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浅析用管理心理学管理90后员工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1-891680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9 22:48: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用管理心理学管理90后员工

浅析用管理心理学管理90后员工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心理学即通常所说的普通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本质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人的感知是如何形成的,影响感知的一般因素有哪些;人的思维一般可分为几种类型,如何评价人的思维;人们记忆一般过程如何,怎样有效防止遗忘;人的气质和性格有哪些类型,每种气质和性格的一般特征如何,等等。一般说来,这些规律对任何人以及从事任何活动都是适用的。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去解决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问题,并使之在管理领域具体化。它主要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更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例如,调动所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而应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就要运用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具体分析一定组织中人的需要和动机,分析产生积极行为的一般心理过程,研究哪些因素最能在员工心理上起到激励作用,如何保持和加强员工的积极行为等。这些就是管理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再如,决策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事业的领导人能否采取正确的决策,这对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将起着重大的作用。所谓决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人的思维过程和意志过程。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首先要对本单位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几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并在这些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过程,也就是人的高级认识过程。同时,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正确而又及时的决策时,还需要具备当机立断的意志品质。否则,领导人优柔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也是不能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的。所以,管理心理学就是把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实际管理,以解决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由此可见,普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管理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规律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二者是一般与特殊、主干与分支的关系。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是在日常的不做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优点:该方法使用方便,所得材料真实,缺点是只能消极等待有关现象的发生,难以对所获材料进行数量处理,难以确定某种行为现象的真正原因。

实验法

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优点是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缺点是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因而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调查法

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

(1)谈话法:

优点:谈话法简单易行,便于迅速获取资料

缺点:由于关于被试者心理状态的结论必须从被试者自己的回答中寻找,所以具有较大局限性

(2)问卷法:

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广泛的材料,且能对结果进行数量处理

缺点:所得材料一般较难进行质量分析,因而难以把所得结论直接与被试者的实际行为进行比较

测验法

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优点:可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且能从数量上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

缺点:目前所使用的测验量表还不够完善,信度和效度数低

个案法

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缺点是用该方法归纳出来的结论往往缺乏普遍性,另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对研究者来讲,是一个限制因素。

三 用调查法分析90后员工

国贸宿州面二车间一共有200人(不包括管理干部),其中70后25人,80后81人,90后104人,但是最近三个月招的新员工中70后1人,80后5人,90后20人,可见90后已经逐渐成为了公司主要管理对象

笔者根据六大不同对立的性格特点,我们用问卷法调查了国贸宿州面二车间50位90后员工的性格特点、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

2、独立性和依赖性

3、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

4、责任感

5、心理承受力

6、人际交往

根据调查显示结果我们不难得出:

1、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2、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3、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4、责任感不强

5、心理承受力不强

6、人际交往存在欠缺

四 结论

一、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管理从尊重人开始把人设想的很自觉,管理不一定成功;但把人设想的很坏,则一定会失败。这世上,讲道理的人还是占多数。只要你从尊重人开始,把道理讲清楚,相信被管理的人没有不支持和配合工作的。

二、每个人都要生存和生活,管理要尽可能满足人的需求 人的五个需求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自我成就的需要。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求,才能向更高层次迈进。那种动辄罚款、扣工资的做法非常不得人心。不仅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反还可能导致员工离心离德,降低工作效率、破坏工作成果。

三、每个人都有情感和情绪,管理要激发热情、凝聚人心

每个企业都希望员工敬岗爱业,这无可厚非。问题是如何吸引员工敬岗爱业。还有不少企业每天把员工拉到大马路上唱《感恩的心》,风雨不改。企业不为员工着想,没有让员工感动的举措,员工感从何来?员工对工作岗位充满了恐惧,时刻担心罚款或裁员,他又如何做到爱岗?凝聚人心的管理必须遵从人心人性。管理就是要培养员工爱的情感。投桃报李先从企业开始。

四、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管理要给人归属感

人是群居动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的惩罚最痛苦的不是肉体的折磨,而是把人与世隔绝。人都有归属感,都渴望被认同。这无疑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只要企业组织事先制订好了游戏规则,并且这套规则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行之有效,它就可以发挥巨大的管理作用。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可以从组织中获得更多的报酬、激励和认同;反之,会受到组织的惩罚和抛弃。管理只要能满足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事半功倍就成了寻常事。

五、每个人都想出人头地,管理要给人表演的舞台

人的上进心与植物林木一样,都想出人头地。你看成片的树木,树树争春、欣欣向荣,一棵比一棵长得高、长得快。企业就是一个聚集众人的组织,完全可以营造人人成长的空间、提供人人表演的舞台。其实企业的每一个岗位就是一个舞台。企业给每一个岗位都提供支持和服务,在每一个岗位员工做出成绩来的时候,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赏,员工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敬岗爱业也就培养教育出来了。

