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指导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又叫“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建筑劳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在这一动手活动中,即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的单纯机械的模仿与再现,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及积极的加工创造。
结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发展幼儿想象力,增强体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活动既体现了一个认知构造的过程,又保全了一个艺术成型的造型结果。幼儿在设计和建造活动中,不仅通过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游戏活动,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陶冶了情操,还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了认真负责、坚持耐心、克服困难、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同时更促进了幼儿感觉、知觉、思维的发展。他们要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并在塑造美观、坚固的物体的同时,促进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开展的结构游戏,其活动性、操作性非常强,很能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使幼儿经常迷恋在建造活动中,这对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实现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呢?
教师的指导是发挥结构游戏教育作用的关键。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在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要求、思想、能力、行为、认知水平等问题,都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帮助、正确指导。这里,教师的指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既要主动地为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又要把握游戏中主体与主导的位置,同时还应顺合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完善的需要。
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试论教师对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和要求。
一、创设思想和物质条件,保证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
结构游戏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幼儿最先碰到的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建造什么?怎么建造?用什么建造?解决这三个问题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条件。而这三个方面又恰恰涉及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结构技能,以及结构工具。前二者是结构游戏开展的思想基础,后者是结构游戏必要的物质基础。因而,教师在准备游戏的开展、创设游戏的条件时,必须注意:
1、丰富幼儿的知识,加深幼儿对建筑物体的感性认知
这是开展结构游戏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了较细致的了解,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才会产生去建造物体的愿望。
首先,要积极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品入手,如幼儿的座椅、吃饭的桌子、睡觉的小床、操场上造型简易的跷跷板、滑滑梯、独木桥、爬杆、转椅、风轮等,逐渐发展到观察生活中常见或少见的物品(体),如电视机、电风扇、各类家具、小动物、汽车、飞机、轮船等。教师不但要引导幼儿掌握物体的主要特征,还要幼儿能区分同类物体的明显甚至是细微的区别。如椅子和凳子都是四条腿,一个有靠背,一个没有靠背;四条腿的凳子,有的是长的,有的是方的,还有的圆的;汽车都有轮子,有三轮,有四轮,甚至有六轮的;公共汽车的车身长而高,小卧车的车身矮而低……等等。这些大概的掌握和细致的区分,不仅有利于幼儿通过构造,真实地再现周围生活的物体,更能促使幼儿触类旁通,在构造物体时进行加工和创造。
其次,教师应该通过上课、参观、散步、图片、幻灯、模型教具等,指导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建筑工人的劳动,观察周围的各种生活建筑物,观察喜闻乐见的风景建筑,观察祖国的名胜建筑等。从单一的围墙、花坛、亭子、曲桥、长廊,到组合的公园、综合的乐园;从家乡的公路、鼓楼、码头、沿江路、招宝山,到祖国的万里长城、北京天安门。既要让幼儿经常直接观察实物,又可利用图书、画报、照片、电影、电视的介绍让幼儿间接观察物体。同时,还应该经常用谈话、绘画等方式巩固幼儿对各种劳动、建筑物和物体的印象。总之,幼儿脑海中积累的感性物象越多,他们构造时的表现力、创造性也就越强。
2、提供各种成品材料,充分利用多种自然材料
结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当然是离不开建筑材料的,建筑材料是开展结构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结构游戏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有由基本几何形体构成的大、中、小型的成套的积木;金属的、木制的、塑料制的各种可装拆的积塑、胶粒、插片、积铁等,以及各种颜色形状的串珠、插板、拼板等。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为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幼儿园更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材料加工。玩具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利用创造出来的玩具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活动,这就使游戏本身的意义和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这些未成型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它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废旧的塑料管、冰棍棒、火柴杆,经过卫生和色彩加工,幼儿能利用它奇思异想地拼凑出各种形象逼真的图形,如:蝴蝶、小花、房子、卡车、飞机、帆船等。再如那些随处可见的沙石、泥土、树叶、桔杆等自然材料,只要启发得当,也能成为经济实用且随意灵便的构造材料构筑成各种物体:用沙石堆造小山、山洞、桥梁、铺路,装置成“动物园”、“公园”、“农村”等自然景象;采集形状各异的树叶拼贴成各种动物、植物、物体的图案。教师提供大量的未成品材料,更能满足幼儿日益发展的智力和体力的要求。
