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模版)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24-77267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7 21:54: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模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

第一课水乡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2、聆听《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教学内容:

歌曲《采菱》、聆听曲《采茶舞曲》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小结:水乡一景。

二、学习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2、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

演唱曲《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三、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四、学习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五、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六、教师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的: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进行《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的学习。

2、聆听歌曲《渔光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

1、听范唱录音

2、复习歌曲的曲调及第一声部的演唱。

3、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4、二声部合唱。

二、聆听《渔光曲》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四、教师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听筝独奏《渔光曲》,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学习内容:

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光曲》(筝独奏)

1.复习歌曲《采菱》、《柳树姑娘》。

2、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

3、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4、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第二课国歌

学习目标: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教学内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比较的熟悉,所以这一课的重点我设计为:准确演唱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二、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

三、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四、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五、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2、聆听歌曲《歌唱祖国》,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内容:

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

教材分析:

歌曲《歌唱祖国》

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

教具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二、学习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三、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四、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 月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愉快的梦

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学习6/8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愉快的梦》学习连线,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

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

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答案:

(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

(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竖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愉快的梦》

先跟琴演唱歌谱,再跟伴奏带演唱歌词。

二、聆听《月亮月光光》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三、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介绍作家:海顿

4、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4.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五、教师小结下课。

第四课 快乐课间

教学内容:

欣赏:《乒乓变奏曲》《陀螺》《旋转木马》

歌唱:《哦,十分钟》《大家来唱》

音乐知识:拍号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哦,十分钟》,2/4拍号,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二、教学目的:

1、能随着伴奏有表情地演唱《哦,十分钟》,知道这首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

2、课外听到《兵乓变奏曲》,知道这是一首根据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创作的钢琴曲。

三、教学重点: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2/4拍在实践中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哦,十分钟》及讲解2/4拍号和指挥图式。

1、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老师请你看一段录象,你看一看录象里的小朋友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放课间录象)

你们的课间十分钟再玩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哦,十分钟》,请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初听歌曲范唱

3、师生讨论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

(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

4、再听范唱,打开书看歌谱。

5、学习歌曲的旋律。

(1)先学习A段前8小节。

设问:请先看前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们能唱吗?剩下的两小节仅四个音老师相信你们能唱好。

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学

(3)将A段连起来演唱。

(4)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5)学习B段前8小节。

教师用2/4拍指挥图式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跟琴学唱。

(7)用轻松愉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接前奏完整演唱歌词:提示学生用欢快愉悦的心情演唱

7、练习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8、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演唱歌曲。

9、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歌曲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反馈评价。

(二)音乐欣赏〈〈乒乓变奏曲〉〉

1、导入:你们打过乒乓球吗?如果你们没有打过这次雅典奥运会看乒乓球选手打球时是什么样呀?(动作灵巧轻快,你推我挡激烈比赛)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听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情绪和描写的内容。

2、新授

(1)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

(2)简单介绍变奏曲

(3)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4)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5)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6)小组讨论

(7)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歌曲《大家来唱》

2、拍号3/

43、为三幅图配节奏

二、教学目的:

1、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

2、能正确完成配节奏的创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有表情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五、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大家来唱》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这首歌曲就是三拍子的,请大家来听。

2聆听录音范唱:老师带同学拍手感受2/4拍强弱规律。

3再听: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做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4先学习第二声部旋律:用三拍子指挥图边打拍子边看书唱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学唱。

(1)前8小节注意连线,第3、4小节同音相连只唱一音时值相加共唱5拍。

(2)再学唱后8小节。

5再学习第一声部旋律也分两个8小节学唱:前8小节1—ⅰ跳跃要唱准想好音高再唱。

6二声部合唱

(1)先唱好两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唱,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另一个声部使自己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唱好一句及时鼓励,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二声部旋律唱好的基础上填唱歌词。

8配上打击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9小结:这首歌曲表达了孩子们快乐课间生活,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

(意大利威尼斯)

课件出示:介绍意大利威尼斯。

(二)2/4与3/4对比及三幅图配节奏。

1导入:威尼斯美吗?请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随着音乐《欢迎进行曲》片段,来畅游威尼斯看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不禁跳起了舞蹈,你们听杜鹃也和你们一起分享,放《杜鹃圆舞曲》

2教师在参与时可以做2/

4、3/4拍的指挥图式。

3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2/4与3/4拍后,完成书上配节奏。

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以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

时钟:用二拍子。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陀螺》、《旋转木马》

2两首歌曲复习

二、教学目的:

1.课外听到《陀螺》,知道这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管弦乐《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一首小曲,乐曲描写儿童转陀螺的情景。

2,知道《旋转木马》一首电子琴曲。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巩固2/

4、3/4拍的节拍感。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聆听乐曲。

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乐曲描写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1《哦,十分钟》2《大家来唱》

(二)音乐欣赏:管弦乐《陀螺》

1导入:教师拿一个陀螺问学生谁玩过或见过,说说怎样玩法。

2课件出示介绍陀螺及作者比捷。

3初听全曲: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吗?

4复听全曲:学生边听边看教材中两谱——简谱与图形谱,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热烈气氛的原因。

三音乐欣赏:《旋转木马》

1导入:同学们玩了陀螺这个传统游戏活动,现在老师带你们

去游乐场坐电动木马。请看书上插图,让坐过旋转木马的同学

给大家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上下起伏)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到

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

(1)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

(3)当最后一部分再现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听出来了。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是用了快速的节奏和高低起伏的大跳音程,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间活动,你们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第五课《妈妈之歌》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内容

聆听《妈妈之歌》

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游戏:《跳格子》

表演《妈妈的心》

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四分休止符

2、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小牧笛》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

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

2、听录音

师生交流上述设问

3、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533.1│230│

53.3│230│

4、跟琴连唱

5、设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

讲解: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6、拍打节奏:ХХ0∣ХХ0‖

0ХХ∣0ХХ‖

“0”先说“停”拍打,然后默想在心里拍打。

7、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要求:看到谱上“0”要休止

师生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教师小结:这里四分音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连唱

8、设问: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有感情地连唱。

9、学唱歌谱

教师范唱

练唱第一乐段

练唱第二乐段

连起来唱

10、用打击乐器伴奏

徒手操作,注意第一声双响筒的强拍休止。

打击乐两个声部敲击合奏。

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

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四、聆听《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

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

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复听

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

学生交流

5、再次复听

学生看歌词跟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母亲的深情。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妈妈的心》

2、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行情景表演

3、听辨音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妈妈的心》

1、指名学生唱,其余学生评价

2、边唱边表演

三、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1、导入: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在比赛前先来唱一唱下面几个音。

2、出示:612356

要求:学生边做手势边唱

3、教师弹奏以上几个音让学生听辨,并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4、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5、学生板书,其他学生板书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列书写,并用手势配合唱准“612356”的音列。

四、《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导入: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奏

我们这个故事编成歌来唱好吗?

