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汽车品牌的思考--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海棠云影 识别码:23-644092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9 04:29: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汽车品牌的思考--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1108122 戴卿

汽车品牌的思考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中国已经加入WTO十八年,经济全球化日趋显著,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汽车”这个很可能在新世纪一个最重要话题之一已经登上它的历史发高度,成为世界的有一个焦点。可以说中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是一个跳跃式的过程。这种跳跃式发展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以自主品牌的创立问题最为严峻。本文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

(一)介绍汽车品牌对于汽车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联系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强调汽车的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瓶颈;

(三)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如何通过自主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能够占领世界汽车市场。

关键词:汽车 品牌文化 发展 企业 正文

第一部分

汽车品牌对于汽车业发展的重要性

(1)品牌的概念

什么是品牌?品牌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真是存在,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的一种 “软实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

广义的品牌概念“企业的任务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比竞争者更有效的使客户满意,同时维护公众的社会利益。”企业品牌的实质是:“它代表者生产者交付给消费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包含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2)汽车品牌

产品铭牌、质量、差别化等都是汽车形式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企业经营方针、经营观念、以及针对性的相关法律权利(比如:商标与包装),就构成企业产品的整体概念; 因此,企业产品策略的最终目的,除了有利于当前业务外,其基本宗旨是建立企业品牌体系。

旧负盛名的品牌向公众传递了优质质量的保证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信息,具体包括: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针对性收益者。(3)品牌的重要作用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直接体现。品牌的价值不是品牌的知名度而是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是品牌所形成的顾客价值。Jesper Kunde认为:“品牌竞争力从品牌精神和行为上对品牌的塑造,进行归制,是品牌在物质和精神上位消费者提供最大化得满足。”

企业所有的优势,无论是技术的优势、知识优势、人才优势,还是资本优势,最终都体现在企业的品牌上。

在市场上的一切竞争都归结为企业间争夺顾客的竞争,品牌竞争力能帮助企业有效建立顾客—品牌关系,从而实现顾客对品牌的忠诚。

品牌意味着什么? 品牌意味着谁拥有品牌,谁就是标准的制定者;谁拥有品牌,谁就有选择的权利;谁拥有品牌,谁就说了算!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没有品牌的企业就像没有灵魂的人。没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最终走不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命运。

一个企业的品牌必定是这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当一个企业的品牌文化为大众所接受,这时就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优质的品牌不仅仅代表优质的商品,更代表着优质的售服,代表着一种信任。消费者在相同的价格上必然会选择优质的 1

61108122 戴卿

品牌,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不同品牌的商品的比较时,优质品牌在价格上没有优势,但却有较好的性价比。在家庭收入较低时,消费者由于拥有的资金条件不允许,往往只能选择低廉的价格,但是随着购车贷款的日趋成熟,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资金已经不是消费者最大的担忧,相应的汽车品牌成为大众的关注对象。这时,在中国的汽车市场,谁能抢占品牌先机,谁就能主导市场。

第二部分 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瓶颈——汽车自主品牌

(1)09年中国汽车生产及中国汽车市场

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分别是599.08万辆和609.88万辆,同比增长15.22%和17.69%,乘用车产销441.89万辆和453.38万辆,同比增长20.96%和25.62%。

同期,美国为480万辆,欧洲为742万辆,根据预测,这三个地方全年的销售数字大概为1100万辆、950万辆和1650万辆。(2)中国汽车发展的几种模式

模式一 自主开发:企业形成完整的产品自我开发能力一般都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模仿;二是系统集成;三是平台开发。奇瑞、长安等就属于该模式。

模式二 引进产品及生产技术,并在其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设计改进。一汽奥迪,上海大众,北京现代等就是采用该手段。

模式三 委托设计产品:委托国外公司进行完整的产品设计或某个系统总成的设计。

模式四 联合开发产品:联合开发可能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国内企业聘请国外的设计公司或工程师参与到产品开发活动中,与委托企业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产品的开发,并在国内组织生产,二是将开发工作的某些部件(如造型、车身、发动机、主要总成等)交由国外机构按照委托企业提出的要求完成,由委托企业进行系统集成。

模式五 购买品牌:企业通过资产兼并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开发能力是一些国际性企业获得新技术经常采用的方式。四川重工想购买悍马品牌就是该模式。

