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婚姻社会学论文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4-76767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5 03:23: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婚姻社会学论文

透过《围城》看婚姻

植保104

陈凤

学号:12110419 [摘 要]

一部《围城》,让我们看到了纷繁多杂的各式爱情;一部《围城》,让我们品味了婚姻的坎坷和辛酸。钱钟书先生用不朽的笔锋以多种视角描绘了关于爱情和婚姻的众生相。爱情自古以来常被描述成是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婚姻也自古以来就是圣神而不可亵渎的。但《围城》中我们看不到这些,有的只是爱情的“陷阱”,婚姻的悲剧。但是,婚姻真的那么令我们失望吗?作为九零后的我们是怎样看待爱情与婚姻的呢?从《围城》反观婚姻,我们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关键词] 《围城》 爱情 婚姻 经营 [正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爱情和婚姻,都渴望一个携手一生的伴侣。“自由、平等、独立、幸福”是我们所追求的美满婚姻。读了《围城》之后,仿佛觉得这种婚恋境界仅仅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终归是一种神话。在钱钟书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待婚恋的态度是怀疑的。司马长风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围城》说成“地地道道是一部爱情小说”,这种理解显然没有全面地概括《围城》的主题。不过,《围城》又的确是一部揭示了独特的爱情婚姻哲理的小说。我们不妨透过《围城》中男女之间的婚恋,从三个部分思考一下现代人应该如何更好地恋爱,更好地经营婚姻!

一、幸福美满的婚姻离不开真挚的爱情

从古至今爱情常被幻化成一种海誓山盟的两情相悦。读完这种爱情故事,总让我们心中无比地向往那种坚贞不渝、生死相许的爱情。但《围城》却尽力地恢复爱情的世俗面貌,表现出了一种严肃审视的爱情观。这里的爱情,神圣化为泡影,永恒成为极大的讽刺,这里没有“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也没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生死依恋。《围城》消解了传统爱情男女的心有灵犀和两情相悦。方鸿渐与鲍小姐相识于回国途中的邮船“子爵号”上。鲍小姐在船上打扮妖艳,令船上的男人心动,方鸿渐也不例外,她先是暗示方鸿渐“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跟她结婚的义务。”与没有过什么恋爱经验的方鸿渐相比,她俨然是一个情场高手,她懂得如何去引诱对她有兴趣的男人作为自己空虚寂寞时的消遣,也懂得不该给对方留下继续纠缠她的机会。而方鸿渐却显得有点傻气,到最后才意识到自己是被鲍小姐摆布玩弄了。原因在于他即使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骨子里传统的东西却依然根深蒂固,他并非一个真正开放的男人。方鸿渐与苏文纨之间的爱情纠葛很有意思,就像一场游戏。苏小姐是真正的留洋博士,而且家世背景也好,因此,作为一个假博士、一个败落家庭的男性,虚荣心使方鸿渐无法接受苏文纨。他虽然留学西欧,但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还是旧思想,他不能接受一个各方面都比他优越的女人做妻子。所以,他把自己和苏小姐看作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有相交的那一天。方鸿渐后来的“移情别恋”,彻底激怒了苏小姐,因为他的行为和语言的确是戏弄、伤害了苏小姐。现在的都市生活中,男人和女人不经意就暧昧起来,他们肆无忌惮的调情和嬉闹,但这其中肯定会有人受到伤害。

在《围城》中,方鸿渐唯一一次全身心投入的感情是他与唐晓芙的一见钟情。唐晓芙年轻,漂亮,浑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占据了方鸿渐的整个身心,可最终两人的爱情还是夭折了。这其中苏文纨起了致命的破坏作用,但关键还是方鸿渐与唐晓芙自己没把握好。他们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感情危机面前没有及时去解释,去争取。唐晓芙一直在等待方鸿渐的解释和挽回,可是她没有等到。方鸿渐的懦弱葬送了她生命中唯一的一次真爱。

