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怎样修改作文
中学生怎样修改作文
作文修改的宗旨:
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
作文修改的原则:
多鼓励少批评。
作文修改的方法:
作文修改的过程:
自评 → 他评 → 师评 → 反思
一、文章内容的修改:
1、学生自改。
2、建立小组互评机制。
3、诵读修改法。
4、类比修改法。
内容的修改一般有“读、删、增、改“四种。
㈠ 读:写完作文后,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至少读两遍。如果是平日习作,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挑起毛病来,漏掉的会很多。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你做完其他事情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是考场上作文,最好也在检查完语文卷子上的其它题目之后来读作文。但是一定要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去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
㈡ 删: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1、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
2、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
3、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
4、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
㈢ 增: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
1、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
2、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这样,内容就充实了。
3、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
㈣ 改: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
1、改动不大,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
2、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
3、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长篇讲话有条理地分为几层,每层中插一些别人的问话、反应;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动作、神态,文章就活泼了。
4、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篇叙述概括成简洁的交待。
二、语言的修改:
作文的语言通顺不通顺,有没有病句,是作文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标准。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不仅使别人感到你的作文语言不合格,而且也要影响别人读懂你作文的立意、内容,损失将是成倍的。作文的语言有没有文采,有没有佳句,又是作文优秀不优秀的重要标准。假如你的作文很有文采、里面又有一些叫人称道的好句子,即使内容差一些,也会得高分的。所以修改作文时,一定要注意修改语言。
语言的修改有两个层次:
1、是修改有毛病的字、词、句子;
2、是把字、词、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㈠字和词的修改:
1、字的修改主要是改错别字(包括标点符号)。
2、修改不正确或不恰当的词。
⑴使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语义的问题。
⑵近义词语的使用问题。
如果仅仅修改一个词效果还不够理想,就要考虑增词或者删词。
㈡句子的修改:
句子的修改,主要是修改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误用虚词、近义词、语序不当等病句,还应当会修改成分多余、不合理重复、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病句),这是“从零下到零”的修改,还要努力使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是“从零到零上”的修改。语言的毛病还表现在使用一些过长的句子、过多的修饰语,用不好,还不如用平实的语言。
三、修改作文常用的符号: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四、修改作文的步骤:
1、抓“字”(是否有错别字)。
2、品“词”(用词是否恰当)。
3、读“句”(句子是否通顺、流畅、生动、优美)。
4、明“段”(概括段落大意或段落安排是否合理)。
5、悟“中心、主旨”(文中流露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哲理,精神,以及作者所赞美,所批判的,等)。
6、辨“修辞”,知作用。
7、研“写作方法”。
8、赏“书写”(书面是否整洁、美观)。
9、写“评语”(多找闪光点,给予鼓励;少些批评,但不足之处不能不指出)。
第二篇:怎样修改作文
怎样修改作文
一、活动指导:
形容一个人财思敏捷,人们常说“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形容一篇文章写的好,人们常说“字字珠玑,一字不易”,其实真正做到写文章一挥而就的能有几人呢?就是那些“一字不易”的文章,又有谁知道经过了多少遍的修改呢?曹雪芹写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直到逝世,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进行第八次修订……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但凡写的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用心改出来的。
文章写完后为什么要进行修改呢?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人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的那么清楚,那么深刻。表达认识的语言和形式又是丰富多彩的,人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是用的那么恰当,那么准确,于是文章写成后进行修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人们经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工出来的,这种加工,既包括写作前的构思,也包括写作后的修改,修改,是把文章写得好的重要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修改作文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一篇好作文不是一下子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功的。
2、要学会修改符号。
3、学会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了解修改步骤:
1.审题后,就开始选材了。选材的过程,“修改”在脑子里就开始了。例如,题目为“我家附近一棵树”。写哪棵呢?开始,小钊想写院里那棵高大的古槐。后来,他觉得这棵古槐虽然很高大,可是写它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自己拿不准。于是,他又想到大门口外路边新栽的小松树。“别看这棵松树才一人多高,它是我们小队同伴们去年春天亲手栽的。我们经常给它浇水,护理它茁壮成长……”写它,能突出在阳光下快快长大的中心思想。这不就是修改吗?这一步的修改,尽管别人看不到,但自己心里知道是有这回事的。有了这一改,写了小松树,小钊获得了好成绩。
2.修改提纲。有一次,我指导同学们写“街头的早晨”。小棕列好提纲,拿过来请我提意见。
中心部分:
A.小广场上,许多老人在练剑。B.早点铺前人真多。
C.成千上万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奔向工作岗位。
我看了,觉得“早点铺”这小段没有多大必要。A段写老人练剑,C段写成年人骑车上班,中间B段该写写学生们。他听取了我的意见,删去“早点铺”,增换上“一些中学生在街心花园甬道上读外语”,这就更好了。这样做,在动笔前把提纲修改好,作文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3.写后修改。无论你在选材时、拟提纲时是不是修改过,到全文写完,还必须进行修改。平时我们习惯说的“修改”,正是指这一步。这是作文修改的最后把关时刻。这一步,要讨论的内容相当多,我们将在下一期讲述。
四、了解修改符号: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五、了解修改的方法
文章写完后的修改,我们习惯上称为“小改”和“大改”。
一、怎样进行“小改”
1.小改的步骤。作文写完后,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改,把那些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和有毛病的句子,都一一改正过来。第二遍,修改后,边读边听,边听边想,看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处,再修改一下。这里的读,是朗读。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即使在考场上,也要默读。
2.小改的范畴。小改,从规模上讲,就是保持原稿纸卷面,只是修改字、词、句、标点。这样的修改,可以在稿纸的空行中进行。
3.修改的符号。有的同学不注意修改的通用格式,乱涂乱改,这当然不好。掌握了通用的修改符号,别人才能看得懂。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里用了三种修改符号:①表示把那几个字删掉;②改错别字和错标点;③增加丢落的字。这里是最常用的修改符号。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中讲了这些内容,大家可参考。
二、怎样进行”大改” 大改,也叫重点修改,多是在老师批改后进行的。根据老师的意见,适当地在某一处作重点修改,全文质量即可见明显提高。善于领会老师的指点,勤于进行大改的同学,作文能力会进步得很快。需要大改的作文,只在原稿上改动不行了,应当或剪,或贴,或加在后面加以注明。大改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一个段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思路展不开,文章内容就显得单薄,没分量。记得有个同学写《难忘的一天》,提纲是这样的: 开头:阴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赏灯中队会。
中间部分:
A.中队长讲话后,大家开始放鞭炮。
B.“点灯啦!”每个人提着一只自制的灯笼,在大操场上玩儿起来。
结尾:啊,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今天的欢乐!应该说,这篇作文,选材、立意都不错。但中间只有两个小段,只写了同学们放花炮、玩儿灯笼。全文只写四百多字,内容弱了,气氛不浓。修改时,中间增加一个小段,写老师们放起了两只孔明灯。有了这一小段,表达出师生共同欢乐,全文内容充实多了。看,和前面讲的小改比,这不就是大改了吗?
