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下音乐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一课《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3、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4、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翠湖春晓》 2、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
3、学生配乐朗诵诗词
(二)新授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唱
2、学生再次欣赏歌曲一遍。
3、请学生说说、唱唱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难的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
4、请学生试着将第一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
5、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
6、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7、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8、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
9、请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情绪,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三)、表现歌曲
1、请学生自主合作创设小桥、垂柳、鲜花等造型和划船、摇橹等动作。表现歌曲意境。
2、师生互动合作表现,自由穿梭在各种“造型”中,边做划船动作边演唱歌曲
3、教师二度范唱,创新表现歌曲。
(四)、拓宽欣赏
1、欣赏江南丝竹乐《水乡美》
2、师生共同欣赏一首江南丝竹作品《水乡美》并观看江南丝竹演奏图片。甜美,3、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丝竹乐的旋律特点。
4、欣赏江南舞蹈《水乡童谣》《莲湖童趣》的片断。
5、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舞蹈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西湖春晓》《江南好》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欣赏《西湖春晓》《江南好》。课 时:2课时
情感与态度:能喜欢江南音乐,并开阔音乐文化视野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感受到八六拍的摇动感
2.能够感受到童声合唱的美感和合唱效果 3.能够轻声跟唱歌曲部分旋律
4、能够感受到江南音乐婉转细腻、清澈秀丽的风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法、对比欣赏法、多种感官调动法(听、唱、动、看、)教学重点: 能感受到江南音乐婉转细腻、清澈秀丽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听辨出B段旋律出现的顺序,并用颜色标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1、集体练习
2、个别、小组接龙检测练习
二、欣赏《西湖春晓》
1、创设情境(课件:西湖美景图)
2、听第1次,谈情绪感受(可以用细腻等词汇来形容)
3、听第2次,谈童声合唱的合唱效果
4、听第3次,站起跟着八六拍的节奏,感受摇动的感觉,并告知这是八六拍的表现效果
5、第4次,跟着唱唱其中你最喜欢的1-2句,唱给同学们听听
三、欣赏《江南好》民乐合奏
1、古诗《忆江南》白居易的朗读和理解
2、民族乐器的了解
3、听第1次,谈江南音乐的特点,生总结
4、听第2次,看歌谱,音乐是通过什么变化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
5、听第3次,用不同的颜色表示B段音乐的顺序
6、师带生唱唱主旋律(或由生选)
四、背诵2首赞美江南的古诗并读一遍江南音乐特点婉转细腻、清澈秀丽
第三课《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内容: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
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
教学难点: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听唱法、以词带曲法、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纸茶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情景导入:
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的乐趣。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
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学生上前模仿采茶。
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
3、再听歌曲:学生心里默唱。
4、学习歌曲的旋律:
(1)教师教唱一遍歌谱,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2)学生齐唱旋律。
5、按节奏读歌词,学生添加歌词演唱。
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学生试唱。
2、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
3、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
4、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
2、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唱山歌》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3、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4、(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5、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3、再听,轻声随唱: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6、视唱曲谱:
7、唱词,歌曲处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四、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四、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 1.听赏第二乐章。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
(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
(3)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4)跳一跳。
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六、小结
第三课《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内容:
1、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2、创编歌词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词创编,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
3、能够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培养热爱祖国的朴素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从情绪表达和风格把握的角度加以引导演唱衬词。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唱山歌》)
提问: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唱山歌)它是我国那个民族的歌曲?(壮族)
二、导入:
1、(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人口较少,因此称作“少数民族”,布依族就是其中的一个民族。
2、介绍布依族:播放ppt
3、出示课题:
4、欣赏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三、学习歌曲
1、学习歌曲节奏:
2、学习歌谱
3、学习歌词:
4、歌曲处理:
四、创编歌词:
歌曲中演唱的都是布衣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有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你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式唱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创编,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创编的歌词最动听。
五、拓展;
同学们创造出这么多有趣生动的歌词,而且演唱得也非常棒,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其实民歌当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就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由龚琳娜演唱的《咕噜山歌》(播放课件)
六、教师小结: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学习的只是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能够多了解民歌,学唱民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学戏曲 第一课《唱脸谱》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唱脸谱》(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学戏曲)。教学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初步了解脸谱分类知识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2、欣赏歌曲,感受京剧旋律的音乐美,教师指导教会学生演唱歌曲,并能合作表演。
3、通过欣赏脸谱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唱脸谱》,并能初步随音乐合作演唱。难点:知道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听《说唱脸谱》进教室)。
2、简介京剧,知道学生了解京剧: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脸谱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⒉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听记,说出了好多种京剧脸谱。真不错!
⒊艺术家用红、蓝、黑、白、紫、金、银等颜色各尽妙用,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目中各种复杂的人物形象。你想知道不同颜色的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吗? ⒋听音乐填名字
⒌指名回答,学生评价。㈡再次欣赏,学唱《唱脸谱》。
1、师:刚才,我们通过歌曲《唱脸谱》了解京剧中的各种脸谱,下面咱们再来一起欣赏歌曲《唱脸谱》,并轻轻地跟着学唱。
2、教师播放,学生听赏并轻声学唱。
3、听赏第一部分(课件出示乐谱)
4、听赏第二部分。(课件出示乐谱)
5、师生配合唱。
三、欣赏脸谱,并画一画。
四、课堂总结:
京剧是我国艺术大花园中的一颗璀璨的宝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京剧另一特色——脸谱。小小的脸谱蕴含着丰富的寓意,怪不得外国人把京剧叫做beijing opera!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学习,了解它、爱上它、发扬它!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第二课时《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2、继续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著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3、通过学习《甘洒热血写春秋》了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节,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教具准备:《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么?
2、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介绍四大名旦。
4、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那些著名演员?
5、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
(三)学习演唱
1、观看《甘洒热血写春秋》片断,他是生旦净丑中哪个行当的?选自哪出戏?
2、对!这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当中的一个片断。谁来说一说《智取威虎山》讲述了什么事?
3、介绍剧情,并观看影片片段。
4、再听,音乐的力度和情感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速度去演唱?
5、听录音模唱,体验京剧的唱腔。
6、你感觉哪一句不好掌握?
7、指导演唱
8、完整演唱这一唱段。
9、体验与感受:你觉得唱京剧与唱歌有什么不同? 京剧更加注重板眼,更加讲究字正腔圆。
(四)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京剧的几个著名演员并学习了《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唱段,并扮演一下杨子荣。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除了《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个唱段之外。《智取威虎山》里,还有哪些精彩的唱段。可以给同学们介绍和演唱,好吗?
第三课时欣赏
教学内容:欣赏《京调》“武场”《急急风》认识戏曲乐队中的各种乐器。教学目标:
1、体会《京调》所表现的欢快的情绪,分辨乐曲中的A、B两段落。
2、认识乐队中的主要乐器。教学重点: 欣赏《京调》、《急急风》。教学难点: 记忆欣赏曲主题旋律。教学过程:
一、欣赏《京调》
1、乐曲介绍:今天我们欣赏的《京调》为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于1960年编曲。
2、一起再来欣赏A段主题,大家可以轻声哼唱。
3、再听A主题,这段乐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呢? 速度较快,节奏紧凑。
4、听主题B,节奏舒展,乐曲变得抒情,力度也好像变弱了一些。
5、全曲欣赏。
6、初听全曲,乐曲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乐曲是A、B、A结构,笛子、二胡。笛子吹出清脆明亮的京剧曲牌,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二、认识乐器及乐队介绍
京剧伴奏是全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自始至终联系剧情的纽带,在剧中起演染气氛、烘托人物、掌握节奏的作用。为京剧伴奏的乐队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
三、欣赏《急急风》
1、请同学们听一段,分辨“文场”还是“武场”?你能听出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武场:是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动作。
2、再欣赏《急急风》。
3、运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种紧张、激烈的气氛。京剧主要伴奏乐器是:京胡、小三弦、京二胡、月琴
4、《急急风》速度快,力度较强。
第四单元环球采风 第一课《木瓜恰恰恰》
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喜悦的心情,热情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生能了解印度尼西亚一些相关的文化及“叫卖歌”的艺术形式。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正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星光恰恰恰》入教室。
二、导入
1、播放音乐《木瓜恰恰恰》伴奏,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老师拍拍手。
2、你听到的音乐情绪怎样?