孙柔嘉是《围城》中唯一一个与方鸿渐修成正果的女性,她如愿成为了方鸿渐的妻子。在整个追求方鸿渐的过程中,她真可谓是“煞费苦心”,她用一个弱女子的才智与心计赢来了理想中的爱情。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她是真的爱方鸿渐的,因为爱她才用尽浑身解数去争取自己的爱情并且成功,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幸福美满的婚姻在于经营

孙柔嘉“千方百计”嫁给了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孙柔嘉身上具有方鸿渐所缺少的那种理性和睿智,她完全有可能成为丈夫的一个“贤内助”,他们也可以称的上是一对患难夫妻,方鸿渐失业后曾觉得孙柔嘉是他的一个精神支柱。但是“相爱容易相处难”,从他们婚后的生活中我们却没有看到多少夫妻恩爱,情投意合的场景,相反,只有无休无止的争执和吵闹。最终,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显然他们的婚姻是存在问题的。

方鸿渐与孙柔嘉的感情基础是不坚实的,不过是彼此不讨厌而已。方鸿渐追求真情,厌恶世俗,可孙柔嘉偏是一个颇有心计、城府极深的人,两人的志向显然不相同。方鸿渐在原则问题上要捍卫自己的气节,而孙柔嘉却只想满足自己两人世界的“小家家”生活。这些都表明了两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遥远的。本来夫妻关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可现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人却存在隔膜,无法进行心灵的沟通。这必然会使毫无心理准备的方鸿渐十分痛苦。

作品中孙柔嘉有过几处很刺激男人自尊心的语言。女人贬低自己的丈夫似乎是最愚蠢的了,既然那么看不起他自己偏偏还嫁给他,岂不是说明自己的眼光很差劲吗?况且这样不给男人尊严和面子,作为妻子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只能让男人讨厌。婚后的孙柔嘉不明智之处还有她总想操纵方鸿渐,而且非常敏感多疑。从婚后的许多生活细节都可看出孙柔嘉对方鸿渐强烈的控制欲望。尤其当她听说方鸿渐想去重庆时,这种猜忌自卑的心理特征,其实都是因为孙柔嘉对自己的相貌和出身都很不自信,这也使她尖酸刻薄,心胸狭隘的性格弱点暴露无疑。其实,孙柔嘉是爱方鸿渐的,之所以爱他她才会想改造他,想镇住他,征服他。她结婚后对方鸿渐的种种折磨是想把丈夫变成听话可靠的男人,这样,她才觉得放心,不然丈夫一旦负心,她将失去一切,这对她来说就是一场灾难。至于孙柔嘉在感情上的敏感多疑则更是不理智的,她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在这场婚姻中失去了自我。正因为如此,她才对婚姻寄予了过多的期望,才会有对婚姻和丈夫的死守。

三、我眼中的《围城》和婚姻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而在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得踏入爱情陷阱,事业低谷。在克尔恺郭尔《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话,恰如其分的反映《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乃至现代社会的婚姻,这话是这样的: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

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悔。嘲笑世人愚蠢,你会后悔;为之哭泣,你也会后悔;无论嘲笑还是痛哭,你都会后悔。信任一个女人,你会后悔;不信任她,你也会后悔。吊死自己,你会后悔;不吊死自己,你也会后悔。

这一切的不幸的根源是什么呢?我认为爱情没有错,婚姻也没有错?方鸿渐的悲剧在于他自身的懦弱和性格的缺陷,他不敢放手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因为怯懦,他失去了唐晓芙,因为怯懦,他一步一步陷入孙嘉柔的“婚姻陷阱”.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甜蜜的,不懂的经营婚姻同样享受不到婚姻的幸福。婚姻是一本深奥的书,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翻阅,去领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需要经过多次的磨练与蜕变才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而婚姻则是构成这完美人生必不可少的美丽音符,我们要懂得去呵护自己的爱情,更要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婚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潇洒自如地去演绎自己的完美生活,完美人生!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

2、克尔恺郭尔《非此即彼》

3、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美国学者论钱钟书 张泉编 北京-中国和平1991-10