2.压缩篇幅,删繁就简。初学作文,往往抓不住表达的重点。还是以写“赏灯晚会”为例吧。过农历正月十五,理当把观察与描写的重点放在“灯上”。可是,有的同学写“放花、放炮”时,收不住笔了,写了一大段彩花的艳丽和鞭炮的情趣,这就影响了赏灯的内容。修改时就要对这一段落进行压缩。
3.重写某个段落。有的段落本应写具体情节,可笔没有落到实处。修改时可以重写这一段落。总的来说,前面讲的小改是每次作文必须使用的。大改要看情况而定,请大家在实践中多用心领会。
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改三四遍,而且在每次修改之后,又发现可改之处。这些学生善于比较,有判断力,在修改中,能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在犹豫,在选择,——这个情形,很像画家在画布上画了几笔后,退后几步,左右端详。学生不惮辛苦,勉力为之,绝非是要写传世之作,而只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为他对署了自己姓名的作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也有些学生,只能让他修改一遍。因为他就老师的一个建议改了一遍,弥补了一个明显的缺陷,把某个地方“改顺”了,或是删除了一处赘余,对某个写作要领加深了印象,他觉得很不错了。对这类学生,不要提过高要求,不能扫荡他的写作兴致。只有在他自己感到不足,自愿再修改时,可以适当指导。记得有一次对学生说“作文最好改上两遍”,有调皮学生第一遍故意留下几处不动,因为他偷懒,怕第二遍修改要费脑筋。
学生作文,在他自己,本无所谓“成功”与否,而一旦给别人看,被“评价”,就可能有新的考虑,不能不作一定的修改。他在修改时,思虑可能比写作时要复杂,可能会受到各种影响,他未必有能力排除干扰,于是,他的修改,有可能让文章“好转”,也有可能被扭曲。所以,教师提“修改建议”,要因人而异。一是鼓励为主,不要扼杀学生的写作情绪,坚持“渐进”原则,不提过高要求,不让他畏难而退,要让他看到进步;二是要“顺其自然”,即使“多次修改”,也尽可能保持文章的基本意思,不伤害思维表达的个性,未必要追求“脱胎换骨”。
范文指导:
新芽·我
初春的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代替了漫天飞舞的柳絮,挂满枝头的霜雪盖住了摇曳枝头的绿叶(1),白茫茫的一片,似乎压住了所有的生气,一切都显得清冷……(2)独自走在飘雪的大街上,望着头顶飘飞的雪花,感觉自己就是一片随风飘舞、不知去向的雪花,无助、失意、迷茫……(3)看看天,看看远方,才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犹如那在风中飘舞的雪花(4)。走着走着,不经意间看见了那被雪片压弯的枝条,好似生气全无,就像自己一样。陡然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5),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6):何不拂去枝条上的雪,让枝条恢复一丝生气呢?我伸出手,慢慢地向枝条伸去,手却停在半空……“我给枝条拂去雪花(7),谁为我拂去心中的雪花呢?”想着,手又缩了回来。“何必那么想呢?”手又伸了出去。慢慢地拂去一片片的雪。忽然,一颗新芽!一颗新芽呈现在我的面前(8)。再拂去枝条上的雪,一颗颗的新芽出现了,虽不饱满,却充满了生气。“雪下怎么会有新芽呢?它们能熬得住这寒冷的霜雪吗?(9)”我不禁脱口自语道。“说什么呢?”不知什么时候,一位老大爷(10)站在了身后。我回转身,恭敬地叫了声:“大爷!”“小伙子,看什么呢,这么出神﹖我已在你身后站了一会儿了。” “新芽!雪下新芽!”我惊叹地回答。“噢新芽呀,它们的确值得你们驻足。知道吗,天虽然冷,雪虽然厚,但这是压不住生命的萌发的。这些新芽,经历了一冬的积蓄,必定会在春天萌发的,就像你一样(11)。”“像我一样?你怎么知道像我一样?” “小伙子,我怎么不知道,哈哈……(12)”老大爷说着走远了。是的,新芽如此,自己也是如此。现在是自己的冬天,但这不也是自己积蓄力量的时候吗?冬天虽漫长,但春天总是会来的。只要心中有梦,充满生气,还怕新芽不能萌发吗?自己不能成功吗?(13)
【语言剖析】本文选材较好,借新芽的萌发而感悟生活。因没有很好地雕琢语言,总感觉文意不深。(1)处“霜雪、摇曳的绿叶”与全文所写不合拍,既然“叶”已“绿”,“芽”作何解释?(2)处出现在首段,有“明目醒人”之功效,这里的环境描写又起渲染作用,完全可以变换句式突出“冷”。(3)与(4)部分重复,“感觉自己……”与“意识到自己……”可以整合在一起。(5)处的“暖流”不通,何来“暖”?可改为“冲动”。(6)处的“突然”与前文的“陡然”又重复。(7)处不连贯。(8)处可变换句式,以突出发现新芽后的惊喜。(9)处多余。(10)、(11)、(12)处语言既不符合人物身份,又给人突兀之感。(13)处应卒章显志,但文句意蕴不足。如若锤炼一下语言,就是另一种韵味了。
雪中新芽【修改后】
初春的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代替了漫天飞舞的柳絮,白茫茫的一片,似乎压住了所有的生气,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冷!初三,唉……难得有雪,独自走在飘雪的校园。看看天,看看远方,才感觉到天地之广袤,才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犹如那风中飘舞的不知去向的雪花无助、迷茫……不经意间瞥见了那被雪片压弯的小杨树的枝条,好似生气全无,就像我自己。陡然间,心中涌起一股冲动,一股强烈的冲动:何不拂去枝条上的雪,让它轻轻松松地不带任何重压地生活呢!伸出手,慢慢地向枝条伸去,却又停在了半空:“我给枝条拂去雪花,谁为我拂去心中的雪花呢?”手缩了回来:“心中有雪的日子太难熬!”手又伸了出去。慢慢地拂去一层一层的雪。“新芽!新芽!”当几颗鹅黄中泛着绿意的新芽呈现在眼前时,我惊呼道。迫不及待而小心翼翼地再轻轻拂去整个枝条上的雪,一颗颗的新芽出现了。虽不饱满,却充满了生气。“好顽强的新芽!”我不禁自语道。“说什么呢?”不知什么时候,班主任站在了身后。我回转身,恭敬地叫了声:“老师!” “晓娄,看什么呢,这么出神?” “新芽!新芽!雪下新芽!”我惊叹地回答。“哦,新芽!它们的确值得我们驻足。天虽然冷,雪虽然厚,但压不住生命的萌发。这些新芽,经历了一冬的储蓄,必定会在春天萌发的,就像你一样。”“像我一样?像我一样……”我迷茫地看着老师。“是的,正如你,十年寒窗孕育正是你的冬天。”班主任说着走远了。看着新芽,我陷入了深思……噢!新芽如此,自己也是如此。现在是自己的冬天,但这不也是自己积蓄力量的时候吗?冬天虽漫长,但春天总是会来的。只要心中有梦,还怕新芽不萌发吗?玉砌般的世界,好美!