此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或共同制造许多辅助材料,如各色小旗、纸花、小树枝、橡皮泥、彩纸、大小纸盒、水陆交通工具、动物园的小动物、小铲、小桶等。这些辅助材料的提供,丰富了游戏的内容,既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是突发奇想的需要,也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性。
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有了感性认识和建筑材料,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把这种认识通过材料表达出来,教给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掌握基本的铺平、延长、围合、加高、加宽、盖顶等方法构成造型简单的建筑,再要求幼儿逐步掌握用积木砌出不同造型的围墙,开外形不一的门窗等技能,直至学会用不同的积木和多种方法来表现建筑物及物体的基本部分和外形特征。
教幼儿技能,可采用示范、讲解的方法,引导幼儿由模仿练习逐步过渡到独立建造物体,再通过观察、启发、提示以及想象的方法,指导幼儿再现观察得到的印象、设计创造出新的建筑形象。
二、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构造建筑活动中,幼儿确定建筑对象,掌握建筑特征,选用建筑材料,运用建筑技巧,构造建筑物体,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应首先明确自己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所处的主导地位。每次游戏前,教师应对整个活动的发展有个周密的安排和细致的预计,避免放任自流。但避免游戏的放任自流,并不是说要教师喧宾夺主、包办代替,教师更应认识到,一切的指导工作都是围绕幼儿进行的,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游戏,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体。皮亚杰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的世界”。
他们随心所欲地装扮自己所熟悉的、喜爱的人物,自由自在地反映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任意选用需要和心爱的玩具及游戏材料,好奇心、好模仿和好活动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无疑,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活动,身心处于积极活动的最佳状态。这时,他们最容易接受教育,也最能够表现和发挥自己。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他们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指导就是在保证幼儿发挥这三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首先,要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独立构造。
一开始,幼儿的建筑活动往往是盲目性的,无意识地摆弄各种材料,把许多插片混乱地插到一起又不知在插什么,一会儿将积木堆高、加宽,一会儿又将自然形成的东西推倒。活动的目的性差,意愿表达不明确,更缺乏稳定的建筑主题。这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游戏的主题是不能强加给幼儿的,教师应适时引导,通过示范欣赏,提供特定场景,渲染某种游戏的气氛,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上,帮助幼儿产生建筑主题,将孩子无目的的游戏动作变为有目的的行为。
房屋建筑主题“动物的家”就是这样产生的。教师先为他们提供直观形象的动物玩具世界,诸如孩子们熟悉的小鸡、小鸭、小羊、小猫等玩具动物,然后说:“今天天气真好,看!许多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小鸡叽叽唱歌儿,小鸭呷呷忙洗澡,小狗汪汪跳起舞,小白兔儿一蹦一跳采蘑菇……天黑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了。呀!它们的家呢?它们都还没有家,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帮小动物想想办法吧!”于是“动物的家”游戏主题就自然产生了。
幼儿的建筑构造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模仿—再现—创造,这是孩子建筑活动的发展轨道。最初的原型模仿完全是直觉感知,在成人反复地示范和幼儿不断地模仿下,并通过重复练习,再逐步发展为离开原型的记忆模仿。这时,幼儿已是能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构造了,而教师的指导也应该转入幼儿独立构造的能力培养方面了。孩子在构造中遇到了困难教师不要急于代替解决,应该通过启发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构造的能力。如一位教师指导孩子用长积木建造电视塔,由于塔高而窄,建搭时总是发生倒塌现象,塔顶也无法安装。这时,教师并没有急着帮忙代筑,而是引导幼儿一起查找塔倾斜易倒的原因,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孩子们经反复实践和琢磨,终于找到了窍门。他们加宽了塔基,塔身改用长方块积木分层
堆搭,这样,加固了塔身的承受量,终于安上了塔顶,在欢呼雀跃中,孩子们既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独立构造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重视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激起幼儿的新需要,丰富游戏内容,深化游戏主题。
在建筑游戏中,一个主题的产生比较容易,但如何在一段时间里稳定游戏的主题,使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这很大程度上要看游戏是否有发展。一个新的主题确实能引起孩子的新鲜感,并激发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个主题如果不加以巩固和发展,始终停留在某一个高度上,那么,新主题也会变成老主题,而整个游戏也会因为缺乏新意而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引导、不断充实、增加、变化游戏的内容,激起幼儿新的建筑设想,新的建筑需要,从而使建筑游戏得以正常经常的开展。
这里提倡一个“因势利导”的指导方法,即针对幼儿现有的经验和不同的水平,教师加以不同的指导,“顺其势而巧以导之,施以导而迅其势也”。
建筑主题“宾馆”,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有关宾馆建筑物的许多造型形象,并通过画画巩固,模拟建筑,最后,终于完成了建筑任务。这些宾馆建筑,就造型来看,确实新颖别致,富有一定的儿童审美情趣,但此后孩子们的建筑就一直停留在了宾馆造型的修饰以及外形的细微变化上了,使得后来的宾馆建筑大都显得大同小异,只流于肤浅的形变而忽视了深度的思维发展,游戏进程明显滞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及时诱导,首先肯定了宾馆的建筑确实非常美,宾客住在这里一定会感到十分满意的,继而教师又提出,宾客来到这里,有的是来办事的,办完了事以后一定很劳累,怎样才能消除他们的疲劳呢?的宾客是来旅游的,怎样进一步增添他们的游兴呢?孩子们顿时灵感激发,豁然开朗,纷纷提出了各种设想和建议,先后在宾馆附近修建了大型的游乐场,雅致的咖啡馆,小巧的茶亭,宾馆外还用彩纸拉了一条蜿蜒的河流,上架一座九曲桥,桥头筑搭的“姜太公钓鱼台”,又利用各种辅助材料陆续修建了彩灯喷泉、绿化林、假山等等。宾馆内外纷繁热闹,情趣盎然。既深化了游戏的主题,又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既把结构游戏作为独立的游戏,又与各科教学和各类游戏相互联系,互相渗透
