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尝试[精选5篇]
编辑:雨声轻语 识别码:24-104571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2 18:59: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尝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把信息技术真正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直观激趣、创新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也从默默无闻的背后走上了新课改的前台。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信息素养、创新精神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结合课程大纲要求和学生特点,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直观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这句话是至理名言。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好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爱学,从而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一)课前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工节课成功的基础。于是课前的导课部分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同一节课,往往会因这个环节设计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导课的设计不仅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还要能使学生愉悦心灵,在轻松快乐中保持高度精力集中而进入主课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画图时,首先我拿出来几张同学们在美术课上的作业予以展示,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便被吸引过来了,不知道我这个电脑老师在计算机课堂上拿美术作业干什么?我顺势问孩子们这些同学画的漂亮吗?想不想看看用电脑画出来这些画是什么样的时候,孩子们眼中已经流露出求好奇的、求知的光芒。当我打开电脑幻灯片,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时,教室里便沸腾了。在这样的情景下,顺理成章的新课就导入了。

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欣赏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班级通讯录 „„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新课之前,想法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愿意、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新的内容。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课中保持求知欲,且让学生在玩中学

导入新课后,如何保持孩子的求知欲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程设置上要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喜欢听、愿意学。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学习起来效率便会事半功倍。比如在“Powerpoint编辑幻灯片背景设置”讲解中,我只是讲解了利用外来资源(网上下载背景图片)设置背景的方法,当孩子们还沉浸在这种背景设置完成的自喜中时,如何能进行背景设置中按自己设想的两种色彩的渐变呢?我把这一疑问抛给大家,马上大家的目光又重新聚拢过来。除此之外,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 2 识,掌握新技能。比如,在教学指法练习时,学生既要保证指法正确,又要按规定的姿势使用手指,再加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如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又要求学生熟记硬背,不仅学生学起来提不起精神,老师教起来也感觉很费劲。这时,我找来了《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出的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提高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而电脑游戏就象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当他们完成得不理想时就会安慰他们“努力呀”、“加油哦” ;当学生速度快,正确率高了,就会送上“好样的”、“太棒了”等等话语,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时老师再来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些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他们甚至会向老师提出挑战,要和老师来场比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

二、互动,利用合作小组进行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现,小男生们比小女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强,而且易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种实际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不同长处的学生作出配搭,互相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同一水平,并且具备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效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解决电脑为人所垢的弊端――过于机械化、缺少人际关系的培养和感情的交流,还解决了人多机少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妨在学习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共同解难,多作互动交流。这比 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或一个学生利用电脑自己进行学习强多了。

三、培养信息“小老师”,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在每学期初,可从每班抽出一名信息能力较出色的学生作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教学中侧重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教学外,还可以对这些“小老师”进行课外的加深练习。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成为你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力臂膀,有些学生提出的小问题,他就会帮你巡视指导。你就不会被学生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而忙得焦得烂额,就可以腾出时间去辅导个别基础差的学生。

二、创新合作

新课程标准中,把创新作为了一个核心内容。教育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高素质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信息技术教育过程,既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的过程。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追求。

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大致的形象,因此他们操作的过程实际变成了形象思维化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能会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因此,操作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就不同。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我在讲 4 解利用PPT制作贺卡时,首先出示的是几张制作精美的成品,同孩子们说这些贺卡上都有哪些元素(图片,文字等)组成?这些元素的插入我们在WORD中有类似之处,你可以通过已往的知识自己试着制作贺卡吗?孩子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快,就有人制作出精美的贺卡。有一些同学平时知识储备不够,不能一下子完成作业,我就让他们组成合作小组,你会这个知识点,我会那个知识点,集思广益,很快大家就掌握了本节课内容。如果大部分同学都不能完成,我则请一个小老师上台给大家讲解或者由几个小老师分小组辅导完成。平时教学中,我还有意加大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给全班分成几个教学组,进行不定期的作品竞赛,从确定主题到组织素材再到版面布置等工作皆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课后对他们的作品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我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学生也会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这样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学生树立 “求异、求新”的观点。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合作创新。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 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我在讲解利用PPT制作贺卡时,首先出示的是几张制作精美的成品,同孩子们说这些贺卡上都有哪些元素(图片,文字等)组成?这些元素的插入我们在WORD中有类似之处,你可以通过已往的知识自己试着制作贺卡吗?孩子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快,就有人制作出精美的贺卡。有一些同学平时知识储备不够,不能一下子完成作业,我就让他们组成合作小组,你会这个知识点,我会那个知识点,集思广益,很快大家就掌握了本节课内容。课后对他们的作品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我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学生也会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这样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学生树立 “求异、求新”的观点。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合作创新。又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英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加要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在教《规范使用计算机》时,教育学生要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 好习惯,应负责任地规范使用计算机;教育学生要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要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在教《遨游英特网》时,学生面对浩瀚如烟、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