3、你看到的景色怎样?
4、简介印度尼西亚。
三、学唱歌曲
1、完整的感受《木瓜恰恰恰》,随乐在XX X处模仿老师拍手。(1)歌曲可分为几段?(三段)A-B-A(2)学唱第一段的旋律。
这么欢快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①学生用哼呜轻声模唱旋律。
②学生用“da“唱,能唱谱的就唱谱。第一段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以弱起小节开始,四个乐句的节奏相同)③学生读一读相同的节奏,再唱一唱歌谱:
2、学唱第二段歌谱。
①师指谱轻唱歌谱。学生找到第二段节奏的特点,切分音X X XX X X。②学生念一念切分节奏,强调中间音 ③学生轻声随琴用“beng”唱旋律。④师生一起唱歌谱。
3、第三段回到第一段。
4、完整的唱一遍歌谱。
5、学唱歌词。
(1)按节奏朗读歌词。(2)跟琴轻唱全歌。(3)分两部唱一唱全歌。
第一段“恰恰恰”处除了拍手,还可以怎样表示?(用打击乐在XX X处边击边念)
这一段唱了什么?用怎样的情绪来唱?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4)第二段又应该怎样唱?
(卖瓜人热情招呼大家卖水果,激动的心情吆喝叫卖,音调要高)(5)唱一唱第二段。
6、用打击乐。设计叫卖场面。老师这有很多打击乐器,要你们为第二段歌配伴奏,这些打击乐要请卖主卖给你们。谁上台来吆喝几声,当一回卖主。(1)学生为第二段设计伴奏。(2)用打击乐随音乐试一试。
四、拓展
播放《卖汤圆》、《卖报歌》、《冰糖葫芦》。
刚听到的歌曲与《木瓜恰恰恰》有什么共同点?(都会卖东西,都是叫卖歌)
六、总结:
第二课《红蜻蜓》
教学内容: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2、情境创设、分声部学唱旋律 1)、听音乐欣赏黄昏的画面。师: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2)、师:晚霞中还飞来了美丽的红蜻蜓,让我们去听一听蜻蜓给我们带了一段动听的旋律。(播放第二声部旋律)3)、老师划旋律线 4)、唱第二声部旋律 5)、唱第一声部 6)、两声部结合唱
听琴唱,老师先弹第一声部,再弹第二声部,最后两个声部一起唱。
3、学唱歌曲《红蜻蜓》 1)、欣赏FLASH 师:小蜻蜓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回忆、感觉很优美 3)、介绍歌曲。4)、师:听听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生:合唱 师:你唱过吗?就是我们刚才唱的两只蜻蜓的旋律。5)、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特别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师钢琴伴奏)6)、加歌词演唱。7)、二声部合作
4、听另一个版本的《红蜻蜓》
5、用多种方法演绎歌曲。
6、小结:
师:唱得真棒!一节课真是太短暂了,我们的童年也是一去不复返。愿大家走进大自然,让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第三课欣赏《飞驰的鹰》《凯皮拉的小火车》《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过程:
一、器乐曲赏析
1、分别播放《拉丁美洲排萧三重奏》印第安民间乐曲《告别》的音响片段
2、出示乐器图片简介乐器特点
3、欣赏秘鲁乐曲《飞驰的鹰》(排萧)①播放乐曲主题片段
②简介乐曲(见相关资料I)③观看乐曲演奏录像 ④引导学生分析乐曲:(见相关资料I)
思考:乐曲着重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
4、欣赏多巴哥钢鼓合奏 ①欣赏全曲,提问音乐特点 ②简介该乐器及有关资料:(见相关资料Ⅱ)③欣赏用钢鼓演奏的《多巴哥国歌》(注:执教者可以机动选用欣赏材料)
二、民歌赏析
1、《牙买加民谣》
①播放《牙买加民谣》
②简介歌曲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特点
2、《美丽的小天使》(墨西哥民歌)①播放《美丽的小天使》(男声四重唱演唱录像)②简介墨西哥音乐歌舞体裁“松”(见背景资料IV)③播放《帽子舞》片段(机动欣赏)
④播放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x藏之行演唱实况或三大男高音演唱的录像
二、欣赏乐曲。(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2)作品简介: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3)初次聆听,边听边想: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4)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5)师提问,生发挥。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
(6)学生学习后回答老师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
三、(一)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第五单元中国功夫 第一课《中国功夫》
教学内容:歌曲《中国功夫》 教学目标:
1、通过申奥短片的播放,使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它代表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2、通过歌曲的学唱,懂得中华武术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练:强身健体,内练:一身正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压缩在音乐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北京申办202_奥运会的纪录片,定格在成龙表演功夫一幕。
二、歌曲新授
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歌词。很多学生跟着录音唱起来。生:4段。
师:有哪一段与众不同呢? 生:第3段!师:为什么呢?
生:第3段是说的,不是唱的!
师: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我们一起来把第3段读一遍好吗?
教师与学生一起按节奏朗读第三段歌词,中间不停顿。
师:刚才大家读的时候啊,老师觉得少了一点气势,我们先来看看这段歌词都说了些什么好吗?
师:大家看其中提到棍、刀、剑,这都说的什么啊? 生:武术中的器械。
师:歌词中提到的“内练一口气”“豪气冲云天”呢? 生:练武之人的豪气、正气。
师:好,我们就再来朗读一次,要读出其中的气势哦!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师:老师看到在歌曲中有两处歌词是一样的,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是第1段和第2段。师:有什么不同呢?
生:速度不同,节奏也不一样。
师:对,第1段速度较慢,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气势。应该唱得有气势,要深吸气,气沉丹田。师:第2段速度较快,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飒爽英姿。应该唱得有力量有活力。教师介绍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学生视唱两段不同的曲谱,打节奏。唱曲谱后再唱歌词。
第二课《男儿当自强》
教学目标:
1、能随录音学会歌曲《男儿当自强》,并对歌曲中的对称现象有所注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欣赏歌曲《男儿当自强》:
1、教师朗诵歌词。
2、出示歌词。
引导学生观察歌词,找出“两两相对”,即对称。
3、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复听歌曲。
学生随歌曲轻声哼唱,反复两遍。
5、再次复听。
学生跟唱,并在“X X”处自由表现。
三、歌曲《中国功夫》表演与演奏:
1、随伴奏齐唱歌曲。
2、分组进行创作,教师指导。
3、分组进行汇报表演。
4、教师讲评。
5、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四、小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歌曲《男儿当自强》,希望大家关心武术、热爱武术,健身强体,为国争光!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剧情,学唱剧中三段歌曲。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学唱歌曲,为下一课的表演打好基础。2.通过音乐创编,启发学生对音乐剧的了解,培养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三段歌曲不同的情绪,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俄罗斯风格的歌曲,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歌唱。2.运用简单的变奏手法来创编一段《渔夫放走小金鱼》唱段。教学过程:
一、了解剧情
师:同学们听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生:学生简单讲述故事情节。
二、把剧情划分出场次,并说明理由
1.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几张图片,分组讨论出现顺序,并把它们划分出场次。生:分成三场,分别是《放鱼归海>《贪婪的老太婆》《愤怒的大海》。
2.在教师的启发、提示下,学生补充回答:还可以再加序幕和尾声。并知道序幕的作用是交代故事背景。尾声则有让人回味、思考的作用。
三、欣赏、学唱剧中歌曲,并安排它们在适当的场次出现
师:下面老师要请大家听三个唱段,你们仔细听,试着从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歌词中分析这三个唱段分别放在剧情的哪一场中最为恰当? 1.欣赏、学唱歌曲。
(1)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回答出:曲 安排在序幕比较好,因为歌词中很清楚地交代了剧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海浪的音效,正好刻画了渔夫和老太婆的生活环境(海边),慢而平缓的音乐旋律营造出了沉闷的感觉,加上歌词的描绘,刻画除了他们的生活是贫穷、单调而乏味的,使听众更容易、也更快地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来。
(2)老师教唱曲,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歌声来渲染剧情。2.欣赏、学唱曲。(1)初听、分析曲 生:这一段音乐主要表现的是小金鱼被网住后哀求老渔夫放了它,所以安排在第一场比较合适。
师:这一段同曲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出示词谱)
生:这是第一段的变奏,它们的节拍相同,节奏和旋律相似。师:在小金鱼的唱段中,同样一句歌词在两次处理中一样吗?
