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民主(思修课程论文)(最终版)
《论民主》
(一)从历史角度看民主
(二)生活中的民主——问卷调查分析及体会
(三)中国民主发展现状
(四)中西方民主
外国语学院09级商务英语一班
第9小组
大学生民主以及民主态度三大主题。我们印发了50份问卷,最终收回47份。
分析:
1、总的来说大家对民主的定义都比较片面。在调查中,近一半的受调查同学认为民主是人民通过选举决定公共事务,是主权在民的表现;小部分同学认为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或者民主实质上是独裁者给自己披上的合法外衣。
2、同学们对民主关注度不高,而且关注渠道狭窄,同学们的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3、现在大学课程基本上都开展了与民主有关的课程,但同学们对此类课程的态度是内容陈旧甚至虚假,过于形式主义;大家认为提高大学生民主意识最重要的是通过普及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充分的民主活动和一定的政治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4、同学们对所在大学的民主政策的态度是:一般,有些事项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是民主的,但是有些事项的解决是参杂领导因素的;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而已。看来同学们对所在大学的民主现状的形式不容乐观。
5、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发现所在大学存在了不民主的现象,但对于校园民主的态度仍然是正常参与,投票还算可以。
6、如果发现了不民主现象,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不民主现象太普遍了,麻木了,接受了这一现实;不过也有一些同学想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自己的意见,但是反映渠道不畅通。
体会:
民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一是因为个体立场、观念不同和观察事物的角度、高度和跨度不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水平高低差别,而对事物的认知不尽相同,而且真相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一方;其二由于个体处于或代表不同的阶层和利益集团,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其三由于个体知识、阅历、生活成长环境、受教育的程度和专业局限,以及个人信仰、兴趣偏好等差异,对同一事物会得出多种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其四时空改变,同一事物所反映的形态、性质也会不同。另外,事物的实质与表现常常并不一致,往往给人于假象,需要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问题也有治标与治本之分,就和医生治病一样。
因此,民主的方式往往可以广泛收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不同的意见、建议和方法,特别是一些社会问题。“真理”与“谬误”、“正确”与“错误”、“利”与“弊”和“好”与“坏”只是相对的,只有多数与少数、强势与弱势之分。民主可以解决特定时空少数与多数的问题。我理解民主就是采纳大多数人的主张,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在历史长河中不乏“真理”和“正确”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先例。在政治领域,更多的人往往受执政者和有权人的主宰、诱导、蒙蔽和左右,受环境的影响,受利益的驱动。这一点大家不难从生活体验和台湾的畸形民主现状中得出答案。
邱吉尔好像有一句名言:民主并不是一个好东西,但目前不能不算一个好东西。生活中也不难发现民主也会被人操纵、利诱。真正的民主要建立在全民高素质、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和有效的社会监督之上。当然,在我们的国度,呼吁、倡导、促进民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至于民主的形式与内涵、机制与规则是要经历大量、长期的探讨与实践,才会臻至完善。
竟然胆敢挪用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并滥用职权,蛊惑下属贪赃枉法,为身边亲属某的非法利益,可谓天理难容。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现象是极少数的,党的主流是好的,我们应对党抱有信心。
其次是部分媒体存在歪曲报道。
成熟的民主社会需要独立的司法、媒体以及公民社会。民主社会的要件是司法独立,那么媒体呢?媒体应该是公正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反映人民呼声的,监督公权的媒体;不实的报道,违法的报道要承担社会道义和法律责任。
(四)中西方民主
翻开西方的历史,从专制政治制度转变为成保障人人自由平等的民主制度,西方的发展同样艰辛。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使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着英国一个新的民主时代的到来。1787年美国建立联邦制政府,确立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繁荣民主由此发展。而法国经历了一场场血雨腥风的大革命,战争,**后在1875年国民议会上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确立共和制度。
随着历史的进程,西方的民主到底发展如何呢?揭开神秘的面纱,我们发现:他们倡导全民民主,人人平等;他们追求永恒民主,并认为他们的民主制度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适用的;他们采取直接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议会制来管理国家。其中,西方推崇的“普世价值”让人倍感怀疑,世界上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阶级等发展状况,国情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又怎么会有一种“普世价值”呢?