第三篇:怎样修改作文
怎样修改作文
一、作文是需要修改的
我们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纵观历史,无论古今中外,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些话都表明了修改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习作中有的学生却认为写作是自己的事,修改是老师的事。所以每次写作文给老师留下不少“作业”。生字不会写,空着格,让老师填空,自己把握不准的词也照样用上,让老师改去。修改是写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步骤,能够改一篇作文,要比盲目地写几篇作文收益大,可见修改既是作文本身的需要,也是我们小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作文水平的需要。
二、作文修改的范围
我们已经知道了作文是需要修改的,一篇作文写完后,应该从那些方面修改呢?总的原则是哪有问题就修改哪儿,对症下药,统筹兼顾,力求达到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正确统一。具体而言,可从语言文字是否规范,标点格式是否正确,主题题材是否统一,结构布局是否合理,逻辑修辞是否妥当等几个方面考虑。
1、修改语言文字。小学生写作时注意力主要放在作文的内容上,因此,难免疏忽了书面表达,因此文中出现错别字,漏字,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事理,重复累赘,成分残缺等毛病,要解决语言文字的毛病,就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这样作文水平才会有提高。
2、修改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在文章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标点符号停顿位置不同,表意也相应不同,写作中,许多同学忽视了标点符号的作用,要么用的不正确,要么随便点一下,一逗到底,方便自己,苦了别人。那么怎样使用标点符号才算正确呢?
(1)逗号、顿号、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间隔号各占一格,且均不能出现在第一格。
(2)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各占两格。其中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各占两格,其中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标在最后一格,后半部分不能出现在第一格;破折号、省略号不能分成两半标在上下两行。
3、修改主题题材。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内容将要表达的基本思想,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些学生在作文中虽材料丰富,线索清晰,文笔也流畅,但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轻重详略,中心不明确,读后不知作者要表达什么,修改此类作文就需要动大手术了。要预防出现这类毛病,就要注意集中笔力,写好一个方面,突出重点。
4、修改结构布局。一篇文章审清题目,确定了主题,并围绕中心选好材料后,接下来的就是构思布局了。作文结构布局的修改,主要应从段落层次、主次详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方面来考虑。一定要从宏观出发,整体把握,其关键是看材料和顺序安排是否合理。
5、修改逻辑修辞。
作文中常见的逻辑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相矛盾:如,参加活动的人基本上全部到齐.“基本上”与“全部到齐”相矛盾。
(2)前后不连贯:如,学生上课时应认真的听课,积极地思考和讨论问题,仔细地写好课堂记录。(“听课”“作笔记”应同步进行,中间插入“讨论问题”、语意不连贯)
(3)语意有歧义:如,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学校的领导。(“三个领导”呢,还是 “三所学校”的领导?语意不明确)
作文中辞格运用不当的错误有:
(1)比喻不当:如一阵西北风刮来,吹到脸上像刀砍似的难受。(犯了比喻过重的毛病)
(2)夸张过度:如,我家的猫一下子能捉到两三只老鼠。(夸张过度,不符逻辑)
(3)借代不妥:如,我最喜欢听“秃头”讲课,真有意思!(用“秃头”指代教授,既不严肃,也不文明)
(4)拟人失误:如,今年中秋,月色格外明朗,我们都坐在院子里,一边吃水果,一边赏月,月亮也板着面孔看着我们,(月亮板着脸跟大家赏月的情境气氛不协调
三、修改作文的方法: 俗话说,“三分文,七分改”。这句话点名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方法呢? 1.增补法:适用范围广,既可用于大的方面的扩展,亦可用于具体时间的填补,但不宜用得过多,不能处处增补,全面“开花”。运用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缺憾,弥补遗漏,所以修改时要注意服从重点,分清层次,切不可面面俱到,甚至喧宾夺主。
2.删除法:也是一种普通适用的方法。操作时,应以文章主旨和表达意图为原则,凡是节外生枝的内容,重复累赘的语句,空洞乏力的议论均在删除之列,一定要能“忍痛割爱”,删除时,应注意保持文脉的畅通。
3.调整法:即调动,挪动,整理之意。既适合于段落层次的调整,也适合于句群和词语的调整,在实际适用时,要注意瞻前顾后,整体把握。
4.改换法:即更换法,也是一种运用很多的修改方法,它主要适用于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对修改者的语言文字功底要求较高。涉及到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各方面的知识。5.阅读法:讲究阅读和修改的同步性,一般是边读边思边改,切实达到读改结合,读改同步,阅读法注重读和改的反复性,文稿的修改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需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6.讨论法:要求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传阅,切磋商讨,然后由作者对大家的意见加以综合、取舍,在此基础上对习作进行修改,润色。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代表性,争议性和疑难性的作文,其目的不仅只是修改一篇文章,主要是通过讨论明辨是非,开启思路,强化知识促进学习。
7.依据批语修改法:主要适用于对文章做较大方面的修改。如构思立意,章法结构,详略取舍等,这种修改,一般要做较大文字改动。运用此法,一定要先认真阅读,仔细琢磨和领会老师的批语,进而对照文稿深入思考,最后才动笔修改。8.对照中心修改法:是一种着眼于宏观审视的修改方法,适用于各种体材,各种形式的作文,其作用是从总体上把好中心点,确保文章中心不出偏差。一般而言,作文初稿完成后,首先是运用此法联系,对照在审题立意阶段确定的中心思想,看写成的文稿是否切题,是否符合原定的中心,并且是否突出了中心,然后据此修改。
四、作文常见病修改举例
作文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便于认识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进行修改,仅举几例分别予以说明:
1.观察欠仔细。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作文中的人、事、物、景,都离不开观察,观察不仅用眼睛看,还包括耳听,鼻闻、手摸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如果观察不仔细,就会缺乏必要的描写和合理的想象。
2.选材不妥当。写作不能没有材料,而材料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如果选材不妥当,就会导致材料无意义,不典型,严重影响了文章的品级,选材除了要围绕中心决定取舍外,还要注意按题目规定的范围和其他的限制条件去考虑,这样文章才有意义。如作文标题是“发生在校外的一件事”,从文题要求看,只能写一件事,如果写了两件事,就不符合要求了。
3.立意有偏差。立意即作文的中心思想,它决定了文章的导向,是选材的依据,选材的灵魂,如果立意有偏差,那就是大毛病了,非动大手术不可。如文章中心有错,中心太多,或中心模糊,脱离中心,都是立意有偏差的表现,必须尽力修改纠正。
4.描写不具体。作文,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而又纷繁复杂的,因此,要如实反应客观事物的原貌,就必须进行具体细致的描述,如果描述不具体,文章就会缺乏感染力,中心表达就会受到影响。5.语言欠准确。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作文是语言的直接体现。如果一篇文章立意选材都不错,知识语言欠准确,那么就会直接影响文章的效果。
6.结构不合理。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好的材料,还应注意要有好的结构。如果文章开头拖泥带水,或离题太远;中间上下文不连贯,缺乏照应,段落层次划分不合理,段序混乱;结尾画蛇添足,或者有头无尾,这都是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7.思路不开阔。要写好作文,应该注意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物到人,由因到果,由已知到未知,这样的文章才会海阔天高,引人入胜。如果只是写眼睛看到的事物,或是只注意事物的表象不去思索,发掘,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四路不开阔。8.开头较平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说的有些夸张,但也能说明文章开头的重要,有的同学忽视文章的开头,要么平淡,要么啰嗦,都是需要改正的毛病。
9.结尾欠自然。好文章必须有好的结尾,否则,留下败笔或遗憾都是作文之大忌。关于文章结尾,前人有豹尾之说,意在强调要有力,而有的同学认为有力就是表决心、说套话、喊口号,就此生搬硬套,结尾显然不太自然。
10.扣题不紧密。题目是文章的旗帜,就此,动笔前必须认真审题,行文时,则一定要注意扣题。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就是犯了扣题不紧密的毛病,那么,立意在新,材料再好,结构再巧,语言再畅,也会给人以文题游离错位之感。
五、修改符号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另外: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9种。
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
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
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
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7.离空号:## 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表示。
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9.空行号:>、< 空行号是表示空行或缩行的符号。第一符号用于需要空一行的两行之间,标在行的左端;第二个符号用于应联结的两行之间,也标在行的左端。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能够明白无误地标示修改的情况,避免造成文字混乱。作者在修改论文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符号,可以使修改的稿子保持整洁,理清头绪。
第二篇:怎样修改作文(转文)
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有的同学却轻视这一个步骤,甚至放弃这一个步骤,这是很不好的。想一想,哪一个大作家的作品不经过修改呀?有的要反复修改几遍。鲁迅先生就说过,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去掉。这就是修改要做的工作之一。作为一名中学生,作文难道不需要修改吗?
