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法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4-101826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1 13:06: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法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浅谈古诗词教学法

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方面。小学阅读教学的内容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词等。各类文章因体裁不同,内容特点不同,因而训练想象力的方法也不同。

对于诗词教学,我主要是根据诗词所描绘的形象,引导学生从品析词句入手,创设情景,展开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深刻体会诗词的内容,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与诗词内容相关或相似的形象、情境或气氛,以此来引导学生想象。

下面,就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第九、十册)教材中的诗词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1、讲述故事,诱发想象

课堂上,教师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对诗中的情境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使学生不仅理解、体会诗词内容,而且仿佛看到了画面,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达到了诱发学生想象的目的。

古诗《游园不值》(第十册)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所写。教学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叶绍翁写这首诗的背景。介绍时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的:美好的春天到来了,有一天,诗人叶绍翁闲坐在家,望着窗外春意盎然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发,想找个地方发好感受一下春天的妩媚多姿,他知道他的好朋友家有个私人花园,里面种满了奇花异卉,于是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却发现朋友不在家,他最终没有等到主人回来带他进园观赏。大家想啊,本来乘兴而去,却未能如愿赏春,连大门也没进,多扫兴啊!谁知,诗人却满心愉快,回来后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是最有灵性也深得赞誉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首诗又是怎样的诗呢?这带疑问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学生都急于知道原因,思维活跃起来,头脑中浮想联翩,这就为学生理解诗句、诗意做了铺垫。

2、描绘图画,发展想象

绘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比较注意一边讲解诗词内容,一边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或景色,然后把想象到的景象画出来。绘画与文字的相结合,不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诗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讲解唐代张志和所作《渔歌子》(第十册)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迷人景象,再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插图另画一幅画。在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渔夫穷着怎样?在干什么?当时天气情况怎样?你能揣摸出他不回家的原因吗?学生发挥想象后发表见解,有的说,这时节的鳜鱼又肥美又多,渔翁满心欢喜,想多钓多些鱼卖钱,即使下雨也舍不得回去。有的说,渔翁是一边钓鱼一边欣赏美景,轻风细雨并不影响他,他是在享受悠闲的生活……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没有简单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自个深入体会,然后根据想象在原来的画上添上一个渔翁。于是学生画出了这样的画面:云雾缭绕青山,展翅飞翔的白鹭,盛开的桃花,流淌的河水以及肥美的鳜鱼,而这一切又都笼罩在斜风细雨中。认为渔翁为多钓鱼而不回家的学生添上一个眉开眼笑、双手掣起渔杆的渔翁。认为渔翁被美景陶醉而舍不得回家的学生画出的渔翁一手扶着渔杆,一手捋着胡子,眼睛(头部)却望向那山前飞翔的白鹭……这样的绘画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词的深远意境,而这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

又如,教学唐朝白居易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十册)时,教师重点引导体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句诗,教师先提出:这两句诗写了什么景物,各是什么样的?你能根据诗的意思描绘出一幅图画吗?学生经过讨论,联系平日所观察到的莲叶荷花,在头脑中形成美丽的画面,再通过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朝阳刚刚升起,碧色连天的荷叶挨挨挤挤,上面滚动的露珠光芒耀眼,而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朝阳下格外娇润红艳。这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人的所见所闻通过绘画表现得淋漓尽致。

3、表演体会,展开想象 表演文章内容是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手段。诗词教学中,采取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诗词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学生有看、有演、有评也特别喜欢。

《别董大》(第九册)是唐朝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勉。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他什么感情?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这种感情读出来?然后启示表演:作者送别友人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的心情又是怎样?你能想象并表演出来吗?待学生稍作准备后,请两个学生各扮诗人高适和董大的角色表演送别场面。表演后,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他们刚才表演的分别场面从头到尾都很沉重很惨,可诗中后两句是诗人劝董大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已,天下人都很常识她的。他对董大很有信心的,他要让董大重新振作。这时他说话一定很大声很激动。还有,他们既然是好朋友,分别时就应该依依不舍,不能像刚才表演的那样“董大”刚走,“诗人”就马上转身回去。学生评价得有理,教师紧接着请他和另外一学生再次进行表演。