民主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并发展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一千多年来,民主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涵义,因而,民主的方式,民主的发展应根据各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普世价值”只是西方将民主作为一种价值,一种软力量的核心力量向世界推行罢了,实质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同化与和平演变。
带着欧美国家自认为完美的价值观,他们不断拿中国的人权进行施压。西方总喜欢站在人权道德的高点上对中国人权问题品头论足,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人权问题已被利用为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手段,对中国更是明火执仗地作为进行和平演变的武器。然而,面对人权问题中国越来越自信了。不可否认,西方人权观曾像一本权威教科书一样,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西方的批判也一度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并致使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的人权观充满了羡慕、追求,甚至想一夜之间就实现完全对接。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觉到,中国有中国具体的实际,中国人有自己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收入、看病、住房、就业,等等。只有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人权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可以说,如果西方媒体的记者在大街上就人权问题采访一下中国人,得到的回答绝大多数都会与发展相关。
中国人权是在全球人权进步的大趋势下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与当初西方国家实现人权进步时的境遇完全不同。法国《人权宣言》颁布后的一个半世纪,法国妇女才得到了选票权;美国《独立宣言》发表后的187年,马丁?路德?金还在为“人人生而平等”而呐喊。历史给予西方国家充足的时间和宽容的环境慢慢地发展人权,但是,中国却必须在根据中国实际发展人权的同时,紧紧跟上全球人权
邀撰写“民主与治理报告”。报告形容台湾的政党像是“政治过动儿”,政治人物时时刻刻都在为下一场选举做准备;报告还建议企业未来少做“政治捐献”,多赞助公共政策研究。报告称,台湾“民主化”后开放媒体自由竞争,结果竟导致严重的媒体乱象,因过度政治化而丧失独立功能,因商业利益挂帅而丧失公共服务功能,恶性竞争也导致高度弱智化与娱乐化等现象。
曾经有许多人试图引进西方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度,试图用西方的三权分立来改造中国的民主政治,就我们的分析看来,但凡脱离了中国国情的设想,都是不可行的。近年来,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虚假性、弊端日显,选举中出现的投票率大幅下降和选民的政治冷漠现象,可谓是对其所谓优越性的一个绝好的讽刺。
中国式民主之路,是一种渐进式民主之路,我们必须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并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民主建设,而不能搞整套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走“速成式”民主建设之路。否则,建成的民主制度对广大人民来说只能是名惠而实不至的空中楼阁。
第二篇:论《思修》课程内在逻辑联系
《思修》一书从我们进大学所需要的理想与目标,到加强自身的爱国民族精神,再到人生价值观的修养与道德的锤炼,最后讲到社会法律制度,无一不体现出思修的逻辑性,充分阐述大学生在当今社会肩负的社会使命,让我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有理想,有信念,但我们没有完全具备坚定的信念去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以肩负历史新使命的态度去刻苦学习,磨练意志,明确学习方向,注重联系实际。
但这个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这就需要我们继承爱国传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因为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取决于自身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但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遭遇,认识水平不同,所以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从思修中我们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这样才会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日后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建设和谐文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而人在社会中每一种行为都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所以我们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不断增强社会会公德意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体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范。
当我们离开大学踏上社会去工作时,我们要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了解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
再后来,我们走向婚姻生活,建立家庭关系,我们要注重婚姻家庭演变规律和现实状况,妥善协调婚姻家庭关系,伴侣之间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体会对婚姻和家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树立法律信仰,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应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了解并维护宪法的尊严,清楚知道我国各个法律制度,培养自身法律素质,才能从容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法律问题,充分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去努力奋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因而我们要认真学习落实《思修》的思想,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思想修养,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三篇:感悟生命(思修课程论文)
感悟生命
——读《热爱生命》有感
10景观 郭婧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困境中,甚至于绝境之中对生命不言放弃的伟大但又平凡的形象。这篇不长的小说给了我很多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么样去热爱生命?这一连串的思考让我领悟到了作者通篇试图传达的一种理念,一种道理,那就是在任何时刻,我们都应该对生命不放弃,对生命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并且牢记生命的本意,去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在故事的开头,我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杰克伦敦不给主人公一个名字?我们只是到他有一个同伴叫比尔,但对他却一无所知,仅仅通过只言片语了解到他和同伴应该都是淘金者,在归途中他于茫茫荒野被同伴抛弃,迷失方向,陷入困顿,饥寒交迫,但凭借着对生命不放弃的坚韧精神,最终获救。故事到最后,我才明白,杰克伦敦是故意不给主人公起名字的,因为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孜孜不懈的追求,对于生命的看重,是每个人都应该要具备的。而他所遇到的困境是一种类比,也许我们在真正的生活里不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但类似对于生命压力的遭遇我们总是会遇到。来自学习的压力,来自情感的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生存的压力,来自竞争的压力,这种种的压力同时袭来就好像是作者所打造的那样一个希望渺茫的困顿之境一样,而我们的选择也如同主人公和比尔一样,是金子还是生命?是浮华的身外之物还是珍贵的无法再来一个生命?我想,作者给我们最好的也是最现实的答案——生命才是一切。没有了生命,金子的光芒也就没有了意义;没有了生命,来复枪就算有了子弹也在没有了用武之地;没有了生命,辛苦为之奋斗的以后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选择的过程是艰难的,有的时候放弃生命往往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选择坚守生命却不那么容易,如同文中所讲到的,主人公是在经历了伤痛,孤独,寒冷,饥饿之后才渐渐放弃了那些“宝贵”的金子,为了生命开始搏斗。
