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电影演绎对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24-100362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1 13:28: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电影演绎对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

电影演绎对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

【摘要】英文原版电影给我们提供了真实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文化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一文化载体,使其有效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听说教学,是广大英语教师不断探究的热门问题。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显示,“演”电影这一教学活动对学生英语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原版电影 表演 听说能力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2_)02(a)-0108-02

近年来,英文电影作为一种多媒体资源,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原版电影提供了现实化的语境,本土化的语言,以及真实的跨文化信息。众多英语教师都期望通过英文电影来让中国学生了解并掌握地道的语音语调,俚语俗语,并借由电影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广大英语教师在利用英文电影教学时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原版电影包含大量纯正地道的语言元素,被公认为学习英语不可多得的良好资料,而另一方面,学生却又很难通过观看原版电影,着实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语言节奏不习惯

原版电影不仅语速快,而且充斥俚语、缩略语甚至是不规则句型。语言节奏的不习惯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依赖中文字幕,忽略了实际的英文对白,英语方面的收获几乎为零。

1.2 学生的差异性

部分教师会让学生就观看影片的内容或主题展开讨论,但乐于参加讨论的往往是口语基础较好的同学,而大部分学生没有勇气也没有兴趣参加讨论,久而久之,其学习主动性也会消失殆尽。

如何利用原版电影这一多媒体资源,使其行之有效地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成了一直困扰英语教师的问题。试验方案及理论依据

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从被动的影片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表演者,也就是让学生把所看的电影演绎出来,这对他们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2.1 试验方案

笔者采用了本校06级经贸系某班为试点对象,利用听说课,让学生演绎电影,并将其表现划入期末口语成绩的一部份。据开学初的调研报告显示,该班学生高考英语平均成绩103.5分(满分150),班级成员88%来自县镇乡村,听力会话基础相对薄弱。针对学生特性,笔者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方案:

2.1.1 人人参与

全班进行了分组,由于电影剧本中人物数量的难以预测性,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笔者发现,学生间的组队规律往往是座位邻近的或同宿舍的同组,这较好地确保了同一组成员内英语水平有高有低,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

2.1.2 合理选材

在学生自由选材的基础上,教师辅助把关,确保所选剧本难度适宜。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在分组过程中落单,帮助其寻找适合个人表演的电影独白或者名人演讲。

2.1.3 确定时间

考虑到学生其他课业方面的压力以及其客观英语水平,一般提供一周半到两周的准备时间。正式课堂表演时间为5分钟左右,也就是让学生选择影片经典片段,这确保了其表演的精彩性以及观看学生的积极性。

2.1.4 科学评价

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

2.2 理论依据

笔者之所以采用让学生演原版电影这个试验方案,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2.2.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选电影剧本,自由组队,自己构思演绎方法,自我排练符合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2_年1月3日印发)中倡导的个性化学习(inpidualized learning)。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材,而是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掌握学习进度,这一学习体验让他们从心理上有高度动因,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自主化学习、启发式学习和趣味性学习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构建主义理论。

2.2.2 协作性学习

在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同时,此项试验也要求学习者与他人协作。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把这一教学方法称之为“协作性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其主要精神是使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Gokhale 1995)。这决定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Halliday(1985/1994)的概念元功能和人际元功能可说明我们使用语言既是为了表述思想,也是为了建立人际关系。由于电影剧本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要求每一个表演组都有若干名学生组成,在选材,排练及表演过程中,每个组员都需要与他人协商合作。Bruner(1985)指出,协作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同伴支持系统使学习者有可能同时内化外部知识(如同伴的知识)和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如对同伴们的各种理解进行评估),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智力。

