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4-57056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0 22:27: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 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具:课件、几个实物 教学活动 :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他是谁呢?喜欢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图形吧。(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师: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 起。(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鞋盒、奶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骰子;一 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筷子;一堆是球、弹子。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 圆圆的球。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

3.直观揭示概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滚一滚、推一推。请同桌的小朋友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它们的名称。

3.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五、巩固训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这节课没上成功,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课件应用不熟练,导致播放时不顺畅。由于教师组织不到位,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语言表述不完整,引导不够。我打算在今后工作中,加强业务学习,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多向其他同事交流,沟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

黄城根小学

梁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小猴子找来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包装盒和废旧物品,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个筐里。

2、给这四类分别起个名字吗?小组讨论

3、我们就把这样的形状叫做-----(师出示抽象图)【设计意图: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于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通过这项活动,既可以让教师从学生的表现中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可以促使学生回忆自己对物体形状感受的生活经验。在分类过程中,允许学生呈现不同分类的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研究特征:我们已经把这些物体分为了四类,请每一个小组从我们分的这四类中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类研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要求:

A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说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B 放在桌子上推一推、看看他能不能滚? 研究后把你的感受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在学生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挥调控作用,让每一类立体图形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2、汇报交流: 生:球是圆乎乎的,放在桌子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师:球可以滚动,那能滚动的都是球吗? 生:圆柱也能滚。

生:圆柱是直的,上下一样粗,它两边的面是圆的,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了。球各个方向都能滚。

根据学生的发言提问,你们说球和圆柱都能滚,那我们玩得球为什么不做成圆柱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球和圆柱的区别。】

3、研究长、正方体

每个人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摸一摸,放在桌上轻轻推一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不能随便滚动,有尖、扎手,它有平平的面,师:是一个面吗?有几个面?我们一起数一数。我们说每一个面都是平平的。长方体有这样的特征,正方体呢?

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平平的面,为什么要分成两类呢?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

老师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分别翻动长、正方体。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体翻了吗?正方体呢?长方体怎么一下就看出来了?正方体呢?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对于学生说的不足的地方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冲突,使学生在操作中不断的感悟、体验,加深对图形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老师举图形,学生说出名称

2、摸一摸: 游戏规则:

1): 老师说一个名称,请小小组1号同学从学具袋里摸到这个物体,举起来给大家看。2): 小小组2人,一人说形状名称,另外一个人从学具袋中摸出这种形状的物体。然后交换。【设计意图:在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了感受之后,通过摸,使学生进一步区分各种形体,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搭一搭(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选择模型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搭完之后,向你旁边的同学说说你搭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立体图形?

师:为什么搭的时候不用球?生:球容易滚

师:用球容易四处滚,搭房子不稳,要想使房子稳要用什么形状的物体? 用圆柱的时候用哪个面?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各种物体的特征,体会图形的稳定性。】

4、找一找:

小猴子想搬一个圆柱形油桶,油桶太重了,你能帮他像个办法吗? 小猴遇到的长方体的砖,应该怎样搬呢?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今天学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经常用到。】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的物体,你能找到吗?今天的作业就请你回去找一找你身边的立体图形。.

第三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

碾子山区第一小学

刘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很多图形,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情分析】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入学后儿童的思维能力也不断地提高,就可以把这些感性经验进一步的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儿童在感知物体时,首先就是注意物体的形状,它在儿童对物体的感知中常常发挥着主导作用。要把这些经验上升到清楚地知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会辨认几种物体和图形,就应该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师:答对了!圣诞老人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师:他呀,还给我们每个小组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把它们倒在桌上看一看!,你认识什么和组里的小朋友相互说一说。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说的时候举起来)其他 了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师: 说的很好。(勇敢者奖章属于你)多啦A梦要考考我们,他想让我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你们能完成吗?那我们在小组里试一试。动手吧!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二.操作感知

1、分物体

1)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分的很好。做的真不错!下面请小组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大家都做好了。哪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月饼盒,牛奶盒放在一起的;把魔方、小积木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放在一起;我们还把弹力球、皮球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掌声送给他们。其他小组和他们分的一样吗?