2、出示歌词,请小朋友们选一段歌词试试编一编,可以小组讨论后派一个代表唱一唱,其余学生评价一下。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旋律,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录音,学生交流。

3、你能用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吗?

听录音,学生自由表演

4、再听录音,听后说说是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学生交流

5、用“Lu”哼唱曲调

6、放录音,轻声哼唱

找一找自己喜欢唱的乐句,唱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评价。

哪句不会唱,谁来帮帮他?

重点练唱:35176│5—│

唱准低音“5”

3325│253│2—│2.0│

妈妈屋里静悄悄

唱准低音“5”、切分音、“2”时值唱足。

最后的哼名音要唱准,唱的时候,眉毛稍微抬起一点。

跟琴连唱

7、这首歌曲是小朋友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因为劳累而睡着了,于是把桌子当成摇篮,边摇边唱,说明小朋友怎样?

学生交流

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表现夜晚的宁静,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

多媒体出示,让学生选择。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8、看歌词,设问: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学生交流

你能把歌词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讲故事,老师放背景音乐

你能把刚才讲的饿故事进行情景表演吗?

提示:表演中有几个动作?

分小组合作进行情景表演设计,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9、学唱歌谱

师:能把这首歌曲的情绪表达得这样好,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首歌曲的旋律写得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它的旋律。

教师范唱

学生跟唱

慢速连句成段。

10、拓展

师:看到妈妈工作得这样辛苦,我们除了给妈妈唱摇篮曲,还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不再麻烦好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五、小结,结束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听辨音的高低

2、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3、游戏跳格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指明学生演唱

其余学生评价

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三、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师: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

2、师生交流

师: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3、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师: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回答

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4、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再次复听,在心里跟录音哼唱

师生讨论演唱形式

5、师生小结: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听辨音的高低

1、复习“612356”

要求:边做手势边唱

2、教师弹奏以上音让学生听辨,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学生板书

其余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在书上

用手势唱准“612356”的音列。

五、游戏:跳格子

1、导入:刚才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

2、游戏规则

格子中的“Х”是一个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唱名或模拟动物的叫声等等“0”代表休止符

教师示范

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

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

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六课 少年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

1、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

突出(突破)方法:

1、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新授部分,师生问好

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

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

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这是考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了,不要求学生的思维局限,有自己的见解最好,主旋律的分析关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而唱熟主旋律是学生分析的前提)

(给歌曲取名字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兴趣,为学生的快乐学习打基础)

(可以提示学生轻声、深情的演唱)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七、结束: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

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通过欣赏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阿凡提》

1.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

3.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

教学难点:唱准下滑音、升记号,及后

十六、切分节奏及换气等。,教、学具准备:《阿凡提的故事》主题歌,FLASH,阿凡提图片,歌片,电脑,实物投影,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娃哈哈)按节奏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聆听部分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播放《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

(学生聆听后回答:有变化。)

2.师:屏幕上这些节奏型我们都非常熟悉,现在老师按照座位把大家分成4组,每组同学负责一种节奏型,请你想一想,这些节奏加在音乐中的哪儿最恰当,最能表现音乐的情绪特点?听着音乐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

(1)XX|XX|

(2)0X0X|0X0X|

(3)XXX|XXX|

(4)X-|X-|

(学生边听音乐边分组拍击节奏型,然后小组讨论)

3.学生反馈。

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学生回答)

4.师:请各族同学分工配合一起为音乐伴奏,注意听前奏,节奏型变换的地方要衔接好。(学生合奏)

三、学唱歌曲

1.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它表现的又是什么形象呢?大家来看一看。(学生观看幻灯片)

2.表现的是谁?你了解阿凡提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这段音乐的名字就叫《我是少年阿凡提.》,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还可以轻声的跟唱。

4.分部分学唱

师:根据伴奏型的不同,分部分的来演唱。

(1)学生跟琴演唱。

(2)教师指导

A教师对比范唱下滑音处:

333.0|

小毛驴,B随琴模唱升记号处:

22#12|30

心中多欢喜,C切分音处,闭口法。

5.432|012|3.5|

我可对他不客气。

D十六分音符处,读词法。

66666|

啦啦啦啦啦,E附点音符处,手势法。

1.3|2.17|

哎,5.连唱歌曲

(提出要求:由表情的演唱歌曲,唱出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和阿凡提幽默自豪的特点)

四、乐器伴奏

1.按照刚才配合好的伴奏型边唱边伴奏。

2.个别同学配合伴奏。

3.师:你还能用哪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听着音乐试一试。

(学生创编伴奏)出示节奏谱

4.合奏练习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份节奏谱,不过与大家的伴奏有些不同,大家来试一试,看效果如何。

(学生观察节奏谱,并试着边唱边演奏)

五、律动表演

1.教师示范

师:维吾尔族人民不仅能歌而且善舞,老师用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编了个小舞蹈,我来跳舞,大家来伴奏演唱好吗?

(教师范跳,学生边演唱边演奏)

2.学生创编

六、拓展,结束部分

1.导: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首关于阿凡提的歌。

2.问: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良行为,你会怎样处理?(学生回答)

3.导:阿凡提没有采取硬碰硬的方法,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这些行为做斗争,因此,光有一颗正义的心还不行,我们还要学会机智与勇敢。(播放《阿凡提的故事》主题歌)

4.结束语:歌曲就学到这里,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阿凡提那样,做一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少年

第三课时

授课类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欣赏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使学生知道《小机灵之歌》是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主题歌,能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聆听并学唱歌曲旋律,感受日本音乐的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了解歌曲旋律特点。

教学准备:电视、VCD、自制教学短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师生共唱《英文师生问好歌》同唱问好歌(增进师生情感)

1、导入

(1)出示一休图片

(2)提问: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3)提问:

(增进师生情感)

①你们是从哪里知道一休的 ②谁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2、欣赏歌曲

(1)初听:

①播放歌曲中文版

②随录音演唱

(2)复听:

①边听音乐边自己创编动作

②同老师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3)歌曲旋律分析

①出示歌谱

②提问:歌曲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

③解析:歌曲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较抒情,第三乐段回到欢快活泼的旋律

(4)器乐创编

①引导学生用乐器为不同段落伴奏

(双响桶、碰钟、木鱼)

②按照分好的小组创编

③教师分别指导

3、拓展延伸

①提问:谁会用日文演唱

②播放日文版歌曲

③播放动画片中另外一首插曲

4、尾声

①提问:看一休哥对我们说什么了

②播放一休结束语

第七课 回声

教学目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听《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唱《友谊的回声》。

第二课时:唱《山谷静悄悄》;音乐知识:

第三课时:听《羊肠小道》;总复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回声》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代表强,“p”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

8、游戏:小汽车与大卡车。

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二、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三、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

