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魅力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24-93797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7 01:09: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魅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魅力

新课程改革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现象学大师埃德蒙德·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了的意义的基础”。生活世界是通过直观可以感知的,可以体验的世界,教育成了生活世界与人口的信息桥梁。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课程向儿童生活世界的回归。教育只有向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的意义和本质,教育也在向人性化过渡,课程不再是固定的教材,不是一种结果性的产品,不再有强迫式、灌达式的教育方式,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一、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的特性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有这样一些特性:

一、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在整个人类社会文化史上,美术历来就是传播人类文化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它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习全面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习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等方面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的发展。

二、新时期美术教育的重点

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兴趣,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一些学习新方法,合作与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和跨学科学习。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习的眼、手、脑,让学生本身能够认识到美育的含义不仅仅是绘画,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必然联系,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新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导者,不断自我更新和完善,以学习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三、走进新时期美术教育的课堂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教育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传统美术教育仿佛就是教学生绘画的一个概念,学生除了按照课本上的复制外,别的似乎什么也不会,丧失了艺术教育的本性。艺术来至生活,生活起源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存在价值。小学美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我认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儿童的世界是个美妙的世界,他们以心灵感知世界,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没有局限性的,教师要倡导学生大胆、新颖和独见个性。记得两年前我代一年级美术课时,课堂作业是画《美丽的蝴蝶》,有个学生所画的蝴蝶让我观后有种莫名的惊诧。那种色彩,那种构图方式是我前所未见的,真是美丽极了!它激发了儿童的天性,这些东西不是老师能够教的。所以说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传授学生的不是美术技术,而是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方法。

美术课堂不同于其它学科,它要求的是宽松和愉悦气氛。用艺术的话讲,就是审美的愉悦,有激情才有创造,只有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才敢于自由想像,标新立异和勇于创造,使个性得以发展。动作和语言是儿童的情绪、情感伴随物,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在激烈的争论中儿童可以表达来自内心的喜悦、愤怒和沮丧。课堂需要纪律,但是学习气氛更重要,有时候这样一堂课给人以乱哄哄的感觉,这就更需要教师的理智、宽容和耐心。

四、新课程改革使美术教育走出课堂 自然美是一种无以伦比的美,看到一些自然的美景,忍不住感慨“风景如画”、“鬼斧神工”。万物源于自然,我们从自然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在课堂中要多。美术走出课堂,也就是美育回归自然。比如说《画鱼》一课,我在两个所教的班作了个对比实验,其中一个班我从书画的图片和幻灯片上介绍了鱼的特征,游泳的姿态和它们的生活习性,然后在黑板上教他们画鱼。但是画出来基本上是一个模式(跟老师画的差不多),而在另一个班上我买了几条鱼放在玻璃缸里,叫人家观赏。一边讲解鱼的生长过程、特性、习性、有关自然方面的很多知识。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着问这问那,“小鱼是不是从妈妈肚子里蹦出来的?”“长胡子的是不是公鱼啊?”……我相信,给他们上的不仅仅是一堂美术课,也是一堂自然课。学生们观察也很仔细,而且画出来效果也很好,各种形态都有,甚至有人画出个“美人鱼”来。这些都是儿童的天性,在绘画中有些同学还模仿鱼游泳、呼吸的姿态。教学要适应儿童心理特点,从类似的游泳活动中让孩子们学到东西,整个学习过程就像小鸟飞翔一样轻松愉快。新的美育教学应当更积极地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要你学”到“我想学,我要学”。

五、从国际形势上,认识美术教育的位置

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区域性和城市之间的差异导致了美术教育在不同学校所受重视的程度,美术教育应该重新得到认识和肯定。综合素质的差异,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存在着普遍性,就成了社会性差异,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

艺术教育是儿童最佳的“启蒙书”,教育改革屠到了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改革的成果。

美国最近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文件明确规定了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与教育一词根本含义密不可分。“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阐释了艺术教育极端重要价值。

日本,这个被喻为“二战后的玫瑰”的弹丸之国,它的艺术教育基础教育上的普及是世所罕见的。它的快速复兴,有些方面甚至赶超列强,这说明了它国民素质普遍很高,也进一步说明了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上所起的作用。

