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24-77180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7 10:06: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五年级下】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的情趣。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1 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

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

三、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四、评述过程 帮助学生进行评述归纳。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五、拓展过程

为学生介绍相关网址,推荐相关书籍。欣赏齐白石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隐性目标: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

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教学难点:

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

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讲评作业

第三课 精细的描写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教学难点:

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

1.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2.对比:

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

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安排静物写生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四、展评与小结:

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第四课 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通过色彩对比练习,复习巩固素色彩搭配知识和色彩搭配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学习色彩的象征性,表情性等。教学重点: 色彩中色相的对比。教学难点:

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色彩对比的运用搭配。教学准备:

图画纸、水笔(钢笔)、铅笔、色卡纸、胶水、圆规,水粉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出课题 1.检查教具,稳定情绪。2.引出课题:色彩对比 3.放影幻灯片,板书课题

二、艺术研究: 1.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

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伊顿(著名的色彩大师):

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

3、色彩的来源?色彩是如何产生的?

(1666年英国牛顿在剑桥大学实验室做了实验:将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七色光谱(色彩是光刺激眼睛产生的视知觉)

4、光源有那些:太阳光,灯光,火光

5.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6.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等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 橙---黄 黄---绿 绿---蓝

蓝---紫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如:黄--紫 红--绿 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红绿灯,警示牌,舞台服等等。7.对比色对比如何取得协调、搭配? 1)利用面积的不等 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3)加装饰边(金、银、白边)

三、艺术实践:

让学生自主制作一幅几何图形的的画面

要求:1.规格:20*20厘米-----运用色彩对比的方式------老师辅导。

四、总结:

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强调)

德育教育:色彩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艺术中都离不开色彩,色彩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因此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第五课 让色彩动起来

教学目标 :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完

TOP 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教学难点 :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水粉工具材料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1)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安德烈·德兰(1880年生于沙东,1954年逝于加尔什).他聪明好学,受过严格的教育,甚至打算报考中央高等工艺制造学校.后来,他突然决定献身绘画,与弗拉芒克结为好友.在沙东,他与弗拉芒克共用一间画室.1899年,德兰在卡里耶尔的工作室第一次见到马蒂斯,他与马蒂斯一起作画,并和布拉克、毕加索一样,经常去巴黎拉维尼昂街的“洗衣船”,也是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纪尧姆·阿波利奈尔.1905年夏天,他和马蒂斯在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边境一带一起画风景。出自对高更和凡高的推崇,德兰在风景写生中直接使用高纯度的色彩作大笔触的平涂,从而逐渐摆脱了青年们当时都十分热衷的点彩画法。没有任何新思想和在20世纪初流行的敏感的新潮会使他感到陌生.毫无疑问,是德兰首先发现了黑人艺术,认识到民间想象的浓郁味道和民间艺术的丰富,也是他找到了欣赏古代西耶纳画家和阿维尼翁画派画家的理由.不过,安德烈·德兰首先是野兽派的先驱.如同他的朋友弗拉芒克一样,他当时使用的是分段的色块,快速的曲线和生硬的颜色.不过,他的手法不那么粗野,笔下的曲线更为典雅,色彩也更为和谐.他所采用的主要颜色是绿、兰,以及从玫瑰红到深紫的所有紫色.在他的油画中,人们看不到由于反映强烈本能而疏忽相撞的笔触,看到的是证明深思熟虑的精湛技巧的比例、色彩关系.1906年,他接受画商安布鲁瓦兹的委托,到伦敦画莫奈曾经画过的泰晤士河风景。德兰使用明亮而鲜艳的纯色去画多雾的泰晤士河,但却使人毫不怀疑:“这就是伦敦”。在装饰画方面,德兰也具有非凡的才能,曾经为俄国芭蕾舞团画过舞台设计。他懂得颜色的全部魅力,但他始终关心着形和结构.他创作过几幅野兽派最杰出的作品:《威斯明斯特大桥》,《海德公园一角》以及科利乌尔和埃斯塔克风景,《大西洋渡轮上的妇女》。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作画方法。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第六课 台历、挂历的设计

教学过程 :

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TOP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

学具: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

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总之,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

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4、提问: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

(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布置作业

1、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解决问题:

(1)创作构思

(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3)确定制作方案

四、小结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第七课 衣架的联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衣架产生自己的独特联想,并用学过的方法表现创意。

2、过程与方法:观察、交流与表现,在合作过程去寻找创意和表现的方法。

TOP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用艺术创造的目光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普通事物,领略创造的魅力,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衣架的原造型启发联想,激发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的方法,运用多种辅助材料表现美观、有趣的创意造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衣架若干、辅助材料若干

学生:每人1-2个不同衣架,辅助材料、美术工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打开课件:欣赏一组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创造的艺术品。

2、对话: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创意能使普通的物品焕发艺术生命的光彩。

3、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牛头》《猴子》

4、谈话:仔细观察作品,你发现了什么?——分析作品。

5、小结: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师,也常常被生活中各种形状打动,由此萌发创意,创造了如此生动有趣的作品。今天,你是否也想来尝试一下呢?

二、观察与想象

1、猜猜是什么?课件逐步出事衣架、裤架,每一个局部请学生猜猜是什么?——板书:衣架

2、简单说说衣架的作用,观察衣架的结构,理解衣架的设计(设计服务与生活)。

3、想象第一步:出示一个衣架,在投影上演绎各种角度造型,“测试一下你的创意指数”说出你的联想。

4、想象第二步:两个衣架组合?教师组合——学生组合——共同联想。

5、想象第三步:不同衣架组合,各组拿出自己的衣架,小组内活动,每组选出一个最佳创意交流。

6、想象第四步:添加辅助材料后又有什么新的联想?看看小组内带了哪些辅助材料?寻找一下新的创意。

三、创造表现

1、课件展示各种学生作品,说说你喜欢哪一件作品的表现方法?你还受到了哪些启发?

2、猜猜其中有些作品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3、你准备做什么?有什么困难?