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在表演和评议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刻体会了诗人的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题西林壁》(第十册·宋·苏轼)一诗,古诗字面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大致能读懂字面意思,教师则将重点放在感悟诗蕴含的道理上。教学中,引导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该诗含义,然后请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同学采访他,问他为什么写这首诗。让学生在“采访”中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效果证明,让学生通过表演把抽象的诗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音乐渲染,唤起想象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利用音乐渲染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有效形式,诗词教学中,适当利用音乐唤起学生想象,对帮助学生体会诗词深远意境具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教学白居易所作《忆江南》(第十册)一词时,教师利用一曲《江南春》,适当提示学生闭目聆听乐曲,优美的旋律唤起学生的想象,在头脑中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词句还原成画面,紧接着又让学生轻松而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离开江南多年,为何“能不忆江南?”,而后,有学生一脸陶醉地说:“我要是能去江南生活,或去旅游那就好了。”这更证明了音乐的魅力及在引导学生想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再如,第十册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诗人苏轼描写了夏日西湖晴天“水光潋艳”雨天“山色空蒙”的奇妙景象。教师播放两段节奏不同的曲子,让节奏舒缓柔和的曲子帮助学生“看到”水雾迷蒙、飘飘渺渺的西湖。

利用音乐进行诗词教学,突破了教材局限,听觉感官对音乐的感知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欣赏能力。实践效果证明,教学诗词时,运用讲故事、绘画、表演、听音乐等形式为学生学习、理解诗词内容创设情境,不但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第二篇: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探究

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探究

摘要:小学教材从第一册至第十二册都选编了部分名家的古诗,这些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情深意长。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丰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美好的情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关键词:小学

古代诗词

教学法

探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_.08.106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将颂读古诗词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80首古代诗文。如何使学生体会到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思想美是当前众多语文教师在一直探索的问题。在近年的教学中我摸索出了古诗“五步教学法”,现介绍给同行朋友,以求共同探究提高。

概括说来,古诗词教法分为五个步骤,即解题知背景――初读明诗意――诵读悟意境――品读明诗情――想象论古今。下面以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解题知背景: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古文学中的诗词部分是前人留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诗词有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渊源,距离小学生年代久远,他们学习起来理解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查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引入课题后,先让学生交流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题目的含义,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这就为学生诵读理解全诗扫清了障碍,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先让学了解杜甫一生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房兵曹胡马》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题目中“房”是姓,“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胡”指古代西域,“马”西域盛产的汗血宝马。

第二步初读明诗意:该步骤侧重点放在读准、和对诗歌大意的领会上。教师要环环相扣,把握住如下九个环节。

范:教师要做好朗读提示,先示范朗读,并以充沛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和音乐美。

划:教师范读时,要求学生动笔边欣赏边用“/”画出节奏停顿的地方,标注出不懂的词句。

读:让生自由朗读,然后采取指名读、小组轮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诵等形式,让学生灵活地诵读古诗。

评:各种形式诵读后,让生自评、互评、师生点评,诵读优秀者予以表扬和掌声鼓励。

纠:学生诵读评论后,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断错的句子等内容,提示“通假字”和多音字。

解:教师对于一些难解的字词、省略的词、倒装句,引用的典故、神话故事点拨解释,但不宜过多过细的讲解,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议:学生以自学、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尝试讲解诗词的大致意思。

讲: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每句诗的诗意。

点: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对关键词句(诗眼)适时进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的精妙绝伦之处。

如在《饮湖上初晴后雨》《出塞》《浪淘沙》中分别引用了“西子”“飞将”“牵牛织女”的典故,在《出塞》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教师应加以指导更正,以便于学生理解诗意。