教师是整个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以说小学美术教师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小学教育是综合课程教育,不能忽视每一门学科。

六、美术教育的综合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综合教育,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僵死的,作为教师要巧妙地安排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而美术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传播思想文化,我们能不能把音乐也带进美术课堂呢?比如说在上欣赏课时,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观赏名画,那种如痴如醉的乐章让我们渐入画境。

文学是一种文字艺术,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优美的语言文字,也能使我们产生无限遐想,有身入其境之感。再通过大脑的整合用手描绘出来。如像画《下雪了》,我们一边赏听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江雪》来调动学生们积极思维,一边描绘一幅寒江独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广漠的原野,路无行人,人间到处是寂寥。然而,漠天大雪静寂的世界里,却有一位泛着小舟的渔公司头戴斗笠,身穿蓑衣,从容地垂钓寒江之上。

美术也可以与思想教育结合,例如在绚丽多姿的风景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时,激起他们爱国主义的热忱;在欣赏烈士雕像时,讲授英雄事迹,让他们产生对革命事业的崇高追求。

美术还可以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回归自然,体验自然,培养他们创造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注重综合教育,也同时要求教师要有综合素质的能力,教师要以一种学习的心态,不断完善发展自己,教学相长,生生相息,学海天涯,孜孜不倦,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涵养,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能力和学生来,这是我们从新课程改革中得到的最大的海悟。

第二篇:如何切实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

近年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课改的浪潮滚滚而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相对于原有课程而言,新课程体系不仅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有重大改革,教学理念更是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对于广大美术教师来说,要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努力“蜕变”并实现新的跨越。那么,如何切实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以与大家探讨。

一、切实把握、落实美术新课标教学理念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新课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索、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呢?

1.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旧思想观念,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认识到美术课作为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国家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以往各级学校因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语、数、外等统考科目,音、体、美、计等非考试科目或被压缩课时,或干脆被取消,成了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科目,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现代教育的初衷。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教育方针,1999年国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新理念。遗憾的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始终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轴,“素质教育”成了空洞的口号,显然其对国家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这种旧理念培养的“知识型人才”注定是先天不足、缺乏创造力、有能力缺失的。

2.对广大一线美术教师而言,真正开始“由幕后走向前台”,新形势下更应把握机遇,努力推行美术新课改。当然,除了满腔热情外,也要领会新课标精神,更新旧观念。和其他学科一样,以往美术教学也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换句话说,把美术课上成了简单的绘画课、技能课,教师关注的是少部分美术爱好者或特长生。美术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标全新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决定了我们必须摒弃旧有教学模式,创新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法要由原有的灌输式转向情感体验性教学法,同时大量运用快乐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激励教学法等新教法,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等体验性学习方式。此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以学习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把思维的空间让给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当然,由于旧体制的弊端,美术课长期被忽视,加上美术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学生的被动应付,致使不少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一直较低。但美术课有其独特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只要广大美术教师付出努力,并创新教法学法,一定能迅速提高新形势下的美术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整合和应用,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为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环境。在现有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相关美术知识和理论,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学中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只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整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近年来,笔者尽量把现代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还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自己制作了不少校本教材和教学课件,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反响强烈。

四、因地制宜,利用乡土资源优势

受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巨大。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经费充足,具有先天的教育资源优势;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要正视区位差异,因地制宜地利用乡土资源。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乡土资源,如: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抚州、赣州等地的傩面雕刻艺术;井冈山的竹雕艺术;瑞昌的民间剪纸艺术等。可充分利用地方乡土教材,并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民俗传统,吸收本地区优秀的美术文物资源及自然环境资源编写校本教材。以笔者所在县市——永新县为例:这里地处井冈山山麓,是红色革命老区、“三湾改编”的故乡。我县自然资源稀少,经济较落后,教学条件薄弱,特别是相关美术教学设施匮乏,但却有着独特而宝贵的“苏区美术资源”:红军时期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在这里;有毛泽东、任弼时等革命先烈工作、战斗过的旧址;是“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等重大革命事件的发源地。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到“三湾”“龙源口”等革命景点实地考察和写生;同时,我县自古文风鼎盛,民间学书之风盛行,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书法艺术得到普及,民间书法遍地开花,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书法之乡”。笔者充分结合本地这种特有的“人文资源”编写相应校本教材并开展书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确立新型评价考核机制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改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推动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保证。树立学习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而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如何结合各校实际建立完善的相应评价和考核机制呢?