学生分析出有一个音不一样。教师马上追问为什么?请同学们再把这段听一遍。如学生暂时回答不出来,可复听曲 后再回答。生:(从五度变成八度大跳)更加突出了小金鱼的伤感、恐惧及苦苦哀求的情绪。(2)教师教唱曲
让学生在演唱八度跳跃时气息下沉(腰部向下用力),声音位置统一。并发自内心地演唱出小金鱼当时的心情。
四、创编歌曲
五、欣赏、学唱歌曲 1.初步欣赏音乐。2.共同讨论。3.教唱曲。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表演序幕、第一场。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剧的相关知识。2.分析、了解人物性格。教学重点:创编台词并排练。
教学难点:分析剧中的人物性格,并鲜明地表现出来。道具:旧房子、破木盆、蓝绸布(表现大海用的)、小鱼头饰。教学过程:
一、展示各自创编的成果
1.每组请一个代表展示各小组创编的成果(全班掌声鼓励)。
2.根据学生创作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示范自己的创编,进行启发或带动学生提高创作的兴趣和水平。
3.让学生了解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
二、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 1.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师:在上演音乐剧时,除了音乐和演员的表演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或方法来增强表现的效果?请看一段音乐剧《守株待兔》的录像片段 生:(看完后回答)音乐剧可以通过变化的场景、道具、灯光、服装、音效等手段推动剧情的发展。2.总结。
师:音乐剧是集音乐、舞蹈、文学、朗诵、绘画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当然我们在课堂上表演,不需要太烦琐。
三、创编序幕
1.分析人物性格、设计灯光、场景。
2.排演序幕(剧中歌曲的齐唱部分由不参加表演的学生演唱)。
四、创编、表演第一场
1.表现出大海的波浪声和表演撒网打鱼的动作。2.创编老渔夫和小金鱼的对话与表演。3.分组排练、表演这一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表演第二、三场和尾声。教学目标:
分组创编第二、三场的对白并加以表现。
通过创造、设计音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声音表现力的探索。教学重点:突出表现剧中的高潮。教学难点:
1.老太婆的态度变化。
2.自制打击乐器模拟出大海波浪声、电闪雷鸣声,大雨声。道具:学生自制的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创编、表演第二场 1.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师:在第二场中,老渔夫分别向小金鱼要“新木盆”“新木房”要做“贵夫人”,每次提要求,她的态度和前一次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次比一次粗鲁、贪婪。师:那老渔夫呢?
生:感觉到老太婆越发贪心,但却没有办法。师:小金鱼呢?
生:也感觉到了老太婆越发贪心,但既然许了愿,也只好满足她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下面就分成三个小组创编第二场台词。注意体现出这些情绪变化。
2.分组创编、朗诵台词。3.分组到台前表演。
二、创编、表演第三场
1.分析剧情、人物心理变化,设计表演。师:同学们觉得全剧的高潮在哪里?为什么?
生:在第三场。当老渔夫把老太婆想做海上女霸王,并且让小金鱼伺候她的要求告诉小金鱼后,大海咆哮起来,乌云和闪电也发出声音痛斥老太婆的贪心,而小金鱼更是感到了莫大的失望。
师:我们要演好这一场,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
3.同学们分组表演第三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目标:
1.设计完成故事结尾。
2.培养分工合作的意识;通过评比活动增强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3.完整地呈现音乐剧。
教学重点:表演三场音乐剧。教学难点:分工合作及场次衔接。教学过程:
一、导八
师:前几节课我们排演了序幕、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今天我们共同来设计剧中的尾声
二、编排尾声
师:请同学们唱唱曲囵第二段。师:尾声主要讲了什么?
生:小金鱼没有说话就游走了。当老渔夫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时,他发现这里的一切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
师:老渔夫和老太婆见到这一切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他们的情绪会怎样? 生:老渔夫更加无奈,老太婆垂头丧气。师:同学们来做做老太婆垂头丧气的样子。学生作出老太婆的表情。
师:这时老渔夫和老太婆之间会有对话吗?为什么?
生:没有对话了,通过这件事情,老渔夫对老太婆更加反感,更加感到无奈,他不会与她说话。老太婆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知道是报应,但为时已晚,说什么都没用了。
三、学生分组到台上表演尾声。
四、完整地表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1.各组呈示本组的演职人员名单(包括服装师、音响师、拟音师、摄像师)。2.学生到台上表演。
台下学生评选出最佳演员奖,最佳化装师、音响师、拟音师、摄像师。学生上台领奖,花团锦簇。
3.剧中所有歌曲由班里同学现场唱。4.挑出最好的演员再完整演一遍。(剧中所有歌曲由班里同学现场唱。)
五、学生谈这次创作表演这部小小音乐剧的感想和启示。
第二篇:四下音乐教案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1课
跳起来
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
聆听《小步舞曲》,学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教学重难点:
1、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2、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舞曲的强弱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铺垫
(多媒体课件展示:巴赫的故事)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位新朋友,他可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音乐家,他为什么那么出名呢?请大家带的这个问题来听一听,看一看他的成长故事。(播放课件)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说一说巴赫是怎样出名的?
二、听赏《小步舞曲》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巴赫的故事,知道他是18世纪的宫廷乐师。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播放:(CAI宫廷舞会片段)体会小步舞曲风格。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端庄、彬彬有礼、华丽)
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
师: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来自18世纪的歌曲,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歌曲在我们课本的哪一页?找到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坐端正)
师:同学们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来自18世纪的歌曲吧!