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山谷静悄悄》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二、复习力度记号的知识,并且运用到演唱当中去。

三、学习新的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

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重在实践运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羊肠小道》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

二、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

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

第八课 童心

教学内容:

歌唱:《童心是小鸟》,《小孩世界》

欣赏:《山童》《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随着伴奏演唱《童心是小鸟》,知道这是一首二段曲式的歌曲

2、能与他人一起随着伴奏演唱《小孩世界》,知道这是一首二段曲式的歌曲

3、课外听到《山童》时,能说出歌曲的标题,知道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童声合唱

4、知道《真善美的小世界》是一首美国歌曲,能说出两个段落的情绪有何不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欢乐雀跃的情绪

教学难点:三段曲式的听辩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自由回答--迪斯尼乐园

介绍迪斯尼乐园:

师:迪斯尼乐园是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有新颖奇巧、情趣各异的游艺设施,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人物,因此是孩子们向往的儿童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而新奇的迪斯尼乐园。

二、新授

1.初听全曲:听后有何感受(说出它的情绪特点)

他们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成为真善美的小世界呢?

--生自由说

2.复听全曲:整首歌曲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你能听出来吗?听出来后举手示意。听后说出前后有何不同。

3.听A乐段:情绪特点:活泼欢快

这种情绪表达了什么?

生自由说(这种情绪表达了小朋友们在迪斯尼乐园获得了知识、欢乐等等)

4.再听B乐段:情绪特点:抒情

那这一段又一次充分说明了小朋友们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之中欢乐、愉快的好心情。

5.师:那第三乐段我们听起来十分的熟悉,它是第几乐段的反复?

生:第一乐段

师:那也就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可以用A1来表示

那它的情绪特点与第一乐段相同吗?是活泼欢快的。

6.师:那里的小朋友那么的高兴雀跃,那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其中感受他们的心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轻声随音乐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三、真善美的小世界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了友谊和阳光,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板书:真善美的小世界

迪斯尼

ABA1

情绪:活泼抒情性活泼(A乐段的再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童心世界》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并能够带着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听出歌曲的曲式特点(二段曲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童年都玩儿些什么吗?

生自由说

师:(鼓励)老师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我的校园里有一大片空地,老师带着我们到那里去种蓖麻,种花草,我们把我们的爱心播在了校园里,我们一样拥有我们多采的童年,我们每位同学都拥有一颗童心。

二、新授

1、聆听《童心是小鸟》

(1)它的速度怎样?

(2)情绪是什么样的?

(3)歌曲中都讲了些什么?

2、听后学生自由答

3、复听:认真听旋律,轻声用u哼唱。

4、再听:打开书,边听音乐,变轻声跟唱。

5、学唱歌曲:教师范唱,学生看书,6、教师弹伴奏,学生轻声哼唱。第二句谱子较难,可以单拿出来演唱。(注意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归韵,注意口型,注意声音要用轻声演唱)

7、唱2遍,全体学生自己随伴奏演唱第一乐段。

8、第二乐段,先听,它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稍有不同,它的旋律特点要求学生把握住,然后随教师的钢琴演唱。

9、全曲学完后,请学生集体演唱一遍,指导还演唱不好的地方,并强调口型,吐字。

三、师: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童心是小鸟》这一课,它用比喻的方法通过小鸟来顺序叙说“我”的童年生活,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再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山童》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听出歌曲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童心是小鸟》师:上节课我们用我们的歌声,歌唱了我们欢乐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农村的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二、新授

1、初听全曲:思考: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的速度

(3)歌曲的情绪

2、复听:(分段欣赏)播放第一部分录音

第一部分是齐唱与合唱交替出现的,情绪欢快活泼

3、播放第二部分录音

它是合唱部分它在节奏以及演唱形式上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4、播放第三部分录音

让学生说出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与第几部分相似?为什么?

(合唱、它有第一部分的称词演唱部分)

5、再次聆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三、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好听的合唱歌曲《山童》,他通过简单的语言叙述了山区儿童那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情景。

这首合唱歌曲,也是许许多多的合唱队最爱演唱的一首声乐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由其他童声合唱队演唱的这首《山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小孩世界》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音乐符号D.C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师:我们前几节课,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看到了我们美好的童年生活,同时也看到了山区儿童以及外过儿童的快乐的童年生活。童年是每一个人一生当中最美最无忧无虑的阶段,那个时候我们纯真,我们快乐,我们的天永远是五颜六色的,就连我们这些已经工作的人都想重回童年,做一个小孩,因为春天永远会伴随着我们,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就连作曲家们也无不羡慕你们,于是,创作了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小孩世界》

二、新授

1、初听歌曲:歌曲中都讲了些什么?

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再听:轻声哼唱旋律

3、再听:轻声u哼唱旋律

4、音乐符号的认识:

在歌曲中有几个音乐符号?(反复记号)(结束句)

还有一个音乐符号你从没有学过但是,也在歌曲中出现了,你能找到吗?

D.C--反复记号,5、教师讲解它是如何进行反复的。

6、学唱:教师范唱第一乐段

教师弹琴,学生轻声试唱第一乐段。

教师指导演唱,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以及切分节奏的演唱。

7、随录音学唱第二乐段,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8、打击乐器选择为歌曲配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好听的儿童歌曲,你们学的很快。这里有几个节奏

出示节奏谱:

xx|xx|xx|xx||(双响筒)

x-|x-|x-|x-||(撞钟、铃鼓)

9、学生选择适合歌曲的打击乐器。

随录音进行单一试奏。

10、大家单打都很不错之后,全体一起为歌曲伴奏。

三、今天我们一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孩世界》伴奏,大家打多非常好。为歌曲增色不少。

第二篇:新人音版第九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朝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过程与方法: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教后记:

第二课 农家乐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过程与方法:

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3、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

(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臵。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

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教后记:

第三课 足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过程与方法: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3、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臵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教后记: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过程与方法: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

第五课 故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过程与方法:

2、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

“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教后记: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过程与方法:

2、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

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臵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

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教后记:

第七课 雨花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过程与方法: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二、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

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教后记:

第八课 冬雪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过程与方法:

2、唱《堆雪人》;听《乘雪橇》。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情感态度价值观:

3、.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

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臵。 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

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教后记:

期末复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复习课时:15---2

课型:复习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的内容,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考核 课时:16---1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三篇:5年级音乐教案【新人音版】

第一课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

”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

”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

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2.视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

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2 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

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二、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

改写成

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徒手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

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课后小结 

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切分音型的掌握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巴塘连北京》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

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华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设问: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5.师生讨论。

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

(从引子开始一段一段地议论,可根据课时的安排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范唱:有条件的最好结合影视片。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强弱节拍感。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

设问: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是佤族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设问:“

”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

”节奏。

”;它是与“

”属特

”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是““”的缩短,而“

”与“

”是同一种形式,而“ ”是

”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的切分音的形式。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

