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研究总结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11-679931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7 07:44: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有效作业设置的研究

2009——2010年下学期研究总结

本课题是上学期申报的,当时下来时已经到了学期末,不能再开始进行研究了。这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有效作业设置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开题报告、教研探讨等方面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1、对本校中高年级学生作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做了一定量的分析与研究。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数学作业全班都是整齐划一,好、中、差学生都要完成相同的作业,这样使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只有少数几个数学教师会考虑后进生的学习状态,也只是在作业本中的最后几道拓展性的题目可以选择不做,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上完一节数学课,学生就要完成相应的数学作业,而作业的来源就是学生统一订购的数学作业本或练习卷,这些都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和学生习以为常的一件事。学生的作业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不做或偶尔做,在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被大大压抑甚至扼杀。没去思考:随意、超量 的作业,学生对这些作业没爱好,有的甚至不完成,或者为应付检查而勉强完成。,通过调查,更坚定了我们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有效作业设置的研究》的决心,设计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业模式,以改变学生知识简单机械重复做作业的现象。

2、开题报告,使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使命

2010年6月11日,我校隆重举行了开题报告仪式。校级领导对这个课题很重视,并赋予最大的支持,教导主任王信干是一位多年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前辈,我们都深深地被他的点评折服。教师在相互讨论及共同研讨中,找出数学作业改革之所以不能实现的原因如下:①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研读不够深入,只从课程标准中获得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基本理念等,而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的学习研究较少。②对学生研究不够。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同一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能。一句话,不能“以学定教”。③缺乏锐意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担心运用分层作业,会打击部分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越学越差。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一味求实。因而使课改走进“穿新鞋,走老路”,学生思维得不到活跃,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制约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我们开展实验研究,更主要的还是得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所以我们的教师平时应该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观念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通过本学期的研究,使我认识到,课题研究其实不仅仅是在表面提高我们每位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多的是要求我们做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的优秀教师,尤其是开题报告会上王主任的点评是我受益终生:搞研究要踏踏实实的进行,每一项工作都是务实的。让我们的研究真正的走进课堂,这也正是我们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有效作业设置的研究

2010——2011年上学期研究总结

秋去冬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有效作业设置的研究》又渡过了一个学期。在这一阶段时间内,我们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着重针对这一课题开始了紧张而有序地研究。现将这一学期所做工作做如下小结:

1、认真努力钻研教材,实现作业目标更贴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在学习了“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六〈1〉班38人去省旧址参观游览,门票每人50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这道题的练习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

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2、根据学生情况,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教师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直至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成A、B、C几个小组,各小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形成最优资源互补组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确定,依纲扣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制定适度而又有层次的作业目标。

3、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

中年级教师分层设计作业并打破传统批改方式,开始“符号纠错,评语指导”的尝试;高年级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作业,呈现批改方式多样化,除了课堂内的“互批互改,小组批改,分项评价”等方式的研究,还重点对“等级加批语”方式进行试验研究。

针对作业的设置如何做到有效批阅,有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学生参与作业批改。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评价,也可以让 A组的学生评 B组的学生的作业,让B 组的学生来评C 组学生的作业,C组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评A组学生的作业,并且做到及时反馈,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从而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阶段研究,学生在作业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得到了提高,我们在研究中也总结推广了作业设计几种有效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参与作业,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提出了学生作业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各种建议,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时间与作业时间之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课程计划与作业反馈之间的问题?如何做到分层训练与个性化训练的统一?……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这也正是我们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有效作业设置的研究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试验小结

作业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劣是决定是否能真正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设计以学生为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作业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一个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学习多方面理论,联系课题实进行研究。我们组成员不仅注重学习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即:最近发展区作业理论,陶行知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人数学论——《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还学习了与课题相关的个体差异论等一些理论知识。平时还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深入的研讨,让教师学习运用新理念进行作业设计的技艺。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县级的教研活动、本市及大市级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力争参听观摩的名额,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走出见世面、取真经。这些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要及时回报学习收获,并上好回报课。此外还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及报刊杂志,并做好学习笔记,定期进行交流评比。各种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更使他们逐步具备一个学者的气质。

2、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可能如此单一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去观察、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抽象概括出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研究组设计的作业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活动,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本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一些生活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后,可让学生为运动会设计奖杯:

(1)每一样图形都要用上。(2)设计要科学,外形要美观大方。另外让学生自主作业,更能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3、作业批改评价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