三、学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1、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2、跟琴划拍子演唱。
3、完整的划拍子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 学唱《土风舞》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土风舞》的唱演,感受外国歌曲的舞蹈韵味,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来喧嚣情绪的表演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音乐游戏等活动,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舞蹈创作中感受到愉悦。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用热情、轻快而饱满的声音演唱。
2、难点:歌曲演唱时的咬字、吐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寓教于乐
1、玩一玩:音乐游戏《找一找》
游戏规则:老师把动物玩具悄悄地藏在一个小朋友身边。老师还要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请一个小朋友来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谁身边。在他找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边拍手边唱歌,用你们的歌声和掌声的变化来进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学离玩具越近,歌声、拍手声越响;离玩具越远,歌声、拍手声越轻。
教师总结:离玩具越近,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
2、听一听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舞蹈并且简单跳出来。(2)初步聆听《土风舞》。(3)复听《土风舞》音乐。
a)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b)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唱一唱
(1)按节奏读歌词。
(2)跟着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3)试着唱曲谱。
(4)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4、唱一唱、跳一跳
5、师生共同表演
三、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
四、小结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2课
少年的歌
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
聆听《晨景》,学唱《清晨》 教学目标:
1、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帅气阳光的少年形象。
2、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
3、唱准符点八分音符。教学重点:
1、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难点:
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目的营造放松快乐的音乐气氛)播放图片大草原和马
2、教学附点八分音符。
紧接音符或休止符号后面的点。表示其拍数延长1/2,一点在八分音符后,就叫附点八分音符,一点在四分音符后就叫附点四分音符。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3、感受歌曲旋律。
(1)初听《小小少年》说感觉。
教师讲解歌词为什么这样写的原因(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很深成见的外公,最后外公和父亲消释前嫌,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2)发声练习
(3)示范模唱和声部。先唱低音,用手势指挥,再唱高音,说体会,如何唱好自己的声部。
(4)教师通过观察,抽出学生和教师或学生之间合唱。学生评议。(5)声部合唱。整首曲子试唱。
4、小结:生活总的来说还是美好的,要放松心情。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
学唱《我是少年阿凡提》 教学目标:
1、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帅气阳光的少年形象。
2、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
3、唱准符点八分音符。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2、难点: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音乐,感受音乐节拍自由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舞蹈导入
1、播放《新疆好》、《娃哈哈》两段歌曲,并引导学生回忆在这两段歌曲中所跳的一些动作是什么地方的舞蹈动作?(新疆)
2、欣赏新疆风景图片。(师介绍新疆)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三、新歌教学
1、导入歌曲。
2、感受歌曲情绪,请生说说你听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3、复听歌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几拍子的?请大家一边听一边合着音乐轻轻地拍出歌曲的强弱。
4、再听歌曲:
师:并为歌曲打拍子,说说小阿凡提唱了些什么,了解歌词内容。
5、有感读词:按节奏有感受地读歌词。
6、模唱旋律:复听并模唱歌曲。
7、、跟着伴奏慢唱,并及时纠错解决难点。
8、完整跟伴奏再慢速演唱歌曲。
9、跟伴奏原速度演唱。
10、再次播放范唱,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
11、随琴演唱一遍。(处理后的声音等)
四、情感教育,结束教学
师:在今天的音乐课中,你都得到了哪些收获呀?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3课
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采菱》、聆听曲《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的、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掌握四分音符时值。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采菱》
2、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采菱》
1.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 2.听唱、学唱曲调
3.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4、小结:水乡一景。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二、学习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三、教师总结下课。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曲《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的、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掌握四分音符时值。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柳树姑娘》
2、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二、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三、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四、学习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五、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六、教师总结下课。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目标:
1、了解加拿大的风土人情,能够带着思念家乡的情感,用准确而又圆润的声音演唱《白桦林好地方》。、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有感情的演唱,表达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
3、能够用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二声部。教学重难点:
1、重点:节奏稳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熟悉节奏。
2、难点:“f”“mp”在歌曲中的演唱,能完整地用感情来演唱歌曲。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那里?家乡的哪些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三、课件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我们的家乡》课件。学生们讨论、交流。
四、情景导入。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在遥远的北美洲,有一个宽广、富饶而美丽的国度,她的名字叫加拿大,多媒体演示《白桦林好地方》课件
五、初步感受。
教师播放《白桦林好地方》歌曲,师生共同欣赏。
提问:歌曲中的那些句子唱出了对白桦林
六、教唱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范唱。
2、弹奏旋律,教唱曲谱。
3、播放《白桦林好地方》歌曲伴奏,教师指挥,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唱曲谱。
4、提问:你能听出在歌曲中有哪些曲调是相同或相近的吗? 播放《白桦林好地方》歌曲录音,学生轻声哼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5、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试唱曲谱。
6、填入歌词,随伴奏轻声演唱。教师重点部分指导。
7、完整演唱。
生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歌。
七、课堂小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白桦林好地方》,学唱《红蜻蜓》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从优美的曲调和歌词呈现的情景中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3、二声部的合唱协调均衡,富有美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2、难点: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情境创设
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
师: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三、歌曲教学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导入: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听!晚风中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旋律,我们去听听这位小朋友是怎样叙述自己的童年生活的。
1、初听《红蜻蜓》
问题: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 生回答
2、讨论后出示歌词并朗读。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齐读歌词师钢琴伴奏)
3、学唱第一声部曲谱:
4、认识换气记号
5、,认一认渐强渐弱记号
问题:你觉得作者的童年生活美好吗?整首歌曲适合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
6、自学第二段、第三段
7、带入力度变化齐唱全曲第一声部
四、学习歌曲第二声部:
1、欣赏日语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 问题:它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对比合唱与独唱——合唱比独唱效果更丰富、饱满、有变化。
2、学唱二声部
用“lu”跟琴分句哼唱第二声部
五、小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5课
风景如画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听辨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2、体会音乐的描绘功能,用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
3、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教学重难点:准确记忆主题曲调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第五课歌曲。
二、聆听《森林的歌声》
1、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请你想像一下?
2、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
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6、自由创作:试试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三、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有感情、有诗意的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表达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聆听歌曲范唱。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2)完整熟练的演唱曲调。(3)填唱歌词。
7、表演歌曲:
(1)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2)请小部分有能力的同学,编创几个舞蹈动作表演歌曲。
四、小结:大自然赋予我们如画的风景,我们要赞美她,歌唱她。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6课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培养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主动探索其特点及相关的音乐文化。
2、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能够用自然圆润、优美抒情的声音和恬静温柔的情绪演唱歌曲。
3、通过聆听各种风格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4、体会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使学生受到爱的感悟和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音乐情绪,把握适合的力度、速度,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难点八度大跳的音准把握、弱起拍及装饰音的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出示爱心图)老师讲诉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真实感人的故事:(图片和背景音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充满母爱的歌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二、感受与体验: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1、教师播放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音乐课件,学生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
思考:《摇篮曲》用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徐缓、温柔的声音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
2、简介作者: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3、请学生自己轻声朗读歌词(配乐),从歌词中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教师范唱,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思考:歌曲是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音色来演唱的?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三、学唱歌曲:
1、分析歌曲:
提问:歌曲为几拍子?是弱起拍还是强起拍?歌曲分几个乐段? 歌曲为3/4拍,通过强弱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包括两个乐句。
2、分组练习,深化歌曲意境。
四、拓展与探究:
1、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和舒伯特的《摇篮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不同的旋律表达着共同的情感和主题。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2、聆听东北民歌《摇篮曲》。
现在我们来听听中国东北的《摇篮曲》,比较一下它们的歌曲风格有什么异同。
3、比较三首歌曲的异同。
不同点:外国的《摇篮曲》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中国的《摇篮曲》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共同点: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4、小结:什么是摇篮曲?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7课 回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友谊的回声》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难点:学习使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看动画片《回声》片段。
2、看后回答大山里神秘的声音是什么吗?(生答:回声)
4、师: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声音是最美妙而复杂的。他能将大自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然中很多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回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
二、解决难点,感受“回声”
1、分两组进行模仿“回声”练习f
p
噢
噢(交换练习)
2、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乐中,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强”?什么记号来表示“弱”?
师讲解: “f”表示强,“p”表示弱。引申: “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
3、小结:这真是美妙的回声,我们仿佛就在跟大山对话一样,可爱的回声,友谊的回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友谊的回声》
三、新课教学,学习“回声”
1、竖起你的耳朵,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
2、复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聆听歌曲,思考)
3、现在,让我们一起划着二拍子,再次聆听歌曲。
4、自己任选歌中的一句来学唱,学会后唱给同学们听
5、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歌曲的旋律(学生轻轻跟唱)
6、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教学,情感升华
1、拓展延伸,再次观看《回声》片段。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欣赏《羊肠小道》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羊肠小道》,感受“行走”主题及“歌唱”主题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2、欣赏乐曲《羊肠小道》,能初步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乐曲《羊肠小道》,要求学生记忆“行走”主题及“歌唱”主题。
2、难点:能随音乐进行,想象大峡谷的壮丽景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导入:美国的科罗拉多的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它全长呀有349公里,深1800米.在不同时间的日光照射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色彩。今天让我们从图片中去感受大峡谷的无穷魅力吧。
2、简介大峡谷。(播放图片、背景音乐)
简介陡峭山崖、怪石嶙峋、溪流湍急、羊肠小道)、3、欣赏引子部分。
提问:在这样的羊肠小道上旅行,会是怎样的滋味呢?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4、欣赏第一部分。
(1)师:旅行开始了,听,旅行者骑在驴背上,他的心情怎样?(生:轻松、高兴)
(2)师总结:是啊!旅行者骑在驴背上是那样轻松、惬意,那么悠闲自得。嘴里还哼着小曲呢。他是这样唱的。
这段羊肠小道是平坦还是曲折的?(平坦的)
(3)师:羊肠小道会一直这么平坦吗?我们听听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仔细听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 发生了什么事?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上坡还是下坡?
5、完整聆听第一部分
6、欣赏第二部分
师:在经过这么一路的的簸簸,格罗菲和他的驴都累了,接下去的音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7、欣赏第三部分
师:美梦醒来之后,他们的旅行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初听)
师:这段音乐中有没有骑驴主题呢?这段音乐中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先慢后快。
与第一部分的主题有什么区别。
师:主题这样的变化描写了什么?