师:我们来看看圣诞老人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和你们一样吗?同学们完成的真不错!2)揭示概念。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生1:我知道花生牛奶盒、月饼盒都叫长方体。直接板书。老师写请你闭上眼睛想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那同学们你们记住他们了吗?

3)脱掉他们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请他们吗?挣开看大屏幕,它是?(请大声的喊出他们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四种图形,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图形。请和你同桌小声的说说这四种图形的名子。再来一起大声说说这四种图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4)同学们认识他们了吗?那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名字吗?同学们真厉害!5)圣诞老人还给我们带来了游戏。(小组内完成)看谁的反应快!听要求: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盒子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2.摸一摸,滚一滚──感知特点。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长方体,再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你真善于发现)

生3: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吗?同学们很厉害!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到处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这四种形状的特征,边想边用手指比划四种图形?

看圣诞老人还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想要吗?不过要猜对了才可以得礼物。准备好了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看似简单的立体图形,却在无形的点缀着我们的生活,看,立体图形让建筑物更加古典而雅致,让园林更加清新宜人。世纪广场的路灯,宝鼎,在我们的周围立体图形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看来同学们都有智慧的双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三.活动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了。看圣诞老人有给我们带来几个朋友,他们是奥运福娃给。每个福娃后面还藏着问题呢?有信心挑战吗?好。请同学选择福娃。1.在正方体后面打对。

2.整理玩具。谁能把玩具放回盒子里? 3.连线。说说他们是什么立体图形。4.数一数。看这些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体。

机器人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谁来数一数制造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还有一题是福娃为我们大家准备的,考考我们的动手能力,大家有信心吗?那就快拿出橡皮泥,动手捏一捏我们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吧!时间很短,加油啊!

(四)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师:这是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游戏,听要求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盒子是用布盖着的。游戏是这样的:请同学说出从盒子里摸出物品的形状。(其他同学要认真看)

延伸:同学们,我们每一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是——地球。他是什么形状?曾经的地球山清水秀,绿树成阴。可就是因为人们的破坏,它已经改变了它本身的颜色。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有时代责任感。保护地球,从我们做起,从拾起一片纸,节约一滴水做起,让我们携手共建我们美好家园。

愉快的四十分钟结束了,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很大家分享?

(五)总结与迁移练习

作业:1:师: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处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看看我们身边的建筑,感受立体图形的美。

2:除了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外,还有那些立体图形呢?(自己收集资料)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碾子山区第一小学

刘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首先在引入环节我把机器人小叮铛带到了课堂,一下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高兴。另外我创设了多个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想让他们体验:“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但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因为活动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所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就对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这节课我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因此,在上课时,学生学得比较轻松,也学得很开心。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特点是通过小组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符合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规律。

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分物体的环节,我在第一次设计的时候,有两点没有考虑到,第一、我没有把小组同学进行分工,在授课的时候就出现了小组分物体混乱的问题。第二、我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致使学生分物体的时候不积极,兴趣不浓。在第二次设计的时候我就把这两点考虑进去了,做了调整,这样学生分的就很好了,不乱很准确,也很有序了。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做,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

第四篇: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数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生活经验作保障。在教材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教学,这样使教学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在后续的学习中,还要从立体图形上剥离出平面图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为后续研究图形问题奠定基础。

教材的主题图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既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物品归为4类,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4种图形的模型图,并给出模型图的名称,在每一个表格中,由实物图到模型图,最后给出名称,这一系列呈现,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依据,同时也是认知抽象的过程,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表象。

在练习中设计了找身边的物品,谁与教材的形状相同,目的是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物体(生活原型)抽成数学模型,让学生经历由生活的现象成数学化的过程。

生活中立体图形并非严格意义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去其非本质性的属性,取其本质的要素,将生活中具有共性的要素概括出来,形成学生数学化的认识。

《搭一搭》教材分析

在例题3之前,教材介绍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知识,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基本特征之后,教材设计了例3。例3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具体要求“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下,使学生了解活动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教材这样引导的“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

“知道了什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清楚要做的是什么事。“用上所有的积木”和“又稳又高”是活动的要求和目的。