自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注重作业批改方式多样化基础型作业:课堂中,集体评议,教师适时表扬;课后的老师全部批改,适当的时候可学生互相批改。以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学生对自己错误原因的深刻认识。

思维训练型作业:教师集体讲解,让好的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为中间生和后进生打开思路,活跃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践型作业:集体交流反馈和家长反馈意见相结合。家校合作,效果明显。

学生自创作业:学生集体评价,教师适时点评,好的收进作业集。使学生渐渐理解每种题目类型设计的真正意图。我们可喜的发现: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批改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真正的体现出了素质教育。再有,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让更多的教师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科研和精心备课中,对更新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采用这种作业设置策略,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积极主动的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我们继续思考,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做法,探索巩固,完善,实验过程。

第二篇:研究总结

感恩教育研究工作报告

一、对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工作的认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知感恩,懂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之下,人们在物质享受得到极大的满足的同时,精神的因子却逐渐从灵魂和肉体中消失。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却异常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只懂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会接受,不知责任…… 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孩子们不知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等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二、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

顾问:刘志敏 张晓梅(市科研所所长、专家)课题领导小组:

长:马彦忠(校长、提供课题的经费、保障课题的结题)副组长:代凤仁(教导处主任、负责筹措课题经费和课题管理)

成员:郭玉巍(教导处副主任、负责统筹课题的运作、协助完成课题的各项工作)

李冬辉(课题组负责人,负责实验教师和课题的管理,课题的研究、制度的落实、完成工作报告的撰写)课题实验小组:

负责人:李冬辉(课题总负责人、负责实验教师和课题的管理,课题的研究、制度的落实、完成工作报告的撰写)

成员:(课题参与实验研究与实践,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实验教师分工:

王兴:负责实验通讯和关注总课题组及科研所的网站及邮箱。撰写研究方案、各阶段总结 王宏锋:负责实验活动及会议记录,撰写研究方案、各阶段总结

郑树禹:负责课题活动的组织、学生作品的编辑、撰写研究方案、各阶段总结

李艳军:负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培训,课题文件的编辑,打印 马学军: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录像、摄像、材料汇编 郭玉巍:负责课题研究整理、收集资料、存档等工作 王海澎:负责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胡忠平、曹淑芬、赵丽华、王丽丽、郭永恩、张淑巍、王玉洁、牛聪颖、黄绍杰、孙玉龙、路俊杰、于英杰、王丽杰参与实验研究的心理辅导、个案设计 负责课题的宣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三、保障措施

多次召开本课题的研究会议,还专门拨出经费用于此课题的研究。为把本课题的研究落到实处,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学校还设有专门的阅览室与图书资料室,这些无疑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必备的研究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成绩

李冬辉:2012教学设计《Unit 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SectionA》获得一等奖;优质课《unit 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SectionA》获得一等奖;2012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获得一等奖;2012优质课说课《Uint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Topic 2 Section B 》获得一等奖; 王兴:2012年优质课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获得一等奖;

2012论文《农村贫困生感恩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获得一等奖。王宏锋:2012优质课说课《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获得一等奖;;

2012论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首先转变观念》获得一等奖。代凤仁:2012优质课五四爱国运动获得一等奖;论文《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培养》获得一等奖。

2013年优质课 《五四爱国运动》获得一等奖;

马学军:2012年《心育》优质课说课稿《前滚翻、障碍跑》获得一等奖; 郑树禹:2012个案《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个案》获得一等奖。郭玉巍:2012论文《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培养》获得一等奖。说课《Unit5 Topic2 SectionB》获得一等奖获得一等奖;; 2013年说课《Unit 5 Topic2 Section B》获得一等奖;

2014年说课《Unit12 Don’t eat in class.》获得一等奖;优质课 《 A Telephone Call 》获得一等奖;

李艳军:2012《心育》教学设计

《感动就在一瞬间》获得一等奖;

胡忠平;2012教学设计《汽化和液化》获得一等奖。优质课《内能》获得一等奖;2013优质课《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获得一等奖; 王丽丽 :2012论文

《爱的奉献》获得一等奖;

牛聪颖:2012教学设计《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获得一等奖;

Section A》获得一等奖;

2013《心育》论文《如何活跃英语课堂气氛》获得一等奖;

2013年优质课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A》获得一等奖;

2014年论文《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获得一等奖;

黄绍杰:2012论文《家贫生感恩教育》获得一等奖;