中国轿车工业从1958年的自力更生,到20世纪80年代的引进合资,到今天的自主开发、自主品牌,已经走进第三个发展阶段。我国的商用汽车、高档客车中的新产品以及轿车产品,几乎全部是以引进的方式组织生产。进入21世纪后,无论是已经发展几十年的国有汽车企业集团,还是后起民营企业,都把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的建设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并且对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建设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到“十五”末期,我国自主开发和联合设计逐步成为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式。

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引进技术和产品的局面正在得到改变。回顾合资企业的发展过程,无一例外都是从引进国外成熟产品和品牌开始的。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模式二、三、四。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资企业单一依靠引进的产品更新方式正在被打破,各企业在产品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方式上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重复引进合资外方母公司的已投产或准备投产的产品,如北京现代;二是引进合资外方母公司产品为主,但允许在国内进行小范围的产品改进设计,如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三是以中方设计力量为主进行引进产品的本土化改进设计,如东风神龙和上海通用。(3)自主品牌面临的困境

核心技术。一个正真的自主品牌的确立是以自己的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汽车的许多核心技术已经在外国汽车巨头所掌控,但是我们不应退缩,应该迎头赶上,去研发适合中国消费全体的,带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国际需求的品牌技术。多年以来汽车业提倡“以市场换技术”,却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核心技术的缺失”,这也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与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抢占市场最大甁颈。

61108122 戴卿

资金。外国的许多汽车巨头在技术投资上远远超过中国,这是以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的。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仅仅依靠一些小型企业企业去抵御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是不够的。一方面,我们要整合国内优势资源,整合一些竞争力弱的汽车企业;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对国内汽车行业在资金技术上进行扶持。当然政府的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受政府控制和过度保护。

第三部分

中国自主品牌之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挑战

中国汽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屈指可数,大部分是在组装国外的车型,自主研发能力相当薄弱,在乘用车领域表现尤为明显。中国的汽车市场需求正在高速增长,世界上主要的外国汽车制造企业全都以合资方式进入了中国。

面对跨国合资公司降的挑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转向以自主开发为主是健康发展的惟一途径。

由于很多核心技术都已经被国外汽车巨头所掌控,中国要想突破自主核心技术的瓶颈必须学会牺牲,不能麻木的、所谓的创立自主品牌,否则就容易出现问题。现今自主品牌传言的抄袭严重、品质低劣技术含量不高等等,就是因为不少企业在自主品牌道路上过于急切,没有踏踏实实的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

自主品牌的诞生,核心技术的研发不能一蹴而就,这就直接影响了本土汽车企业的新车上市,这样必然会导致这些企业的销售量在短时间下降,利润减少。但是汽车的投入产出如下图,原先要投入很多的资本去研发核心技术,但是,只要有了核心技术,以后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成倍的。因此,本土汽车品牌要有长远的目光,不为眼前利益迷失方向。中华民族汽车产业仍然处在一个“蓄势而发”的突围阶段。自主品牌之路任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2)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机遇

中国已经意识到自主品牌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时刻,这是中国工业生产的革命性转型。在这样的历史性潮流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之路迎来了它的春天。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已经在WTO框架下,采取相关的政策,积极鼓励企业搞自主开发和开创自主品牌。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规划,下一个五年将重点加强轿车领域的品牌建设,提高国产轿车自主品牌的比例,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并且受到国内消费者普遍欢迎的自主品牌轿车。商务部有关人士也表示,我国将有计划地选择一批汽车和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对他们在金融、出口、信贷等方面给与必要的支持。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今年汽车销售辆仍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1月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200万辆,而2008年同期销售量总计860万辆。3

61108122 戴卿

而同期,美国乘用车市场1~11月累计销量为937.6万辆,其中11月乘用车销量为74.5万辆。中国今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似乎已经没有悬念。这样巨大的汽车市场无疑促进自主品牌的创造。

总结

发展中国的自主品牌,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全社会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而中国消费者的国民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很多民众为驾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感到骄傲,人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及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及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自主品牌一定会迎来飞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品牌文化》

余明阳

武汉大学出版社 《企业文化学》

王成荣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正在崛起》

小青

人民网

或许谁了没有料到,作为国内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车界盛会,刚刚结束的2005上海国际车展最重要的关键词居然是“自主品牌”。

