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农村教师心理分析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1-64616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0 07:52: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教师心理分析

农村教师心理分析

罗仕华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行业的激烈竞争,失业率的居高不下,让人们重新审视知识的重要性,也让人们将目光更多地关注到教师这一群体。作为教师,由于其社会角色的增加,职能角色的多元化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一些心理障碍。在这一群体中,农村教师又属弱势群体,其间的心理压力更甚。有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农村,近30%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然笔者通过多方的走访调查发现,这一结论实在是危言耸听。不可否认,在农村教师这个群体中确实有个别人存在心理问题,但大部分却并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只是面对现实社会,生活在其中时,心理落差太大而凸显的种种言行。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教师心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社会地位认同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是,社会的贫富差距也不断地拉大,形成了贫富悬殊的格局。金钱已被作为评判成功的标准,有钱的人天然的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高端,没钱的人则位于低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教师更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无论政治上如何地高调,但其经济收入就已经决定了其在社会中被鄙视的现实。而城乡环境的差异更导致了农村教师社会地位认同的极大距离。

在城市中,家长的文化素质相较而言要高一些,加之他们都经历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对就业问题很是敏感,能较充分地认识到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一个人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重要性,所以特别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于是才会有领着孩子跑学校、跑补习班、衔接班、冲刺班等乱七八糟的地方。也就有了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请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所以在城里,作为一个教师,那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无论你是局长还是科长,见了孩子的老师都须满脸堆笑。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与此相对,在农村,经济仍然是发展的瓶颈。许多农民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务工多年,根本无法兼顾孩子。只得将其托付给本已到了需人照料的父

母手中。于是,在中国农村,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而与留守儿童相伴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一个年龄阶段的人绝大多数没有什么文化,尽管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但是,他们始终都在农村,没有机会去真正了解社会的变化,更不用说去明了社会进步与变更的基础动力是什么。他们一生的光阴都花在了土地上。对他们而言,土里长出吃的才是真实、才是真理。所以,对孙子辈的学习,也许他们从心里是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以他们关心得更多的只是孙子辈们是否吃饱穿暖,是否健康,至于其他,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与老师的接触也就仅限于认识,适合时顺便来学校问一下孙子们的学习情况,更有甚者连老师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其他。在农村,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眼中到底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农村教师,对这样的现状又会作何感想呢?

二、农村学校的现状

其一,学生大幅度减少,教师数量未减。公业务费少,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提高自己。

其二,国家为了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仍然在农村学校办学硬件上给予政策性倾斜。结果是:学校校舍越修越多,学生越来越少。更有甚者,由于个别领导的官僚主义思想,有的学校已经濒临倒闭,尤其是乡村教学点,大多数已无学生,但为了个别人的利益,还是修起了规范的教室及附属设施。建好后,由于没有学生入读,就只好留给附近的农民用以堆柴草,或栓牛、养鸡,把好端端的学校变成了真正的牛棚、鸡舍。大量的资源、资金就这样白白的流失了。作为普通的教师,面对这一切,心里的痛那是可想而知的:那都是纳税人的血汗啊!

其三,学生人数的锐减,给教师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但对学校而言,却无太大影响。许多学校会照样上报五六百学生名册(其实此时学生人数已不足一百),以骗取公业务费和其他诸如此类的费用,以维持其正常的开销。而上级主管部门对这种情况往往视而不见,反而非常理解。引用一位局领导的话,就是:“你们在农村坚守,已是很不容易了,再不让你们有些想头是说不过去的。还有我们下乡检查总不至于让我们自带方便面嘛。”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这位林姓局长的话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学校再难、再烂也不能在我的任期内垮掉!”于是乎,在某人的任期内,大力扶持。至于以后嘛,离职

后的事,谁能预料呢?再说,又与我何干呢?真乃诚实君子也!