第二篇:婚姻社会学论文

关于婚姻家庭中性别平等问题的浅见

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人类栖居的场所,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男男女女因为爱情走到一起,走到一起共建爱巢。家庭是由夫妻与子女组成的,是建立在血缘和婚姻两大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和基本单位,千万个小家庭幸福了,社会才会太平安生,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婚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婚姻与家族联姻、社会交换、情感交流等联系到一起。婚姻不同于爱情,当一对恋人走入婚姻的殿堂,意味着他们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义务,增加了社会角色。

远在我国封建社会,婚姻家庭中的男女就承担了各自不同的义务,有着明确的社会分工。“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是理所当然,男人在外某事业,女人便在家理家务;到后来,男人可以接受上等教育,女人却无权接受,男人可为官,女人就是女流之辈,上不得厅堂。封建社会的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夫为妻纲,妇女的一切只能服从和依赖于丈夫,即使丈夫死了也不准改嫁,从一而终。而男子却可以三妻四妾,皇帝有三宫六院,一般的达官贵人亦都妻妾成群。一个男人能娶多少女人没有受到法律的限制,而这些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只有被称为正室的女人才具有妻子的资格,其余只能处於从属地位。所以我国古代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正因为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千百年来上演了多少人间悲剧?它是强加在我国古代妇女身上的沉重枷锁。人类最初的良性分工,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存种能力,男人为女人提供安全保障,女人为人类延续后代,是基于良心的生理差异。而进入专偶制婚姻使两性差异已经有生理差异扩展到社会性别差异,并逐渐形成对女性歧视的社会性别等级制度。

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漫长的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男女在性别上逐渐开始向平等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的自由婚姻中,男人、女人的分工已经没有了过去那样清晰的界限,男人养家,女人也同样经济独立。女人也可上得厅堂,有自己的交际圈,不再需要看男人脸色行事,只依附于男人过日子。现代的夫妻会共同承担供养家庭、操持家务、抚养子女的任务;家庭重大事务由夫妻共同商议决定;且会根据夫妻各自所长和实际需要安排家庭角色。在《婚姻保卫战》中,家庭主妇不再盛行,而是家庭煮夫尽显了微风,的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女人在外打理生意,管理家中财物,男人甘愿在家照顾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男人女人的角色一转变,也让大家对现代婚姻有了重新思考。男权主义的倾向慢慢淡化,现在的男方可以接受女方比自己家世好,甚至接受女人来养家。可见,“女人也翻身”这一现象开始普遍,性别在婚姻家庭中仍在一步步趋向平等。

目前新婚姻法的颁布,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性别在婚姻家庭中的平等性,备受争议的房产问题让众多女方家庭感到不公平,房产证上没有自己的名字,虽然是共同还贷的房子,最后也得不到房子。这项法令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骗婚的现象,但我认为同时在法律中还是体现了的男女的性别平等,法律不会在一味的保护女方,把女方看做弱势群体,男与女在婚姻家庭中的社会性别角色的淡化从法律角度也得到了证明。

然而,新闻上的一桩普通的“模范丈夫”离婚案件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丈夫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他,体貌端庄、性格温和、细心体贴,不赌博、不酗酒、不抽烟、不碰别的女人。平时下班就回家,遇有妻子和朋友外出聚会,总是毫无怨言地开车接回妻子。在别人眼里,本是一个公认的“好丈夫”。然而,妻子居然认为他“太正统,太没个性”,为了离婚还起诉到了法院。虽然法院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驳回了妻子的诉讼请求,但是横亘在夫妻心间的裂痕却已是难以修补。

这桩案件让不少有志成为模范丈夫的青年男士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传统本分的丈夫的不幸遭遇,有论者认为,妻子的离弃行为表明了“新的男女不平等”正在出现,有专家评说,妻子无法忍受没有个性的丈夫恰好显示了女性正在逐步拥有真正的平等意识。

