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案3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设想: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寄李儋元锡》
1、结合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难以睡着。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听说您要来,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来。
3、问题研讨
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鹏有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味。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4、背诵全诗
二、学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结合注释了解作泽及写作背景
2、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3、问题研讨
寓哀情于哀景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诗人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人遭贬后的心情如何?
提示二: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4、归纳小结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纷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把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三、课后作业
背诵本诗,预习新课
第二篇: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案11
《九日齐山登高》
一、自读,借助注释和方法理解,然后检查基本效果。
1、通过标题,可以发现哪些信息?
[时、地、事,另登高这一意象一般可能的“情”,末点特易忽略]
2、“涵、酩酊”的音、义。
3、登高这一意象的情蕴,可以从哪些字眼找到证据?(携壶、难逢、酩酊、恨、只如此)
4、文章主要的感情是什么?找些字来印证。
5、“恨落晖”和名句“夕阳无限好,”表达的情感很相似;后来朱自清先生反其意义而用之,改为“,”。
二、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诗人不是远眺,而是俯瞰,碧波之中,浸润着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和齐山的倒影。优美的景色尽收眼底。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不用登临恨落晖”,消沉中含有执着。既是自勉自励,自我解嘲,也是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之词。
诗人好像更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只如此”三字妙绝:醉也如此,不醉也如此,怨也只如此,不怨也如此。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
“登临恨落晖”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作者这次登高,表面上心绪坦荡,对自己怀才不遇似乎有点超然物外。其实内心并不超然。此诗八句,一开始面对秋景,兴致勃勃,接着感叹人生愁多乐少,继而惜乎光阴易逝,旷达中寓自勉,最后两句委婉抒发内心不平和感慨。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第三篇:唐诗宋词选读教案3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3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学生简介李清照
2.教师补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⑵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3.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4.你认为这首词是她早年还是晚年的作品?
5.那么你认为那个卷帘人是谁呢?
6.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李清照当时是以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去问丫鬟的?她为什么要这样问?而丫鬟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回答主人的?
明确:李清照的问表现出她对昨夜雨后花儿的关心,担心经过风雨的摧残花儿是否还依旧,而丫鬟的回答似乎漫不经心,这令李清照很失望,所以她纠正她的丫鬟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那么你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呢?
明确: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8.《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结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早期的以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9.技巧鉴赏: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⑴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用以拟写雨后海棠花的花和叶。形象生动。
⑵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花和叶,十分贴切。
⑶设问。“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肥红瘦”,妙语天成,奇妙无比。
⑷反复。“知否,知否”。
⑸隐喻。“海棠花”应是(变成了)绿肥红瘦。或者以红比喻女人,绿比喻男人也很贴切,从古代的男女地位看:男尊女卑。这个思想性更强。
三.鉴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学生整体背诵。
2.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3.本词作于什么季节?如何突出节令特征?
明确:写于重阳节,初秋天气,白昼还很长,夜里天气已变凉,西风吹卷着窗帘,菊花怒放。作者正是抓住气温变化大、西风吹来、菊花盛开等现象突出秋天节令特点。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
明确:借长日、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5.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
明确: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
6.词人还运用了哪些人物行动来渲染心情?
明确:独坐、孤眠、自斟。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小结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补充资料: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四.鉴赏《满江红•怒发冲冠》
.学生整体背诵。
2.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作者: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二年,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帝位。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
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初年。当时由于广大军民奋起自卫反击,金兵连连受挫,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南宋方面的变化,驱逐敌寇收复失地的可能性正在出现。词中所表达的那种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对还我山河振兴宋朝充满信心的壮志豪情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了抗金救国的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念,体现了大无畏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上片:抒写作者渴望卫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4.名句鉴赏
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⑶“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⑷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⑸“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5.《满江红•怒发冲冠》小结
这首词情辞慷慨,悲壮激昂,既是战斗的誓言,又像是进军的号角,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英雄性格和雪耻复仇的坚定的信念,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五.作业布置
背熟这三首词。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古代词人的创作是自然、真挚的情感的流露,因此,题材往往来自于生活的周围。自然界的万物便是他们的题材库。尤其是能寄托他们的思想性格的自然景物,更是他们常用来言志的题材。
二.鉴赏《卜算子•咏梅》
.学生一齐背《卜算子•咏梅》。
2.学生介绍陆游,教师补充
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最著名的大诗人,存诗九千余首.爱国思想是他诗中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
3.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注】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上片写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境况。下片通过梅花来写自己的高尚节操。
4.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
明确:寂寞、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
5.概括词中所表现出的梅的品质。
⑴生长处所→“驿外断桥边”(无人护特,更无人欣赏)
点明梅花所在的地点。“驿外”、“断桥”烘托环境的荒凉,与梅花的冰姿玉质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环境可以使读者联想到作者一生被投闲置散和无所用世。接句“寂寞开无主”,说明梅花被弃置在荒凉冷漠的环境里,既,所以免不了要产生“无主”的寂寞。这里,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诗人被弃置林下而无所作为。“已是黄昏独自愁”,象征诗人已进入暮年,他的抗金复国的政治主张无人理睬,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更着风和雨”,象征着诗人由于爱国获罪并屡遭迫害。
⑵生长环境→“无意苦争春”,说明诗人并非有意与投降派争官夺宠,而是因为自己怀有崇高的品质与远大的抱负,所以“一任群芳妒”,即不怕投降派的妒恨与打击。
以上主要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梅花以人的感情色彩,如“寂寞”、“愁”。“无意”、“苦争”等等,这些抽象的感情活动,都不是无知的花木所能感受得到或能做到的,而是在梅花身上寄托着诗人强烈的感情和意志。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二句,又具有“拟物”的特征。诗人用梅花的特性来比喻个人品格的高尚、节操的坚贞和爱国之心的至死不变。
6.《卜算子•咏梅》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三.鉴赏《扬州慢•淮左名都》
.学生背诵。
2.简介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有《白人道人诗集》;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曲》。
3.简介背景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4.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⑴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指名或集体回答)
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
⑵你是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
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⑶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景(色)、声
⑷如果用词作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此时所见的扬州城,它应该是?(指名或集体回答)
明确:空城(废池)
⑸诗人为何“解鞍少驻初程”?他心目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是什么原因使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变成了一座“空城”的呢?