第三步诵读悟意境:大部分古诗词诗中附有图画,画中有景,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就要求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头脑中一边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一边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感悟。这一步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指导、点拨、监督的作用,对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背诵形式可采取抽查、小组背、全班齐背、配乐诵读等方法。如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背诵时,可以边背边想,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的秋日晚景,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以细细揣摩、感悟。

第四步品读明诗情: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诗人,走进诗词描绘的景物中,抓住诗眼,反复品读诗文,弄明白诗人写作的目的,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浓厚情感,达到情感共鸣。此时可以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写出来,或者在全班交流,把品读活动推向高潮。

如有位学生诵读《出塞》后向同学讲:诗歌前两句从回顾秦汉以来战火纷飞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的历史,联想到了眼前胡地边塞,战火连绵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第五步想象论古今:古诗词既有旺盛的生命力,又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有的诗重在抒怀言志,有的诗重在针砭时弊,有的诗重在蕴含一个深刻的哲理,有的诗重在展现人民劳动生活的美好场面……完成以上四个环节之一,学生已尝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最后一步可以在课堂上拓展,也可以布置在课后完成,让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赏析词,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受到熏陶、得到升华。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深厚兴趣。这一环节可视学生的学情而定,不易千篇一律。如学习《题西林壁》后,学生悟出了一个朴素的哲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结果不尽相同。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就会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当然,“五步教学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有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比如城市和农村的学生、优等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而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语文古诗词教学法

语文古诗词教学法

一直以来,古诗词都不好教。但所幸的是,不少的老师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成绩是斐然的。在此,我也结合本人浅薄的经验谈一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一、未雨绸缪 抢占先机

所谓“未雨绸缪 抢占先机”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诗词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说白了就是预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布置的预习是老师有指引性的带有作业性质的预习。例如,我会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词写出来让学生做,要求学生把关于此诗词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来;我还喜欢让学生课前写一段与诗词内容有关的话,以便与诗词进行一个比较学习,明白诗词语言的精练,使他们在语言上有所收益等等。当然预习作业必须是有针对性和适量的,否则就适得其反了。而要做到有效,就需要老师认真地花精神地去备课,引导学生进入最好的课前准备状态。

二、诗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诗词当然要从读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当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而指导朗读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学生在朗读时放得开,尽情投入;二是要读对诗词的节奏,当然老师要讲解一些关于节奏的知识,例如从音和意上划分,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等;三是要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当然这也要随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达成。相信在读之中,学生定能对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三、一读一问 循序渐进

无可否认,多读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但若我们在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相信读的效果会好很多。在教学中,我喜欢采用读思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读解决一问题的模式。例如,一读诗词,读准音;二读诗词,读准节奏;三读诗词,弄明诗词意;四读诗词,体会情感„„这样,能使教学显得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也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设计的问题是逐步深入的,符合了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所以收到了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四、学法渗透 举一反三

学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方法学到家,怎考都不怕。只要对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掌握好,就能达到一个较理想的自主状态。所以在教学诗词时,我都会时时进行学法的指导渗透,以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灵活掌握方法。例如学生在堂上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词时,我就会说说欣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的第一步是什么。当到某一相应环节时,我又会结合讲授内容提方法。教授另一首诗词时,也会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回忆方法,解决问题,尽量让学生活学活用。当每一次利用一首诗词完整地讲完方法时,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方法举一反三,自学一到两首诗词,圈点批注,质疑,然后师生合作探究,进行互动的讨论。

五、改变体裁 想象体会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的精练,可说是字字珠玑。但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来说,他们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诗词意,明白诗词的字面意思。他们也就认为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也因应实际进行了。但是,我认为,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学生也很难进入意境,所以我花在此的时间是相当少的。我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指导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所描写的东西串成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改变后的散文体会,再对照原诗进行对照品读,讲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学生也就能突破狭窄的诗词意空间,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六、动手画画 其乐无穷

