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自我把脉寻找亮点[精选5篇]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1-213818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00:22: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自我把脉寻找亮点

自我把脉寻找亮点

创特色之园地铸时代之命题

南京市六合区马鞍镇中心

我校座落南京市六合城区北郊,今年五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顺利迁入新址。学校现有11个中队478名队员,2名省、市级优秀辅导员,各中队辅导员都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作为一所农村少先队学校,为竭诚服务农村少年儿童,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挖掘农村少先队活动中的优势,寻找农村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切入点,赋予农村少先队活动现代感和生命力,使其现代意识、传统精神和谐统一。下面请允许我,给各位领导从三个方面汇报我校近几年少先队工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挖掘农村资源优势,抓住“土”字气息。

农村小学的辅导员应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在“土”字上做好文章,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具有乡土气息、充满活力的农村教育资源,把活动资源的弱势转化为优势,形成农村特色。

1、抓住人“土”,突出个性特色。

农村的队员住农家庄、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玩农家游戏、交农家朋友、看田园风光。这些都体现了队员们有一种农村孩子特有的“土”气,我们农村辅导员可以因“事”制宜,在他们这些“土”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少先队教育。他们喜欢“套知了”,我们开展了《知了声声来何处》的活动,通过队员们的观察、查阅资料,让他们知道知了发出的声音来自哪个部位?为什么会发声?这样在活动中进行了科技教育。他们喜欢在田埂上“野炊”,我们开展了《团结就是美味》的活动,培养他们团结的精神、自理的能力。他们喜欢在池塘边掏龙虾,我们开展了《为什么龙虾这么多》的活动,以此来了解龙虾的生活习性,让他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春天到了,队员们辛勤种植的花也开了,我们可以开一个花卉展,请来所有校外辅导员、家长欣赏我们队员亲手种植的花,比一比,看谁的花美,看谁的花长的壮。农村的孩子他们也爱读书,爱学习,可是回家都有许多家务等着他们去做,怎么才能让时间“长”出来呢?于是我们召开了一次“让1>1”的主题活动,队员们有的说可以边烧饭、边看书;放牛时,坐在牛背上,可以背书;做家务时,注意观察生活,为写观察日记积累材料。事后,我们还开展了“比比谁的时间‘长’得多”的竞赛,许多队员学到了挤时间的窍门,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这个活动还刊登在《辅导员》杂志上。

2、利用物“土”,突出物性特色。

农村虽“土”,但在我们鞍小人眼里,却有着许多优势。广阔的天地是多姿多彩的“舞台”,草木根叶果、泥石沙毛羽等等则是各具各特色的“道具”,农村队员就可以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唱出“洋戏”。关键要看辅导员这位“导演”善不善于利用本地特有的优势,把队员引入角色。“农具”是农村常见的劳动工具,辅导员就以此为切入点,发动队员收集,整理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图片,于是我们建立了一个“农具博物馆”。

3、利用“环境”土,发挥地域特色。

农村有壮丽的山河、肥沃的原野,这些都是农村少先队活动取之不竭的源泉,我们组织队员开展一系列野外活动,进行自然常识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大自然中找春天”活动,让队员们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大自然中去验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天,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春天。

把地方特产和少先队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特产中活动,在活动中再现地方特产、展现物产,赞美家乡,陶冶队员情操,这是我们开展雨花石文化特色活动积累的成功经验。我区素有“雨花石之乡”的美称,我们就大做“石”文章。队员们通过“寻石”、“赏石”、“组石”、“研石”来学习雨花石古老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领悟到传统的审美观,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队员活动跃在山区、沙矿、工地上、马路边,利用节假日寻来成百上千的雨花石放在玻璃缸里“养着”,闲时拿出来根据雨花石上的图案,取了“大闹天宫”、“水中望月”、“海上日出、”“嫦娥奔月”等美名,再展开联想,开展故事畅想会,最有趣的就是根据不同形状的雨花石拼造的工艺品。为了喜迎澳门回归,队员们选出1999颗雨花石,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在木板上拼出一幅澳门特区区徽,队员们用56颗白色的雨花石拼出的三个莲花瓣,表达了我们56个民族的少先队员对澳门同胞最美好的祝愿。北京申奥期间,为了表达我们少先队员的浓浓申奥情,队员们自发组织仔细寻找来2008颗小雨花石拼成了北京申奥图案。雨花石文化活动的成功,给我们增加了信心,于是我们将“娃娃农科院”更名为“雨花石娃娃人文学院”,并成立了“少儿雨花石馆”。