第二篇:激趣·互动·培养·激励——城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尝试

激趣·互动·培养·激励——城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尝试

【摘要】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面对城镇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参次不齐,面对人多机少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使学生具有适应信息化社会生存的全面能力。

关键词】激趣;互动;培养;激励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全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国政府正在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作出了“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新兴的学科,已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地开展起来。

信息教育课程按教育部的规划已成为了中小学的必修课。我校亦于202_年9月起向四——六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虽然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已开设,但仍然存在许多关键性甚至是尖锐的矛盾问题未得到解决。如学生问题,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这些农村孩子,对计算机接触相对较少,有的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同样家长也如此,有电脑的家庭少之又少。据统计,我校四年级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不足百分之二。又如学校的计算机问题,现在我校有计算机房二个(其中一个是今年9月分新配备的),每个机房内设计算机30台,但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都超过去40人以上,多的班级人数达到五十几人,这种人多机少,几人合用一台电脑状况势必会减弱学习兴趣的浓度。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使学生具有适应信息化社会生存的全面能力,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下述几点尝试。

一、激趣,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根据调查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好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一)课前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听歌曲的吗?你能用计算机为你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班级通讯录……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课伊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课中,让学生在玩中学。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玩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玩可以使孩子学到知识,既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又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对于微机原理,抽象难懂。而小学生知识里越形象就越容易汲取,又加上孩子们喜欢动画、卡通形象的特点。我自制《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利用动画、音乐、图案来配合讲授,创设教学环境,把静止的、孤立的、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动态的、整体的、具体的画面、声音等,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对学生进行感官综合的刺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更认真,因而其效果有单一途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教师又能及时收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进迅速调整或修改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和教师都知己知彼。

又如,我在教学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中的“橡皮”工具时,讲完橡皮如何使用之后,让学生自己去玩,有的学生就会发现橡皮太小,擦得太慢,教师适时鼓励怎么办?引导学生使用“ ”和“-”号,如何将其变大变小,让他们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在临近

第三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芹池中心小学 常素红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为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探索和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激趣”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小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如计算机指法知识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开课就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操作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会减弱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玩“青蛙过河”、“打地鼠”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老是没打几个字就输掉了,于是好胜心理会使他们提出问题:自己为什么打不快呢?此时,我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告诉学生要想赢就必须先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景氛围中,自己再讲解指导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就会学得很认真,进步也就快了。

当然,在一个键盘上让学生反复练习也是相当枯燥的,学生只能保持短时间的热度。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就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让学生用比赛的方式进行指法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操作,再让学生玩“青蛙过河”、“打地鼠”这些游戏时,他们就感到轻松自如多了。这样,既保持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还可以促使他们去自觉学习更多计算机知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最终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从问题出发,以事例为引子,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索解决方法,在猜想→尝试→分析结果→再猜想的寻求方法过程中,发现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如:高年级在教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将自己的认识、观点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制作出来进行交流。如在教师节到来之时,我与学生讨论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送给老师,学生兴趣盎然,从画面设计、语言文字到图片处理,有不少新的创意。制作中,学生发现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使这张贺卡动起来,怎么办呢?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索。因为软件菜单项表述清楚,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多次尝试,都能很快掌握“自定义动画”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我不需讲得太多,只需在一旁鼓励学生探索,引导他们互相之间交流学习所得。由于这些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学会的,有直接的亲身体验,印象自然深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联想、尝试、比较、再尝试等学习能力。还由于学习是从问题出发的,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生都会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三、在实践操作中,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教育理论家认为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如我在教学《玩纸牌游戏》这一课时,不是直接教如何去玩这一游戏,而是先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帮助”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自己看帮助学习玩纸牌。看懂了就自己玩。如果不懂,可以个别探讨,也可以小组讨论。再不懂,请教老师。学生一般无须再请教老师,很快都掌握了纸牌游戏的玩法。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自己利用“帮助”学习《扫雷》等游戏。在以后,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应用软件,就能自己很好地利用软件本身的帮助功能,学会使用方法。这样做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学习,创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实践操作的欲望。

