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省优质课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赵 玉 祥
项城市范集四中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内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鉴定品种的好坏、玉米播种时间的确定、土壤土地整治。回到农村能应用此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
2、在本节课讲述优良品种的特点后,让学生实践鉴别玉米种子的好坏。目测30cm、40cm、50cmc以确定株距和行距,然后动手去量找出误差。
3、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观点、一粒粮食来自不易、要尊重劳动人民。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农业生产。
教学重点
高质量品种选择。教学难点
不同品种播种时间的选择。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相结合。
(三)玉米的种植
1、因地制宜的选种。我市位于暖温带,平原地区,所以玉米种子的选择首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样的品种生长。因为当地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为适应未来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应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缺席,选好种植品种。如:我们市处于温带,夏季高温多雨,比较适合单玉-13这个玉米品种的生长,产量较高,是我们当地农民所喜爱的品种。
根据人的主观判断选种。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所以,同学们,我们必须选用高质量的优良品种,它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最基本的保证。首先观“色”:我们到集市上看玉米种子的好坏,先看玉米种子的色泽,色泽鲜亮的是优质的,灰暗的是较差的。再看种子是否饱满,种子饱满将来苗壮,田间好管理。所以同学们,挑选种子一定看种子的形状、色泽和大小整齐的是优质的,即种子新鲜,生活力强,可作生产用种。其次测种子的发芽率,用“浸种催芽法”先将100粒种子用温水浸泡约2小时,放在湿润的草纸上并盖以湿润的草纸,臵于氧气充足,室温10~20℃的环境中让种子发芽,通过小实验测出种子的发芽率。虽然花费时间长,但更把握准确一些。
“活动”:抽8~10名学生观察玉米单玉-13的品种的优差,然后小组讨论:如何鉴别玉米品种的优差。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了怎样选种,根据颜色、形状、发芽率及如何平整土地、播种的时间等。
四、作业
看课本熟悉教材,课后实践。板书设计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种 A、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 光照、气温、降雨、土质 B、鉴别品种的优、差 形状、颜色、大小、是否饱满 C、测定发芽率
发芽率=(已发芽种子数/被测种子数)×100%
二、科学合理播种 A、施肥:农家肥 B、备墒:土地平整细碎
C、播种:选适宜时间,行距30~50cm,穴距20~45cm,深度3~4cm,每穴2~3粒。
教后感:多兴趣生活中实例,领着学生到实验田,增加学习兴趣。
第二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播种。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良种都对温、光、水、热、日照长短等自然资源及土肥等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三、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肥(尿素)15~2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锌肥1千克。配方施
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
1、适时播种:我县一般川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山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常年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种。
2、合理密植: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一般紧凑型玉米亩种植4800~5500株,半紧凑型亩种植4200~5000株,披散型亩种植3500~4000株。早熟玉米亩种植5000~5500株,晚熟玉米亩种植3500~4000株。
3、提高种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应做到划线播种,株行距一致,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4~5厘米,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2~3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8~10厘米,盖土厚度6~8厘米,播后踏实盖土,减少土壤水份蒸发。种植方式宜采用宽窄行(双行单株)种植,即宽行80-9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视密度而言,一般20~30厘米。使用药肥包衣种子。
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①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玉米长到3~4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
病留健,一般4~5叶定苗;追肥中耕: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然后进行追肥中耕(地膜玉米除外)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作攻苗肥,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④防治虫害: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等。防治地老虎可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粘虫可用甲敌粉2.5千克加细土1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
