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作业--对大学生生活费的调查
对大学生生活费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可以说,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他们的消费结构和习惯,对未来主要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反射作用,因此关注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是很必要的。为了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们小组做了一次有关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2.调查时间:2016/4/15~2016/04/16 3.调查地点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针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理念、消费需求所显示出来的问题做出分析 总结规划,为大学生日常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倡导大学生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树立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消费观念
三、问题概况
问题内容:月生活费、生活费获取方式、消费去向、消费满意度以及自立与理财观念。
四、问题分析
1.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象基本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比例为 37.5%,女生比例为62.5%。其中男生比例为 37.5%,女生比例为62.5%; 被调查者中有 25% 来自农村,45% 来自中小城市,30% 来自大城市;约有12%生活费在800元以下,约有78%的学生有800~1500元的生活费,约10%的学生有着1500元以上的生活费。
2.生活费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 80%即绝大多数的同学的生活费是由家庭提供;而单纯靠勤工俭学的同学仅有6%;14%的同学是部分由家庭供应,部分靠勤工俭学的。约60%的学生生活费是父母每个月给;约40%学生生活费是父母一学期给的。
3.消费去向:绝大部分学生生活费主要花在饮食上,少部分花在社交方面。详细数据如下图所示
4.消费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费够用,25%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费不够用;35%的学生认为自己花钱大手大脚,65%的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有规划,5.关于自立与理财方面:被调查学生中,72%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去兼职赚生活费,28%学生表示不会去。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学着省钱,具体数值如右图所示
五、结果与总结 在本次调查后,我们经统计发现我校大学生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总体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800元到1500元这一区间,少于800元的或多与1500元的比较少。被调查人中消费主要在饮食方面,较少学生花费在游戏上。说明我校学生较明智,不会把钱花在虚无缥缈的游戏中;近一半同学在“聚会”一项有支出,说明我校学生人际交往较广泛;而在消费满意度上,只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学生满意,说明还是有很多学生不会规划自己财产。
六、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绝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责任与理财观念。作为一名大学生,不管是为了减轻父母负担还是为自己日后发展着想,只要有机会应该尝试兼职,一来可以补贴自己生活费,二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学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一位名人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知道这个词。但当问及一个月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表示都不记得花在哪,一个月生活费就没了,甚至有些学生表示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需要向别人借钱以维持到父母再次给生活费,只有极少部分同学有将剩下的钱储蓄起来的意识。
第二篇:毛概作业--大学生对两岸关系看法的调查
大学生对两岸关系看法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大业紧密相连,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东亚乃至世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时常占据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要版面。而随着岛内政治生态中蓝绿版图的实力消长,两岸关系也随之跌宕起伏。与此同时,原本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创立的“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已经实施多年,其对解决台湾问题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不论现实效应还是长远影响,都正在逐歩显现。在台湾政治生态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涉台研究应当准确了解大陆民众特别是高校靑年在海峡两岸关系方面的舆情动向。
1.调查时间:2016.4.1-201.4.31 2.调查地点:莆田市莆田学院
3.调查人:朱烨琳 严延兰 林琳 黄慧敏 林铭煌 朱迪 4.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
5.调查内容:大学生对两岸关系看法的调查
二.总体状况分析
(一)对两岸关系的基本看法和主要成因
1.阻碍台湾回归的原因有许多种,台湾当局不想统一、“台独”和外国势力干扰为主因。进行干涉的“外国势力”主要指的就是美国。“9.11”事件以来,美国对外战略第一重点从防范和遏制中国这个主要潜在战略对手转变为反恐反扩散,美国的台海政策也相应调整。台海政策实际上为“两中”、“一中一台”。陈水扁时期因日趋猖狂,“台独”势力引发台海战争的可能性增大,此政策调整为一面配合中国大陆遏制“法理台独”,一面防范中国大陆两岸关系实情与分析大陆对台动武的“维待两岸现状”;2008年马英九在台湾执政以来,两岸关系趋向平和发展,此政策则进一步调整为平衡大陆在台湾影响、给两岸关系适当降温,以防止台湾完全倒向大陆。