如此众多的自主品牌车型和核心零部件不约而同集体发力,为历届车展绝无仅有。有以往车展上大多只是充当配角的自主品牌,今天正在通过实际的努力,与国际汽车大腕们争夺更多的戏份。

此次上海车展,必然在中国车展史上以“自主品牌”的闪耀登场而让行业铭记。

自主品牌集体发力

2005上海国际车展,自主品牌无疑成为一大亮点。诸多民族自主品牌都拿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车参展,品牌数量、车型分布、技术含量均创国内车展的历史之最。在以往车展上大多只是充当配角的自主品牌,今天正在通过实际的努力,与国际汽车大腕们争夺更多的戏份。

更多的汽车厂家加入到这支打造民族品牌的队伍中。其中不乏有每年都出镜率极高的吉利、奇瑞、比亚迪、哈飞、中华、长城等“自主派”,还有江淮、华普这样一些平时不太爱“秀”的新鲜血液参与。此外,长安、一汽这些有合资背景的国有企业,在今年的车展上,也都力推其自主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车展上国内汽车厂家展出的宣称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光乘用车就有20多款,而在国内以往的大型车展上,这是前所未有之事。

预计在2008年上市的红旗“元首级”概念车HQD亮相成为最激动人心时刻,这款车充分体现了中国汽车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当竺延风为这款新车揭幕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代表着一汽真正自主成就的还是解放重卡等商用车。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解放J6H重型卡车。该车源于一汽的自主研发平台达到了能够与世界顶极重卡媲美的高端水平,被业界公认为一汽的自主开发能力再一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标志。

上汽集团则更是精心策划了一场自主研发秀。

车展上,上汽以“四海一心 合作共赢”为主题,携旗下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海汇众、上海申沃以及众多零部件企业和新成员双龙汽车同台亮相。其庞大的企业军 4

61108122 戴卿

团阵容,成为本土汽车企业的焦点。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表示,上汽股份将全面致力于建立全球经营能力、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和发展自主品牌。

C1、D1是天津一汽即将推向市场的两款新车型,同时也是天一重组后第一次推出完全自主研发,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国民车,直接反映了天津一汽的研发技术实力。

长安妙手频出。继在前两届车展上展出MPV概念车“杰勋”、运动型概念跑车“龙腾”、轿车概念车“长江鲟”之后,长安汽车在今年同样不甘示弱,在展出的5款新车中,自主品牌就占了4款。长安集团董事长、总裁尹家绪说:“长安汽车要不断走自主开发之路,在今后的几年内,我们每一年都可能有一两款自主开发、自主品牌的汽车推出来,这是我们在技术开发和独立自主发展上面的一个想法和规划,特别是我们在今后几年有十几个车型以及我们的发动机。”

奇瑞“内外兼修”。奇瑞一口气展出了5款新车,其中S16则是一款全新的概念车,标志着奇瑞的自主开发已经发展到概念设计阶段。奇瑞还展出6款瞄准未来5年发展趋向的发动机和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变速箱--CVT无级变速箱。这6款发动机和CVT变速箱,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新兴企业也不甘示弱。哈飞展示了今年日内瓦车展上首度亮相的哈飞赛豹5系;江淮除展出MPV瑞风的四驱版本外,还有一款江淮以我为主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上研制的红色跑车概念车;长丰汽车自主开发的一款造型现代的SUV概念车十分抢眼,并不排除在未来量产的可能;比亚迪第一款全新车型F3的上市,标志着比亚迪在新车开发上已经走出了概念设计阶段;华晨展示了面向私人用户打造的全新轿车M2……

难能可贵的是,除在汽车造型上逐步与国际流行趋势接轨之外,自主品牌企业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动力总成上的研发也取得了整体性突破。

奇瑞与AVL合作研发达到欧Ⅳ标准的18款发动机,华晨自主开发的1.8T发动机,吉利开发的1.8升发动机,天津一汽在丰田8A发动机基础上自主设计的1.4升和1.6升发动机……结束了中国汽车工业“中国车、外国心”的历史。奇瑞在CVT变速箱上的突破,更是先人一步。

自主开发方面实现突破,并不意味着取得成功,这只说明你具备了和别人竞争的资本,最终还要取决于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赢得市场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说,在以前的车展上,人们常常担心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只是实验室里的样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话,在本届上海车展上,许多自主品牌的新车型显然拥有了明确而清晰的市场定位。