如果说杰克伦敦通过金子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本质——活着仅仅只是为了活着的美好,不是对财富的迷恋,不是对飞黄腾达想往。而恰恰是这种最原始,最朴素,最真实的信念,支撑着主人公,也正是他对生命本身的渴求,才使得他能在筋疲力竭的时候用咆哮吓退一只熊并在最后最虚弱的时候要死了那只病狼,生存了下来。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怎样做的呢?为了一句夸赞,一次小小的升迁就趾高气昂;因为一句批评,遭遇了一次不公,经历了一次不顺就耿耿于怀,甚至抛弃宝贵的生命。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我们做的。我们总是以物喜以己悲,为了一些本该如尘埃一般的小事儿做出一些荒唐的傻事。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几个月前传出学院里有人因为情感问题而轻生的事,且不论其真假与否,我很想知道她是否真正的了解了生命本意,当我们把这些誉也好过也好的事情都放在生命的本意这个大前提下再来讨论时,难道不会发现比起活着的快乐和幸福来说,这些得失不是就像地球之于银河一般渺小吗?难道不会发现比起湍流不息人生长河来说,这些波澜不就像是一滴水之于汪洋大海一样可以忽略不计吗?既然这样,我们又为什么要斤斤计较那些改变不了事情呢?换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岂不是更好,用生命的本意去对待生活,生活就变得充满了感激,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热爱生命》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在临近结尾的时候,主人公看到了之前抛弃他的比尔的尸骨的那一刻他没有拿走比尔的那袋金子,也没有为了生存吮吸比尔的骨头,正如文中说的“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他一面摇摇晃晃地前进,一面暗暗想着这些情形。”我想,这也是生命本质的一种体现,那就是生命之间相互的一种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无论在这些生命在金钱的拥有上有多大的差距,无论这些生命在名誉上有多高有多低,他们都是值得并且应该得到尊重。现实生活中,虽然职业有不同,个人收入有差距,社会地位有高低,但这并不能用来丈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面对社会上各种
对生命不尊重的现象,摧残生命的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它距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就只是看看罢了,只有每一个人都树立起对生命的尊重意识,按照生命的本意去对待自己和他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够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同时,提到尊重生命,我想起了复仇这个词,有些人化身为所谓的“正义使者”去惩罚那些也许是真的罪有应得的人,面对这样的人,有人说在情感上可以接受,但行为上有些过激。但实际上,这样的行为是在任何角度都无法被认同或者是接受的,因为即使是犯了滔天大罪的人,他的生命也是应该被尊重的。一个人办错了事,甚至是杀了人,都应该被公平的诉以法律手段来惩罚,这是对生命本质的尊重。我想,抛开法律的社会效力,约束效力,法律本身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无论是高尚的还是罪恶的生命的一种最根本的尊重。而回归到《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他面对比尔的所作所为,也是人性而非兽性的一种体现,这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伟大所在。
读完《热爱生命》,在领悟了生命本质的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由于生命的可贵性,由于生命美好性,由于生命都需要被尊重,我们都应该去善待生命。而怎么去善待生命,我陷入了思考。
我想,最基本的也是首先的应该是对于自己生命的保护和尊重以及善待。我想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像《热爱生命》中主人公的遇到那样荒芜的境地,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努力拥有主人公那种对于生命的不放弃和不倦追求的精神。当我们面对感情危机,想办法去排解而不是轻易地放弃生命,这是我们最基本应该去做的。豁达的看待我们生命中每一个坎坷,每一个荒原,每一个低谷,生命才能够绽放出光彩。同时,如同文中主人公开始的时候对于之后充满生存的希望,并且一直不放弃这种生存希望,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对生命之光不放弃,每天积极地面对的生命的每一个挑战,用微笑来面对生命的危机,不放弃希望,牢牢地抓住生命的希望之光,我们生命就能够谱写出华彩的乐章。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觉得这里说的尊重和善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象文中主人公面对死去的比尔选择不带走他的那袋金子那样正直和真诚。回归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于生命的尊重体现在方方面面,小到不耻笑每一个身边的人,大到不危害身边每一个人的生命尊严和安全。只有我们尊重和善待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我们自己的才能够得到我们要想的尊重和善待。我想,如果当时比尔没有抛弃他的两个同伴,他们三个一路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结局应该就是迥然不同了吧,三条鲜活的生命都可以留在这个世上。所以杰克伦敦所写出结局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警醒,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善待,相互帮助和扶持。
最后,扩展到全社会而言,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善待,很重要的是体现在我们制定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当中。一个社会的规范是否能够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善待,从根本上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程度。但走进到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们总是发现我们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很多时候我们不免总是抱怨这种现象,但往往总是无济于事。那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我想,知法遵法守法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给我们身边的人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他们遵法守法也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这也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再进一步讲,我们作为未来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对于生命本质的认知,对于生命尊重和善待的意识将会直接并且深刻影响未来社会的构架,所以,树立生命意识,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也是必须要去做的。
在这篇读后感的最后,我想说,生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我们没有资格去丢弃这份珍贵的恩赐,懂得爱惜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努力善待生命,我们自己的明天,我们社会的未来才能够多一份明亮,多一份精彩!