2.2.3 提高语义表达能力

在以往口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在以往的口语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口头语言运用能力欠佳,表达时容易犯一些发挥性错误, 同时,由于学生在活动前缺乏正确的语言输入,因而意识不到自己的语言错误。而教师有时过分强调意义的表达,忽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这种重意义轻形式的做法使学生不能及时从教师那里获得权威且正确的反馈,以至反复出现错误,直至石化(fossilization)。电影剧本中语言的精准性,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控制性语言操练――排练――指导和监控――展示的编排形式可使学生在活动前获得足够量的正确的语言输入以避免学生表达时反复出错。语言学家Krashen说过,可以理解的输入和情感过滤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原理也就是背诵模仿的东西正确、可理解,在实际会话应用时也就会正确、可理解。

2.2.4 超文本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收集电影剧本,临摹对白的过程中,需要求助于英特网及DVD等多媒体超文本辅助渠道,这正符合了教育部对英语学习超文本化的要求,学生也在此过程中受益匪浅,增强了信息时代条件下的英文阅读水平。

2.2.5 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差异,笔者发现,西方学生善于完成一个较大的命题,他们习惯于从企划到实施,自主完成一套完整的方案,笔者定义其为project-oriented;而我们中国的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习惯于解答老师给出的具体题目,question-oriented, 学生的宏观思维及综合能力难以提高,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存在。笔者在班里推行演电影活动,期望通过构思选材,分工协作,角色安排,人物揣摩,场景安排等等一系列步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效及反馈

电影表演这一口语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到提高,还给学生带来了超出语言学习范畴的帮助。

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对剧本反复阅读,对生词推敲记忆,对句型熟悉掌握。而演绎的过程又让学生把原人物的台词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正好完成了一个对词汇、句型从熟悉到掌握到运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反复观看DVD记录对白,此过程亦是一种训练听力的好方法。另外,在观看同班同学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对演员产生特别的兴趣和关注,这激发了他们听清演员对话的欲望,产生了强烈的动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另外,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是对语言背后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而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学生通过对电影的揣摩,领会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除了语言方面的进步,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欲得到了激发。由于学生的表演水平和表达效果被列入了评价体系,使得原来羞于开口的同学被推到台前不得不说,师生的关注及鼓励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完成了从害羞畏难到主动表现的心里蜕变。

在对此试点班接下来五学期的追踪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此班同学在校级各类演讲、辩论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对英语产生强烈兴趣的基础上,该班语言类考试(CET4、CET6)的通过率较同系同年级平均水平高4.6%。就此,笔者认为,在听说课上试行演电影这一教学活动是一次颇有成效的尝试,在进一步完善后,可以推广运用到更多的班级。结语

实践证明,结合英语教学特点将原版电影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能使第二语言学习事半功倍,并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听、说、读、写、译 等 综 合 能力。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一种技能。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电影演绎为英语习得提供了实践的场所,训练的基地,为学生基础学习和英语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1] Braddock.Using films in the English class.Hemel Hempstead: Phoenix ELT.B.1996.[2] Doye.Films for self-study [J].Modern English Teacher.1998.Vol.7.No.4.[3] 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_ 第三十六卷 第五期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_.

第二篇:原声电影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原声电影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摘要:英语原声电影,融图像、语音、文本字幕等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于一身,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青睐。本文主要围绕着英语原版电影的引入对英语教学的意义,将这一媒介应用于教学时应注意的方面,学生的反馈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英语原声电影;英语教学;英语学习,教学电影选材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置身于目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外语比学习母语困难,其主要因素在于学习者缺乏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练习与应用的机会。正如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一个人只要身处某种语言环境,就具有习得这种语言的能力”。大量接触目的语言,无疑有助于学习该语言。但第二语言的习得又不同于母语习得,母语习得是在真实环境中,通过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自然习得的过程。而外语的习得是在母语习得的基础上,通过大脑思维的一系列心智活动,有意识地学习的过程。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恰恰缺少这种融入英语语境的机会。那么,原声电影的引入则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利用英语原声电影作为教学手段已不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广大高校教师,甚至包括为数不少的中学教师正在这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电影本身不仅仅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存在,还可以在外语教学中作为一种授课手段被利用。