GM事业部 明立新、周晓东

第二篇:美甲店员工管理心理学分析

蒋云飞美甲形象艺术培训中心 029-87268227

美甲店员工管理心理学分析

蒋云飞美甲形象艺术培训中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从管理学角度上讲,“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现代管理理论,其核心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这就要求一个现代的企业家或经营者,应该学会懂得人性,了解人性和具备人性。

从事美甲行业的老板或经营者,对于员工的管理应该做到“管上加理,管上有情”。即“有情的管理加上无情的制度”。

一 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们已经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朦胧时代,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应该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只有把员工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时时处处考虑其切身利益,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与企业同甘共苦。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应用

员工是一种人力资源,这不单指员工本身具有的使用价值,而是指员工能创造出的价值。在一般企业中,员工管理多采用的是“规章制度+批评教育+惩罚处分”的方式,虽然能立即收到明显的效果,但却难以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如果管理中引用激励机制,激励的本身,就是为员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些目标如果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就能够让员工按照企业的目标,不断规范和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将被动执行转化为主动执行。无论老板是否在场,干得都会一个样。

激励机制在管理员工中的运用,具体方法如下:

(1)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本身就包含着很大的激励成分,它将美甲师的全部收入视为激励金额,能够极大地调动美甲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无法控制服务的质量因素,计件工资激励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对美甲店(沙龙)的经营管理造成极大地影响。

(2)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给所有的业务人员和美甲师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与奖励挂钩,员工如果完成了工作目标,就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3)年终奖

年终奖是为了激励那些长期为企业勤勤恳恳工作的员工而设立的,特别是那学跟随老板多年、共同创业的老员工,到年终可发双工资,或根据全年业绩给予年终奖。

(4)晋升工资

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无论新、老员工,一般都应该一年晋升一次工资。业绩优秀的美甲师的保底工资一般要高于一般美甲师。如果在全国或国际比赛中为企业争得了荣誉更应该晋级奖励。

(5)技术工资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们积极学习技术、掌握技巧,并能努力做到一专多能。美甲店(沙龙)如果也像大企业或国营企业一样人满为患,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应该设立技术工资,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临时性的专业工作。即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又能激发员工最大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

(6)带薪休假

带薪休假是对平时努力工作,并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的员工的一种表扬。例如: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可以给予七天的年假,或者在营业淡季时,安排组织旅游和登山等运动。

(7)福利激励

福利激励是按照员工的需求制定的奖励,对于多年致力于企业的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可以根据个人的要求和公司的能力,奖励交通补贴、养老保险、大病住院保险盒人身意外保险等,从心理上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8)出勤奖

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在工作期间,不迟到,少请假,出满勤的应该在年终给予全勤奖,或对于每月出全勤的员工进行小额现金的奖励;同时这也是对个别不遵守企业管理规定员工的教育,可以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9)生日礼物和假期激励

员工过生日时,老板或领导应该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和祝福,并给予一天或半天的休假。使自己融入员工的快乐之中。这样,会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及老板的关怀,贴近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增大了企业在员工心中的位置和份量。

(10)奖励的公平与公正

奖励的不公平会造成企业的奖励机制失效和效益的反常。作为企业的老板一定要在员工面前做到“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把奖励给予在工作中真正做出贡献的员工。学会理智的批评员工

在企业中,当员工做错事时,如果老板使用人身攻击式的批评是根本无效的。经常受到攻击性批评的员工会学会自我防卫,找借口逃避责任,或采取冷战的态度,避免与老板正面接触,这种态度会更激怒老板,如果恶性循环下去,最后终局或是员工辞职,不辞而别,或是员工被企业除名或开除。有效的批评方式是:

(1)面对面的单独批评式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工作失误,达到改进的目的。不论批评是否有误,只要有第三者在场,都容易使员工感到自尊心受损,丢尽脸面,甚至招致怨恨,而私下里面对面的批评即使再激烈也容易使对方接受。

(2)先优点后缺点的批评式

首先肯定、赞扬员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对方心态平稳,情绪安静,没有敌对感。如果对员工劈头盖脸地大加训斥,即便是再正确的批评,对方也难以接受,事倍功半的效果。首先肯定员工的工作业绩、努力程度,同时指出尚需努力和改进的部分,会使人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并会十分尊重你的为人和工作作风。

(3)换位思考批评式

在批评员工前,采用换位思考式批评法,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犯错误的起因、接受批评的心理感受以及批评后的效果。这样会使你的批评显得十分富有人情味,既照顾了对方的心理承受力,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4)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明白的道理是:批评、惩罚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关键是通过批评能达到改进的目的。但是许多员工在接受批评的时候,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怎样改进才能令老板满意。所以聪明的领导者总是在批评的同时,又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教育和帮助员工改进工作。否则,员工心理上的不平衡积怨加深将会产生不良后果。

(5)非命令批评式

美甲店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个道理是每一个经营者清楚和明白并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但一遇到具体情况时,老板就感觉到是自己投资、自己心疼,而责备员工不能理解自己的心境。经常有一股怨气,用命令的口吻向员工下达工作指标,使员工心态上产生一种不平等的心理压抑感,慢慢就会失去人心。当企业出现困境时,员工们就会树倒猢狲散,各奔东西而去。