对学生的评价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两方面:管理层面和学习层面。首先从学校管理层面讲,要摒弃旧有评价观念,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综合去看待学生。在应试教育主导一切的旧观念中,“升学压倒一切”“成绩代表一切”,于是就有了“优生”“差生(后进生)”之分。理所当然的,艺术特长生因成绩较差也被归为所谓“差生(后进生)”之列。各校对待“差生(后进生)”的做法是:其被分在末档班,享受不到最好的教学资源,甚至被严重歧视。例如,至今有不少学校艺术类学生考上二本甚至重点大学却不计入升学指标。学生只存在个体差异(即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各不相同),并不存在优劣之分,这是基本的教育常识。这种简单的将考试成绩等同于能力水平或只重文化水平歧视能力特长的做法完全背离新时期的教育精神,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其次,任课美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策略去激励学生,切忌简单地用“不行”“不好”“难看”等评价语言,同时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努力提高美术素养。

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我认为也应明确分为两方面:考核和评价。1.考核方面,要制定新的考核机制。新机制首先要充分肯定美术教师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给予同等学科待遇,其次是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以往的考核机制并未充分尊重美术教师的学科地位和教学劳动,除了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公,更有职称评聘等不公待遇。只有真正做到学科无大小、待遇无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美术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2.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并及时记录教学成果及心得体会。评价的方式,要在功能上淡化评比与选拔,以教师自评为主,采取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和领导评价及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教师从不同渠道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适应美术新课标要求。

第三篇:小学新课程改革计划

沙桂民族小学新课程改革计划

【202_—202_学】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新世纪带城小学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2、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4、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各种课程资源。

三、实际操作:

1、师资培训。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要顺利地推进课程改革,必须组织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

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的转变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新教材的教法,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

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开展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

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教学管理。

(1)研讨制度。学校每月组织校内新课程学科教学研讨活动1次,每学期

开展新学科的教学观摩活动1次。

(2)家校联系制度。学校在期中组织一次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听课,召

开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

4、评价与考核。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

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

202_年9月

沙桂民族小学新课程

二O一二年九月

第四篇:后朱小学新课程改革

后朱小学新课程改革

学习

202_-202_学年下学期

第五篇:小学新课程改革小结

小学新课程改革小结

(2月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坚决贯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办学理念--实施课程改革的灵魂

学校在总结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立足于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有力举措。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及实践活动中,从整体出发,将课堂教学、学科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合为一体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做人之德、求知之欲、健体之需、审美之情、办事之信、创造之能,即:“为学生发展奠基”。

(二)重视学习——实施课程改革的基础

我们安排了教研组,组长负责落实学科具体的培训工作;制订培训的时间方案,如隔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各教研组以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等。全体教师通过学习,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大多教师能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课改精神和新课标的学习是将贯穿于本学年每一次教研活动之中。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让老师们的教学有目标,有方向,将学校整体课改工作大力的推进。

(三)、教学研究--实施课程改革的先导进行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我校课改实验组根据新教材的特点,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认真钻研教材,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二是切实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我们要求每位老师撰写课后小记,把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体会、感想记录下来,把教改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效果记录下来,让教学和实验融为一体,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把小课题的研究融入课改之中,激发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教师对教学中问题进行思考。

(四)、社团活动课——落实课程改革的亮点

社团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有独到的作用,因此本学年学校把社团活动课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来看,一个难点来抓,一个亮点来做。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要求,开设了播音与主持、篮球、合唱、绘画、书法、计算机六大社团。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深深感到,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绝非一件易事,它的长期性、反复性与紧迫性促使我们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在努力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与执教能力同时,积极探索使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以良好的开端为起点、以饱满的热情为动力,用创新促发展,向科研要成果。让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直面课改的挑战,寻找发展的机遇,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星星之火,去点燃教育的燎原之势。

202_-2-27

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