4、学生创作:要求:•2-3人为一组合作

•寻找最简单的方法

•分工合理,合作有效

5、教师参与和辅导

四、展示和评价、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参观展示,评价他人作品。

3、师评:被忽视的作品、制作过程中方法特殊的作品、失败作品等

五、拓展和延伸

课件欣赏更多有关作品和设计,进一步理解创作的力量。鼓励学生带一双发现的眼睛,怀一颗热衷思考的心灵,携一双创造的双手,用创造表现和造就灿烂生活。

(习惯强调:整理教室,善待垃圾)

第八课 拼贴添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画创作。

教学难点 :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历、广告纸、彩纸等。

学具:挂历、广告纸、彩纸、胶水、剪子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教学课件

1、出示各种纸材。

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

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

(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

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

(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

(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六、小结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第九课 我的牙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牙刷的基本构造,学习牙刷的设计理念,创造性地为自己设计一个新颖、好用又美观的牙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牙刷的观察,分析和比较牙刷的设计原理。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牙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牙刷的设计、创作,让学生更多的关心身边的事,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创新设计的大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牙刷的每个局部的设计原理,就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教学难点:

牙刷的设计要求既美观又实用,尽可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意识和节约、环保的意识。

教学准备:牙刷的图片和设计图几张。绘画工具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话题:

1、小调查:“生活中你最离不开的是什么?牙刷、汽车还是电脑?” 大多数人都选择牙刷。

2、小知识:人类拥有牙刷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德国考古学家近日挖掘出了欧洲最古老的牙刷,不仅设计精美,而且还“一刷两用”。据美联社11月18日报道,在德国西部城市明登一家废旧的医院,考古学家们挖出了这位欧洲牙刷的“鼻祖”。科学家介绍说,这支牙刷至少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了,虽然毛已不复存在,但依然能看出整个牙刷的精美和“人性化”:10厘米长的刷柄由动物骨头制成,另一端还雕刻成一个小巧的挖耳勺,独具匠心的设计令人赞叹。

二、欣赏、分析、比较

1、牙刷的设计处处为人着想

看书本上的三组牙刷:

a、你能比较我们三兄弟有哪些地方长得不一样吗?你找到()处?

b、我俩的个头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哪支是大人用的?哪支是小孩用的?

c、数一数我有()个刷头?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吗?

(花纹)你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用的吗?

d、为什么牙刷的毛要这样设计?

e、牙刷背面的这些部分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这些牙刷的局部设计,了解牙刷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小结:牙刷虽小,学问却挺大。我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比较,知道牙刷还要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的特点来设计。不仅如此,牙刷的刷头、刷柄、材料等的设计也要人性化、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三、发现问题,提出看法

1、小组讨论:自己在使用牙刷时发现的问题。

2、围绕发现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案,试着画设计草图。

3、小组可选择比较典型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设计。

4、交流小组的设计初稿,其他同学献计献策,完善设计。

四、学习设计图的画法

1、欣赏课本中的牙刷设计图,了解设计图的基本环节。

2、仿照设计图的绘制方法,在小组内分工完成讨论稿中的牙刷设计。

五、展示、介绍、评价

1、分小组展示并且详细介绍自己的设计重点。

2、介绍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创意。

3、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作品的创造力、发现力、绘制能力打上评价分。

六、拓展延伸

发现生活中的需求、为有需求的事物展开想象和创新,从中可以获得创造的动力,也许你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发明家、设计师。这样看来,身边的事都不是小事哦!

第十课 便笺盒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TOP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纸盒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包装盒的区别(外观、形状、色彩)。

二、讲授新课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

小组分析研究书中的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布置作业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TOP

第二篇:美术第十册教案

《美术》第十册教案

时间: 2009.02.19 09:11:00 标签: 美术,河北美术出版社,冀教版,教案,教学设计,第十册

一、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今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并在欣赏中培养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授新课: 共同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

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欣赏工艺美术作品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评价:①造型美、②材质美、③色彩美、④装饰美、⑤工艺美。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工艺作品了解了我国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人体的比例 教学目的:

学习浅显的人体比例知识,为以后的 人物速写及命题画创作打下基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的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学习人体比例知识对今后画人物写生画或进行人物画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古代的画家早有“立

七、坐

五、盘三半”之说,那就是对人体比例的高度概括。儿童时期年龄的不同,比例也不同;另外成年的男女在体形上也是有差异的。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四幅“站、走、坐、蹲”的女孩照片,以头为单位,用直尺标出不同的比例关系,看有哪些不同。

四、小结:

提问学生有关人体比例的简单知识。

三、人物速写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掌握线条的运用和表现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授新课:讲解速写的概念。

1.欣赏课文中画家速写范画和学生作品,教师分析讲解速写的特点:①用线简练;②造型概括;③神态生动。2.示范:请一位学生做模特,在黑板上示范,简单介绍人体比例,分析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面对真实物象以简练的手法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态描绘出来的绘画。3.作业要求:

①认真观察所画对象,注意整体观察,看大的动态。

②大胆用笔,一条线错了没关系,再画一条线。不要涂改,用线要连贯、流畅,切忌用断线、碎线。③要抓住所画对象的主要特征,力求生动传神。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轮流由一名学生做模特,大家进行速写练习。鼓励学生大胆下笔,不要怕画错,及时表扬画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挑选画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教学反思:

画速写可以培养和提高初学者的观察能力,提高感受和表现物象形态主要特征的绘画能力,锻炼凭记忆再现物象的创造能力。一幅好的速写,虽寥寥数笔却同样也可以达到内涵丰富、生动感人、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学画速写,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训练快速捕捉形象特征的描绘能力。在教学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速写对象,大胆作画。

四 人物的面部表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授新课:

教师用课本图例或挂图讲解:同学们,我们要画好人物画不仅需要掌握人物的比例,还要刻画好人物的面部表情,这样才能使所表现的人物神气、逼真、生动,从课本中我们看到了同一个女孩的面部表情喜、怒、哀、乐,这些表情主要体现在嘴、眼、眉这些器官上,通过这些器官的变化,而呈现出丰富的表情,怎样才能熟悉和了解面部

表情的规律呢,我们可以将人的面部概括为一个圆,在这个圆轮廓内按着课本提示的图例进行练习。还可以自己创作不同的变化,经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面部表情的基本规律。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概括几种如哭、笑、怒等表情的规律。也可以在黑板上画若干圆,由学生上来添画不同表情。

四、小结:

对学生在黑板上添画的面部表情进行讲评。教学反思:

人物的面部表情是非常丰富的,这主要表现在五官上,五官的不同变化反映了人的喜、怒、哀、乐等极其复杂的心情,所以我们在画人物时一定要十分注意刻画好人物的面部表情。学生通过学习人物的面部表情,为今后学习人物命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

五 面塑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面塑一课,使同学们了解河北民间优秀的手工艺品,学习民问艺人高超精湛的技艺。2.捏制面塑作品,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让学生们看一看照片上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什么做的?总结:用捏、搓、剪、插等方法做成各种瓜果、动物、人物、花卉的面坯,然后再上笼蒸,蒸好后再涂颜色。课本上部的一幅照片,是一家老小在小院里为蒸好后的面塑作品着色。

三、捏制方法:

这节课的作业要求——做一盘水果(桃、梨、小石榴等)。

把橡皮泥或胶泥或白面揉成团,表面要光滑。

桃子:在面团的上端捏出一个尖,用小梳子在一侧压出一道印,用剪子在面团底部剪出两片叶子。

石榴:在面团的上部捏出突起的一部分,用剪子在突起部分上剪出许多瓣,做为石榴嘴。

梨:把圆面团捏成鸭梨的形状,顶部插一个小把即成。

最后做一个小盘子把水果盛起来。如果用白面做,待面干后根据不同的水果着不同的颜色,用品色最好。

四、学生制作,老师辅导。

五、小结:把做好的一盘水果摆在桌上,同学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选出好的作业提出表扬。教学反思:

河北省冀南一带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面塑。民间艺人娴熟的表现技巧是很值得学生们了解的。学生们带来的大多是橡皮泥,制作起来非常大胆,大多数作品不错。学生们兴趣很高。

六 卵石造型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制作兴趣。3.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卵石造型制作:首先要选石子,凡是带花纹的,有颜色的和奇形怪状的都要留下,横看,竖看,左看,右看,看看经过加工可以制作出什么形象,有些卵石虽然没有特别美丽的花纹,但自然形成的形状和凹凸变化,同样可以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完全可以制作出新颖别致的作品。演示采取剪贴的方法进行卵石造型的方法步骤。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手头卵石的形状、花纹、颜色,采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一件有趣的小动物。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做得越夸张越新颖越好。

四、小结:

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向大家展示,表扬设计新颖、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指出共同存在的不足。教学反思:

卵石造型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画,就是根据卵石的形状,用颜色进行彩绘。二是粘贴,根据卵石的形状,用彩纸剪贴。三是拼摆,用不同形状的几块卵石拼摆在一起造型,并用乳胶粘实,进行造型制作。学生们制作有些局限,还要加强对想象力的培养。

八 学画中国画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画枝干:用侧锋较淡的墨画老干,用中锋较重的墨画小枝,构图中如果有在枝干前的花要留出空白。2.画花:用红色、没骨的方法画,梅花为五个圆瓣,正面或背面为五个圆瓣相聚,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淡,侧面的花瓣也为五个瓣,只是前面两瓣由于透视关系变成了椭圆的形状。3.画花蕾:只要在枝头点深红的点就行了。4.画花萼:在花的底部和花蕾底部用重墨点出。5.画花蕊:用赭墨或重墨在花蕊处勾点。6.在枝干上点一些苔点,更显得梅花苍劲有力。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根据教师讲解与示范,也可参考课本中的图例临画,画梅花成败主要是画枝干,要画得苍劲有力。

四、小结:

展示优秀作业,表扬画得认真的同学,指出共同存在的缺点。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复习梅花的画法。

三、讲授新知识:

1.画花:中锋蘸颜色画椭圆的花轮廓。

2、侧锋在花的边上染色,注意空出花心。3.仍用中锋淡色勾花筒。4.用重墨或黄色点花蕊。5.画花蕾,形状似圆柱。6.用墨画花蒂。

7.采用蘸墨法侧锋三笔画叶子。8.在花和叶之问用重墨中锋勾藤蔓。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牵牛花的藤蔓要中锋侧锋结合用笔,画时要灵活要疏密结合。花心留出空白。

五、小结:

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展示优秀作业。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

九 学画中国画(荷花、菊花)教材分析

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民的喜爱,是最富有民族色彩的传统花卉之一,与梅、兰、竹并列,称为“四君子”。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培植菊花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在劳动人民辛勤培育下,品种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作为观赏的菊花在我国已有两千种以上。

人们喜爱菊花纯净淡雅的颜色和清冽醉人的香味,更爱菊花婀娜秀美,娉娉婷婷的姿态和傲寒凌霜、超凡脱俗的神韵,因此,赏菊、谈菊、吟菊、画菊,已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一个主要的、不衰的表现主 题。

荷花亦称莲,夏季开花,花为淡红或白色,单瓣或重瓣,花谢后花托膨大形成莲蓬内长莲子,夏秋荷的生长末期根部结藕。

荷花以她美丽的姿态,深得人们的喜爱。人们喜欢荷花,还赞美她一枝独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教学目的:

1.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学习用中国画技法画菊花、荷花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先勾花瓣,采用蘸墨法即先蘸淡墨,笔尖蘸重墨来勾花瓣,花瓣的形状似圆盘,不论是单层或双层都要注意透视,近处花瓣大,远处花瓣小,近处用墨重,远处用淡墨。