(6)非重复批评式

美甲行业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女性,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性有很多工作上的优点,但最大的缺点是罗嗦、重复、婆婆妈妈。员工犯了错误,已经受了惩罚,心情已经很不愉快,应该给予她们一个改进的过程和时间。如果总是揭人伤疤,甚至在顾客面前“喋喋不休”,就如干草浇油,一触即发,效果会适得其反。学会巧妙的赞美员工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赞美对于强化人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最好方式之一。

(1)赞美秘诀

要想充分地发挥员工的才能,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人世间最足以摧毁一个人热情与雄心的,莫过于无端的责备和批评。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学会如何真诚地去赞赏他人,引导他们去努力工作。事实证明,企业的任何一项成就是在嘉奖的气氛下取得的。从情商的角度讲,赞扬可以使他人处于一种积极与愉快的情绪状态。对于人来讲最基本的情感需要便是被肯定、被尊重、被重视。企业的员工都希望工作成绩被肯定,工作成绩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自身价值、社会荣誉和人性成就,同时,上司和老板的赞扬,也是员工更加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

(2)情感投资

今天,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人道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关心、体贴员工的心理所需,对员工实施必要的情感投入,已成为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员工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生日、晋级、培训全放在老板的记事日程上,这样能将员工紧紧团结起来,并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第三篇:《管理心理学》之差异化管理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

《管理心理学》之差异化管理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学期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是我对于这一学科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它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说以探索改进管理工作中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主要是针对人的管理,因为企业要靠人来实现企业的目标,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是企业管理的主体。在一个企业中,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动力。管理者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从管理对象“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深入了解人的本质及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从个体差异与管理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任何企业在论及管理时,就回想到运用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管理员工,一视同仁”)用在管理员工时会因员工个人的差异而运用不同的方式或技巧处理问题。诸如就表彰制度而言,有的人希望公诸与他人,有的希望上级主管私下激励,在处分上,有时轻轻一句责难的话,员工以羞愧难当有时泪流满面,有的即使声色俱厉员工也安置若素毫无悔意。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一些特质。气质、能力、性格方面的差异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个性特征不具有雷同性。具有不同特质的人对同一刺激物反应也会不同,因此统一标准或同一模式就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员工,但我们有不可能对所有员工进行一一管理,此时我们就要对有相同个性特征的人进行归类,以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施以管理即差异化管理。下面就从职务分配方面对不同特质的员工实施管理。

就不同气质的人而言,热情开朗、反应灵敏的多血质人比较适合对外的工作,而观察细致、办事严谨的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就比较适合会计类的工作;就不同能力的人而言,管理者应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将职务差异和能力差异合理匹配;就不同性格的人而言,只有使人的性格与管理情景中的职务相匹配,才可以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的目标。总之各企业在进行人员选择、人员安置时做到工作性质与个人的特点、能力相称,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的发展。

为了对员工进行差异管理,管理者必须用心了解所属员工,不仅了解员工的个性差异更要了解其需要并对症下药予以激励。

从需要动机来说,每个员工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对工作所带来的的效益和期望也不一样。有的员工只是基本的生理需要,有的可能是追求自我实现,他们的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

需求不仅仅是社会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这些人是企业的核心人员,从事与企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企业应将它们作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其建立更加密切的劳动关系,给与其信任,相对的员工又会给与企业效绩承诺。我们只有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差异管理才能满足员工各种需求,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

企业员工的差异在任何组织或企业都普遍存在,任何领导者或管理者都不可忽视这一认知。如果不对这些差异细心探讨并积极面对而一味的强调“一视同仁”的管理制度而不因异施管,结果只能造成与员工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使员工不再尊重领导而领导也对员工失去影响力,企业也会因此在同类企业中丧失竞争力。

学习《管理心理学》让我受益颇多。它所包含的内容实际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不管是在学习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它都可以使我们做得得心应手,尤其在从事管理工作时,它更是一盏指路明灯,因此我们要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使我们的漫漫人生路更加畅通。

第四篇:管理心理学 挫折与管理

挫折与管理 主讲人:董垚灼 目录

•第一节 什么是挫折 •第二节 挫折行为 •第三节 挫折与管理

第一节

一、挫折的定义

在心理学上,挫折(frustration)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1.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1)挫折情境

(2)挫折认知(3)挫折反应 2.产生挫折的条件

•(1)有动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

•(2)有满足动机和达成目标的手段和行动 •(3)有挫折的情境发生

•(4)个体必须对目标受阻有知觉

•(5)必须有对知觉和体验产生紧张状态和情境反应

3.影响挫折感得因素

•(1)动机强度

(2)自我期望值 •(3)个人抱负水平(4)个体挫折容忍力 •

二、挫折的特征 •1 客观性

•培根:我们的一生就是驾驭自己血肉之躯的脆弱的小舟,驶过人世海洋的波涛。•“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2 双重性