2、穗期管理: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杆、大穗、粒多,相应的措施如下:①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30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在两植株之间打深穴(深6~10厘米,直径3~4厘米),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②科学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份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过多,土壤水份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③防治病虫害: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螟,危害叶片,茎杆及雄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前),用毒土或颗粒剂撒入心叶内。毒土可用50%可溶性巴丹500克,加细土或煤渣粉30~40千克拌匀即可。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3、花粒期管理:此期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延长绿叶的功能期,防止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和粒重。①巧施粒肥:所谓巧施应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无早衰退淡现象的田块,则可不施,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一般亩施尿素5千克或碳铵10~15千克,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亩用溶液70~100千克。②灌水与排涝:土壤水份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开花授精,若天旱及时灌水,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注意排水。③隔行去雄:在玉米刚刚抽雄时,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二分
之一,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可增产5%~8%。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从顶叶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时将雄穗拔除。最好将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虫株的雄花去掉,但地边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去雄时切忌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否则造成减产。4防虫:玉米后期主要是蚜虫危害,应及时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六、适时收获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玉米即成熟可收获。
七、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栽培技术
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是高台县农技中心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来的一项高产、高效、节水技术,该技术通过起垄、覆膜,在垄侧种植玉米,实行沟内灌溉的一种农艺集成节水技术,该技术可分为两种技术模式:即全膜垄作侧播沟灌、半膜垄作侧播沟灌。
全膜垄作侧播沟灌是指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对田块进行全地膜覆盖,防止水分无效蒸发,减少地下渗水,玉米在垄侧播种,灌溉采用沟灌技术,通过种植孔和渗水孔渗透湿润土壤,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下漏损失,保持土壤疏松,为玉米根系健康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半膜垄作沟灌是指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用地膜覆盖垄面与垄侧,在垄侧种植玉米,玉米生长期按照需水规律将水灌在沟内,不会破坏玉米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导致田面板结,为玉米根系健康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技术要点
(1)种植规格:
1、半覆膜垄作玉米:垄距110厘米,垄底宽70厘米,垄面宽50厘米,垄高20厘米,垄沟宽40厘米。垄侧各种一行玉米,玉米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60厘米,株距21厘米,亩保苗5700株,用100厘米超膜覆盖。
2、全覆膜垄作玉米:垄距120厘米,垄底宽8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垄高20厘米,垄沟宽
40厘米。垄侧各种一行玉米,玉米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70厘米,株距20厘米,亩保苗5500株,用140厘米超膜全覆盖,接合处在垄沟。
(2)精细整地
夏秋作物收获后,即时平整土地,深耕(25厘米)灭茬,结合耕翻亩施农家肥202_-3000公斤。
(3)施肥起垄
1、起垄前耙平土壤,除去杂草及玉米残根,结合耙地地面喷施玉米除草剂,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70克兑水30公斤。
2、起垄前根据农田走向划行,半覆膜垄作,大行宽70厘米,小行宽40厘米;全覆膜垄作,大行宽80厘米,小行宽40厘米。
