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湾寨烈士陵园修建及烈士情况简介-6
湾寨烈士陵园修建及烈士情况简介
湾寨烈士陵园起源于一九五九年。以前俗称烈士墓,几经苍桑,坟墓倒塌,杂草丛生,1958年7月26日,滇黔铁路在我区施工段正式动工,其中最长,最艰苦的施工段为黑晒至岩脚寨隧道。岩脚寨隧道全长2714米,当时在全国也是比较长的隧道。接受施工更有甚者,随意侵占。1974年原大用公社出资3千余元,初建陵园,将陵园地界划定,并建门坊题字。几十年来,湾寨烈士陵园已成为全镇及至全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为使烈士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2002年底,在时任特区党委书记熊德威同志、政府区长朱绍伦同志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下,在大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由中铁十五局株六复线指挥部,六枝特区煤焦经销公司,六枝特区原铁道兵部分老战士马登云等单位和个人共同捐资34万元,将烈士陵园的主体进行扩建,同时修建了烈士纪念塔,将烈士的英名刻于大理石碑,镶于纪念塔周围。2004年初,特区政府又出资8万元,民政局出资3万元,完善了烈士陵园的附属工程,使整个烈士陵园焕然一新,尤为壮观。追溯历史,悼念烈士,使我们感慨万千,倍受教育。
事故原因是施工中碰上了煤层,瓦斯突出,洞内的解放军战士及民工牺牲了99人,事故发生后,进洞抢救的解放军指战员也都相继牺牲在洞内,牺牲人数达百余人,这么大的伤亡在铁道兵部队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此次事故很罕见,一瞬间的强烈闪电爆炸,有些不幸者的耳朵被撕了下来,有的身上的衣服看似完好,但用手一摸却全都成了灰,有的简直无法辨认是谁。紧张的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抢救分主次进行,凡有希望救活的都优先抢救。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有许多同志还是没能活过来。对牺牲的烈士,同志们将其洗净裹好,装殓好,有的由亲属运回原籍安葬,有的葬于现在的湾寨烈士陵园,有的葬于现岱港村半坡的跨网山。
那时解放军修路就如同打仗,没有索取,只有奉献,为新中国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强大,奉献青春、奉献生命。在当时的烈士追悼会上,无论谁上台讲话,总是先落泪,喉咙哽得无法讲下去。
1961年的春天,艰苦的岁月终于熬到了头,8506和8507部队全体官兵们终于在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整个隧道从设计到完工,误差才0.4%,当时在全国的大隧道中打出如此水平,是罕见的。坚强的队伍终于创造了奇迹。
悲壮的事实证明,滇黔铁路,岩脚寨隧道的畅通,是用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铺平的。在众多的烈士中,有一位是最引人注目的。他让人民联想起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让
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506部队第二十七团和8507部队,另外还有10个民工中队。当时施工设备差,甚至没有。而是用人工一锤一钻地打。一锄一镐地刨,正是这些英雄们,他们用汉水、鲜血甚至生命开通了近3公里长的隧道,时间仅用两年零七个月。
岩脚寨隧道两头山型结构均不相同,东进口为山夹煤层,西出口为石灰岩石山。东进口易施工,但容易塌方和发生瓦斯爆炸,1959年6月26日下午5点钟,施工正进入紧张阶段,岩脚寨隧道口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接着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就在这一巨响中,由于受强大冲击波的作用,洞口内飞出了百架棚子、木柱、铁柱,还有都斗车和乱石等。洞外人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
人们想起新中国初建时那错综复杂的艰苦岁月。他就是饶其柏烈士,饶其柏烈士是江西人,为肃清匪患、解放贵州。于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来到普定县,一个月后,饶其柏同志调任原普定县化处区去大用乡任乡长(也就是现在的六枝特区大用镇)
饶其柏同志到任后,积极带领其他同志组织群众开展减租退押并要求地主富农要向乡政府交粮、交税。为此,不甘心灭亡的地主阶级怀恨在心,视机报复,向当时的乡政府施压,经常威胁乡政府及饶其柏等同志,并将当时协助乡政府筹粮筹款的李立江等两人秘密拉倒湾寨锅底坑杀害。
1950年3月下旬,地主与土匪相互勾结,企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一时间,匪患迭起,土匪横行,革命斗争的形势非常严峻,面对这种复杂情况,饶其柏同志无所畏惧,仍然坚持下村,走访群众,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置脑后,常常是早出晚归,工作到深夜。
1950年4月,天刚微微亮,大用附近的大小土匪头目肖相奎等人,带数百名土匪把邓柏符家的洋房包围起来(当时饶其柏同志因工作需要,就住在大地主邓柏符家)。饶其柏同志见情况紧急,便以楼房为依托同土匪展开了战斗。由于寡不敌众,埋伏在民房楼上的土匪开枪击中了饶其柏同志的大腿,饶其柏同志倒地后不幸又被正面拦击的土匪开枪击中背心。年仅28岁的饶其柏就这样壮烈牺牲了。
饶其柏牺牲后,穷凶恶极的土匪将其尸体拉倒街上,将其抛尸荒野,后来才有群众偷偷将其掩埋。
1966年11月10日,原大用公社将饶其柏烈士的遗骸移葬于此,并撰写碑文,以便后人悼念。据说,饶其柏同志西进贵州前曾是一名大学生,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远大理想,他用自己的鲜血为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增添了色彩,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饶其柏烈士用鲜血乃至生命为自己谱写了一曲无悔人生的英雄赞歌。
愿长眠于青山之下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第二篇:麻栗坡烈士陵园 烈士名单
【本烈士名录以有关部门资料为依据,收集并补充相关资料后重新整理编辑,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多多指正以完善烈士资料,各省市区划变动未能一一做出相应更新,本资料仅供参考不做它用,如有出入以相关部门资料为准,如有转载敬请注明】