第四篇:思修课程论文题目
附件1:
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题目
为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自觉应用道德与法律的知识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现实情况,拟定以下题目,同学们可依据自己的情况选定一题进行论述。
论文题目
谈谈自己看到和经历的在道德或法律相关的事件,有哪些令自己自豪的和引以为戒的?试用道德修养与法律的知识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启发和教育是什么?
要求:
1.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成长与发展中的具体事件论述。2.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理论性。
3.论文字数控制在2000---2500,勿多勿少。
4.忌整篇下载或抄袭,独立完成论文,雷同文章按零分记。5.论文要求用方格信件纸手写上交。
6.在论文右上角,务必写清中心、学号和姓名。不必加封皮。
附件2:
学习中心:福建共赢
姓
名:林顺平
学
号:111211022006
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
…… ……
第五篇:思修论文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摘要:我们小组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对本校各年级大学生们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大致可分为大学生们对诚信的认识、态度、希望的解决方式等几个方面。我们小组对于问卷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呼吁当代大学生能够在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逐渐增强诚信意识,努力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社会。
关键词:诚信,个人素质,道德修养,法律约束,诚信宣传。
一.调查的基础情况
(1)调查时间:2015年1月
调查对象:浙江理工大学所有在校学生 调查方式:电子问卷发放 问卷设计:洑佳玉 问卷数据分析:潘海青
调查报告撰写:黄敏、尹知沁、冯璐 调查报告审核、修改:洑佳玉(2)调查背景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某些角落里,却也经常会有着一些不诚信的事件,许多行业在“诚信”这个方面产生了问题。从我们所熟知的“毒奶粉”“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到时常有报道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有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盗版书籍、盗版光盘等问题,一次次地拷问着社会的诚信和良知。因此周围社会上的人们对于“诚信”问题怎么看,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关注。
(3)调查的目的和作用
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周围的不同群体对于诚信问题的看法,有利于推广诚信观念,增强社会诚信意识,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同时,也只有做到诚信,整个社会才能够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基本态度问题: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 95.24%的大学生认为诚信是十分重要的;3.17%的大学生认为诚信的重要性一般。1.59%的同学认为诚信在生活中是不重要的。由数据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依然持有诚信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态度,仅有极少数大学生存在对诚信度不重视的现象。
(2)对当今社会诚信度的评价:41.27%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基本上都存在诚信缺失的情况。36.51%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上大部分诚信度都很高,但无疑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11.11%的大学生则对社会的诚信度呈赞扬态度。另外11.11%的大学生则是认为社会诚信度差。数据表明,虽然对当今社会诚信度持赞许态度的大学生占有一定比例,但这个比例仍是不高的,并且对社会诚信状况持批判态度的也占了极高的比例,因此,社会诚信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3.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去改善校园和社会中缺乏诚信的现象
(3)77.78%的大学生支持大力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改善问题。65.08%的大学生认为应从社会,学习和家庭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55.56%的大学生支持应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39.68%的大学生则认为应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从数据上看,每个人都有各自对改善缺乏诚信现象的方法,其中,主张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抓起和从社会,学习,家庭等日常所处的成长环境来改善这一问题的大学生占绝大部分。
诚信,即“诚实、守信”之意。诚实就是对他人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对自己为善去恶,光明磊落。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与信是辩证统一的,诚信的基础是诚,如果人人都诚实,那就必定是一个可信任的社会。诚信是维系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体;诚信是人类的美德,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之一,不仅是公民待人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而且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个人、单位乃至国家、民族形象,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社会呼唤诚信,个人、组织、市场乃至国家需要诚信。高等学校教育应特别关注诚信,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社会价值,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养诚实守信的大学人才。
既然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那么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诚信品质呢?首先分析一下大学生目前面临诚信危机的原因: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责任意识薄弱、思辨与分析能力欠缺是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令我们感到惊喜的是有95.6%的大学生认为诚信是十分重要的。这说明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还是积极的。
那么有些大学生缺乏诚信的原因到底是由什么来导致的,我们认为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时代的呼唤,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要途径。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自身对诚信教育的认识情况也需要改进。当谈及诚信教育的开展,部分大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对于学校组织的诚信活动,部分大学生表示了自己的漠视。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多数大学生表示积极赞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但谈及诚信教育内容时则陷入了混乱状态,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所赞同的诚信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对于诚信教育内容的模糊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影响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运用。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诚信教育多数是通过教师课堂影响和开展相关活动影响,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育途径的开拓创新上存在明显不足。