赵丽华:2012教学设计《Unit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Section B》获得一等奖;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课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情感状态。有学者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社会的美好和幸福。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帮助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生根、开花、结果。

三、研究内容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意识到父母、老师、同学和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教育他们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然后通过一些具体活动,让学生推恩及恩,进而爱自然,爱生命,爱祖国,逐步使感恩成为一种态度,一种美德。

1、感恩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

具体内容有:①对自然的敬畏之心;②对父母亲人的报答之心:;③对师长的敬重之心;④对社会的仁爱之心;⑤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心。

2、感恩活动的开展研究

具体内容有:①感恩教育调查;②感恩意识的培养(案例、报告);③学校感恩活动开展(案例、报告);④感恩行为品质的养成教育⑤感恩教育论文。

3、感恩行为的规范研究

具体内容:①对待父母及亲人的态度与行为;②对待师长的态度与行为;③对待学习态度与行为;④对待社会的态度与行为;⑤对待自然的态度与行为。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祖国,爱自然,爱生命,对给予自己关爱和帮助的人怀有感恩之心。通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化为美好的品德。

五、研究方法

感恩教育,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横向辐射,纵向延伸,造福家庭,服务社会。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会为行动策略

根据课题性质,类型,主要采用:

1、行动研究法,在一系列具体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正,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感恩教育的体系和机制。

2、辅助采取调查法。

3、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等。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

1、各种感恩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开展。

2、阶段总结。

3、关于各种感恩活动的理论研究。

4、形成一些有价值的阶段性的成果加以完善。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月)

1、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整理。

2、完成课题论文、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七、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感恩现状

为了解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我校小学3-6年级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60份,收回调查问卷160份,其中男生86人(占53.75 %)、女生74人(占46.25%)。整套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小学生感恩认知是本次调查的基点,它主要包括学生对感恩、知恩、识恩、报恩的必要性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表示感恩父母、老师、社会、自然是应该的。感恩情感是人们在认识感恩时所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结合小学生实际设置部分情境的愉悦度调查,其他采取访谈形式。88.75%的学生愉悦于被他人帮助,94.375%的学生高兴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了老师的教育、父母的养育,95%的学生对帮助他人感到愉悦,96.25%的学生对回报了曾帮助过自已的人感到高兴。

对小学生感恩行为的调查,根据感恩的对象分为感恩父母的行为、感恩师长与他人的行为、感恩社会的行为及感恩自然的行为。由调查可知,只有13.75%的学生经常表达对父母的祝福、感谢,15%的学生偶尔表达,71.25%的学生没有表达过对父母的祝福、感谢;只有16.25%的学生在父母工作劳累或不舒服时会主动做家务,17.5%的学生偶尔做,而没有做过的居然占到66.25。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说明小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并没有转化为行动。.由调查可知,26.25%的学生在公交车上经常主动给他人让座,13.125%的学生不会让座;对于参加公益活动,86.875%的学生愿意参加,这说明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绝人多数愿意参加公益活动。目前针对小学生开展的公益活动少之又少,多组织适合小学生参加的公益活动也有利于他们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由调查可知,只有11.875%的学生经常随手乱扔垃圾,11.25%的学生经常践踏学校草坪。这说明目前针对小学生在保护环境、感恩自然方面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对学生进行感恩必要性教育,让学生知恩,懂恩。

1、、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让学生知恩。

我们针对大多数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首先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感恩知识专题讲座。通过这次讲座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回报,就是感激,让学生明白我们需要感恩,把生活中的一些感恩故事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学生情感上激起浪花,最后明白感恩就在身边,离自己很近,触手可及,动手可做,有时只是一个表情,有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只要心存感激,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

2、了解身边的感恩故事,让学生懂恩。

学生在对感恩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这还不够,我们让学生进一步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感恩故事,比如了解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父母,你的周围环境,你的祖国,认真去感受,更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感恩的了解。以此为契机,我们准备了一些活动。

在“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节假日里当一天家,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付出,从而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理解到当家的不易,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会了感谢,学会了关心,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同伴对我的帮助”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在班会上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回忆,重温温馨的友谊,让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同学朋友的真切关怀,懂得对别人的帮助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懂得关心、爱护、帮助别人,使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学会宽容谦和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感激人,关心他人。