其四,经过各种途径,大多数农村学校其实并不贫困(尤其是在国家对普九债务锁定后,有些学校甚至还有点富裕呢)。但这时候,资源分配中极大的不公平便出现在普通教师面前了。在很多的学校,最大的利益占有者往往是学校的管理层,当然整日围着领导转的个别人也会分得一杯残羹剩肴。各种名目的报销、补助,让教师不解,还有各种名目的吃喝,更让教师们愤慨。埋头于一线的教师却得不到丝毫实惠。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整日埋头苦干,不如隔三差五请领导吃顿饭。愤怒!还是愤怒!但匹夫之怒其何哉?!于是,阿Q的精神在这时候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挨些饿,得些坐。”得了耍,至于没有钱,心理也变得好受些了。可是,教师这一好受,苦了的却是为数不多的学生,他们可能会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

同时,许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就开始谋求出路了。个别的花钱托人考调进城,彻底脱离伤心地。尽管他们也恨人家走后门、拉关系,为了进城,却又自觉不自觉地走到同一条路上来了。金钱铺路也好,美色开道也行,总之,只要能进城,什么都是值得的,其势头绝不亚于当年知青回城。确实走不了的人,眼光便瞄上了第二职业。尽管国家有政策规定,在职人员不准从事第二职业。但此时的这些教师,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学生少,本来每周的课就少,于是便以5—10元或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留守老师,自己落得轻松,放心地外出做生意或谋他职。当然,留守教师也较乐意,本来他们大多数年事已高不能外出干什么,留守在学校,一人接三四人的工作,每月收入也不菲。当然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为着良知在坚持着,至于能坚持到何时,谁也不知道。

三、成就的落差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民工子女不再多给择校费以及家长对子女培养的攀比等诸多因素,让农村学校生源不仅从数量上减少,更从质量上极大地下滑。农村学校留下来得生源往往较差,这样一来,农村教师很难在教学上象以往那样容易做出显著的成绩,也就很难在家长和社会各阶层赢得名声和赞誉。大多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徘徊:

选择一:加倍付出努力去争取甚微的回报,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选择二:放任自流,来去自由。优生不留,差生不赶,仅把教书当着自己的

职业。领取国家的工资,把自己的知识按书本教给学生,只求心安理得。

选择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正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差,能守在这里就已经不错了,什么理想抱负,什么奉献付出,神马都是浮云。

四、子女读书的压力和灰色收入的刺激

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免交择校费,享受其他城市儿童一样的权利,教师的子女理应一样享有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但绝大多数城市学校的具体做法却与此大相庭径:择校费不再收取,但如果你的子女要想进我校读书,可以!不管你是农民工还是教师,只要不是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或上级政府要员的子女亲戚或其亲笔批条,你都得“自愿”捐赠上万元的建校费或其他莫须有的项目款。如若没有钱,就此止步!试想,区区一个普通农村教师能认识几个政府要员,而区区一、二千元的工资除了养家糊口又能积存几个上万元?

出路何在?

进城!想方设法进城教书便成了唯一的解决途径了。况且,在市内,有偿家教的盛行也会带来相当大一笔收入,可用以弥补先前的花销。

案例:李某,一农村教师,其子按户籍应在市内某小学入学。因其在乡下教书,本着管理儿子和培养父子感情,留在了乡下学校。四年级了,李老师觉得儿子已经可以独立一些了,更为了儿子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便想将儿子转回市内上学,但被告知,先交一万元钱。问及次一万元属何款项,以何文件为凭时,竟被告之“你没权过问,如果你不想读,谁也不会请你”。

为了儿子,也为了出口恶气,李某终于下了血注,考调进了城。儿子读书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进城后,为了赚回自己所支付的钱,李某在学校附近以一万元的租金租下一套百余平米的房子,收班上近二十名学生进行晚学后辅导,生均缴费伍佰元每月。除去水电房租开销,月收入八千元以上,是其工资的三倍多。人所共知,所谓辅导,只不过是看管着学生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而已。工作之清闲,收入之丰厚,岂不令时在农村的教师羡慕嫉妒恨?前日后日便似天上人间!命乎?运乎?

