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高考语文阅读题审题教案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24-93750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6 18:54: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考语文阅读题审题教案

温馨寄语 语言基础题是得分的基础,千万不能丢!好在高考对此的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因此不必刻意再去做过多的识记与练习,只要能把一学年来自己错题集上的语言基础知识题目再梳理一下,把高频考点再温习一下,相信你一定会赢得开场考试的信心!

微专题一 词语

一、辨一辨:常见易混实词 1.爆发/暴发

爆发,动词,共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二是指(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暴发,动词,共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二是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

2.变换/变幻

变换,动词,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变幻,动词,不规则地改变,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

3.侧目/注目

侧目,动词,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含贬义。注目,动词,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含褒义,如“引人注目”。

4.沉迷/沉溺/沉浸/沉醉

沉迷,动词,深深地迷恋,多含贬义,如“沉迷不悟”。沉溺,动词,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如“沉溺于酒色”。沉浸,动词,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沉醉,动词,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5.充裕/充盈

充裕,形容词,充足有余,宽裕,如“经济充裕”“充裕的时间”。充盈,共有两个义项:一是动词,充满,如“泪水充盈”“剧场里充盈着欢快的笑声”;二是形容词,(肌肉)丰满,如“肌肤充盈”。

6.处事/处世 处事,动词,处理事务。处世,动词,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如“为人处世”。7.处置/处治

处置,动词,处理,发落,惩治;对象一般是物。处治,动词,处分,惩治;对象一般是人。

8.崇敬/尊崇

崇敬,动词,推崇尊敬;一般是指对人和事物的敬仰。尊崇,动词,尊敬推崇;一般是指对人的尊敬。

9.篡改/窜改

篡改,动词,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动词,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比“窜改”词义要重,且含有贬义。

10.防止/防治

防止,动词,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如“防止煤气中毒”。防治,动词,共有两个义项:一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等),如“防治结核病”;二是预防和治理(灾害等),如“防治蚜虫”。

11.浮动/飘动

浮动,动词,共有三个义项:一是漂浮移动,流动,如“树叶在水面上浮动”;二是上下变动,不固定,如“浮动汇率”;三是动荡,不稳定,如“人心浮动”。飘动,动词,(随着风等)摆动,飘,如“白云在天空中飘动”。

12.伏法/服法

伏法,动词,(犯人)被执行死刑,如“罪犯已于昨天伏法”。服法,动词,(犯人)服从判决,如“认罪服法”。

13.功夫/工夫

功夫,共有三个义项:一是名词,本领,造诣,如“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二是名词,指武术,如“中国功夫”;三是(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如“下功夫”“费功夫”“苦功夫”。工夫,名词,共有三个义项:一是指占用的时间,如“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吹葫芦丝”;二是指空闲时间,如“后天有工夫再来玩吧”;三是方言,指时候,如“我当闺女那工夫”。

14.沟通/勾通

沟通,动词,使两方能通连。勾通,动词,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15.浸染/点染/渲染

浸染,动词,共有两个义项:一是逐渐沾染或感染;二是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如“这一带的土地被海水浸染了”。点染,动词,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如“一经点染,形象更加生动”。渲染,动词,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也比喻夸大地形容,如“用不着渲染”。16.疲惫/疲倦

疲惫,形容词,非常疲乏,如“疲惫不堪”。疲倦,形容词,疲乏,困倦。“疲倦”与“疲惫”相比,程度较轻。

17.其间/期间

其间,方位名词,共有两个义项:一是指那中间,其中,如“其间一定有缘故”;二是指某一段时间。可以单独使用。期间,名词,指(某段)时期里面,如“农忙期间”“抗战期间”。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18.热诚/热忱

热诚,形容词,热心而诚恳,如“待人十分热诚”。热忱,名词,热情,如“满腔热忱”“爱国热忱”。

19.熔化/融化/溶化

熔化,动词,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融化,动词,指(冰、雪等)变成水。溶化,动词,(固体)溶解,如“砂糖在热水中就会溶化”;也可指(冰、雪等)变成水。

20.调剂/调节

调剂,动词,指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如“调剂物资”;也指根据医生的处方配制药物。调节,动词,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如“水能调节动物的体温”。

21.投降/投诚

投降,动词,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如“缴械投降”。投诚,动词,(敌人、叛军等)归附。“投降”一般是被动的,敌我双方都可用;“投诚”一般是主动的,诚心归附,多用于一方归顺的意思。

22.限制/制约

限制,共有两个义项:一是动词,规定范围,不许超过,如“文章字数不限制”;二是名词,规定的范围,如“有一定的限制”。制约,动词,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23.喧哗/喧闹

喧哗,共有两个义项:一是形容词,声音大而杂乱,如“笑语喧哗”;二是动词,喧嚷,如“请勿喧哗”。喧闹,共有两个义项:一是形容词,喧哗热闹,如“喧闹的集市”;二是动词,喧哗吵闹,如“大声喧闹”。

24.熏陶/熏染

熏陶,动词,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动词,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

25.征订/订阅 征订,动词,征求订购,指出版、发行机构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订阅,动词,预先付款订购(报纸、期刊)。

26.原形/原型

原形,名词,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如“原形毕露”。原型,名词,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27.延宕/拖延