常言“诗如画”,这是对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另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根据古诗词的这一大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常让学生画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的兴奋,异常的投入。在画《次北固山下》一诗时,学生用绿粉笔画下了青山、绿水,用红粉笔画出了一轮从海面升起的红日,绿水中,一只挂帆小舟顺风飘行,诗人站立船头,仰望北归的大雁„„通过画画,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同时他们也喜欢根据所画的画进行背诵,并且效果奇好,真是一举两得。

七、比赛比赛 大家喜爱

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的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肯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确实是很重要的。而在诗歌教学中,恰恰能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激发起他们的斗志。古诗词,一般来说,篇幅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所以我会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如古诗词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可以说,学生的热情非常的高涨,几首诗一眨眼的工夫就让他们熟记于心。学生赛得开心,背诵的教学目标也易于完成,效果让人相当的满意。

以上的方法并不是一课的教学步骤,我们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进行穿插渗透,以求达到最优化。希望在今后的日子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获得更多的收获。

第四篇:古诗词教学法

激趣·审美·入情·迁移

——浅谈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四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一.. 兴兴趣趣引引路路法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二..创创设设意意境境法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1..意意境境再再现现法法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 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出来。

有位学生这样再现本诗的意境——暮霭中,躯干上缠着枯藤的百年古树无声耸立,叶落殆尽的树枝,铁似的直刺苍天,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头,没有动,也没有叫,仿佛和古树枯藤结成一体,像个雕塑。小桥下,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小溪边,一座农舍悄然而立,房顶上,炊烟如蛇,蜿蜒升起。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游子正骑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马上,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地平线……

多美的意境啊,学生浸润其中,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了事,那么这道精神大餐,无疑就变成白开水一杯。

22..意意境境再再造造法法 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

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再造意境法,学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三..深深入入内内心心法法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抒情性的古典诗歌都有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古典诗歌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把握心声。

对于抒情性诗作,教学时,要引导深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教学时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将心比心。像李白的诗歌感情都比较强烈。在教李白的《行路难》时,我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到李白的内心深处,把握李白的情感波澜,学这首诗,把李白此时的“情”参透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经历,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李白,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情感态度,理出本诗情感轨迹。本诗开始是写宴会的场面,有好酒好菜,李白的心情应该是很高兴的,接着笔锋一转,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此时李白的情绪一下子跌落下来,由高兴转为失落,为什么心情一下子不好呢?那是因为李白想到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心里感到憋屈,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跌到最低点,是不是就这么一直低沉下去呢?李白毕竟是李白,在逆境中他还是充满着希望,有朝一日会得到朝庭重用的,心情一下子又乐观起来,但是又想到路途艰难,出路又不知在哪里,心里不免沉重起来,但李白并没有消沉下去,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充满信心,颇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情怀。一下子振起全篇。通过深入内心法,我们感受到李白那颗跳动的心灵,理出李白那喜怒哀乐、抑扬沉潜的情感轨迹。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这首诗以及李白本人才会有深刻的理解。

四四..类类比比迁迁移移法法

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纵横捭阖、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11..同同类类比比较较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摆在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 〃 长沙》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了解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的时候,都有一个领起的关键字:一个是“望”,一个是“看”;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三是风格上也相似,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22..异异类类比比较较

相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其实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也可以摆在上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在教苏东坡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拿来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两首词的不同点:一是内容上不同,第一首词抒发的是报国之志,第二首则是悼妻之作;二是写法上不同,第一首通过打猎场面的描绘以及典故的引用来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庭重用的思想,而第二首则是通景物的渲染、想像的设置来表达自己对亡妻思念之情的;三是风格上不同,前一首豪迈雄壮、意气风发,后一首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两首诗词,对苏东坡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第五篇:古诗词四步教学法

古诗词“四步”教学法

一、激趣导入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

二、初读质疑

1、以读为本,教学每一首古诗词都应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要注意读的形式要多样,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看插图、问别人„„

三、品读感悟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读,能读出“境”,悟出“情”。

四、诵读延伸

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等,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