3、起垄时亩深施(15厘米)尿素20公斤,磷二铵20公斤,硫酸钾2.5公斤,硫酸锌1公斤。秋施磷肥的地块,磷二铵减量。机械作业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但要检查地膜结合处是否压实压严,防止漏水漏气,并每隔2米要打好压膜腰带。
(4)适期播种
在4月5-15日及时播种玉米。品种选用,垄侧种植,每穴播2粒。
(5)田间管理
1、覆膜后要经常检查,防止地膜有破洞、风揭现象,随发现随盖好,保证生育期内地膜完整。
2、查苗定苗。玉米出土时有错位的苗应及时放苗,到玉米5叶期一次性定苗,每穴留一健壮苗,空穴处两侧可留双苗。
3、疏通水道、打孔。灌水前整理疏通垄行两端进水通道。首次灌水用5寸铁钉每隔50厘米扎开渗水孔。
4、灌水追肥:全覆膜垄作玉米发育早,在株高50厘米左右灌头苗水,全生育期灌5-6次水(拔节、大喇叭口、抽雄、灌浆、乳熟期),每次灌水量在60-70方/亩,以不淹垄为好,灌水时根据苗情追施氮肥。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足为原则,拔节肥亩追尿素5-8公斤,抽雄前后追尿素15公斤/亩,灌浆期冲施碳铵30-40公斤/亩。
4、病虫防治及根外追肥:玉米生育期主要病虫害有: 玉米疯顶病、丝黑穗病、红蜘蛛、蚜虫等。
防治方法:玉米疯顶病:播前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恶霜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以种子量的0.3%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用20%粉锈宁乳油10毫升拌玉米种子25公斤或3%敌委丹悬乳剂300克拌种50公斤,堆放2—3天后播种。
红蜘蛛、蚜虫:发生初期(7月中旬)用1.8%阿维菌素202_倍液、20%灭扫利202_倍液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六)及时收获:垄作地膜玉米较大田成熟早,当玉米包叶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及时收获,收获时保护好地膜,下年可再利用。
第三篇: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地区以及西南、西北的一部分地区,玉米产量1.52吨,处于世界第二位。安徽省政府202_年提出了玉米振兴计划,目标到202_年玉米年达650万吨,其主要措施只能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
杂交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涉及范围很广,针对我县现状主要是以下5项技术:使用高产专用型玉米杂交品种,扩大耐密型品种比例;推广覆盖栽培、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推广合理密植技术,因地因品种制宜提高种植密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科学使用有机肥;推广玉米病虫害草害防治技术。
一、品种类型及选用技术
1、玉米品种分地方和杂交品种两大类。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其杂交一代具有显著的杂交优势,因此推广杂交玉米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有效途径。生产上目前推广单交种为主。
2、按籽粒形态和结构可分为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不
同的粒型品种具有不同的品质特性、生育特性、丰产性和适应性。
3、按生育期长短可分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
早熟种:生育期70-100天,叶片数为18-20片,果穗短锥形,千粒重150-250克,一般产量较低。
中熟种:生育期100-120天,叶片数18-20片,果穗大小中等,千粒重200-300克,适应地区较广,产量中等。
晚熟种:生育期120-150天,叶片数20片以上,果穗较大,千
粒重较高,增产潜力大,适宜于春播。
4、按株型特点可分为叶片平展型、叶片上举型、平展和上举
结合型。不同的株型其高产栽培技术要求不同,一般要选择耐密型高产品种。
高产栽培首先要科学选用高产专用型玉米杂交品种,扩大耐密型品种比例。
二、覆盖栽培及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1、覆盖栽培主要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它具有保温、保水、保
肥、防杂草等显著特点,从而提早播期、防旱防杂草危害,提高产量。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质地较好、肥力较高的土壤;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种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播种期可比露地栽培提早7-15天;覆膜前喷洒除草剂,盖膜要拉紧铺平,紧贴地面;出苗时及时放苗出膜,用湿土封好膜口;追肥重点是穗肥。
2、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玉米间作套种的模式主要春玉米套种秋大豆,禾本科作物与非禾本科作物套种有利于控制有害生物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光照的合理、高效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三、合理密植及种植方式
1、合理密植
推广耐密型杂交玉米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群体密度是杂交玉米夺取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株型紧凑品种可以提高种植密度,亩株可以达4500株以上,耐密型品种及株型紧凑亩株可以达到5000-6000株;土壤肥、土层深厚、光照条件好可以适当密植,反之适当减低密度。
2、合理种植方式
根据我们本土的种植方式适宜采取等行距双株留苗,一般行距60-75厘米,株距35-60厘米,每穴留双苗,苗距6-10厘米,相邻行株呈错位形,行间适宜间作豆科类作物。
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1、测土配方施肥
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供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