修改文章,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往往是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着手。内容的修改一般有“读、删、增、改”四种,而语言上的修改一般是修改有毛病的字、词、句子和把字、词、句子改得更有文采。下面就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谈谈作文的修改。
一、文章内容的修改
(一)读。写完作文后,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至少读两遍。如果是平日习作,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挑起毛病来,漏掉的会很多。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你做完其他事情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是考场上作文,最好也在检查完语文卷子上的其它题目之后来读作文。但是一定要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去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
(二)删。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1、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如作文《同桌》。有位同学写其同桌是一名三好学生,其中一段写到她在熄灯后还躲进寝室的帐子里打着手电做功课。这位考生的原意是想突出她的刻苦好学,但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做不正反映她既违反宿舍纪律、又不善安排时间,还不注意保护视力吗?像这种只考虑一面却会影响整篇主题的内容,需删除。
2、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如《尊师爱生小记》。有位同学全文只写了600余字,但开头大发议论,仅谈教师节的意义便用了150多字。当然写此题提一下教师节是可以的,但在记叙文一开头就如此空发议论没必要,应酌情删简。
3、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如《驳学理科何用语文》。有位同学一连举了六七位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做论据,来论证学理科需要语文。其实这就是重复的,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余都可删去。
4、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如《农贸市场见闻》。有的从凌晨起床写起,甚至从昨夜睡不着觉写起;有的则从国家农业政策谈到家乡大丰收,或从一路美丽景色谈到如何挤交通车。这些与题意无关或离得太远的都应删去;即使有关联的也应一笔带过。又如写读后感一类文章,明明已把真情实感写尽,为了所谓拔高主题,往往还要空喊几句口号或硬做一番检讨。诸如此类的画蛇添足式结尾,也应加以删除。
(三)增。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
1、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
2、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如有位学生写议论文《谈艰苦奋斗》,起先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创业、守业。修改时觉得内容单薄,便增加了几个反面例子,说明胜利后如果不再艰苦奋斗而享乐腐化,必然导致失败。这样正反一比,内容就充实了。
3、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爱的水泡鱼》,语言很通顺,但不具体。这里仅举一句:“我曾经养过一条水泡鱼,它全身桔黄真好看。”“好看”在什么地方呢?不清楚。于是在修改文章时加了一句:“尤其是它那双玻璃球似的大眼睛,游动时晃来晃去,惹人喜爱。”就形象、生动了。
(四)改。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
1、改动不大,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如前面举的《驳学理科何用语文》那例,只要改变一下论据选择角度,即保留一个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另换几个不同国籍、时代、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做论据,那对驳斥“学理科何用语文”的说服力就强多了。
2、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如有篇习作《弟弟》的倒数第二段:“我看见弟弟从人群中挤出来往家里跑去,透过雨帘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耳边又响起了《我是小服务员》的歌声„„”弟弟回家去干什么呢?初稿中没交待。后在修改时作者在前面加了句“啊,家里还有煤饼!”联系上下文可知他是回去取煤饼给人家用。这样一呼应,读者便明白了。
3、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长篇讲话有条理地分为几层,每层中插一些别人的问话、反应;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动作、神态,文章就活泼了。
4、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篇叙述概括成简洁的交待。
二、文章语言的修改
作文的语言通顺不通顺,有没有病句,是作文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标准。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不仅使别人感到你的作文语言不合格,而且也要影响别人读懂你作文的立意、内容,损失将是成倍的。作文的语言有没有文采,有没有佳句,又是作文优秀不优秀的重要标准。假如你的作文很有文采、里面又有一些叫人称道的好句子,即使内容差一些,也会得高分的。所以修改作文时,一定要注意修改语言。
语言的修改有两个层次:一是“从零下到零”,修改有毛病的字、词、句子;二是“从零到零上”,把字、词、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一)字和词的修改。字的修改主要是改错别字(包括标点符号),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讲了,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这是修改作文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使用不正确的词的改正,放在修改病句里面一起讲。这里主要讲一讲怎样把词“从零改到零上”。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①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拴;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②那人便焦急起来,说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拿过灯笼,一把拿下纸罩,包了馒头,交与老拴;一手拿过洋钱,数一数,转身走了。嘴里低声地说,“这老东西„„”
①是鲁迅先生在《药》这篇小说里写的,②是把①里的一些动词换成了别的动词。你们看,鲁迅先生这段文字的生动、准确、形象是不是都给改没啦?反过来说,假如先有第②句,请鲁迅先生来修改,改成第①句,修改效果有多好呀!我们就要这样地来修改作文里的词语。在修改中要特别注意:
1、使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语义的问题。有的意思,使用不同的词语都能表达出来基本语义,但表达效果却有不同。大家都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过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这个例子吧,“绿”、“到”、“过”是不同的词语,表达效果一样吗?