麻栗坡烈士陵园:位于麻栗坡城郊西部省道210至文山段大约4公里路旁的磨山上,占地面积50余亩,园内设有纪念馆。麻栗坡县民政局办公室电话:0876-6622772 烈士陵园里烈士所属部队代号有:
3500***350603510***35109351103511***351***435***7635******103521***352******2352833529***3550***************86866 陵园里共安葬烈士960名(含民兵)
1979年2月自卫还击时期牺牲烈士97名;1981年5月扣林山作战牺牲烈士131 名;1984年4月老山、八里河东山作战牺牲烈士632 名;其它战场牺牲烈士77名
上海籍1名浙江籍1名黑龙江籍2名宁夏籍2名山西籍2名青海籍3名安徽籍4名广东籍5名湖北籍5名江苏籍9名湖南籍11名河北籍12山东籍27名陕西籍22名广西籍27名重庆籍33名河南籍40名四川籍117名贵州籍204名云南籍432名 烈士陵园里葬有战斗英雄16名 01:李海欣烈士
河南省临颍县人,35206部队72分队排长中共党员,1981年1月入伍,1984年7月12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22岁,荣立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02:傅孔良烈士
河南省信阳市人,56005部队侦察连排长中共党员,1980年入伍,1984年9月在1243高地牺牲,终年23岁,荣立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03:张大权烈士
贵州省金沙县人,35207部队65分队副连长中共党员,1976年3月入伍,1984年4月28日牺牲在老山地区,终年27岁,荣立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04:郭兴科烈士
贵州省黔西县人,35205部队64分队指导员中共党员,1976年3月入伍,1984年6月14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28岁。中央军委授予“战地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05:余斌烈士
湖北省英山县人,35909部队13分队班长中共党员,1982年1月入伍,1985年2月9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23岁,荣立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06:潘相安烈士
四川省安岳县人,35206部队59分队战士共青团员,1982年2月入伍,1984年4月28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22岁,荣立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07:段平烈士
云南省路南县人,35211部队72分队战士共青团员,1983年1月入伍,1984年4月29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21岁,荣立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08:代付文烈士
云南省永善县人,35206部队59分队战士,1984年1月入伍,1984年4月28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20岁,荣立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09:谢国华烈士
云南省镇雄县人,彝族,35211部队副连长中共党员,1976年3月入伍,1984年5月15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28岁,荣立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0:周忠烈烈士
贵州省雷山县人,苗族,35206部队72分队战士,1983年1月入伍,1984年7月12日牺牲,终年21岁,荣立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1:韩跃奎烈士
贵州省贵阳市人,35207部队65分队班长中共党员,1981年1月入伍,1984年4月28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21岁。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2:方忠诚烈士
贵州省息烽县人,35208部队46分队战士共青团员,1982年1月入伍,1984年4月28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21岁,荣立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3:刘光祥烈士
云南省富源县黄泥河镇龙潭村人,1978年3月入伍,35215部队59分队【1营3连】卫生员,1979年3月11日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终年20岁,荣立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英雄卫生员”荣誉称号。云南省麻栗坡县烈士陵园
【刘光祥烈士:云南省富源县黄泥河镇龙潭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报名应征入伍,任35215部队59分队卫生员,1979年3月11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先后抢救出18名伤员,最后一以自己的身体掩护战友,壮烈牺牲!1979年2月17日自卫还击战打响,刘光祥身背医药包,为捍卫祖国疆土,冒着敌人的炮火,紧随战友们冲锋陷阵,他怀着自己流血牺牲也要抢救负伤战友的决心,英勇战斗在战场上。3月6日3连奉命收复老山“1627”高地时,刘光祥冒着敌人疯狂的炮火,连续抢救了4名伤员,正当要抢救第5名伤员时,被地雷炸伤脸部和左肩,他忍着伤痛,坚持为战友包扎伤口。指导员发现他面色苍白,左手行动不便时,解开他的衣服发现左肩伤口又红又肿已经化脓,指导员心疼责备他,让他马上到后方医院治疗。刘光祥一听要自己下火线说什么也不肯!再三向指导员恳求“战斗这么激烈,我怎么能够离开大伙回去疗伤!”指导员只好让步说“不住院可以但不能再继续参加战斗”这些更把刘光祥急坏了!他多次恳求指导员“救护伤员是我的战斗职责,这点伤算不了什么!”指导员见他态度坚决只好答应让他继续参加战斗。
3月11日上午8时,炮火震耳,收复扫果坪战斗开始了,刘光祥不顾伤口疼痛,紧随突击排冲上了9号高地,越军一发炮弹落下,我重机枪班一名战士负伤,他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冲了上去,给负伤战士包扎伤口。越军的炮弹在他周围爆炸,子弹打得身边泥土飞溅,他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以顽强的毅力忍住伤痛,咬紧牙关,吃力地撕开急救包,细心地给伤员包扎,然后又艰难地把他们一个一个转运到安全地带。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他冒着硝烟带伤抢救战友。
