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剑桥城,总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邮编为02138。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是与之齐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有趣的是,两所大学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哈佛大学
1638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 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 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 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 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哈佛大学风光 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校名由来
哈佛也是全世界生产最多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得主的大学。哈佛最初称为“新学院”或“新市民学院”,该机构在1639年3月13日以一名毕业于英格兰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年轻的牧师约翰·哈佛之名,命名为:哈佛学院,因为他捐赠了779英镑(按每年6%、每12年翻倍的增长率计算,到202_年共复利31次,相当于至少增长11亿倍)以及400本书籍(这是他的一半财产)。哈佛大学作为一个“大学”,最早的文献指出是在麻州新宪法颁布的1780年所实现的。
美国于1776年建国,比哈佛建校要晚近140年。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
哈佛大学正因为哈佛大学的建立者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哈佛大学所在的城市也就被命名为剑桥城。其实原来这所大学的名字叫做“剑桥学院”,哈佛大学名字来源于1638年一位名叫约翰·哈佛的学院院长,这位院长去世时,将自己积蓄的一半和400本图书(在1638年,对于一所创建仅两年、第一届只有学生9位的学校,这可不是小数目)捐赠给这所大学。后来经过议院的投票,决定将这所大学命名为哈佛大学。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哈佛大学,有一尊哈佛先生的塑像,这个雕像虽然标注着哈佛先生的名字,但雕刻的并不是哈佛先生本人。由于哈佛先生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当后人计划修建这样一尊雕塑时也就没有了模板,只能在当时的哈佛大学里找到一位比较帅的学生作为雕刻的模特,顶替哈佛先生。由于影像资料的欠缺,用比较帅的学生来代替原人作为雕刻的模特,这种情况在美国大学中并不少见。
学校改革
在40岁担任哈佛大学校长(1869年至1909年)的查尔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从根本上使哈佛蜕变为现代美国的研究型大学。Eliot的改革措施包括选修课程,小班授课,以及入学考试,此一“哈佛模式”影响了美国国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此外,Eliot还负责出版了著名的“哈佛经典”,从多个学科收集“伟大的书”。他的名字在1926年逝世后,已和“哈佛”共同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遍愿景的同义词。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超过1500万册,这是美国最大的学术图书馆,规模约莫为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另外,它拥有非营利组织以外最大的财政捐赠,迄202_年已达378亿美元。
学校前身
哈佛大学(4)哈佛大学前身为剑桥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每年拨款400英镑(对应于当时经济情况)。由于创始人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1638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 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教育学院成立于192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哈佛大学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八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约翰·肯尼迪和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
学校早年开设的课程以英国大学的模式为基础,但是在思想上与这个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学保持一致。尽管它早年的许多毕业生成为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师,学校却从未正式加入过某一个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册子阐明了哈佛大学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在世界各大报刊以及研究机构提供的排行榜上,哈佛大学的排名经常是世界第一。今天哈佛大学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大学之一。
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比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建立几乎要早一个半世纪。建校初始称剑桥学院。1639年,学校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被马萨诸塞州议会破格升为哈佛大学,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202_年 哈佛大学商学院,MBA(MBA的全称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硕士)教育被评为世界第一MBA教育学院!