我们还开展观看爱国影片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注意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小时真系幸福生活,树立感恩意识。在观看了《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火烧圆明园》之后,学生们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不但接受老师、父母、社会的恩泽,还在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赐予。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却毫无感恩意识,认为理所应当,在无节制的挥霍的同时,还在肆意破坏着大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迫在眉睫,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祖国在心中,环保在行动”-----观看环保影片、召开绿色主题班会、征集环保标语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破坏环境的危害,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使同学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了环保的知识,了解环保的一些措施,并顺势引导号召全体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动动手,让校园环境更温馨;弯弯腰,让校园环境更洁净。在征集环保标语中,同学们积极响应,搜集设计了许多标语,这些标语有的辞藻优美,琅琅上口:“留住草的美,体现你的美”,“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有的振聋发聩,引人深省:“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有的语言朴实,充满童趣:“还地球妈妈一张干净的脸吧”,“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生动有趣的标语不但易记,而且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感恩行为活动,让学生报恩、施恩。

在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知恩、懂恩教育后,我们适时组织学生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个大熔炉,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会感恩会报恩的品质。

1、利用节假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在清明节,人们都有纪念祖先或缅怀先烈的习俗。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利用清明节,组织我校师生代表到叶县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扫墓活动。

活动自始至终,各位参加队员都严肃对待。首先由少先队员代表献了花圈,将代表着纯真、热忱的花圈放在烈士纪念碑前。然后全体少先队员默哀三分钟,向这些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躯的英雄和先烈致敬、默哀,感受着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事迹。之后请叶县革命烈士陵园余主任给师生们讲革命烈士们的历史故事,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各位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和伟大,我们懂得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接着再由少先队员代表讲话,她代表学生表明了决心。随后由大队辅导员带讲话,要求队员们要向向烈士致敬,烈士学习,好好学习,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学习。

回校后,各班召开了班队会,参加扫墓的师生代表介绍了本次扫墓的过程,使全体同学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随后,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我校召开了“感恩英雄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活动,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全体师生们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情怀,真正让同学们认识到:今天我们悼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就是要以先辈为榜样,为我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正如一位同学在演讲里讲到:“我们应该记住千千万万的烈士们,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他们抛弃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勇往直前,把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的大地。他们的英明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唯有记住他们,我们才能更强烈的感到,中华民族的心崛起需要我们每一个后来者奋发图强,沿着英雄们的足迹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们利用三八节开展“我为妈妈洗脚”感恩活动,在“三八”节这一天为辛苦的妈妈洗脚,在洗脚的过程中可以学着给妈妈按摩脚部,跟妈妈聊天、讲笑话,让妈妈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感受自己的行动给妈妈带来的愉悦。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许多家长也反应这次活动后,好多学生在家里比以前懂事多了,不再任性了,有的开始抢着做家务了,这样的活动和教育应该多做几次,我们在元旦开展了“感恩老师,我为老师送贺卡”活动,通过这一次自制贺卡的活动,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老师深深的爱。每一张精致漂亮的贺卡都凝聚着同学们对老师深深的祝福,饱含了浓浓的爱意,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都饱含着一份沉甸甸的爱与感恩:“小小贺卡,虽不华丽,但这是我的一份心意,送给我最亲爱的老师。“献给敬爱的老师:”象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象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老师!请接爱我诚挚的祝”,“亲爱的老师,您就象那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您给予我们的爱和关怀将鼓舞着我们走过艰难困苦。”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使学生学会向老师感恩,感恩老师的爱心,感恩老师的劳动,感恩老师的教诲的目的。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懂得学会感恩,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

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为给学校发展作点贡献,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在父亲节里我们开展“放歌六月,感恩父亲”活动等等,向辛苦劳作的父亲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长辈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亲享受一份感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感悟到长辈的恩情,也体会到爸爸妈妈也需要我们的关心,一个简单的动作会让他们露出笑脸。做个心中有爱、心中有情、懂事的好孩子。

2、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农家,通过社会实践,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不断增强感恩思想,不断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我们特别组织学生在三月份开展了知恩、感恩、关爱孤寡老人活动,让学生走进孤寡老人家中,给他们送去温暖,送去爱心,送去欢声笑语,在给孤寡老人的孤寂的晚年送去一份关爱的同时,也给学生们心底种下学会施爱的种子。

(四)知恩、懂恩、报恩、施恩,不能仅限于一次次的活动中,还要作为学生的一种品质修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把感恩的行为经常化,把学生的感恩行为养成习惯,变成自觉的行为。