2、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多,吸收磷较氮和钾少。一般生产100公斤籽粒,需氮2.2-4.2公斤;磷0.5-1.5公斤;钾1.5-4.0公斤,三要素的比例为3:1:2。
3、施肥技术
基肥占总施用肥量50%左右,以有机肥为主,磷肥100%与有
机肥堆袄后作基肥施用。
苗肥,一般在幼苗4-5叶期结合定苗、中耕施用,应早施、轻施、偏施。基肥充足、土壤较肥、幼苗生长好的可不施或少施。壮杆肥,一般在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追肥,约占总量的20-30%。穗肥,一般应重施。此时玉米大喇叭口期,距出穗前10天左右,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60%左右,并以速效肥为宜。
粒肥,施肥量约占总量的10%左右,注意轻施、巧施。穗肥不足,发生脱肥,粒肥可适当多施;反之,则少施或不施。
五、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玉米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玉米叶斑病、苗枯病、粗缩病、锈病、褐斑病、纹枯病等发病面积较大,危害加重,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四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1品种来源
该品种由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省科泰种业有限公司用母本CTO3(来源于郑58×CTO1)、父本CT201(来源于黄早4×黄168)杂交选育而成。202_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夏玉米区域种植。
2特征特性
该品种在黄淮海区域夏播生育期98d左右,适应性广,品质好,淀粉含量75.8%,高产稳产,抗病性好,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红色,叶片宽大上冲,株型紧凑,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11cm,全株19~21片叶,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行,穗长17~18cm,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6g。
3产量表现
该品种202_~202_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126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左右。
4高产栽培技术
4.1整地施肥
麦收后及时灭茬整地,撒施优质腐熟土杂肥15.0~22.5t/hm2、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氯化钾50kg/hm2、锌肥15~30kg/hm2,或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600kg/hm2。
4.2适时早播
麦收后应及早播种,有墒抢墒、无墒造墒,力争在6月15日前后播种结束。
4.3合理密植
一般留苗6.0~6.3万株/hm2,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cm,株距25~3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80cm,窄行距50cm,株距30cm。
4.4田间管理
4.4.1间苗与定苗。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若连片缺苗较多,可用同一品种浸种以后补种或阴雨天移栽,于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
4.4.2科学化除。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及时用50%乙草胺乳油1500mL/hm2对水600~750kg/hm2,均匀喷施地表,出苗后可用玉农思(41%异丙草胺莠去津悬乳剂)3kg/hm2对水600~750kg/hm2,或21%百草枯600~750g/hm2对水600~750kg/hm2,进行行间喷施除草。
4.4.3科学追施“三肥”。要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攻粒肥。定苗后追施尿素90~120kg/hm2或碳酸氢铵300~375kg/hm2作苗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375kg/hm2或碳酸氢铵600~750kg/hm2作穗肥;吐丝期追施尿素75kg/hm2或碳酸氢铵225kg~300kg/hm2作攻粒肥。
4.4.4人工辅助授粉和去雄。减少秃顶空粒和植株养分消耗,提高玉米结实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人工辅助授粉可在玉米盛花期用竹竿钉制成丁字架推动雄穗或用手轻摇植株等方法,促使花粉迅速落在花丝上。人工去雄方法是在玉米抽雄后散粉前进行,当雄穗顶端露出喇叭口20cm左右时,用右手握住雄穗轻轻向上迅速拨起,在无大风晴好天气,根据苗情长势可采取隔1行(株)或隔2行(株)去除雄穗,注意不要带叶和伤叶。若天气干旱要少去,一般不要超过全田的1/3。
4.4.5抗旱排涝。在生长期遇连阴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玉米受渍害,特别在玉米拨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若遇天气干旱(田间持水量低于70%),应及时浇水防旱。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玉米叶锈病、纹枯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防,大、小叶斑病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防,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5.2虫害防治
对玉米螟可在大喇叭期用3%呋喃丹颗粒15.0~22.5kg/hm2丢入心叶内或用50%辛硫磷乳油1.5kg/hm2对水450kg/hm2对心叶丛喷雾防治。对蚜虫、红蜘蛛、蓟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g/hm2对水225k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750mL/hm2或40%氧化乐果1.2~1.5kg/hm2对水450~600kg/hm2喷施防治。