延宕,动词,拖延;书面语。拖延,动词,把时间延长,不迅速办理,如“期限快到了,不能再拖延了”。

28.振动/震动

振动,动词,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的运动就是振动。震动,动词,共有两个义项:一是颤动,使颤动,如“火车震动了一下”;二是(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如“震动全国”。

29.钟爱/喜爱

钟爱,动词,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能用于人,不用于物。喜爱,动词,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30.质疑/置疑

质疑,动词,提出疑问;一般用于肯定句,如“质疑问难”。置疑,动词,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常常与“无可”“毋庸”“不容”等词搭配使用,如“无可置疑”。

二、记一记:高考高频成语 1.最常见的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①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③久假不归(借)

.⑤七月流火(火星)

.⑦一文不名(占有)

.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⑪一傅众咻(教导)

.⑬安土重迁(不轻率)

②不刊之论(更改).④危言正色(正直).⑥屡试不爽(差错).⑧哀而不伤(伤害).⑩犯而不校(计较).⑫差强人意(稍微).⑭细大不捐(抛弃).⑮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2.最易弄错对象的成语 ①休戚相关(人和人)

③振聋发聩(言论)

⑤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⑦两小无猜(少男少女)

⑨络绎不绝(人和车马)

②炙手可热(人)④车水马龙(热闹情景)⑥汗牛充栋(书籍)⑧鼎力相助(敬辞,对方)⑩济济一堂(人才)⑪相敬如宾(夫妻)

⑬崭露头角(青少年)

⑫薪尽火传(师生,学问)⑭芸芸众生(众多普通人)⑮不情之请(谦辞,用于自己)

⑯耳提面命(长辈)⑰雨后春笋(新生事物)

⑲脱颖而出(人的才能)

21悬壶济世(行医)

○23荡气回肠(乐曲、文章)○

⑱扣人心弦(诗文、表演)⑳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

22石破天惊(文章、议论)○3.最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①始作俑者(贬)

③无所不为(贬)

⑤倾巢而出(贬)

⑦不可思议(中)

⑨侃侃而谈(褒)

⑪半斤八两(贬)

⑬叹为观止(褒)

⑮凤毛麟角(褒)

⑰一唱一和(贬)

⑲上行下效(贬)

21推波助澜(贬)

○23刮目相看(褒)

○25众望所归(褒)

②胸无城府(褒)④弹冠相庆(贬)⑥官样文章(贬)⑧冠冕堂皇(贬)⑩锒铛入狱(中)⑫蔚然成风(褒)⑭每况愈下(贬)⑯无微不至(褒)⑱处心积虑(贬)⑳振振有词(贬)

22面目全非(贬)○

2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褒)○4.最易设置语意重复陷阱的成语 ①忍俊不禁(忍俊不禁地笑了).②遍体鳞伤(全身遍体鳞伤)..③贻笑大方(让人贻笑大方).④记忆犹新(至今还记忆犹新).⑤责无旁贷(责无旁贷的责任)..⑥变本加厉(更加变本加厉)..⑦莘莘学子(广大的莘莘学子)..⑧芸芸众生(广大普通的芸芸众生)....⑨难言之隐(难言之隐的苦衷)..⑩生灵涂炭(使人民生灵涂炭)..⑪妄自菲薄(妄自菲薄自己)..⑫民不聊生(老百姓们民不聊生)....⑬恍然大悟(忽然恍然大悟)..⑭相形见绌(显得相形见绌)..⑮真知灼见(具有真知灼见的看法)..⑯当务之急(目前当务之急的事情)....⑰弥足珍贵(更加弥足珍贵)..⑱溢美之词(过分的溢美之词)..5.最易混用的成语 ①半斤八两 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难分高低之意。前者形容两者优劣、好坏、高低等彼此相同不分上下,多带贬义;后者偏重指力量相当,中性词。

②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都有不在乎的意思。前者表示不同意,不认为是对的。然:正确。后者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③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都有传播迅速之意。“不胫而走”,没有腿却会跑,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到处流传,也比喻某事物风行一时。胫:小腿。“不翼而飞”,形容言论、消息等传布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④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根本的、主要的,追求末节的、次要的。

⑤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都有听到使人吃惊的意思。前者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后者指事情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达到惊人程度的坏事。

⑥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都有达不到的意思。前者意思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后者的意思是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力不能及。

⑦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

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前者形容谈话兴致高,气氛活跃,又有风趣;后者着重指情势严重时谈笑不改常态,与往常无事一样。

⑧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前者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对一个人特别重视,一般是有好感;后者指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⑨满不在乎 漫不经心

都表示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前者是将应该考虑、应该关心、应该处理的事不放在心上,后者侧重对正在做的事的不认真、不专心的态度。

⑩心不在焉 漫不经心

都指随随便便,不用心思,思想不集中。前者形容思想不集中或心神不定;后者形容随随便便,对事情不在意,侧重于马虎、不认真的态度。

⑪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前者偏重来不及一一细看,后者偏重满眼都是;前者多指景色,后者只能指珍贵物品。

⑫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都有听见和看见的意思。前者强调见得多听得多了以后无形中受到影响;后者强调亲眼见到,亲耳听到。

