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选5篇)
编辑:海棠云影 识别码:24-89686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3 01:01: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准备:

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等。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下面先看老师做个实验,演示:用酒精灯加热空纸盒的实验。

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

师:燃烧就是一种发光发热的现象,而且原来的东西没有了,变成了别的东西。

师:下面再看老师做个实验,演示:用酒精灯加热加有水的纸盒。

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没有出现燃烧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师:由此你们对燃烧产生了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呢?或者说对于燃烧你们想探究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对燃烧有这么多问题和想法,总的来看,主要是燃烧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那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

二、推进新课

(一)实验活动讲解

1.师:我们学习过的燃烧的实例有哪些? 生:木炭、铁丝、红磷燃烧。师: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演示实验:三只烧杯,一只盛热水,一只盛凉水和白磷,一只盛热水和白磷。3.分析实验,学生提出猜想。4.验证猜想。

(二)进入实验活动

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

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实验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1.石子不能燃烧,棉花可以燃烧。

2.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3.玻璃棒不能燃烧,小木条可以燃烧。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探究二: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2.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

3.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实验现象:

1.滤纸能立即燃烧,煤块不能。2.棉花能立即燃烧,木块不能。3.乒乓球能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不能。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探究三:燃烧需要氧气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需要有氧气。燃烧的条件:(1)需要可燃物。

(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三)问题与交流

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

(四)活动结束总结 1.燃烧的条件:

(1)物质本身要具有可燃性。

(2)燃烧要有氧气参与,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物质的着火点)。2.当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保证具备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且情况完全相同。教学板书: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思想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学会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第七单元检测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2.煤和燃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

A.SO2、NO2 B.CO、CO2 C.烟尘 D.未充分燃烧的汽油

3.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作助燃剂,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是化合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 B.电器起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灭火 D.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

5.下列对环境友好的是()

A.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B.大力增加绿地面积

C.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D.大量使用燃油车代步

6.202_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7.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8.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10.在下列五种物质中,可能造成雾霾的是()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 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11.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12.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相同。下列关于页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C.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D.加压使它液化,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13.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绝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5.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37分)

16.(3分)202_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2_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__。

17.(6分)我国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主要成分含有甲烷水合物)获得成功,对促进能源安全保障、优化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化学式是____。

(2)可燃冰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

(3)甲烷不充分燃烧会生成____、CO2 和水,要使其充分燃烧,你的做法是___。

(4)可燃冰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新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__(填一种即可)。

18.(9分)(威海中考)利用燃料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____。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

A.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16∶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可作气肥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___。

19.(6分)利用所学习的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1月份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身亡。

材料二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 ℃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①请说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

②点燃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填字母)。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③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___。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____(填字母)。

A.CH4 B.CO2 C.N2 D.面粉

20.(6分)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

(1)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电解水时,氧气在电极的___极产生。产生的氢气与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为了能将沉重的空间站各舱段送上太空,“长征五号”的箭芯采用液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燃烧具有____的优点。

(3)“长征五号”的助推器用液氧、煤油作推进剂。

①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石油分离而来,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

②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煤液化制煤油发生的是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1.(7分)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X的化学式为____。

(3)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和 H2的混合气体),步骤④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4)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___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的优点: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9分)

22.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NaOH),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是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

四、计算题(共9分)

23.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3O2,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 g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 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_20__棵树吸收的CO2。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铜仁中考)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C)

2.(广州中考)煤和燃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A)

A.SO2、NO2 B.CO、CO2 C.烟尘 D.未充分燃烧的汽油

3.(杭州中考)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作助燃剂,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甲烷是化合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 B.电器起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灭火 D.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

5.下列对环境友好的是(B)

A.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B.大力增加绿地面积

C.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D.大量使用燃油车代步

6.(邵阳中考)202_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D)

A.隔绝空气或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7.(盐城中考)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8.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C)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台州中考)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10.在下列五种物质中,可能造成雾霾的是(B)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 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11.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12.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相同。下列关于页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C.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D.加压使它液化,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13.(宜昌中考)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绝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4.(日照中考)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5.(德州中考)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37分)

16.(3分)(湘西中考)202_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2_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清除可燃物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隔绝氧气__。

17.(6分)我国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主要成分含有甲烷水合物)获得成功,对促进能源安全保障、优化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化学式是__CH4__。

(2)可燃冰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热__能。

(3)甲烷不充分燃烧会生成__CO__、CO2 和水,要使其充分燃烧,你的做法是__增大氧气的浓度__。

(4)可燃冰__属于__(填“属于”或“不属于”)新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太阳能__(填一种即可)。

18.(9分)(威海中考)利用燃料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热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3H6+9O2=====6CO2+6H2O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__丙烯液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是物理变化;丙烯燃烧是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是化学变化__。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uO+C=====2Cu+CO2↑__,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CDE__。

A.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16∶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可作气肥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__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作取暖、做饭__。

19.(6分)利用所学习的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1月份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身亡。

材料二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 ℃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①请说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__可燃性__。

