉,他不得不前往英国。战争本不足以成为真正的艺术对象,作者之所以以它为背景,是因为它作为自然情况引起了进一步的矛盾冲突。伦敦的大轰炸,让韩子奇在面对梁冰玉真挚的爱情时,重新审视了他和梁君璧的婚姻,意识到他对梁君璧是恩情、手足情。这样在选择真爱和北平的家时这个矛盾冲突中,在精神方面的对立斗争中,他选择了真爱。这个事实在他们回国后,也就改写了梁君璧的命运和爱情,梁君璧性格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命运悲剧、爱情悲剧都压向了她。正如书里所说,如果没有那场战争,韩子奇和梁君璧也就会那样过一辈子。一场战争,诱发了这场冲突,成为她命运悲剧、爱情悲剧不容忽略的因素。
①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_,(8):381
②
同上:523
③
同上:381
④
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
(三)[M],下册,商务印书馆,1991,(12):319 2.宗教因素
“在悲剧理论方面最值得注意的便是黑格尔。他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他个人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①而所谓的实体性伦理力量(伦理观念或社会道德观)主要包括:“首先是夫妻,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属爱;其次是国家政治生活,公民的爱国心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第三是宗教生活,不过这里指的不是不肯行动的虔诚,也不是人类胸中仿佛根据神旨的判别善恶的意识,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利益和关系的积极参预和推进。真正的悲剧人物性格就要有这种优良品质。”②
当时,伊斯兰教文化与华夏文化的融合已然是历史的趋势,作者自己也说过“这种撞击和融合是痛苦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下去的,是不以人转移的”③韩子奇、梁冰玉、韩天星、韩星月就是顺着历史的要求生活的新式穆斯林,他们除了在饮食方面遵循着伊斯兰教的教规,其它方面也无他样,他们也不做每天的拜功,也不会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真主。他们也一样有血有肉,面对人生理想、国家兴亡,他们会热血沸腾,尤其是新月,她觉得除了在饮食方面,还有再被强调她是个少数民族时,她真没觉得她和大家不一样。
可是,梁君璧不一样,她恪守教规,坚持每日的拜功,谁也动摇不了她虔诚的信仰,宗法在她的内心已经根深蒂固,一定意义上说,她简直可以成为伊斯兰教的代表。如果说面对妹妹和丈夫之间的爱情,她是在遵循着本民族伊斯兰教教规惩罚他们,那面对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完全就是回汉两种文化的撞击。梁君璧和楚雁潮的那场谈话,使得回汉两种文化的矛盾冲突正面交锋了。在谈话中,楚雁潮认为他虽无宗教信仰,可只要真诚的尊重穆斯林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他就能和新月在一起,因为他和新月有一样的国籍、肤色、爱好。而梁君璧是坚决不会让女儿和“卡斐尔”做亲的,因为教规是不允许回族和汉族通婚的,即使万不得以,也只能娶进来。这样作为冲突的双方,梁君璧代表着宗法,忽视了女儿的爱情;楚雁潮这个地道的汉族青年,一心捍卫爱情和生命的权利,却忽视了穆斯林的宗法。他们双方所持的观点都有合理的一面,然而各持己见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互相攻击损害,因此必然受到“永恒正义”的惩罚,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未能得到允许,这是“永恒正义”给他们的惩罚。而同样也给了梁君璧更大的惩罚,她阻挡了新月和楚雁潮回汉通婚,可她实实在在和一个她所称为“卡斐尔”的汉人结婚生子。她所极力维护的教规,她这个信徒却违背了,她的婚姻,在真主看来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结合,造化弄人,血淋淋的命运、爱情悲剧。同时这也与恩格斯的悲剧理论相符合的,即“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的冲突”④,回汉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被梁君璧这类死守旧思想的穆斯林暂时打压了,可它终究是实现了。而梁君璧在拒绝这一规律时所做的,必然就造成悲剧。
①
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7):271
②
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
(三)[M],下册,商务印书馆,1991,(12):284
③
霍达,霍达全集
(六)[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9):85
④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四)[M],人民出版社,1995,(6):346 3.自身因素
前面已经说过,梁君璧是一个果敢,能干的女人,她的家庭观念非常重,她貌似为了这个家忍辱负重一生,可就在她一手的操办下,家里的人反到都陷入了不能言说的痛苦之中。究析原因,这和她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依然循着黑格尔的矛盾冲突论来分析,“冲突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理念在一般情况下是和谐、静穆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会产生分裂与矛盾,这种分裂和矛盾会导致理念的内在冲突,并推动理念的运动和发展。理念冲突的显著表现就是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①