2、一幅画为了画面丰富,还需勾花霄。

3、还是采用蘸墨法,侧锋画叶子,圆叶子要注意疏密结合,墨要有浓淡变化。

4、叶子半干时用重墨勾叶脉。

5、用中锋较淡的墨画花茎。

6、待墨色干透后即可着色,菊花的颜色一般用藤黄、笔尖蘸一点赭石,染花瓣时要顺着瓣的形状笔笔画上去,不要怕留空白,也不要怕洇出边缘,洇一点反而可以增加花的层次,留一点空白可以显出花的光泽。由外往内大胆下笔。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练习,画荷花叶子要水墨淋漓,显示出荷叶的鲜嫩欲滴的效果。

四、小结:表扬画得认真、画面效果好的同学,可以将优秀的作业集中起来展示观摩。教学反思: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学生们的工具材料准备较齐全,用国画这种形式表现学生们很感兴趣,创作也很积极。

十 过节了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分析创作题目:过节的活动中有哪些特点,不同节日有什么不同形式的庆祝方式。然后确定画面表面内容。

2.落实画面内容

围绕所反映的主题,进行构思、构图,确定主要表现对象的位置、数量、造型或动态。在人物动态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可以找些参考资料或让同学模仿过节时的典型动作,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供创作时参考。然后考虑衬景及穿插位置。3.完成铅笔稿

将构思好的形象,按恰当的构图形式画在纸上,进一步推敲、修改。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先概括地谈一下自己表现的是哪方面的内容。2.选取恰当的形式定下草稿。3.完善画面,定稿完成。

教师巡回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辅导,使其画面逐步完善。

四、小结:

将画好的草图摆在课桌上,让同学们互相观摩,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复习前节课讲过的知识点。

提醒同学们把人物动态或所表现物体画准确,画面的整体关系匀称,各部分之间有呼应关系。

三、讲授新课:

1.设色的要求,画面色彩的总体控制效果,争取做到色彩效果协调,黑白处理得当。2.分析着色方法及步骤,由浅入深,着重刻画主要人物形象或主体物。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具体给予辅导。

五、小结:

将主题表现突出,画面效果较好的学生作品重点讲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创作练习课。教材以节日为主题选取了各种表现手法的绘画创作作品,以节日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儿童画创作主题。同时,也是启发和引导同学们的创作兴趣、创作思维的形象化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提高了观察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提高绘画能力及表现技巧。

十二 纸筒人

教学目的:

1.通过纸筒人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电视节目中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中的古今中外多种人物形象,进而创造出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达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目 的。

2.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及利用其他废弃材料为自己构思、设计的纸筒人物服务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卷制纸筒:左手拿白板纸,右手握住圆杆笔,将纸板拉卷成弧形,用胶水粘牢。2.省略上肢,以圆筒为人头、躯干、下肢,添加头发、头饰、帽子进行人物设计。3.根据设计的人物配制服装及其他饰物。

4.介绍头发的制作:用白板纸剪成细长条若干,在圆筒上一条一条呈弧形粘制、卷曲、整理成型后着色。也可用棉线 或毛线来制作。

5.介绍帽子的设计和制作,由于设计的人物各具特色,因此帽子要根据构思、设计的人物来确定形状、色彩。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纠正学生制作帽子、头发、头饰、服饰中存在的问题。2.表扬构思新颖、有所创新的设计,提供大家学习。3.提醒学生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设计人物造型。

四、小结:

对自行设计的作品,教师应鼓励、表扬并号召大家学习。布置下一节纸筒人制作应准备的材料。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材料、用具准备情况。

二、评议学生纸筒人制作、设计„的优 缺点。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一)继续完善纸筒人的制作。1.头发:粘制完成后,着色整理。

2.帽子:可用颜色纸制作,也可制成后着色。3.面部:可剪制彩色纸粘贴。

四、小结:

教师以部分设计新颖、制作精巧的作业讲评并展示。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工艺制作课,用卡纸卷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然后在这样的纸筒上设计人物造型,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锻炼想像力和动手能力都大有益处。以纸筒为主体,在人物造型设计中,要考虑人物的年代、民族、年龄、性别、身份,不同的人物的面部形象、头饰、服饰要进行不同的设计。大部分学生用夸张和概括,设计出来的人物造型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美感。

十三 做香包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民间艺术的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习民间艺术的创作手法,提高自己的构思设计能力和剪、贴、缝、绣等制作能力。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堂常规及用具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认识小香包。

这种民间工艺品是利用碎布头和彩线手工缝制的,内装香料,挂在身上可以避瘟驱秽,挂在墙上可以装点房间。

2.带领学生,欣赏分析小香包的美感以激起同学们的创作热情。‟

①外部造型:外形采用生活中常见的花卉、瓜果、动物等形象,经过大胆的概括和变化,使其既保持了物体的本来特征,又富有完美和谐的装饰。

②色彩的运用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对比强烈、艳丽明快。

③纹样的绣制见缝插针,自由随意,所绣的花与鱼虫大都是简练的组合图形。

三、分析香包制作中的几个环节。

1.根据手头材料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香包的外形。2.根据外形安排设计适当的花样。

3、最后装饰:香包的上边可以缀提绳并打上各种花结,下边可以缀穗子。

四、老师为同学们示范前两步做法:

1.根据布料设计外形,要尽量简洁,同时剪出相同的两片,布料太软的要先裱在硬纸上再剪。2.根据外形设计适合纹样,老师可以用彩笔画出或剪贴,要注意布料底色和花样颜色的搭配。

五、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根据教师讲解,学生进行制作。

六、小结:

把做好的半成品收起,总结下课。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把香包半成品及制作工具一一摆放好。

二、制作步骤: 1.设计外形。

2.根据外形绣制或粘贴花样。3.缝合、选择一种方法把绣好的两 片缝在一起,再把填充物或香料缝进去,使香包鼓起来,如果加花边可直接缝上 去。

4.最后装饰。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

选出做工精细、造型美观、设计装饰漂亮的小香包,挂在黑板上大家欣赏,评价。教学反思:

香包的外部造型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无论是元宝、如意、云子勾还是花卉、瓜果、动物都是经过概括变化后的很优美、很程式化的纹样。

香包的纹样绣制、多采用适合形造型,在不同的空间内,适当地绣上花鸟、鱼虫、瓜果、人物、动物。绣法粗犷、天真、多为简单明快的组合图案,不采用写实风格。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民间艺术品在香包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色,并学习到了民间艺术的表现方法。

十四 儿歌配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图的形式美。2.初步学习插图的基本要点,学习为儿歌插图。3.培养学生的想像、创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作品。分析现有作品,使学生有一个明确概念。

2.分析为儿歌配画的要点。抓住主题,选择表现手法,表现主要情节及形象。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主体色彩着重刻画。提示画面色彩的把握,保证主体色的突出地位。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把主体颜色及形象刻画完成。2.背景的处理应与主体有区别。3.画面的边缘处理,进一步完善。

五、小结:

选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点,色彩关系好的作业讲评。教学反思:

本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插图特点,并试着为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儿歌配画。

要想创作出好的插图作品,首先得熟知文学作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对文学作品有深刻的感受,然后用形象表现出作品的实际内涵,通过插图使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把插图变成图解,而是要发挥艺术想像,使插图给观众留有回味的余地。学生们展开想像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了生动的作品。

十五 有趣的运动和游戏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先强调创作构思的表现,再出示课本,进一步评析作品中有借鉴意义的部分。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上色前提出上色要求,要注意把画画完整。

四、小结:

根据学生作业情况适当总结,把构思巧妙、上色合理的作品选3~5幅给予展示,共同评价。教学反思:

儿童喜爱各种各样的运动和游戏,这是儿童的天性。把自己喜欢的运动和游戏用画笔表现出来。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才能知道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分组讨论、逐个发言及分析范画,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真正喜欢的运动。

通过这幅创作画,学生们进一步的把握人物动作的画法,学会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十六 设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图表的表现形式: 1.量化表现。

通过数量的多少表现一定的进度或成绩。这一形式适用于随时增、减、更换内容,基本操作手段为粘贴、钉、挂,既灵活,又可重复使用。如课本中“我们爱学习”就是这样。2.坐标表现。

将数量以少至多的方式排到竖坐标线或横坐标线上,再以图形、曲线、连点等形式表现高、低、长短。这种形式一般多用绘制的方法表现相对稳定不变的内容,也可用粘贴、钉、挂的手段表现可更换的 内容。课中右下角的小气球就是坐标表现式的变化形式,通过高低表示相应的进度。

二、图表的表现方法: 1.具象表现。

将生活中的形象经过归纳,提炼,变化成图案形象并赋予一定意趣。如课本中“我们爱学习”的图表,一只只小蜜蜂向一朵朵小花飞去,寓示出小学生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热爱学习,勤于学习。2.抽象表现。

这是一种以线条、色块的方式表示长短、高低起伏的进度状况,多用于工矿、企业的报表。

三、图表的制作方法: 1.绘画法。

用颜色、彩笔直接绘制出图形。这种方法适于表现较稳定的内容。2.剪刻法。

将设计好的图形剪刻下来,再通过粘贴等手段置于表中,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制作,重复使用,表现可更换的内容。

3.绘画、剪刻结合法。

为取得丰富的画面效果,有些图表可先绘制一个底纹,再用剪刻出的图形粘贴在画面之上。示范作品、彩纸、剪刀。教学目的:

了解图表的作用和意义等基本常识,学习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四、小结:

选出构思巧、制作精的学生作业进行表扬并讲评。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为学生学习制作图表而开设的设计课。

图表是生活中常见表格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将量化的内容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使枯燥的数量概念变得意趣化,使人一目了然。

学生们通过这一设计图表,增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但是学生们的创作手法过于单一,还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十七 民间艺术风筝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也是民问玩具,在河北流传相当广泛。基本结构是用细竹扎成骨架,糊上纸或丝织品并施彩绘而成。放风筝时可系上长线,利用风力放飞到空中,线的长短可控制其高 度。

风筝的种类极多,以硬翅风筝、拍子风筝、直串风筝、软翅风筝、筒形风筝及拆装风筝较为多见。各类中又有很多样式,禽、鸟、鱼、虫。人物等备种形象无所不有。

风筝起源较早,相传堤初箍倩曾制作风筝。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时期。曾做风筝传递书信。唐代以后演变为玩具。晚唐时期又在风筝上添加丝弦或竹笛,风人发声如筝,故名风筝。

师生共同欣赏各种造型的风筝作品。

二、小结:通过老师讲解和欣赏图片,同学们可以谈谈各类风筝的艺术特色。教学反思:

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又深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河北的风筝多姿多彩、制作精致,每年立春前后,五彩缤纷的风筝便飘扬在城乡的上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风筝的认识种类和基本结构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我省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风筝的设计、着色技巧。让学生对风筝有系统的认识。

第三篇:人美版第十册教案

人美版五年级教案(10册)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的情趣。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1、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一课: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活动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

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

三、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4、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

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小结:

活 动 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三、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

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

四、小结:

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2、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精细的描写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 表现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

1.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对比:

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

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安排静物写生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四展评与小结:

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第四课、《色彩的对比》

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讲授新课: 结合图片分析: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一180。的色彩为强烈对比。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三、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四、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课后小结:

第5课 让色彩动起来(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分组讨论 小组反馈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用对比色作 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纸,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三、布置作业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学生作画。

四、展示

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

小结: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第6课 台历、挂历的设计(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

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

总之,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

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4、提问: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

(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布置作业

1、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解决问题:

(1)创作构思

(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3)确定制作方案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第7课 衣架的联想(1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教学准备:制作材料、衣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

提问:根据这个衣架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学生作品。

提问:你喜欢哪一件作品?说一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

1、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

设计能体现奇思秒想,制作精细巧妙,使用辅助材料,作品有创新表现,美观。

第8课 拼贴添画(2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技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制作。教学难点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教学准备

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教学课件

1、示各种纸材。

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

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六、小结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第9课 我的牙刷(2课时)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1、了解牙刷的种类、结构及特点,认识功能与牙刷样式的关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功能独特而实用的牙刷。隐性目标:

1、感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养成良好的护齿习惯。

教学方案: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观察欣赏法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探究不同的牙刷,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功能的牙刷。教学难点:为自己设计出有个性的牙刷,其样式为功能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牙刷是我们的好伙伴,你现在用的牙刷是什么样的呢?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保护牙齿,就要常刷牙,用牙刷也很有讲究的。不同的牙刷有不同的功能。

二、新授:

1、有很多同学不满足于市场上出售的牙刷,想要自己设计一把特别的牙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想法吧!