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

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

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

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体验。

三、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

”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后小结

第三课

幻想

教 学 目 标: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力。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 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教 学 内 容:

1、聆听:《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飞行使者》

2、表演:《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小白船》是一首朝鲜童谣。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天空银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树,小白兔……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前后两个乐段均为16小节构成的规整乐段。第一乐段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稍有变化的重复乐段。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第二乐段采用了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像,进一步地抒发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内在情感。

合唱《让幻想展翅飞翔》

科学发明往往是以幻想为诱导而产生的。从小培养孩子“让幻想展翅飞翔”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歌曲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以“小朋友”为第一人称展开。把“彩虹”幻想成“果园的大门”、把“雷声”想像“是天上的乐队把鼓敲响了”、把“闪 电”想像“是云彩姐姐划火柴”……这是多么有创意的幻想。

曲调为带再现的单三段体曲式即A B A1。快速而紧张的引子,把人们带入风雨交加、雷鸣闪电的情景之中。A段的曲调,是以一个下行的八度分解大和弦音程组成的乐节为动机发展而成,带有附点的节奏及4/

4、2/4变换的节拍,使音乐更富有动感,突出了“天上的果园”热烈欢迎小朋友去旅行的情意。B段以四个短促的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

以及八个短促的八分音符同音反复的过门,绘声绘色的描述了“雷声”、“闪电”的情景,接着节奏拉宽,形象表现小朋友们整装出发去天上果园。C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歌曲的尾声,点明歌曲的主题“让幻想展翅飞出心灵”。

歌曲以多变的节奏、富有个性的过门、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加上丰满的二声部合唱,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们的奇妙幻想。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 教学难点: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幻想”的主题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简单介绍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教学难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体会电声音乐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

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师归纳(故事概况见本教材分析)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讨论:

(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3.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但不能妨碍别人的聆听),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二、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播放录音《望月节》。

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

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在讨论中还可播放部分片段。答案见“教材分析”)2.聆听《望月节》。

在聆听前,教师先提示: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聆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首先是女声演唱的音调,其次是伴奏配器的手法及电子合成器的效果。)3.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表演《小白船》

2、聆听《水星》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听辨练习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设问:太阳系有几颗行星?(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片段)。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题: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水星——飞行使者》。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自由议论:按乐曲的标题,请大家自由议论,说说你的想像。

(对学生丰富的想像,教师要给予鼓励。不要把乐曲的分析强加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由想像。)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开始)。

设问: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要放开你的想像。

6.跟琴看着教材上的谱例,哼唱乐曲的第一、第二主题,以加深对这二主题的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问题:

(1)乐曲分几个部分? (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以乐曲作背景音乐)。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时,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讨论。如果有的小组能伴舞表演更佳。10.教师学生共同点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11.再次完整地欣赏。

由班级“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

12.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3.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

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8.练习吹奏曲调(可以是竖笛,也可以口风琴、口琴。这取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

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10.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1.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

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2、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3.音程基本训练:

在训练时宜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操作,教师随时调整学生的音高,使之谐和后再换手势进入下一个音程。在万不已时才用钢琴校音。在人声二部训练前,先可听钢琴弹一下,先有一次听觉体验,然后再唱。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22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5.表演歌曲。(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点拨,要极大地鼓励学生的创造。)(3)分组展示,如有的组力量不足,可以提出要求,请其他组同学乃至教师参与、协助表演。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要求: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当然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提示学生寻找代用品,也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从家中带一部分器材来。)3.教师引导: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三、课后小结

第四课

四季

教 学 目 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4.继续学吹竖笛,吹奏二声部《故乡亲人》。教 学 内 容:

1、聆听《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歌曲《童心是小鸟》是一首全国首届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大赛组委会推荐的歌曲。

歌曲通过富有诗意的歌词十分形象地把儿童比拟成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把少年儿童纯真的童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歌曲为大调式,3/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采用了排比句式,节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极富有特点,使得旋律欢快、跳荡,将我们带入了诗一般美丽的孩子天地里,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甜美生活的心情。中间插入了4小节衬词 “啦啦啦”是上下段的连接,曲调轻盈跳跃,进一步抒发了孩子们喜悦欢乐的心情。紧接着第二乐段在节奏上作了变化,旋律变得优美而舒展。唱出了少年儿童无比欢乐的童年生活,尾声结束在主和弦的五音上,给人以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

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这是一首颂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

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从“一把雨伞三个头”引伸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雨中风雨共伞的嬉戏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句逗中的休止符不同的运用及连续三次出现“

”节奏型和音程的大跳,使得音乐轻快、跳跃、诙谐有趣。“嘻嘻哈哈”非常口语化,加上下滑音的巧妙运用,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的神情。歌曲最后结束在大调主和弦的三音上,明亮的色彩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声笑语。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童心是小鸟》

2、聆听《四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表演《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导入。 设问:

(1)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2)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 2.教师范唱第一句曲调:

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

3.设问:请你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提示:从节奏、旋律走向去研究。) 4.教师表扬学生们进行的研究,并进行归纳。

5.学唱第1——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注意要表示出来喜悦、自豪的心情。6.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包括跳越反复记号部分)。(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

(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7.表演歌曲。(1)完整地唱全歌。

(2)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像?(学生自由结合议论——师生讨论。)

(3)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选出2—3个方案进行试唱。

(4)设问: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满、活泼。(5)师生讨论、归纳。(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二、聆听《四季歌》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 听这一段,请同学生看谱跟唱(或跟教师的琴声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 3.欣赏全曲。

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像。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唱准8度大调和跨小节切分 教学过程:

一、《一把雨伞圆溜溜》

1.情景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 2.聆听范唱

设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他们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

(1)设问: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你们听每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吗?(2)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3)听教师将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

(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5.学唱歌曲。

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

(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6.表演歌曲。



(1)设问: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

(4)师生互评。

二、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

1、聆听《秋收》

第三节

2、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聆听《秋收》 教学难点:分析乐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秋收》

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板书《秋收》歌曲。(曲谱见《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部分。有条件的能做成幻灯片或投影片放映更好)。(2)教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2.初听器乐曲《秋收》。

(1)设问: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型旋律有关系?(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主题A)(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3.复听乐曲。

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4.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了无究的生机。

二、唱自己的歌——曲调创作活动

 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教材所示,已知两小节

(这是民歌的 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 2.教师用本课中的两着歌曲作范例讲解复习模仿重复的要求。

 

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表扬他们极积参与的精神。

三、课后小结

第五课:

您好,大自然!