•(1)积极效应:顺境时的美德是节制,逆境时的美德是坚忍,这种坚忍的美德就像香料,必须经过焚烧和碾压才最芬芳。

•(2)消极效应:失望 痛苦 焦虑 粗暴的对抗 疾病等 差异性

主观的心理感受

人的心理发展层次不同,认识方法不同,对挫折的感受程度就不一样。

(1)面临同样的挫折和考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挫折感受,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2)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事,构成的挫折的因素不同,挫折容忍力也不一样。

•(4)个人挫折容忍力

•即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是受到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受挫力的高低,受三种因素影响:

•☆生理条件

身体健康强壮的人比体弱多病的人更能承受挫折的打击。•☆过去的经验与学习

阅历广、经验丰富并历尽艰辛与磨难的人远比生活中一帆风顺、缺乏斗争锻炼的人容忍力要高。

•☆对挫折的知觉判断

由于认识的不同,其所感受的威胁也不同,个人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就不同。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1、一般因素

挫折是人未能达到目标的结果,从人的目标的确立到行为的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挫折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主、客观因素。

(1)客观因素(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因素的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自然灾害和事故、生老病死等。空间狭小、噪音大、照明差、工作单调乏味、超时工作等。

社会环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遭受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俗等人为因素的限制。岗位和能力不适合、人际关系紧张、经营失败、产品滞销、企业亏损等。

家庭影响

(2)主观因素(内在因素)

• 个人的生理条件:个人所具有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生理缺陷、疾病等所带来的限制。• 动机的冲突:在生活中同时产生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动机,其中一种动机得到满足,其他的动机受到阻碍和排斥,产生难以选择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如得到提拔但是新的岗位无法胜任。调至自己喜爱的岗位,但新的岗位同事有隔骇。

【动机冲突】

•现代人有多种共同的心理冲突: •

1、竞争与合作的冲突

•社会竞争的现实和教育所要求的协力合作的品德之间的冲突导致内心冲突。•

2、欲望激发与抑制欲望的冲突

•社会不断增长、花样繁多的欲望刺激与经济或传统道德所要求的节制之间的冲突。•

3、自由与现实的冲突

•理念上的自由意志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制约。

3、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1)组织的管理方式

X理论:用权威、控制、惩罚等方式管理员工,形成组织目标和个人动机间的严重冲突,计件工资制使职工在金钱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冲突中进行选择。阿吉里斯认为:现代社会精神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组织的管理环境不良,阻碍了个人的需要和人格的发展。

•(2)组织内的人群关系

上下级沟通不畅;过分强调竞争和责任,造成不必要的紧张。•(3)工作性质

工作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表现个人才能和价值,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使个人在团体中表现自己,提高个人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如果不符合个人的兴趣及能力,就容易成为心理上的负担。

•(4)工作环境 •(5)其它

通风、照明、噪音、安全、卫生等实质环境;单调乏味、缺少变化使人感觉丧失。•

工作休息安排不当、强迫加班、恶性延长时间、工资偏低、不公平的晋升制度等等。

第二节 挫折行为

一、情绪上的反应

(一)直接行为

1、攻击

¡°挫折攻击假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德兰认为,攻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的存在一定会引起攻击的产生。攻击的产生可预测挫折的存在。攻击可分为两种:

(1)直接攻击:个体遭受挫折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构成挫折的人或物立即直接的攻击。鲁莽、不成熟、心胸狭窄的标志。(2)转向攻击:个体在遭受挫折后,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同构成挫折不相干的人或物上去。---替罪羊

①自责

②迁怒(单位-家-妻子-孩子-玩具)

③无名火或烦恼

2、退化

受挫折后,放弃成熟的成人方式而采取早期幼稚的方式去应付问题或用于满足自己的欲望。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撕破衣服、咬手指头等;不愿承担责任、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盲目的追随某个领导、无理取闹、毫无理由的担心、轻信谣言等。

3、冷漠

个体受挫后,无法攻击或攻击无效时,以沉默、冷淡、无动于衷、失去喜怒哀乐的冷漠的态度表现出来。原因:

(1)长期遭受挫折

(2)个人感到绝望

(3)心理恐惧、生理痛苦

(4)心理上有攻击和抑制的决定

4、幻想:个体受挫后,把自己置于一种脱离现实的想象的世界企图以非现实的虚构的方式来应付挫折或取得满足。(白日梦)“找工作”

5、固执反应:个体受挫后,一再采取一种一成不变的反应方式。缺乏机敏品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错误的以为固执就是坚定,在变化和情景面前,仍以刻板性的反应出现。逆反心理。“错把固执当坚定,错把愚磨当沉着。”

(二)间接持续的行为

1、焦虑不安

2、自卑感、绩效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防卫的方式

(一)合理化作用

无法达成目标或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时,找到一些无事而非的理由为自己辩护,目的在于说服自己而非说服别人。(文饰作用)

当个体行为违背了自己的愿望时,便以自己的好恶为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维护自己自尊心的目的。¡°偷书不是偷是窃¡±¡°酸葡萄心理¡±。