游戏法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和幼儿的学习、劳动等活动不是绝对独立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相辅相成 的教育手段”。这是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它进一步完善的保证。在幼儿园,结构游戏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出现的,但结构游戏的开展又同时是渗透在其它各类游戏和各科教学活动中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结构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两个联系。
第一、同各科教学的联系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应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游戏活动之一的结构游戏也应密切配合语言、常识、美术等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幼儿建筑游戏的主题,通常是以教师的语言启发,故事讲述,物体认识,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产生的。语言、常识教学所形成的知识印象是结构游戏开展的基础,而美术的构图、布局,计算的空间图形及数量认识又是结构游戏得以发展的条件。孩子们认识类型的不断增加,语言叙述的不断深化,美术意愿画的不断扩散,诸如“停车场”、“马路上的汽车”等建筑主题也就应运而生了。由于孩子善于模仿生活现象,又常提取故事情节使之反映于构筑建造中,因此,一个简单的主题往往会被孩子们开发挖掘得深入透彻,丰富多彩。搭好“马路上的汽车”,他们会设想汽车没油了,车胎爆了,于是又出现了“汽车加油站”、“汽车修理站”。一块积木不小心碰掉了,他们又会灵机一动编出一段车祸事故,“叮叮当当”地开来一辆救护车后,游戏的主题一下子又转入了“小医院”的建筑,幼儿脑子里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印象使得建筑的主题层出不穷,妙趣横生。
各科教学活动为幼儿建筑游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反过来,建筑游戏的开展也同时巩固深化了各科教学。幼儿在装饰美化游戏环境和建筑物的活动中,必须充分运用美术教学中所学到的造型设计、布局变化、色彩搭配、整体与局部的正确处理等一系列知识技巧,来提高建筑水平,这样,同时也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幼儿的建筑活动并不只是局限于动手和动脑,教师还应该通过游戏,鼓励幼儿多动口。如大型建筑物配合建筑时的语言交往,意见提供,创新建筑时有声有色、有条有理的介绍讲解等,这些不但增强了彼此学习的机会,也较好地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既满足了孩子的个人表现欲望,又提高了孩子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因而,游戏的开展和教学是对立而又互为统一的。
第二、同其它各类游戏的联系
建筑游戏的游戏性不仅体现在建筑过程中,即运用游戏材料构筑想象中的生活建筑物,而且也体现在利用建筑成果进行游戏,继续想象地反映显示生活。这
就使得游戏同其它各类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在创造性游戏中,建筑游戏同角色游戏的关系最密切。角色游戏常常为了创造角色的游戏环境,如“娃娃家”、“公共汽车”、“幼儿园”等,先要进行建筑,布置场景;而建筑游戏在建成某一物体或场景后,也常常加入角色和情节,发展成为角色游戏。这个转化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游戏的完整性。孩子在完成了大型“游乐场”的建筑以后,就开始了参观游赏,门口设售票处,里面有导游,娓娓地介绍娱乐设施,带领游客各处参观。“军事基地”建成以后,孩子们立刻投入了军事游戏,插一面红旗的为解放军阵地,竖一面小黑旗的是敌人阵地。双方“交战”每一个孩子是那么投入,那么逼真。嘴巴模拟枪炮声,“缴枪投降!”声勾勒了一副生动而兴奋的战斗场面。游戏中,建筑物不小心造破坏了,孩子们也能继续沉浸在游戏中,宣布“双方暂时停战,各自清理战场”,有的还组织战士“维修建筑,改进武器”。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又重新转入了建筑活动。
总之,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建筑构造,在利用建筑成果进行其它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建筑兴趣,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发展了游戏,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随着幼儿教育科研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游戏在整个幼儿教育中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指导作了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有不妥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教。
第二篇: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指导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指导
一、基本概念
结构游戏: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创造性游戏之一。使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动构造建筑工程物体的形象。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性;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坚持到底的品质。结构游戏,被称为是“塑造工程师的游戏”。
二、结构游戏的教育功能:
1、促进幼儿感知和动作发展,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2、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结构材料的大小、颜色、性质、形状和重量等方面的知识,并获得一些空间概念(上下、前后、左右)和数量概念,发展幼儿的认识。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有助于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
5、有助于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6、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美的能力。
结构游戏是一种艺术造型活动,幼儿在再现周围事物时,在颜色,形状,各部分比例中均要体现对称,协调和美观的要求。
三、结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1、平等、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