五、思考

如何改善和调整农村教师的心态,让农村的教育与城市并轨而行? 其一,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让教育公平成为可能,让农村学校有条件实

现教育最优化,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注重形象工程。

其二,加强城乡教师合理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其三,加强学习,提高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全面全新正确的认识,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明白: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其本身也是一种荣誉。

邮编:637100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同仁乡第一小学校

联系电话:***

*** 个人简介:罗仕华,男,生于1971.08.10。1990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尔后就任于南充市顺庆区同仁乡第二小学校,历任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各年级英语等学科教学。1993年9月至1995年7月就读于四川省南充市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系。毕业后一直任教于南充市顺庆区同仁乡第一小学,历任小学、初中各年级英语教学、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学校团支部书记、学校校长办公室主任等职。曾发表四篇有关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论文。

第二篇:农村教师

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出路与对策的思考

基础教育的重心在农村地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一)优化教育环境,增进教师心理健康

农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容易助长心理问题。因此,要注重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进行沟通。创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在不断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正确认识和防治疾病。校长和学校行政人员应设法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强度。科学评价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注意奖惩公正,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净化教师的精神生活环境。

(二)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

农村教师不但需要精神上赞誉,更需要经济地位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弱势群体,因此,只有让他们衣食无忧,才能安教乐教。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的财政性投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投资体制。要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抓紧清理补发拖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建立特殊的津贴制度,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等于或高于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要强化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以此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激励和吸引人才到农村任教。

(三)加强师训工作,提高整体素质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要实施农村教师带薪进修制度。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培训计划,对培训进行周密安排,从制度上、组织上保证师资培训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建立培训的资源共享体系。

(四)严格教师考核制度,实行城乡教师交流

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师资的学历层次和素质水平,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充满活力。通过分流,及时补充优秀教师,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结构得以优化。有关行政部门应积极依法落实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权,强化聘任制,加强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抽调农村骨干教师到城市学校挂职培训,促进薄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建立教师转任交流制度,最终提高整个农村的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虽然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就能有效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志筑.农村教师流失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6).杨润勇.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与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

第三篇: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论文题目: 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作者姓名: 秦彦玲

学校名称: 桂林市琴潭实验学校

联系电话: ***

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桂林市琴潭实验学校

秦彦玲

关键词:

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负担

教育资源共享

师德

业务素质 内容梗概:在全社会已普遍关注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们更应从多方面关爱教师的心理健康:社会的理解的支持、学校领导的重视、国家社会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奖优罚劣树师德、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营造教师学习的良好氛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成功机会,建立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天却变成了“一日为师,终生受骂”。不是吗?教学严格的老师会让年幼的不懂事的学生甚至不理解的家长恨之入骨。教学宽松的老师又会让长大成人的学生计较一生。教师实在处于极为可悲的处境。长期以来,人们无比慷慨地赠送教师各种桂冠,一味地把教师神化视为不食人间烟火,对教师的品行要求越来越高,却越来越淡忘教师做为自然人、社会人固有的需求,也忽视了对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不断建设。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滞后,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瓶颈。笔者现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有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注入一缕阳光,希对农村学校建设有所裨益。

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在全社会已普遍关注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们不妨试问: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应有的重视了吗?

(一)社会的理解的支持:

全社会要树立“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良好气氛,为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气氛,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气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他们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

经济地位直接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虽然政府这几年下了大力气改善教师的待遇,但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只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在一些农村,教师仍然只是挣扎在贫困线上,养家糊口的艰难又从另一个方面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作为政府领导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有条件的地区应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二)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作为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管理,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校园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关心教师,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环境,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帮助教师提高适应形势的能力。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成功机会,建立自信心与自豪感。

学校要改革教育评估体系,同时深入教师实际,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激励方式,避免产生一面推行素质教育一面保留应试评估体系的矛盾现象,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校应定期邀请有关人士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建立温馨的谈心室,开展谈心交流活动。

二、国家社会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关注

首先,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执教工作,实行“特岗待遇”吸引人材。要加强农村统筹协调,组织落实边远地区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适量。进一步建立完善本行政区域内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鼓励支持城市办学质量比较高的跟农村建立办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第二,组织城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地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且统筹安排好其他层次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执教的工作。

第三,积极地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在农村边远地区师资紧缺的学校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公开招募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和推进,农村将出现前所未有的人才需求,这是人才需求的一面。要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自己的才智。

第四,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执教活动,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包括特色活动讲师团,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师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