将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以减轻内疚的一种反映方式。¡°上班迟到,说有交通事故¡±¡°生产不合格品,推说是机器陈旧¡±。

把个人不合理的所作所为说成是客观上的需要,并引用典故、事例来佐证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以减轻自己因过失而出现的罪疚感。

(二)逃避作用

(1)逃向另一现实:回避自己没有把握的工作,而埋头于与此无关的嗜好和娱乐,以排解心理上的焦虑。

(2)逃向幻想的世界:从现实的困难情景撤退,而逃向幻想的自由世界,认为这不但能避免痛苦,还可以使许多愿望获得满足。

(3)逃向生理疾病:考前发烧;士兵视盲、失声;恐高;过敏等

(三)压抑作用

将可能引起挫折的欲望以及与此有关的感情、思想等抑制而不承认其存在,或者将痛苦的记忆主动忘掉或排除在意识之外。(四)替代作用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的动机、感情和态度若不为社会所接受,或自感将遇到困难时,将此种感情和态度转向另一对象以取而代之。扬长避短的防卫机制

(1)升华:改变不被社会所公允和接纳的动机行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需求,以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最富建设性的防卫机制。

(2)补偿:当个体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感到不适时,力图以某种方式来弥补这种缺陷,以消除不适感的反应。学习技术-出人头地

【视频】经典的卡农,告诉我们挫折神马,都是浮云!【视频】经典的卡农,告诉我们挫折神马,都是浮云!

(五)表同作用

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表现为模仿别人的举止行为,以别人的姿态自居。¡°典型¡± ¡°榜样¡±

(六)投射作用

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在无意识中减轻自己的内疚和压力。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七)反向作用

为防止某些自认为不好的动机表现出来,而采取与动机相反方向的行动。即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不一致。

口是心非、南辕北辙、矫枉过正、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明是内心喜欢,在行为上反而极力排斥、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恰恰是自己内心有严重的自卑感、过分的逢迎献媚,可能内心有不可告人的敌意和企图等。

(八)否认作用

否认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认为根本没有发生,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不安和痛苦。

掩耳盗铃、眼不见为净、我听错了等 第三节 挫折与管理

一、预防挫折

(一)消除产生挫折的原因

消除产生挫折的自然因素

地震预防、台风警报、厂房加固、机器防护、原材料合理堆放、照明、通风、工作的丰富华、轮换、治理污染等;

对社会因素,要尽量引导职工适应环境,加强法制观念,注意个人修养和挫折容忍力的加强;

对生理因素,要考虑个人的生理特点,生理缺陷的人受到尊重,不受歧视。

(二)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紧张、互相猜忌、彼此记恨、形成心理负担是造成挫折的另一重要原因。¡°上下级关系,同事、朋友关系¡±

(三)改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适当调整组织机构和制度,实行参与制、授权制和建议制,不使职工有受到严格监督和控制的感觉。

调解人的需要。个人的动机受到阻碍,需要得不到满足是造成挫折的根原因。¡°需要的管理¡±

二、正确对待受挫折人

(一)采取宽容的态度

正在遭受挫折折磨的人,需要关心、照顾。冷淡歧视,以行政手段施加压力,只会使矛盾更加激化,甚至把受挫折者推上绝路。唯有关怀和温暖的开导、劝慰才能帮助他恢复心理平衡。

(二)提高认识,分清是非

宽容的态度并不等于不分是非、一味迁就。正相反,唯有帮助受挫折者提高了认识、分清了是非,才能使其战胜挫折。

个人应注意到:1.要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当遭遇挫折时,不要自己去强化不良的感受;2.多采用积极的、建设性的防卫行为,少采用消极的防卫行为,避免破坏性的防卫行为。

(三)改变环境。

改变环境是相当有效的方法,其主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或居住地点;二是改变环境的心理气氛,给受挫者以广泛的同情和温暖。

(四)精神发泄法

创造一种环境或采取某种方式,使受挫折者自由表达其受压抑的情感,使其紧张和愤怒得以宣泄。¡°情绪发泄控制室¡±。精神发泄还可以采取其他的形式如:写申述信、个别谈心、让他们在一定的会议上发表意见,领导和同事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对正确的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心理治疗

•又称精神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是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

情绪的调节 •1 合理排遣与宣泄 •2 转移注意 •3 积极升华 •4 自我安慰 •5 诙谐幽默 •6 放松练习

•7 保持积极的心态

•(【视频】哈吉斯纸尿布《挫折时保持微笑更重要》)

【视频】哈吉斯纸尿布《挫折时保持微笑更重要》

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方法:

睡眠

研究显示,短缺睡眠4小时,就足以降低45%的反应能力。因为睡眠不足,减少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多达25%-50%,所犯错误多达25%-50%,而增加的厌烦感至少在30%。睡眠不论是在时间管理还是压力管理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运动。运动是压力机制,也是恢复机制。运动时,几乎全身的细胞都受到影响。脑部的压力被冲刷掉,肾上腺素和脑内啡的分泌可扫除愤怒、恐惧、悲哀或沮丧等负面情绪。

