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简约有序的课堂才是优雅的课堂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24-103849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7 01:15: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简约有序的课堂才是优雅的课堂

简约有序的课堂才是优雅的课堂

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激情!不错,假如我缺点激情,怎么办?

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诗意!不错,假如我缺点诗意,怎么办?

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智慧!不错,假如我缺点智慧,怎么办?

……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千千样,如洋思的、东庐的、杜郎口的、衡水的、启东的;评价万万种,如要先学后教,要自主学习,要老师少说,尽量不说,要组织兵教兵,要学会分层教学,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要及时当堂训练、及时信息反馈等,以致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时时感到自己正在重蹈邯郸学步的覆辙,课堂教学无序、无常、无趣、无特色,无所适从。做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我们还真不知道如何面对教材,面对学生,面对教学,面对专家。

我想,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或手段,一堂语文课的目的只有三个: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如果一堂语文课侧重于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目的,我认为这堂语文教学就是成功的。如果兼顾两者,那么这堂语文课肯定是优秀的课,如果三者都做到,那肯定是一堂出彩的课、一堂卓越的课、一堂高效的课,也是一堂优雅的课。

面对教材,面对学生,尤其面对专家的评课,如何获得他们的首肯呢?我认为,只要在问题的设计上、在师生互动上、在课堂流程上做到简约有序,就能从容面对教材,从容面对学生,从容面对专家。

简约,并不是简单,更不是草率。简约是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流程趋于简洁,简洁的内容和流程能使教学成为一种享受。因此简约的课堂,就要除去花哨的流程,除去载满内容的知识,除去缺少深度思考的问题,除去教师的浮夸表演,从而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

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谈谈如何在一堂课中设计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程序,使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使课堂教学有序而不杂乱,使课堂教学优雅而不惊慌。

《故乡》,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说单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里的一篇,全文共有88小节,内容丰富,事件很多;有旁批。后面设计的题目有四道:第一道为内容及主旨题,第二、三道为品味题,第四道为肖像欣赏及背诵题。

针对《故乡》的相关内容及问题,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该如何考虑?如何长文短教?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优雅的教学?这不由使我想起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设计《祝福》一文时的三个主问题:(1)有评论者读了《祝福》后,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赞同吗?(2)祥林嫂勤劳善良,她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呢?(3)你认为电影改编让祥林嫂砍断所谓的门槛合理吗?为什么?

我们认真研究这三个问题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道题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知道本文写了祥林嫂哪些故事,即我们所说的感知文章内容,也就是说祥林嫂没有春天的事例有哪些。第二道题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思考祥林嫂为什么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即我们所说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第三道题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探究祥林嫂为什么不可能砍断门槛,即我们所说这种写作手段是否合理。

我们再综合归纳这三道题之间的顺序是:感知内容,把握主旨,探究写作特点。这三个主问题设计是按部就班、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这样课堂简约而不简单,同时是严格遵循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宗旨的。试问这种课堂上起来怎能不优雅呢?

为此,我在教授《故乡》时,“借用”了这种教学格式。我的主问题设计如下:(1)有评论家读了《故乡》后,认为闰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男人”,你赞同吗?(2)闰土忠厚善良勤劳,但他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呢?(3)作者在描写中年的闰土和中年的杨二嫂事例时,能否去掉对少年闰土和青年的杨二嫂的事例描写?为什么?

我设计的这三道题,尽管是“抄袭”,但却是严格按照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探究写作亮点这一渐进式教学思维授课的。

说到这儿,有些老师肯定心存疑惑:《故乡》要讲的内容很多,譬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结尾关于“路”的含义等。正因为要讲的内容忒多,以至于有些老师在备课时面面俱到,设计问题密密麻麻,课堂流程密不透风,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学生来不及思考老师设计的数十个问题甚至几十个问题,最后老师只能“口若悬河”地满堂说、满堂灌,学生成了满堂听、满堂抄,老师成了演员兼导演,学生成了听客和观众。仔细分析,这都是由于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思路不清,教学不明,重点难点没有参透,不能择优遴选教学内容而导致的,这个后果只能由老师自己承受,与学生是不相干的。试想,你在教授《故乡》时,设计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连自己都来不及思考,你说这堂课能有序吗?老师学生能优雅得起来吗?