2历史沿革
编辑
哈佛大学36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发展与变革互相推进的历史。
哈佛大学创建后一个半世纪的哈佛学院,一直是以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两所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注重人文学科,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19世纪初,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在哈佛吹响了,崇尚“学术自由”和“讲学自由”。“固定的学年”和“固定的课”的老框框受到冲击,自由选修课程的制度逐渐兴起。在哈佛学院也有人倡议实行课程选修制度,这种革新的要求遭到传统的保守势力的反对,倡议在哈佛未得实现。然而,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的呼声日益高涨。1839年,哈佛大学再次发动课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实行选课制,但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工业技术人才得以和律师、官员等并驾齐驱。形势的变化对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十分有利,选修制再次兴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仅35岁的埃里奥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此后他担任校长40年,是推行选课制的主将,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仍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美国许多高校纷纷步哈佛大学后尘,减少或废除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哈佛大学风光(3)按照自由选修制的要求,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这种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学制,成绩优异者三年内即可取得相应的学位,可称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奥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学招聘名流学者任教,选修课程开设超过其它大学,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埃里奥特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强调高等学校要给予学生三个法宝:一是给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二是使学生在所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三是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行为转化为自主的行为,使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
1909年,洛厄尔出任校长,他在保留自由选课制优点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从1914年起,实行“集中与分配”制。所谓“集中”,是指从16门可供选择的课程中,必须选修6门的专业课,以保证重点;所谓“分配”,是指另外的6门课程从3个不同的知识领域中 各选两门,以保证学生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余下的课任学生自由选择。这种制度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给学生的个人爱好留下适当的余地。
1933年,化学家科南特担任校长,他励精图治,于1940年主持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课程改革。经过5年的反复研究,提出了专门报告,主张加强普通教育。哈佛大学按照专门报告的建议,又作了5年实验,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规定,第一,一、二年级的学生,要从自己所在的系中选修6门专业课,再从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类别的普通教育课中各选一门,共3门课,另外还需从其他系的课程中至少选3门;第二,三、四年级也设有普通教育课,没有学过一、二年级普通教育课的,不得选修三、四年级的普通教育课;第三,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可以选修一部分三、四年级的普通教育课;第四,学生不得选修属于同一个考试组的两门课。这样做,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很紧密,而且先后有序,互相衔接。这种办法吸取以前制度的优点,加以综合,形成了以通讯教育为基础,以集中与分配为指导的自由选修制度。
哈佛大学学生成绩的计分方法一般有四种:第一,按A、B、C、D、E五级计分,A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满意和不满意;第四,有学分和无学分。
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并没有停滞不前,他们又进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课程是核心课程,或称基础课程。他们深切认识到,不论学习任何专业,都必须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这一思想在哈佛大学是很明确的。
哈佛大学图书馆
德里克·博克于1971年出任校长,他十分关注大学本科的基础教育,采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纪初,美国一般大学文科的课程是按照纵深与横亘相结合的原则来设置的,既让学生对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学生对其他领域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到20世纪中期,则要求学生在知识广度方面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课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战,由于人类的知识领域空前扩大,各学科之间过去的传统界限已被冲破,使得传统的文科课程结构处于不得不改革的局面。1973年,博克校长任命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为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责成他负责研究文理学院的目标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号召教师们献计献策,以集思广益,重新制定有关大学教学的目的和方法。罗索夫斯基任命威尔逊教授研究共同基础课问题,于1976年提出一项改革方案,即“威尔逊报告”。这份报告主张制定一种强制性的共同基础课程,以后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并由罗索夫斯基院长亲自主持进一步的修改工作,结果于1978年提出了关于共同基础课的报告,并决定于1979年开始付诸实施。
哈佛大学拥有超过九十个图书馆,藏书数量超过15,000,000册,是世界第四大“百万图书馆(mega-library)”(前3名分别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在所有的研究机构中接受的捐赠是最多的,在202_年达到292亿美元,是仅次于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最大捐赠基金。
3排名影响
编辑
哈佛大学因历史、学术地位、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等因素,获评为是世上最杰出及最享负盛名的学府之一。
哈佛大学在众多大学排行榜里一直名列前茅。1)全球性排名方面: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至202_年创办起到的202_排名,都一直将哈佛大学列为世界第一学府。
QS世界大学排名于202_/14排名中,将其评为世界第2,全美第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2_-14)将其列为世界第2,全美第2; 但其世界声誉排名则自202_年首度发表以来,仍一直将它列作全球第一。202_-202_年当泰晤士与QS联合发表《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期间,哈佛也一直在榜首。
2)美国本地排名方面: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大学(本科)排名(202_)将哈佛列为全美第二; 福布斯排名为全美第八; 而《华盛顿月刊》亦为第八。