然而,方博士认为,是传统的男权文化对男性的过分要求,不仅对男性造成伤害,也使有些女性成为男权文化的信徒和具体执行者。如本案中,刘先生的妻子实际就是依照男权文化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来要求自己的丈夫,一旦无法满足,便产生裂痕。我很赞同这种说法。

在当代社会,女性在事业上的成功可能给女人留下女强人的印象,并不一定带来的是自觉意识的成长和真正的平等精神。当代很多已婚知识女性的想法会很矛盾,她们可能一方面宣扬女权主义,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丈夫有所成就,在潜意识里摆脱不了夫贵妻荣的虚荣思想的影响,而这种思想状态使她们对婚姻有了苛刻性的要求。

这样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性别平等,至少是未能将性别平等的理念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只是途有虚假的女权主义思想。

所以现在的网络上爆出了对女性的不满,女人结婚前要求男人要有车有房有存款有好工作,有能力让自己以后过上舒适的生活,这个时候女人没有想到男女平等,结婚后开始大声呼吁男女平等,要求这个要求那个。的确,平日里,在多次与朋友聊天之中发觉,在这个时代女性最看重的就是平等,女人要有自己的权利,自己的经济来源,家务一类也应该由夫妻双方来承担,而非自己一手包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不受丈夫管束。然而现在多好强、独立的女孩在内心中还是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强,能从气场上盖过自己,让女人有安全感。只是潜意识作祟,不易让人察觉,女人口中的平等与传统观念产生了混淆。

在我看来,女人意义上的“平等”则是希望自己要独立,而不依附于男人,靠男人脸色过日子,要有与男人相对应的权利。但是她们在潜意识并没有摒去传统的婚嫁观念,认为嫁给一个比自己强的男人是自己一生的保障。男方提供车、房是过去的一种传统,在女性看来男性提供的物质是自己安全感的一种保障。封建传统的思想虽早已不复存在,但还是有一部分留存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举个例子,当代女性追求骨感美,不择手段拼命的减肥,为了穿上好看的衣服,认为那是美的,但是她们还是以男人的审美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唐朝以胖为美,女性就会尽量让自己丰满;现在男性喜欢身材匀称,细长腿,骨感,性感的女性,当这成为了一种公认的标准,多数女性就会把其作为审视自己的标准。

所以即便女性事业的成功,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她们在思想和精神上达到与男性真正的平等,“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只是一种说辞,在婚姻中,平等是一种生活的形式和态度。

随着现代文化思想的发展,我相信我们的婚姻家庭会逐渐不断地去追求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不光停留在形式上的“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夫妻组建家庭本是因为爱,只要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协调好自己的性别角色和应有的社会角色,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么不论谁做家务,谁掌管大权,婚姻生活中都会少些抱怨和不满,多点笑容和幸福。

参考文献:

1、《现代婚姻社会学》,梁青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

2、中华网,文化频道

第三篇: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概论》选修课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01班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李文武教授

题目: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评分:

题目: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

近几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今年爆出台湾知名企业强冠食品今年3月起在超过52000桶食用油产品中掺入地沟油,并销售给味全、85度C等下游企业,目前已经波及到香港和澳门。7月20日,上海电视台报道,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而这些产品一直以来都直接供给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并波及全球其他国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出现问题食品严重时,须砍头。

关键词:食品安全、利益最大化、地沟油、日常生活、社会化分布广泛、原因、对策、污染 正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然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出现,令人担忧,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因此,国家采取了相关措施来遏制食品问题的频发。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

1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1)环境污染威胁食品安全

目前我国有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

(2)种植业与养殖业危害食品安全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过量地施用化肥,会照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导致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1.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隐患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中还有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3)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目前,在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备,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都还未到标准,导致许多本是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腐败变质的食品。还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钻管理的漏洞,进入到市场上。1.3食品生产经营不合法构成危害

(1)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各个企业,致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利益轻卫生,弄虚作假,甚至出售过期变质食品。

(2)食品生产者素质比较低、卫生意识不够强烈、操作能力的规范程度差等,造成食品卫生不合格,导致消费者食用出现不良反应。1.4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1)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2)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1.5卫生部门执法不严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漏洞:

(1)食品卫生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互相推卸责任,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2)政府部门的立法、执法模式没有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执法力度还需加大。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还需进一步严格化、规范化。2 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现象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部门在一个蔬菜市场查获一批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共约1000公斤。一些商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与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食品生产者利用消费者图好看的心理,只注重利益,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011年4月13日,央视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

2011年3月15日,曝光了中国著名品牌双汇火腿肠为增加产品中瘦肉的含量,在喂养的生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食品生产者想获利更多,反而失利更多,企业受挫,经济大滑,同时企业的名誉也受到严重挫伤。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食品生产者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消费者的健康,不仅损失了经济、市场地位,还浪费很多原材料。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食品生产者完全丢失了良知,不顾婴儿的安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并且带来了中国奶粉界的经济影响。3 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调整政策,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法食品生产: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0年9月15日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指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始终把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始终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度。

(2)制定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使其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律法规。

3、食品卫生部门要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对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严厉惩治。3.2 提高检测的力度,提升食品生产的科技水平:

(1)由于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质检机构要加强硬件建设,完备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加强检测人员的素质培养,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有对违禁产品的外观有很强的捕捉力,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在加强检测的同时,要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界接轨势在必行。我国应在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找出我国现行标准和国际标准间的差异,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保证食品安全和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

3.3 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建设食品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和食品安全预警系统,通过这些设备,分析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各部门在这些防备基础上,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积极调整,采取有效措施,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全民行动,大力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并且做好对企业行为的监督,确保企业的商业活动符合法律规定,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2)利用一切新闻媒体加大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强化人们对食品卫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人们爱好环境、珍惜生命,提高全民素质。

(3)就个人、个体而言,应以生命利益出发,自觉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发现和举报企业的非法行为,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结言:食品,是人们生存之本,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要让悲剧再降临人间,让生命绽放它本应有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台湾地沟油事件波及香港澳门专题(新浪新闻中心)

2、中国食品商务网

3、中国食品安全网

4、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第四篇:婚姻 论文

婚姻

婚姻是一种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社会关系,也是家庭赖以建立的前提条件。婚姻是两性合作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形式。因此,对婚姻问题的研究,是了解国人心理与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传统婚姻 观念的深刻影响和社会规范的有力控制,婚姻关系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在近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婚姻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日益变得复杂化和弹性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婚姻家庭经历着强烈的动荡。社会演化出了不同的婚姻形式。

两年前,众多沿海地区已迎来了再一次的单身高峰,一个庞大的单身群体已经在社会累积

形成一股单身潮流,这也是社会婚姻形式中最普遍的一种—--独身不婚。据报导显示,广东省单身青年人数已超过3000万,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前列。引起单身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小范围的生活调查与资料查阅,大概包括以下几点:爱情观念的转变;理想婚姻与现实的差距;家庭功能的弱化与结婚成本太高等。这些原因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开放时代的多元婚姻观念。尽管当代人选择日趋多元化,志愿独身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但是多数人还是处于无奈的非志愿独身。期中有一个当今的热点议题,就是“三高”现象,即女性的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这也成为女性成为婚难得的重要原因之一。

单身女贵族群体的出现是当代中国城市剧烈变动中在性别秩序下产生的一个现象。在性别秩序变化的背景下,两性在性别秩序中的位置处于一种重新协调和博弈的过程,两性在这种变化中都愿意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模式;女性则一方面倾向于追求在家庭中拥有一种平等的现代性别秩序模式,另一方面在工作上依然希望男性超过自己或者至少旗鼓相当。这种两性的期待导致一部分优秀女性难以进入婚姻殿堂。

另一种婚姻形成是非婚同居,也称试婚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早已存在与现实生活中。据调查显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转变,非婚同居的现象明显增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们也开始理性看待非婚同居,对非婚同居者态度逐渐转为宽容。