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



2、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

”的节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铃儿响叮当》二声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田野在召唤》

2、聆听《我们的田野》

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教学难点:弱起位置的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 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33(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3)评价与表扬。

6.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二、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精品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述的美景。

(1)课前先准备歌词的板书(或小黑板或幻灯投影片)。

(2)课前先请班上朗诵好的学生朗读,熟悉歌词,教师给予指导,要表达出充满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3.初听《我们的田野》。

(1)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领唱与合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的“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1)设问: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看教材线条图形谱。

(3)完成教材中的作业:画出[2]、[3]曲调的线条图形谱。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儿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聆听《铃儿响叮当》

第 二 节35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聆听《铃儿响叮当》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2.初听《铃儿响叮当》。

(1)设问: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并即兴舞蹈表演。

(1)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2)愿意即兴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段落,跳与该段落情绪相吻合的舞蹈动作,抒发自己对音乐的体验。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甲组主要讨论奇数段落,乙组讨论偶数段落),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8.配乐讲故事。

把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作为背景音乐(音量少一些,不影响“讲故事”),10位同学轮流随音乐的发展讲各自的故事,连成一个“连续剧”。9.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二、课后小结

第 三 节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

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如:化,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编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课后小结

多种节奏型的变

第六课 京 韵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

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 “”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 “”倒逆为“

”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

”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 “

”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京韵” 课时:三课时

第 一 节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2、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二、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见教材分析)。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第四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

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京调》

1.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3.欣赏全曲。

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

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2.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1)第一段从“我是蝈蝈——吹牛皮”。(2)第二段从“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3)第三段至最后结束。3.完整唱全歌。

4.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教师为他们准备道具,如头饰彩色纸等。)5.表演唱《蝈蝈和蛐蛐》。6.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

三、课后小结

第 三 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我是中国人》

2、编创与活动

3、简介京剧小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制作脸谱 教学过程:

一、表演《我是中国人》

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2.聆听范唱。

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

3.分句跟唱。



(1)点着“板”跟唱曲调。



(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

量做到“字正腔圆”。

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中国人》。7.召开戏曲演唱会。

二、编创与活动 自制京剧脸谱

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见教材分析后的小知识)。2.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

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5.展示会。



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 场。

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三、京剧小知识

〔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

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

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课后小结

第七课

友谊

教学目标: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 “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

谱上有色块处用“

”,在歌

”切分节奏

”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 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 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2、表演《可爱的苹果》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中的友谊 教学难点:歌曲的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1.回忆儿时的情景导入。

 设问:在小时侯是否玩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吗? 2.设问:你听!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 

(1)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2)讨论: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演唱形式。

3.板书歌词(有条件的学校,将歌篇扫描到计算机内,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看着歌篇再次聆听。

4.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

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

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体舞。部分

学生可戴上头饰及披肩扮演不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

6.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二、表演《可爱的苹果》

1.以水果的形状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

设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

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3.分组学唱。

(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划3/4拍指挥图式,感受三拍子的节拍及曲调的情绪。

(2)分成两组学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甲组学唱第1——14小节。乙组学唱第15小节到齐唱结束。(乙组较难唱,教师在分组时要适当顾及学生水平。)(3)两组曲调接唱。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弱起拍的乐句节奏可能学生唱不整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4)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甲组唱高声部,乙组唱低声部,教师重点指导乙组。)(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4.表演歌曲。

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3)分组讨论演唱形式。

(4)各组展示,师生点评。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2、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1.歌曲背景介绍导入。

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本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设问: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看着教材上的歌词,再次聆听。

设问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唱唱吗? 4.跟着录音哼唱,也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哼)边跳,或做表示友谊的各种即兴动作。

5.小结:“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二、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1.活动的主题:师生情演。

2.这一活动的要求拟在课前先告诉学生(上节课结束时与学生沟通一下),请他们收集有关材料。

3.汇总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组讨论,选编其中一种形式并进行排练。教师分别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4.选出节目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节目顺序及准备简单串联词。5.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或参加到学生的节目中去作为普通的一员。6.“师生情谊”艺术活动展示。7.小结。

三、课后小结

第八课

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

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

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 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

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 品格。

教材分析:歌曲《盼红军》:这首歌原句为《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第三乐句重复第二乐句的歌词)。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

”的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作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第一乐句为4小节,句末采用一字多音的拖腔,显得灵巧轻盈,这与歌词中借影抒怀、表达喜事将临的欢乐心情相吻合。第二乐句节奏与上句大体相同,但句子在第4小节的强拍上刹住,使乐句少了一拍,造成不稳定感,第三乐句的句首则在第二乐句末空出的弱拍切入,同样的歌词从强拍移向弱拍,歌词节奏作了紧缩,充分表现了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是来到的殷切心情。紧接着节奏比较舒展,有如人们想像着红军到来后的舒心和快慰。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学难点:歌曲《盼红军》“

课时:三课时

”的切分节奏

第一节

第四篇: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

1.《爱祖国》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在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几首爱国主义题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重点

通过聆听及表演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难点

为了降低歌曲《一》的难度,可分两部分学唱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谈话导入:“每个人都―――叫中国。”

2.初听提问:“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研究的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看教材的图形谱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二、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

2.播放歌曲范唱。3.学唱歌曲: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4.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1.谈话:“2001年7月1日是―――”2.播放并弹奏其主题

3.播放第一部分。设问:(1)乐曲一开始的――(2)“红旗”主题给你什―――4.播放第二部分。设问:这部分主题音调是―――5.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6.完整地聆听全曲。并提出聆听的要求:(1)要保持安静地聆听音乐的环境。

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唱师生问好歌回答问题

三、表演《一个妈妈的女儿》

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

研究的问题:

(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四、聆听《红旗颂》

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1)反复多听几次模仿学唱。(2)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两部分学唱,熟悉、哼唱“红旗”主题听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五、小结:

歌曲的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 第二课时

1.《爱祖国》

教学目标

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在聆听《救国军歌》等几首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重点

通过聆听及表演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难点

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的理解,通过歌表演表现出来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卡片、歌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伴奏曲

1.初听《救国军歌》设问:为什么提出“枪口对外”?