阵地上枪炮声震耳欲聋,战斗更加激烈。刘光祥在9号阵地的前沿堑壕里抢救伤员,这时3排正准备想10号高地发起攻击,10号高地的越军火力严密封锁了9号至10号高地之间的洼地,如果3排从正面进攻将会增大伤亡,如从9号高地前沿堑壕里运动接敌更为有利。但是这条仅有40多公分的堑壕里被伤员挤满阻塞了,3排无法通过。时间就是胜利,如果现在不立即拿下10号高地那么9号高地就难以固守,在这关键时刻刘光祥为了胜利,为了保护受伤的战友,他和炊事班长一道两膝跪下,双手撑地,在伤员身上搭起一座人桥,让3排的16个战友踏着自己的身体冲了过去,向敌人发起攻击。
就在3排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刘光祥继续为伤员包扎伤口,一个又一个···突然敌人一排子弹射来,击中他的喉部,他挣扎着想站起来,可怎么也站不起来,这时敌人的一枚炮弹又呼啸而至,即将在伤员附近爆炸,刘光祥和伤员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生死关头,他拼尽全力扑向伤员,炮弹在离他5米之处爆炸,伤员在刘光祥的身躯掩护下化险为夷,而他自己却倒在血泊之中。年仅21岁的刘光祥牺牲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昆明军区授予“英雄卫生员”荣誉称号!】 14:熊晴烈士
云南省弥渡县寅街镇大庄村委会阿克营村人,1976年3月入伍,35215部队76分队【1连】2排排长,1981年5月7日在扣林地区反击越军入侵保卫边疆战斗中英勇牺牲,终年24岁,荣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云南省麻栗坡县烈士陵园
【熊晴烈士:生于1957年,1965年入学读书,1975年高中毕业,在大庄完小初中班代课4各月,后到生产队担任电工。1976年3月应征入伍,分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5215部队任战士,熊晴在部队里刻苦学习各项技术,进步非常快,1978年7月14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任命为1连2排排长。1981年5月7日凌晨,熊晴奉命率领全排战士,在麻栗坡县扣林山参加反击越军入侵的战斗。他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攻打16号高地时,右腿负伤,鲜血直流,仍然继续指挥5班向高地发起攻击。在战斗中他左腿连中两弹,左膝粉碎,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剧痛,爬行前进20多米,鲜血染红了草地。这时越军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头部、胸部、腿部再次负伤,生命垂危,他视死如归,坚持指挥战斗,号召战士们“好好打,打个漂亮的歼灭战”全排在他果断正确指挥下,英勇奋战,毙敌31名,胜利攻占16号高地。熊晴被战友们抬上担架时他断断续续地说“我可能不行了,请求支部给邓元周、吴良保、黄三贵、李强、解家锡记功,他们很勇敢!在我牺牲之后要是父母来部队,请他们不要给部队提要求”熊晴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为保卫祖国贡献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师党委为他荣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熊晴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5:韦立仕烈士
广西都安县澄江乡甘湾村人,生于1958年8月20日,1979年1月入伍,35215部队59分队班长,中共党员,1981年6月11日在扣林地区反击越军入侵保卫边疆战斗中英勇牺牲,终年23岁,追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云南省麻栗坡县烈士陵园 以下两位烈士没有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但也安葬在英雄台上 16:张正光烈士
云南省武定人(傈僳族),35206部队副政委中共党员,1969年4月入伍,1984年5月2日在老山地区牺牲,终年35岁。17:肖登贵烈士
云南省宣威人,35215部队57分队排长,1978年3月入伍,1981年5月7日牺牲,终年21岁。追记一等功。
18:杨光龙烈士(民兵战斗英雄)
云南省麻栗坡人,杨万长田哨所民兵,1979年3月12日牺牲,追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民兵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公安司法系统英雄模范6名 01:高文亮烈士(一级英模)
云南省砚山县人,生于1963年4月4日,砚山县公安局侦察员,中共党员,1979年12月工作,1992年8月30日在平远严打行动中光荣牺牲,终年29岁,公安部授予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02:唐修维烈士(一级英模)
云南省砚山县人,生于1968年3月2日,砚山县平远公安分局民警,一级警司,1988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7月12日光荣牺牲,终年32岁,公安部授予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03:陈建军烈士(一级英模)
云南省麻栗坡人,1962年8月1日生,砚山县公安局,中共党员,1982年参加工作,1987年12月15日在执行侦察任务中光荣牺牲,终年25岁,公安部授予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04:闻建生烈士(一级英模)
云南省麻栗坡人,生于1968年8月1日,麻栗坡县公安局三级警司,中共党员,1989年3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16日在麻栗坡严打行动中光荣牺牲,终年27岁,公安部授予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05:温郡权烈士(一级英模)
云南省麻栗坡人,生于1971年12月31日,麻栗坡县公安局三级警司,中共党员,1990年10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16日在麻栗坡严打行动中光荣牺牲,终年24岁,公安部授予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06:冯光富烈士(一级英模)