同居可以使双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判断对方是否是自己的终身配偶,因此,对婚姻关系的稳定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同居关系的研究都得出了大致相似的结论,即由同居关系演变成的婚姻关系比非同居关系而发展成的婚姻关系具有更高的离异风险。还有一种婚姻形式是婚外同居。这与上述两种婚姻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指的是一方或双方已有配偶与他人同居。国外学者对婚姻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2∕3的男性与1∕2的女性曾经经历过一次以上的婚外性行为。

除上述几种婚姻形式外,自改革开放以来,离婚已成为普遍现象。持续上升的离婚率及其产生的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6年民政部公布的《2005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指出,自2002年以来,我国离婚率一直呈现持续走高之势,与离婚人数的增加相反,结婚人数比上年减少。

其中离婚现象表现出以下特点:协议离婚增长幅度较大,诉讼离婚仍占多数,离婚以青年为主;城市离婚率高于农村。

这些都是近十年来,我国婚姻关系的一些变化。这也正好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发展对于人们生活方面的一些变化。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婚姻是一种交易。人们根据拥有资源的多少来评估自己,同样也在潜意识是评估对偶。在婚姻市场中,男人女人都在博弈,每个人都力图利用自己最原始的资本

使自己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这是婚恋过程的功利化。

在不同时代,人们择偶的标准和权衡的利益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择偶过程中队经济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在婚姻博弈中,尽管男女双方都尽可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但如果成本太低而回报过高的话,婚姻会存在很大的风险。首先婚姻双方所处的位置便有高低之分,这对双方平等的婚恋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越来越多人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有很多人都在择偶的过程中努力充实自己或者找一个与自己家庭经济收入相当的人结婚。在中国2007年价值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男女择偶标准有明显的差距,男性更注重对方的容貌和性格,而女性虽然考虑目前经济条件的比例较男性高,但对对方升值的潜在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

随着婚姻方向问题的不断出现与深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逃避婚姻。除此之外,在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婚姻成为不少少女青年的另一条“退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稳定收入成为他们择偶的首要条件。

据我国调查显示,许多女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早点嫁人”的念头,另一方面因为年轻意味着手上的资本更多,另一方面因为她们观念地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在广州等各地高校里,婚介投其所好,将征婚广告铺天盖地的贴进了海报栏,网络征婚成了时下热门的征婚渠道。

其中,就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态度的男女调查中显示,有34%的人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其中女性的同意率远远高于男性,有60%的人不太同意或很不同意。从上面数据来看,虽然大部分人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但仍有一部分比例不清的人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直接反映了当下人们对婚姻的一种直白感受。

恩格斯曾经指出,买卖婚姻的形成正在消失,但它的实质却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实现。市场经济除了对婚姻产生不利因素外,它的有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平等就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中平等公平,互惠,互利的法规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夫妻关系中,从而推动了夫妻关系的平等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和家庭变化的一大趋势,就是夫妻关系趋向平等,旧的传统型夫妻关系逐渐让位给现代平等的夫妻关系。中国女性的确享受到了比较公平的待遇。男女平等政策无疑促进了中国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地位的改善。

家庭政策权利共同分享是男女关系平等的重要性。在“平等型”的 夫妻中,家庭权力是由夫妻双方共同分享,谁也不能垄断的。而在家庭事务上,夫妻之间的分工逐步趋向合理化,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在家庭事务上的分工各有侧重。

在2012年第二期广东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对于目前家务劳动分工表示满意,只有极少数的人表示不满意。男性满意比例比女性高,这反映出,尽管家务分工日趋平等,但女性在家务分工中处于劣势。

在家庭经济上,丈夫一般都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承担者,妻子在经济上往往不能自立。而现代女性由于参加了社会工作,有了独立的经济收入,减少了妇女在婚姻中对丈夫的依赖。据调查显示,夫妻收入持平者占49%,还有少部分妻子收入高于丈夫。夫妻收入相等或丈夫少于妻子的占69%。由于妻子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其经济依赖性大大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一点重要的夫妻关系平等化的表现是女性在婚姻中逐渐取得了主动权,一是女性取得了择偶的主动权,二是女性取得了选择婚姻形式的主动权。这反映出女性权利意识正在觉醒。