哈佛大学的文、商、生物医学也是全美最为著名,经常位列美国高校之首。以下为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哈佛特别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除了学术领域中的“工程与电子计算机科学“,及个别专门科目中的“数学”及“电子计算机科学”之外,其他全部科目均自202_年有关学科排名创办起,一直位列第一。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是在1636年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由当地的殖民地立法机关立案成立,迄今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亦是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也是北美最古老的法人机构。其最初称之为“新学院”,该机构为了感谢一名年轻的牧师约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赠,而改名为“哈佛学院”。全校共设有13所学院。其中本科生院两所,研究生院11所。大学提供46个本科主修课程、134个研究生课程及32个专业课程(医、法等)。哈佛大学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学术地位、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教育机构,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
第二篇: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哈佛大学的正式注册名称为: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总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哈佛大学是全美第一所大学(第二所是威廉玛丽学院,第三所是耶鲁大学)。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大量的革命先驱都出自于哈佛的门下。哈佛大学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这里先后诞生了八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得主。其商学院案例教学盛名远播。这里也培养了缔造了微软、IBM、Facebook等一个个商业奇迹的人。
哈佛大学位于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剑桥城,建于1636年,是全美第一所学院。美国于1776年建国,比哈佛建校要晚近140年。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经有了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的建立是由于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想在美国的土地上建一座大学,正因为哈佛大学的建立者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哈佛大学所在的城市也就被命名为剑桥城。其实原来这所大学的名字叫做“剑桥学院”,哈佛校园
哈佛大学现在的名字来源于1638年一位名叫约翰·哈佛的学院院长,这位院长去世时,将自己积蓄的一半和400本图书(在1638年,对于一所创建仅两年、第一届只有学生9位的学校,这可不是小数目)捐赠给这所大学。后来经过议院的投票,决定将这所大学命名为哈佛大学。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哈佛大学,有一尊哈佛先生的塑像,这个雕像虽然标注着哈佛先生的名字,但雕刻的并不是哈佛先生本人。由于哈佛先生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当后人计划修建这样一尊雕塑时也就没有了模板,只能在当时的哈佛大学里找到一位比较帅的学生作为雕刻的模特,顶替哈佛先生。由于影像资料的欠缺,用比较帅的学生来代替原人作为雕刻的模特,这种情况在美国大学中并不少见。
哈佛大学的正式注册名称为: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他是一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剑桥城的私立大学,同时是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1636年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立案成立,迄今已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北美第一间和最古老的法人机构(Corporation)。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是与之齐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这也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一流大学的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学校。哈佛大学在英语语种授课的大学的排名尤其突出。另外,哈佛也是全世界生产最多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得主的大学。
John Harvard铜像
哈佛最初称为“新学院”或“新市民学院”,该机构在1639年3月13日以一名毕业于英格兰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年轻的牧师约翰·哈佛之名,命名为哈佛学院,因为他捐赠了779英镑(按每年6%、每12年翻倍的增长率计算,到202_年共翻番31次,相当于至少增长11亿倍)以及400本书籍(这是他的一半财产)。哈佛大学作为一个“大学”,目前最早的文献指出是在麻州新宪法颁布的1780年所实现的。
在40岁担任哈佛大学校长(1869年至1909年)的Charles William Eliot从根本上使哈佛蜕变为现代美国的研究型大学。Eliot的改革措施包括选修课程,小班授课,以及入学考试,此一“哈佛模式”影响了美国国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此外,Eliot还负责出版了现在著名的“哈佛经典”,从多个学科收集“伟大的书”。他的名字在1926年逝世后,已和“哈佛”共同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遍愿景的同义词。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超过1500万册,这是美国最大的学术图书馆,规模约莫为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另外,它拥有非营利组织以外最大的财政捐赠,迄202_年已达378亿美元。
哈佛大学前身为剑桥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每年拨款400英镑(对应于当时经济情况)。由于创始人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1638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教育学院成立于192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文章来http://www.teniu.cc/north-america-america-education-7262/ pqxszd
第三篇: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流学府之一,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隔查尔斯河与波士顿相望。哈佛大学有两所学院招收本科生,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它们招收的学生约占哈佛大学全体学生的一半。哈佛大学是常春藤联校之一。
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原称剑桥学院。出生于伦敦的英国牧师约翰·哈佛(John Harvard,英国剑桥大学毕业)于1637年由英国到此新建的学院内工作,由于工作很积极,得到好评。他将其全部藏书和一半资产捐赠给这所学院,该校因此而改名为哈佛大学。1638年夏天学校开学时只有一名教师、一所木板房和一个“校院”。
哈佛创建初期是由教会主办的,但在头200年中,就逐渐地摆脱了宗教和政治的控制。1865年,该校校友开始选举学校管理委员会。19世纪初开设了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19世纪中期,哈佛的劳伦斯科学学院为美国应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埃利奥特任哈佛校长期间(1869至1909年),将哈佛办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校。他采用选修制,取代了刻板的古典课程,学生们可以攻读他们感兴趣的专业。今天的哈佛大学已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2007年10月12日,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就任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她是该校历史上任命的第一位女校长。哈佛大学设有17个学科系,分属2个本科生学院(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和10个研究生学院:文理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设计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行政管理学院、法学院、牙医学院、神学院和商学院。与它有直接联系的有95家图书馆、7个植物研究所、2个天文台、50余个科学、工程和医学实验室、9家自然历史、医学、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哈佛大学还拥有许多著名的研究中心,如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电子计算机研究中心等。东方研究中心燕京研究所,是个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机构,受到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长期支持。