2.解决台湾问题,采取和平方式解决或非和平方式解决的人差不多,近一半的人选择“和平为主、非和平为辅”。海峡两岸的再次统一已成大势所趋,每个人都希望,尽量能和平解决,毕竟兵戎相见是不愿见到的。但蔡英文的即将上台使现在的两岸关系未来变得更扑朔不定。大多数的人选择非和平为辅,是对于岛内外的“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而言,单纯的说教是毫无用处的;因此要两手准备,即一手准备好两岸统一时给予台湾的化厚条件和待遇,一手准备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为后盾。唯其如此,方能真正对抗拒两岸统一的分裂势力形成真正的威慑,使其不敢肆意妄为。
3.若两岸兵戎相见,外国干涉势力就会介入两岸武力统一的进程,大陆将同时面对多个对手——外国干涉势力的介入、“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破坏、战后两岸经济的重建、庞大的战争伤亡和军费开销、两岸民众的战争创伤、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步伐则会因此大大放缓。大多数人担心的是经济问题,经济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战争会带来经济的衰退,而中国还在发展中,不愿意见到经济的衰退。
4.部分台湾民众不想回归,台湾民众对大陆没有太大的感情,也没有对于国家的强烈归属感,一方面是归因于自李登辉和陈水扁上台后的台湾当局长时间一味“去中国化”;另一方面是两岸长期的对持和分离。一些台湾同胞担心会丧失在大陆的某些经济优惠因素,实际上是历史的遗留问题。大陆曾经对台商在经济领域给予某些“超国民待遇”,这些“经济特权”将会随着两岸的统一而逐步消失;同时“两岸某种程度的分离”可以迫使大陆基于统战考量使台商享受一些包括税收减免在内的经济优惠条件。
(二)“一国两制”与台湾模式
1.港澳回归祖国,表明了“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同样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依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外国势力的影响,台湾问题越来越复杂,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2.台湾部分民众对“一国两制”有抵触或反对,“岛内分裂势力的妖魔化和污名化”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大陆方面的宣传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力度不够、方式不当,必须相应予以加强和改善。我们在坚定政策的同时,应通过更多的渠道、更为灵活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向合湾同胞宣传,设身处地为之着想,加深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减少抵触和误解,以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从根本上瓦解岛内分裂势力操弄统独,省籍.族群等议趣的民意基础。3.相对于“港澳模式”,“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不同在于台湾地区相关“政策法统或者称号”——台湾当局应该有一个适合两岸现实的“名分”。如何界定台湾的地位,事关重大——既要按照一个中国原则,防止“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分裂图谋,还要考虑到台湾不同于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状况,顾及台湾民众的接受程度,“既要好看,又要好吃”;与此同时,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干涉势力的干涉借口。这无疑是对海峡两岸各方智慧和能力的一次考验。
(三)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两岸统一的思考及建议
在大陆和台湾今后关系的发展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未来两岸会携起手来,共创辉煌的未来。还有一半的人认为不会改变或说不清楚,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以实际行动去促进两岸关系的统一。
1.要清醒认识两岸统一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台湾问题错综复杂,既有台湾岛内的纠葛与纷争,又有大陆的发展与雄心;既有海峡两岸的隔阂与争夺,又有国际霸权和地区强权的掠夺和强迫„„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台湾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综合性的系统过程。
2.要逐步完善和发展两岸统一中大陆自身的综合实力。对此,我们应该继续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类物质文化需要,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统筹地区发展,缩小和台湾经济水平的差距;同时不断增强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综合实力,强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营造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国际环境。
3.要积极寻找两岸共同点,增强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感。适当调整大陆相关宣传方式和宣传措辞,加强和台湾媒体各个层面的交流,尤其是对于台湾基层加大宣传力度。虽然短期内难以立竿见影见到成效,但从长远看,普通台湾民众对大陆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将会使得“妖魔化”大陆的宣传没有立锥之地,“台独”分子将会把自己放在民众求统一、求团结、求富强、求幸福的火山口上。与此同时,要在两岸交流中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发掘和寻找两岸更多的共同点,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可以结合两岸共同的力量,加以研究,凝聚共识。
4.要认可和维护台湾当局的合理权益。对此,大陆一方面应当加强实力,特别是提高经济和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应该和台湾当局开展适当形式交流协商。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在主权问题上竖持原则的坚定性,但在治权方面,应该充分考量台湾的历史和现实,顾及岛内特殊的政治生态,发挥政策的灵活性,强化相关涉台法制和法规,尽可能顾及到台湾当局自身合理的利益诉求,争取其对两岸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的认可和赞同,从而减少来自台湾当局方面的阻力,为两岸统一逐步扫清障碍。
三、问卷内容及统计
1.2.3.4.5.6.7.8.9.10.