老师应以一颗童心来接纳每一个孩子,以与孩子平等的心态和孩子沟通,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孩子们能做的、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去想;孩子们能探索,发现;孩子们能计划、安排的,让他们自己去计划安排;孩子们能选择判断的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判断;孩子们能获取的,让他们自己去获取,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顾忌少,可以充分地想象、交流,表现,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自主性的培养。
2、开放的丰富的物质环境(1)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室内、(活动室、寝室)室外,走廊都可以成为幼儿游戏的空间。
(2)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3)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结构材料
小班:色彩鲜艳、大小适中、并便于操作的材料,中班:种类各异的有一定难度需一定力度操作的材料
大班:精细的有难度的,创作余地更大的结合结构的材料
(4)广泛搜集废旧物品作为辅助材料
自然物和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是一种未定型的建构材料,能够一物多用,它与定型的材料相比,不仅经济实惠,价廉物美,而且还更有利于幼儿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纸箱,纸盒,挂历纸,冰糕盒,贝壳,鹅卵石、可乐瓶,吸管等等。
(5)及时更换,补充结构材料
随着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多次摆弄同样的材料,幼儿也会玩腻,如果很少有幼儿去玩或很少幼儿专注地去玩这些结构材料,老师就要及时地更换这些材料,但是更换的频率也不能太快,以免幼儿的注意力过多地被材料的色彩和外形所吸引。
(四)结构游戏的指导:
1、明确以幼儿发展为本,突出创新、自主能力的培养目标。
2、丰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印象,关注并注意收集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走出幼儿园,观察。家长注意丰富幼儿的经验。
3、帮助幼儿认识结构材料,学习操作的技能。
结构游戏复杂,对智力和动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指导,可能会导致幼儿因缺乏操作技巧丧失信心,放弃构造活动或长时间停留在敲敲打打,推来扔去的低水平游戏状态。
识别材料(大小、形状、凹凸、颜色等特征)
结构操作技能(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连接、穿套、编织,粘合造型等方式)
结构分析技能(学会看平面图形,分析结构范例)
4、有顺序地提供结构游戏材料
(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
摆弄实物及材料→拼排有形物的分割材料
(如拼图、镶嵌板等)→几何形板块的任意组合
(如积木,七巧板等→操作无形象意义的结构元件(低结构材料)。
提供低结构材料的同时,指导结构操作技能。
5、引导幼儿自主地游戏,注意培养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6、儿童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
①模拟结构是指模仿结构实例的构造活动
A、结构物的模拟(模仿范例)
B、图纸中结构物的模拟
C、实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拟
D、绘画等平面形象图的模拟
摸拟构造时要指导儿童用结构分析法去观察。其基本步骤一般为:
分析范例;
演示结构中新技能和结构难点;
指导儿童分步建构各结构部件,再将结构部件组合成整体。
②命题构造:主要是指定主题的造型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结构的目的性,发展儿童构思的能力。
例如建构鸭子、公园
③自由构造:是指儿童按意愿进行的创造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发挥儿童的独立性,自由想象与创造。
五、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地位与作用
1、尊重幼儿的游戏
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选择游戏内容,主题,材料,玩伴的权利,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尊重幼儿游戏中创造性的表现。尊重幼儿的作品。
2、支持幼儿的游戏
首先,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游戏,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幼儿的游戏以支持。
其次,教师要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三,教师要满足幼儿游戏的进程。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考游戏的进程,了解幼儿什么时候可能需要教师什么帮助,及时给幼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刺激幼儿结构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3、参与幼儿的游戏,以玩伴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幼儿游戏,老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需要,特点和问题,教师可以游戏的口吻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幼儿更好地游戏。
4、引导幼儿的游戏。老师可以利用创设的环境,日常生活及教育活动的内容引发幼儿的游戏,及时向幼儿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幼儿的游戏。
六、泥沙游戏及其指导
泥沙是一种自然的建筑材料,配合辅助工具,儿童,可以开展变化无穷的结构游戏。不同年龄的儿童都喜爱玩泥沙游戏。从装沙堆山到借助工具造型,无不折射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泥沙游戏在家中常受到限制,所以在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条件。
玩沙活动的价值:①满足情绪的需要(无拘无束随意活动、宣泄情绪,心情愉快)能控制自己身边事物的愉快感觉,悠然自得,松驰平和)
②练习大小机肉的动作
③发展智能(特别的感官刺激,发展幼儿感知能力,量、形、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④发展社交技能
(一)准备工作
沙箱:冬季不凉,有的可移动
1、在向阳处设沙地:面积大,幼儿活动余地更大。
2、为使沙子湿润需要洒水(干沙和湿沙)
3、天气很热时,可以幼儿设太阳伞遮荫。
4、添加玩沙、泥的辅助工具和材料,如小桶,小铲、模具、树枝、小棍等
徒手玩沙
(二)过程指导:
用各类用具和玩具玩沙
1、游戏前对幼儿提出要求,如注意安全,不扬沙,不挥舞铲子不把沙土弄到池外,箱外等。
2、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游戏
3、注意培养中大班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及相互间合作
(三)整理场地
1、提前几分钟提醒幼儿要结束游戏了。
2、提醒幼儿把游戏材料工具收拾在特定地方。
3、把不小心弄到外面的泥沙扫起来倒入池内。
4、提醒幼儿相互把衣服拍打干净,抖掉裤脚,外套上的泥沙,回去洗手。
思考:幼儿园有哪些玩沙设备和用具?怎样存放在这些物品和安排玩沙活动的场地?在玩沙活动时,如果幼儿不用你提供的用具或使用方法与你设想不同,你会怎么样?