一、原声电影的引入在英语课堂中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并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现代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相对被动,积极性比较低。传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认为英语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所学的范围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有限的词句。原声电影的引入使他们摆脱了单调的书本知识,融入于电影曲折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性大大降低。

2、有助于学生对英语发音的正确认识

英语电影的语言多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文化程度的人们之间的对话,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这些贴近生活而且相对简单的对话似的语言,不仅了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还可以通过与画面、情节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听觉印象,使学生感知地道的英美发音。理想的外语环境是促进学生学好外语的重要条件,原声英文影片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正确发音的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模仿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

3、有助于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了解

通过电影故事使学生了解西方历史文化,并培养他们通过观赏电影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影,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可能。例如《耶稣受难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又把我们带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硝烟中,仅仅一部《阿甘正传》(Forrest Gump),就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美国的多重历史事件: 3K党、猫王、性解放运动、肯尼迪遇刺、黑人运动、越南战争、反战浪潮、乒乓外交、中美建交、水门事件„„总之,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必不可少的途径。反之,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定的英美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作支撑,他就很难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二、如何将影视英语应用于教学

既然原声电影的引入对英语教学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原声英文影视作品构建的原汁原味的英语学习环境,又该如何利用其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实时同步的声音效果,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改变学生的视听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有效习得英语呢?

1、选材

(1)围绕教学目的进行选材

在引入电影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所选材料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选取材料,不可千篇一律。例如有教师鉴于学生历史观念淡漠,曾用世界历史为纲,联系《特洛伊》与希腊文明、《角斗士》、《宾虚》与古罗马、《勇敢的心》、《亚瑟王》与中世纪、《罗密欧与朱丽叶》、《莎翁情史》与欧洲文艺复兴、《爱国者》与美国独立战争、《乱世佳人》与美国南北战争、《西线无战事》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珍珠港》、《辛德勒的名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分析。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2)针对电影的内容进行选材

教师可根据两个基本条件选择合适的片源:首先,影片主题要具有时代感,思想内容健康向上,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拓展和扩大知识面。其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现阶段英语的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影片进行观看。第三,并不是每一部影片都可以作为课堂放映的影视材料。由于电影有其逐利性的一面,欧美方面,好莱坞电影商业色彩相对比较浓重,其中不乏暴力,血腥,恐怖,色情的因素,所以,教师有绝对的必要做足课前功夫,对其进行细致的筛选。

(3)针对电影的翻译条件进行选材

作为一部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电影,必须配有精心翻译的中文字幕,优秀的翻译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影片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表达出原声电影索要描绘的意境。随着现代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为教师提供了VCD,DVD放映之外的方便快捷的选择,那就是网络下载电影的播放。但随之而来的翻译问题也就出现了,现在,我们在网上一般所能找到的翻译资源是国内一些“字幕组”进行加工后所呈现出来的,所谓“字幕组”(Fansub group)是指将外国影片配上本国字幕的爱好者所组成的团体。但现在,国内没有对“字幕组”现行评级的制度或标准,其翻译的作品亦良莠不齐,对其进行比较和选择也只能依据经验和主流大众的评价。我个人认为欧美电影的字幕翻译方面:YDY伊甸园,飞鸟影苑,圣城家园,悠悠鸟字幕组翻译,相对比较优秀;其中YDY伊甸园字幕组翻译过美国著名电视剧集《越狱》。

(4)针对电影的语音条件进行选材

教师应尽量选择标准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的发音,避免太多的专业术语。主人公发音纯正,对话清楚,语速适宜,少有粗野污秽的言语和词汇出现。目前,学生接受的基本是传统的标准英语,重视的是句法和语法结构的正确性。但是电影中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地道英语,许多夹杂着俚语、俗语的口语化表达,而学生往往比较容易记住这些常用语,所以应为学生选择贴近日常生活的影片进行欣赏。