第三篇:毛概作业社会实践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调查报告论文
调查范围:大理学院在校学生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报告题目:进行时政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引导大学生关心时政了解国情
小组成员:、樊心旺、段克礼、孔亚、樊俊吟、孙显丽、刘雪、李春艳、李美琼
论文撰写:樊心旺、刘雪、李美琼
问卷设计:段克礼、孔亚
调查统计:樊俊吟、孙显丽、李春艳
2010级经济学班
2011/11/1
1进行时政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引导大学生关心时政了解国情
樊心旺
(政法与经管学院经济学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大学生爱国热情冷淡,建设国家并使之强大的使命感不
强烈。为此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关心时政,了解国家现状,熟悉国际
周边形势。让学生告别空洞的课堂思想教育,以国家现状和学生感兴
趣的话题——国际形势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建设国家
并使祖国繁荣富强的使命感。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下感受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我们必将走的路。
【关键词】大学生;时政;国际形势;国家现状;使命感;爱国热情
Education to stimulate patriotic enthusiasm for Politics
——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untry concerned
Politics
FANXin-wang
(Administered by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Yunnan Dali 671000)
Abstract:Cool college patriotism, nation-building and make it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is not strong.Students should strive to cultivate this
interest current affairs,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situation, familiar with
international surrounding situation.Empty classroom for students to bid
farewell to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to national status and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topic-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nspired the patriotic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raining students to make the motherland
prosperous and strong nation-building mission.Students in the real
environment, the social demand of us feel that we will take.Key Words: students;Politics;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national status;mission;patriotism
【正文】
一、对目前大学生爱国热情的调查现状
通过对周边大学生关于国家政策与国际周边形势的调查,发现周边大学生对
国家政策的关注度不高,对周边国际环境也不是很了解,大多数都不怎么喜欢看
新闻。相反大学生更关注港台明星,日韩明星。
一些大学生们不知道,现如今国家的发展状况,以为中国在世界上还像以前
那样没有地位。因此没有名族自豪感,对祖国的政策也不愿意去关注,相反只是
抱怨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用显微镜看这个世界,只坏的方面;不用宏观思维看
待中国如今的世界地位。
另一些大学生则认为,国家安如泰山,没什么问题值得关注,完全没有忧患
意识。在他们看来中国像奥运会显示的一样强大,周边国家也像奥运会显示的一
样与中国和谐发展,没什么危机感。不需要发展那么多军队等等偏颇言论。
娱乐由于商业炒作进而转化为大众的疯狂需求。在这类节目的诱导下,大学
生的价值观受到了直接的挑战,很多人会产生偏颇的想法:“外国的就是好”或“外
国人真的就是有气质”。这一切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不能忽视,如此不但助长社
会以及校园浮躁风气,滋长学生们的崇洋心理而且淡化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
终还有可能被诱引上“要是我能成为日本人就好了”、“要是我嫁给老外就好了”的变态思维当中,懈怠学业荒废年华,从而危及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最
中导致毫无祖国观念,甚至反对国家政策的实施等危害国家行为。
二、大学生爱国热情冷淡的原因、背景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学生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没有心思去研究;大学生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一代人,对网络的关注远超其他社会群体。网络上一些八卦新闻的宣传,对大学生思维的侵蚀相当严重,大学生开始不相信努力可以带来高的回报,反而一门心思研究潜规则,而放弃功业大道。
有的学生虽也承认思想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巨大影响,但却认为现在是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一些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许多失误。因此,认为这些思想已经过时了,没有必要再去学习它。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是对这些国家政策和现今的国际形势并未作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没有完整地系统地掌握思想的科学体系,或主观臆断、或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年亲一代都没经历过什么是艰难困苦,所以都想着不劳而获,一旦到要靠自己自身生活时,在社会上一旦折损了自信,就怨天尤人。抱怨国家就业环境不好,政策混乱。另外社会总有一些不符合主流的个案时不时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这些个案在大学生眼里被放大,于是就对社会产生了更加负面的看法。
另一方面,由于由于在学校期间大学生一般只能接受课堂思想教育,对国家现状和时政了解比较少,对国际形势没有正确的看法,或者说应为没有具有远见的人的指点而产生比较幼稚的表面观点。当现今媒体对国家实力和当前国际合作的宣传,使大学生对国家周边环境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他们只知道周边国家与我们合作互利的一面;而不去关注周边国家与我们的矛盾冲突。
进而产生出“中国目前的军队数量严重庞大,在和平时期保持这样的军力严重阻碍国家的经济建设。”
完全看不到中国还有没收复的领土,还与他国存在领土争议。完全当周边国家是纯粹的朋友。没有危机意识。这些都是现今大学生不关注时政造成的。
三、大学教育对年青一代的意义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二:大学坚持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三: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人才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力军;四:大学要拥有重点学科、具有领先水平和很强竞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等优质办学资源;五:大学要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六:大学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定位,以参与竞争;七:大学要形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包括建立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八:大学要建立高水平和一流的管理,包括依法自主办学的自主权要予以切实落实,拥有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良好学术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学要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时政教育,让大学生在了解国家现状后有目标,有理想,以爱国激情为动力充满信仰地去实现大学对我们的要求。