因此一堂优雅的课,教师一定要在备课时不设计太多太杂的问题,尽可能地优中选优,尽可能设计精当,尽可能做到一课三问,最多五问就足够。因为无论什么课型,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不能以为几个优秀举手回答正确,其他学生掌握。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大众学生服务,甚至要为后进生服务,因为这是真教育。只有让大众学生享受到思考的甜美,享受到探寻的乐趣,享受到明宗的愉悦,那么这堂课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当然这堂课也定能优雅。

所以,如何让课堂有序地优雅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具感召力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是:课堂问题设计要简约有序。

第二篇:简单模式 简约课堂

简单模式 简约课堂

——有感于余映潮老师语文高效课堂

武汉市十一滨江中学 欧阳娟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简约而不简单,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也是超越,简朴的教学情境、简明的教学语言、简约的教学环节、简洁的教学手段,无不折射出教师精湛的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并把它植根于浓郁的自主氛围与人文情怀中,这样的课堂将会带给学生秋天的天空一般明净澄澈的感受,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摘自名师经典话语

202_年2月12日,余映潮老师前往武汉市青峰小学执教《丰碑》一课并做了一场专题报告《谈阅读教学“好课”的设计》,让我受益无穷。余老师的课,好像没有技巧,但正是技巧的极致,是武林高手的“无招胜有招”。不论是导入,还是板书,不论是引导学生“学知识”还是“练能力”,都自然、得体,环环相扣,入情入理,无不折射出教师精湛的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体现教学的最高境界——简约。

一、教学选点“精”

一节阅读课,没有象我们那样去齐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进行人物分析、概括文章主旨等,而是选取课文的关键处(对丰碑的理解)、知识内容丰厚处(对人物形象的概说)、手法巧妙处(对写法进行品析)等三个“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从而达到对课文特点、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深透理解。

二、教学环节“简”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绞尽脑汁搜集很多资料,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放,致使教学环节臃肿。学生在这种环环相扣的“线性序列”安排下,缺乏自主活动的空间,也没有更多感受和回味的时间。余老师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40分钟的课堂有机的形成4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落实生字生词——分析题目——人物概说——写法品析,使这节课结构清晰、布局完美、分层推进、内容厚实,也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学习活动。

三.提问设计“精”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对话教学技能,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这节课上,余老师巧设“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中进行充分地语言实践活动,体现他时时关注能力训练的教学理念。如1:高大的石碑,在课文中比喻。很自然带着学生对课文主旨进行解读。问题设置之巧,令听课者赞叹不已。2:他是一位无名战士,冻死在云中山冰天雪地的行军路上。教师先做一个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概说”的活动。这样提问,既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又增加学生语言训练的比重,一举两得。3:为了表现“老战士”的精神,课文中这个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引领学生从写法上对课文进行品析,虽然学生的评点较肤浅,但老师精彩的示范,在五年级的学生心中种下一棵小小种子,为以后语言品析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我们现在的课堂缺的就是老师精要的提问、精细的品析、精妙的讲析。象余老师那样提问,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去品析,同时自己又能做必要的讲析,那样,我们的语文课就能上得有味、有趣、有效,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会乐在其中。我明白了上课不能随意连问,简单追问,习惯性碎问,而要问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有“效率”

余老师的课堂没有热闹的场面;也没有激情澎湃的表演,更没有花样翻新的课堂形式。他是凭借他的睿智和学识、他的恬淡与从容,他的经验和能力,“润物细无声”地把学生带进他创设的“问题王国”之中,学生在他的独具匠心地引导和无痕的点拨下,智慧的火花时时迸发出来,师生产生强烈的共鸣,问题被一一突破。从课堂上最后2分钟,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和对自己自信的肯定,我们听课者都知道这是一节高效率的课,是一节普通老师花2节课也不一定能达到如此效果的好课。

我折服于余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折服于余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环环入扣;折服于余老师有效问题的设计精练简化而能够统领全局的妙绝。同时,我还折服于他的睿智、踏实,他的从容、潇洒,折服于他的微笑提携后辈,诲人不倦,折服于他的精湛学养,高超教学艺术。我将向余老师学习,“扎扎实实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练一点本领,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

第三篇:“简约课堂”的魅力

“简约课堂”的魅力

—参加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学习心得体会

肖青香

202_年3月26日,我和吴敏,甘小梅等一行八人奔赴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有幸参加了由“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孙贵合、徐长青、夏青峰的课,课后他们还作了精彩的点评,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徐长青教授讲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我的简约教学》讲座印象深刻。

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课的开始用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张纸撕两下〃让学生猜想变成几片<学生猜4片。展示验证:4片。老师再取其中的一张纸撕两下会是几片<学生猜是7片。教师展示验证:7片。思考:怎么撕的<结论:只撕其中的1片变成7片。照这样撕下去每次分别会是多少片呢<能撕成202_片吗<学生茫然。徐老师及时引导用华罗庚老爷爷的话引出:知难而“退”〃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看〃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退”是为了“进”。