4、紧扣科技兴农战略,做好“农”字文章。

农村少先队活动本身就是“农”字号,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和利用积极因素,控制消极因素,是农村少先队活动的一条重要原则。虽然我们的队员大多生在农村,可仍然有部分队员对于农业、农民了解不多,为了更好地开展好“科农”“支农”活动,我们组织队员走进农村、走近父母,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业技能。我们结合第四次少代会提出的体验教育,开展了“MF零距离”(即体验米饭)体验教育活动。该活动让队员亲自体验一粒米饭的由来,以及一粒米饭形成过程中人们所要付出的艰辛。通过此项活动,既让队员掌握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及种植技术,又能让队员在体验中,懂得农民的艰辛,从而养成尊敬农民、理解父母、珍惜粮食、勤奋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的农业现代化做贡献。

5、结合农村乡土风情,突出“民”字特色。

生活处处是教育。在农村农民为表达丰收和喜悦,祈盼来年生活更加美丽,传递亲情、友情,形成了别拘一格独具浓厚乡土风情的“民风民俗”,这些都为新时期下农村少先队工作铺成了一条新路。农村有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纺织、刺绣、剪纸、农民画等,比比皆是。我校大队部抓住这一独具风格“民”情,成立了“莲湘队”,每逢过年过节,喜庆时刻,也凑上一份热闹,以表达队员们的心情。七个绣花手在辅导员的引导下,聚集到一起成立了一支“七色光小队”,她们利用节假日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祖国美丽壮观的大好河山一幅幅展现在雪白的布上。香港回归前夕,她们又凑合在一起,用一块长1997厘米、宽71厘米的白布绣了一幅长卷,展现香港风光,表达了队员期盼香港早日回归祖国。

6、举一反三,不断改革创新。

不怕旧,旧意创新。少先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优秀活动,作为辅导员要不怕旧,把过去的工作再创造、再加工,增添新内容,变化新方式,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我校“手拉手”活动则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小手拉小手丰富为“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我们开展了“手拉手,农成龙”活动,队员们把自己学会的农业科技知识教给自己的“手拉手朋友”——农民伯伯,让他们取得丰收,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为贯彻实施中央8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去年六一开展了“手拉手,齐关爱,共成长”主题活动,大队部帮助队员与大学生、平安保险公司、民办学校队员、群众组织联系手拉手对象,队员既有拉到小手,又拉到了大手,在互相关爱下共同成长。

二、弘扬童性文化,以人为本,开展特色少先队文化教育活动。

少先队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学习的主体也是儿童,理所当然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教育不能随心所欲,它应根据儿童生命的、精神的本性,而不是把儿童视为金银铜铁锡,任你锤打定型——那会使他们失去本性,会毁掉他与生俱来的自然天赋,让孩子失去了童真、童趣、童心。这些不和谐的教育现象,也严重影响了我们少先队工作的开展。

现代的孩子在高楼里居住,远离童年游戏,远离儿童天然的集体主义;现代的孩子生存于人造自然之中,他们看不到田野里的风和日出日落,听不到自由的鸟鸣虫声;现代的孩子有成堆的玩具和精致的模型,但他们不会制作出一只柳笛或木枪;现代的孩子勇敢体现在摔家里的东西,但他们不会爬树,没有机会走夜路。现代的孩子过多地享用获取,他们的性格中缺少坚毅和创造性。

卢梭早就警告我们:“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人们应当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可这“一切”并不是为眼前活生生的孩子,而是为成人心中预设的、标准的、理想的孩子。教育,尤其是对儿童的教育,我们首先要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天性,重视童年期的真正价值,把儿童当作独立的、有自己思想的个体,真正使儿童教育人文化,这比任何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更具深远意义。