•冥想。用放松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用鼻子缓慢地吸气和呼气,集中注意你的呼吸,每当呼气时就默念“一”。

•随意想象:深深地吸气,屏住气从一数到五。然后,开始非常慢地呼出去。当你呼气的时候,把身体里的所有压力都呼了出去。现在,像平常一样呼吸并放松。然后用几分钟让你的思想随意飞驰,放松,不要控制自己的想法,几分钟后睁开眼。

第五篇: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授课提纲)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系统的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科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理论背景:

(1)工业心理学。心理学知识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应用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的,亦即劳动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斯腾(L.W.Stern)在1903年提出“心理技术学”这一概念,随后,美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H.Munsterberg)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此类研究,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他于1912年出版了名著《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当时他着重研究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选择工人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如何安排条件使工作者得到最大的满足和达到最高的效率;三是如何发挥一切有益于经济发展的心理影响。

(2)群体动力学。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借用物理学中的“磁场”概念来研究个体的行为,认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并且将“场”论进一步用于群体行为研究,提出“群体动力学”,即讨论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因素,对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3)需求层次论。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clow)发表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文,其中论述了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即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个体的需要大致可分为五类,它们的产生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通过发现和满足个体的需要可以达到激发个体工作动机,调动个体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4)人群关系理论。人群关系理论产生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可称作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性研究。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梅约(E.Mayo)在1924—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第一次将工业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重要地位上加以分析。他指出,员工的士气和生产积极性主要取决于组织中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取决于员工和管理者以及员工和员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梅约因此被视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2、标志: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学教授列维特(H.J.leavitt)出版《管理心理学》。

3、发展:

(1)人性论。如,麦格雷戈尔(D.Mc.Gregor)和阿吉里斯(C.Arggris)的X理论、Y理论、超Y理论;谢恩()的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自我实现人假设。

(2)激励理论。如,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论、弗罗姆(V.H.Froom)的期望理论、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3)领导理论。如,坦南鲍姆(R.Tannenbanm)和施密特(W.H.Schmidt)的独裁—民主研究、布莱克(R.R.Black)和莫顿(L.S.Mouton)的管理方格理论、卡曼(A.K.Karman)的领导周期理论、利克特(R.Likert)、斯托格第尔(R.M.Stogdill)和沙特尔(C.L.Shartle)的领导素质理论、豪斯(R.J.House)的目标导向理论。

(4)群体理论。如,勒温的场论、列维特()的沟通理论、莫里诺(J.L.Moreno)的社会测量理论

(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管理学

2、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现象、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日常工作或生活条件下,围绕特定目的、对某些人群的行为进行系统的直接了解与记录。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2、实验法。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3、测量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包括个别测验和集体测验。调查法。以统计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问卷等手段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

4、档案法。通过对已有资料的重新分析获得所需论据。

(三)研究内容

1、准确认知;

2、合理使用;

3、培训提高;

4、规范行为;

5、整合态度;

6、沟通协调;

7、群体心理;

8、改善领导;

9、维护健康;

10、促进变革

二、改善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概述

1、社会认知的涵义:

指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及对其外显行为的发生原因的推测和评价过程。

2、社会认知的类型:

(1)他人认知,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现和特征的观察,判断其内在心理状态。

(2)自我认知,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包括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

(3)人际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4)角色认知,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特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认识。

3、社会认知的途径:

(1)听其言,“欲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2)观其行,“欲知其人,但观其行”;

(3)察其色,“有一分貌,必有一分才”;

(4)辩其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省己察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4、社会认知的过程:

(1)社会知觉:对个体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进行一种整体认识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表情的知觉,人的外在表情按其表达部位的不同可划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二是对他人行为方式的知觉,了解一个人怎样行动、有什么行动和表现怎么样。

(2)印象形成:整理对特定对象的知觉成果,形成评价性结论的过程。各种印象形成理论:奥斯古德,评价性结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评价(好与坏)、力量(强与弱)、活动(主动与被动);罗森伯格,“陪衬因素”与“负面因素”在印象形成中权重更大;安德森,印象形成的“平均方式”与“累进方式”。

(3)归因: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产生原因的过程。各种归因理论:海德(F.Heider),“个人倾向”归因与“情境”归因;维纳(B.Weiner),“稳定”与“不稳定”因素的划分;琼斯和戴维斯,“共同效应”和“社会赞誉度”高低所

导致的“打折扣”;凯利(H.Kelley),根据“一致性、一贯性、差异性”指标归因于“行动主体、行动对象、情境”。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认知对象:社会认知对象区别于其他认知对象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和认知主体形成互动关系,可能出现夸大、掩饰、欺骗等现象。

2、认知情境:具体的社会认知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以及特定的价值解释中的。

3、认知主体:

(1)认知模式:认知主体的个人特征、及其认知层次与认知取向构成了认识活动发生其中的认知框架,它决定了主体在什么样的知识与道德层次上,从哪个特定的信息通道开始,展开认知与解释。因此,对人的认识应该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宽容。