云南省麻栗坡人,生于1961年3月,麻栗坡县司法局司法助理员,中共党员,1980年1月曾入伍服役于云南省军区边防17团3连,1996年6月7日光荣牺牲,终年35岁,司法部授予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第三篇: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名单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名单
1、齐进虎——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79师侦察队长。山东省莱城县崖(头)区前圩村人,1925年生,1945年入伍,1953年(1950年)12月牺牲。一级人民英雄
2、刁仁忠——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0师侦察科长。山东省昆俞县人,1919年生,1942年入伍,1951年8月17日牺牲。一级人民英雄
3、刁子仁——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1师243团3营7连连长。山东省昆俞县长山村人,1919年生,1945年入伍,1951年9月14日病逝于前线。二级人民英雄
4、何玉兴——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1师243团1营卫生班长。山东省临朐县水崖村人,1929年生,1944年入伍,1950年12月牺牲。
5、纪序祥——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0师138团司号长。山东省昆俞县白露区冢子庄人,1929年生,1945年入伍。三级人民英雄
6、王长息——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148师442团参谋长。山东省文登县大河区团山村人,1917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1953年4月12日牺牲。
7、王凤来——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4师371团参谋长。山东省平原县崔家寨人,1919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4月6日牺牲。
8、李锡臣——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后勤部管理科科长。山东省复程县青集北区单店村人,1911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2年3月12日牺牲。
9、孟琎——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3师7团副团长。山东省聊城县孟庄村人,192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2年1月牺牲。
10、郭忠素——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政治部敌工科副科长。山东省鱼台县人,1920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2年6月11日牺牲。
11、赵吉祥——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3师337团参谋长。山东省莒县人,1923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1952年6月牺牲。
12、张志宏——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6师16团副团长。山东省南皮县潞灌区凤翔家村人,1925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2年10月10日牺牲。
13、林基坦——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后勤部干部处副处长。山东省文登县章村区蔡官屯村人,1922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1952年牺牲。
14、陈琦——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6师18团副团长。山东省宁津县三区陈村人,1926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2年2月牺牲。
15、朱德昌——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3分部12大站分站站长。山东省单县辛庄人,1918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5月28日牺牲。
16、乔华春——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后勤卫生部医政科科长。山东省文登县大河区河东乔家村人,1921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1951年4月6日牺牲。
17、于守恒——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1师241团3营政治指导员。山东省昌邑县夏店区铁匠庄人,1926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1950年12月1日牺牲。二级人民英雄
18、范万章——空军第3师7团飞行员。山东省栖霞县公山区十里铺村人,1927年生,1945年参军,1952年8月8日牺牲。
19、丁庆枝——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留守处保卫科副科长。江苏省铜山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2年在朝鲜战场病逝。
20、王守正(炮兵乙级战斗模范)——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7师21团1营3连排长。江苏省宿迁县上岭区路墩乡玉皇村人,1924年生,1943年入伍。
21、贾广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15师43团团长。江苏省沛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3年2月牺牲。
22、李克——中国人民志愿军29军8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江苏省如东县掘范区虹元乡人,1924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1952年8月10日牺牲。