2、近义词语的使用问题。上面举的那个例子,两句话里不同的词都是近义词,但使用效果就不一样。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十字路口的老人》里面的一句话:
红灯亮了,那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骑车一下子冲了出去,老爷爷(帮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的老人)喊他,他像没听见似的,老爷爷就冲过去拦阻他,但没有拦住,这时,前面正有一辆汽车快速通过,非常危险,老爷爷不顾自己也有危险,又大步冲向前,到底把那个人拦住了,看的人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这句话里,有三个“冲”字,连续使用显得单调、不准确,应当修改。修改后是这样的:
红灯亮了,那个人骑车一下子窜了出去,老爷爷喊他,他像没听见似的,老爷爷就冲过去拦阻他,但没有拦住,这时,前面正有一辆汽车快速通过,非常危险,老爷爷不顾自己也有危险,又大步跨向前,到底把那个人拦住了,看的人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三个“冲”字,一个改成“窜”,一个保留,一个改成“跨”,效果是不是好多了?
如果仅仅修改一个词效果还不够理想,就要考虑增词或者删词,比如这个例子里的“又大步跨向前”,如果把“大步”删掉,改成“一个箭步”,效果就更好了。
(二)句子的修改
句子的修改,主要是修改病句,这是“从零下到零”的修改,还要努力使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是“从零到零上”的修改。
1、修改病句。初中同学应当会自己修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误用虚词、近义词、语序不当等病句,还应当会修改成分多余、不合理重复、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病句。我们看一看下面几个例句,体会一下病句的修改: ① 那件往事又徘徊在我的脑海里。(往事与徘徊搭配不当。)② 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都非常激动”前缺少主语“我们”。)
③ 我已经知道人生的艰苦和挫折,成长的道路总会是坎坷不平的。(“挫折”应当换一个更合适的近义词,改为“坎坷”,再把“艰苦”改为“艰辛”,把后面的“坎坷”改成“崎岖”。)④ 这是一个综合的例句: 开始讲新课了,他把每一道题像一个故事似的,讲到扣人心弦时,还会手舞足蹈地舞蹈一番。每当出练习题时,他更是兴奋,总是和我们一起讨论,课堂气氛轻松而融洽。
这段文字中有成分残缺的地方,有搭配不当的地方,也有语义重复的地方(大家自己来找一找)。改成下面的样子,看怎么样?
开始讲新课了,他把每一道题,都讲得像一个故事似的,吸引着同学。讲到扣人心弦的地方,还要手舞足蹈地比画一番。每当指导我们做练习题时,他更是兴奋,总是和我们一起讨论解题的思路,师生之间极为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病句能不能修改好,主要看你平时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怎样。从这里大家可以体会到,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基础知识、阅读、作文是相辅相成的,一定不能脱离语文课来提高作文水平。
2、“矫枉不能过正”,或者说“过正一定要矫枉”。
有一些同学为了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透彻、更有效果,在语言上常常出现“过正”的毛病,把话说过头了。有时是在行文中写出来的,有时是修改时改出来的。比如,为了说明生活和作文的关系,有人写道: 生活离不开作文,作文离不开生活。
这句话,用语法分析,不是病句,但是仔细一想,说得过分了: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错误,生活能离不开作文吗?如果生活离不开作文,那许多不会写作文的老爷爷老奶奶该怎么办呀?
再如,有的同学在叙述一些事情时,常常把人数写得过分,有这样一句话:现在中学生都忘记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却把好朋友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的。
确实有这样的中学生,但是绝对不是“都忘记”,“都”代表着百分之百,那还了得!
修辞的使用也有夸张失真的,比如下面两句话都有毛病:
① 我一边艰难地迈着步,一边打开书包,取出一瓶水,咕嘟咕嘟地灌了两口,随即听到了水在嗓子眼儿里遇到高温“嘶啦”一下变成水蒸气的声音。
作者的本意是想夸张一下当时自己口干舌燥的程度,结果太失真,太过分,反不可信,变得可笑了。
② 那震耳的雷声,宛如原子弹爆炸,让人惊心动魄。
人们经常听到雷声,几乎没有人听到过原子弹爆炸的声音,这句话的喻体比本体难以感受,既是比喻不当,又是用词过分,是应当修改的。
语言“过正”的毛病还表现在使用一些过长的句子、过多的修饰语,用不好,还不如用平实的语言,“零上”达不到,还不如“零”好。
我们以前比较过下面两句话,这里再来比较一次,体会一下过正的坏处。①在乳白色的朦胧幽淡的月光下,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抚弄着河畔婀娜多姿的垂柳。我如醉如梦般地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远处近处的蛙声此起彼伏,好象密鼓一般高一阵、低一阵地传入我的耳朵,我仿佛闻到了我家乡送来了泥土的沁人心肺的芳香。
②在幽淡的月光下,春风轻拂着河畔的垂柳,面对这迷人的夜色,我不觉沉醉了。在远近起伏着的蛙鼓声里,我仿佛闻到了家乡泥土的芳香。
四、课后训练:
1、让学生互批作文。
要求:①改正别人文章中的错别字和病句。②把可有可无的句段删去。
③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扩写具体。④揭示文章主旨的地方能否 写得更好一些。
2、把事先印好的学生习作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上述的要求在旁边加上批注,比一比谁修改得好。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转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人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古今中外文坛上流传着许多名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他们的文章至今仍让人百看不厌,读起来琅琅上口。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序,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常见学生写完作文后,把笔一丢,就不管作文的好坏了,认为作文批改是老师的事,自己负责把作文完成就算是大功告成了。新课标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只有自己动脑思考,动手修改,才能切实提升文章的质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修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确实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相当困难的。要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凝聚着作者心血。教师平时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谴字造句等多种方法,并且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读,对于修改文章是最为方便而且有效的。”“修改稿子不光是看,要念。”笔者平时上写作课时,学生写完作文,并不急着让他们上交,而是要求其自己小声读读自己的作文,也可以与同学交换读,通过读,发现自己或别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修改。在作文讲评课中,引导学生应用“四读四步”自改作文:一读立足中心看选材;二读紧扣中心定增删;三读语序改病句;四读修改标点与错字。只要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一定能得到进步。
二、双边批改,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但是大多数教师没能明白批和改的关系,没有很好地处理批与改的关系,包揽了批改工作,致使学生失去了改的能力。
(一)教师批,学生改。在作文批改中,要把批与改分离。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书面批阅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可以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批阅后也不要急着打上分数或写上评语,这样,学生分到作文后,才不会看完分数或评语,往书包里一塞就完事了。学生初学修改作文时,需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比如教师所画符号代表什么意思,所加的眉批什么意思,要如何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每次分下作文后,自觉地去体会教师所加的符号、眉批,并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加以修改了。
(二)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并能很快地反馈到学生的修改情况。教师在书面批阅的基础上,将学生请到面前,让他们一边读自己的作文,一边对标出的错误之处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有的学生看不懂批语,或是提不出自己的的修改意见,教师可以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帮助他们分析,指导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三、互批互改,以助促改
学生写完一篇作文后,限于水平,往往对自己的文章已形成定势思维,找不出毛病来,教师可以先大概批阅,指出较明显的缺点,然后让学生通过互评互改来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互改有两种方法:
1、组成四人批改小组,多向互改。一个读自己的习作,其他三人听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这样逐一轮流讨论,修改。
2、优劣互改。把优等文给写作较吃力的学生改,让他们有榜样可学,修改时也不会感到太吃力;把劣等文给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改,让他们有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并能在互改中提高评改水平。
当然,光要求学生修改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及时对照查看他们的修改情况,一边对誊清后的作文再次批阅,然后根据修改情况批上成绩,并进行第二次集中评讲,着重表扬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的学生,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断,这对学生认真修改作文是一种肯定和鼓励。总之,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完了,从头至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改,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样做是从群众观点审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种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第四篇:怎样修改作文
《怎样修改作文》
(作文训练)
写作目标:
1、把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
2、形成作文修改的能力。
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设想:
1、介绍相关知识,进行作文修改指导。
2、训练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的良好写作习惯。
3、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有的同学却轻视这一个步骤,甚至放弃这一个步骤,这是很不好的。想一想,哪一个大作家的作品不经过修改呀?有的要反复修改几遍。鲁迅先生就说过,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去掉。这就是修改要做的工作之一。作为一名中学生,作文难道不需要修改吗?