七、玩水游戏及其指导
虽然玩水游戏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结构游戏,但是游戏过程有着结构游戏,纳入结构游戏的范畴。
玩水是儿童最自由美好的游戏之一。有些老师会担心这种游戏,怕孩子弄得太湿或过于兴奋。
(一)意义:
1、玩水游戏是使人专注和感到舒适的游戏,玩后会使儿童感到清新和愉快,尤其在夏天。
2、玩水游戏可以使儿童从压抑和紧张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激发社会性游戏,幼儿常常和同伴有较多合作和交流。
3、倒水与量水的游戏可以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在玩水中可以丰富幼儿关于水的经验及估计容量(这一大杯能倒几小杯?)及守恒概念。
(二)准备:
1、根据计划决定将玩什么样的玩水游戏,用什么样的水(肥皂的、有颜色的、清洁的、热的或冷的)。
2、配置游戏设备和辅助材料
3、准备游戏穿戴的不透水的围裙、袖套、毛巾等物品
(三)过程指导
1、游戏前引导幼儿讨论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2、幼儿乐于帮忙往盆里倒水,并安置好设备。教师可利用这一机会,导入游戏。
3、中大班幼儿可适当强调游戏的教育目的(倒玩水与有关水的科学实验)
4、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外面,弄湿衣服
5、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倾听,随机引导
(三)整理场地
1、游戏结束时,幼儿可帮忙舀出盆里的水,浇花草
2、用抹布擦干水桶和玩具
3、把设备和材料放回指定位置
4、换掉湿衣服
八、幼儿结构游戏的评价
幼儿结构(积木)游戏水平评价表(见教材)
第三篇:幼儿园结构游戏指导四环节
幼儿园结构游戏指导四环节
结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及与结构游戏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的生活的一种游戏,有着广泛的教育作用。实践证明,要组织结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艺术固然重要,但其他几个相关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环节之一:兴趣——解决为什么要游戏的问题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
幼儿参加结构游戏,往往是从感兴趣开始的。结构游戏中雪花片能变出花篮、秋千、电视塔等许多有趣的造型,一堆不起眼的积木能搭出各种各样的房子。这一切在孩子们的眼中多么新鲜、有趣和不可思议,他们对拼、插、搭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个个跃跃欲试。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利用多种方法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构造活动的深厚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1.用优美的结构作品吸引幼儿
教师可事先构造出各种各样的结构艺术造型展示给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去感受欣赏这些作品,去了解结构材料和结构技能的丰富多样性,体验艺术美。面对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尝试之情油然而生,产生了我也想做的愿望。
2.让幼儿动手试一试
在幼儿想动手做的基础上,可为幼儿创造条件,提供尝试操作结构材料的机会。孩子们搭一搭,插一插,左看看,右瞧瞧,无意之中搭的东西好像一辆小汽车,加上两块积木又好像是小房子,兴奋之中,构造兴趣愈加浓厚。当幼儿对构造活动产生了兴趣后,他们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简单、随便地拼拼、搭搭、拆拆的玩材料的水平上,而力图运用加宽或插接等技能,使建筑物更稳固或造型更完美漂亮,这时,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结构技能。
环节之二:技能——解决怎样游戏的问题
幼儿结构的技能技巧,往往影响着游戏内容的扩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当幼儿对结构游戏有了一定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建构技能,而建构技能越发展,他们的兴趣也就越浓郁。
1.帮助幼儿发展结构技能,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搭积木为例,小班幼儿只要求其能用搭桥等简单技能来造型;中班幼儿就增加了要求,应该会对称搭建,会封顶,会围合,能使建筑物平衡不倒等。再如雪花的插接,教师从单个雪花的插接入手,引导幼儿随意构造出大小、长短、色彩不一的单物体,并组合、想象,进一步构造更完美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再教幼儿学习螺丝、积塑等材料的连接技能,使幼儿逐步掌握熟练,玩出水平。
2.教师指导幼儿学习技能,应该在观察、了解幼儿结构水平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如:有一次,幼儿用螺丝玩具插接飞机,左插右插就是构造不出尾部上的造型,起先我只是静静地在一旁看着他们玩,这时,就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尾部再插上一个小拐角试试看。幼儿操作后,果然成功了。又有一次,幼儿用雪花插建大桥,他们想使大桥站稳,但几次尝试都失败了,大桥不是向前倒就是向后歪。我观察到这一情况后,建议幼儿在底部插出几个桥墩,加宽底部。幼儿反复尝试,大桥终于稳稳地站住了,孩子们高兴得拍起手来。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幼儿不但在搭建中增长了技能,而且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科学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构造游戏中,孩子们遇到了一个个疑难问题,又开动脑筋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一个个地加以解决。他们逐渐懂得了建房子时要打好基础,要把底层建得结实、宽大,材料要下重上轻,要注意材料的高矮一致才能平衡的道理。玩沙子时,小朋友通过实践逐渐懂得了,只有在沙中放点水,拍得很结实,才能开始建房子,挖山洞……掌握了熟练的构建技能之后,幼儿游戏起来得心应手,又产生了构建更完美、更复杂主题的愿望。
环节之三:题材——解决玩什么游戏的问题
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较细致的了解,并有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那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美丽的大自然,独特的风景名胜,都是幼儿结构游戏的最好题材。采用带幼儿参观、游览、观看电视节目、欣赏建筑图片等形式,引导他们有目地、有计划地观察、积累,丰富表像,向生活要主题,向大自然要内容。如:大班幼儿玩公园的主题游戏,幼儿集体创作。根据以往的经验幼儿的作品中只有畦、大树、花草、椅子等,结构单调,内容贫乏。我没有急于指出应该有什么,应该怎样怎样,而是再一次的组织幼儿到观察。散步时,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幼儿乐园、长廊、小西湖、旰冰专用、喷水池等。回园后,我先组织幼儿谈话,让幼儿先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形状、什么色彩,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应该们于什么位置,巩固了幼儿对公园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同主题游戏,内容就丰富多了。出现了积木围成的小西湖,湖中漂着雪花插的游微、智力拼板拼成的荷花、荷叶;儿童乐园中,转盘、秋千、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用雪花插的长廊、碎石堆的假山等。且构造精巧,摆放合理。有序,再陪衬上小草、小花、游园的小人物,一座栩栩如生的现在活动室中。可见,幼儿对事物没有充分的认识、深刻的印象,就只能闭门造车,根本构造不出精巧、丰富的造型来。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时,可要求幼儿注意并说出物体各部位的、形状、结构特点,总结表像,发现规律,有肋于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公共汽车的车身长,有六个大车轮,司机的座位在前,乘客的座位在后;小轿车有四个小车轮,中间高,两头低,像项草帽;平房的屋顶多数是斜的,楼房的屋顶一向是平的;椅子和凳子都是四条腿,一个有靠背一个没靠背。这些都是幼儿构造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难点。