2.再听歌曲《救国军歌》设问:这首歌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3.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4.在歌曲《救国军歌》音乐声中,5.教师介绍这首歌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于1936年开始创作的救亡歌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二、复习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2.播放范唱。设问: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3.出示板书歌词、4.学唱歌曲:板书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并提问: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 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

学生自学全歌。

5.表演歌曲:(1)认真地聆听范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3)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4)分组展示成果,6.综合表演: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唱师生问好歌

三、聆听《救国军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解歌词“枪口对外”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音调、节奏上、风格上……去讨论。

音调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风格是进行曲队列歌曲。

四、表演《只怕不抵抗》

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步伐操练,在歌词第二段时,可变化队列方向或变化队列。教师要指导学生,步伐要体现音乐的特征——威武、雄壮,展示抗日队伍勇敢前进的形象。

五、小结: 先学会唱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有感情歌唱《只怕不抵抗》。

2.《老师的歌》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教学目标

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几首作品表现了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及欣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爱 难点 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飞来的花瓣》

四、表演《甜甜的秘密》

五、小结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如果说本课的其它三首歌曲都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2.欣赏《飞来的花瓣》。要求:首先明白歌名《飞来的花瓣》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4.再欣赏《飞来的花瓣》。设问:(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5.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甜甜的秘密》范唱。2.按节奏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5.学唱第二乐段:(2)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歌曲 →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曲调。6.完整地唱全歌。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那这首歌是广义的,是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赤诚的怀念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聆听

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2)歌曲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分小组讨论6.复听《飞来的花瓣》。要求:从内容、形式进而感受并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1—4小节曲调。

(1)范唱第二乐段歌曲。7.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甜甜的秘密》 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甜甜的秘密》。设境 复习巩固

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边听边研究探讨

带问题欣赏加深乐曲的理解 7.完成课本上作业要求。

4.跟唱第5—8小节曲调→唱好第1—8小节曲调,→有感情地唱好第一乐段歌曲。(3)唱好第二乐段曲调 → 唱好第二乐段歌曲。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9.2 7《老师的歌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几首作品表现了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及欣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爱 难点 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我爱米兰》

四、表演《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五、小结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如果说本课的其它三首歌曲都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2.欣赏《我爱米兰》。要求:首先明白歌名《我爱米兰》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4.再欣赏《我爱米兰》。设问:(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5.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范唱。2.按节奏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5.学唱第二乐段:(2)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歌曲 →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曲调。6.完整地唱全歌。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那这首歌是广义的,是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赤诚的怀念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聆听

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2)歌曲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分小组讨论6.复听《我爱米兰》。要求:从内容、形式进而感受并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1—4小节曲调。

(1)范唱第二乐段歌曲。7.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设境 复习巩固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边听边研究探讨带问题欣赏加深乐曲的理解 7.完成课本上作业要求。

4.跟唱第5—8小节曲调→唱好第1—8小节曲调,→有感情地唱好第一乐段歌曲。(3)唱好第二乐段曲调 → 唱好第二乐段歌曲。

《爱和平》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教学目标

从聆听《小小白鸽》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类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各国儿童心连心》,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爱感受和平用八个音按组合节奏组合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小小白鸽》

四、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

五、小结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白鸽虽小,它的作用可大着呢,你能说说白鸽的作用吗?3.再欣赏《小小白鸽》。设问:(1)你听了《小小白鸽》,在音乐声中你获得什么感受?4.板书歌谱,边看谱边听录音。设问: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请你用“××××|”节奏轻轻地为歌曲伴奏。5.聆听《小小白鸽》,学生可作自由选择:1.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再听一次范唱。问题:(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有什么变化?(3)演唱形式有几种? 5.按教材提示排练集体舞,也可重新设计表演。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听赏《小小白鸽》。设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歌曲的引子与尾声音乐使你想到什么?6.表演《小小白鸽》。选择部分同学跟着音乐歌唱、舞蹈、画画……7.小结:让和平鸽带着和平的祝愿飞向远方。

2.聆听范唱:要求听清歌曲内容。设问:“白色的手”是哪个洲的人种? 3.学唱歌曲:4.轮唱与齐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处理轮唱与齐唱,以及两部分的不同情绪处理唱法。要尊重学生的二度创作。设境 复习巩固

总之,要表演出热烈的气氛,以体现世界儿童大团结。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

10.2 教学内容与过程:从编创节奏组合,用八个音编创自己的歌。聆听《欢乐颂》 教学基本要求1.设问:你是否知道德国有位大作曲家名叫贝多芬?谁能举出他的作品名称?本课欣赏的《欢乐颂》是《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片断。欢乐颂的词取于诗人席勤的诗,表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2.初听《欢乐颂》。要求感受庄严而宏伟的气势。3.再听《欢乐颂》。思考问题:你能听辨出几种声音的类别?顺着他们出现的先后你能一一说出来吗?4.复听《欢乐颂》。边听边一一板书领唱及各声部进入的声音类别名称。5.讲解混声合唱,各声部的组成,介绍人声的分类(二)。教学基本要求设问: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中国位于哪个洲?中国人的主要肤色是什么颜色?黑色的手又是指哪些国家的人?(1)上节课我们掌握了单纯音符、休止符的长短,但有歌谱中除单纯音符外,还有许多在音符右方带点的音符,那么这些音该唱多长呢?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将在四年级学习。现在大家跟着我的教棒在曲谱上点的时间长短来唱。(2)教师用点谱法在板书的曲调⒈按节奏点谱,带领学生识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音高与节奏,在大跳音程时可用手势提示唱准。当曲调 掌握后,适时把歌词填上。(3)用同样方法学唱Ⅱ.曲调。但开始速度不能用小快板,应放慢速度,当基本唱会后,逐步恢复原速。(4)完整地唱全歌。编自己的歌创作活动1.创作活动分两步进行:(1)节奏编创:在每瓣花叶上填上编创已学过的二拍节奏型,然后把新编创的二拍节奏与花盆二拍节奏组合。(2)旋律编创:用八个音按花叶与花盆组合成的节奏编自己的歌。说明:五瓣花叶与花盆组合,可组成五条节奏组合。在旋律创作时可以选其中一条或二条创作,当然五条全部创作更好。2.花盆的节奏型也可让学生自己创作。总之,教材上的仅仅是一个样子,师生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也应该去发展、创新。例如不是二拍而是三拍、四拍。表演《各国儿童心连心》 教学基本要求1.每人伸出一只手这股力量是不可抵挡的,要把力量拧成一股,关键还是“心”要连在一起,这样,团结、友谊、欢乐、和平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2.欣赏范唱。设问:这首《各国儿童心连心》与《每人伸出一只手》在内容题材、情绪、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师生讨论两首歌曲的对比。(讨论时,有必要可分别放录音和复习《每人伸出一只手》)。4.学唱歌曲:(1)放录音,看歌谱,能唱的句子随录音哼唱曲调,不能唱的曲调听录音范唱。要求大家轻声,每人都能听到录音的范唱。(2)教师随时调控、及时给予指导。四分附点节奏可采用点谱法教唱。(3)放录音,心里默唱。在歌谱间奏处按谱拍手。(4)齐唱曲调,要唱得欢快热情。(5)填上歌词。5.表演歌曲:(1)分组选择及编创打击乐伴奏。(2)通过展示,评估选择一组伴奏。(3)学生自由选择本课两首歌曲中的一首进行表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加工提高。6.单元小结: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爱和平一定能实现。

8.《爱和平》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了解人声的分类

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各国儿童心连心》,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爱感受和平难点 用八个音按组合节奏组合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欢乐颂》

四、表演《友谊花开万里香》

五、小结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设问:你是否知道德国有位大作曲家名叫贝多芬?谁能举出他的作品名称?3.再听《欢乐颂》。4.复听《欢乐颂》。