23、张和祥——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6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江苏省灌云县响水口村人,1919年生,1951年3月牺牲。
24、许洪斌(特等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7师21团副排长。江苏省新沂县炮车区炮车镇人,1925年生,1946年入伍,1952年8月8日牺牲。
25、车元路——钢铁勇士,山西晋城县常家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79师537团3营7连连长。生于1929年,1946年入伍,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经历20余次战斗。曾立过特等功两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授予“钢铁勇士”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立三等功一次,在1952年开展的 “冷枪运动”中,他击毙敌人80余名。于1952年11月在朝鲜文登川战斗中光荣牺牲。
26、王贵文——一等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79师535团排长。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繁峙县七区西义村。1949年入伍,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率一个班在三台洞阻击敌人,坚守一昼夜,打退敌人一个营的七次进攻,歼敌200余人,荣立一等功。1951年,被选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1952年12月27日,在朝鲜883.7无名高地反击战中光荣牺牲。
27、史怀珍——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司令部管理科科长。长子县人。
28、张振一——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9师卫生部部长。汾西县三区伏珠村人。
29、侯衣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后勤处副处长。榆次县人。
30、郭占荣——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汾西县郭家庄人。
31、李宝珍——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4分部参谋处处长。原平县八区东社区人。
32、宋文海——中国人民志愿军西康省公安纵队政治部主任。长治县人。
33、李生辉——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5分部秘书长。永济县张营乡长处村人。
34、吕景文——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10大站政委。稷川县人。
35、赵文全——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6师16团团长。山西省岱县五区黑山庄人,1926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在朝鲜前线牺牲。
36、刘光义——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4师后勤处副处长。山西省应县三区南应村人,1917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1951年9月27日牺牲。
37、张茂生——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196师586团参谋长。山西省定襄县人,1919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1950年10月牺牲。
38、邢桂经——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21线路团副政委。山西省定襄县城关区人,1922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6月6日牺牲。
39、焦骥——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空部队64师611团副团长。山西省临晋县大杨村人,1919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1年8月牺牲。
40、张明——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605团政治处主任。山西省介休县二区南庆村人,1923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1951年11月23日牺牲。
41、赵大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4师12团团长。山西省太安县南关大街人,1923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1951年7月9日牺牲。
42、樊玉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15师45团团长。河北省灵寿县人,1926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1953年6月22日牺牲。
43、徐林书——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188师562团参谋长。河北省蠡县四区耿家庄人,1919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1952年8月10日牺牲。
44、曹国英——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25师104团团长。河北省安国县崖章村人,1916年10月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2年3月22日牺牲。
45、魏永文——中国人民志愿军65军193师578团团长。河北省房山县(现属北京)二区西庄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51年牺牲。
46、纪晨辉——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司令部通讯科科长。河北省饶阳县三区南李岗村人,1925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2年7月30日牺牲。