在面对丈夫和妹妹的爱情时,梁君璧陷入了内心的情感冲突之中。她爱丈夫,也爱妹妹,同时也坚定地恪守着教规,面对亲属爱和宗法之间的矛盾冲突,她想有一个两全的办法,即想把妹妹另寻人家嫁出去,让大家都得以解脱。结果遭到妹妹的鄙视,于是她的权威被挑衅了。她的果敢强韧让她果断的选择维护宗法,她一个耳光也就结束了她们的姐妹情。可这里无不掺杂着私欲,她已经在多年的持家中习惯一切按着她的想法进行。她有时其实是拿宗法给自己寻求心理平衡,她不敢肯定自己是否真的是按着真主的意思行事,所以她总是更虔诚的在真主面前祈祷和忏悔,以求得到内心的安宁。她对丈夫也是,既想和他真正过日子,可又不能原谅他,在爱与恨的冲突中,不断地矛盾挣扎,所以夫妻之间有名无份,过着分居的生活。儿子也因她自私的干涉,也步入没感情的婚姻。梁君璧一手经营的家,姐妹情断了,夫妻情没有,儿女内心也怨恨她,她最看重的家庭,却并没有温情,痛心的家庭悲剧。
三、梁君璧悲剧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哀怜”和“恐惧”。而他所谓的“哀怜”即指一个人遭受了本不该遭受的厄运,如天灾人祸,故而引起我们情感上的的“哀怜”,而这个人又和我们相似,让我们由此及彼由相似引起了共鸣,故而引发“恐惧”。黑格尔在讨论悲剧的效果时,也认为悲剧能引起“哀怜”和“恐惧”,他所指的却含有另一层含义。他认为“人感到恐惧不外两种原因,一是碰到外界事物有限的威力,一是认识到自在自为的绝对真理的威力。人应该感到恐惧的并不是外界的威力及其压迫,而是伦理的力量,这是人自己的自由理性中的一种规定,同时也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如果人要违反它,那就无异于违反他自己”②“像恐惧一样,哀怜也有两种对象。一种就是对于旁人的灾祸和苦痛的同情,这是一种有限的消极的平凡感情。另一种是真正的哀怜,这就是对受灾祸者所持的伦理理由的同情,也就是对他所必然显现的那种正面实体性因素的同情。”③
在梁君璧的悲剧命运中,我们同情她悲剧的一生,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她都没有真正得到。而使我们真正哀怜的是对她伦理观念的同情。在梁君璧的一生中,宗教生活是支撑她一生的伦理观念,她虔诚信主,恪守教规,还作为宗法的代表者惩罚了违反教规的丈夫、妹妹、女儿,而到最后,丈夫的一句“我不是回回”,把她推向最先也最彻底违反教规的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违反了自己坚持的伦理力量,无异于违反了自己。①
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7):183
②
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
(三)[M],下册,商务印书馆,1991,(12):288
③
同上 梁君璧被震撼了,她安慰丈夫“你是正经的回回,心里可别犯糊涂”①其实她也是安慰自己,她无法面对她作为一个信徒是彻底违反教规的人。我们着实同情像她这样的穆斯林们,他们的愚昧无知没文化,让他们面对信仰时近乎盲目的虔诚,到头来,在盲目的顺从下,许多美好的事物被毁灭了,自己也陷入悲剧中。
同时,梁君璧的悲剧命运也让我们内心感到“恐惧”,她所坚持一生的宗教信仰,最后自己却破坏了它。她丈夫是个汉族,这一点就使她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开始变的有罪过,她内心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了。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自身的信仰与原则,支撑我们自己的伦理观念。我们所坚持的亲属爱、国法、家法,这些伦理观念是不是就是对的?一旦某一天我们自己也在有意或无意中彻底违背了它,我们会得到怎样的后果和惩罚?我们到时能不能承受的住这种冲击?这让我们不得不理性的审视自己的信仰与坚持,更好的树立正确可行的观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导我们更好的走今后的路。
结语
本文通过对梁君璧悲剧命运的分析,让我们认识到造成她悲剧的各种原因,有社会因素,宗教因素,也有她自身的因素,从而激起了我们对她的哀怜以及由此及彼而产生的恐惧之情,也对自身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总之,对于梁君璧这个人物,我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说从文学的角度我们不由自主的以感性的眼光看待她,那么从美学悲剧的角度能让我们用理性和严肃的态度看待这个人物,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悟。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_,(8)。【2】霍达,霍达全集[M]
(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9)。【3】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
(一)[M],下册,商务印书馆,1991,(12)。【4】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
(三)[M],下册,商务印书馆,1991,(12)。【5】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7)。【6】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7)。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四)[M],人民出版社,1995,(6):346。
【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2_,(5)。【9】罗念生,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10】刘彦芬,一曲震撼心灵的人生悲歌——浅析《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美[J],文教资料,202_年11月号中旬刊。
【11】徐其超,回民族心灵铸造范型——《穆斯林的葬礼》价值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_年第9期。