将来青年学生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戴。而我们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开创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和研究思想呢?教师通过对时事政治、国家现状、周边国际形势的介绍和分析,开展关于国家时政和周边国家动向的活动或讨论并让大学生自己去了解,去切身体验国家政策带给我们的好处,对我们的关怀;让大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更加自发地看清周边国家对我们的太度,以及我们面对的危机。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观点不是轻易可以忘记的,必将伴随人的一生,以达到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
让爱国思想在大学生心理自然地生根发芽这将一辈子植根于一个人的一生,逐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敬仰之情,并使其产生对思想探求的渴望,在此基础上,再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思想的内容体系。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四、改进的目的让大学生接受社会实践的机会,得以更加真切的体会国际政策实行的效果。例如:
1、向学生提供国家统计局对我们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的成果的方式;
介绍我国经济实力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如实的反应其他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实力;两相对比之下,学生自会产生比较客观的看法,相比老师课堂授课而言,这种方式下产生的观点是不易忘记的,往往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永远超过了日本,越剧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但是不了解国情的人依然以为中国还处于弱小状态。
2、采取自由演讲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贮备材料,自己登上讲台像其他同学讲述国家现状和周边国际形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势必会经历一番仔细全面的检索,进而得到自己想要知道,但平时懒于动手收集的真实资料。学生们在搜寻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料的筛选、浏览大量的资料,就会对现实情况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看法。这种看法将使得他们得以真正了解更加真实的世界。像这样由切身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看法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名族自豪感,对未来更加有信心,从而衍生出爱国热情,这种由自发产生出来的激情较持久,容易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习更加事半功倍。
3、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
情感教育从改班会课为德育活动课人手,这不仅仅只是改变名称,更重要的是转变德育观念,德育活动课由各班辅导员同本班学生一起研究确定一学期德育活动专题,专题根据本班学生思想实际(如:对国家政策的看法;如何应对周边国际势力对中国的态度;对未来就业信心的看法;对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总结及建议;)以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对审美的看法;对物质和精神和的追求;对投资与理财的经验等等)来确定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各类活动,把德育、智育与心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每次活动要由学生唱主角,辅导员则当好导演,认真做好点评工作。德育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从情感体验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通过改变 传统的德育方式,把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德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既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将德育工作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以体验感悟代替说教,努力达到活动育人,活动增智,活动强体,活动溢美的目标,让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受到感悟与启迪,通过经历过程,体验成败,在感悟与反思中提升自我促进成长。
五、结论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这并不是解决不了的。只要大胆实践,大胆尝试,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一
些问题进行改进,更贴近学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反思不足,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
基于当前社会的进程加快,尤其是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角色选择更加务实的方式看待问题。所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引导大学生从了解时政出发,关心国家政策;关注国际势力的动向;继而了解就业前景;明了自身的奋斗方向。当大学生们由于完善的国家政策而收益时,自然也就爱国了,这样的爱国主义不是书上得来,必将伴随青年一代奋发勇进,开创时代先锋,成为祖国发展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国家统计局2、2010年 第六期第47卷 北京大学学报 社科版
Journal of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3、2011年第一期经济研究
Economicresearchjournal4、2011年第十卷 大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第四篇:毛概调查-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况
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015学年
第1、2学期
课程实践报告
班级: 化工12-3班
姓名: 黄超迪
学号: 120301140320
成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关于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东北石油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1日到9日
调查方式:拦截式访问,发出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7份