学生自主解决。先猜想:会是1、4、7、10、13、16、19、22、25、28—— 学生再用手中的纸进行验证。结论:正确。当学生撕到28片时〃学生有的已经不撕了<老师问:为什么<生:可以找规律。学生找出了规律并且探究出这数列可以用代数式3n+1表示。学生还讨论出:不能撕成202_片〃因为202_-不是3的倍数。

在探究数列的过程中〃徐老师教会了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列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 即: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问题。同时还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之后又郑重其事的举行了“赠法宝”仪式。

紧接着徐老师抛出100004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很快想到:退一步〃借助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来研究多边形内角和。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但最后的结论并没有说出〃只是说这个答案已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而已。虽然答案没说出〃但我相信这个答案学生已经是心知肚明了〃不说答案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既然老师说答案已经在学生心中〃那么学生到了课下就可能急迫的想知道他们心中的结果是否一致〃这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这节课中〃徐老师教给学生的不止是多边形内角和的知识。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数学中猜想验证〃迁移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整节课中。

徐老师课设计的巧妙〃语言生动活泼〃肢体语言及其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我们都在欢声笑语中轻松的度过〃徐老师的课太精彩了〃从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爱学。不仅仅是学生〃就连所有的听课老师都被吸引、被折服了。教学的艺术〃艺术的教学〃在徐大师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课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他渊博的知识积淀、诙谐幽默的风格、自然得体的教态、和蔼可亲的面容让学生在欢笑中经历了“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学习的过程〃相信参与这次上课的学生们对于“一张纸能否撕出任一个数和一个n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学习会深深印在脑海中〃更相信这些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会让这些学生们终生受益。

当听完徐老师的讲座《我的简约教学》后〃更是让我产生思想震撼〃他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对呀=简约教学〃我们天天说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向简单〃不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这不正是一种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正如徐老师这节课那样〃徐老师仅仅借助一支粉笔、一张白纸和一张嘴就把课上的如此棒〃这不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吗<

简约教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徐长青老师所提出的简约教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一理论的追溯〃恰恰体现了简约教学的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实践特征。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探究〃虽然成不了名师〃但我也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一个学生喜欢的课堂〃有一个发展学生的课堂。

第四篇:精简设计 简约课堂

精简设计

简约课堂

——在区“简约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研活动中高年级学科中心组教师评议课材料 精简目标,让每一个环节慧意玲珑

针对“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先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简约的课堂应该是丰满而厚重的,应该是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启迪智慧、荡漾美感的,更应该是一种真实朴素、原生态的课堂。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简约、有效,首先要精简教学目标,有了精简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的放失地设定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流程。

刘艳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节课,教学目标十分简要明了,紧紧围绕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我启蒙“这条主线展开师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活动,进而引导学生感受母亲那暖暖的、浓浓的母爱。为此目标,刘老师巧妙安排了”吟唱歌谣忆启蒙“、“赏读美文品启蒙”、“想象拓展感母恩”这几个环节,用“月光启蒙”这条线索把整个教学过程连成一体,自然无然无痕,水到渠成。

贺义老师执教的《理想的风筝》一课,课文篇幅长,但贺老师进口“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感悟刘老师的乐观、坚强、追求热爱生活的人格魅力“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赏句析词,逐步感悟”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突出了”长文短教“简约高效的特点,较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让每一个环节会意玲珑。

教学内容追求简明扼要

“简单”是一种境界,“简而精,单而丰”更是一种智慧,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教学目标,我们已经明确了,教学内容如何取舍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两位教师执教的课文都很长,要想让课堂简约有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入手,进行恰当的取舍。刘老师在执教《月光启蒙》时,取的是文本的四块内容:歌谣、童谣、故事,在这几板块中又取“歌谣”这一块,让学生充分感悟母亲通过民谣、童谣给作者的启蒙教育,以及作者对母亲的启蒙教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舍得是其他两块。进而对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详落得当)。贺义老师执教《理想的风筝》时,开始先拎出了三件事,接着拎出重要的事“放风筝”,进而拎细节描写,拎重点的词句,让学生充分感悟刘老师的坚强乐观、执着追求的精神。而其他两件事略讲,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就把一篇很长的文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长文短教,使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实在。