⑬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 不厌其详

前两者都包含麻烦的意思。后两者都包含不厌弃的意思。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胜:禁得起。烦:烦琐。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不嫌麻烦。厌:嫌弃。不厌其详:不嫌详细,越详细越好。详:详细。

⑭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前者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干违法乱纪的事。徇:屈从,依从。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做犯法的事。营:谋求。

⑮一发不可收 一发不可收拾

都有不能停止的意味。前者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后者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贬义词。

⑯一诺千金 一字千金

都有价值高的意味。前者指一句诺言值千金,形容极讲信用。诺:诺言。后者形容诗文精妙或有很高的价值,也指字写得好。字:文字。

⑰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都有轻而易举、容易成功的意思。前者指一动笔就成了。多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熟练敏捷,动笔如飞,有时也形容草率从事。挥:舞动。多用于肯定句中。后者指踏一脚就成功。多用于难以一做就成功的巨大的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形容求之过急。蹴:踏、踩。多用于否定句中。

⑱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无所不为

前两者都指能做到的事情(包括细节)都做到了。后两者都有做坏事的意思。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至:a.没有达不到的地方;b.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指坏事),或者形容什么坏事都干。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着眼于做坏事的范围。

三、练一练:熟悉题型和答题技巧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一个喧嚣的年代,一切浮华的附和终将如水流般逝去。莫言的获奖,很难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________、思想穿透力不足、精神品格不高的现实,也改变不了当下严肃文学被边缘化的________,缓解不了我们的文化焦虑,文学终将是落寞的事业。相反,对于其获奖意义的过度________,只会遮蔽我们浅薄粗俗的文化现实。

A.乱七八糟

态势

阐述 B.良莠不齐

形势

阐发 C.参差不齐

趋势

阐释 D.鱼目混珠

情势

阐明 答案 C 解析 抓整体语境,注意前后连贯,结合排除法。如B项“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只能用于形容人。D项“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不能用于说“整体”怎么样。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传统的剪纸,仅凭一把剪刀,顷刻便在一张薄纸上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令人________。而广东佛山的剪纸,自明清时期便如同佛山陶瓷一样,成为一门谋生的行当,为了________市场的需要,渐渐形成与传统剪纸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使用的工具也不再单凭一把剪刀,而是加入了刻刀和凿子。这种创新使佛山剪纸在中国剪纸艺术中________。

A.拍手称快

顺应

标新立异 B.拍手称快

迎合标新立异 C.叹为观止

迎合独树一帜 D.叹为观止

顺应

独树一帜 答案 D 解析 “拍手称快”即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这里是赞美传统剪纸的技艺高超,应用“叹为观止”。“顺应”指顺从,适应;“迎合”指有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从语段的感情色彩上看,用“顺应”更好。“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树一帜”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佛山剪纸风格独特,自成一派,应用“独树一帜”。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从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国就启动了教材多样化的建设,________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让优秀教材脱颖而出。

(2)杜甫的诗始终不缺少对艰难________里民众生活的关心,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又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路历程。

(3)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认为,“微型小说”是柳暗花明,是空山鸟语,是当头棒喝;是滴水可听海的消息,是________,是一粒米压死骆驼。

A.以便

时势

见微知著 B.以期

时世

见微知著 C.以便

时势

一叶知秋 D.以期

时世

一叶知秋 答案 D 解析 以便: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以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希望达到的目的。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时世:时代;当前的社会。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的道德体系是以伦理为核心的,它的价值观往往偏重于别人的________,而缺少自我灵魂中的忏悔和自责。

(2)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依山傍海,园林设计匠心独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含禅理,环境________清静,风景独秀,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3)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中的主人公谷智鑫是一个________的角色,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不重要的人物了。

A.评价

优雅

举足轻重 B.评判

优雅

举重若轻 C.评价

幽雅

举重若轻 D.评判

幽雅

举足轻重 答案 D 解析 第(1)句应为“评判”——判定是非对错,而不是“评价”。第(2)句“幽雅”指幽静而雅致,应选此。“优雅”指优美而高雅。第(3)句“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故选此。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历史总是严肃的,其回光返照更是____________。每当我们有些昏昏欲睡的时候,历史总像一位慈祥的长者飘然而至,敲醒我们____________的大脑,提示我们尘封的记忆,甚至给我们____________,引领我们找到回家的路。

A.意在言外

洋洋得意

当头棒喝 B.意味深长

忘乎所以

当头棒喝 C.意在言外

忘乎所以

醍醐灌顶 D.意味深长

洋洋得意

醍醐灌顶 答案 B 解析 意味深长:含意深远,耐人寻味。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此处用“意味深长”符合语境。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洋洋得意: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此处应用“忘乎所以”。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此处应用“当头棒喝”。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讲台上,宣讲团成员________,旁征博引,台下的干部群众仔细倾听,并不时做着笔记,会场响起阵阵掌声,热烈而庄严。

(2)据说日本的潜艇技术是世界第一,连美国都________。二战时期日本的海军实力是世界第一的,输给美国只是输在了工业制造力上。

(3)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评论有关美国政府监视该公司数据中心的报道时称,如果情况属实,这种行为是________的且违法的。