“自主成不成功,要让市场认可。”在一汽热闹的新车揭幕仪式上,竺延风介绍了五款新车的特性和所针对的客户群;长安集团总裁尹家绪在介绍长安“陆风风尚”、“御风”时,也着重说明了每款新车的细分市场和竞争优势;在奇瑞展台前,频频驻足的外国人中不仅有新闻记者,还有大批的经销商。这些都说明,中国自主开发的汽车不仅拥有时尚的外观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也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这些自主品牌经过多年的滚打摔爬,尤其是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吉利目前的年销量已突破10万辆,位居全国第8位。再比如,2004年,奇瑞和吉利的轿车出口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自主开发是振兴的惟一出路

中国轿车工业从1958年的自力更生,到20世纪80年代的引进合资,到今天的自主开发、自主品牌,已经走进第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汽车要不要发展自主品牌?

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有人认为,管它姓“中”姓“外”,造好汽车就行;也有人认为,中国汽车必须发展自主品牌!

那么,为什么要发展自主品牌,换言之,发展自主品牌的必要性在哪里?

61108122 戴卿

德国某汽车品牌,要求其中国专卖店的建设、装修材料必须从德国进口;某一著名产品,向中国供应的零部件价格远远高于其国内价格……

品牌意味着什么?

品牌意味着谁拥有品牌,谁就是标准的制定者;谁拥有品牌,谁就有选择的权利;谁拥有品牌,谁就说了算!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没有品牌的企业就像没有灵魂的人。没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最终走不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命运。

当我们只是一个区区万辆的市场容量时,我们需要开放;当我们有百万辆轿车的需求时,有没有自主品牌也无足轻重。但当有一天,我们拥有1000万辆的市场时,中国汽车市场上居然没有一个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那将是怎样一个局面?

名记者艾丰说得好:技术和资本都可以引进,而且都能长成自己身上的肉,惟独品牌可以引进使用,最后却是引而不进。桑塔纳再干100年,奥迪再干50年,仍然是德国的品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轿车工业没有被进口车挤垮,反而出现爆发式增长,合资产品的确功不可没,但是今天不去考虑自主品牌的创立和建设,即使有一天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年销1000万辆的汽车市场,也不过是个世界品牌大卖场。

据介绍,中国汽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屈指可数,大部分是在组装国外的车型,自主研发能力相当薄弱,在乘用车领域表现尤为明显。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汽车消费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目前这种高利润率也会逐渐走低,到时候我们如果还没有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国内汽车厂商将举步维艰。

有关专家提醒:中国的汽车市场需求正在高速增长,世界上主要的外国汽车制造企业全都以合资方式进入了中国,而国内除了已有的众多汽车企业,还有更多的地方和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进入汽车工业。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关键决策?专家们的结论是,转向以自主开发为主是使中国汽车工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惟一途径。

自主开发的必要性在于它是最有效的技术学习方式和途径,自主开发企业具有竞争力。专家们认为。

首先,自主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成本比引进外国现成产品技术的成本低。

其次,自主开发企业的建设投资成本低。

第三,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在产品更新换代上,而不仅仅是体现在静态的价格上。在这样一个汽车市场上,靠多年一贯制的老产品就能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所以竞争优势将转向具有较快更新和改进产品能力的企业。在这方面,自主开发企业的优势将有可能超过合资企业。

第四,自主开发企业不仅能够发展出来产品开发能力,而且能够发展出来把握汽车生产全过程的综合能力,包括自主选择零部件、设备和材料供应的能力以及改进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在技术、组织和管理进行创新的力量源泉,而这种能力是合资企业难以发展出来的。

国际经验进一步支持这个判断。

丰田和日产曾经长期是日本两个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习制造轿车技术的过程中走了很不同的道路:日产更多地依赖外国技术,曾经采用过CKD方式组装英国奥斯汀轿车;而丰田从来都是坚持自主学习,没有采用过CKD方式,虽然不得不大量依靠模仿和反求工程。两条道路的结果是,丰田发展出来比日产更强的组织能力,并创造出来风靡世界的丰田生产方式(即精益生产方式);而日产不但越来越追不上丰田,还在90年代一度陷入困境,不得不引入外资进行重组。