哈佛大学研究院兼收男女生。大学生有男校及女交。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专收男生。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创于1879年,专收女生。大学生进入一年级必须住在学院内。二年级学生住在校园外13座各自独立的居住区内。自创办以来,哈佛已为美国培养出了众多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学者。包括30多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29名普利策奖金获得者和6位总统:第2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第6届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第19任总统拉瑟福德·海斯、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以及一批法官、内阁官员和国会领袖。
哈佛占地380英亩,正中有建于30年代的纪念教堂,周围是学生宿舍、图书馆和教室等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其中如霍尔登小教堂、马萨诸塞堂(现存最早的哈佛建筑,建于1720年)、哈佛堂和维德纳图书馆都是著名的古建筑,具有旧大陆建筑的庄严典雅之美。当然校园中也不乏崭新的现代化校舍。学校里处处是青青的草坪,蔽日的榆树,那一幢幢红砖砌成并爬满长青藤的楼房,使人感到亲切和宁静。漫步校园,人们会注意到这里竖立着一块龟背驮着的高大石碑,这是中国哈佛同学会1936年在哈佛三百年校庆时赠送的礼物。自清末以来,这里就有众多的中国学子就读,王安、贝聿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哈佛拥有9座博物馆,它们既为教学服务,又向公众开放。最值得参观的要数植物学博物馆。在这里,瑞士的龙胆草伴随着墨西哥的仙人掌,埃及的蓝睡莲映衬着朝鲜的金达莱,还有中国的梅花和牡丹。名花奇卉约有800多种,色彩鲜艳而且永不谢,原来它们是植物的玻璃模型,俗称“玻璃花”,由两位德国艺术大师穷毕生精力制成,是世界上的绝品,人们誉之为“科学中的艺术奇迹,艺术中的科学奇迹”。
哈佛毕业生中有不少是中国的学子:胡复刚(物理学家,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开拓者,首批哈佛大学留学生之一,1918年归国,是中国物理学界的先驱)、刘瑞恒(首批哈佛大学留学生之一,1919年获哈佛医学博士学位,1915年学成归国,曾任协和医院院长及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长)、竺可桢(科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1913年入哈佛大学攻读气象学。1918年归国。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此外,还有语言学家赵元任、林语堂,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梁秋,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著名数学家江泽涵,航天技术专家杨嘉屏,数学家姜立夫,剧作家洪深,政治学家钱端升,地质学家张炳喜,电子专家王安,建筑家贝聿铭等。
第四篇:202_哈佛大学毕业典礼
Commencement address by Harvard President Drew Faust Cambridge, Mass.May 27, 202_
As delivered
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be here with you today and to deliver this year’s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to the alumni.My role in this gathering each spring seems to be to delay the main event — the address you are all waiting for from our distinguished honorand.It is a great honor to serve as Justice Souter’s warm-up act.I intend to do so by exploring with you for the next few minutes a set of long-held values and commitments to which we at Harvard have devoted particular attention this year.These commitments are in fact those that Justice Souter’s life and accomplishments exemplify, and I am proud to claim and honor him as an embodiment of these fundamental university values.I speak, of course, of Harvard’s long tradition of public service, going back to our 17th century roots.The University’s founders described the arc of education as one that moves from self-development to public action.John Cotton, a prominent figure in Harvard’s founding, wrote “God would have(a man’s)best gifts improved to the best advantage.” But the student, he continued, would also “see that his calling should tend to public good.” This prescription, articulated nearly four centuries ago, captures with remarkable fidelity a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 modern research university,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in service of a better world.This commitment is at the heart of all we do — and at the heart of what we celebrate today as we mark the passage of more than 6,000 graduates from our precincts into wider realms of challenge and achievement.We have equipped them, we trust, with the abilities, in the words of Charles William Eliot, to go forth “to serve better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 We hope that we have equipped them as well with the capacity to lead fulfilled, meaningful, and successful lives.Yet not infrequently, these missions of private accomplishment and public duty have been seen in tension.Phillips Brooks, for whom the Phillips Brooks House for social service is named(and this is a place where Justice Souter spent time as an undergraduate)once remarked, “We debate whether self culture or our brethren’s service is the true purpose of our life.” But, he determined, the two must coexist, in a creative balance in which we develop our talents in order to share them.Brooks concluded that while, as he put it, “No man can come to his best by selfishness … no man can do much for other men who is not much himself.”