同样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与商品价值消费相辅相成的消费主义思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文化精神领域,人们的爱情,婚姻观念也受到了深刻影响。

爱情被更多的用物质来衡量。据调查统计,有大约63%的青年女性认为房子是结婚的首要条件,一句话概括就是说有房才有姻。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恋爱也成为了一笔

昂贵的消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一对校园情侣每月基本花费约1000-2000元之间,这笔消费通常让他们“赤字”缠身,商家则普遍把情侣经济作为自身发展的增长点。恋爱成本慢慢爬开,让人叹为观止。

消费主义怂恿人们不应只是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消费,而应积极追求消费所蕴涵的象征意义。这种将人卷进了无节制的消费狂潮之中忽略了消费的本真意义。为了步入婚姻的殿堂,人们慷慨消费,婚姻成本变得十分珍贵。

根据《中国结婚产业调查报告》的数据:全国每年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与结婚相关的费用达2500亿元,这样畸形的消费结构也显示出当前人们偏离的消费心态。

现代人以有无爱情作为择偶和婚姻成立的首要条件,婚姻结合的更多的是寻求个人情感上的心理满足。这使婚姻成为一种心理感受,个人情感和意愿的事情。爱情本质上是一种不确定的感情,人们往往把未知的东西和难以预见的东西美化,理想化。婚姻期望估高会导致离婚率的上升。

社会调查资料表明,择偶时把“爱情”放在重要位置的人,离婚率较高,而把“过日子”放在重要位置的人,离婚率相对较低。

人们追求爱情的婚姻,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爱情与婚姻是不一样的,爱情更多的是属于个人的私事,婚姻的本质则不在于其个体性,而在于其社会性。社会之所以要设立婚姻制度,是要通过婚姻组成家庭来完成一系列的社会功能。

人们婚姻中追求爱情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把爱情作为婚姻的唯一目的,会导致一些人用非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婚姻家庭。但从人文理性与精神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不可取的。

婚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每个人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与经历使得每个人对其的感悟与认知程度不同。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无论对婚姻抱有何种看法,对它的态度都必须是严肃认真的。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婚姻与爱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性。这样的性质就意味着每个步入婚姻殿堂的人都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毫无疑问并且是无可质疑的。

婚姻追求的不仅仅是快乐,它所体现的更多是一种长久与安稳,需要每个处在婚姻中的人对它细心培养,多加爱护。

婚姻虽随着时代的变迁,但是它的内涵也不断发展。但它的本质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不合时宜。一切都在变,变得简单或复杂,变得纯净或污秽,但只要人们都对它抱有一颗诚挚的心,任时光流逝,一切都会显得生辉夺目。

愿每个在婚姻中的人都能领悟到婚姻的真谛,任外面的世界如何叫喊着你不要前进,你都能拉起他(她)的手,坚定地向未来走去。

爱情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第五篇:经济社会学论文

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主体通过消费支出,取得对自身生活的维持和发展所需的商品或资源时的选择方式,包括各个选择行为和一定选择时期内选择行为的积累。〔26]有的学者认为消费方式就是人们将收入用于生活支出的形式,由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家庭财产总额、未来预期收入、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等因素决定。此外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还与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消费结构,特别是某个民族特定的文化价值观有紧密联系。〔27]从上述诸多学者关于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定义中不难发现,消费行为从属于生活方式。受韦伯和凡勃伦理论方法的影响,生活方式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即把生活方式转化为消费方式来研究。韦伯认为特定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消费商品的特定规律,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根据消费规律来认识生活方式;在《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正是通过商品的消费来界定生活方式,并进而界定社会阶级的。就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来说,当前西方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中,真正兴盛的是关于消费行为的研究。〔28]王宁认为消费方式是一个结构性概念,是社会对消费的结构性或制度性安排,生活方式包含着人们如何生活、如何花费以及如何消磨时间等,与消费者的外部行为紧密相连,可以作为判断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直接根据。〔2,〕

婚姻社会学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