我们号召学生不管校内校外一个样,对人对物一个样,心存感恩意识,常怀感恩思想,伸出友爱的双手,撒播爱心的种子。通过我们的努力宣传教育,我们看到了学生之间礼貌待人、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学校里脏乱差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的比比皆是;向灾区捐款,每个同学都是踊跃参与……正如一个同学在“感恩老师,与爱通行”现场作文竞赛里写到:老师,您的付出无法衡量,您的爱像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您的爱像一叶小舟,承载着我们,在书海里尽情遨游……还有一个同学在“感恩父母”手抄报活动中写到:是谁不分昼夜地操劳?是谁在半夜为我掖好被角?是谁在风雨中接送我上学放学?是我的父母!他们把源源不断的爱播撒在我心间,而无怨无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绝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我想用歌声唱给您: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五)、对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教育后测调查

我们的课题从09年10月开始,历时一年,通过开展大量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深入研究分析,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得以圆满完成。在教育活动即将完成时,我们进行了后期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比较前期调查问卷,以活动期间时间为限,在我校小学3-6年级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60份,整套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学生的感恩情感得到了明显的升华,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增强后,更能体会到感恩。

在活动期间,78.75%的学生经常表达对父母的祝福、感谢,只有1.25%的学生没有表达过,在父母劳累或不舒服时,56.25%的学生会主动做家务,有5%的学生没有做。

调查还可知,教师节有91.725%的学生给老师送出了礼物,别人遇到困难会主动帮助的学生有95%,老师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98.75的学生会原谅。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参加公益活动。只有3%的学生会经常随手扔垃圾,1%的学生会践踏草坪。

从测试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学生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感恩情感得到了升华,感恩行为明显增多,并在生活中初步养成了感恩习惯。

(六)通过几年课题研究,我们在学生感恩教育及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产生了较深的社会影响。

1、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

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爱社会,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懂得了“赠人玫瑰,留有余香”蕴含的感恩思想;领悟到“感恩”的深刻含义:“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2、教师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通过对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意识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参加到教学科研中来;教师理论学习主动性将大大提高,并勇于把新理念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课题完成之际,参与课题的教师根据自己亲身体会和经验总结,每人都完成了一片质量甚高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这都为教师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进我校的教师逐步走向科研型。

3、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作沟通、和谐发展。

八、不足之处

感恩教育不但要体现在各个活动中,更应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学科教学中,这一点我们有待加强。

第三篇:研究总结1

《 幼儿应用色彩绘画》课题研究小结

我园的课题被批准立项以来,我们开始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现将一年的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一)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1、引导幼儿观察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⑩1在广阔的自然界里,在我们的生活里,在瑰丽的艺术殿堂里,到处都存在着美。但我们的孩子受年龄的限制,不理解美和丑的抽象概念。因此,教师应培养幼儿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①引导幼儿欣赏艺术美

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富有情趣、色彩鲜艳、画面清晰、不同题材的作品作为幼儿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幼儿刚刚入园,我们就组织小班幼儿欣赏幼儿园橱窗里、哥哥姐姐的作品。到了中、大班则组织幼儿欣赏名人名作,如吴作人的《小金鱼》、齐白石的《虾》、韩美林的《熊猫图》、徐悲鸿的《马》等,这些水墨画强调笔墨趣味、浓淡相携、栩栩如生,给幼儿很强的美的感染;民间艺术京剧脸谱、农民画、泥人画等则以质朴大胆的美吸引了幼儿;梵高的《向日葵》和毕加索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感觉》等以色彩鲜艳、无拘无束的表现力使幼儿得到美的熏陶。

②引导幼儿寻找自然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然界里有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孩子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是不会留意的。”⑩2我们根据条件、因地制宜,带孩子到活动室外的阳台、操场、自然角、花坛边、种植区、大树下、须江边、社区公园、须江公园等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当幼儿置身于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等美丽的自然景色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叹“真美呀!”

③引导幼儿寻找行为美

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对日常生活和周围事物的感知中获得的,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引导幼儿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观察,去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如劝同伴不哭的天使、拾起垃圾的环保小卫士、分享食物的同伴、捐助爱心的伙伴等,使幼儿感受并体会崇尚美的人无处不在,以提升幼儿对美的鉴赏力。

2、促进幼儿观察

皮亚杰说:“一个儿童越是看和听,他就越看越听。”⑩3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①保证幼儿观察的时间,鼓励和引导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积极观察。②为幼儿指明观察对象,包括生活中的事物、旅游观光的照片,反映异域风土人情的录像等。

③帮助幼儿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幼儿懂得用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色彩、形状等。同时,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视觉散步”,从远近、上下、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或在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事物。