修改文章,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往往是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着手。内容的修改一般有“读、删、增、改”四种,而语言上的修改一般是修改有毛病的字、词、句子和把字、词、句子改得更有文采。下面就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谈谈作文的修改。
二、文章内容的修改
(一)读
写完作文后,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至少读两遍。如果是平日习作,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挑起毛病来,漏掉的会很多。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你做完其他事情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是考场上作文,最好也在检查完语文卷子上的其它题目之后来读作文。但是一定要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去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
(二)删
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1、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如作文《同桌》。有位同学写其同桌是一名三好学生,其中一段写到她在熄灯后还躲进寝室的帐子里打着手电做功课。这位考生的原意是想突出她的刻苦好学,但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做不正反映她既违反宿舍纪律、又不善安排时间,还不注意保护视力吗?像这种只考虑一面却会影响整篇主题的内容,需删除。
2、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如《尊师爱生小记》。有位同学全文只写了600余字,但开头大发议论,仅谈教师节的意义便用了150多字。当然写此题提一下教师节是可以的,但在记叙文一开头就如此空发议论没必要,应酌情删简。
3、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如《驳学理科何用语文》。有位同学一连举了六七位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做论据,来论证学理科需要语文。其实这就是重复的,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余都可删去。
4、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如《农贸市场见闻》。有的从凌晨起床写起,甚至从昨夜睡不着觉写起;有的则从国家农业政策谈到家乡大丰收,或从一路美丽景色谈到如何挤交通车。这些与题意无关或离得太远的都应删去;即使有关联的也应一笔带过。又如写读后感一类文章,明明已把真情实感写尽,为了所谓拔高主题,往往还要空喊几句口号或硬做一番检讨。诸如此类的画蛇添足式结尾,也应加以删除。
(三)增
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
1、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
2、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如有位学生写议论文《谈艰苦奋斗》,起先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创业、守业。修改时觉得内容单薄,便增加了几个反面例子,说明胜利后如果不再艰苦奋斗而享乐腐化,必然导致失败。这样正反一比,内容就充实了。
3、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爱的水泡鱼》,语言很通顺,但不具体。这里仅举一句:“我曾经养过一条水泡鱼,它全身桔黄真好看。”“好看”在什么地方呢?不清楚。于是在修改文章时加了一句:“尤其是它那双玻璃球似的大眼睛,游动时晃来晃去,惹人喜爱。”就形象、生动了。
(四)改
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
1、改动不大,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如前面举的《驳学理科何用语文》那例,只要改变一下论据选择角度,即保留一个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另换几个不同国籍、时代、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做论据,那对驳斥“学理科何用语文”的说服力就强多了。
2、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如有篇习作《弟弟》的倒数第二段:“我看见弟弟从人群中挤出来往家里跑去,透过雨帘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耳边又响起了《我是小服务员》的歌声„„”弟弟回家去干什么呢?初稿中没交待。后在修改时作者在前面加了句“啊,家里还有煤饼!”联系上下文可知他是回去取煤饼给人家用。这样一呼应,读者便明白了。
3、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长篇讲话有条理地分为几层,每层中插一些别人的问话、反应;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动作、神态,文章就活泼了。
4、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篇叙述概括成简洁的交待。
三、文章语言的修改
作文的语言通顺不通顺,有没有病句,是作文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标准。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不仅使别人感到你的作文语言不合格,而且也要影响别人读懂你作文的立意、内容,损失将是成倍的。作文的语言有没有文采,有没有佳句,又是作文优秀不优秀的重要标准。假如你的作文很有文采、里面又有一些叫人称道的好句子,即使内容差一些,也会得高分的。所以修改作文时,一定要注意修改语言。
语言的修改有两个层次:一是“从零下到零”,修改有毛病的字、词、句子;二是“从零到零上”,把字、词、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一)字和词的修改
字的修改主要是改错别字(包括标点符号),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讲了,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这是修改作文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
使用不正确的词的改正,放在修改病句里面一起讲。这里主要讲一讲怎样把词“从零改到零上”。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①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拴;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②那人便焦急起来,说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拿过灯笼,一把拿下纸罩,包了馒头,交与老拴;一手拿过洋钱,数一数,转身走了。嘴里低声地说,“这老东西„„”
①是鲁迅先生在《药》这篇小说里写的,②是把①里的一些动词换成了别的动词。你们看,鲁迅先生这段文字的生动、准确、形象是不是都给改没啦?反过来说,假如先有第②句,请鲁迅先生来修改,改成第①句,修改效果有多好呀!我们就要这样地来修改作文里的词语。在修改中要特别注意:
1、使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语义的问题。有的意思,使用不同的词语都能表达出来基本语义,但表达效果却有不同。大家都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过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这个例子吧,“绿”、“到”、“过”是不同的词语,表达效果一样吗?
2、近义词语的使用问题。上面举的那个例子,两句话里不同的词都是近义词,但使用效果就不一样。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十字路口的老人》里面的一句话:红灯亮了,那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骑车一下子冲了出去,老爷爷(帮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的老人)喊他,他像没听见似的,老爷爷就冲过去拦阻他,但没有拦住,这时,前面正有一辆汽车快速通过,非常危险,老爷爷不顾自己也有危险,又大步冲向前,到底把那个人拦住了,看的人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这句话里,有三个“冲”字,连续使用显得单调、不准确,应当修改。修改后是这样的:红灯亮了,那个人骑车一下子窜了出去,老爷爷喊他,他像没听见似的,老爷爷就冲过去拦阻他,但没有拦住,这时,前面正有一辆汽车快速通过,非常危险,老爷爷不顾自己也有危险,又大步跨向前,到底把那个人拦住了,看的人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三个“冲”字,一个改成“窜”,一个保留,一个改成“跨”,效果是不是好多了?