环节之四:材料——解决用什么来游戏的问题
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在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来摸索、学习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最好的玩具是那些他们能够随意地用以变更的玩具。玩具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在游戏中特别重要。
1.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投放、变更和调整结构游戏材料,科学地指导幼儿使用和操作。如:为小班幼儿提供体积较大、形状单一、色彩鲜艳、便于操作的玩具材料;到中班时,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增强,可以增加种类各异的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力度操作的材料,如可以将体积较大的积木更换下来,同时增加一些木板儿、废旧瓶罐、玩具小动物、小木偶等辅助材料。到了大班就可以提供一些精细的有难度的,创作余地更大的结合结构的材料。
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注意幼儿的能力差异。以能力强的幼儿,可引导他们用辅助材料建构,对能力弱的幼儿可提供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材料。
2.教师应深入探究已有材料的玩法,使物尽其用。仅仅为幼儿提供配置材料,并不能保证良好的活动效果,要使这些玩具材料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正如一位研究游戏的专家苏塔玛指出的:“游戏材料只是游戏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没有与游戏有关的直接和间接指导的情况下,游戏材料本身不会有教育意义和可解释性。”
对幼儿园购置的现有材料,教师应进一步分析其特点,深入探索更多更新的玩法。明确某种玩具在培养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上作用更明显,每一种玩具材料可以有哪些玩法,哪些是常规玩法,哪些是扩展玩法。如:雪花片可以用来插接出各种立体形象,又可用来拼摆小路地板等平面造型;拼字积木可以用来拼字、搭房子,又可用来作米诺牌;又如冰糕棍可以用来数数、玩撒棍、拔棍,又可用来拼摆图形或用作辅助材料。这样一来,一种玩具有了多种,实现了一物多用、一物多玩。
此外,教师在探索各类玩具材料的特点、玩法时,还要注意向幼儿学习。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对周围事物往往有着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在使用玩具材料时有些孩子尽管经验缺乏,但没有框框,往往不受原有正规玩法的限制,有受定势影响,能够独辟蹊径。教师可从幼儿那里得到启发,从而丰富对材料特点与功能的认识,探索多样化的玩法,更好地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应当认识到,幼儿既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对象。
3.教师应指导幼儿自制玩具材料,满足游戏发展的需要。教师不能被动地局限于购置材料,因为购置的材料往往满足不了幼儿游戏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就指导幼儿充分利用自然物、无毒无害废旧物品些游戏半成品和一物多用的成品,让幼儿在游戏中能独立构思,创造性的运用。如用高梁桔芯做成小椅子、小床,用废纸盒糊成纸盒积木等。还可提供给幼儿橡皮盘、木片、蛤蜊皮、胶泥、线轴、蛋壳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需要的游戏材料。既满足了游戏的需要,又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条件,也就为组织好结构游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指导开展游戏了。
第四篇: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幼儿在入学前就接触过许多新奇的玩具,做过多种游戏,入园后面对的玩具或许没有家中玩具那样新颖、吸引人,幼儿可能会没有兴趣不知所措。作为教师,适时进行指导非常必要。孩子喜爱游戏,尤其是运用多种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的活动,他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游戏操作中通过多种动作和多种变化,产生愉快感,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一、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结构游戏兴趣
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奇,注意力易分散,怎样让看似普通的结构材料吸引他们呢? 首先我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认识到玩具的变化。如让幼儿观看老师利用大型积塑插接自行车扮演家长接送孩子,用雪花片插接篮子装东西,用大型积木搭房子和山洞做体育游戏,他们感到很兴奋。然后带领他们去参观大班小朋友有主题的结构游戏,如他们结构公园的门、亭子、小河、小桥、娱乐场所中的小动物、铺的路等,并让幼儿进入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参与创作的欲望,在这时放手让幼儿给哥哥姐姐当小帮手,让他们试着去拼搭、插接,初步感知各种材料,为以后独立游戏奠定基础。
二、认识各种材料及用途,教给幼儿简单的结构技能。
小班幼儿刚开始玩时,要先教他们认识结构材料的名称、形状、颜色、大小,再示范怎样结构。如插接小动物时知道眼睛、嘴巴、身体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可用什么来插,选几个等。插接时要小孔对小孔,往中间插,而胶粒玩具却要孔对孔向下轻轻一按。我利用较形象的语言、编成儿歌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如结构时念儿歌:“眼睛对眼睛,小手拉小手,去找一个好朋友⋯⋯”这样幼儿易掌握有的插,有的拼,有的搭。然后教幼儿怎样加宽,怎样变高,又怎样才能合拢,同时启发幼儿想象结构成形以后像什么,还可以怎样变,然后让幼儿自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帮助幼儿选择材料,用语言提示幼儿比一比,想一想,选择适当的材料表现物体的色彩和形态。
三、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幼儿确定主题,较准确掌握主题特征。
在引导幼儿独立游戏时,针对我班幼儿年龄特点,以结构简单的单个物体为主,如鸭子、小鸡、长颈鹿等小动物、自行车、摩托车、飞机、船等交通工具,还有其他的如花篮、手枪、人、桌椅、冰箱等。指导幼儿进行结构时,首先引导幼儿较准确掌握这个活动中主题的特征,如插接飞机,让幼儿认识形状、大小,飞机的主体、机翼、机尾,用什么材料等,再示范怎样插才能插出机翼和机尾。插花篮,幼儿易插接,但难点在于篮柄,这时应让幼儿掌握篮柄是向上斜插而成的,可让较能干的幼儿在插好后进行创新,并帮助个别儿童。在老师的参与下,进行简单有主题的活动,让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激发进一步创新的欲望。