教学环节的简约、有效

这两节课教学环节的安排有相似之处,都是紧扣文眼,长文短教,引导学生精读品悟课文的重点章节,比较其余两块内容的作用,渗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在最后有情真切的诗歌朗读,直至揭示文章主旨。我认为这两节课环节的安排都比较清晰、紧凑、有层次,凸显了简约、有效的语文教学。但由于执教内容的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又有独具匠心之处。例如刘老师在教学“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这个教学环节时教师通过画面、音乐层层深入,最后质疑“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时,学生句句透彻的话语向我们解析了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再如贺老师教学《理想的风筝》,教学环节的设计以课后的最后一节“刘老师啊,您在哪里?”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的情感也层层推进,环节的衔接给人以自然、流畅的感觉,真正是“情、学、采”的和谐统一,诠释了简约有效的教学理念。

找准突破点

刘艳老师上的《月关启蒙》从文题入手,并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多次归结到文题——月光启蒙上,我认为这个突破点找的很好,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这种循环往复由文体来归结、来生发,是整个教学流程结构紧凑,浑然一体,更重要的是是学生对文章的题目和内涵有了十分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另外,循环往复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重复,哲学上说螺旋式的上升,这种循环往复正是一种上升的螺旋式,在循环往复中步步深入到文章的内涵。

教学语言的简约高效

我觉得课堂的高效,离不开我们老师教学语言的高效,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所以我们的语言要想达到高效,首先应该做到朴实、通俗、富有感染力,而且易于接受,也就是说要用你的语言“粘住”学生,让它在最短的时间内听懂并乐于接受你的语言,那你的教学语言就是高效的。我觉得刚才这两位教师在这一方面都做的很好。举个例子,刘老师的课,到后半段“四十年后,当孙友田再次回到故乡,看到母亲坐在藤椅里„„”和”夏夜的夜晚„„”我觉得这就是语言的感染力,它把作者的手和学生的手紧紧相握、心心相连。贺义老师的语言朴实、随和、行云流水,他提问的语言都是看似很随意的一些话,其实都是在不知不觉地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品味老师的顽强。

教学导入的简约有效

就两位老师的课堂导入部分,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月光启蒙》这篇课文的主题就是母爱,刘老师的课先让学生唱了一首关于妈妈的歌,这一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产生了在心理上的准备,铺垫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紧接着让学生围绕“你的妈妈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谈一谈,这一问题唤醒了学生对母爱的切身体验,巧妙而又自然地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出来了,真正做到了简约有效。贺老师的课堂导入语言入情入境,但我觉得还不够简洁,如果把教师的语言换成先让学生看画面,紧接着由一句话引入,比如说,此时作者看到了风筝却想起了自己的刘老师,从而解释课题,我觉得这样就能做到简约了。

教学过渡语的运用

过渡语在一趟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简约,更要巧妙,要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它不仅是上下文的过渡与衔接,更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方式,还能掀起课堂上的一个个高潮。这两堂课有基础过渡语,设计很巧妙,不仅简约,而且自然。比如:贺义老师的过渡语:“放飞的是理想的风筝,放飞的更是自己命运的缰绳”过渡到让学生品读“漾”体会刘老师的精神世界,这就叫简洁有效。刘老师的那句“母亲不识字,怎么会那么多歌谣呢”过渡到那句“故乡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自然而然,简约高效。还有刘老师深情地诵读诗歌“感谢您,母亲”过渡到那就“许多年以后,母亲坐在藤椅里,她竟不知我从哪里来,也不知我来自何处,此刻,看到哪议论明月,孙友田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区思考、去说,掀起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当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情境中时,也让我感觉到了过渡语的有效传情。但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有部分过渡语不够简约、明确,有些随意,还需老师再斟酌。

教学评价语言的高效

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应习惯与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你真棒”“真了不起”虽然这是鼓励,但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习力,甚至使学生的思维进入误区。课堂的评价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习兴趣评价应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不虚、不做作,才会唤起学生倾情投入。今天的两位教师都善于在学生与课文人物经历相似处、思想碰撞处进行“人文点燃”使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入,使学生心灵感动、情感升华,这样评价不仅关注教材内容和情感,而且超越了文本,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评价语不止限于有声语,两位老师在评价语的无声处做得还不够。多样的无声语更具魅力,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拉近师生距离,教师精彩的教学评价语,会是课堂的生命所在。

精简手段,让语文因朴素而优雅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确,多媒体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因并茂,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心理、触觉以全方位刺激,达到激发兴趣、激活情感、潜化内质的目的。但我们要认识到,它毕竟是辅助手段,过分的依赖它,会封杀学生的想象,替代学生的思维,想必会削弱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我认为,我们选择多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当用则用,好用则用,不能贪图热闹,为了用而用,要区尽繁华,回归朴实。