(2)主体状态:认知主体即刻的需要、兴趣与情绪状态会影响他对眼前的认知对象的认知结果,影响其认知的选择性,也影响认知结果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因此,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情商应该是领导者和管理者永远的必修课。

(3)人格特质:认知主体消极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导致“投射”、“反向”、“曲解”等防卫性认知反应发生。

4、社会认知偏差:

(1)首因效应:认知对象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会非常强烈地影响到我们对他整体印象的形成,这是由个体的记忆规律(容易记住记忆材料的开始部分)、认知一致化的心理倾向(保持前后印象彼此相符)和文化对思维的定势作用(事物的重要性总是和它的排序密切相关)造成的。因此,一定要给认知对象留有表现的机会和余地,避免“先入为主”。

(2)晕轮效应:正如月晕的存在会扭曲我们对月亮正常的知觉一样,认知对象如果具有某种突出特点,我们对他的认识就会受到这种突出特点的影响,产生“一好百好”或“一坏百坏”的改变。特别要指出的是,“社会特征”、“智能特征”、“相貌”、“名气”是比较容易产生晕轮效应的四种个人特征。因此,对人的认识要力求全面,避免以偏概全。

(3)刻板印象:个体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喜欢走一种捷径:把当前的认知对象归入一类人,然后用关于这一类人的某些固定的看法去推测眼前的这一个人。尤其容易集中在对认知对象所属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类别上。因为是“类”,所以可能大而化之,因为是固定的看法,所以可能已经过时。因此,对人的认识要勇于求异,避免循规蹈矩。

三、协调人际关系

在开始讨论具体的人际沟通技巧之前,首先必须说明,我们仅仅是在一个技术层面上展开人际协调问题的讨论的,而技巧与技术对于解决具体的、感性的问题固然重要,但要想系统地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在”,恐怕仅谈操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至少还要能够正确解决如下三个层次上的问题:

1、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正确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

3、正确的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对待人——增进沟通技巧

人际沟通是人际关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过程;沟通与协调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沟通是协调的手段,协调是沟通的目的。在这里,我们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人际面对面沟通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使用“共同语言”:沟通是意义的传递,意义在沟通双方之间传递必须要有媒介和载体,在人和人面对面的沟通中,这个载体经常是口头的语言,即言语。言语能够完成意义传

递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沟通双方所使用的言语符号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2、得体的言语风格:语言的风格差异不仅存在于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之间,也应存在于不同的沟通情境之间。领导者应该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亦庄亦谐,以求与不同沟通对象的良好交流,同时这也是良好的领导形象的重要方面。

3、学会真诚:作为一种人际行为的美德,真诚的真谛应该是“善”,是真正维护对方的利益,而不是简单的“真”。真诚在实践中不仅要追求“真”,而且要体现“善”。因此:首先,真诚不能是不假思索地表达感觉;其次,真诚不能是不假修饰地表达观点。

4、善于赞美:赞美对人际协调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它真正的功用在于:在不断地重复对他人的尊重的态度、关注的目光与肯定的行动的过程中,个体会逐渐地确立起正确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会使我们的很多人际关系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5、非言语技巧:“在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中,言语充其量只能传达三分之一的内容,另外三分之二的东西都要靠非言语来传递”。目光接触、言语表情、身势表情、空间距离就是用来传递另外那三分之二内容的重要途径。

6、积极倾听:在沟通过程中,会“听”比会“说”更有助于增进其效果。真诚的倾听最能使对方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及受到尊重的,因而也是最容易令对方感动的。真正的倾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在头脑中复述了对方的话;在心中演练了对方的推论过程;设身处地地体验对方的情感;用多种手段促进对方畅所欲言;向对方反馈自己的感受和所理解的对方的感受。

(二)团结人——遵循吸引规律

在组织中,人际关系不仅影响个人心态与效率,它还会影响组织的团结与效率。协调人际关系的讨论至少要提及下述四个方面才算得上是基本全面的:正确的“三观”;正确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人际行为的基本原则;心理艺术与技巧。在这里,我们的论述局限于第四个层次。

1、邻近律:“近水楼台先得月”,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的前提是密切和谐的交往。邻近能够降低交往的成本,成本降低了,频率就可能上升,但邻近并不必然地导致交往多,所以,这个规律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发是:要想关系好,就要多交往。

2、相似律:“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特别是在态度与价值观念上与我们相似的人。因此,避免过分的差异,善于与他人认同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要诀;它同时提醒我们:发掘自己的才艺,以此支持自己与他人的积极的共同活动。

3、互补律:“君子和而不同”,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特别是在能力与个性心理上与我们恰成补充的人。对自己所赞赏的、但又不具备的特点的渴慕,以及完成某种重要目标所必须的能力互补是这种吸引力产生的原因。