四、丰富游戏环境,提供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结构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游戏时,教师适时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幼儿自由选择某些材料来满足需要,如以物代物,把某种物品假想成需要的物品,用纸屑当饭,把彩色挂历纸剪成各种形状放在盘子里当菜,点心等,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让幼儿有充分的余地去创新。幼儿结构游戏可采取独立游戏与合作游戏相结合,大小朋友带动较小的幼儿,老师与幼儿共同合作,会创造出更多有趣而有主题的结构游戏。对提高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我班幼儿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幼儿喜爱并知道用、大型积木在地面上结构大门、小桥、楼房、小路、火车等,而胶粒对小朋友来说更灵活,变化更多,他们能结构出动物、用具、玩具等。值得说明的是幼儿在游戏初期拼搭出来的不很形象,但他们会说出名称,在这时,教师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而应用赞许的眼光来支持、表扬他们,让他们有信心来完成各种结构游戏。
第五篇:幼儿园游戏指导
幼儿园游戏及指导
一、游戏的定义及分类
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的有序活动。通过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及其材料等可以判断儿童是游戏还是非游戏。
2、本质特征
①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②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③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伪性; ④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3、儿童游戏的分类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手指游戏)
二、几种主要游戏种类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指导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2、各年龄班的特点与指导 小班
特点:小班幼儿处在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感兴趣,但角色意识差,游戏主要
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交往少,主要与玩具发生作用。
指导:
1、教师为幼儿创设主题游戏的环境,提供种类少,数量多的成型玩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
2、教师要不断提醒幼儿角色,强化角色意识
3、允许幼儿扮演相同的角色
4、教师以角色身份介入
5通过评议再现游戏,给幼儿以模仿的机会,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中班
特点:对扮演角色感兴趣,初步理解角色的职责,情节单一,主题不稳
指导:
1、根据幼儿熟悉的社会内容创设游戏环境,并提供替代物
2、有计划的重点指导游戏过程的各环节,一段时间内重点指导解决一个主要问题
3、教师以角色影响游戏
4、鼓励几个幼儿一起游戏
5、组织幼儿评议
大班
特点:幼儿对角色扮演较逼真,角色增多,能按角色职责行动,经验教丰富,主题新颖,能反映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处在合作游戏的阶段
指导:
1、提供游戏的时间、地点、材料,要求幼儿集体讨论游戏的主题、情节、计划
2、教师更多的以语言建议,适时帮助,重在促进游戏的开展,增进幼儿的交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促进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坚持性的发展。
4、评议活动占重要地位,讨论、分享、游戏的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二、)结构游戏的指导
1、结构游戏——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来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
2、结构游戏的发展阶段:
①摆弄——两岁以下儿童的典型行为。(只拿积木,或抓几块)
②重复——用一样大的积木堆高、叠加、平铺(小班)③搭建——可用一块把几块连接,如:搭桥、门(小班)④围封——用几块积木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如:动物的家、汽车库
⑤模型——利用对称平衡原理建造模型
⑥再玩——幼儿为自己所造的东西命名,(电影院、幼儿园)多个幼儿共同完成。
3各年龄段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小班
特点:幼儿对结构动作感兴趣,“重复、摆弄、堆高、推倒”无目的不会先构思,主要以材料形状来理解用途。指导:
①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搭给幼儿看,参观中大班的结构活动,引起兴趣。
②安排场地,准备足够的元件,每人一件。③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鼓励幼儿搭简单物件 ④教师经常有意识的让幼儿说出自己结构的名称,引导理解,目的性、计划性加强。
⑤建立简单的游戏规则(爱材料、整理材料等)⑥教幼儿简单的整理和保管、爱护玩具。中班
特点: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对结构过程和成果感兴趣,主题相对闻定,能独立整理玩具。指导: ①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②培养幼儿设计结构方案,会看平面图 ③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将平面转化为立体 ④组织3——4名幼儿开展小型集体活动,教幼儿分工,合作游戏
⑤组织幼儿评议,独立发表意见 大班
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增强,能教长时间的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指导:
①培养独立建构的能力,能按计划有序开展。②主题建构时学习表现细节和特征
③欣赏自己和同伴作品,逐渐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④鼓励幼儿集体构造,公设方案,确立规则,分工合作,开展大型结构游戏。
(三)、表演游戏及指导
1、表演游戏的定义——指儿童按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学作品中的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以儿童自主,独立地对作品的理解去游戏。
表演游戏的主要形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歌舞剧表演等。特点:幼儿游戏中自己表演角色,自愉自乐,不在乎有无观众。3——4岁幼儿只能表演自己看到、听到印象深的情节、片段;5——6岁的幼儿有计划性、有组织性。能理解情节、内容、角色的对话等。
另外:用材料进行表演的如:桌面表演用玩具在桌面进行,口头表演,再现文艺作品;木偶表演——布袋表演、体线木偶表演、手指木偶、影子表演。指导:
① 教师示范表演,激起幼儿表演的欲望。
②运用讲解、谈话等方式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③通过编制练习性游戏,使幼儿掌握表演技能。④通过参与,对幼儿进行指导。⑤以观众身份在表演外进行指导。