两位老师的课在运用课件方面都有成功之处。刘艳老师,屏幕上始终出现的画面,渲染除浓浓的诗意氛围,老师补充的40年后,孙友田见母亲那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以及对课文最后一节的诗化重组,非常巧妙,匠心独韵。建议:课件用的偏多,有12处之多,有几处是文章的再现,这几处还是让学生读书,不能总盯着大屏幕。另外课尾歌曲《母亲》的使用是画蛇添足,可以舍弃。

贺义老师的课件用得简洁高效。例:中心句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使得出现,巧妙精当;重点词的点拨很到位。

拓展迁移如何做到简约高效

简单教语文,并不是要排斥语文课本以外的东西,有效的课外补充,让课堂延续生命。阅读教学中视导地对学生进行课内外拓展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两位老师做得非常好。刘老师《月光启蒙》中学生谈歌谣、说歌谣。四十年后孙友田再次见到母亲时的情景的创设以及贺老师《理想的风筝》自己创编一首诗,以富有磁性的声音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的迁移,就是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两位老师都注重了这一点,刘老师推荐学生阅读《母爱三部曲》,贺老师推荐学生阅读《我们爱老师》。两位老师注重了读写结合,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详略得当、细节描写等)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刘老师以“妈妈,我要感谢您”为开头引导学生写了一段话,母亲节时做成贺卡送给妈妈。贺老师布置写熟悉的人,这样的拓展迁移是有效的。建议贺老师的作业布置的目标再明确一些,要有反馈和检查的手段,这样更能突出简约、高效。

让语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我们一直在倡导的简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语言都精简了,都瘦身了那语文课堂就不只剩骨头架了吗?是不是太显干巴了?但听完两位老师的课后,我们却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觉得课堂显得很丰满、很有效。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料位老师都注重了情感的激发,因为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月光启蒙》和《理想的风筝》都是诗、意、情见长的文章,母子情、师生情融入平淡的语言文字之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这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这点,两位老师都是简简单单地抓住重点词句、抓细节,引导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另外两位教师都恰当地抓“拓展”‘给学生表达的空间,然情感得到了升华,感情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要打动学生,教师首先要本打动,语文教师只有对文章情深似海,用心灵去拨动学生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就会丰满起来,这样的语文课也是最具语文味的,最有效的。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如此,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否则就会显得沉闷、平淡,这两问老师沉稳有余、激情不足,课堂略显平静。

第五篇:简约课堂总结.

“简约课堂,随文练写”课题研究总结

202_--202_学年上学期

转眼间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课题实验的工作,我能根据开学初制定的的课题工作计划,发挥团队优势,扎实地开展课题活动,努力提高课题实验质量。现将这学期的课题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专题,组织学习

我们能在课题带头人的指导下,加强理论学习,平时,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两种形式,不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和文章。利用博客及时交流课题研究中的得与失,我们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语文课标、优秀练笔指导等。课题组每月组织交流一次随笔反思,课题教师相互交流各自实验中开展的情况,总结研究方法、体会,充分挖掘文本中随文练笔的训练点。

二、关注课堂,上好每一节课 1.利用文本,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大量阅读即多读,在教学中,我们认真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基本上懂得了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习惯:读文章时能仔细认真,勤思多想,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不仅从内容、思想情感上考虑,还从写作方法上考虑。通过琢磨咀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了教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的练习,学生们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了。

2.勤写,以写引读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也是如此,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逐步解决各种困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从不会到会,从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由于我们学校有许多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文化信息来源极其有限(多数家庭没有电脑),整天过着“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的生活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生活空间、读写空间、想象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练笔点,不求多,我们致力于有序的句段、语段、篇章训练,重点是篇章训练,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物。练习方式多样,如:续写课文片段、改写古诗、想象片段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从读到写的欲望。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就能在读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以篇章为重点,不断推进

我们以篇章为重点。把引领的侧重点放在方法习得、思路拓展上,给予学生多方面自由选择创新的机会。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点,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联想等,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使学生了解一些写作知识,具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提高写作能力。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将这一写作特点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并力求创新,写出特点,写出个性。

2.抓住每单元课文的联系点,启发学生“同中求异”,学结构、学选材,在“课文”的启发下写出自己的东西。

四、下一步打算和思考

进一步加强课堂实践和研讨

1.要充分挖掘文本随文练笔训练点,拓宽读写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2.进一步与有效课堂教学结合,要精心开展实践活动,切实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习作能力的立体积累,为读写结合补充营养,注入活力。

3.学习并积累课内、课外丰富多彩的美词佳句、生动鲜活的修辞手法、构段方式,通过反复长期的润化,把练笔真正落到实处,逐渐提高学生的习作技能。

202_.1.15

简约有序的课堂才是优雅的课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