(5)针对电影的播放长度进行选材

所选电影片长最好在90分钟至110分钟之间。由于每次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影片过长,一次性放映完成是不可能的,分成两次放映不但会影响影片的整体效果,而且学生也会淡忘一些情节,缺乏连续性。

2、注重观影的教学过程

(1)观影前

在看电影之前,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下影片发生的历史年代,社会背景,发生地点,主要人物的姓名,介绍一下故事梗概,提示学生观看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如电影《七宗罪》,影片的英文名字只有一个单词——“Seven”,在宗教中,7是个神秘的数字。16世纪,天主教曾用撒旦的7个恶魔形象来代表7种罪恶——贪食,懒惰,傲慢,贪婪,嫉妒,暴怒,以及不贞洁。在电影里,7罪、7罚、7次下雨、故事发生在7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7天的下午7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着观众:它是宿命的罪与罚。在放映这样富有文化背景的影视作品之前,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影片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就显得晦涩难懂。教师可适当地根据剧情的发展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看电影,这样更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2)观影中

观看中,教师可以将电影中出现的语言难点罗列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白。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注意英语词汇和短语的学习,挖掘词语的本意和语境义。教师也可以打破传统模式,分片断进行播放,让学生把对白和情节中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再反复观看。

(3)观看后

观看后,在布置作业时最传统的形式莫过于英语影评,但教师不应只拘泥于传统的影评,我们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学生本身对电影的感知和理解,而不是教师在课前灌输的千篇一律的“中心思想”。再比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项:人物的特点是影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构成电影的因素之一,但我们并不是鼓励将课上成单纯的艺术欣赏课,而是有目的、有导向的让学生体验英语电影所传达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的体验英语带来的知识与乐趣。

教师还可以选择复印一些经典对白发给学生,作为泛读的补充材料,分析其中出现的生词、短语以及习语。对一些经典对白,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角色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和背诵。例如电影《伟大的辩手》和《傲慢与偏见》中的经典的经对白就可以进行朗诵的练习,电视剧集《实习医生格雷》和《绝望主妇》中片头与片尾具有哲理性的画外音就适合学生进行模仿语音语调的背诵练习。倘若英语影视作品中的有利方面可以被广大教师充分的利用,那么英语课必将会上的更加丰富而精彩。

三、影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电影缺乏必要的讲解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把影视教学完全当成影视欣赏,教师很容易就变成了一名单纯意义上的“放映员”,在加上传统观念的约束和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师在课上所发挥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2、忽视学习成果的反馈

看完整部电影后,很多教师会选择让学生写一篇影评或观后感,这固然很好,但如果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导演与演员试图表达的艺术效果,故事发生的文化背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等多重因素,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讨论,就更加的难能可贵。由于一部电影的放映将占用了大量授课时间,形成较高的授课成本,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让学生从一部影片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1]Andrew Lynn,英语电影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_

[2]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

[3]唐卫红,利用英语电影促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J],科教文汇,202_,(6):63

[4]林晓琴.外语电化教学之影视教学法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_,(1):47—49

第三篇:英语影视文化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1

英语影视文化对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

摘要:丰富多样的视听材料所提供的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语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并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并真正掌握该语言, 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的目的。在课程设置中引入影视教学,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及大量的视、听、说的实践活动,积极推动英语教学。关键词:影视文化,英语,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影视教学是一种视听并用、音像同步的媒体教学。影像资料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能起到书面文字材料所起不到的作用,能帮助学生了解言语背景,加深记忆,顺利地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英语教育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引入影视教学,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及大量的视、听、说的实际活动,来积极推动英语教学。在影视教学中,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隐到了幕后,学生建构知识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探索过程。一英美影片对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它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 探索某种事理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 兴趣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对于已有六年的英语学习经历的高职学生而言, 要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是不大容易的。他们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对英语学习相对被动, 积极性也相对较低。而影视教学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地展现着社会文化场景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视、听、触、动等全部感官, 能形象直观地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难题。应当被积极地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2.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语音是基础。它有助于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语音训练也能够加深听觉的印象与语言器官方面运动的印象。而在英语教学中, 语音教学由于受设备、考试模式等的限制和影响, 受重视程度普遍低于句型、语法等教学, 造成刚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学生, 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生源普遍存在着发音不准确等问题。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 人具有天生的习得语言的能力,因此只要置身于某种语言环境中, 就能在较短时间形成语言能力, 理想的外语环境是促进学生学好外语的重要条件。而英