为了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摆脱当前一些不和谐的教育现象对少先队工作的影响,我校在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顶住各种压力,开展以弘扬童性文化为题的少先队文化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我们成功的经验,呼吁各界尊重儿童。下面就我校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些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请给予指导。

童性教育即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自然成长规律、心理需求的教育,着重体现以人为本,人本发展的教育观念,并运用儿童喜爱或适应的教育方式,从而提高教育儿童的效果。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应“尚自然,展人性”;唐代大诗人、哲学家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文中写到“顺木之天,植木之性,其天者全,其性得矣!”种树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和天性,教育儿童何尝不是如此。下面是学校开展童性少先队文化教育的一些尝试:

动画人物话德行

儿童爱看动画片是天性,动画片里的人物特别是主人公是儿童最为喜爱的。可以说它们是儿童心中的偶像,它们的言行对儿童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能超过父母和老师。因此,学校大队部经过调查,评出了一些队员喜爱的动画片人物,让队员针对这些人物的自身优点在人物形象旁配上激励的话语,挂在走廊上,以鼓励队员通过自身努力,将来也能像动画片的人物一样具有大的本领和好的德行。例如:聪明的一休说,他的聪明来自于多读书,要队员像他一样多读书才能聪明;大力水手说,他的强壮不是吃菠菜,而是要经常锻炼,鼓励队员到运动场去多运动。

黑板报变成了发现墙

以前每间教室里都有黑板报,往往每期的黑板报都由班上几个小能人给包办了,队员参与面窄,方法单一,观看黑板报的同学较少。黑板报的主要功能是宣传,而现在儿童的信息来源渠道广泛,因此学校决定把中队黑板报改成发现墙,充分发挥发现墙的展示功能,中队里队员的毛笔字、钢笔字、手工制作、剪贴、绘画等作品都能在发现墙上展示出来。队员踊跃参与,字不好手工行,剪贴不行绘画行,参与面广了,自信心也足了。队员都说:“让别人发现才艺,让自己发现信心,发现墙真棒!”

阅览室里可以“不静”

多数图书阅览室的墙上贴着一个大大“静”字,成人很容易做到,但儿童则很难,即使做到也受到了压抑。因为儿童去看书大多是带着好玩的心态去的,当他们看到好玩的内容时,忍不住要与别人分享,这时要让他们静,则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我们要“放任”孩子,让他们在一起交流、讨论,一起欢乐、开心,书中儿童们认为好玩的,往往是好的知识点,让他们交流可以提高读书效率。因此学校把阅览室分为自主阅览室和交流阅览室,自主阅览室里,队员自主阅读,互不干扰,要“静”;交流阅览室里,队员可以交流、讨论、欢笑。

学校评选“好朋友”

学校里经常评选十佳礼仪之星、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甚至一些学校还选美,而我校则开展的是评选“好朋友”。因为目前我国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缺点是自私、缺乏合作、不关心他人,学校评选“好朋友”重要的是在队员中间崇尚团结、合作、关爱、宽容、诚信等优良品德,克服独生子女的一些性格缺点。

在发现活动中学习

“发现”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对事物的好奇心、兴趣促使儿童积极去“发现”,可以说队员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发现”充分体现了队员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法,既培养学习能力,又能让队员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成功,记忆也较持久,“发现”是学习的载体。同时,“发现”也是创新的基石,因为一个创新的意识和行为都源自于一次一次的小“发现”。学校指导队员在发现中学习,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发现的课堂,提出的口号是“时时注意发现、课课有意发现、天天创意发现”,“发现”也分为课内发现、课外发现、智力发现(通过思考)、体力发现(通过体验),发现的方法有讨论、反思、比较、实验、调查等,对发现的成果通过发现日记、发现擂台、发现网吧、发现俱乐部、发现之星等方式展示交流。“发现”还可渗透到德育、人格教育、心育等多个领域。在发现活动中学习是新课程教学和少先队活动的完美融合。