A.振振有词

望其项背

骇人听闻 B.娓娓而谈

望尘莫及

骇人听闻 C.振振有词

望尘莫及

耸人听闻 D.娓娓而谈

望其项背

耸人听闻 答案 B 解析 娓娓而谈:不知疲倦地连续谈论。多用于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多用于贬义。根据感情色彩判断,选“娓娓而谈”。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从句意来看,应该选“望尘莫及”。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侧重夸大或捏造事实。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合语境,应使用“骇人听闻”。

第二篇:09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复习教案

09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复习

高考在即,还是有不少考生对语文卷中的作文题感到心中没底,有些考生迷信“押宝”,有些则毫无章法地背诵“范文”,而事实上,只要在平时具备足够的积累,考试时拿到作文题目后认真审题,高考作文要想取得理想的分数并不难。

下面就以202_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为例,谈谈落笔前正确审题的重要性。

题目: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育之外,以下现象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和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前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之所以选择这道试题为例,我以为这是一道大的难题,相信当年栽在上头的考生为数不少。如果说有些学生在写这类材料作文时,往往一起步解读材料便出问题,不是吃不准试题的要求,就是找不准材料的中心,写起来便没了边际,那么,面对这道试题麻烦就更大了。

面对这类难度较大的试题,首先是心情要平静下来,分析理解得一词一句地进行。

先分析理解镜头一,“侠为人格”的某些思想与言情小说中的“感伤情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却可能是负面的。

再分析理解镜头二,流行歌曲里幼稚和成熟、追求与迷惘等是交织在一起的,就是说里面必有难以区分、带有负面的东西。

最后分析理解镜头三,高雅的古典音乐也进了广告,就是说高雅音乐在青少年的耳朵里被商品化了。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材料的中心意思了,那就是当前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流行歌曲甚至高雅音乐也被商品化了的文化生活,虽然吸引着青少年,但是它们的影响未必都是正面的。除此之外,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情况也都一样。因此,试题提示应当对它们“做一番审视和辨析”。

到这里,同学们千万要细心,不要下半句还没有细读,便动笔对当前的一些文化生活审视辨析起来了。请注意,“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是试题非常明确的要求,就是说,必须从你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去审视和辨析此种文化生活对你的成长产生的影响。忽视“对你的成长”,也便是偏题。

就表达形式,这道题很适宜于写记叙文,比如可以记叙某一本书,某一首歌曲,或者某种样式的文化生活之中的某些因素,对你的性格成长、思想情感、处事作风、行为习惯等产生着某种特殊的影响。

不过,试题只规定“不要写成诗歌”,所以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而写议论文,首先必须确立切合题意的论点。没有明确的论点,文章就没有核心,就立不起来。没有这样的一个句子,只能说明你的见解是有欠缺的,是不完整的。所以,写议论文,首先必须花工夫思考和确立论点。下面是切合本试题的论点举例:

①面对当前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学会审视和辨析。

②许多样式的文化生活中,精华与糟粕共存,审视与辨析是十分必要的。

③应当抵制低俗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侵蚀。

④不良文化披上文化的外衣对青少年特别有害。

应对这道试题,有一种比较突出的毛病必须指出来,那就是论题太大,反而难为了自己。比如,《论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谈当今文化生活的现状及意义》、《当今文化的价值取向》等。像这样的论题,无论是确立论点,还是论证,一般中学生是难于承担的。所以,拟什么样的论题,立什么样的论点,不能只图好听好看或者时尚,必须考虑自己熟悉的、并且摆得出事实、讲得出道理,并且有把握论证的。

第三篇:高考考前作文审题训练题

202_年高考考前作文审题训练题

请以《感悟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书写清楚,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感悟”后面所填词语可以是动词(动词短语),如“感悟踢球”;也可以是名词(名词短语),写对某一事物的感悟,如“感悟飞瀑”,或对某一段时光的感悟,如“感悟高三”;甚至于可以是形容词,写对事物属性的感悟,如“感悟美丽”,叙写自己对美丽的感觉、感受与领悟,说明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总之,可以感悟的东西很多,如:历史、风景、花鸟虫鱼,日出日落、月之阴晴圆缺„„

2、请你以“非常”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非常,即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例如,可以写:非常的思想、非常的思维、非常的方法、非常的行为、非常的个性、非常的经历„

3、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值得品味”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值得是你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值得品味的东西很多,例如:一句名言、一幅对联、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作品,还有某件事、一段经历、历史、人生„„

品味是一种行为,应该写出品味的过程和感受。

二、话题作文

4、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使人类遨游天空的梦成为现实,但他们都不善于言辞。在一次宴会上,主持人请莱特兄弟即兴演讲。盛情难却的小莱特沉默片刻,说:“在鸟类里面,鹦鹉是唯一能够说人话的,但不管鹦鹉把人话说得如何惟妙惟肖,它最多能在低空徘徊,永远飞不高。”发明了飞机的莱特如此简单的演讲,也赢得了在场几百名听众长久不息的掌声。

对此,你可能有所感触,请以“说和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中的材料可用也可不用。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应该从“说”和“做”的关系来写,强调能说会做的重要性,可以侧重于说,也可以侧重于做。但必须两者兼顾。

5、当人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人人都会从心底里涌出这样或那样的情感„„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感触呢?