②点燃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B__(填字母)。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③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__氢氧化镁受热分解成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__。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Mg(OH)2=====MgO+H2O__。

(2)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__AD__(填字母)。

A.CH4 B.CO2 C.N2 D.面粉

20.(6分)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

(1)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电解水时,氧气在电极的__正__极产生。产生的氢气与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4H2+CO2=====CH4+2H2O__。

(2)为了能将沉重的空间站各舱段送上太空,“长征五号”的箭芯采用液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燃烧具有__热值高、产物无污染__的优点。

(3)“长征五号”的助推器用液氧、煤油作推进剂。

①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石油分离而来,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沸点__不同进行分离的;

②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煤液化制煤油发生的是__化学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1.(7分)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物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X的化学式为__SO3__。

(3)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和 H2的混合气体),步骤④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H2=====CH3OH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化合反应__。

(4)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__一氧化碳、氢气__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的优点:__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实现“零排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__。

三、实验探究题(共9分)

22.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可燃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不污染空气,更环保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擦干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氧气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NaOH),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2O2+2H2O===4NaOH+O2↑__,该反应是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滴水过多降低了温度,使温度达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__。

四、计算题(共9分)

23.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3O2,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 g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 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_20__棵树吸收的CO2。

解:设生成乙醇的质量为x。

2CO2+3H2O=====C2H5OH+3O2

46

968 g x

= x=506 g

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 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CO2

答:(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506 g。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 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 20棵树吸收的CO2。

第三篇: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教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教案

考点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5、安全知识

考点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考点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考点

四、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影响

2、开发新燃料:乙醇、氢气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关于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实验来说明什么是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学习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

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

2、对爆炸的概念认识错误,认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白磷、红磷、烧杯、热水、铜片、导管、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教学过程: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爱心专心

课堂练习:(投影,学生回答,教师评讲)

1.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2.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

4.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5.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地区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

作业布置:

1、家庭小实验:点燃三根火柴,分是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平放,比较三根火柴燃烧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课后习题1、2、3、4板书设计:

7.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氧气(或空气)

二、灭火的原理

用心爱心专心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常见灭火器

四、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用心爱心专心 4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中考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试题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8分,)

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B.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C.燃烧前常将汽油喷成雾状,是为了使汽油分子变得更小,燃烧更充分

D.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太阳能供热

B.水车汲水灌溉

C.用液态氢气做燃料发射火箭

D.风力发电

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认识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用湿抹布盖灭

4.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C.将木材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D.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5.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酒精

D.煤

6.下列对火的控制与使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B.进入煤矿时不用火把照明,可用矿井专用手电筒照明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离开现场

D.用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7.下列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只要发现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8.08年2月份我市高明段及鹤山段两地水域惊现多处不明来源的油污带.其中一处长约2公里的油污带给高明自来水厂吸水点造成影响.事发后,为确保整个中心城区近2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下列处理方法不可能的是()

A.立即停止向用户供水,直到环境部门认定饮用水源没有受到污染为止

B.立即用吸油毡覆盖数千平米受污江面吸附油污

C.向江中投入大理活性炭以吸附油污

D.把受污染的水全部抽干,然后集中处理

9.下列化学反应不能为人类提供热量的是()

A.煅烧石灰石

B.生石灰与水反应

C.焦炭不充分燃烧

D.呼吸作用、金属生锈等缓慢氧化

10.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白磷自燃

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

11.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浓度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下列方法中哪一种与其它三种方法不同的是()

A.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加工成粉末状

B.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C.用煤炭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D.家庭用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煤

12.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纯净物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用石油可分馏出汽油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

1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B.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14.燃料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二、多选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12分,)

15.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目前我国已使用可燃冰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废旧金属可回收再利用,但不包括被腐蚀的铁制品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7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B.温室效应会使土地沙漠化,对人类有害,我们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C.候德榜为火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D.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17.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资源有限,而且不可再生,如果不顾国家利益乱采矿,金属元素就会被耗尽

B.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汽油和煤焦油都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D.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18.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进入废弃矿井,火把照明

B.油锅着火,盖锅盖灭火

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架空柴火,火烧的更旺

三、填空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6分,)

19.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________;不充分燃烧的危害:________.

20.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4分,)

21.化石燃料天然气是当今使用的主要燃料之一,天然气管道在第一次通气前要先充满氮气,请解释原因.

22.以下是两位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所用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和产物完全相同)。

(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①图中铜片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如图2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分析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①实验一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实验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蜡烛熄灭,而外面的蜡烛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③图1装置中铜片上红磷和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与图2中的实验________(填“一”、“二“或“三”)探究的燃烧条件相同,通过该实验得到关于燃烧条件的结论是________。

23.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本实验说明:①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________等也能发生爆炸;②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__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五、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30分,)

24.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答出一种即可)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5.请对“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两种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你提出的两种猜想是:猜想一:________;猜想二:________.

(2)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猜想一

猜想二

26.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

(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________(填图1序号)。

(2)如图2所示,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