第五,“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或者实现和提升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化进程,做好全体农村教师的学历进修和培训工作。针对农村教师学历低于城市教师的实际情况,应给予学历补偿教育,给学历未达标的教师补上专业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三、师德滑坡现象及原因。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国家、社会、学校都必须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由于师德教育的力度不够,师德师风出现滑坡现象。

1、有少数教师从事第二职业,或以营利为目的的收费家教和办各种收费补习班;

2、有的教师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严重,在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处理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3、有的教师“以教谋私”,使高尚的师生关系蒙上了金钱的阴影,损害了教师和教育工作的社会声誉;4、有的教师用语言讥讽或嘲笑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有的教师缺乏教育耐心,驱赶学生等。

造成农村学校师德师风下滑的主要原因有:

1、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频繁改革,学校穷于应付这种改革的外在形式,淡化了对教师的师德管理和教育。

2、学校师德教育缺乏规范性、法制性,学校大多时候都是通过大会、小会对教师提出有关师德要求,或对教师出现违背师德的行为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收效甚微。

3、学校师德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教师自我、教师之间、学校与教师都难以作出正确的评价,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好干坏不知道会怎么样的现象。

4、教师物质待遇低下,收入微薄,教师作为寻常人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参加高层次文化学习和进修的资金欠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也难怪教师会从事第二职业。

四、奖优罚劣树师德。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既要重视教师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要求,又要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笔者建议:

1、挖掘本校的世界人民教育资源,树立师德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感召人,鼓舞人,鞭策人。学校要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评选工作,表彰先进,宣传其事迹,在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

2、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激励和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工作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学校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建立师德综合档案,记下教师的历史,把师德档案记载的情况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工资晋级、评先表模等一一挂钩,并实行师德档案一票否决。

4、深化改革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列宁说过,提高教师的地位,“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师的工资全额到位,学校要搞好勤工俭学,尽量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五、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落后及原因。

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不强。表现为:

1、教师掌握的新知识、新信息少,知识陈旧,教育观念落后;

2、学科编制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师资严重缺编,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的多;

3、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少,信息技术课开设不足;

4、学校骨干教师少,教学科研能力低,缺少学科带头人。究其原因主要有:

1、农村学校受公用经费和教师编制的限制,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和参与人少数;

2、教师流动性较大,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外流,学校缺乏学科带头人;

3、学校对校本培训重视不够,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师资资源。

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学校迫在眉捷的大事。

1、学校要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培训方法,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对中老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2、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依靠校本培训,激励教师走向成功。一是大力开展业务练兵活动,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观摩课、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说课、论文评比、教师文化考试等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二是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建立教学帮扶,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老教师、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重点扶植和培养一些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尽快成才,形成学科梯队,实现新老交替。

3、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营造教师学习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办图书馆,要从工作上适量给教师松绑,让教师有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要开展教师读书、实践竞赛活动,引导教师们充分地将“实践、读书、教研”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素养。

第四篇: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附件1:

论文编号: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 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4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说明:

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1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0.学前教育 21.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得力于大量农民工涌进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力量,国家得到了繁荣,但是,留守儿童还在农村,一些未出门打工的孩子也还在农村,这样,农村的小学虽然规模一再缩小,但是始终存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就不容乐观,出现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敏感、懊丧、自责、易激动和委屈感、回避社会活动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农村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不合群、一些产生憎恨和仇视的畸形心态 ,甚至出现回避社会活动倾向。性格孤僻、脆弱、敏感、渴望提高社会地位成为农村教师最大的心理问题。据调查发现如下:

(一)农村教师性格孤僻、柔弱内向、不合群

相对封闭的环境容易导致农村教师产生性格孤僻、柔弱内向、不合群的心理特征。农村教师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呆在屋里,缺少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当遇到一些麻烦事情时他们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二)自卑情绪

城市教师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容易造成农村教师的自卑心理。农村教师有时到城里开会,看到城镇教师开好车,穿名牌,自己就会产生落差感。这种情形通常会激发起他们的自卑心理。因此,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做事畏畏缩缩,不求上进。