童星走廊——一起来追星

孩子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且这些偶像都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教育影响。不同的偶像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不能武断地强迫孩子不要追星,而要引导孩子追求有正面影响的偶像。我校四楼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那里有少先队大队部、少儿雨花石馆、奖玩室、阅览室等阵地,于是我们在四楼的走廊上设立了“童星走廊”,在墙上我们制作了精美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展版。孩子们走在童星走廊里,看着同龄的伙伴光荣事迹,无不羡慕,心中寻找到了最值得追求的目标。

奖励也可以奖“玩”

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一般传统的奖励方式都是奖励钱和物,儿童以奖物为主,奖励的物品一般以文具和书籍为主,对这些奖励,有些队员不以为然,没有兴趣,奖励的功效减弱。儿童的特性是非常喜欢玩的,根据这一特性,学校建成了“开心室”,“开心室”里有各式各样的益智玩具、经典童话书、动画片等一些队员爱“玩”的物品,让被奖励的队员到“开心室”尽情的玩耍,同时根据奖励的程度进行限时奖励,奖励程度深的,在“开心室”玩得时间可以长些。

“让队员喜欢”是童性教育的精髓,做队员喜欢的辅导员,上队员喜欢的课,用队员喜欢的教育方式,开展队员喜欢的实践活动。让队员在美丽、宽松、和谐的校园里“好玩、好学、好心情”。

三、锤炼辅导员,打造名牌少先队,竭诚服务农村少年儿童。

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少先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及少先队工作小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少先队强化自身的需要,是开展好少先队活动的必要保障。

1、“选人”三原则:

苦中苦:农村大队辅导员与城市大队辅导员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要肯吃苦、能吃苦,勤奋、坚韧、踏实。因此我们在选任校大队辅导员时,首要前提就是要肯吃苦、能吃苦。

优中优:我们在选任大队辅导员时经过多方考核,聘用学校综合能力最强、最优秀的教师作为学校大队辅导员,而不会任用某一学科的骨干、先进教师。因为我们认为,一名综合能力强优秀的辅导员,他能够培养出大批的优秀队员,而一名某一学科优秀教师,他只能带出一个班的优秀学生。

“王”中“王”:大队辅导员是少先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少先队员的亲密伙伴,与中队辅导员、少先队员交往时要有超强的亲和力,因此大队辅导员要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要能与少先队员融成一片,和谐相处,为此,我们在选大队辅导员时,还必须从孩子王中去选。

2、“用人”七勤观:

脑勤、眼勤、手勤、腿勤、口勤、心勤、耳勤。

3、“养人”三做法:

(1)、关心:辅导员为学校少先队工作常常要付出更多辛劳,做为校长应该更加细致的关心辅导员。无论是工作上的进步成长,还是辅导员生活上的细微点滴,都会给真切的关心,帮助。

(2)、荣誉:辅导员本身就是学校的优秀教师,为少先队工作付出了很多,在荣誉面前,学校总是把辅导员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

(3)、待遇:辅导员享受一切应有的政治、经济待遇,在评职称、年度考核、入党等方面都享有优先考虑的待遇。

少先队是我校的“特区”,在资金、时间、人力、物力方面,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全力以赴的给予帮助。当前在我校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队部的办公经费仍不受封顶、限制,一年的办公经费往往占学校办公经费的50%以上。在外出学习方面,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辅导员的学习欲望,只要有通知我们就参加,并且分批组织中队辅导员外出学习。在我们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建设下,我们的几任大队辅导员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都被评为省、市优秀辅导员,并且使我校的少先队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人优我特,这是我校少先队工作的目标。创特色之园地,做时代之命题,特色才是唯一的生命力,我们农村学校必须紧扣“农村”特色这一主题再因地制宜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闯出一条“活”路,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广阔的农村大地是我们农村少先队员最大的活动场所,“农村特色”的旗帜正哗啦啦的在蓝天下飘扬,我们将会继续挖掘农村资源优势,坚持开展童性少先队文化教育,让少先队活动在我们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结出累累硕果。

第二篇:寻找自我

寻找自我我迷路了,失去了前行的方向。于是,我停止前行的脚步,轻轻地问自己:“你,要前

往什么地方?去做什么?”