(二)创设和谐的环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而从环境中所得到的这些刺激和印象,就会对幼儿产生某种影响,这就是环境的教育功能。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非常重视和谐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物质环境

我们幼儿园非常重视创设具有美和发挥幼儿创造力的环境。我们幼儿园利用空间种草坪、建沙地,美化门厅、走廊和楼道,幼儿园设美术作品橱窗,各班设幼儿作品展示栏,活动室设立题墙,“六一”画展等。充分发挥幼儿绘画作品的功能,体现绘画作品的新价值,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2、精神环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支持、鼓励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由此可见,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发挥幼儿的创造力,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尊重幼儿;二是要关心和爱护幼儿;三是要做幼儿绘画活动的大朋友;四是要做创造型的教师。总之,我们要扫除一切障碍,让幼儿勇敢、大胆、毫无顾虑和无拘无束地按自己的意愿去创造。

(三)运用多样的手段

绘画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理想手段,在绘画中,我们注意运用多样的手段。

1、运用多种绘画材料

虽然幼儿绘画的材料只有纸和笔,还有色,但却有很大的自由度,因此,幼儿的创造力常常通过它来表现。

①纸。幼儿园用的纸有白纸、卡纸、报纸、砂纸、宣纸、蜡光纸、瓦楞纸、吹塑纸、面巾纸和硬纸板等。有时磁砖墙、水泥地也成了画纸。如小班的绘画活动《篱笆》,水泥地也成了孩子们画画的大画纸。

②笔。幼儿绘画用的笔有蜡笔、铅笔、毛笔、排笔、粉笔、水彩笔、油画棒、记号笔。孩子还经常用手、手指、脚丫、吸管、棉签、牙签、石头和修正液等当笔作画。如中班的绘画活动《小鸡》,孩子用食指蘸水粉在纸上按出鸡头和鸡身,再用水彩笔画出嘴巴、眼睛、脚等。

③色。幼儿常用到的有12种颜色,还有6色、18色、24色和48色的,单色的也有。如大班用记号笔画的线描画《鱼儿捉迷藏》。

2、运用多种绘画形式

①主题画:主题画是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围绕某一立题,通过回忆和经验画成的,这种画有很大的伸缩性,幼儿有充分的想象余地,表现自由。如大班的绘画活动《童年》、《背太阳》、《环保小卫士》等。

②诗歌画:诗歌画就是要求幼儿对诗的理解和领悟进行作画。诗歌画不仅培养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如中班绘画活动《摇篮》、《迎春花》、《好孩子》等。

③故事画:故事画就是引导幼儿把听过的喜欢的故事画出来,画出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如大班绘画活动《龟兔赛跑》、《小蝌蚪找妈妈》等。

④谜语画:谜语画就是让幼儿先猜谜,等幼儿猜出后,让幼儿把它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中班绘画活动《橘子》、《玉米》

⑤电化教学:在幼儿绘画前,让他们先看电视、录像、多媒体、数码照片和听音乐等帮助感知,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画成一幅画。如小班绘画活动的《声音》等.3、运用多种绘画教学法

①共同特性辐射法,让幼儿根据事物的某一特性展开联想,画出与之类似特征的事物。如小班绘画活动《圆形的东西》、《正方形的娃娃》《三角形的宝贝》等。

②相关刺激组合法。让幼儿根据相关刺激发挥想象,画出刺激间的关系。如绘画活动《红黄色的画》、《奇妙的声音》等

③图式符号变形法。让幼儿根据几何形体、线条、生物体(人、动物、植物)、无生命物体(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事件(缘由、线索、经过、结果),进行适当删减、移植、变形,画出各种不同的画。如大班绘画活动《机器人》、《变形金刚》等。

4、用好三大影响源

同伴、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的三大影响源。

①同伴。教师要利用同龄效应,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每次画完画,让孩子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把全班幼儿的绘画作品全部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审 4

视、交流。孩子经过审视、互相观摩,教师评和幼儿评结合,他们就会明白,谁的颜色搭配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次,谁的画想得新奇有趣,自己的画还有哪些不足„„

②家长。家长往往以孩子画得像不像来衡量绘画作品。为此,我们幼儿园教师在第一次的家长会上就会对他们说,孩子画画就像大人用脚画画一样。之后,家长常以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

③教师。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要用成人、专业工作者的眼光去看待幼儿作品,应用正面、积极、发展的评价,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快乐。