如果仅仅修改一个词效果还不够理想,就要考虑增词或者删词,比如这个例子里的“又大步跨向前”,如果把“大步”删掉,改成“一个箭步”,效果就更好了。
(二)句子的修改
句子的修改,主要是修改病句,这是“从零下到零”的修改,还要努力使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是“从零到零上”的修改。
1、修改病句
初中同学应当会自己修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误用虚词、近义词、语序不当等病句,还应当会修改成分多余、不合理重复、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病句。
我们看一看下面几个例句,体会一下病句的修改:
① 那件往事又徘徊在我的脑海里。(往事与徘徊搭配不当。)
② 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都非常激动”前缺少主语“我们”。)
③ 我已经知道人生的艰苦和挫折,成长的道路总会是坎坷不平的。(“挫折”应当换一个更合适的近义词,改为“坎坷”,再把“艰苦”改为“艰辛”,把后面的“坎坷”改成“崎岖”。)
④ 这是一个综合的例句:
开始讲新课了,他把每一道题像一个故事似的,讲到扣人心弦时,还会手舞足蹈地舞蹈一番。每当出练习题时,他更是兴奋,总是和我们一起讨论,课堂气氛轻松而融洽。
这段文字中有成分残缺的地方,有搭配不当的地方,也有语义重复的地方(大家自己来找一找)。改成下面的样子,看怎么样?
开始讲新课了,他把每一道题,都讲得像一个故事似的,吸引着同学。讲到扣人心弦的地方,还要手舞足蹈地比画一番。每当指导我们做练习题时,他更是兴奋,总是和我们一起讨论解题的思路,师生之间极为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病句能不能修改好,主要看你平时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怎样。从这里大家可以体会到,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基础知识、阅读、作文是相辅相成的,一定不能脱离语文课来提高作文水平。
2、“矫枉不能过正”,或者说“过正一定要矫枉”。
有一些同学为了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透彻、更有效果,在语言上常常出现“过正”的毛病,把话说过头了。有时是在行文中写出来的,有时是修改时改出来的。比如,为了说明生活和作文的关系,有人写道:
生活离不开作文,作文离不开生活。
这句话,用语法分析,不是病句,但是仔细一想,说得过分了: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错误,生活能离不开作文吗?如果生活离不开作文,那许多不会写作文的老爷爷老奶奶该怎么办呀?
再如,有的同学在叙述一些事情时,常常把人数写得过分,有这样一句话: 现在中学生都忘记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却把好朋友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的。
确实有这样的中学生,但是绝对不是“都忘记”,“都”代表着百分之百,那还了得!
修辞的使用也有夸张失真的,比如下面两句话都有毛病:
① 我一边艰难地迈着步,一边打开书包,取出一瓶水,咕嘟咕嘟地灌了两口,随即听到了水在嗓子眼儿里遇到高温“嘶啦”一下变成水蒸气的声音。
作者的本意是想夸张一下当时自己口干舌燥的程度,结果太失真,太过分,反不可信,变得可笑了。
② 那震耳的雷声,宛如原子弹爆炸,让人惊心动魄。
人们经常听到雷声,几乎没有人听到过原子弹爆炸的声音,这句话的喻体比本体难以感受,既是比喻不当,又是用词过分,是应当修改的。
语言“过正”的毛病还表现在使用一些过长的句子、过多的修饰语,用不好,还不如用平实的语言,“零上”达不到,还不如“零”好。
我们以前比较过下面两句话,这里再来比较一次,体会一下过正的坏处。
①在乳白色的朦胧幽淡的月光下,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抚弄着河畔婀娜多姿的垂柳。我如醉如梦般地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远处近处的蛙声此起彼伏,好象密鼓一般高一阵、低一阵地传入我的耳朵,我仿佛闻到了我家乡送来了泥土的沁人心肺的芳香。
②在幽淡的月光下,春风轻拂着河畔的垂柳,面对这迷人的夜色,我不觉沉醉了。在远近起伏着的蛙鼓声里,我仿佛闻到了家乡泥土的芳香。
四、布置作业
1、把事先印好的学生习作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上述的要求在旁边加上批注,比一比谁修改得好。
2、让学生课后互批作文。
要求:①改正别人文章中的错别字和病句。②把可有可无的句段删去。
③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扩写具体。④揭示文章主旨的地方能否 写得更好一些。
第二课时 当 堂 修 改
【作文话题】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文章。她认为人活在现代生活中,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毕淑敏用三间小屋作为自己的精神空间,那么,你有没有精神空间呢?你若给自己构建精神空间,又是怎样的呢?请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问题作文】
我的三间精神小屋
①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文章。她认为人活在现代生活中,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毕淑敏用三间小屋作为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也有自己的精神空间。蜗牛背着背上的壳是它的精神小屋,青蛙在河床里钻的洞是它的精神小屋,麻雀在屋檐下筑的巢是它的精神小屋,我也在建造着自己的精神小屋。我的精神空间也有三间,第一间小屋盛放对读书的热情与兴趣,第二间盛放对纯洁友谊的渴望,第三间盛放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意志。
②走进我的第一间小屋,那里是满满的书。厚的是长篇巨著,薄的有五角丛书;中国的多,如古代的《搜神记》,外国的也不少,如《学习的革命》;满地都是。我觉得书籍是人类的阶梯,是饥饿人的粮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读书可以使我穿越时空的邃道,与那些古人交谈。与屈原探讨国家的兴亡,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与司马迁体会生与死的抉择,要选择“重于泰山”;体会杜甫“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蕴涵的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与孔子一起治国、平天下。读书还可以使我领会《项脊轩志》中默默地坐着,万籁有声的情景;书籍使我与周恩来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走进第二间小屋,那里有如石之坚,如玉之润,如海之深的纯洁的友谊。朋友可以在你困难的时候给予你帮助;在你迷失方向的时候给你导航;在你郁闷的时候则是你发泄的通道;在你快乐的时候与你复制共享更多的快乐;在你悲伤的时候帮你分担悲伤烦恼。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妇孺皆知。管仲与鲍叔牙友谊很好,共同做生意、当官,更让人人羡慕。
④我的第三间精神小屋有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屡败屡战的意志。我本来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史记》上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里所说的伟人都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屡败屡战的意志,所以他们成功了。我明白了:哪怕以后身陷囹圄也不能自我消沉堕落,即使以后处于饥饿困顿的情形,也不能萎靡下去。人的肉体总是要死的,他们却将“人”字刻在了史册上,他们的名字和精神将永远流传。
⑤每一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都应该有读书的热情,保持着对友情的向往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就是我的精神小屋。
【失误诊断】
失误1:题目平常,直接转用话题,这是懒汉式拟题法,又叫敷衍贴题。失误2:开头材料大挪移。第①段虽然扣住了话题,但开篇采用的是完全抄引话题材料,令人反感,第一印象很差!
失误3:表述方法与语句顺序不当。第①段中“蜗牛”等句放置到开头较好,最好将比兴语言改为衬托。第②段中“古人”应该按时间顺序排列,表述整齐,条理才能清晰。
失误4:第②段中存在表意空泛,常识错误,前后不呼应,与主题若即若离等问题。
失误5:第③段中语句罗嗦冗余,缺乏感染力。
失误6:引用拘泥、呆板、单调。第④段原版引进《史记》上的大段语言,此乃作文大忌、硬伤之一。令人顿生背诵课文之嫌,拼凑字数之疑。毫无益处,反而是累赘,如果再有错别字,更麻烦了!