冷静看待我们的差距

61108122 戴卿

虽然自主品牌成为上海车展的最大亮点被媒体争相报道,但广大网友也发出了另类的声音,认为自主品牌抄袭严重、品质低劣技术含量不高等等,有关人士认为:如果现在就说“上海车展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品牌崛起的临界点”的话,还为时尚早,中华民族汽车产业仍然处在一个“蓄势而发”的突围阶段。

因为虽然中国自主品牌轿车近几年无论在技术、工艺、质量、市场份额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同台展出的跨国公司以及合资品牌轿车相比,还有非常明显的差距。

“没有技术内涵难称自主品牌。”有关专家还特别强调:本届上海车展展出的国外品牌轿车,都具有驰名的国际品牌、成熟的核心技术、最新最流行的款式,以及相对优越的性价比。目前一些所谓自主品牌很多车型实际上是使用国外车型生产许可证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一些中国人自己设计开发的汽车,要么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要么加工工艺略显粗糙,要么认知度不高,要与国外品牌竞争,显得十分吃力。

虽然有媒体称:本次上海车展,“创新”成为自主品牌车型的主旋律,这被一些业内人士评价为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但也有媒体发表了不同看法:国内汽车企业的确是显露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热情,但是,热情终归是热情,在自主品牌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表象下,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能力的缺失,却不能不说是一个“尴尬”。

这种“尴尬”首先来自国外媒体的报道。车展上,一汽集团宣称C1、D1和红旗HQ3是完全自主开发的产品,公司对这三款产品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但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国外记者的理解和一汽的宣称完全不一样。

日经BP社在对一汽旗下天津一汽开发的D1车型的报道中点明,“D1虽说在设计等方面是自主开发的,但估计该车是以花冠为原型。”而对于C1,日经BP社的报道是,“该款车估计同样是以威驰为原型”,“从C1的内饰来看,和威驰同样采用了中央仪表,而一汽方面则宣称该车为完全自主开发的国民车”。而对一汽宣称“完全由自己开发”的红旗HQ3,日经BP社的报道指出:“天津一汽除了开始在与丰田合资的工厂生产皇冠外,还计划从2006年开始采用红旗“HQ3”的名称来销售丰田皇冠国王。

此外,此次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中吸引最多目光的奇瑞汽车展出了跑车M14,哈飞汽车展出了新款4门轿车“赛豹5系列”,华晨金杯汽车展出了新款轿车骏捷,三家公司几乎都宣称自己的研发力量参与了对各自新产品的开发,对三个新产品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但让人“尴尬”的是,以上三款车,又都出现在远道而来的意大利Pininfarina公司的展台上。

综观汽车史上独立汽车品牌的发展,独立的汽车品牌都被赋予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内涵。只有这样,一个汽车品牌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自主品牌,而且也只有这样,一个汽车品牌才能成为真正国际化的自主品牌。

有业内专家表示,对于中国汽车厂家的自主品牌之路,无论是外包给国外公司,还是和国外公司合作打造自主品牌,借助外部的帮助都只是短时之需,从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来看,国内企业只有逐步培养出自我开发的能力,从技术内涵上支撑起自主品牌的发展,才是正确的的途径。

毕竟,单纯模仿不可能成就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只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汽车品牌走出模仿的阶段,中国汽车的世界地位才可以期待。

迎接飞速发展的春天

中国想成为制造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但关于民族汽车产业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业界争论不少,分歧不小。可以肯定的是“借鉴其他国家汽车发展的成功经验道路;大量吸收非专利技术;消化吸收国际流行设计元素。”步步为营,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知名度。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出发,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这是一个长期

61108122 戴卿 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首先需要政府的重视,需要国家具体而有力度的政策支持。

“只有采取相关的政策,积极鼓励企业搞自主开发和开创自主品牌,我国汽车业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淮集团董事长左延安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仅凭企业自身的努力,要想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创建强势的民族汽车品牌是不行的,因此,政府应在WTO框架下,为积极搞自主研发和培育自主品牌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规划,下一个五年将重点加强轿车领域的品牌建设,提高国产轿车自主品牌的比例,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并且受到国内消费者普遍欢迎的自主品牌轿车。商务部有关人士也表示,我国将有计划地选择一批汽车和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对他们在金融、出口、信贷等方面给与必要的支持。

本届上海车展上,与国外观众相比,国内观众也非常关心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希望我们的民族汽车品牌能快速成长起来,因为这是代表我国综合国力强盛的一个方面。”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王磊说,“不过,如果我考虑买车的话,可能不会选择民族品牌。我主要是担心安全性能,此外就是怕被朋友嘲笑,没面子。”