第四篇:课题研究总结

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

海南华侨中学 数学组 苏晓君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困难生的界说众说纷纭。中学数学学习困难生指的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数学方面的潜能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潜能发挥之间存在着差距而导致学业的暂时“落伍”,不能适应常态学习,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中学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有的学生由于某些基础没有掌握或学得不扎实,就会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积累,就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也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中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影响学习的效率。如果这些学困生一旦在班级里形成一个层面,不但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教学的达成度,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转变学困生,教师应有“人人会学习、人人会学好、人人会成才”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才行。

二、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运用唯物辩正法和心理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学困生的特点,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个数学学困生达到最优的发展。换言之,研究不重于理论的新发展,重在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借助于科学方法,以求得数学学困生问题的解决。

具体的说,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阐述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设计一套较系统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使学困生学会更好的数学,提高学习质量。

三、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

在一个班级集体中,中学数学学困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等表现不同的类型,具体有以下几种。

1、学习不得法型。拙劣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差的学习效果。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学习比较努力。往往死记硬背数学中的一些定义、计算法则,学习知识不求甚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掌握知识的纵向结构和横向联系,从而造成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稍难的数学知识题目、综合运用的题目就摸不着“门”,学起新知识费时,“解”起题来费力。

2、贪玩懒惰型。这类学生生性好动,十分爱玩;智力正常,但缺乏学习的动力,经教育有悔过自新的决心,但一遇到玩,就无法自制,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不善于用理智支配自己行动,意志薄弱,易于盲目的接受同伴的邀请或参与社会的不良活动;一坐下来学习解题就浑身上下不舒服,心情烦躁,急于求成,巴不得一下子把老师布置的所有题目一口气做完。这类儿童喜欢动口“说”题,而不喜欢动笔“解”题,很难形成技能。老师帮助大多数能接受,一旦外界条件的诱发,他们依然故我,学习成绩日见其差。

3、知识断层型。有的儿童低年级时由于体质弱,容易疲劳,有的儿童由于个人的疾病,家庭的变化,社会的不良影响等都可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数学知识点缺陷,基础不扎实,新旧数学知识难以连接,知识就会出现断层,对于系统性特别强的数学来说,后继的新知识学习就无法进行。

4、情感中断型。数学学科的严密逻辑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会造成有的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屡屡失败,遇不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常常以失败者的心态迎接新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使之缺乏自信心;学生学习信心减弱,学习无兴趣,学习数学情绪低落,从而逐步与教师、同学和家长远疏,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师生关系的情感中断。在上述不同类型的学困生中,他们的学习又表现其不同心理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为教师,做作业为家长,教师追一追,催一催,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

2、学习情绪差。课堂学习情绪低落,被动听课,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参与思维过程,学习与教师、同学很难配合。

3、学习品质差。学习不提问、不思考,做作业寻找现成的答案,遇到一些难题,赖于教师或者抄袭同学的作业,往往找寻“捷径”。

4、学习迁移能力差。有的学困生接受知识的信息有限,知识的储存不足,智力品质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知识迁移。

四、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对证研究

教学中转变数学学困生,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创设有利于学困生的教育氛围,同时要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学困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使他们走出困境。

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研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1、“小目标”训练法。学困生一般的情况都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而教师必需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采取“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的方法,具体做法:要求放低,适当补“差”。掌握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实施单元达标教学,对学习本单元仍未达标的及时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进入下单元的学习。实行分组教学,分层次提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评价,快速反馈,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采取课堂教学、小组学习与小组指导相结合教学方式,提供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2、成功激励法。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情感障碍,一方面由于学生每次以失败者的心态去学习,学习无兴趣,消极对待。另一方面,由于带上无形的学困生帽子,班级里的事都不能沾边,失去参与的机会。学困生与教师与班集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鸿沟,从而导致情感交流的中断,因而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发现学困生的特长、优点和潜能。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积极扶持,使其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萌发获得成功的欲望。其次,教师要把爱生和知生结合起来,“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去争取成功。

3、学习习惯矫正法。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改变他们学习数学困难的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他们继续以后的学习终身受益。如有位同学,人机灵豪爽,办事说话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做数学作业丢三落四,学习静不下心来,被同学戏称为“猴子屁股”、“马虎大王”,由于这种习惯导致他解数学题精确率很低。因此,通过班级活动来加以刺激,在班级数学竞赛“百题无错奖”中,我有意识地请这位同学作为此项活动的负责人,使他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关系。以后通过数学活动不断地矫正这位同学的学习习惯,同时进行逐步强化,此后,他做数学作业认真多了,参加数学趣味竞赛也有他的份了。