2、(课件出示,欣赏分析)

小小牙刷在细节上作了那些精巧的设计?

比一比,它们的头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设计? 这里的设计起了什么作用?

它的把儿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 它的颈部为什么是弯的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A、三个大小尺寸不同的牙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使用。B、多个刷头,更全面的清理牙齿。C、刷柄,与人的手形相吻合,防滑。D、刷颈,弯曲而有弹性„„

三、学生活动: 我的牙刷我做主 设计要求:

以人为本,突出创意,美观大方,材料环保。

四、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评价。

第10课 便笺盒的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纸盒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包装盒的区别(外观、形状、色彩)。

二、讲授新课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

小组分析研究书中的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布置作业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第11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2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教学难点: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教学准备:油画棒、牙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

3、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

三、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

第12课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2课时)教学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的漫画卡通作品,认识漫画卡通的一般表现规律和表现特点。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对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对“卡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创作。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了,教师请一位同学帮忙关一门。

假想一:同学不太明白老师的意图,但还是把门关上了。假想二:同学很高兴的站起来,跑过去关上了门。

二、讲授新课

1、快速示范两幅小品卡通。作品一:学生高兴的站起来。作品二:跑过去关门。

2、引导学生分析:

(1)卡通为什么叫动起来的漫画?(2)都在哪些方面可表现“动”?

3、引导学生分析“表情之动”,教师及时归纳学生分析整理的造型信息。

4、查找资料,小组归纳:

(1)你找到多少种卡通的表情?

(2)这些表情都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神态?

(3)表情为什么这样夸张?不画得这么夸张可以吗?(4)我们在画夸张的表情时应注意什么?试着画一下

5、引导学生分析“动态之动”,教师结合实例分析并示范几个卡通作品,例如:孙悟空奋力挥棒、机器猫垂手无奈、《花木兰》中的小蟋蟀奔跑逃命等。

6、卡通与漫画有什么区别?

教材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卡通漫画作品,它们都有哪些艺术特色?

三、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创作出它下一场景的动作表情变化。

四、展示作品

组织“电视台优秀卡通动漫节日展播”活动。

五、小结

欣赏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卡通作品。

第13课 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素材的多种处理方法和合理应用,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导入、设计和合成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

2、注重对设计内容的梳理和选择、归纳,按设计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变化,形成最终的设计成果。

3、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好的运用电脑图形处理的功能与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内容有机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

对图形处理软件中“矢量”概念的认识及对矢量图形素材合理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各种类型的电子贺卡,请同学说出喜欢的类型,说出其中最吸引你的部分。

2、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电子贺卡这么受欢迎吗?” 学生回答原因。

“那么,这些漂亮的贺卡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借助电脑美术手段将喜欢的卡通形象巧妙运用在电子贺卡上。教师讲授如何制作电子贺卡。(1)明确设计主题

(2)选择合适的制作电子贺卡的动画软件(3)灵活运用卡通形象和艺术字

(4)根据主题为电子贺卡配上好听的背景音乐(5)将电子贺卡放到局域网或互联网上

3、课堂讨论与实践。请学生们以组为电位,利用卡通形象,根据所选的创作主题设计制作一张个性突出、美观实用的电子贺卡。

4、作业展示与评价。

在局域网上展示创作成果。5小结:

指出优点及不足,将作品整理成电子贺卡的主题资源网站,以备后用。

第14课 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三、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

2、讲授新课: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3、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八、小结

第15课 花鸟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二、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三、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3)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4、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 第16课 雕塑之美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2、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 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3)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4)提出问题:

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5)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

第17课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考察活动,学生了解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体现。

2、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的考察报告。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事例。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夹子、报告表、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并与普通画法的作品进行对比。介绍点彩派及修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中蕴涵着科学。

2、讲授新课:

用刚大镜观察细胞切片,体会微观世界的美。提问: 怎样表现出有秩序的美?

在其他的自然界中或生活中,你能发现蕴涵的科学美与艺术美吗? 能找到表现方法吗?

素材:宏观世界:城市中建筑的变化,如体育场、桥梁、房屋、亭、塔等。微观世界:病毒与人类抗衡的演变图,不同的细胞切片,有意菌、植物的生长资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等。

3、创作交流:引导学生针对观察对象进行讨论、分析和表现

4、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考察,并举行小型科学与艺术报告会。

5、小结。

第18课 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 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中外美术作品。

2、了解艺术与科学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先进水平,二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实例,充分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创作一副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想结合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材料及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2、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

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

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

3、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4、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创作: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6、展示作品: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7、小结

第19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三、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第四篇:小学第十册美术教案

课目 第1课家乡美

教学准备:

课前信息收集:以前见到的全国各个有特色的地方,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或是在网上收索的资料。教学过程:

1.知识抢答:下面指的是哪些地方? a、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橘子洲)(橘子洲——长沙市区的湘江中心,是一个长约5公里的长岛,是长沙市的重要名胜。橘子洲的风景很不错,湘江从旁边缓缓流过,春天江鸥点点;夏秋林木葱茏;冬天又有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景致可看。)b、书院大门上有一副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并被誉为 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岳麓书院)

c、开县的古刹寺庙(大觉寺、南雅大佛)d、开县第一泉。(温汤井)

e、开县最大的公园。(盛山公园)2.交流感受:

a、欣赏《魅力开县》中介绍开县的片段。

b、家乡开县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3.教师小结:开县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教师总结: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