5.讲解混声合唱,各声部的组成,介绍人声的分类(二)。1.播放范唱 提问:歌中唱了什么内容?---2.播放范唱曲

3.师弹琴 4.师范唱 5.师伴奏 6.为歌曲伴奏

7.表演

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初听《欢乐颂》。

思考问题:你能听辨出几种声音的类别?----边听边一一板书领唱及各声部进入的声音类别名称。聆听 回答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生接唱 生轻声跟唱 生随音乐唱熟

加入教师提供的打击乐器 分组分别表演

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爱和平一定能实现。设境 复习巩固

要求感受庄严而宏伟的气势。以听为主

评比优秀的小组

8.《家乡赞歌》 教学目标

认识高音“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重点 认识高音“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难点 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欣赏《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四、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五、创作活动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播放乐曲 提出问题:这两首歌反映的地区、地域在哪里?为什么?3.(1)西北—粗犷、豪放。(2)中南—细腻、抒情。)4.分别欣赏。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适当多放几遍。唱?你能模仿其中几句吗?唱一唱。

5.寻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哼唱第一句曲调。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3.学唱第一乐段。4.学唱第二乐段:(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1.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划一的规定,可以4小节也可以是6小节、8小节。3.书面展示与演唱展示相结合。推荐好的创作进行表演,鼓励自荐演唱。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1)《黄土高坡》。(2)《洞庭鱼米乡》。

设问: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是哪一声部的

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自己学唱。2.设问:(1)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完整地唱好全歌。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把学生的创作在教室周围张贴,大家参观展示。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教师积极巡视指导,发现优秀的创作,如有学生能词曲一并创作,更要加以表扬鼓励。重在参与,增强自信心。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12.1 9.《家乡美》 课 教学目标

认识高音“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重点 通过歌曲向大家介绍自己及对家乡的热爱 难点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乡下的阳光》

四、表演《全都认识我》

五、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3.板书歌谱(至少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的夏天难擦掉”、“乡下的阳光多透明”……我们再聆听一遍。1.教师范唱

2.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3)分组接唱曲调。(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3.学唱歌曲:(1)填上歌词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 4.推荐与自荐相结合,5.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1.这一活动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就布置,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1)《黄土高坡》。(2)《洞庭鱼米乡》。

设问: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是哪一声部的独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请个别学生独唱。6.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设境 复习巩固

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评出最佳独唱奖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12.2 课题 10.《家乡美》 教学目标

认识高音“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重点 通过歌曲向大家介绍自己及对家乡的热爱 难点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乡下的阳光》

四、表演《全都认识我》

五、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3.板书歌谱(至少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的夏天难擦掉”、“乡下的阳光多透明”……我们再聆听一遍。1.教师范唱2.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3)分组接唱曲调。(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3.学唱歌曲:(1)填上歌词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 4.推荐与自荐相结合,5.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1.这一活动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就布置,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1)《黄土高坡》。(2)《洞庭鱼米乡》。

设问: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是哪一声部的独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请个别学生独唱。6.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

复习巩固

(不告诉歌名)。

从歌词入手

设境 13

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评出最佳独唱奖

培养学生查阅收集的能力

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13.1 课

1.《风箱谣》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学 目

标 知识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风箱谣》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 情感 聆听《风箱谣》感受乐曲的意境 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难点 聆听《风箱谣》并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节奏卡片、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学期歌曲

三、表演《风箱谣》

四、聆听《哩哩哩》

五、小结

师弹琴

师伴奏

1.问题导入: 播放歌曲范唱

2、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3、放范唱

4、学唱曲调:

5、师伴奏

6、引导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 1.为欣赏的导入 师弹琴

2.聆听《哩哩哩》第一部分

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的情绪有什么感受?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

回答问题 听歌曲范唱 模仿歌曲中

先复习四、八分音符时值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再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分小节学唱

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歌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

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 《哩哩哩》的曲调

3.欣赏柳琴的形状与音乐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聆听全曲

5.揭示曲名《哩哩哩》,介绍延边的地理位置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设境

复习巩固 激趣

在歌曲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

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可听两遍

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引导学生懂得《风箱谣》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13.2 课

1.《风车谣》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学 目

标 知识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风车谣》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 情感 聆听《风车谣》感受乐曲的意境 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难点 聆听《哩哩哩》并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节奏卡片、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学期歌曲

三、表演《风车谣》

四、聆听《哩哩哩》

五、小结

师弹琴

师伴奏

1.问题导入: 播放歌曲范唱

2、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3、听范唱

4、学唱曲调:

5、师伴奏

6、引导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1.为欣赏的导入 师弹琴

2.聆听《哩哩哩》第一部分

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的情绪有什么感受?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

回答问题 听歌曲范唱 模仿歌曲中

先复习四、八分音符时值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再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分小节学唱

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歌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

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 《哩哩哩》的曲调

3.欣赏柳琴的形状与音乐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聆听全曲

5.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设境

复习巩固 激趣

在歌曲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

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可听两遍

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引导学生懂得《哩哩哩》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14.1

编创与活动 课

时 第三课时

总节数

学 目

标 知识 认识低音“5 6 7”,掌握“5-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风箱谣》,并试用“5-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情感 在感受、体验以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的一片爱心 重点 歌曲《风箱谣》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视唱全曲的曲谱有相当难度,所以本课采用听唱法学唱。难点 用“5-5”八个音,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已学过的音高

三、听辨音练习

四、表演《风箱谣》

五、聆听《风箱谣》

六、小结 师弹琴

师伴奏

师弹奏范唱

师弹奏 师弹奏 师范唱

设问: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听录音范唱

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地方,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歌曲唱会后学唱曲谱,播放录像同时播放录音《风箱谣》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比较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学过的音阶歌 让学生跟着视谱哼唱 然后把缺少的音填上 填完后跟琴唱准全曲 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回答问题

聆听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完整地唱全歌,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 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完整地表演歌曲

听听二胡的音色,聆听第一段主题 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聆听第二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回答问题

再听第二乐段 回答问题

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插图 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伴奏。设境

复习

尤其注意“567”

以巩固“

5、7”的高音听觉

这既是加强识谱训练,又是听便的校对

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自己视唱

节奏复杂有难度,所以采用听唱法学唱

唱、演、伴奏

多听多感受

结合问题来欣赏

总结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与模仿力的培养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14.2 课

《歌唱春天来了》 课

时 第四课时

总节数

学 目 标 知识 认识低音“5 6 7”,掌握“5-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歌唱春天来了》,并试用“5-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情感 在感受、体验以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的一片爱心 重点 歌曲《歌唱春天来了》的节奏音程跳动大因此视唱全曲的曲谱有相当难度,所以本课采用听唱法学唱。难点 用“5-5”八个音,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已学过的音高