如对网络这一有效教育途径的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入。在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自身诚信素质不高,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不够,缺乏人格魅力,缺乏奉献精神等等。诚信教育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的管理不够科学等等,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不足。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青年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淡薄。当前大学生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成长起来,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自主意识等,但是同时他们也存在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社会历史责任意识不浓。部分青年大学生对所要承担的历史重任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民族复兴的希望,不能正确认识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局限于狭隘的视野,片面注重个人利益、追求享乐。
①社会角色责任意识不明。当前部分大学生对自身不同社会角色尚未具有明确的责任意识。他们漠视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存在着破坏公物、不注重公共卫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现象;他们习惯了被家人娇宠,沉溺于父母亲人的关爱,提出过分的物质要求,忽视了作为家庭一员所应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在学校中,部分大学生不明确学生的责任所在,学习敷衍了事,缺乏认真态度,甚至出现网络成瘾、专职爱情“事业”等主次颠倒、荒废学业的情况。据报载,现在因成绩不合格而退学、试读或留级的大学生中,由于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占70%以上。
②社会行为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意识不强。他们做事随性而为,对行为的后果缺乏考虑,没有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明确意识。如刘海洋泼熊、王晓明杀父,以及近来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在这些案件中,行为者都缺乏对行为责任的思考,缺乏行为责任意识。此外,部分大学生当发现自己做出了不当的行为后,不是正确面对和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而是尽量去隐瞒、躲闪和推卸。
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1、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诚信的重建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其次,要加强管理。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学交易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在师德建设上,要坚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等不诚信的行为。对学生的管理上,每个教师要各司其职,不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不论是行政人员还是一般干部,都应该义不容辞。在对每个违纪学生的处理上,要根据校纪校规从严处理。第三,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一是由他律型向自律型转变。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二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要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注意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宽教育的领域,使教育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由灌输型向互动式转变。要克服片面硬性灌输的方法,由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自主的接受、自主的发展、平等的对话、进而和谐的解决问题,同时,实现教育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四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工作方法有多种,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心理暗示法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作用,不能孤立地采取某一种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的互补作用,同时,要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从社会来看,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对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的探索,如上海市政府已于2000年在全国首创个人联合诚信体系,2002年上半年,又建立了企业联合诚信体系;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拟定了诚信管理条例草案等等,这表明诚信立法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而言,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目前有很多大学如上海大学已建立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天津师大推出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等。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三.提高诚信意识的建议
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
(1)从国家角度
· 虽然法律约束不一定能够起到所期望的效果,但是国家依旧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行为准绳,来制约人们不诚信的行为,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素质。国家的有关部门也应该严厉打击各类不诚信事件,公正严明,依法办事,为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各级官员也要以身作则,对各种事件也要诚信,为人民做出一个好榜样。
·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好。
·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
(2)从社会角度
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执法人员都应恪尽职守,社会上的各种力量都应该行驶好自己的监督功能,努力地将那些不诚信的事件通过媒体曝光出来,对公司也好,对个人也罢,都是一个很好的警告。另外,社会上也可多对诚信进行宣传,如评比“诚信先锋”“诚信模范”等。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去,争做诚信人,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社会上的奖惩功能能够更好地推进诚信社会的建设,诚信体系也能过更加健全,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舆论监督功能。参考文献:
1、郗杰英等编:《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文心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2、黄蓉生主编:《21世纪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3、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黄蓉生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5、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1912
6、白高乐《诚信与成才》2006 小组成员:黄敏2014326690029、潘海青2014326690030、尹知沁2014326690031、冯璐2014326670001、洑佳玉20143266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