(四)规则游戏及指导
1、规则游戏的定义——以成人选编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
①智力游戏——把智力因素和游戏形式结合起来,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愉快的活动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智力包括注意、记忆、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按游戏发展幼儿某一方面能力为依据,②分类:发展感知能力游戏如“奇妙的口袋”,发展观察力的游戏如“找错处”,发展记忆力的游戏如“什么图片不见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游戏如猜谜、拼图等游戏;思维能力的游戏如,各种智力棋,走迷宫拼图等游戏;发展语言的游戏如“接句、讲述”)
③结构——任务 即智力游戏的目的;构思 即玩法包括开始进行和结束;规则 即游戏的顺序和被允许和不被允许的活动;游戏结果 即游戏中努力达到的目的和要完成的游戏任务
④指导:⑴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计划如何向幼儿提出游戏内容、玩法和规则,向幼儿提什么问题及怎样提,如何激发幼儿兴趣,照顾个别幼儿。
创设环境
场地、玩具、材料的准备
组织
考虑游戏时的准备 ⑵帮助幼儿学习游戏的玩法
教师要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说明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结果。
有操作练习的游戏,应事先教会幼儿的技能,规则可在游戏过程中逐步提出(小班:规则要一步一步地提,还要经常提醒;中班:要示范讲解规则,必要时给予指导;大班,主要依据语言讲解,要求幼儿严格遵守)
⑶正确运用游戏材料
材料充分,每人或每组一份材料
可鼓励幼儿自己准备材料
要挖掘材料的多种用途
⑷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游戏
体育游戏
①定义——以发展幼儿的动作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游戏 ②种类——按动作性质分,有跑的游戏、跳的游戏等
按有无情节分,有情节游戏和无情节游戏
按活动量大小分,竞赛游戏和无竞赛游戏
按教师的组织分,结构规则较复杂的“小马运粮”和结构较松散的自由玩的游戏“抢椅子”“躲猫猫”
按有无运动器械分,器械类“滑梯”和无器械类“追跑”
民间游戏“抄蚕豆”“格房子”等 ③指导
⑴游戏前的准备 熟悉游戏、制订计划
物质准备(场地、头饰、器械),服装的整理。⑵游戏的进行 集合幼儿 讲解、示范
先讲清游戏的名称、再讲解玩法、即情节角色之间的关系,怎样做动作等,然后再提出规则,示范游戏中的动作。(教一定的技能后,再开展游戏,教师应站在幼儿看得见、听的清的地方,简单的游戏可部分示范、复杂的可全部示范)分队、分角色(各队角色能力要均衡)第一 各角色要有适合的体力和智力
第二 能使游戏顺利地进行,有利于完成游戏任务 第三 对全体幼儿和他本人具有教育作用 小班
教师担任主要角色,起示范和作用,再请能力强的幼儿担任主要角色 中大班
由教师和幼儿自己来担任主要角色,再轮流选择开展游戏的方法
中大班的幼儿学习较复杂的游戏时,可以分段进行再完整游戏,底龄幼儿可以看中大班的游戏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重视幼儿动作的发展
游戏中品德与智力的教育
游戏的安全 ⑶游戏的开展
应选在幼儿既得到满足又感到疲倦的时候 要做整理动作 简短的评价
音乐游戏及指导
1、定义——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一种游戏。以发展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及节
奏感为主要目的的游戏。
音乐游戏有音乐、有情节、有角色、有规则、有内容等并与音乐相符。
2、音乐游戏的种类
从内容上分 ——有主题的如(找朋友)和无主题的(击鼓传花)
从形式上分——捕捉或竞赛两种(前者指在音乐结束后游戏开始,后者指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如“丢手捐”
3、音乐游戏的指导
①选材
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两拍子、中速 ; 中班:三拍子、附点音、较快 ;大班:八分音付六拍、很快、很慢速度变化
⑵游戏内容要健康、幼儿能理解、有趣味性 ②方法
第一、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分析游戏的结构性质、情趣、风格、形象特点、情节、角色动作、规则的分析、了解幼儿的情况、场地的准备
第二 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内容、主题、,角色 第三 熟悉游戏音乐
歌曲应学会有表情的唱,乐曲应反复欣赏过,幼儿对节拍、情趣完全熟悉,再让幼儿打出节拍 第四 学习游戏动作
模仿和创造两种,小班,多模仿,中大班幼儿可创造动作 第五 游戏的进行
教师先帮幼儿分配角色,动作可示范、可创编,也可让能力强的幼儿共同创编,简单的示范一遍,难的可边讲解边示范 教师再讲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简单的可以整体玩,难的可分段玩 第六游戏的进行
幼儿熟悉了之后,教师可让幼儿自己分配角色、组织游戏,再创编游戏。
三。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1、为游戏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包括经验的准备、时间、环境的布置等
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发展情况
3、视游戏的开展情况引导幼儿讲评游戏,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四、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式
1、平行式介入——教师在幼儿的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游戏,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暗示指导作用。
2、交叉式介入——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必要时,教师以某一
角色进入,促进游戏(时进时出)
3、垂直介入——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违规或攻击性行为时,教师直接以教师身份进入游戏,直接干预。(不多用)
五、各年龄班游戏观察重点
一、观察的主要内容
观察时,主要围绕“人”和“物”两方面,就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作主要的观察内容。具体表现为:游戏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游戏中角色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二、各年龄班观察的重点
小班: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你有、我也要有,对相同的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中班: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游戏情节较小班丰富,处在角色的归属感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人与人之间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是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大班: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及能力的增强,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