像王磊这样想的年轻人,可以说不在少数。要使民族品牌真正走入中国普通消费者心中,还是有一定距离。

我们再来看看韩国民众的做法。同西方跨国公司的汽车生产技术水平相比,韩国的汽车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韩国的民众非常清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只是企业的事情,也是每个消费者的事情。所以,在韩国,民众都以驾驶和使用民族自主品牌汽车为荣。

发展中国的自主品牌,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全社会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及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及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自主品牌一定会迎来飞速发展的春天。

第二篇: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目标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局势变化

2、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P74环球视点

立意:

使学生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作为国家的未来的主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设三个问:

1.根据上述材料,你对当前国际竞争有什么认识?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

3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参考答案:

第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新世纪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科技和经济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我国要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第三.作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

四、练习或作业

第三篇:新世纪中国物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新世纪中国物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起步于深圳的物业管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仿到创新,有了一下水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处于向成熟迈进的关键阶段。有必要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探讨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物业管理水平继续推向新的高度。本文拟从经济发展趋势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角度,简要探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以期引起行业关注。

一、物业管理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现在数量型的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这将迫使物业管理企业走市场化、规模化的经营之路,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带来机遇。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物业数量不断增多。在行业发展初期,为了尽快建立物业管理体制,政府主管部门确立了“谁开发、谁管理”的原则,促进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快速发展,使物业管理企业在数量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起步较早的深圳市。截止目前,深圳已有独立的物业管理公司和不独立的物业管理机构1200多家。数量上的发展,对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迅速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做法也导致了部分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业主怨声载道,投诉不断的问题出现。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深入发展,逐步形成的物业管理市场则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既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又要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来讲,其有效途径主要是扩大管理面积,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对于整个物业管理行业业讲,仅有数量上的发展也已经不能说明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深圳物业管理发展较早,已经初步形成了竞争市场,一处物业一家管理公司的局面早已打破。近年来,一引起企业已经在着眼于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有的靠市场竞争不断扩大管理面积,如中海物业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达到1000多万平方米;有的系统内物业管理企业重组,靠重组优化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规模化管理,如深圳城建集团,将所属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合并重组,进行规模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深圳市莲花一村原来有12家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经市住宅局多方协调 后,于1999年5月通过招标实现了一体化、规模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深叶还有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正在重组之中,而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物业管理企业之间还将出现自由联合、兼并等重行为。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这将进一步促使物业管理行业市场化、规模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发展。

二、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载高,对现有的物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这将促使物业管理企业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对进一步把物业管理水平推向新 的高度带来机遇。

物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业主、用户服力。对物业是管理,对业主和使用者则是服务。管理好物业,其目的就是为物业所有者或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以人为本,进一步增强物业管理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这是物业管理企业继续生存发展的基础。

当前一些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距离业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一部分企业由于旧的管理理念和体制。还没有把自已的位置摆正,总是以管理者自居,虽然也讲服务,但服务意识很难到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人们居住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硬件问题基本解决后,自然会对居住服务、居住环境等软件方面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质量的要求,对现有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今年,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服务业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很多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同样作为服务行业的物业管理行业,如果企业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观念不及时更新,这样的企业今后在市场竞争中将不可避免的被淘汰出局。

新的世纪里,随着广大业主(用户)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服务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加剧,必将促使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服务水平方面的不断提高。

三、新技术革命和物业智能化的发展,给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将促使物业管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为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过去的物业建设,只是相对简单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配套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都不高,其管理维护的技术含量也不高。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物业建设中引入了诸多高新科技的设施设备,物业建设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家建设部推出了住宅产业化的一系列政策,促进我国住宅产业从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今后,住宅开发建设要走技术创新和集约化生产之路,提高住宅小区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提高住宅质量。

面对这种趋势,作为物业管理企业来说,管理好这些高科技设施设备,就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知识技术,单靠体力劳动以及过去那种简单的管理维护技术显然是难以担当管理重任的。而适应这一趋势,物业管理

企业要适应现代化物业的管理要求,转变管理经营观念,由简单维护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维护型、知识密集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业管理的水平与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科技进步同步。可以预见,面对现代化的物业,一个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的物业,不可能适应现代化物业的管理要求,物业管理行业必须面对挑战,提高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