我愿意远离繁华的闹市,择期园而居,与墨香为伴。即使此生难有贡献,也愿沉于墨香,安置心灵。

我依然如故。

第三篇:寻找迷失的自我

寻找迷失的自我

——评王蒙的《蝴蝶》 关键词 迷失自我 寻找自我

摘要 张思远一个共产党员的心灵世界不断地变化,他从坚定不移的革命者迷失远离人民思想僵化的官僚,被关监狱,下乡改造让他发现自我,平反后上任副部长让他重新确定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正文 “我也曾不满于自己作品里有着哎多的政治事件的背景,包括政治熟语,我曾经努力想少些一点政治,多写一点个人,但是我在这方面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功。”正如王蒙自己所说,他的作品多少都会有正色彩,正如《蝴蝶》中的张思远便是一个政治人物。

《蝴蝶》中过对张思远三十年政治生活的浮沉,概括了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做人民真正的公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多少革命干部误入歧,当张思远成为他们中的一个代表时,这篇小说就变得格外有意义。

迷失自我

张思远一个令人敬仰的市委书记。“胸前和左臂上佩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这足以表明他的身份,这样的身份让他在目光和举止里“洋溢着一种给人间带来光明、自由和幸福得胜了的普罗米修斯的神气”。他让海云着迷,海云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欢乐,和神圣的革命目标的女学生。16岁的海云为什么会喜欢29岁的张思远?难道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经历了艰难困苦给人民带来曙光得共产党人吗?海云是爱他还是爱党?”当然是爱,然而爱的是党。”

海云爱的是那个同人民群众同甘苦的作为八路军指导员的张思远,能够倾听人民心声的张思远。因着这份爱慕与敬仰,十八岁的海云不顾父母的反对与三十岁的张思远结婚了。

张思远人民的公仆?人民的老爷!“爱情和革命都在洒满阳光的大道上迅跑。为了她们的婚姻,海云中学都没有上完,她到一个党委机关做打字员去了”,海云的牺牲是值得吗?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发高烧时,他在工作,他在为党工作,于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死了。海云怀第二个孩子时,他让海云做人流,海云被他激怒了,他怎么能剥夺她做母亲的权力!而张思远却怪海云不了解他,他的内心对海云咆哮“难道我管的了一个城市的几十万人,却管不了你一个吗”。这就像封建时期的皇帝对自己的妃子说:“我管的了天下,还管不了你?”一个“管”字已经说明张思远把自己当作人民的治理者。他从八路军指导员到军管会副主任到市委书记,位置越做越高,离人民群众也越来越远。他是“威信和权力的化身”,他已然从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老爷。

不断发起运动的张思远。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张思远浮动与党组织的指挥一线,发动一场又一场的运动。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斗争中他的妻子海云被揪了出来。“你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你忘记了吗?”“只有低头认罪,重新做人,革面洗心,脱胎换骨!”他极为认真、严肃的教训海云,他痛恨海云的不知悔改,他说海云堕落了。海云和他离婚,他想挽回,可他又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他是愿意和海云离婚的,愿意和海云这个反党分子划清界限。取代海云的是美兰,一

个很会享乐的女子。美兰把张思远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让张思远过的舒心:小汽车,柔软的沙发。美兰的额上“会出现两道显得有点凶恶的竖纹”,在张思远面前露出的却总是迷人的微笑。海云和美兰,前者是有思想,心灵美好的女性,后者是趋炎附势,追求奢华生活的女性。张思远和美兰都很享受有席梦思的生活,可偶尔他的眼前又会闪现出海云的影子。张思远的内心是矛盾的。

“他深信这一切是为了反修防修,是用革命手段来改造社会、改造中国、创造历史的必要他。他知道又要有一批领导干部倒下去,但是为了党的利益他不能温情,他毫不犹豫地举起了阶级斗争之剑。”最后他把自己揪了出来,关进了他自己所造的监狱里面。王蒙让张思远自己管自己,被关押的张思远迷惑着。他不知道有着尊贵位置的张书记和打着裹腿的八路军教员有什么不同。他觉得无论是在“房东大娘的热炕上”还是“在席梦思床上”他都把自己献给了党。殊不知他早已迷失了原来的自己。