失误7:结尾平淡,简单重复,甚至有点偏离中心。
【升格指导】
1:好的作文题目能先“题”夺人,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精神小屋”是形象的说法,“三间”更是以小寓大,可以“三间小屋有限,精神空间无限”为题,整齐有致,主旨凸显。
2:开头可以采用“巧接材料妙引用”——概括引用的方法,压缩冗余内容,既接过材料这个“接力棒”,围绕“精神空间”这个跑道“驰骋”,又能快速转入自己的观点。
3:对话题或材料内容应采用整合法概括,使句子的结构整齐,句法类似,语言整齐,读来琅琅上口,富有感染力。
4:对于第④段引用的《史记》上的大段文字,我们可用变换多种方式引用的方法,每引一两个事例后便紧跟相关的评论或引申,既能避免“背诵课文之嫌”,“拼凑字数之疑”,又能增加文采。
5:结尾要注意变换词语,升华主题。
【升格解秘】
作者自述:这篇《三间小屋有限,精神空间无限》,可以说是对原文进行了大手术,自我感觉较为满意。首先把题目由“我的三间精神小屋”改为“三间小屋有限,精神空间无限”,使之整齐有致,凸显主旨。其次,针对材料使用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把所有契合题意的材料全部采用整合法概括,使句子的结构整齐,句法类似,语言整齐,读来琅琅上口,富有感染力。而一些可有可无的材料,以及部分不太典范的材料,则一概舍弃不用。对于第四段的引用文字,则采用变换多种方式引用的方法,每引一两个事例后便紧跟相关的评论或引申,既使得论据充分,又显得行文灵动,能增加文采。
导师揭秘:鲁迅告诉我们“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冯雪峰告诉我们“文学作品语言的好坏,关系着作品的生命,因为作品的内容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这篇升格作文紧紧围绕选材与语言两大焦点精心裁剪,细加斟酌,使得行文紧扣话题,言简意赅。语言升格之后,使文章议论更精当,意蕴更丰富,因而修改之作不失为一篇有情、有理、有文采的佳作。
【升格作文】
三间小屋有限,精神空间无限
①蜗牛的小屋是背上的壳,青蛙的小屋是河床里的洞,麻雀的小屋是屋檐下的巢„„它们安居身体的自然空间是有限的,而我的栖息灵魂的精神空间却是无限的。著名作家毕淑敏为自己修建了三间精神小屋,分别盛放着爱恨,事业与自己。我的精神空间也可分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着对读书的兴趣与热情,第二间盛放着对友谊的渴望和珍视,第三间盛放着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
②走进我的第一间小屋,那里满满的是让我拥有知识与力量的书。古今中外,应有尽有。薄的有五角丛书,厚的有四大名著;古代的有《搜神记》,当代的有《学习的革命》„„书籍伴我从一个顽童成长为一名学子,书籍让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籍让我站在时代的高峰上眺望世界。读书可以使我穿越时空的邃道,与古人交谈。向孔子请教如何修身治国,和屈原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感悟司马迁面临生死抉择的隐忍,体会孟浩然怀才不遇的郁闷,领略归有光“偃仰啸歌”“万籁有声”的高雅境界。书籍使我有信心“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③走进第二间小屋,那里有如石之坚,如玉之润,如海之深的纯洁的友谊。友谊是人生的财富。困难的时候,朋友可给你帮助;迷失的时候,朋友可给你导航;悲伤之际,朋友可帮你分担;快乐之时,朋友可与你共享„„管仲与鲍叔牙互相举荐为相,友谊绵长,千古流芳;李白与汪伦的感情深厚,如“千尺潭水”,功名偕忘。
④我的第三间精神小屋最充实,最重要的是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使我从畏惧困难、缺乏恒心变得自信勇敢,迎难而上,敢于成功。《史记》告诉我,“唯倜傥非常之人”,才能名声远播;司马迁告诫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正是艰难困苦,才能玉我以成;从“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中,我逐渐懂得了失明不能使有志者悲观,被贬不能让有为者灰心。韩非囚于秦而《说难》《孤愤》名扬华夏,不韦迁于蜀而《吕览》誉满九州,这无不昭示着正是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支撑着大写的“人”字!我发誓:即使以后身陷囹圄也决不消沉,纵然饥饿困顿也不能萎靡!人的肉体会很快地腐朽,只有精神才是不朽的!
⑤我将把对读书的热情提升为钟情,从珍视友情步入播洒友情,克服困难,奋勇拼搏,把自己的精神小屋构建成人生的精神大厦!
【模拟得分:54分】
第五篇:怎样修改作文
如何修改作文
一、有关文章修改的名言
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2、善作不如善改
3、何其芳: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4、叶圣陶: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5、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有关文章修改的故事:
1、白居易写的诗通俗易懂,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
2、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3、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海明
4、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威修改《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就是最后一页,改写了39次才算满意。
三、有关修改
(一)常规作文的修改内容
11、讲究外在美:文面书写的修改
首先,文面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字体端正,笔画清晰,修改明确,卷面整洁。不能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涂改混乱,一片模糊。字体是否端正,文面是否整洁,也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的反映之一。一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一定要掌握好祖国的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第二,文面书写还要讲究行款格式。对行款格式,要做到字体大小适中,笔画粗细合宜,字序行序恰到好处。横条纸张和方格纸张要求不一,这在书写时要注意。另外,标点不仅起到断句的作用,还有非常重要的语气作用,直接影响文章的思想表达。所以,对标点,要做到用法符合规定,形式书写标准,格式使用恰当。如:各种点号不能出现在一行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格,不断开;接连号和间隔号占一个格,这四种符号书写时皆居行中;着重号、专名号和波浪式书名号标在字下。
2、讲究内在美:立意、结构、语言的修改(1)(2)(3)(4)(5)(6)(7)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一看文章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把不切题的,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语句删去,与中心有关的材料不清楚的、不具体的要改写清楚、具体,遗漏的地方要补上。
二看文章结构是否清楚。就是要看段落层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照应等。如有不当、不足的地方应加以调整或改动,如有重复的段落应删去。
三看文章的语句是否流畅、生动,用词是否确切。文章语言要得体、简洁、生动,不通的,不足的要加以修正。
(二)修改作文的几种常规方法
1、认真检查,一丝不苟:内在美的检查就需要这样做。
2、虚心求教,听取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总会有些偏爱,不想删改,总觉不舍。此时,将作品交给同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3、自吟自诵,不顺则改: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自我检查方法。在吟诵过程中发现不通畅、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应该修改的。顺,则六;不顺,则删。
四、总结:
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多读,多记,多写,多改,才能有所提高。
然而,现在很多同学下笔即成文,修改文章的重任就移交老师了。而老师有时的精批细改,却又换来很多同学的“不屑一顾”。这样怎能让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呢?
大家应该学习古今中外大师们的宝贵经验,在改文中练出硬功夫来。
五、练习修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