请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多看多了解世界的奇妙;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用心感受世界的奇妙;世界的奇妙引领我们去探索……

6、请以“学会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有放弃才会有成就 学会放弃可以让我们更轻松 面对成功,你必须学会放弃骄傲。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倾听别人,/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牵引别人;/我的脑子,是为造福别人;/我的心,是为体贴别人、爱别人;/说真的,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 是啊,“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单独生存,没有谁能离得开别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又该怎样对待别人呢?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对待自己,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呢? 请你以“自己与别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对于处在成长期和转型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选择路口的青年具有特殊意义。话题表现出了对青年的特殊关怀,并将这种关怀转化为青年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这个话题的写作范围是很广的,体裁的选择也是很多的。

其一,从记叙类文体角度构思,可记叙一个曾经怎样对待自己的故事,如对过去以自我为中心不体贴他人的反省,也可讲述一个在体贴别人、关心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的故事等。

其二,从议论类问题角度构思,可阐述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等。其三,在内容的选择上,也有很宽泛的范围,可写关爱世情唤真情,可写关爱亲情吐挚情,也可写关爱弱者见人情;还可以诗句中的某句诗为切入点,选取相应的内容,如倾听别人、走近别人、帮助别人等。总之,在写作时要选择好切入点,要选择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内容,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声情并茂的好文章。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外国人麦达德〃赖茨在《最重要的几个字》书中写道,最重要的六个字:我承认我错了;最重要的五个字:你做得很好;最重要的四个字:你觉得呢?最重要的三个字:麻烦你;最重要的两个字:谢谢;最重要的一个字:我。

请以“最重要的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话题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惟我独尊,眼睛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有人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误;有的人不会表扬别人,不会感谢别人,不会和别人商量;也有人丧失了自我,成为别人思想的奴隶。这是人性的弱点。“最重要的字”教会我们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简单几个字,做起来并不简单。如果每人都做到了做好了,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和谐,我们这个社会就多了一份关爱和温馨。礼仪、教养、人品、态度、知彼、知己,也是其中之义。

既可整体把握,也可任选其中一项为话题构思行文。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的一生都在为我们民族招魂,或者说他为了重铸我们民族的灵魂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可以说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启迪民众的灵魂。那么,我们民族的灵魂应该是怎样的呢?你认为重铸我们民族灵魂的任务到底完成了没有?我们民族的灵魂究竟有什么优点?还有什么缺点呢?

请以“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鲁迅的一生都在为我们民族招魂,那么重铸我们民族灵魂的任务究竟完成了没有?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俊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写作可从“国魂”、“民族意识”、“时代精神”、“集体精神”“个人之魂”等角度立意。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色彩是丰富而蕴藉深厚的,盎然的生机绿,宽厚的深海蓝,热烈的火样红,娇嫩的葵花黄……我们往往能够把我们的情感与象征倾注于五颜六色中,但你是否关注了简单但同样丰富的“黑”或“白”呢? 请以“黑”或者“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题目中的“黑”“白”都加了引号,表明以“黑”为话题的时候完全可以不提“白”,因为题目并没有要求一定写“黑与白”或二者的关系,反之亦然。这样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考和立意空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面对这个题目,学生多会考虑到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或故事,或就此说理立论,比如把逆境或挫折比作“黑夜”、“黑暗”等等,写自己如何突破困难,走向希望;其实也可以将二者放在一起,现实生活是多彩的,往事回忆就可以认为是黑白的,比如“老照片”等等;可以写白昼与黑夜,如歌词所说“白天不懂夜的黑”,其实是很富哲理的话语;可以写优缺点、忠与奸(黑脸、白脸)。

1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耐之际碰到一个赶骆驼的老人,骆驼上放着一大袋水。于是他们便向老人讨碗水喝。老人仅给他们每人半碗水。其中一个人在老人走后,一个劲地报怨老人吝啬,有那么多水,却只给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将半碗水泼掉了。而另一个虽然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解除饥渴,但还是怀着感激之情喝下了这半碗水。他们又往前走了很远也没有再碰到水源,而前者因为拒绝喝半碗水死在沙漠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是的,恩惠无论大小,我们都要心怀感激地接受,嫌弃或者拒绝,不仅会失去帮助,还会失去自己的爱心。

请以“拥有感恩的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中国人历来讲究“知恩图报”,主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感恩”的范围是广泛的:①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②感谢社会的养育之恩③感谢师长的教育之恩④感谢朋友的帮助之恩⑤感谢陌生人的接济之恩⑥感谢对手的激励之恩„„;“感恩”的形式是多样的:①一种真诚的记念②一个温馨的微笑③一句感激的话语④一份感谢的信件⑤一次虔诚的报答⑥一滴温热的泪水

参考拟题:①饮水不忘思源 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③拥有感恩,品味幸福 ④别忘了说声谢谢 ⑤世界因感恩而精彩 ⑥用心滋养感恩之花。

三、材料作文

12、《老子》第33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认识别人是有智慧,认识自己才算高明。”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有智慧。