王蒙在《蝴蝶》中引用了庄生梦蝶的故事,这个故事显现出一个内心世界矛盾,性格复杂的张思远。“一个钻山沟党的八路军干部,化作了一个赫赫威权的领导者、执政者,又化作了一个被人民群众扭过来、按过去的活靶子,又化作了一个孤独的囚犯,又化作了一只被遗忘的,寂寞的蝴蝶”。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张思远呢?在文革时期像张思远这样的迷失自我文革干部恐怕不止一个、两个吧?

寻找自我

来到山村的张思远。一九七一年张思远来到了东东(张思远的儿

子)插队的偏远山村。王蒙在文章中把这个山村描写的非常美:山下一片杏花如云,山谷里溪流旋转,奔腾跳跃,叮咚作响,银雾飞溅。到处都是生机,就连背阴处的薄冰下面,也流着水,也游着密密麻麻的小鱼。向阳的地方更不用说了,一片葱绿。从草势来看,即使在冬天,这草也没有停止过生长。顽皮的松鼠在枝上跳来跳去。王蒙为什么要着此墨描绘山村美景呢?这个山村没有污垢,干干净净。只有在未经雕琢,纯净的自然风光的山村中,张思远才会冷静的反思吧。

张思远与他的儿子东东。东东代表了文革时期的青年一代。东东对唤醒张思远内心深处的灵魂是起着作用的。十二岁的东东对待张思远就像下级对待上级一样小心翼翼,对张思远的称呼总是您。一九六五年东东不再让张思远给他送吃的。这意味着东东不希望有他这样一个爸爸,那是张思远只认为他的儿子小,张思远想“等他大了,他会懂得,有一个市委书记的爸爸是多么荣耀和福气”。东东并没后悔,在张思远认为没有人能能够惩罚他的时候,东东出现了,“东东的几个巴掌把他的精神支柱摧垮了”。张思远以为东东打他是为了他的母亲海云,东东说不是,相反,海运对东东说他的父亲不是大字报上所说的那种人。张思远的悲痛切割着心,他对海云必定是愧疚的,那碾碎的白花正是海云,他毁了海云的学业,海云的幸福。当张思远看到东东颓废、灰暗的日志时,张思远愤怒了,他责备东东“难道我们这一代艰苦奋斗”“就是为了让你们搞这种渺小卑微的无病呻吟吗”。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人民歌颂党,人民也不会李大钊、方志敏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可那之后呢,六七十

年代,东东这样的青年幸福吗?东东说他们在受罪。东东不能正常上学,正常工作,而要到乡下插队,作为父亲,作为党干部的张思远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山村里的老张头。秋文喊张思远老张头,这让他觉得温暖。秋文能和山村里的男女老少打成一片,秋文让东东转变了张思远的看法,她也促使张思远变得清醒。秋文对张思远说“其实把你们拉下来当当老百姓也不懒”“要不,别看报纸上喊什么下乡、蹲点喊得那么凶,你们躲在自己的小楼里才不愿意下来呢”。秋文是坦率、真诚的。秋文“随和后面是清高,饶舌后面是沉思,嬉笑乐天后面是对十字架的背负”。这样的秋文让日后成为张副部长的张思远念念不忘,他让秋文做部长夫人,秋文拒绝了,秋文清醒的知道自己该处与怎样的位置,秋文爱山村,不愿离开。秋文对张副部长说“中国还是要靠你们来治的,治不好,山里人河山外人都会摇头顿足地骂你们!”