1、点到为止。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永远出乎教师的意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招致学生极其厌烦的回应,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点到为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2、广泛交流。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应该渗透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每一节课的讲授时间应该控制在15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15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的课堂。

3、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哪里?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

学生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锦囊,你如何将里面的东西展示出来呢,就要不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积极动手尝试,发掘学生内在潜藏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留多一点空间给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那就多有一份创造的成果。

第四篇:小学英语活动教学之尝试

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初步尝试

陈利群 鄞州区云龙镇前徐小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此次课改旨在改变上述情况。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机械、呆板的学习方式并不能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有效习得语言。相反,过于单

一、枯燥的学习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兴趣,学生无法真正驱动自己内在的学习潜力,学习效果自不用说。因此,笔者结合小学生爱玩的心理,尝试让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创设轻松、愉悦的英语氛围。

所谓活动教学是交际教学的后起之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学派之一,目前全国流行的TBL(task-based-learning)主张先有task后有activity,1988年澳大利亚的All Guidelines问世,这套论说外语教学的巨作,宣称它是提出的是activity---based—approach,认为activities是联结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这种教学模式倡导教学的活动化。那么怎么样的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呢?笔者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尝试:

一、预习引路,趣味活动让学生喜欢英语

预习活动的开展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就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所以设计了多种预习形式。

1、“勤劳的小蜜蜂”活动,此类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画、做、演等形式预习要学习的单词。学生可以准备“采蜜本”,将自己对单词的理解通过预习记录在采蜜本里。有的学生画一画、有的学生贴一贴、也有的学生做一做,还有的学生用表演来诠释,比如做动作、用丰富的脸部表情等。总之,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预习方式将要学的单词先进行的梳理和初识,而在一次次的课前预习展示中,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表现了自我,体验到预习活动的乐趣与语言习得的成功感。

2、“我是小演员”活动,此预习活动是针对对话类的课文预习。学生通过自己听录音,对文本的旧知进行巩固,对新的语言进行简单熟悉,以小品、课本剧、模拟场景等形式交流语言。能力强的学生新知呈现多一些,能力相对弱的学生以旧知为主,适当渗透新知。学生们总是独树一帜地呈现自己对语言的理解:有的学生个人表演,有的几个人一组合作展示,也有的用上自己设计的道具来演绎,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此项活动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迎合了小学好玩的心理。

3、“情报站”活动,此预习主要是学生收集与新课有关的补充资料,以拓展学用渠道。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手段获取信息,有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合作完成,有的学生分组进行采访、调查等,而老师们也是学生拿来试水的对象之一。

除了以上活动,学生还自主创新了其他预习活动,真正是按照自己意愿来做一些喜欢的事。每次预习汇报,教师也是不会吝啬赞美的语言,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后进生,教师更是给他们多一些展示的机会,增加他们学习的信

心。各种趣味的预习活动让孩子们对英语多了很多期许,打心底喜欢上英语,对唤起孩子的求知欲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立足课堂,多样活动让学生体验英语

《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活动型教学更能抓住学生的心,被学生所接受。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话题设计各种与众不同的活动,使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轻松。1.音乐活动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琅琅上口的歌谣和好听的歌曲,小学生大多都喜欢唱歌。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音乐。如在学习完颜色的单词后,让学生通过一首歌“Who’s wearing yellow today?”来复习单词,用学过的颜色单词进行歌词的替换,在唱唱跳跳之间,学生轻松就学会了知识。除了歌曲,还可以借助歌谣对所学语言进行说唱。这种音乐活动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学好英语。2.美术活动