8、完整欣赏全曲。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8课
向往
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聆听《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声、旋律性和歌唱性在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2、探究音乐本身的内涵,加深对歌唱的认识,培养热爱歌唱艺术的思想感,感受外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3、通过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使学生学习歌唱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正确感受、理解合唱艺术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及节拍特点。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
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最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
4)学生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5、理解歌曲:
1)、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
2)、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
3)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学唱《种太阳》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种太阳》的学唱,体验歌曲欢快情绪。
2、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种太阳》这首歌。
3、能以比较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歌曲。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种太阳》。
2、难点:弱拍起唱时,弱音要清晰,切分音唱得准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FLASH动画卡通人物“机器猫”歌曲《小叮当》
二、聆听歌曲《种太阳》
三、歌曲教学
1、学生跟随伴奏小声哼唱。
2、学生用“啦”模唱歌曲。
3、学生跟随伴奏唱歌
4、找出不会唱的地方。
四、创编活动
1、请学生分组讨论试着将自己的愿望编成歌词,将这首《种太阳》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变成自己的歌或者编成自己的舞蹈。(放歌曲伴奏)
2、学生展示,跟伴奏演唱。
五、总结深化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歌曲之后,你们有什么新的愿望。并说一说新的愿望是什么。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9课
皖江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半城山半城水》《希望之城》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希望之城》、《半城山,半城水》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风格特了解皖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都市风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根据歌曲《半城山,半城水》的不同音乐风格编创动作。
3、聆听《希望之城》,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形象,能主动参与听、唱、画、写等音乐实践活动,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听辩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名称以及各个乐器音色所刻画出来的人物。
2、难点:说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哼唱音乐主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半城山,半城水》
1、初听时,让学生完整地聆听,感受恬静优美、委婉动听的旋律,听出歌曲间奏部分的主奏乐器。
2、复听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模仿演奏笛子的动作,体会笛子在歌曲中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作用。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3、轻声哼唱歌曲主题,把握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
4、再听歌曲,让学生仔细听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出现过几次?每一次出现时有什么变化?
5、根据歌曲的内容,让同学们自编演唱的律动动作。
二、聆听《希望之城》
1、谈话导入(播放《希望之城》)、2、播放《希望之城》的MTV。
3、播放《希望之城》
三、教师小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学唱《美丽的江》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美丽的江》的唱演,感受外国歌曲的舞蹈韵味,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来喧嚣情绪的表演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音乐游戏等活动,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舞蹈创作中感受到愉悦。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听辩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名称以及各个乐器音色所刻画出来的人物。
2、难点:说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哼唱音乐主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皖江风情
2、图片导入歌曲《美丽的江》:
通过安徽地图里的长江画面,导入今天所学歌曲《美丽的江》。
3、歌曲介绍:
《美丽的江》是由安徽省词作家徐峻松和曲作家谢林义共同创作的一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首少儿合唱歌曲。歌曲为两段体、五声宫调式。
二、新歌教学
1、听歌曲《美丽的江》录音范唱。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3、学唱歌曲《美丽的江》。
在教学中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找出相似的乐句,指导学生用清新、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4、跟伴奏演唱《美丽的江》。
5、师生共同编创表演
三、教师小结
第三篇:音乐四下教案
一、绿水江南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被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二)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见相关参考资料)。
1、学生分组合作创编
2、指名表演
3、集体评价
4、随音乐一起表演
教材分析
教师准备:《西湖春晓》音乐、西湖风景课件、《平湖秋月》的音乐。学生准备:赞美西湖的诗歌、图片、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1)诗人笔下的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有关西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3)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秀美 俏丽 灵气)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二、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朝阳 柳梢 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
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优美 抒情)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音乐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者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就像我们正荡舟在西湖之上,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
学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三、拓展──走进西湖
1、师: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请大家交流你所查找的有关西湖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关于西湖的资料。
2、师:经过小组内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3、师: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4、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西湖是诗,西湖是画,西湖同样也是音乐家指间流淌的旋律,刚才大家在欣赏诗歌与绘画摄影作品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平湖秋月》。西湖真是魅力无穷,而西湖美丽的传说又为西湖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来听一听西湖的故事。
(向同学们介绍《明珠西湖》 《许仙和白娘子》)
5、师: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
教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师: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3.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 5
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 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欣赏:
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初听《江南好》
b)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d)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a)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h)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 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 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送人游吴》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2.看江南
(1)小桥 流水人家
[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苏州园林
[课件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欣赏: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课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
[课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课件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二、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
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
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师: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
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1)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生:(略)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生:(视唱)2)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3)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生:(划拍视唱)。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1)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生:讨论并演唱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生:想。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
“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
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随笔:能基本正确而流畅的演唱本歌曲。知道了解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故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侗族大歌《小山羊》
2、欣赏琵琶独奏曲《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知道《小山羊》是侗族民歌,《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感受其风格。
2、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3、知道中华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辩其音色。
教学重、难点: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小山羊》的听赏。
2、初听作品,组织简短的讨论。
3、第二次听赏作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聆听第二部分两个声部的变化。
4、组织学生分别哼唱《小山羊》两个声部的曲谱后,再播放范唱,让学生随录
音哼唱。
5、组织学生简短讨论。
6、巧设“话题”,转移欣赏内容。
7、板书曲名及简谱后,播放录音《天山之春》
8、组织简短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话题
9、再次欣赏《天山之春》。为加强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或模仿琵琶演奏进行听赏。
10、板书设计:曲名及简谱随笔:感受侗族及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风格。
三、学戏曲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唱脸谱》。2.初步了解豫剧相关知识。3.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3.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教 具】
多媒体课件、歌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
1. 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走圆场进入教室。师:刚才咱们是听着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走进教室的?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现在,咱们就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候一下好吗?我选旦行,你们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吧!
2. 师生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戏曲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一说到戏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出示歌片)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再想一想,看大戏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唱歌曲
1.学生听录音范唱。
师:谁听到《唱脸谱》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从这些歌曲内容中你感觉什么是看大戏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2. 再听歌曲范唱音乐。(教师指曲谱)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你们注意到了吗?曲谱中有几处使用了升记号呢? 生:观察、回答。
师:现在,老师把歌曲的曲谱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3.教师唱歌曲曲谱。师:听清楚了吗?升F 这个音在这首歌曲的曲谱中是很典型的,还有旋律的大跳也要注意唱好。大家再看,这首歌曲中间还有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在歌曲中它叫什么?在戏曲音乐中它又叫什么?现在就随着老师的琴声把曲谱完整地唱一遍,唱的时候注意升记号地方,运用气息、声音位置高一些。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5.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6.学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是根据哪种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你听一听,哪一段表演的唱腔风格和这首歌曲的旋律相似呢?