三、听辨音练习

四、表演《歌唱春天来了》

五、聆听《朝鲜族舞蹈音乐组合》

六、小结 师弹琴

师伴奏

师弹奏范唱

师弹奏 师弹奏 师范唱

设问: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听录音范唱

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 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地方,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歌曲唱会后学唱曲谱,播放录像同时播放录音《朝鲜族舞蹈音乐组合》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喜悦心情?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学过的音阶歌 让学生跟着视谱哼唱 然后把缺少的音填上 填完后跟琴唱准全曲 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回答问题

聆听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完整地唱全歌,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 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完整地表演歌曲

聆听第一段主题 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聆听第二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回答问题 再听第二乐段 回答问题

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插图

复听全曲,全体同学拉起手,围成圈,跳一个集体舞。复习

尤其注意“567”

以巩固“

5、7”的高音听觉

这既是加强识谱训练,又是听便的校对

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自己视唱

节奏复杂有难度,所以采用听唱法学唱

唱、演、伴奏

多听多感受

结合问题来欣赏

设境26

总结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与模仿力的培养

课题

《我喜欢》

15—1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说一说 唱一唱:

我喜欢一个人唱得歌()()();我喜欢和一二个好朋友一起唱的歌()

()

()()我喜欢和大家一起唱的歌(()

()()

我喜欢演奏的乐器()()()()

()

我喜欢表演的曲目()()()()

我喜欢听的音乐()()()()

我最拿手的节目是()()()()二总结;

课题

《音乐会》

15——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说一说 唱一唱 齐唱

只怕不抵抗

嘀哩嘀哩

表演者:()小组 独唱

1.花喜鹊和小乌鸦

2.小小羊儿要回家

表演者:()对唱

1.摇船调

表演者:()表演唱

一支短笛轻轻吹

我是小音乐家

表演者:()轮唱 嘹亮歌声

()27)每人伸出一只手

表演者:全班同学 谁的耳朵最敏锐?

听辨三个为一组的节奏型,其中有二个是相同的。指出相同节奏型的排序(每组拍打三次)例:x xx.xx x.x xx(答案:一.三相同。)谁的反应最快?

X.x.x.x.x.x.这些音符,哪几个组合在一起,它的时值等于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有几种组合的形式? 例:

x x = x 二.总结:

课题:期末复习

课时:16—

1课型:复习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考核

课时:16—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五篇: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本文由农得传人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一单元 手挽手(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 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 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 进行表演。教 学 内 容

一、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习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教学重点:在表演《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教学难点: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难点: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 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 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教 学 内 容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重点: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 《阳光牵着我的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 表现更为和谐丰满。难点:歌曲二声部的和谐及力度的变化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第二单元 快乐的舞蹈(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教学内容: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教学重点: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 3/8 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 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难点 教具 把 3/4 拍的练习曲《平安夜》曲调改写为 3/8 拍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 3/8 拍的特 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二、学习掌握 3/8 拍的含义。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和提琴》,掌握 3/8 拍的含义。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为歌曲《跳吧跳吧》伴奏并即兴舞蹈 教学难点: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节奏卡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掌握歌曲的节奏曲调,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 一体。

二、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 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教学内容: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 ;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为歌曲《跳吧跳吧》伴奏并即兴舞蹈 教学难点: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节奏卡片 节奏卡片第三单元 家乡美(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 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教学内容: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难点

歌词中的疑难字及衬词需要注意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第二课时 节奏卡片

教学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中,感受祖国大 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 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 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重点 难点 教具 通过聆听三首作品,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节奏卡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从聆听 《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海南)、(《东方明珠》 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 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 的赞美和热爱。

三、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内容:聆听《东方明珠》 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三首作品,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难点 教具 学具 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节奏卡片 第四课 水上的歌(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三、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教 学 内 容:学习演唱曲《小螺号》 ;聆听《划龙船》 重点 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难点 教具

准确地用滑音、波音演唱歌曲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学具 第二课时 节奏卡片

教 学 目 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 学 内 容: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 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难点 教具 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学具 节奏卡片 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二课时)教 学 目 标 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 交流。 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 演。 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 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 4.初步(非

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 动。教 学 内 容:聆听《彼得与狼》,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红蜻蜓》 第一课时 教 学 内 容: 《白桦林好地方》详案 教 学 目 标:

一、学习。

二、通过聆听、演唱、伴奏、创编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 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重点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

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难点 教具 学具 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节奏卡片教 学 准 备:电脑图片、钢琴、磁带、自制乐器沙锤、打击乐、黑板乐

谱、换气符号贴纸、节奏图片

第二课时 教 学 内 容:聆听《彼得与狼》、表演《红蜻蜓》 教 学 目 标:1 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 并进行表演。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2 从《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 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教学重点: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 行表演。难点:听辨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学具节奏卡片 第六单元 风景如画(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教 学 内 容: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重点 难点 教具 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学具 节奏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引导学生 从《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 发对大自然的热爱。2 在演唱《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重点 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难点 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节奏卡片

第七单元 校园里(三课时)教 学 目 标: 1. 有师生情的 《冬夜静悄悄》 有教室里的 ; 《打字机》 声声; 有操场上的 《运动员进行曲》 ; 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 我们的校园。

2. 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 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3. 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尝试为《校园多 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 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教 学 内 容:《冬夜静悄悄》、《校园多美好》 欣 赏: 《运动员进行曲》、《打字机》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学会给歌曲分段。教 学 内 容:学唱《校园多美好》。教学目标 1 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 蓬勃的形象; 2 通过学唱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首歌曲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 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重点 通过学唱描绘校园美景的 《校园多美好》 这首歌曲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 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难点 教具 学具 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

气氛更为热烈。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节奏卡片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 师的一片深情。

2、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教 学 内 容:学唱《冬夜静悄悄》;练习。重点 难点 教具 学具 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节奏卡片 第三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 们朝气蓬勃的形象;

2、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教 学 内 容:聆听《运动员进行曲》;聆听《打字机》 重点 通过学唱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 这首歌曲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

活,热爱我们的校园。难点 教具 学具 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节奏卡片 第八单元 教 学 目 标 1. 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提供了几个侧面: 有科技类 《种太阳》 ; 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 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编创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 ”曲调实践 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 4.从聆听的二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 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 《种太阳》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并尝试为其编配伴奏,使其 气氛更为热烈。2 通过学唱 《种太阳》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激发学生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教 学 内 容: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重点 通过学唱 《种太阳》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曲,激发学生联想起可爱 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难点 歌曲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 读谱时要认真细致。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节奏卡片 第二课时 教 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小纸船的梦》 ;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并尝试为其编配伴奏,理想(二课时)

使其气氛更为热烈。2 通过学唱《小纸船的梦》 ;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激发学生联想 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重点 通过学唱《小纸船的梦》 ;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曲,激发学生联想起

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难点

歌曲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三、新歌教学学唱《小纸船的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四、歌表演学唱《小纸船的梦》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