(注:因采用拦截式访问,此研究结果仅供参考,并不能据此完全准确推断全体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运动情况)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我们这些充满激情的大学生,运动更是青春、朝气的体现。运动更是与一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本钱,拥有强健的身体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去为社会做贡献,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就需要通过锻炼得到。运动作为健康的重要部分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运动的关注。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承办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对运动的关注,我国运动员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金牌数和奖牌数都位列榜首,但是,金牌多少是不能反映国家人民普遍的运动状况。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决定一定时间内国家的发展,而我们的身体素质决定着我们能否将贡献最大化,而运动又是决定身体素质的关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怎么能顺利完成学业,又怎么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现如今就业找工作也需要体育成绩及格,所以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本调查就是以大学生课余时间运动情况,来间接反映大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并找出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差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运动兴趣
只有对运动有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投身于运动锻炼中来,让我们看看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如何。对于大学生运动兴趣的调查显示:10%的学生对于运动表示几乎没有兴趣、24%表示兴趣一般、44%表示比较有兴趣、22%表示非常有兴趣。有10%的同学对运动几乎没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国有上千万大学生,如果全国有百分之十的大学生对运动不感兴趣,其不感兴趣的人数就有百万之巨。对于其原因就本组成员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对运动项目的技术很差出于自卑而不喜欢运功;二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从运功中体验乐趣而放弃运动;三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形成正确的运动价值观(主要是女生);四是沉迷小说和电脑游戏,这也同时是大学生近视率高的原因之一(大学生近视率高达83%)。
二、大学生体质情况
对于大学生体质的问题我们分男女调查,男生的调查结果显示:46%男生身体素质较好、52%表示身体素质一般、2%表示身体素质较差。女生调查结果显示:32%表示身体素质较好、63%表示身体素质一般、5%表示身体素质较差。很明显,男生的体质整体要比女生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男生的运动量应该比女生大一些这一现状。由上数据可综合得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处于较差和一般,并不是大部分为较好,而同时据资料显示学生们的健康标准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与同学们的运动兴趣高涨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大多数同学们是心动而不是行动。素质下降与学生自身缺乏锻炼有关系。经过资料显示以体育活动为课外娱乐的学生只占20.3%,超过六成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玩游戏、上网、看书等缺乏身体运动的娱乐形式。学校的体育课改教学中已经没有对学生专门力量的训练,课外锻炼中也缺乏相应 2 力量练习活动。大部分学校重视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体操教学,使学生的柔韧素质明显处于下降趋势。还有如性别、性格等原因。其它部分原因将在下面的调查项中提出。
三、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
运动强度我们采取的是调查运动时间其中男生调查结果显示:33%一次运动时间在半小时以内、48%一次运动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17%一次运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女生调查结果显示:53%一次运动时间在半小时以内、42%一次运动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5%一次运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男生女生运动强度有所区别,男生更趋于运动强度高的运动,同时男生的平均运动时长较女生也长,这在一定范围内说明男生更热衷运动,更注重身体的强健程度。
运动频率调查时间采取一周内平均运动次数,其中男生调查结果显示:17%为0-1次、42%为1-3次、30%为3-5次、11%为5次以上。女生调查结果显示:53%为0-1次、26%为1-3次、16%为3-5次、5%为5次以上。女生超过半数选择了一次或无,而男生这一选项比例只占十分之一,男生超过六成运动次数在2-5次。这也表明了女生的身体素质的下降趋势更大。医学研究资料显示,对于那些不能长期坚持运动的人们来说,偶尔运动一下将会加重身体器官的磨损、组织功能的丧失而缩短寿命。
四、运动目的、效果
运动是娱乐的一种,在部分人眼中,他们愿意玩些更有意思的东西,比如电脑。他们没有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增进快乐,调节情绪,还能起到其他放松方式起不到的以下效果: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有利于个性心理的完善,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成就感。总之,体育运动不仅能使人的身体得以锻炼,它还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是一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动目的直接决定着我们是否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决定娱乐方式。
运动目的男生调查结果显示:52%为锻炼身体、31%为减肥、7%为打发时间、10%为其他。女生调查结果显示:23%为锻炼身体、67%为减肥、3%为打发时间、7%为其他。男生大部分同学的运动目的是锻炼身体,达运动的主要目的。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女生来说,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迫于体重的压力,不得不通过运动达到减肥的目的。这样是不利于从运动中体验乐趣,形成对运动的兴趣。
大学生认为运动对学生学习有帮助吗?调查结果显示:87%学生认为运动对于学习很有帮助、12%认为比较有帮助、1%认为没有帮助。
五、总结和建议
1.针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运动时间过短的问题,学校可帮助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时间及项目计划表,让大学生的运动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流程,引导他们正确的运动。
2.多数同学认为没有足够时间用来锻炼,建议学校增加每周开课次数。
3.鉴于大学生多为晚上运动,建议学校可以多建设方便晚上运动的设施,如操场及跑道上的灯光要明亮,同时保证食堂晚上食物的供应。
4.从阻碍大学生运动的原因来看,不愿运动是最重要的,大多数 同学也意愿改变缺乏锻炼的现状,对此,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运动活动以及竞赛活动,保证全民参与,调动他们运动 3 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努力培养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驱散颓废的大学风气。改变大学生普遍缺乏运动的现状
5.建议女生增强自身意志力,试着逐步增加锻炼频率与时间,逐渐加大锻炼强度,以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6.建议学校增加锻炼设施,主要为增加锻炼设施种类,以使有不同锻炼爱好的人都能参加锻炼,加大参加锻炼的同学人数。学校应该根据这种变化作出