美影视片正提供了一个学习正确语音语调的环境,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模仿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不但是模仿单词的读音, 还能模仿在交际中词句的连读、轻音浊化、弱化、缩读等多种读音规则。

3.有助于积累地道的表达方式

由于受到学习环境的制约和母语的干扰, 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很难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法。而能说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是许多英语学习者希望达到的境界。对于无法出国且很少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职高学生来说, 看英美影片是他们学习地道表达方式的理想途径。如:《阿甘正传》(Forrest Gump)当中: 女主人公对男主角说“I wanna apologize for anything „, ’cause I was messed up „ ”, wanna 和‘cause 分别是want to和because的口语形式;又如影片《生死时速》(Speed)当中说“站起来!”没用一般的“Standup!”而是“Get your ass up!”„„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也都是我们平时在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东西, 通过影片学生们接触到了这些短语和句型,通过整理、归纳加深记忆, 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

4.有助于了解英美文化背景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 我们意识到掌握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一定的词汇量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 许多学了不少英语语言知识的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在与英美国人交往时常常出现语言和非语言层面的交际障碍, 造成尴尬甚至不愉快的局面, 这都是由于不了解英美文化差异造成的。而通过观看英美影视片中的人物的表情、手势、说话的场景, 引导学生了解目标语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因素和行为。也可通过影片向学生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状况、生活情景、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地理历史、风景地貌、民俗风情与价值观等。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的课程设制偏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关于英美文化方面的专业课程相对较少, 而英美影片正为他们了解外国文化提供了一条捷径。

5.有助于培养英语听力能力

在中国许多大学当中, 尤其是在职业院校当中, 普遍存在听力差的现象。很多人能听懂中国人自己读的英语, 但每当听到外国人说英语时就难理解了。归其原因是不习惯英美人士语音语调, 不熟悉连读、弱读、不完全爆破、意群、停顿、句子重音、升降调、缩略等现象, 所以感觉听到的是一串无意义的声音。而英美影视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标准、地道, 有真实情境的自然语言,使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去倾听所播放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内容, 生动鲜活的图像和标准的英语配音, 创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 缓

解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压力, 将学习者置于声、光、影像相互作用的环境下, 为学习者提供文字、图像、图形、声音一体的感官刺激, 使他们获得大量的听觉输入, 提高了听力训练的效率。

6.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观看英美影视片不仅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听说能力,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授外语词汇的工具,影视材料比传统的词汇教学工具,即书面的文章更有吸引力,它所提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大大增加了词汇习得的机会。另外,最好选用有英文字幕的原版影片,快速滚动的。

在英语课堂中引入影视教学,是教学手段优化的一种表象,是语言教学现代化的一种展示,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影视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电影艺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索,将其融会到英语教学之中,使影视艺术欣赏,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还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推动英语教学。使当代学生的外语水平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他们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_.24页 [2] 承华.影视英语听说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202_(9), 第16卷, 第3期.31页 [3]卞喜玉.英美影视片与英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1995,(2).18页