(三)敌对,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越轨现象严重

农村教师容易觉得别人在议论他,在欺负他,什么事情都计较当真,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争执。甚至对任何人都怀疑,对同事、上级领导、亲友的劝说和批评产生较强的反感心理,怀疑同事把属于自己的优秀指标用不正当手段窃取,怀疑领导故意刁难自己。不爱护公物,有的甚至故意破坏公物。

(四)嫉妒心理

当农村教师发现城市教师、政府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的条件比自己好时,就感到心里不满,埋怨自己,或者嫉妒别人,甚至找茬子发泄于他人。造成学校矛盾、社会矛盾、家庭矛盾,为小事经常惹是生非。

(五)人际关系敏感

农村教师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六)寂寞无聊

由于农村孩子成绩不理想,教师的努力往往达不到预期高度,教师经过多次努力,还是失败,就觉得上课没有动力,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加剧了这种状况。

(七)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农村教师远离城镇,很少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

二、农村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村教师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使其产生心理的扭曲、道德的败坏和工作动力的原因。由此可见,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现实条件决定

1.青年教师认为农村教师的薪金过低以及津贴福利较少,不足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2.青年教师有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趁年轻时奋斗一下,实现自己更远大的目标;而年长的教师相对来说则追求平稳平淡的生活。

3.由于学校的教育硬件设备较差,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源不稳定,地理环境偏远,教学理念不先进,信息相对较闭塞。

4.由于在西部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放学回家无人进行督促、辅导。

(二)农村学校教育环境的制约

长期农村生活使农村教师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需要各界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但由于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等多方面制约不利于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也不能有效地弥补农村教师心理的缺憾。

1.学校软、硬件条件薄弱

虽然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有部分学校由政府投入重资打造教师周转房,但这些都只是典型,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基本不具备如此条件,软、硬件设施薄弱。

2.学校教育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农村学校很少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3.针对农村教师问题,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教师长期处在一线工作,他们渴望成功,希望得到领导表扬,希望得到培训机会,希望得到展示平台,但没有得到重视。

(三)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是: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教师要面对大量留守儿童,不知从何下手。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另外,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农村教师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

(四)教师的职业压力大

1、个体因素,过强的感受力过高的期望能力素质。

2、学校因素,学校管理,办学条件,学生,学校的人际关系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3、社会因素,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和态度淡漠,教育的改革在不断深入和变化,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待遇过低。

(五)工作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

农村教师的工作动机是很复杂的,有的工作就是混日子、有的为了养家糊口工作。总之,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外在动机往往多于提高自身的内在动机,而且这些动机往往难以持久,因此部分农村教师缺少监督指导,会因为无所谓困难而失去工作的动力、信心和兴趣。

(六)工作环境差

总体来看,很多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造成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给农村教师造成巨大压力。

三、解决农村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农村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身身心健康,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时常反思自己的情绪反应是否正常,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多休息,听听轻音乐,或者唱一唱欢快的歌曲;所谓宣泄就是要倾诉,找知心朋友或者家人把自己的不如意、苦闷、想法说出来;而转移就是要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打球、骑车、听音乐或者到旷野中去走走,喊上几嗓子。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还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结合实践来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真的感觉问题严重的话就要积极的找心理医生。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自我心理健康的调适,比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清醒自我意识、正确评价自我;充满自信乐观豁达,调适心理坐标期望值;乐于交往、融洽关系,要乐于奉献;学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等。

(二)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与对教师的要求及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从政策、管理等各方而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氛围。对教师不仅要从政治上的关心、物质上的关心,而且要从情感上的关怀、心理上的支持。具体在实践时,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

社会和家长要给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三)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的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之外,要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减压。

通过以上论述,一些农村教师确实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柔弱、自卑、孤僻、敏感、懊丧等,这些心理问题,使农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失去工作的动力、信心和兴趣。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经济,确实缩短城乡差距,让农村教师有尊严的生活,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培训,从心里层面消除教师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矫正心理问题,让教师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由于个体心理存在内隐性,本文仅用文献这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很难全面的掌握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这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全面地、深入地对农村教师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第五篇:地震灾后农村教师心理现状与对策个案研究