“怎样搭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思考的问题。搭得稳是前提,只有稳才能保证搭的高。怎么才能实现“稳”呢?就要依据积木的形体特征,利用物体的特征“不能滚动”和“相对稳定”。怎样实现高的要求呢?问题集中在长方体上,长方体怎样摆放会高一点,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

“看谁搭得高”,是对活动之后的评价。它不仅仅是对“小小建筑物的”的评价,也是对活动过程的回顾和完成任务进一步的思考。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对立体图形再认识的过程,更是利用立体图形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完成任务不断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以突出了波利亚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从而梳理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活动的基本经验。

《搭一搭》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破建议:

用好教材引导,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材的问题引导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教学时不能机械照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了什么”不光要关注问题“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还要关注已知条件,10块积木中有7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块积木?长方体的有几块?让学生把所用的材料进行分类。在“怎样搭呢?”的问题上,教师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让学生拿出方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一动积木使“小小建筑物” 更高,让学生意识到长方体要依据棱的特征摆放。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动手实践的经验不多,在搭建的过程中要教师有必要动手帮一帮学生。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突破建议:

在“搭一搭”的过程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好处理,球是最不容易搭建的。其实这些都是由他们的特点所决定的。课上教师要问学生,你认为搭建哪块积木最需要智慧?学生一定说是球。为什么呢?因为它“都是曲面” 所以它能滚动。也许学生用的词各不相同,但一定能发现球的这个特点。为什么圆柱也容易滚动,大家却不认为它难搭呢?因为它除了“弯曲的面”,还有两个平面。引发学生注意,在搭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平面。在交流中学生对于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然后聚焦怎么能把球搭稳,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办法。

关注搭的难点,“看谁搭得高”是反馈,也是评价。在搭建的方法上可以放开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可以用尺子量,可以用替代物(数学书等)量等方法。

《搭一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搭建“小小建筑物”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基本特征基础上的。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积木(每人1套)、数码相机(1台)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理解题意 1.简单分类

今天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小小建筑物。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学具盒,由学生介绍学具盒中有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体图形的特征给积木分类。2.明确要求

师:你们平时在家玩积木喜欢搭什么?真了不起,看来大家都很会玩积木。既然这样,我提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出示课件,“比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 师:看到这个要求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复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要解决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1.操作交流,聚焦难点

师: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能做到又稳又高吗?试一试。学生操作一会儿后,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

师:好,大家暂停一下。刚才我看到不少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谁说说在你搭的过程中,哪块积木有点不听话?为什么它老不听“指挥”呢?

师:圆柱也容易滚,为什么你不觉得它难搭呢?

小结:看来给这个“不听话”的球找到一个好位置是关键。2.独立操作,突破难点

(1)其实球早有话想说了,我们看看。

课件演示:“我生性好动,你们拿我有办法吗?”听了它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师:看来它还有点小嚣张。你们有办法把它制住吗?自己试试。教师用相机记录学生各式各样的想法。(2)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他把球和谁放到了一起?你认为他搭得怎么样?可以按他的方法搭出来试试。

小结: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上面,可以放稳。(3)创作自己的作品

师:可以借鉴同学的好方法,还可以重新再尝试。用上所有的积木,比一比谁搭得又稳又高?

教师用相机记录每位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题意,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次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学习。

(三)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要求:谁也不能再动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下课之前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还没倒的,“稳”这个要求就算达到了。

1.小组互评:比一比,谁的最高。2.全班互评

每组介绍自己组的代表作,并说明高度(几本数学书的高度等)。分析优胜者取胜的原因。

原因1:球要放在最上面,要用3个长方体固定这个球。原因2:要把长方体立起来,这样“小小建筑物”就长高了。

原因3:圆柱体不能躺下,也要站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圆柱体站的稳稳地,而且站的高高的。

3.展示学生作品,颁奖

小组优胜、全班优胜、最有创意奖、持之以恒奖等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作品,肯定其作品的优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交流中回归图形特征,引导学生调整解决问题的方向,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回顾过程,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看到问题我们不要忙于解决,要想清要干什么,自己有什么;还要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困难、最关键,应该怎样解决。这样我们不仅能把事情做完,还能做好,做快。

第五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A:分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