[4]黄若妤.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2_∶(6).21页

第四篇:浅谈对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认识及作用

浅谈对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认识及作用

推理与证明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过程.推理与证明思想不仅贯穿于高中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有多处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许多学科中的伟大猜想及定理的产生都源于合情推理;高中生本身的学习生活阅历中也有很多合情推理的实例.通过本节课学生可以真正的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互补性,初步体会科学的方法论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完整更准确地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演绎科学,更是归纳的科学,类比的科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合情推理的思维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为将来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奠定好基础;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形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人们习惯于把数学看成是演绎科学、研究结构的科学,主要是由于人们习惯上从数学研究的结果来看数学的本质特征.然而,结果并不能反映数学的全貌,组成数学整体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数学研究的过程,一个“思维的实验过程”.波利亚认为:“数学有两个侧面,由欧几里德方法提出来的数学看来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为了还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演绎的科学,更是推理的科学

合情推理中的归纳、类比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或然推理.不论是由大量的实例,经过分析、概括、发现规律的归纳,还是由两系统的已知属性,通过比较、联想而发现未知属性的类比,它们的共同点是,结论往往超出前提所控制的范围,所以它们是“开拓型”或“发散型”的思维方法.也正因为结论超出了前提的管辖范围,前提也就无力保证结论必真,所以归纳类比都是或然性推理.演绎推理所得的结论完全蕴含于前提之中,所以它是“封闭型”或“收敛型”的思维方法.只要前提真实,逻辑形式正确,结论必然是真实的.总体来说,从推理的形式和推理的正确性上讲,二者有差异;从二者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角度考虑,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合情推理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的验证,而演绎推理的内容一般是通过合情推理获得的.演绎推理可以验证合情推理的正确性,合情推理可以为演绎推理提供方向和思路.

第五篇:科学研究方法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浅谈评价方法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摘要】 评价是英语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

断的认识自我,从而取得进步和成功。而《英语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充分运用课堂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评价;课堂评价;过程评价;形成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但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我们深切感受到其教改主题明显不同于以往,其关注的中心不再局限于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是把重点转向研究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学生质量评价作为保证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工具。教学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教与学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强调了其选拔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了其评价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强调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在正确的教学评价引导下,积极学习和多元运用,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应该注意一下特点:1.突出主体性,即一切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的需要为根本,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自觉能动性。2.关注过程性,即注重教学评价由结果向教学过程的转化,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中有所发现。

3.增强发展性,即教学评价的运用应该在体现形成评价为主,注重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

一,注重因材评价

评价的目地是帮助学生能够正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引导学生能够在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而学生的语言学习差异性又是评价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学生各自发展区域内进行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还能激活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让学生在各自理解接收的范围内能够得到相应的满足,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突出地方给予评价激励,让学生增加学习的潜能;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应该实事求是的指出,以帮助学生找出解决的策略方法。

二,实行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旨在帮主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学习的理解和运用,帮主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和思维。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以便调整教学策略。这样的评价应该围绕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来进行综合运用。过程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过程,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掌握情况和过程参与情况等方面给予评价。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深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运用形成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新课标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一生。而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由于学生年龄低幼,要保持稳定的习惯也不容易,因此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整个过程中加以督促与鞭策。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必须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设计一个表格档案,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它包括是否带好学习用品,上课无迟到早退;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注意观察、模仿;上课是否大胆发言,声音

响亮;是否能大声、有节奏、流利地说出所学的单词及句子,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是否能大声地唱出所学的英语歌曲,曲调准确,英语的语音基本正确;是否高高兴兴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听同伴发言;是否能诚恳说出同伴在英语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能否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是否能够不懂就问,虚心好学„„ 学生先在自评栏打分,写下简单的评语,自查存在的不足;然后同桌或班干部评价,说明同学做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是老师的点评。在评价学习习惯和态度时,我们注重了对学生课堂听老师讲课的习惯、课堂上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课堂上积极思维的习惯、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课后用英语的习惯、作业书写的习惯等。在同学和老师的督促下,学生的良好习惯正逐步形成。此外,评价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2].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对现行外语教学评价体制的反思》,《中小

学外语教学》202_年第6期。

[3]. 李静纯:《小学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设想》,《课程·教材·教法》202_年

第6期。

电影演绎对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