特别是当前宽带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推广,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手段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筹码,今后还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的基本管理服务手段,如何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物业管理企业将无法回避。

当前,物业管理行业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只是低级的一般化劳力型管理,这很难适应数码时代的物业管理要求。新的世纪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智能化物业的发展趋势,这既是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挑战,也是我们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机遇。物业管理行业必须适应技术革新的市场需求,广大众业人员要加强高新管理技术的学习,努力提高高科技管理技术水平。物业管理行业必须主动关注当代科技的安展,及时评估这些新科技对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早作出反应。当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笠技的发展,其目的还在于让人类工作、生活得更加舒适、安全、方便。因此,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物业和环境建设中来。面对现代化的物业,一个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物业管理企业,不可能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化物业的管理服务要求。作为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关注这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应用态势,对于及时提高管理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度以及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都十分重要。

四、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将和其他社会服务业一样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也为我国物业管理市场化的发展和管理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带来机遇。

按照世贸组织的服务贸易原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的物业管理行业必须按国际惯例或国际方式运作,而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企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市场化、规模化运作,已经有先进的管理服务技术、丰富的管理服务经验以及大量的专业人才。相比之下,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在国内刚刚起步的新兴服务行业,我们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经验与国外相比则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有深圳、上海、北京等地不少物业管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很快,积累了一定的管理服务经验,但国内物业管理发展的不平衡,使我们总体上的管理服务水平还很低,高价低质、服务不到位、投诉不断、高级人才匮乏等回题十分

普遍。因此,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形势,使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然,从积极角度看,加入世贸组织也将给我们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入世以后,国外物业管理企业的进入,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面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物业管理技术、人才和运作经验,国内企业可以更加直接地在和他们的竞争、合作、交流中吸取精华,取长补短,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这必将促进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成熟。特别是在促进我国物来管理市场专业化分工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将逐步大规模形成专业的保洁、保安、机电维修、房屋维修等大量的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市场,有利于完善我们的物业管理市场。

此外,大量外资企业和驻华机构进入国内,写字楼、高级公寓等高档物业将必然增多,物业规模和物业管理市场需求也将增加。而国民待遇原则下,外国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也迫使物业管理市场化竞争更加规范。

目前,国外物业管理企业已经对国内市场虎视眈眈,“入世”在即,政府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和积极评估入世对国内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影响,加快完善物业管理法规的步伐,杜绝法规漏洞,让即将激烈竞争的物业管理市场有章可循。

挑战和机遇时刻并存。虽然我们仅有20年的发展历程,新世纪国内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挑战也不止是这几个方面,但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我们都将坦然面对,积极应战。

第四篇:浅析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浅析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史诗,这也是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9%,拥有6亿多城镇人口,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设市城乡657个,小城镇近2万个,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其中农民如何变成市民,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建设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建设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更大的台阶。

一、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如何让农民成为市民,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严峻挑战。

现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面临四个挑战。

1、人口膨胀

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有13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人。以北京为例,材料统计显示,近年来,北京市人口数量以年均60万的速度增长,2012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069.3万人,是1986年的两倍多。由于近年来大量人口迁入,北京市人口密度已由1999年的76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平方公里,超过警戒线。

2、交通拥堵

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时间全球领先,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1.7%,比加拿大和美国高出近1倍。以北京为例,北京动车数量从5年前的约313万辆增加到目前的约520万辆。

3、环境污染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2013年1月以来,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让“北京咳”这一名词在民间迅速传播。元凶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污染。

4、资源短缺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有42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座严重缺水。此外,人口规模急剧增长。资源相对供应不足还导致看病难、入托难、养老难等。如上海医疗服务总量近年来每年上升10%左右,2011年突破2亿人次,而医务人员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医患矛盾不可避免地大幅上升。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加强小城镇建设,建设和谐城镇。