明确:“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1161)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
5.找一找《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所用的典故,说说它的来历和作用。
四.鉴赏《鬲溪梅令》
.学生齐读。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3.此词实为怀念合肥情侣之作。在这首词中,词人灵心独运,用想象营造出一如梦如幻、恍惚迷离的意境,极富朦胧之美。
五.作业布置
背诵这三首词
(第五课时)
(五)学习李煜词二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乌
夜
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自读要求]、自读两遍;对照文本注释理解词意。
2、熟读成诵
3、自读提示:
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布局别致;夹叙夹议,情景交融。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诵读要求]、自读;齐读。
2、根据文本解释划线的词句和加点的词语,逐句理解词意。
3、思考“品读与探讨”3:关于下片首句“莫”字的读音以及其理由。
[明确]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
不如连用“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4、强调李璟和李煜词的共同特点:他们父子都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苏轼《荷花媚》)的艺术特点。
[布置作业]、背诵李煜的这两首词。
第四篇: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
(第一课时)
一、词的简介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下列几首词。
(一)诵读《菩萨蛮》,依次解释划线的词句;揣摩词意。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②,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晨阳闪闪或明或灭,鬓云③欲度④香腮雪⑤
鬓边发丝飘过雪白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⑥。
懒懒地起来画一画细长弯曲的美眉,弄妆⑦梳洗迟。
迟迟地修饰仪容,梳洗打扮。
照花前后镜,对前镜、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花面⑧交相映。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新帖⑨绣罗襦⑩,穿上的刚熨平(或“贴绣”)的绫罗短袄上,双双金鹧鸪⑾。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品读与探讨]、诵读这首词,试圈出各词句的韵脚,想一想,词作是如何构成听觉之美的?
明确:这首词的韵脚前后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试找出全词中的物象,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营造视觉之美的?
明确:词篇中的“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画”、“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艳绝人,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你从作品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形象中体会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
[布置作业]、熟读成诵。
2、完成《学习与评价》第1、2两题;完成作业纸上1-7题。
3、预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体会《菩萨蛮》词两仄两平的韵律特点。
(第二课时)
(二)诵读韦庄《菩萨蛮》词。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①好,游人只合②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③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⑤断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
[学习与探讨]、反复诵读这首词;逐条解释划线的语句。
2、请画出全篇直抒胸臆的词句。
3、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样写,既强调了“江南好”、“江南的生活太值得游子留恋”之意,更突出了“游子思故乡”的主题。
4、《菩萨蛮》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作者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春水”二句写江南美景,点染勾勒,历历如画;“垆边”二句写江南美人,比拟描状,栩栩如生。加之“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赞赏与劝慰之辞,直令词人产生“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终老还乡之意。然而这一切的美景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5、比较温庭筠词与韦庄词各自的特色。(略)
[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
(第三课时)
背诵两首《菩萨蛮》词。讲解已批阅的作业,强调要点。略。
(三)诵读冯延巳《鹊踏枝》词,解释划线的词句。
鹊踏枝①
冯延巳
谁道闲情②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③,敢辞④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⑤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⑥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⑦人归后。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简介“闲愁词”]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个重大门类,有着独特的类型特征、美学价值。闲愁词的基本内涵——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生最根本问题反思的产物。忧生之嗟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氛围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问题探究]、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
[明确]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明确]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明确]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
2、完成作业纸11-13题;完成《解读》1-6题。
(第四课时)
先强调前三首词各自的写作特色;背诵;然后导入新课。
(四)诵读李璟词《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诵读几遍;解释划线的词句及加点的词语。
2、找出《浣溪沙》词押韵的平仄规律。
[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品读与探讨]、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
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明确]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他说:“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矧(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之耳。”
4、简介李煜词《乌夜啼》的大致词意,初步整体理解词意。
[又:讲析已经批阅的作业,强调“花间词派”两大代表作家不同的词风。]
[布置作业]、背诵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体会该词上片直抒胸臆,下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词中“闲愁”的连续性。
第五篇: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
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
1.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4.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7.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9.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响晚多。(李颀《送魏万之京》)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11.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1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適《燕歌行》)13.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適《燕歌行》)14.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8.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19.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2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2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2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2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4.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2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6.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27.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李贺《天上谣》)2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29.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30.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3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32.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赵嘏《长安晚秋》)3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34.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
35.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36.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37.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3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早来寒雨夜来风。(李煜《乌夜啼》)39.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40.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41.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4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43.明月楼刚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44.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45.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46.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47.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江城子》)4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4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5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幾道《临江仙》)51.今宵剩把银釭,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幾道《鹧鸪天》)52.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53.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5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5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5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5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5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59.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6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7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72.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73.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姜夔《鬲溪梅令》)7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7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7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9.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80.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8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8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8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8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8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87.力拔山兮气盖世,风萧萧兮易水寒。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88.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89.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90.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9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2.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93.江流有声,断案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94满招损,谦受益。
9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9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9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99.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100.诗云: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 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