47、郭文仲——中国人民志愿军64军后勤部秘书科科长。河北省定县六区北杨村人,1914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5月27日牺牲。
48、王 瑞——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605团副团长。河北省涞源县一区北屯村人,191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11月22日牺牲。
49、康育同——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3师609团参谋长。河北省满城县人,192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7月牺牲。
50、张学智——63军188师教导队副指导员。河北省安新县张家村人,1926年生,1945年参军,1951年9月病逝
51、吴志洲——40军120师360团3营8连排长。河南省舞阳县人,1925年生,1947年参军,1952年6月牺牲。
52、倪祥明——39军115师343团副班长。河南省杞县聂家寨村,1925年生,1949年入伍,1952年7月牺牲。
53、刘凤勇——12军35师103团2营排长。河南省正阳县李堂乡小刘庄人,1927年生,1952年10月6日牺牲。
54、曾南生——40军118师354团4连2排排长。湖南省邵阳县人,1932年生,1949年参军,1952年10月牺牲。
55、金耳世——炮兵第7师20团电话员。浙江省平湖县人,1923年生,1949年入伍,1952年10月19日牺牲。
56、许洪斌——第7师21团副排长。浙江省新安县炮车区炮车镇人,1925年生,1946年入伍,1952年8月8日牺牲。
57、毛杏表——溪口镇岩头金竹地村人。1942年10月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副营长,1950年牺牲于朝鲜战场。时年仅34岁。
58、黄继光,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59、杨根思(1922~1950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革命烈士,江苏省泰兴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童工。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在战斗中牺牲。
60、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61、孙占元,1925年生,河南林县临淇镇三弓水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他的家乡三弓水村改为占元村。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62、杨连第(1919~1952)原名杨连弟,汉族,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杨连弟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9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
第四篇:走进烈士陵园感受烈士风采
走进烈士陵园、感受烈士风采
大泉源乡天仁中心小学
大泉源乡天仁中心小学的优秀少先队员们于2012年3月28日走进了通化市靖宇将军烈士陵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杨靖宇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杰出的英雄人物,在抗战时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
参观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了解历史,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让大家学会感恩,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明确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第五篇:老营烈士陵园简介
老营烈士陵园简介
老营烈士陵园与一九七一年二月动工,一九七三年四月落成,全园总面积二十一点二亩,园内安葬者为修建襄渝铁路而壮烈献身的八九二零一部队的200名烈士。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西抵四川重庆,全长九百一十六公里,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又一条重要干线。它沿线山高峰险,川大流急,不少地段上傍悬崖、下临深涧、地质复杂、人迹罕见。铁路穿过巍巍的武当山、大巴山、华夷山,多次跨越滔滔汉江、后河、将军河,桥多隧长、工程险巨。六九年底,八九二零一部队广大指战员奉命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继承和发扬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风餐露宿、沐雨栉(zhì)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胜了很多艰难险阻,为胜利建成襄渝铁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有危机关头抢着上,舍生忘死救战友的五八零一部队勤务连副排长李安普,八九三零二部队修建连战士魏保宁;有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排险情的零四七部队四连副连长黄利启、五八零四部队十九连战士兰祥万等200名烈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勇战歌,为纪念他们,使后代继承他们的遗志,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经有关部门批准,修建了老营烈士陵园。
陵园内不仅有纪念碑,而且有供宣传教育用的讲台和休息亭;不仅有四季常青的松树,而且有珍贵的花卉,不仅有管理所,而且有小型停车场。虽然有的地方因种种原因而脱落、裂缝,但也不失陵园的庄严。
当然,目前我们这个陵园的建设和管理还不便应我们武当山旅游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一定尽量想办法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美化,力争早日把老营烈士陵园建设成一所庄严、合格的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