7.应的调整。如增加篮球和羽毛球场地,兴建塑胶跑道,扩大并开放健身室,增设选修课的体育课项目等。
化工12-3班第5调查小组
2014年12月10日
第五篇:毛概作业
化学学院1002班王欣怡10507090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么形成的?
答:(1)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不仅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而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4)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快。首先,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台湾、澎湖列岛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妄图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其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当然,甲午战争以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列强对华投资的增加,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消亡。特别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出现后,从根本上不断瓦解着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代表了中国半封建化的必然走向,是历史的进步。
(5)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最终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1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答: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正在这些能人志士苦恼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民族革命日益高涨。俄国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十月革命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观察中国,同时也在民众中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这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认识中国独立富强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同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相比,也有很多情况相同或者近似。此外,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历史性胜利的事实,也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而就马克思主义本身而言。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却有天然的一致性,类同的道德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的精神、哲学基础、社会理想都使它最容易为中国人民和社会发展所认可和接受当。特别是“实事求是”的特点更适合当时的中国。在现实方面马克思主义也体现出了巨大的对具体国情的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彻底“砸烂这个旧世界”的精神始终贯穿于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封建压迫,列强侵略,面对奄奄一息的中国,任何看似四平八
稳的药方都不能起死回生,只有痛下虎狼之药,以死求生才有一线生机。义无返顾地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连根拔起,这种推倒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是其它阶级观念所不具备的。其次,任何阶级都要求有理论为本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正是日渐壮大成熟的无产阶级期盼以久的代言人,正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阶级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无产的特性又使得他们的革命性最为坚定。
因此,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了自己的国情有了现在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将中国引向了正确的轨道,并最终用事实证明了,这样做的正确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将更加强大。
3.历届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1921年到1956年)
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上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 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23年,广州):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25年,上海):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27年,武汉):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 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八七会议(1927年):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28年,莫斯科):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 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古田会议(1929年12月):
确立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汇总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这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六届六中(1938年9月):
正确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确定了党在抗战新阶段的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党中央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全会基本上克服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思想,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党领导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
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
二、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三、决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
四、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北京):
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大会正确 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 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 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 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