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2).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创 作:

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

评价: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拓展:

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课目 第2课逛大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

(1)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

(2)平面的立式广告牌。

(3)立体的立式广告牌。(4)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

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

二、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

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 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

(2)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议作业

五、小节全课

用线描的形式画一条宽阔的大街,让学生把所画的小设施贴在合适的地方。

(1)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

(2)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

课目 第3课聪明的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动画欣赏认识机器人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课件出示: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二:结构、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守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课件出示:机器人的分类图片。

课件出示:机械手的图片。三: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3.学生作业。

师示创意

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学生习作

课目 第4课欢乐陶吧

教学过程: 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媒体展示陶文化

赏 陶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课目 第 5 课同一幅画

教学过程: 欣赏讨论 .欣赏《向日葵》。.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课件出示:凡?高的《向日葵》。

探索体验 .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1)观察与识色。

(2)提问。.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体验 l :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

课件出示:从画面提取出的颜色排列。

课件出示:调色的色彩效果图。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体验 2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

体验 3 :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学生自由交流。

体验 4 :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由 24 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

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分工合作

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组合,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画格。.选择与分工。将横排 A — J 与竖排 l 一 5 交*组成编号,如 Al、A2 „„ J4、J5,选择你喜欢的一块。分工要有协调,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临摹涂色。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提出要求,巡视指导。课件出示: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

选择方式与临摹要求。

组合展示 .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一部分。.引导学生眯眼看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学生集体组成一幅大画习作。

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之一,研究色彩,表现五彩的世界是画家特别关注的,像修拉的点彩作品就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建议同学们也去试试,你会有更多创造性的发现。课件出示:修拉的点彩作品。

课目 第 6 课团扇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 .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教师板书课题。多媒体:古诗、古画欣赏。

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楼主 发表于 2009-03-13 13:09:20 引用 1 楼 1 .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2 .学生分组讨....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自评、互评。.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课目 第 7 课我的藏书票

教学过程: 感受与欣赏 .提问: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 ? 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 ?

概念:藏书票作为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装饰性,增添了书的珍贵和美感。其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之誉。.在解释藏书票概念的同时给学生播放一些藏书票的欣赏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藏书票图形。

交流与探讨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藏书票,你认为一张小小的藏书票有什么作用 ?

作用:是夹(或贴)在珍藏的书籍里的小纸片,既是书主人的凭据,也是对书本的美化,它体现出藏书者的性格修养与审美品位。.这些藏书票上面的图形与生活中见到的形象有什么差别 ?

区别:藏书票上面的图形概括、简洁、单纯,构图灵活多变,是藏书者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3、通过以上观察与学习,你认为藏书票有哪些特点 ?

特点:藏书票大小不超过一个手掌,正面一般由图画与字母构成。.作用.区别.特点

课目 第 8 课大地飞虹

教学过程: 立交桥欣赏

1.欣赏桥: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揭示课题:立交桥。

立交桥分析.提问:

(1)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2)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 2 .图片欣赏:立交桥的种类:

一、跨线桥;

二、地道桥。.欣赏跨线桥,提问: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 4.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指导

(1).我县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 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立交桥

提出要求: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目 第 9 课编花篮

教学过程:

交流信息、主动学习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多媒体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

命名游戏、感知归纳 .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在欣赏过程中:

(1)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

(2)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

(3)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课件展示插花作品。

演示观摩、拓展思维 .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

(1)花束首先以未经造型的形象出现,和刚才欣赏的插花作品形成视觉反差,使学生产生动手欲望。

(2)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3)试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花泥的妙用,并启发学生寻找其他能固定花枝的替代材料。

教师小结: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1)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直立造型的插花作品。

(2)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横卧造型的插花作品。

(3)先将花枝包装成束,再和花篮组合造型。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 ”

教师小结: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 课件展示同一组花篮和花枝的各种造型。合课件观看相应的插花步骤图。

展示更多的插花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表现.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 1 — 2 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用相机拍下优秀作品。

师生共评、展示个性 .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课目 第10课生命的甘露

教学过程: 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2.看下雨的影像。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雨景的照片和电视、电影中有关雨景的片断。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放音乐《雨中即景》

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课目 第11课飞天畅想

教学过程: 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然后出示课题。

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1.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2.课件展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3.课件展示各种飞船、卫星、探测器图片。

4.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邀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5.课件出示一艘宇宙飞船慢慢升空,在美妙的音乐中游览神奇美丽的太空。

6.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7.展示学生作品。

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音乐。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放音乐《雨中即景》

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课目 第11课飞天畅想

教学过程: 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然后出示课题。

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1.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2.课件展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3.课件展示各种飞船、卫星、探测器图片。

4.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邀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5.课件出示一艘宇宙飞船慢慢升空,在美妙的音乐中游览神奇美丽的太空。

6.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7.展示学生作品。

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音乐。

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课目 第12课我们去旅行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

(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第五篇:第十册美术教案-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造型艺术四大分类之一的雕塑的概念、分类、工具、材料、内容与形式特点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提高学生对雕塑艺术美的感受、体验勺评价的能力,养成自觉爱护城市雕塑、纪念性雕塑和校园雕塑的良好品德。(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概念、内容与形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热爱与保护雕塑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难点:对具体雕塑作品的欣赏再创造能力。(三)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雕塑的挂图、图片资料、具象或抽象雕塑实物或仿真小雕塑,以及音像资料和电教设备。

(四)教学过程

1、作品介绍与分析。

雕塑《艰苦岁月》是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的代表作之一。1957年创作,现藏中国美术馆。是以海南岛游击队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一段史实为素材而作的雕塑作品,它歌颂了游击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从而表达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好喜欢》是女雕塑家卢波1989年创作的优秀作品,曾荣获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章。