农民给予党人很大的希望,不希望再出现这种十年教育革命搞下去,中国人都成了文盲。张思远听了秋文的话意识到了“治国治党,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农民中的张思远。张思远是无官无权的到山村的,这样他才能够在登山时发现自己的腿,在帮农民扬场时发现自己的双臂,在挑水时发现自己的肩。在山村中它更重要的发现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觉悟,自己的人望”,他发现“农民同情他,信任他,有什么事都来找他,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确实正派有觉悟,有品德,也不笨,挺聪明也挺能关心和帮助人”。一个官员若能做到真心实意为民想,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必定受人民爱戴。作为张副部长的张思远回到乡下时没让人前呼后拥,没有坐专车去。而是自己坐火车去的,在路上女列车员的不耐烦,小孩子的不礼貌,汽车司机对待旅客就像对待猪。这些告诉张副部长,他应该努力的工作,让人民生活的更好,让国家更好。

“文化大革命”的长期持续和几经反复,使人们对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厌倦情绪越来越强烈。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有所改善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的迫切要求。张思远“觉得有那么多人在注视他、支持他、期待他、鞭策他”。张思远的反思更是对历史的反思。

第四篇:如何寻找自我的人生价值

如何寻找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人生的千差万别主要是门类繁多的价值观导致的,耶稣和佛陀的价值观成就了他们神佛的品质,有人从政,有人经商,有人当牧师法师,有人成了大盗窃贼,这主要是他们不同的价值观成就的。

价值观就是一种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追求,许多人一辈子匆忙奔波最后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也不清楚人生的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他们在随大流,东风大了跟东风,西风强了随西风,忙了一辈子,也没忙出一个所以然来。

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价值观的人生是迷茫的,人生的苦恼和不幸主要的在于没有人生的方向和价值观。

我想大家已经知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我们的重要性了。那么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那我就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谈谈这个深刻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的世界观应该立足高远,毕竟未来我们肩上还承担发展国家,富强国家的使命,那么我觉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很适合。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所以我们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从其中吸取有用的营养,从而为我们个人的成长奠定基础。

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接着我们就要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恩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价值判断。

1.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很多人对财富理解片面了。财富并不只是权力、金钱,它们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邓小平三起三落,当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个重要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请万分地珍视它们!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朋友很贴心——这份友情是财富,爱人很体贴——这份爱情是财富。

第三,你的抱怨表示你对现状有所不满意,你在试图努力改变它们,在追求你想要的东西。这种欲望、上进心也是财富。还有你的很多美好品质都是财富。

2.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缺少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提倡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3.走自己的路

我自己的路,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于生存。这个特殊的社会中,给我既创造了丰富的机会,也带来了种种困惑,情感的荒芜、欲望的膨胀、无处不在的孤独、内心的矛盾冲突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有时虽然活得很艰苦,但觉醒与思考让我成竹在胸!一次次思想的崛起,意志的淬火,是我向光明人生迈进的动力与激情。

我们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不仅需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更需要我们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多思好问,革新创造,特别是注意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 21 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五篇:寻找友善,提升自我

新华网杭州7月8日电(记者 商意盈)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8日表彰杭州“7·5”公交车放火案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和个人。其中3家单位荣获“杭州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称号,7人荣获“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

3家单位分别是杭州口腔医院、西湖时代广场物业服务中心、杭州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7名“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分别是李鹏涛、李中义、王磊、成彪、王维、康国海、潘樟友。

5日17时许,一辆载着80多名乘客的7路公交车突然起火燃烧。危难之际,许多路过市民冒着危险,纷纷出手相助。有人用找到的各种工具砸破玻璃,有人用自己车上的灭火器灭火,有人奋不顾身抢救乘客。

其中陈慎豪是接受表彰的西湖时代广场物业服务中心保安,事发时正在老庙黄金门口值班,看到公交车起火后,他迅速拿了灭火器冲上前去。“看到里面的人面临生命危险,就想赶紧把他们救出来。”

我想这就是最美浙江人的真谛。正如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娄延安说:“危急时刻‘最美杭州人’再次闪现杭城街头,这些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壮举,再次展现了杭州这座‘最美城市’的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在面对突发事件前,各种互不相识的人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此我也想为那些杭州人点一个赞以及对那些拼搏一线的医务人员说声你们辛苦了,正是因为他们,杭州,乃至浙江,才变得更美好。

自我把脉寻找亮点[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