三、分析歌曲的内容
1.感受歌词的旋律同语言的联系。
师: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豫剧风格的歌曲,大家看:“爸爸妈妈爱迷戏”,这里是典型的豫剧拖腔,再听这里“爱呀爱迷戏”,明显地使用了豫剧中的甩腔和拖腔。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好吗?大家注意,在演唱中表现出豫剧的唱腔风格。2.学生完整演唱歌曲。3.对比歌曲中演唱力度的变化。
师:我们再看,大家说有拖腔感觉的这句,老师再唱给大家听听,你听老师在唱这句的时候在旋律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呢?师范唱。生:回答出由弱到强,再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4.演唱歌曲。生:思考回答。
四、表现歌曲
1.用河南话音调表现歌曲的念白部分。
师:现在,老师就用河南话把念白部分读一下,你们注意听一听。生:模仿老师,用河南话说念白部分。
师:大家说得不错!我们都知道,在戏曲的伴奏音乐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打击乐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打击乐器,大家看,都有什么?(小锣、木鱼、双响筒)
2.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想在念白中加上打击乐器,大家想一想,你想用什么节奏型来伴奏呢? 生:自由地创编简单的节奏型。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环球采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 卖汤圆 卖玉米饼
随笔:学会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本歌曲,并了解了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随笔:认识了电子合成器,熟悉了它的音色,了解了一些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红蜻蜓》
1、导语:简介日本。
2、欣赏或范唱歌曲《红蜻蜓》。
3、学唱二声部歌谱。
4、练习均匀的气息:每人准备一张纸条,放在嘴边,轻轻地吹纸条,使纸条保持一样的高度。
5、学唱二声部歌词。
(二)表现歌曲
1、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2、为歌曲的三段歌词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领唱、用哼鸣伴唱、合唱等。
(三)了解其他的日本民歌
教师播放录音或由教师、学生演唱熟悉的其他日本民歌。如《樱花》《拉网小调》等。
(四)板书设计:《樱花》《拉网小调》
(五)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并用口风琴或竖笛演奏第1—17小节旋律。
2、创编节奏为《火车咔咔咔》伴奏。教学目标:
1、感受《火车咔咔咔》的欢快情绪。
2、用口风琴或竖笛演奏第1—17小节旋律。
3、了解马林巴,并熟悉它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乐器演奏、用节奏乐器伴奏、创编舞蹈或律动动作。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
师:同学们好,今天,请大家欣赏一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乐曲好象在表现什么情景?你能给乐曲起个名字吗? 生:欣赏并回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是一首表现火车行进的乐曲,名字叫《火车咔咔咔》。这是一首阿根廷的乐曲,是用马林巴这种乐器演奏的。有人知道什么是马林巴吗? 生:回答。
师:(出示图片)马林巴是一种敲击乐器,属于木琴的一种。木琴是由音条构成的,不同长度的硬木音条,按由长渐短的顺序并行排列在架子上。音条越长,音越低,相反,音条越短,音越高。一般木琴的音条下还装有共鸣器,用来增强音量。
马林巴与乐队用的木琴没有大的区别,为竖排式木琴,音条像钢琴的黑白键一样排成两列,用一对球形头的锤敲击。
木琴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一带,现在也用在管弦乐队和独奏中,增加了它的表现力。木琴的音色清脆,富有弹跳性,适于表现欢快的乐曲,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遍《火车咔咔咔》,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生:第二次欣赏乐曲。
(二)用节奏乐器为第1—17小节旋律伴奏
师:乐曲的第1—17小节是这首乐曲的主题,我们假定它为“火车”主题。现在,让我们一起哼唱一下。生:哼唱“火车”主题。
师:在这首乐曲中,打击乐器担任伴奏的声部非常突出,增添了乐曲的欢快的情绪,这也是阿根廷音乐的一种特色。现在,让我们试着用打击乐器为这段旋律伴奏。
生:用教师提供(或自制)的节奏乐器,按教科书提供的节奏谱为“火车”主题伴奏(也可自编节奏)。
(四)表现音乐
师:阿根廷是一个美丽的国家,阿根廷的民间音乐非常丰富。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用音乐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我们以“火车”主题为一个独立的分段,分小组来设计表演,根据你们设计表演的内容,也可以为这段音乐重新起个名字。生:分小组排练。
(1)用“啦”演唱、乐器演奏或用节奏乐器伴奏。(2)乐器演奏、用节奏乐器伴奏、创编舞蹈或律动动作。(3)制作阿根廷的民族服装、帽子等,演唱、演奏乐曲。
(4)为旋律填歌词演唱。如:“弹起伟大六弦琴,我们跳舞又歌唱。大家心里多欢畅,(嘿)歌声在飞扬”等。
师:同学们的设计非常丰富,现在请各组到前面来汇报表演。生:分小组汇报表演,并评价。
(五)板书设计:火车咔咔咔
五、中国功夫
一、设计理念
在今天许多孩子集积地学习拉丁舞、跆拳道等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不能抛弃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努力把我们国家好的音乐作品及优秀的文化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使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更有意义。并努力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
二、设计思路
通过演唱、演奏和听赏表现中国武术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中华有神功”的自豪感,能用激越的歌声表现中华武术的雄风。设计在唱、奏、听、练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鉴赏力。
三、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分:
四年级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歌曲的含义,并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并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对本节课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相信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
歌词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武术的方方面面,写得极有气魄。尤其是最后一段“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使人唱来豪情满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旋律采用七声羽调式,“7”手口“4”的运用恰到好处,使曲调具有古朴和高亢、壮烈的色彩,这是单纯采用五声音调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歌曲由三个乐段组成,为单三部曲式。第二乐段的乐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压缩,所使用的音乐材料完全相同,使人易唱易记,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作用。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师生交流,了解中国武术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有神功”的自豪感。
2.能正确演唱《中国功夫》,并掌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中国功夫》
五、教学重点、难点:
1.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中国功夫》,并可以边唱边完成简单武术操动作。
2.打击乐的创编活动,感受武术风格特色。3.重点处理歌曲的第三部分。
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打击乐、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学生大课间课武术操录像一小段。要求学生看的同时仔细听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怎样理解“武术”一词?
总结: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过去武术用来保家卫国,现在武术大多是用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之一,我们应很好地发扬,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音乐就是与武术相关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了解武术相关文化,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播放电影《黄飞鸿》片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赏画面,感受中国功夫特点及表现的民族精神。
二、新授部分 学习方法过程
1.听歌曲猜名字。播放歌曲《中国功夫》VCD碟片(由屠洪刚演唱)播放第一遍:①跟乐曲画面哼唱。②乐曲分几段。③你喜欢哪段,为什么?(互相讨论)
播放第二遍:要求师生起立一起随媒体画面欣赏并演唱《中国功夫》。[设计意图]给师生创设教学情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学习处理歌曲第三段,有以下两种处理办法(课堂上可采用任意一种方法)。
第一种学习方法:
从歌曲的念白部分入手,感受节奏。
[设计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特别是相关武术动作的配合,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歌曲学习中,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第二种方法:加打击乐伴奏 方法:
①讲台上摆有打击乐器:大镲、中镲、小镲、小鼓。②请几位同学根据节奏型,选相应打击乐器。大镲:(X — — — 中镲:(X — X—
小镲:(XXXX XXXX(十六分音符)
③其他学生:寻找身边小鼓(桌子)左右手交替拍以下节奏型,并边拍边念白:
X. X X X X 0 | ④教师击小鼓,节奏型: X. X X X X 0 | 要求:念白的节奏要准确,清晰、吐字、咬字要到位,且②③④环节同时进行,并全体念白。
[设计意图]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激活课堂气氛,同时镲、鼓等打击乐器的介入,起一定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乐器,让学生明白音乐无处不在的道理,并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3.学习歌曲第一段、第二段 学习方法过程:
(1)请同学随琴唱第一段与第四段,要求演唱中体会并感受两段旋律的情绪、速度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第一段、第四段旋律相同。第一段速度稍慢,矫健地。第四段速度稍慢,饱满地。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请同学边唱边思考,前八小节和后八小节音乐旋律特点有什么不同?要求演唱时吐字要清晰,注意句末的休止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段旋律特点:前后八小节形成鲜明对比,后八小节是前八小节学习的压缩,音乐变得稍活跃起来。
(3)全班随伴奏带放声歌唱整首歌曲。
要求:注意既要唱得高亢、雄健,又不能扯直嗓子拼命喊,注意第三段加衬词处理部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较准确地学唱好歌曲前两段。
三、学谱
1、请学生随琴轻唱乐谱第一段、第二段。
2、分角色随歌曲录音唱全曲乐谱(男女唱第一段乐谱,女声唱第二段乐谱前八小节,后八小节男女合唱。第四段男生唱词,女声唱谱,且同时进行。)
[设计意图]边唱边指导学生认识歌曲速度、情绪、旋律结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
四、歌表演
请全班会武术的部分同学上台随歌曲表演武术操。(全体同学伴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中华有神功”的自豪感,让学生表现中华武术的雄风。设计在唱、奏、听、练中激趣地同时进一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歌曲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
1、从学生的表现上给予表扬鼓励。
2、拓展延伸到相关中国功夫音乐。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把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设计意图]及时评价、总结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责任心。
六、组织下课(要求学生随音乐边唱边带队离开音乐教室)[设计意图]巩固提高。
六、小小音乐剧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小小音乐剧为主题的综合活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将全体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幕,利用乐
器学习音乐旋律,并为下面的创作表演做好前期准备。
2、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创编对话、表演故事。
3、以小组汇报表演的形式,表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序幕、第一场。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剧”中规定的情景。
难点: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创编“音乐剧”中不同场景的对话、表演,根据剧情设计服装、道具、布景、化妆等。
2、表演者怎样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表演。教学准备: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范唱带或CD;自绘(制)《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连环画;打击乐器(双响筒、响板、碰铃、锣等);各种道具(破木盆、新房子、宫殿、大海等)。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小小音乐剧为主题的综合活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将全体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幕,利用乐器学习音乐旋律,并为下面的创作表演做好前期准备。教学过程:
1、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我们曾经演过哪部寓言故事?