4、对等律:“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人与人之间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用爱来交换爱。它告诉我们:人际关系虽不是以“帮助”他人为出发点,但起码是“互助”的;以“对等”去指导自己的人际关系实践,可以在协调关系的同时又发展和完善自我。

四、维护心理健康

“爱护人,保护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的心理健康”,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管理心理学在中国的今天尤其有现实意义的一个话题:社会转型,体制变革,观念相互冲突,价值日趋多元,竞争愈益剧烈,节奏不断加快„„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合理信念:

消极情绪不仅仅是客观境遇的反应,它还是主体以特定信念对境遇进行解释的结果。所以,要避免消极情绪,首先要剔除自身不合理的信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不合理的信念通常有三个特征:“必须”和“应该”;“糟糕至极”;“全部”和“所有”。在这里,我们格外强调两点:

1、避免过分自我关注: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个体在成年期遇到的最重要的人格问题就是成就与自我关注,即个体在这一时期容易因为强烈的成就欲望而导致过分关注自我,其动机是追求自我名利,达致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其结果却往往是因过分关注自我而使自我不堪重负导致自我戕害。

2、避免过分追求完美:过分追求完美容易到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挫折感,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总是追求一个求而不得的目标就总是使自己在经历挫折,久而久之会降低自信,影响心理健康。二是,事无巨细追求完美,事必忙乱,就容易在忙乱之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倍功半。

对他人的合作、分享、互爱、互重的态度可以让你获得他人的关心、支持、赞许和爱,而自我中心将导致社会适应及人际关系上的重大压力。自我中心有不同的类型:自我重要型,“没有我地球就不转了”——大包大揽,耗尽崩溃;自恋型,“谁也比不上我”——控制、指责、攻击他人,被他人孤立;焦虑型,“别人都盯着我的毛病”——退缩、依赖、害怕失败,结果是失败、受伤害;虚荣型,“看着我”:轻浮、浅薄、虚伪,令人厌烦。

(二)减轻工作压力:

心理紧张的客观来源无疑是巨大的生活与工作压力,在现代生活中,工作是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但要注意,别让它演变为自我伤害的源泉。如果你在抱怨现代生活的压力太大,你快被“逼疯”了,请你立刻停止这样的想法,因为你心理的“压力阀”的控制按钮就在你自己手上,是你而不是别人在控制给你“加压”还是“减压”。在同样的负担下,谁的心理和身体更健康,取决于谁更善于控制这些“压力阀”。

1、学会放弃:只有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获得。工作上放权,生活上放手,达致心情放松。2、强制休息:强迫自己周期性地彻底摆脱工作,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全面起来,而不是只有工作。

3、勇于说“不”:证明自己“行”固然需要勇气,但在今天承认自己“不行”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注意调整自己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过高是给自己“加压”。

4、寻求支持:目标和时间管理:认清自己的目标和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与上下级之间达成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够产生更多的满足感、控制感,减少心理冲突,减少压力。

(三)学会心理调适:

心理像身体一样,需要健康保健,有些属于“固体强身”,有些属于“养精蓄锐”,有些属于“舒筋活血”:

1、积极的活动:发展一种积极的业余爱好,避免离开工作便无所适从。

2、积极的自我暗示:正如我们受不了一个人天天、时时批评、指责我们一样,我们也受不了自己对自己日复一日的消极暗示,事物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随心而化“的。对自我的态度:你可以选择自信、自尊或自卑的态度。自信的态度是“这件事我能行”,它让你很少担忧、怀疑、犹豫不决;自尊的态度是“我知道自己的价值”,它让你不必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很少为别人的批评而愤怒、惶恐;自卑的态度是“我比不上别人,我毫无价值”,它让你面对问题时回避和担忧,压抑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抱怨、牢骚、内疚、自我孤立„„显然,自卑的态度会给你“加压”。

3、行善: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帮助他人更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我的评价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4、适度宣泄:情绪管理:对情绪的处理有三种方式:压抑、放任和恰当地表达。前两种是“加压”的方式。“减压”的方式就是恰当地表达情绪。

(四)调整挫折反应: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挫折和失败总是难免。于是,如何正确应对经常发生的“不如意”,就是我们需要考虑、学习和在实践中注意的心理技巧了。

1、努力促发积极性反应:继续努力;调整目标;替代补偿;升华。

2、坚决避免非理性反应:攻击;固着,以固定不变、已被实践证实为无济于事的方式来应对挫折;冷漠,对所有的生活和工作目标都失去了追求的热情;退行,情感和行为上的幼稚化倾向。

3、合理使用防卫性反应:曲解,既然“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那么对每个挫折都认真对待恐怕会给心理带来极重负荷,于是不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对挫折做一些“歪曲理解”。逃避,如果没有把握做到成功,而可能的失败又会对自信产生极大的打击,那么不妨不做那些可做可不做的没把握的事。

(五)寻求心理援助:

在遭遇重大挫折或发生严重心理危机时,我们必须寻求帮助,帮助可能以及应该来自哪里?

1、善待亲人。

2、深交朋友。

3、相信科学。

浅析用管理心理学管理90后员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