6适时收获
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时,及时收获。收获过早影响玉米产量品质,过迟会对后茬作物种植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翟玉玲,蒋海燕,陈莹,等.杂交玉米新组合高产栽培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2_(4):48.[2]段征贤,张福利,段传金.国审玉米中科11号的高产栽培[J].种子科技,202_(2):63
论文关键词:玉米;中科11号;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了玉米中科11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中科11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第五篇: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汤原农场按照农垦总局提出的“抓城,强工,带农”为战略重点,以300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发展高产高效,抗逆性较强的玉米作物为切入点,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以职工增收为核心,全力打造一流农业标准化为目标,结合场县共建,真正实践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202_年我居民组种植玉米面积1019公顷,平均单产9200Kg/hm2.公顷效益5280元。经过今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一个改变,两个标准,两个增加,四防,两个到位”。
1.一个改变---栽培方法的改变
以往我居民组都用小型车配套的精量点播机,用种量大,出苗后必须人工间苗,费工,改变成今年用中关力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马斯奇噢6行气吸式精量点播机,使植株分布更加趋于合理省去人工间苗,今年实验证明比小型车的精量点播机增产15%.2.两个标准—整地质量高,播种质量高
2.1高标准抓好整地起垄
为了获得玉米高产,对于玉米地号实施以深忪旋耕为基础的整地方式(深忪深度为30cm,旋耕深度为15cm)并坚持实行秋起垄,秋施肥的措施,做到封墒越冬,有效地保证播种质量,实现一次播保全苗创造了良好的苗床。
2.2播种质量高
适时早播:进行十七早播,可充分利用返浆水,促进早发苗,发壮苗,同时还能更好地解决由于春旱或涝造成的田间保苗不足的问题,当气候稳定通过7℃持续3-5天时间开始播种,我居民组一般在5约1—6日。
播种机械应用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马斯奇奥6行气吸式精量点播机精密播种。该播种机具有以下优点:
一、采用V型镇压轮为主镇压,实现播种后镇压一致,播深一致;
二、气吸式排钟盘精确的保证每穴一株,并且株距均匀,每公顷比普通精点机节约用种4公斤;
三、播种机每个播种单体仿形,确保种子播种在同样的深度出苗一致;
四、行距可调,排钟变速箱,可以将作物株距控制在2.5—45cm可调,并且株距均匀;
五、圆盘式开沟器可实现侧深施肥,每行的软塑立式排肥器,不会在施肥过程中造成肥料的堵塞;
六、可设有电子监视器。
2.2.2种子质量高。种子必须过筛,去掉小粒和不完整粒。
3.两个增加—合理增加密度,合理增加施肥量
3.1合理增加密度
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地三要素,有效穗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通过多年生产实践玉米想获得高产,必须有足够的收获穂数做保证。改变往年株穗不足,缺苗、断垄现象,2我们今年利用马斯奇奥6行气吸式精量点播机将绥玉7号的密度增加6.5万株/hm.3.2合理增加施肥量
玉米是喜肥作物,要获取高产,必须有足够的肥料供给。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防止后期脱肥,做到深施,方法为磷钾肥全部用作底肥,做到深施,氮肥1/2作为底肥,1/2作为追加肥;追加肥中2/3作为根际追肥,1/3做叶面肥。种下深施为一层于种下4-6cm,占深施肥量的40%;第二层于种下10—12cm占深施肥量的60%.每公顷用磷酸二铵270-300公斤,氯化钾75公斤,尿素300—350公斤。
4.四防—防病、防虫、防草、防徒长。
主要防治玉米的大、小斑病,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结合叶面喷肥,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做到正确选择药剂,确定适合的浓度,把握喷药时间,讲究喷药方法,保证喷药质量。
4.2防虫
防治玉米地下害虫,用35%呋喃丹拌种药量在种子量的2.5%;也可以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药量占种子量的1.5%.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抽穗期进行药剂防治。选用2.5%功夫
22。300ml/hm或2.5%敌杀死300 ml/hm进行喷雾
4.3防草土壤处理:90%乙草胺202_-2500 ml/hm+75%宝收20-30g/hm.叶面处理4%玉农乐1500
2ml/hm进行化学除草。
4.4防徒长
2采用化控技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玉米螟进行喷施生控剂1050 ml/hm,降低株高
30-40cm,百粒重增加0.3-0.5g,穂位降低15cm,行粒数增加3-4粒,成熟期提前3-5天,增产10-15%.5.两个到位—中耕管理到位,适时收获到位
确保中耕管理到位
机械中耕可以起到疏松土壤,防寒增温,提墒抗旱,防涝,消灭杂草的目的。第一遍中耕于玉米2叶时进行,主要以深忪、放赛、增温、保墒为主,深松防寒深度达到28-30cm,标准以深松后不起黏条为准,深松必须要合理搭配前浅后深两个深松沟,前沟深度18-20cm,后沟深度28-30cm。同时整机深松沟后边必须配带碎土器,防止压苗。有利于保墒,第二次中耕于玉米拔节前结束,尽可能多培土(不能压苗)促进次根发育。并做好玉米地追肥工作,时期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根际追肥,随后中耕,使土肥融合,避免尿素挥发提高利用率。
5.2确保适时收获到位
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35%左右时进行机械收获防止浪费,收获的产品一定要保管好确保品质以便提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