2、猜一猜
请大家看一幅画,谁能猜出这个故事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讲一讲
谁能够为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4、分析故事并分组
这个故事可分成5场:序幕、放鱼归海、贪婪的老太婆、愤怒的大海、尾声
5、组织学生分组利用乐器自学各段的音乐:口琴、口风琴、竖笛
6、教师巡视,并针对排练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7、各组汇报学习情况(1)序幕
音乐表现了老渔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静生活。音乐速度不要太快,每个乐的尾音要拖够拍子。(2)放鱼归海
表现了日日辛苦却毫无收获的老渔夫的惊喜心情以及小金鱼慌张的神情、祈求放生的心理状态。音乐速度稍快些,可以设计领唱和齐唱来演唱歌曲。(3)贪婪的老太婆
选用序幕的音乐,运用不同的速度和乐器进行演奏。为了表现老太婆的贪婪,演奏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力度会越来越强,最后所有乐器齐奏,表现了老太婆希望实现自己想当女皇的愿望。(4)愤怒的大海
选用序幕的音乐,中等速度表现了老渔夫的无奈。当小金鱼无奈地游回大海,大海愤怒了,用打击乐齐奏表示。并把尾声的第一段放在这里演唱,表现大海的愤怒。
(5)尾声
尾声的音乐有两段歌词,第一段表现大海的愤怒,用强的力度和快的速度表现。第二段表现一切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老渔夫无奈地继续自己的劳作,音乐速度稍慢,力度稍弱。
8、总结:引导学生加紧课后排练,下节课表演。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创编活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创编对话、表演故事。教学过程:
1、出示五幅连环画
序幕 放鱼归海 贪婪的老太婆 愤怒的大海 尾声
2、创编活动
将全体分成五个小组,共同完成故事内容。
要求:有对话、伴奏、表演、歌唱等,还需布置一些布景、道具等。
3、学生分组设计各幕的表演内容。
4、教师巡视,并针对排练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5、引导学生利用环保材料动手设计道具和布景。
6、总结:引导学生加紧课后排练,下节课表演。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之一。
教学目标:
以小组汇报表演的形式,表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序幕、第一场。教学过程:
1、小组汇演
序幕
布景:大海边。
大海:选几名男生用蓝色的布铺在地上,抖动蓝布,表现大海的波浪。
渔夫:站在一所破旧的房子前收拾着自己的渔网。
老太婆:坐在一所破旧的房子旁做针线活。
旁白:很久很久以前,大海边住着贫穷的老渔夫和他的妻子„„(用打击乐表现大海的波涛声)旁白:老渔夫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带上自己破旧的渔网出海捕鱼„„(老渔夫表演)旁白:他的妻子要不断地替人家缝缝补补,才能够勉强糊口。(老太婆表演)老渔夫与老太婆的对话:
老太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完没了地缝补,还是„„都怪我瞎了眼,找了你 这么个没能耐的东西。”
老渔夫:“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没有辛苦怎会有收获。没有关系,老太婆。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有朝一日,我一定给你买那条你看上的项链。”
老太婆:“哼,等下辈子吧。你呀,就会骗我。要是我有了钱,我一定会买一个新的木盆。这个盆已经漏水了。好了好了,老头子,抓紧吧,天亮了,出海
吧。”
老渔夫:“我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嘛。”
老太婆:“慢点,注意安全!”
老渔夫:“再见!”
老太婆:“早点回来!”
渔夫:手拿渔网,迈着蹒跚的步履向海边走去。
音乐响起:全体演唱音乐l 序幕结束
2、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
3、小组汇演 第一场 放鱼归海
背景:碧波荡漾的大海。
旁白:老渔夫背着自己的破渔网来到海边,开始了每天的工作„„(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旁白:一网又一网,每网都没有收获。
老渔夫:“今天是怎么了?唉,如果还是网不上鱼来,我的老太婆又会埋怨我了。不 行,今天无论如何我也要捉住一条鱼。”(老渔夫表演)老渔夫:“嗯,有戏。”(老渔夫表演)老渔夫:“哈哈,终于抓住了。”(老渔夫表演)老渔夫:“唉,可惜可惜,太小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今天还是有收获。”
音乐响起:全体演唱音乐2 小金鱼:“我知道,您是一位善良的好心人,求求您,放了我吧,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音乐响起:全体分角色演唱音乐2 老渔夫:“唉,可爱的小金鱼。你还这么小,怎么就离开妈妈在外面到处乱闯。这样很危险。你的妈妈一定会很着急的。可是„„好吧,再不可以到处乱跑了,赶紧回家。”
小金鱼:“谢谢您,善良的好心人。如果您需要我的帮助,就对着大海大声喊:‘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就一定会出现在您的面前的。”
老渔夫:“不用,不用。”
小金鱼:“谢谢您,再见!”
老渔夫:“赶快回家!”
小金鱼:“再见!”
音乐响起:全体同学用乐器演奏音乐2 第一场结束
4、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之二。教学目标:
以小组汇报表演的形式,表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第二、三场以及尾声。教学过程:
1、小组汇演
第二场 贪婪的老太婆
旁白:老渔夫望着游进大海的小金鱼,心里无限的欣慰。可是想起老太婆的话,老渔
夫不禁低下了头„„
老渔夫:“小金鱼终于回家了。可我„„没关系,大不了就是听着老太婆的唠叨。明天我一定会成功。”(老渔夫表演)旁白:老渔夫背着自己的渔网走上回家的路。家里,老太婆正在盼望着老渔夫的归来。
老太婆站在破房子前焦急地观望着大海的方向。
老太婆:“天都快黑了,这老头子怎么还不回来?真叫人着急。回来了,回来了。老头子,辛苦了!怎么?什么都没有?你这个窝囊废!”(老渔夫表演)老渔夫:“老太婆,我今天遇到一件新鲜事,我捉到了一条金鱼,而且它会说人话耶。”
老太婆:“真的?你不会骗我吧?”
老渔夫:“我骗你干吗?这是真的!它可怜巴巴地央求我放了它,并且说会报答我。”
老太婆:“那你呢?” 老渔夫:“我,我就放了它。”
老太婆:“你这个笨蛋,你没向它要好处?” 老渔夫:“我,我看它可怜就放了它。”
老太婆:“你这个废物,去找它。咱家的木盆修了无数次,已经不能够再补了。
叫它给咱们一个新的大木盆,我才可以洗更多的衣服,贴补家用。” 老渔夫:“这合适吗?”