佛教宣扬最好的智慧是净智慧,如发明电可用来照明,也可用来杀人,所以发明电是智慧,但不是净智慧。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现代汉语词典》对“智慧”一词的解释是:辨别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显然智慧有两个方面的意思,认识世界是智慧,发明创造也是智慧。

科学发明是一把双刃剑。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有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既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13、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像大麦那样俯身

像大麦那样俯身

在海滨的低田里,在强劲的大风中

歌唱不息。

像大麦那样俯身,弯倒又挺起,我也要不屈不挠,从痛苦中站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这首诗还有后半部分。“我也要温和地,/不论日夜多么漫长,/把我的忧伤,/改变为歌唱。”

立意示例:歌唱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屈不挠闯人生,/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阻力,我们都不会放弃。/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14、耶酥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酥就让彼得把它拣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酥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拣起这块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里换来几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行走,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酥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在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下一个,彼得一见赶紧拣起来吃。耶酥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酥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勿以事小而不为,/小事不小,/要成大事先做好小事。做好小事贵在坚持。成功在你做好小事开始。细节决定成败。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刘可是重庆大学202_级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成绩优秀;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父亲患癌症手术不久,母亲又身患重病,为了给父母治病,她同时打四份工,有时为了不多的出场费还在山城的茶楼、露天演出场等地演出。

刘可的事迹传开后,引发了不少争论,有人说刘可的确是令人感动的孝女;也有人说,她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学生,她应该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人说:刘可是研究生却还要通过打工、跳舞来挣钱,而不能通过自己所学来挣更多的钱,这是一种悲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对刘可的行为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辩证地看——既否定也肯定。也可以从刘可的事,从社会方面考虑。

16、目前,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综合学校把“大学语文”列为理科学生的必修必选课。此事引起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大学语文开得好,因为大学培养出来的一些理工科“专才”,经常是“有专业、没文化”的人,甚至连起码的课程论文都写不通顺,哪里还谈得上“人文修养”。也有人认为:大学语文的开设,既浪费了理工科学生学习专业的时间和精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作用也不大,学与不学差不多。还有人认为:某种程度上理工科教育会忽视人文素质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基本的语言表达、交流与辨识方面存在缺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语文是“维系中华文化之链”,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从语文的学习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文能帮助学生在发展理性思维的同时,发展感性思维,使其思维方式更加完善。一个人是需要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并重的,理工为主的高校长期以来偏重理性思维的锻炼,某种程度上理工科教育会忽视人文素质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基本的语言表达、交流与辨识方面存在缺陷。

大学语文课作为必修课程,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巨大帮助。

从反面立意也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广东卷:话题作文要求: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上海卷:作文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 江苏卷:

作文题是“怀想天空—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山东卷: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江西卷:心中的一泓清水 要说爱你不容易 两题任选

湖南卷:作文题:诗意的生活 结合自己的经历 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材要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湖北卷: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北京卷:

材料: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写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00字以上。浙江卷:

话题作文——行走在消逝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福建卷:作文题目:季节 辽宁卷:作文题目:我能

陕西卷:

作文题目:看图作文

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站着三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宁夏卷:

语文作文题目材料作文:根据材料提炼:创新需要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川卷: 语文作文题目:

话题作文:一步与一生 天津卷:

高考作文题: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全国卷Ⅰ:

作文题目 :人生,诗意还是失意 全国卷Ⅱ:

作文题目 :关于“帮助”

给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反面丛飞帮助别人别人没帮他 ;另一个是正面例子白血病小学生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了他。

任选一个作文。海南卷:

作文:话题作文 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重庆卷:

作文题目:酸甜苦辣说高考 广西卷:

作文题 一幅图

一个小男孩摔跤了,三个人在旁边,社会家庭和学校 他们都说了同一句话:出事了吧。标题是“摔了一跤”

根据图,选一个角度来写。安徽卷:

作文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文体不限,字数800

第四篇: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扣题

高考作文审题技法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202_重庆】《自嘲》,【202_辽宁】《肩膀》,【202_福建】《季节》,【202_江苏】《好奇心》,【202_山东】《见证》,【202_四川】《熟悉》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202_天津】《留给明天》,【202_江苏】《怀想天空》,【202_浙江】《触摸都市》,【202_江苏】《品味时尚》,【202_天津】《人之常情》,【202_重庆】《在自然中生活》,【202_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202_江苏】《人与路》,【202_四川】《一步与一生》,【202_重庆】《我与故事》等。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202_天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2_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2_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2_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2_辽宁】《我能》,【202_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2_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2_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还有202_年两个半命题作文题也属于句子式命题,【202_福建】《这也是一种》,【202_湖北】《站在的门口》。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02_安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1、题目自定。

2、文体自选。

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不得抄袭。

2、不完全命题作文

只给出题目的一半,要求考生补全后再作文。

【202_湖北】

23、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3、材料式命题作文

先给出一段材料,也可以说是理解题目的导语,然后再让考生以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

【202_北京】

23、作文(60分)

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十个外,题材不限。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202_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2_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2_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2_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2_广东】《不要轻易说“不”》等。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