In the mid-20th century, John F.Kennedy worried about the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comfort.” Our students still struggle with these choices today.Two College seniors who have decided to join Teach for America recounted to me how hard it was to explain to their parents that they were turning down offers at J.P.Morgan and IBM.Yesterday, I attended the commissioning of ROTC cadets who are likely to find themselves soon serving the public interest in the considerable discomfort and danger of the war zones of Afghanistan and Iraq.For these students, however, service represents not sacrifice, but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fulfillment — in which one’s talents can be harnessed for purposes transcending one’s own inpidual life.A.J.Garcia, who worked in the president’s office during much of his undergraduate career, is now with Teach for America in the Rio Grande Valley of Texas.He reports, “It is possibly the hardest thing I’ve ever had to do in my life, but by far the most rewarding.At the end of every day, I might leave work mentally, emotionally, and physically exhausted, but it is the best type of exhaustion and … well worth the impact of closing the achievement gap one child at a time.”
Bill Gates visited Harvard last month and charged our students to bring the world’s best minds to the world’s biggest problems.We do that on the one hand through direct engagement in service like that of A.J.Garcia.But universities, their faculty, and their students play another important role in contributing to the public good.And that is through engaging those remarkable minds in discovering solutions to those biggest problems — solutions that will close the achievement gap — so we don’t have to address it one child at a time, solutions that will help deliver health care, address climate change, resolve ethnic conflict, and advance post-disaster recovery.Some serve as they discover and discover as they serve, like Paul Farmer and his work in Haiti, or Kit Parker, a faculty member in our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and a major in the U.S.Army.Late last summer, he returned from his second tour in Afghanistan.Here in his Cambridge lab, he works on tissue therapies for blast injuries, like those he has too often seen inflicted by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or IED’s.Harvard students and faculty have given us cholera vaccines and skin grafts, and the field of aquatic chemistry, the foundation for addressing water pollution.They have recently combin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cell biology with the sociology of rural Africa to all but halt the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AIDS in one community.A professor at the Harvard Kennedy School has shaped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 and his ideas have helped to reduce the causes of acid rain and lower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from power plants.It was a Harvard faculty member who understood early on the dangers certa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posed for ordinary Americans and devised public solutions to help them.Congress tapped her to oversee its $700 billion TARP program.Another professor has helped us to understand what compels people to save for the future.His work has fostered participation in 401(k)plans, which are now the most prevalent retirement savings vehicles in the nation.A faculty member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has influenced how we think about teacher effectiveness, teacher recruitment, and teacher retention.He testified before a Senate committee on this topic just last month.Faculty from our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School of Engineering have invented an inhaler for the tuberculosis vaccine that, with no need for refrigeration or water, revolutionizes its delivery to hot, dry parts of the world.And students and faculty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have designed post-earthquake shelters in Haiti, and developed architectural strategies to combat airborne disease in a new tuberculosis hospital they have built in Rwanda.In the Alumni Associ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eresita Alvarez-Bjelland, you have embraced these traditions as well, declaring public service your year-long theme.You organized a global month of service designed to mobilize all Harvard alums worldwide, and you have made an in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all