老太婆:“怎么不合适?你救了它,它自然应该报答你。你赶紧去,赶紧去。”(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老渔夫:“我没有办法,可我没有钱给老太婆买个新木盆。金鱼金鱼我需要你。”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
老渔夫:“金鱼金鱼我没有办法,可我没有钱给老太婆买个新木盆。你就送给我们一个新木盆吧。”
金鱼点点头,摇摇尾巴,游进大海。老渔夫表演,回到自己的家。
老太婆:“哈哈哈,我终于有了一个又大又好的新木盆。哎,不对。就这点东西就打发我了?老头子,我还要一座漂亮新房子。抓紧抓紧!”(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老渔夫:“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真没有办法,可我们的房子又破又旧,一到下雨天就四处漏雨。求求你送给我们一 座新房子吧。”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金鱼点点头,摇摇尾巴,游进大海。第二场结束
2、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
3、小组汇演 第三场 愤怒的大海
老渔夫表演,回到自己的新家。
老太婆:“哈哈哈,我终于有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房子。不行,老头子,我要
变成一位高贵富有的贵妇人,让人人都羡慕我!赶紧赶紧!”(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老渔夫:“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真没有办法,可我老婆希望做一个人人尊重、人人羡慕的贵妇人。求求你,让她实现这个愿望吧!”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
金鱼无奈地点点头,摇摇尾巴,游进大海。(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l,速度稍快)老渔夫回到自己的新家。
老太婆:“哈哈哈,我终于成为一位人人羡慕、高贵富有的贵妇人。哼,我要让人人跪倒在我的石榴裙下,成为统领天下的女皇!快去快去!”(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速度稍快)老渔夫:“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真没有办法,可我老婆希望做统领天下的女皇。求求你,让她实现这个愿望吧!”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打击乐伴奏)金鱼无奈地点点头,甩着尾巴,游进大海。
全体演唱音乐3的第一段。第三场结束
4、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
5、小组汇演 尾声
老太婆:“哈哈哈,我终于成为一位人人羡慕、高贵富有的贵妇人,哼,我要让人人跪倒在我的石榴裙下,让金鱼听我的指挥!快去快去!”(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l,速度稍快)
老渔夫:“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真没有办法,可我老婆希望做海上的女霸王。求求你,让她实现这个愿望吧!”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打击乐伴奏)金鱼无奈地摇摇头,甩着尾巴,游进大海。全体演唱音乐3的第一段。
老渔夫表演:匆忙赶回家了。面对的仍是一座破旧的房子,老太婆仍旧抱着旧木盆坐在门前。
全体演唱音乐3的第二段。尾声结束
6、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
7、全体选举: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配角奖、最佳配乐、最佳旁白、最佳道具、最佳化妆、最佳音乐、最佳演唱„„
8、将各组节目加工整理,全班完整排练一部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并拍DV。
第四篇:人民音乐出版社四下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八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手挽手 教学内容 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重音记号“>” 教学目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学建 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拍手拍手》;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及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5.学唱第二部分:
(1)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竖笛)
(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4)这句有困难时,可以改为以降低难度。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三、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2)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四.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三、欣赏《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四、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五、结束,下课。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2)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
(3)重点练习两个乐句:
(4)唱好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调,注意音准与和谐。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合唱部分学生分声部唱一次)。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竖笛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竖笛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第二课 跳起来 教学目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4.继续学吹竖笛。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第二课时: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4.如能放一段录像(宫廷小步舞曲场面),配合乐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听)。5.“舞曲”体裁说明。
6.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表演《我和提琴》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我和提琴》(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1.学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2.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2)填上歌词。3.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4.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2.复习2/
4、4/
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表演《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第三课 家乡美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大雁湖》。第二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杨柳青》、《大雁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4.学唱曲调:(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在出现“”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6.请大家发表见解。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声乐演唱形式 1.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2.合唱
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第四课 水上的歌 教学目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内
聆听《水上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船歌》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彼得与狼》的故事: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回答道:“那你会游水吗?”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
。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猫在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鸟扑去。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猫绕着树转圈,他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
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
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彼得在树上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现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我们能不神气吗?”
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第三课时: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彼得与狼》
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6.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红蜻蜓》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6.表演歌曲:(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第六课 风景如画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时值。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第二课时: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教学过程
聆听《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聆听《荫中鸟》 教学基本要求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基本要求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1.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2.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表演《茨黎花》 教学基本要求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自由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竖笛吹奏训练
1.复习《蒙古小夜曲》、《春游去》。2.学习“Ⅰ”的吹奏指法。
3.学吹练习曲(二)(见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4.吹奏音阶“”。
5.吹奏二声部练习曲:吹长音。注意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6.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师示范吹奏《康定情歌》。(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师指导下先学吹十小节(注意“”不必讲切分节奏,仅从音符的时值长短吹准即可)。(4)学生自学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7.吹奏《牧羊女》:
(1)教师示范吹奏《牧羊女》二个声部。
(2)学生自愿结合为二组(教师适当调整人员),分别自学Ⅰ或Ⅱ。
(3)Ⅰ、Ⅱ声部各自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加以纠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并进行交换。第七课 校园里 教学目标
1.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声声;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3.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第二课时:聆听《打字机》;学唱《冬夜静悄悄》;练习。教学过程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1)升旗——《国歌》,(2)广播操——《广播体操音乐》(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聆听《打字机》 教学基本要求
1.实物导入:教师准备一台打字机出示(学校里外语教师一般都有外文打字机),介绍给学生:这是一台外文打字机。让学生试打一行到发出“叮”声。2.欣赏《打字机》(管弦乐)。设问:
(1)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音响声?(打字机击键声、铃声、倒机声。)(2)乐曲分几部分组成?教材中的图形谱是第几段的曲调? 请你看图形谱跟着音乐唱一唱,乐曲给你什么感受?(ABA三部分组成)3.议论问题(可以复听其中片段)。
4.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请见教材分析)。
5.复听乐曲。要求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出现的规律,并用拍手或其他音响与音乐中的“叮”同步打出,要准确而整齐。表演《校园多美好》 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6.讨论歌曲处理。设问:
(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表演《冬夜静悄悄》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也是其中之一。
山村学校的老师夜里家访,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请听《冬夜静悄悄》。2.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你想像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3.再欣赏一次范唱。请大家看着歌谱,注意每句的开始有什么规律?(第一乐段是弱起,第二乐段是强起。)4.学唱第一乐段:(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这一乐段由四句组成,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2)拍打节奏。
(3)轻轻地边拍打节奏、边哼唱曲调(或一组学生哼唱,一组学生拍打节奏,然后交换进行)(4)连贯地、深情地唱第一乐段曲调,并填上歌词。5.学唱第二乐段:
(1)该段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呈模进或重复,难是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采用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 a.平行三度的音阶训练
b.分二个声
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曲调。
c.合成时,要求轻声能相互倾听,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其中。d.用“呣”过渡,在和谐的前提下填入歌词。6.深情地朗诵歌词。
7.有意境地、深情地表演歌曲,表达师生之间的友情。把乐句排列成通顺的乐段练习
1.流畅的、准确地将四句乐谱唱熟。2.第一句是已规定的起句。3.通过试唱,判断有结束感的尾句。
4.中间的二句通过分别排列试唱,判断通顺的乐段。第八课 理想 教学目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编创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二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第二课时: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教学过程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基本要求
1.我们即将完成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将是怎样的你和我? 2.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用投影机打出歌谱。设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
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4.师生讨论。
5.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6.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表演《种太阳》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
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 “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 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适时还可以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4.学唱曲调:
(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
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
交换接唱(后2小节切分节奏不必讲解,让学生在听教师接唱中模仿)。(3)学唱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
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
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进行视谱唱准。
(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5)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5.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2)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6.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表演《小纸船的梦》 1.基本训练:
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 XX X0 0X 节奏。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先学合唱部分:
(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
4.再学唱第一乐段。教师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可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 板书“”,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调)中的“”,并吹奏感受其音高。(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
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8.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
献花(0)(本文系阔海游龙首藏)类似文章 更多
发表评论:
君特
馆藏:1
关注我:0
热门文章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第五篇:人音版四下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八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手挽手 教学内容 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重音记号“>” 教学目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学建 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拍手拍手》;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及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5.学唱第二部分:
(1)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竖笛)
(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4)这句有困难时,可以改为以降低难度。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三、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2)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四.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三、欣赏《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四、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五、结束,下课。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2)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
(3)重点练习两个乐句:
(4)唱好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调,注意音准与和谐。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合唱部分学生分声部唱一次)。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竖笛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竖笛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第二课 跳起来 教学目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4.继续学吹竖笛。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第二课时: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4.如能放一段录像(宫廷小步舞曲场面),配合乐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听)。5.“舞曲”体裁说明。
6.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表演《我和提琴》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我和提琴》(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1.学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2.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2)填上歌词。3.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4.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2.复习2/
4、4/
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表演《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第三课 家乡美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大雁湖》。第二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杨柳青》、《大雁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在出现“”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6.请大家发表见解。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声乐演唱形式 1.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2.合唱
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第四课 水上的歌 教学目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内
聆听《水上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船歌》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彼得与狼》的故事: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回答道:“那你会游水吗?”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
。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猫在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鸟扑去。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猫绕着树转圈,他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
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
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彼得在树上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现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我们能不神气吗?”
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第三课时: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