小学生对于画画总是特别感兴趣的,在英语课堂上运用美术活动对学习语言也有一定的益处。在教学时,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简笔画,给抽象的语言以图解,让学生直观感受,从而降低教学难度。而本教材的设计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学生能借助插图生动、形象的特点,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语言的记忆也是有好处的。而且在学生听音看图、看图学文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在我们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于语言习得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学习五官的单词时,让学生设计一张富有个性的face,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参与到应用语言的活动中来。再如学习关于天气的单词,让学生边听边画出天气的简笔示意图,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

3.体育活动

体育课的诱惑对孩子可是非常大的,大多数孩子都喜欢上体育课,因此,英语课上,我尽可能的创设体育活动,让学生边运动边学习。教材中的Let’s do 及有关动作的单词都可以结合动作来学习。例如在教学jump、run、swim、等动作类的单词,我先在学生听录音感知时,结合动作示范。然后边做动作边教单词,让学生跟着边做边说英语。再从单词过渡到句子的教学,让学生和他的同伴一起做动作来操练句子,可以进行我做你猜的巩固活动。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作类的活动“copy 不走样”操练单词、句子,并引进竞争机制,给获胜组发“金牌”。英语课堂的体育活动,将学生的交流建立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完美结合,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在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拓展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表演活动

表演活动既可以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查汇报,还能在新课授完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来展示语言。教材中的购物话题、家庭话题、问路话题都可以让学生来演一演,真正实现语言的交际化。角色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交际活动,加上一些比赛,争强好胜的小学生总是跃跃欲试,乐此不疲。教师也是积极鼓励学生们都参与进来,多激励少批评,让学生没有说错挨批评的压力,可以尽情展示自己,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语言的大舞台。

三、课后延伸,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英语

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活动的氛围;课外,教师要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英语,大胆开口。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带着学生一起挖掘生活资源。

1.开展英语角

英语角活动的开展,主要还是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服务,能让学生有个语言输出的场所。

2.编英语小报

3.英语周活动

演英语小童话等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能使课内的教学资源能丰富。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对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活动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题教学模式,它使教学活动化,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在教学尝试时也一定会遇到问题,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思考、学习、实践,真正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益。

第五篇: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泰山学校

刘秀诚

内容摘要: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试图理清信息技术课的本质特点、教学目的及实现途径。并提出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当对信息技术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 反思

一、信息技术课上我们要上什么?

一方面,从发展历程看,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处于一个广泛探讨、不断更新与高速发展的阶段,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各个地方甚至各个学校各自为政,每个学校因条件不同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必将逐步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另一方面,从学界定义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即不断更新的资迅、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了一个令人

羡慕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好奇的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计算机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合作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

三、信息技术课将为学生传授什么?

这是问题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论得很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一是有人认为应教给学生最常用、最实用的应用软件的使用。如汉字处理软件Word、WPS,电子表格Excel,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Author ware等;其次有人认为应教给学生编程的技能,因为只有让学生学会编写程序学生才有发展,才能发挥计算机的相应功效;第三,还有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众说纷纭,各有道理,思考并探讨这样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沉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使信息技术课有别于电脑学习班的重要标志。虽然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材仍然像“软件说明书”,教师们仍然还是以教授软件操作方法为主,受教育者在老师的示范下采用记忆、模拟式学习方法,但是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不容忽视的未来发展方向,信息素养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并引导他们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工具实践,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信息素养品质。

四、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具体来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围绕学生中心,合理组织学习。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体说来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是要突出以用促学,实现学以致用。学习了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要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和其它学科有机整合,要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这样一个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二个有利于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而采用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资源治理器中文件的“路径”表示时,一般教师按照先讲解路径的概念,在举例讲解路径概念,最后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假如在讲解它时,先以学生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入手,引出路径的概念,我想它的教学效果会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三是要注重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它有其本身的非凡性,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对计算机机房有着很强的依靠性,对计算机的可操作性要求很高,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又快。所以,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非凡性,正确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是进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具体评价和反馈手段有: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和评价学生作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

学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评价学生作品就是给定学生某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到网上去搜索相应素材,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子作品,评价的方式就多种多样了,如小组竞赛、机器评分、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的互评和学生自评,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还可以将学生做好的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或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大胆创新。

有道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真正教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效果,不断总结、反思,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尝试[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