《叔叔阿姨们》是浙江雕塑家曹恒的雕塑作品,曾参加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并获银奖。

《北京故宫大铜狮》又称紫禁城铜狮,为明、清时代青铜铸造。在北京紫禁城太和门、乾清门、宁寿门等六处各置一对。铜塑《牛的一家》原名《家园》,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傅维安的作品。曾获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走石》日本九州产业医科大学校园雕塑。石头本是无机物,没有生命力。但通过雕塑家加工成若干长方体块,巧妙地加以组合,并在其间切挖出一些小型方洞,再安上曲折的金属支架,便产生了一种似在走动的运动感。

2、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再由教师分折归纳。

第 2 课 画漫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2.学习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段创作漫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和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

分析、了解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创作漫画。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材。

2.搜集较易理解的漫画作品,并制成灯片或准备投影仪放大,3.搜集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三毛爱科学》、《三毛流浪记》。4.历届学生漫画作品。5.学具同教材要求。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了解漫画的特点。

1.出示漫画《三毛流浪记》和《三毛爱科学》。2.出示历届学生漫画作品。

表现手法:夸张、比喻、拟人等。(板书)特点:在讽刺和幽默中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得到美的享受。

(二)分析:学习漫画的表现手法、i.打开教材让学生自学。然后各自谈谈对漫画《妈妈和老师》、《如此值日》的分析和 理解,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漫画。

2.结合前面的范例,教师讲解漫画的构思和立意,让学生理解漫画是怎样达到宣传正义、抨击丑恶的目的。

(三)思索:尝试漫画的创作。

选择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联想夸张人和事的特征,画一幅或一组漫画。

1、教师举例提示,比如“皆大欢喜”、“学雷锋”等等。2.学生联系生活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漫画。3.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表扬优秀漫画创作。

第 3 课 色彩的对比

一、教学目标

掌握色彩对比中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概念,并能运用其中一种对比形式进行作业;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辨识能力。

二、教学重点

形成色彩对比的慨念,并能准确区分。

三、教学难点

强烈对比、柔和对比的色彩组合。

四、教学准备

教具:2张照片,范画,色轮,磁带,幻灯片,实物。学具:水彩笔,作业纸。

五、教学步骤(一)引入。

1.引导学生听2段音乐,同时看2张风景照片。2.提问:

(1)2段音乐在节奏上和它所要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2)黑板上的2张照片分别能与哪段音乐联系起来?为什么?(二)引出课题,形成概念。1.教师讲解概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集中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叫色彩的对比。2.板书:色彩的对比,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三)新授。

1.出示色轮表,复习色彩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对比色、邻近色。

2,从自己的颜料盒中,拿出能构成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的颜料。3.欣赏范画,感受色彩。(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说出色彩对比的类别,(2)继续观察,找出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中较多的是什么色。

强烈对比——较多的是对比色

柔和对比——较多的是邻近色

(3)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色彩对比?(四)练习。

1.观察教材中未完成的作品,根据个人喜好,确定选择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的色彩。2.根据自己的选择,从颜料盒中选用恰当的颜色进行搭配。3.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幅作品。(五)作业展评,课堂小结,下课。

第 4 课 色彩的渐变

一、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色彩运用的训练,使他们对色彩的渐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运用渐变的色彩描绘画面,三、教学难点

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大玻璃缸,盒装颜料,毛笔,印有图案的火作、比纸,色彩卡片若干,调色盘,小 水桶。·

学具:作业纸。毛笔,盒装颜料,调色盘,小水柿:

五、教学过程(—)实验引入。

1.老师在一个大玻璃缸卫倒人红颜色水,然后慢慢地加黄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缸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小结: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今天我们学习用渐变色来画画。(板书课题:色彩的渐变)(二)寻找生活中的渐变色。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沦。

(三)欣赏书上作品。

(四)老师示范运用渐变色彩填图案。在画的时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老师边讲边示范,在一个图案甲填上由红色渐变到黄色的色彩,并要求涂的时候不要涂出格子。

(六)布置学生作业

1.观察要求涂色作业图案。

2.说一说你想用什么颜色涂大树和背景以及树的轮廓线。

3,老师小结:大树和背景可以选用实际的色彩,也可以用想象的色彩,大树的轮廓线的色彩要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使其鲜明。

4.布置作业要求: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为图案填色,并选用恰当的色填画树的轮廓线。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七)学生作业。

(八)作业讲评,宣布下课。

第 5 课 画戏剧人物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剧人物服饰、脸面的特点。学习用线条和艳丽色彩来画戏剧人物,提高学生色彩运用的能力,并帮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

二、教学重点

戏剧人物服饰、脸面的特点和作画的方法步骤。

三、教学难点

色彩的大胆运用与生动细致的刻画。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挂图(剧照),投影仪或电视机,录像带等,示范用画纸和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具:作业纸,色彩画工具利料。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三)设问分析。

教师问:戏剧里的人物脸面、服饰为何要扮装成那种特别的样子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装扮成各种样子是为突出戏剧中心土题和表现具体情节,体现不 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同时考虑到表演艺术形象的美感。

(四)画法传受

设问:怎样画出戏剧人物呢?(板书:画戏剧人物)讲授外示范方法步骤。

1.构思——画什么样的戏剧人物。

2.线描——直接用彩色水笔勾画,注意构图。

3.深入刻画——根据自己记忆里的形象,既忠实舞台上的又加进主观的想象添加,直至满意。

4.色彩配置调整——可依据所画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将色彩涂画完成,包括人物背景的纹饰色彩一并处理好,力求丰富而统一。

板书:1.构思。2.线描。3,深入刻画。4.色彩配置调整。(五)教材观摩。教师指导欣赏。

(六)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画一个戏剧人物,完整,细致,色彩强烈统一,使人看得出是戏剧人物。

(七)教师巡行指点,及时展评作业。(八)全课总结

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