4、学法指导。学困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有两种。学习观点的指导。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观点,认真求实观点,能做到不耻下问。掌握知识方法指导。主要包括在知识输入阶段,指导学生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等。在知识储存阶段,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如何理解,如何强化知识等。在知识输出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与综合,如何解决问题等。

5、自我控制法。教师不定期的随时采用谈话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一位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品质,调动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矫正。如有些同学数学成绩差,就认为自己比别人“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耐心地反复疏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时时矫正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五效果分析:

1、“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方法能大面积提高课堂数学质量。通过“小目标”方法,在完善学困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缩短了班级群体的数学成绩距离,提高了单元目标的达成度,大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达到了100%,个别单元5%左右的学生未掌握,对这些学生,则通过个别辅导完成单元教学。

2、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有较大进步。通过学习习惯的矫正,这些学困生基本上改变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并努力完成平时的作业,自信心也增强。学习成绩有的有较大的提高,也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成功激励法”能激发学困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使他们以正常人的心理去学习、去竞争。

第五篇:研究调查报告__总结

通过这次研究调查,我发现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较为集中,对品牌的追求也占有一定比例,从而使一些学生的消费观进入了误区,同时也反映出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学生对自己的衣着很有讲究时,那么所显示的不是一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作为一个中学生,他的价值应该是勇敢,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于他的独立性,如果一个中学生凭借一身名牌来支撑自己的在校价值和地位的话,那么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以及在校要养成穿校服的习惯,而不是每天穿着自己的衣服,这样不仅仅方便于学习的管理并且还会让学生的攀比心理下降,以及对消费观也会有从新的认识

以及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这次研究调查,我发现: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从小克勤克俭的孩子,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得很容易,长大后一不

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勤俭节约和储蓄行为是个良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

中学生的消费不仅仅满足于衣食这种基本需求,为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上网查询资料、休闲娱乐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时尚消费,这些消费是e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网络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便利和乐趣。学习资料是中学生消费中继食品、上网消费以后,居于第三的消费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很高。中学生的消费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也是中学生消费合理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各种消费领域的涉猎,是中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并且中学生始终站在当今社会的消费前沿。

通过这次研究调查我发现:有95%的同学认为钱该花就花,4%的同学认为应尽量节俭,只有1%的同学选择了有钱尽管花。就个人消费而言,有80%的同学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这些数据,反映了受访学生中大部分有较好的消费习惯,且勤俭节约在高中生心目中仍有一定地位。同时,据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理财能力较强。有一半的人能节制的使用零花钱,有47.8%的同学对使用零花

钱有一定的计划,其中有20.21%的同学能坚持计划。关于是否记录花钱情况,有57.45%的同学从来不记,只有6.38%的同学一直在记。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普遍能较好的使用自己的零用钱,也能对零花钱的使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计划与节制,说明受访学生的理财能力较高。

当今,大部分中学生的消费都很偏激,所以,希望中学生能调整 一下自己在各方面的消费比例:比如说把不应用的钱,用到学习方面,尽量少吃零食,不要再有攀比现象,买音像制品、送礼要有个适度,并且要注意家庭条件来支配你的消费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不有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崇洋消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物质消费,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费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健康,购买各类书籍开发人的智力,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等,都是精神消费的表现。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患。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作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有为青年。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今高中生的日常消费活动中,多数同学都可以进行合理的消费。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在消费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使消费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且要注意花钱不要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

并且我从这次调查中发现3种消费状况一,适可而止型.此类中学生占大多数,他们崇尚将享受生活与勤俭节约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限度,享受生活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尺度把握得当,并与适度的节俭相结合,花些钱来享受生活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二,过度节俭型.此类中学生为数不多,他们认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衣食住行等必要花费外,不应该将钱乱花在其他与消遣娱乐有关的方面.另外,对于那些必要花费也必须能省则省,买名牌,到高消费餐厅就餐是极为奢侈浪费的行为。

三,奢侈炫耀型.此类中学生占少数,他们普遍存在着相互攀比的心理.他们认为,买名牌,住名店,到高消费场所消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要买就买名牌,要去就去名店,要不就显示不出自己是个有钱人。

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今高中生的日常消费活动中,多数同学都可以进行合理的消费。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在消费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使消费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且要注意花钱不要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

研究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