①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_,(8):591 致谢:毕业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我要感谢很多人。
首先,我要感谢悉心指导我完成论文的周敏老师。在选题中,周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我,直到定下现在这个题目。在正文开始写作前,她又耐心的为我讲解了文中涉及的理论部分。周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和蔼可亲的态度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再者,我要感谢我的舍友们。在写作中,她们给了我很大帮助。不仅帮助我分析论文内容,而且在修改格式时也教会我不少东西。
谢谢你们的帮助,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第三篇:梁明君事迹材料
梁明君事迹材料
我叫梁明君,调到社区工作已经四年了,是一名社区环卫工,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环卫工人并不是一个渺小的工作,相反的,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环卫工人是农场的美容师,每当人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做梦时,我就已扛着扫帚来到街道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早已记不得在街道上扫了多少遍,但是,当人们在干净的街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的心中就有着无限的满足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做一名环卫工人的本职工作,还为社区的业余文化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夏天,每天下班后,我就会为社区秧歌队去吹唢呐,即使是干了一天的活,已经很累了,但是我也没有推辞,社区是大家的,为社区尽一点微薄之力,应当是荣幸的,即使是没有报酬,我也应当像做好一名环卫工人一样做好社区的文化工作。
四年以来,我在社区的生活十分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努力地工作,让自己在社区的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企业文化座谈会发言—梁君doc
创新战略管理 践行神宁文化
各位领导:
神华宁煤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是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今天各位领导、各个单位座谈企业文化创建,这将是加快神华宁煤文化建设的具体与实际步骤。对我个人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作为一名战略管理部门负责人,在企业文化创建中,要发挥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付诸行动,努力实践。
首先,要把“忠于宁煤,诚实守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入自身精神内核和灵魂。企业也是一个有思想、会思维、具有自己独特语言的生命体,它追求的是永续经营,基业常青。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塑造着我们每一位员工,不仅满足合理的经济利益,而且赋予以文化上的品格。企业既是我们员工生存与发展的依托,更应是我们精神上的家园。企业需要核心理念,核心理念需要扎根于每个人心中。“忠于宁煤”,作为组织的成员要忠诚于自己的组织,坚持以公司发展为己任、以企业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服从企业利益,与企业同兴衰、共荣辱。“诚实守信”,就是培育诚信的文化,员工对企业的诚信、对客户的诚信、对自己的诚信,企业与员工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有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抢抓机遇,埋头苦干,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企业精神,也是我 们全体员工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忠于宁煤,诚实守信,应该要作为个人一种职业素养,用企业精神凝聚部门全体员工,把企业精神变成自己行动的座右铭,要不断进行思想理念的“再造”,脚踏实地,笃志躬行,注重实践。把核心价值和企业精神点点滴滴融注到实际工作中,自觉为公司发展多做贡献。
第二,要以岗位职业化为基础,把自己融入神华宁煤集团共同发展的目标之中。岗位职业化,就是人人都从职业化要求的高度,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在每个岗位上都避免那些不应出现的失误,神华宁煤集团就可以汇成一往无前的发展洪流。宁煤集团从成立至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相对的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应该归结于从集团领导到中层和广大员工尽忠职守,具体表现为就是宁煤人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比较强。我们要把岗位职业化的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认真修炼职业化的素养,培养职业精神和高度敬业态度。一是恪守职业道德,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立言、立规,更要立行、立德,为企业尽职尽责。