【202_北京】《说“安”》,【202_湖南】《谈意气》,【202_江苏】《好奇心》,【202_天津】《人之常情》,【202_湖北】《举手投足之间》等。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其中的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如【202_天津】《留给明天》,【202_江苏】《人与路》,【202_福建】《季节》,【202_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2_浙江】《触摸都市》,【202_湖南】《踮起脚尖》,【202_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202_江苏】《人与路》,【202_四川】《一步与一生》,【202_山东】《春来草自青》,【202_重庆】《我与故事》等。

【审题策略】

1、从标志性词语中辨明体裁。

议论文: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适合写成议论文,如【202_ 1

北京】《说“安”》,【202_湖南】《谈意气》;【202_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2_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2_江苏】《品味时尚》等。

记叙文: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适合写记叙文,如【202_天津】《人之常情》,【202_山东】《见证》,【202_重庆】《我与故事》等。

抒情散文:还有一些题目,往往使用比喻、象征等方法,情感性比较浓郁,很适合写成抒情散文。如【202_天津】《留给明天》,【202_江苏】《怀想天空》,【202_湖南】《诗意地生活》,【202_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2_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2_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2_浙江】《触摸都市》等。

2、从语法结构中明确重点。

(1)如果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要搞清它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

如《说“安”》,“说”,说明要求写成议论文,“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如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在立意时要注意的是切勿面面俱到,囫囵吞枣;只需侧重一二,深入挖掘即可。

(2)如果题目是几个词构成的,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明确题目的中心所在。如【202_重庆】《我与故事》,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语,它要求我们写出故事给“我”的感动或启迪,写出“我”在故事中的思考或成长。

又如【202_重庆】《在自然中生活》,是一个偏正关系的词语,重心在限制性词语上,即“在自然中”,包括自然界、不经干预的状态、闲适惬意的心境等。

再如【202_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一个主谓关系的句子,重心在宾语,即“隐形的翅膀”,所以必须弄明白“隐形的翅膀”是什么,有助于你的什么。

还如【202_天津】《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重心在动词“留”,即把什么留给明天,是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是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还是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再如【202_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是一个动补结构,重心在谓语“胜”字,因此,必定要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3)如果题目是一个不完整结构(半命题),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202_福建】《这也是一种》,这种不完整的命题,其中心就在于考生补充齐全的部分;如《这也是一种高尚》、《这也是一种进步》、《这也是一种爱》……,它们的审题重心就在“高尚”“进步”“爱”。当然限制性词语“也是”也很重要,注意它的言下之意。

又如【202_湖北】《站在的门口》,所需补充的可以使具体的地点,如考场、商场、家、书店……,也可以使抽象的话题,如诱惑、成功、责任、爱、抉择、机遇、理想、诚信……,如果是后者,审题的重心就在于如何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

3、从关键字眼中把握题目的指向性。

如【202_广东】《不要轻易说“不”》,必须扣住关键字眼“不要轻易说”,也就是说生活中可以说“不”,但不能“轻易说”,因为有时候说“不”也许是一种坚守、勇敢、执着、抗争,而有时候说“不”则是一种退缩、懦弱、蛮干、无谓的牺牲。所以该说时就说,不该说时决不说——理智、智慧地说“不”,即“不要轻易说„不‟”。

有如【202_福建】《这也是一种》,其重心在于补全部分,但关键字眼还是限制性词语“也是”,它隐含着一种“新解”或“别解”,它的言下之意是立意构思成败的基础。如果写《这也是一种爱》,那么你得考虑“也是”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所写得那种“爱”与我们常见的或通常理解的“爱”表现不一样,例如鲁迅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痛心的爱”,父母对小孩跌倒大哭而不理不睬、任其自己爬起来的那种“狠心的爱”,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而冷言讽语地刺激的那种“苦心的爱”,等等。

4、从修辞手法中挖掘深层含义。

如【202_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挖掘题目中“这道坎”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题清楚;我们可以将其寓意(比喻义)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从小处(个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社会或国家民族)着眼,同时可联系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如屈原的放逐、司马迁的宫刑、陈子昂的怀才不遇、苏轼的屡遭贬谪、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汶川地震灾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受阻、666农药发明的665次失败、诺贝尔实验炸药导致实验室爆炸等等;明确之后,选择其一,即可成文。

又如【202_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再如【202_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先必须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审题技巧】

(一)添加语素,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立意范围过于宽泛,并可能造成写作时的“东一榔头西一斧”的现象;因此,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202_北京】《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再如【202_天津】《人之常情》:

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又如【202_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二)虚实结合,化实为虚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202_辽宁】《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

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

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再如【202_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

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着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化暗为明

如【202_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又如【202_湖南】《诗意地生活》:

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又如【202_重庆】《在自然中生活》:

如何解读?题眼在“自然”一词,可以联想当今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而“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点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生活”等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的主题范围。

再如【202_安徽】《带着感动出发》:

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其一,为什么而感动?其二,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其三,感动在你出发前往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也就是“题眼”,应该盯在“感动”上,据此展开叙述或者议论。

(四)把握内涵,化繁为简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如:【202_江苏】《人与路》: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

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拟虚想象是抓住“路”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五)由表及里,化隐为显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202_湖南】《踮起脚尖》:

这是近几年来最富有挑战性的作文题,审题较难,写好更难。先看这个短语的明示意义,就是说“把脚尖踮起来”,踮起来干什么?无非是为了看得更远、更高,得到本来得不到的东西。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以此来类推出它的隐含意义,“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实质上就是超越自我、投稿自我,超常发挥自身的潜能。

例如“踮起脚尖,登高远望”。踮起脚尖,就能站的高,看的远,看的准确、细致、全面,就能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古人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就是这个道理。

“踮起脚尖,走向辉煌”;“踮起脚尖,冲破困境”; “踮起脚尖,高瞻远瞩”; “踮起脚尖,春暖花开”。

二、探讨202_高考题目

第五篇:202_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教案

202_

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审题要求

(一)审题内容

1.审明概念

题目或题干中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

审明主旨

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眼不明,就会造成文章中心不明。

⒊ 审明关系

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那么,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突出主旨以及文章结构详略得当。

⒋ 审明题材

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跳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的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

⒌ 审明体裁

作文考题都会对文章体裁作或明或暗的要求或提示,按理说,仅以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感性认识,辨明文体也是不成问题的,但几乎历年都有因“文体不符”而严重失分的考生。故此,1997年在《考纲》中增加了“符合文体要求”的明确要求,202_年起的新《考纲》将“符合文体要求”列在“基础等级”要求五点中的第二点。

⒍ 审明其他要求

作文考题除了题目或材料、提示的部分外,还有一个要求部分。要求部分常以“要求”、“注意”等形式出现。所有要求都必须严格遵循,切不可疏忽遗漏。

(二)审题一般步骤

读材料----析材料----揭寓意----明立意

(三)审题的原则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四)审题三忌:

一忌另起炉灶,二忌喧宾夺主,三忌抓现象弃本质,四忌主旨不明

二、审题立意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山东题:“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分析】抽取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辽宁卷】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分析】女钢琴家的话,为材料的“文眼”,正是主旨所现、精华所在。“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充满生活哲理和艺术真谛。引申义为人们应该追求内涵,而不是美丽的外表,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应当低姿态,不张扬显露。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重庆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分析】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这种习惯了的小事情,却成了这位师傅获得救命的唯一线索。综合整则材料来看,应该追根溯源来分析起因和结果的关系,如人性的温暖与善良,关爱与拯救,习惯与生命,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全局入手,更能把握命题者意图。

(四)、由物及人法(把握寓意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天津题: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分析】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有如下角度:

(1)水的启示----谈“幸福” 批评现象:身在福中不知福。

(2)谈谈“爱” “珍惜”----如父爱、母爱 批评现象:不珍惜父爱、母爱

(五)、分析关系法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江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分析】关系性命题作文,以议论为主,重点是找到“忧”与“爱”具体内容,并且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忧”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甚至国家的事,“爱”则侧重爱心。忧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家庭、社会和生活就会充满爱。正所谓“爱之愈深忧之愈切”。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会促进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改变。忧中有爱,爱中生忧;爱亲人、爱生命、爱自然、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皆可用“与”来关联。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判断情感倾向:“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安徽题: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分析】要审准题,关键是抓准角度。

公共设施到底怎样使用,怎样管理?依据材料,可以有如下角度:

(1)使用者的角度:公共设施要妥善使用,妥善保管,尤其要注意他人安全。批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言行。

(2)留言者的角度:生活中只要有心、细心,就能避免任何问题和危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3)共同背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需要都来维护和建设。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广东题:阅读以下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两则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理想,立足当下,各有侧重,不论是选择生活,还是被生活选择,都涉及有理想、关注现实、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每个人对此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十)、寻互补法

【材料】 江西题: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分析】作文命题人是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将第一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物质需求方面要“知足常乐”,批判被物欲扭曲种种现象。

(2)将第二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精神需求方面要“永不知足”,树立积极探求、学习上进的人生态度。

(3)从二者整合的角度,人应该懂得知足长乐,体会自己的幸福,同时不能因此故步自封而失去追求。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三、材料作文的基本步骤: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3)联系现实,证明观点。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5)做出结论。

四、材料作文写法五忌:

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

3、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

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5、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五、当心中有了观点之后

第一、推敲第一构思

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冒”出来的“第一构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为大家所普遍认知、一再提起的,也是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就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有别于“众生俗论”,因此,应当注意避免“第一构思”。

第二、多用发散思维

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为自己提供多种立意,便于从中选择,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立意。

——从话题的不同侧面来立意

——寻找与话题相关的人或事

——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观点

——通过比较、鉴别提炼观点

第三、选择最佳角度

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六、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3、【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4、有一只鸟从远处飞来,捕鸟者张开鸟网等着它,鸟一头扎进了网,捕鸟者轻而易举捕得了鸟。这时捕鸟者发现,鸟只是钻进网上的一个网眼,于是有人便制作了只有一个网眼的捕鸟网,结果再也捕不到鸟了。

【分析】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话题,故事中的鸟从表象上看,只是钻进了一个网眼,其实,正因为有众多的网眼与它联系着,共同作用,这一个网眼才能有所成就。个体只有在与整体的联系中才能发挥作用,在集体的协作中成就事业。

5、【材料】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分析】辨明关系: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是依存关系。据此,我们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7、【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8、(1)、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9、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高考语文阅读题审题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