二、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

推进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走的阶段,也有利于提高各种市场要素的配置效率,是破除城乡二元隔阂的重要通道,从当前的国家的整体国情出发,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与生存理念转换。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觉醒,要求更高的工资与保障性待遇,不再为沿海地区低劣的工作付出劳力,与之相比,更愿意在内地一般城市选择较为体面而有保障的工作。很多农民工多会在家乡附近的县城买房,在距离县城较近的大中城市务工或者经商,相比大城市局促的居住与生活空间,在县城生活则更为舒适。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为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更多的资源,成为当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国家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2010年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关键就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长久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虽然给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城乡户籍差别所带来的家庭保障、子女教育和身份歧视等问题制约了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农民很难分享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城乡差距不断增大。国家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同时,中央将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时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以后国家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让农民获得了真正进城的条件。中央近几年在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管理权限。强县扩权这项地方性行政体制改革,试验区域正从原来的浙江迅速扩展到江苏、山东等地,得到各方的积极回应。其是以财政体制的“扁平化”,渐进带动行政体制的“扁平化”,最后以体制改革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上县级政府提供的优越条件,推动产业更加合理地往内地聚拢,更多地往中小城市小城镇布置,进城的农民可以在家乡附近的城市或城镇就业,这给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与相关思考

城镇化并非是简单的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仅仅靠人口转移推进城镇化,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过大的国家中很难实现。因此,应转换思考方向,从更为实际的角度因地制宜、走多元城镇化的道路。从当前全国各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多是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与自然条件,探索着符合自身特点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如成都、重庆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河南的村级社区联建等,很好的推进了小城镇的发展。根据这些区域经验及制度上的创新,归纳出推进农村发展的可行城镇化方向。在不改变乡村人口居住和生活空间结构的情况下,走生活方式的城镇化道路。河南贾峪镇通过“五村联建”,村镇筹资建设综合型现代城市社区,让五村村民集中居住。这样年轻人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城市的居住待遇,他们不再进城买房,可以节省出大量的奢侈性花费,抑制由于代际剥夺造成的农村资源的外流问题。贾峪镇因为当地的矿产资源富足,企业为社区联建投入了部分资金,让“社区联建”模式得以推行,新型社区的服务设施更为完善,农业生产更为方便,打造了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小城镇。以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实现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彻底消除城乡二元差异,提高乡村的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统一规划和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因果关系综合起来统筹加以解决,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和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解决户籍制度问题,促进劳动力融入城镇社会。建立中心城市的统一财政体制和管理体制,保证对辖区的城乡之间的公共物品均衡供给。把农村城镇化纳入到中心城市统一规划中,逐渐建立起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带或城镇网络。四川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实践,让农村与城市并行发展,尤其是着力重视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建设以及连接作用,破除户籍制度所附带的各种歧视性政策,让城乡差异及其二元结构逐步瓦解。

综合所述,中国的城市化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这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但是鉴于中国农村区域广阔、农村人口多的现实国情,快速的城市化会带来严重的“城市病”,只有走渐进式的城市化道路,而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的道路成为合理的选择。但是城镇化不能仅理解为人口的城市化,需要通过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强镇扩权等方式,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和自身优势,从体制上不断的创新突破,打造多种途径和多种模式的城镇化路径,只有这样城镇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城乡差异才能逐渐得以解决。

第五篇:冷战后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冷战后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冷战后,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台湾问题尚不明朗;南海问题亟待解决;美国依靠世界霸主的地位依然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关键词:和平、发展、合作、勇于面对

正文:

一、当今世界发展形势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政治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要分析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国家。

政治形式,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金融危机剧烈动荡后的缓慢复苏之中,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发生改变和逆转。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我们更加容易改善我国 的国际形象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将加强。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然而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左右,使决策倾向富人;即便是照顾弱势群体、穷人的政策,也会被不断侵蚀。

2、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如今台独、疆独、藏独行情不断看涨往往得益于西方坚挺,挑拨离间若干族群与汉人之间关系,鼓动策划分离势力对抗中央主权管辖这一努力自然从未停止过。普通西方人士对台湾,尤其是新疆、西藏的背景了解极为有限,但多少年来西方政府几乎不约而同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主流社会持续宣传。

3、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首先,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影响甚大,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其次,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东海和南海争端同时爆发,中国的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面临重大挑战。今年以来,围绕钓鱼岛和南沙群岛争端以及海上划界问题,中日之间以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之间,产生了严重纷争。第三,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4、中国在核心科技方面应当加强。中国各个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惊人的相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基本都依靠进口。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成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突破和跨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长期对科技发展的不干预政策,

参考文献:1、2、3、张术环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辽阳:《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利益》

周美娟,申文杰:《论冷战后中国对欧盟开展文化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王润萍:《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

汽车品牌的思考--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