of us by launching “Public Service on the Map,” an interactive web site connecting Harvard students, faculty, staff, and alumni to public service opportunities and experiences all over the world.Within Harvard, we have explicitly highlighted our public service mission this year through a number of special activities.In October, we held “Public Service Week,” which included a career fair, a graduate student summit, and appearances by notable Harvard alums in public life, including Governor Deval Patrick and Shaun Donovan, Secretary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who credited his PBHA experiences and a course with Robert Coles that he took as an undergraduate at Harvard as the source of his passion for service.And we are working hard to help students identify paths to public service careers.Dean Evelynn Hammonds and I created a Public Service Committee, whose membership was drawn from across the University, to recommend ways to enhance the support we give to interested undergraduates.The committee documented something we all felt must be true, namely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rawing students into public service is the opportunity to try it out.Students involved in public service during their undergraduate years are almost twice as likely as others to enter a public service job upon graduation.Given the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such opportunities and later career and life choices, beginning next year, I plan to create the Presidential Public Service Fellowships program to honor and to fund 10 outstanding students from across the University for a summer service opportunity.Additionally, as part of an anticipated University fundraising campaign, we will include as our explicit goals doubling the current amount of funding for undergraduate summer service opportunities,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as well.Currently, the demand for these awards far outstrips supply.Harvard Law School has responded to expanding student interest in public service by establishing important new opportunities for civic engagement, a Public Service Venture Fund to help graduating students provide vital legal services in nonprofit an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nd the Holmes Public Service Fellowships, which fund a year of service.This year’s recipients will be involved in projects ranging from public interest law in Louisiana to social and economic rights assistance in South Africa.As I looked out over the graduates’ expectant faces and colorful robes this morning — the gavels of the Law School, the Divinity School halos, the Kennedy School globes — I found myself wondering which of those students had been involved in some sort of service during their years at Harvard.Harvard contributed nearly a million hours of service to our neighboring communities last year, so I know it was the case for thousands of those sitting before me.But I believe we should expect it of all our students.We are proud of the number of today’s graduates who have, often in defiance of obstacles, decided to take jobs in public service.The proportion of seniors choosing public service upon graduation has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two years, from 17 to 26 percent.This year, nearly 20 percent of our graduating seniors applied for Teach for America, a percentage that, I am proud to say, outstrips that of any of our peer institutions.And we can see these increasing numbers at the graduate level as well.At the Law School, for example, public-sector employment for graduates is 25 percent greater than it was just two years ago.Ultimately more important than students’ brief years at Harvard is what these graduates will do with their diplomas and their lives.I would like to imagine that whatever career our graduates pursue, whether in the private or the public realm, they will choose to make service an ongoing commitment.We as a university live under the protections of the public trust.It is our obligation to nurture and educate talent to serve that trust — creating the people and the ideas that can change the world.Harvard has worked, in the words of John Cotton, to improve our graduates’ “best gifts” to the “best advantage.” Now, as Cotton did nearly four centuries ago, we charge you, in your varied fields and callings, to, in Cotton’s words, “tend to public good.” We and the world need you.