要营造机会均等的环境,职业虽有分工不同,但没有等级差别,提高思想境界,每个员工都是发动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关系就是大小发动机的关系,释放组织的动力效能,使人力资源产生的效用最大化;二是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确立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成为所在 单位、系统最优秀的员工,也就是立足岗位成才。你是一个勤杂人员,你的任务完成的水平就应追求完美,用星级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你是一个管理干部,就应把组织能力、管理创新的水平作为你不懈的追求;你是一个技工,精益求精的技艺就是你责无旁贷的价值体现;你是营销人员,就应当不断及时地把客户的利益和市场需要用全新的视觉探究它;你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进步和创新就是你对企业未来的贡献。现在缺乏的是对职业的尊重和责任感。从我个人一心一意用在本职工作上,专注于公司战略和五型企业要求,不断探索、创新。三是努力不懈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这是职业化的核心内容。因为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个人要勤于学习,加速知识更新,提高能力素质,适应公司发展和战略管理的需要。树立雷厉风行的作风、与时俱进的本领和思想。
第三,发扬团队精神,提高部门执行力,完成公司共同使命。战略管理是一个企业、一个集团需要永远重视、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海尔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就是其自身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结果,论证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是生命文化的命题,战略管理需要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文化只有与管理融合才能根深叶茂。战略管理部肩负着公司战略推进、管理的责任,完善战略管理体系,提高战略执行和实施效能,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形成战略管理的长 效机制任重而艰巨,我们将服从于和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基本完善、三年运行规范”的要求,从部门转变作风,服务基层,人人提高工作质效、提高工作标准,在程序简化、力度强化、手段信息化、效果优化等管理“四化”上做文章,围绕公司重大发展问题,积极开展应用课题研究。坚持一手抓业务管理、一手抓员工队伍建设,切实推进部门文化创建按照“三求”(求知、求新、求实)和“三合”(合体、合心、合力)的要求,激发潜能,精细管理,团结协调,专业互补,推进素质建设规划,通过公司文化理念的渗透,促进员工行为养成,推动部门管理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思想的升华。不断总结,持续改进提高,创出宁煤特色的战略管理之路,为公司变革、创新、发展不懈努力。
强盛的文化力是企业恒久丰厚的生产力、战斗力。企业文化建塑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更是一个不断引深和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立足管理,从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寓质变于不断量变之中,不断实践和发展。以上是个人学习心得与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
第五篇: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梁燕君)doc
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培教小学梁燕君
昨天,我们全校备课组长和几个学校领导一起到广州西关培正小学进行参观学习。西关培正小学与穗港澳几间培正学校同出一源,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广东省一级学校。
首先,我们听了一节五年级的英语课。林老师上的课真令人陶醉。虽然整节课的课堂密度比较大,但林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加入肢体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林老师十分注重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这节课真让我受益不小。
听完课后,我们还参观了整个校园。学校花园式校园环境融合了传统文化、现代风格,像无声的教科书,将潜移默化逐步内化为学生健康人格的一部分。根据百年培正的历史,从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三个角度建设特色长廓和场室,精心建设优雅的校园环境。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每个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设计班徽、班训、行为准则,建立图书角、荣誉栏和展示台,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展现学生的闪光点。
西关培正小学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效果使学校有良好的口碑,不断可持续发展。正是浓浓的善正文化、书香氛围促使西关培正小学在创建教育品牌的实践中,以善正文化治校、以善正文化育人,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和教育观,谱写出动人的教育篇章。
这次外出学习,真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