第五篇:哈佛大学经典语录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 点之间。————曾经改变了千万人的人生经典语录 于晚上 8 点到 10 点之间。————曾经改变了千万人的人生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一: 典语录一: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 上 8 点到 10 点之间。每晚抽出 2 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 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 你招手。经典语录二: 经典语录二: 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记得分成五份进行规划投资: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 身体始终好用;增加对社交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 的自信; 增加对旅游的投资,扩大你的见闻; 增加对未来的投资,增加你的收益。好好规划落实,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逐步会有大量盈余。
经典语录三: 经典语录三: 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有些人说不出哪里 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
经典语录四: 经典语录四: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的一笑,这是一种素养; 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 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的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失恋的时候能轻轻的一笑,这是一种洒脱。
经典语录五: 经典语录五: 人生途中,有些是无法逃避的,比如命运;有些是无法更改的,比如情缘; 有些是难以磨灭的,比如记忆;有些是难以搁置的,比如爱恋……与其被动地承 受,不如勇敢地面对;与其鸟宿檐下,不如击翅风雨;与其在沉默中孤寂,不如 在抗争中爆发……路越艰,阻越大,险越多,只要走过去了,人生就会更精彩。经典语录六: 经典语录六: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 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 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经典语录七: 经典语录七:
魅力女人:
1、善于发现生活里的美。
2、养成看书的习惯。
3、拥有品位。
4、跟有思想的人交朋友。
5、远离泡沫偶像剧。
6、学会忍耐与宽容。
7、
培养健康 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
8、离开任何一个男人,都会活得很好。
9、有着理财 的动机,学习投资经营。
10、尊重感情,珍惜缘分。
经典语录八: 经典语录八: 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 蕴藏着快乐,只是在于你是否感受到了而已。快乐着的人,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身上,他都能发现能令自己欢悦的因素来,并让快乐扩张,鼓舞和影响了周围的 人。
经典语录九: 经典语录九: 【给自己安慰的 10 句温馨话】
1、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2、别总是自己跟 自己过不去;
3、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4、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评价;
5、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活法;
6、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7、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8、木已 成舟便要顺其自然;
9、不妨暂时丢开烦心事;
10、自己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经典语录十: 经典语录十: 没有永远的缘份,没有永远的生命,我们所能拥有的,可能只是平凡的一生。然而因为有你,生命便全然不同,不用誓言,不必承诺,我们只需依了爱缘,以 目光为媒,印证三生石上的约定,便牵了手,不必紧握,却永不放松,以自己设 计的爱的程式,去演绎一种精典的永恒。
经典语录十一: 经典语录十一: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 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 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 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经典语录十二: 经典语录十二: 男人吸引女人的 10 个特质:1.真实 2.深刻 3.胸怀 4.敢为 5.风度 6.机灵 7.幽默 8.进取 9.浪漫 10.冒险.女人吸引男人的 10 个特点:1.温柔 2.知性 3.直性 4.涵养 5.朦胧 6.小动作 7.勤于家事 8.肤白 9.性感着装 10.香氛 经典语录十三: 经典语录十三: 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问,不是质问;真 正的爱,要道谢也要道歉。要体贴,也要体谅。要认错,也好改错;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其实,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
经典语录十四: 经典语录十四: 身边总有些人,你看见他整天都开心,率真得像个小孩,人人都羡慕他;其 实,你哪里知道:前一秒人后还伤心地流着泪的他,后一秒人前即刻洋溢灿烂笑 容。他们其实没有能力独处,夜深人静时,总坐在窗前对着夜空冥想失意的苦楚。他们就像向日葵,向着太阳的正面永远明媚鲜亮,在照不到的背面却将悲伤深藏。经典语录十五
五: 经典语录十五: 生命中,有些人来了又去,有些人去而复返,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人远在 天涯,有些人擦身而过,有些人一路同行。或许在某两条路的尽头相遇,结伴同 行了一段路程,又在下一个分岔路口道别。无论如何,终免不了曲终人散的伤感。远在天涯的朋友:或许已是遥远得无法问候,但还是谢谢您曾经的结伴同行。经典语录十六: 经典语录十六: 爱情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会说:“我爱你,会为你付出一切!”,爱情很 难,因为没有多少人做到了他的承诺。如果真心爱一个人,不承诺也会去爱; 如果不爱一个人,曾经承诺也会背叛。
经典语录十七: 经典语录十七: 【你最后悔什么】某杂志对全国 60 岁以上的老人抽样调查:第一名:75% 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第二名:70%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 选错了职业。第三名: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没 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第五名:49%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经典语录十八: 经典语录十八: 【做人十心机】⒈做人不能太单纯 适度伪装自己 ⒉凡事留余地 要留退路 ⒊话不说绝 口无遮拦难成大事 ⒋成熟而不世故 ⒌心态好 想得开活得不累 ⒍ 懂方圆之道: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 ⒎不可少二礼:礼仪与礼物 ⒏人在江湖 飘 防挨朋友刀 ⒐偶尔“势利眼” 寻可靠伙伴 ⒑放下面子来做人。经典语录十九: 经典语录十九: 人生旅途中,总有人不断地走来,有人不断地离去。当新的名字变成老的名 字,当老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在不断的 相遇和错开中,终于明白:身边的人只能陪着自己走过或近或远的一程,而不能 伴自己一生;陪伴一生的是自己的名字和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名字所带来的感 动。经典语录二十: 经典语录二十: 从现在开始,聪明一点,不要问别人想不想你,爱不爱你?若是要想你或者 爱你自然会对你说,但是从你的嘴里说出来,别人会很骄傲和不在乎你。再也不 要太在意一些人,太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以最佳心态面对,因为这个世界就是 这样: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最没有价值。
经典语录二十一: 经典语录二十一: 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 怀念你。生意人的账簿,记录收入与支出,两数相减,便是盈利。人生的账簿,记录爱与被爱,两数相加,就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