地震灾后农村教师心理现状与对策个案研究

绵竹市土门学校曾维余

【摘要】 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学校要搞好抗震救灾工作,关键在于激发和提高教师抗震救灾的积极性,而激发和提高教师抗震救灾的积极性的内动力和源泉又在于有效疏通教师的心理,让教师早日从地震的阴霾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抗震救灾工作。因此,地震灾区教师的心理素质问题,已成为十分紧迫而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地震灾区的一个农村学校教师心理现状调查分析入手,研究灾区教师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实践探索出开展教师心理疏导的有效方法,为灾区学校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5.12”汶川特大地震,绵竹市土门学校遭受严重破坏,中心校、中心幼儿园、三所村小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校舍全部被毁,95%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被毁。有2名学生遇难,11名学生受伤;全校教职工中,1名离岗待退教师遇难,6名教师受重伤;2名教师家属遇难.全校教师的财产损失严重,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特别是地震后,教师干什么都感觉不如震前方便,居食无定所,满目创伤,内心十分忧伤和悲痛。

而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定者,教师对受教育者奖惩权和处置权的使用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就可能培养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就可能导致学生的心态不平衡、情绪不正常。可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决不亚于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灾后重建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因此,学校党支部和行政,必须清醒地认识开展灾后教师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搞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作为灾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教师早日走出地震阴霾,集中心思搞好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后重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人力、智力资源。

有效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首先应研究地震灾区教师的心理现象及其成因,以

第1页,共6页。

便“因材施教”。通过对我校教师的心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心理现象:

1、地震后,教师都十分恐惧,心理没有安全感。

持这种心理的教师占我校教师的95%以上。主要成因:一是这次地震房屋毁坏最严重的是学校,人员伤亡人数比例较大的是学生和教师。二是地震后社会上部分人认为:“地震时教师不应该逃生,应该与地震作斗争!”造成教师的心理误区,教师认为教书育人这个职业是高危职业。

2、教师怕承担不必要的学生安全责任,不敢大胆管理学生。

持这种心态的教师占我校教师的95%以上。主要成因:一是我国和地方现行法律和法规没有明确界定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后谁担负法律责任。因此,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后,社会和家长过多地追究学校或教师的责任;二是地震后,学生心理更加焦脆,若管教过严教师担心学生会出现意外安全事故。三是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连续性不一致性,部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是“只要我的孩子在学校平安,学得好不好没关系。”导致教师不敢大胆管理学生。

3、全体教师渴望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经济上给予援助,尤其对重建政策中有关对灾区人民的帮扶政策特别关注。主要成因是这次地震千年难遇一次,教师的财产损失特别大,迫切需要资金重建家园。

4、15%的教师认为:“灾后我们是幸存者,就应该好好地享受生活,工作何必太认真呢!”其主要成因是:地震中遇难人员瞬间丧失生命,认为人来到世上不容易,而且存活时间有限,因此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享受生活。

5、全体教师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主要成因: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第二十五条 “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公务员有奖金,且奖金高于工资水平。教师认为,公务员有工作目标考核奖,教师为什么没有工作目标考核奖?二是其它行业员工的收入在不断攀升,其攀升的比例与市场物价上涨比例合拍。而教师按月增资30元左右,与市场物价上涨比例不合拍,教师意见大。

6、25%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只管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困难怎么不关心呢?”因此,对学校行政有抵阻情绪。其主要成因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行政对教师的工作安排布置多,关心教师的疾苦少;对教师的指责多,激励少。而学校行政特别是校

长认为:“我作为一个学校校长能为教师解决什么困难?无法实现的关心不做为好。”

7、遇难教师家属,其家属本人又在学校工作,存在对政府的救济政策不满,对学校的关心不满等心态。主要成因是:地震后,各级政府及时处理了遇难学生的补偿问题,从幼儿到高中生每人各种补偿费用不低于17万元人民币。而后处理在岗遇难教师的补偿金不足遇难学生的三分之一。

„„

针对教师出现的这些心理现象,我们采取以下对策:

1、组织学校党政班子成员学习开展教师心理疏导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文献。譬如,邓小平同志说:“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这对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2、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教师心理疏导工作,研究策略,争取主动。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是关心教师的,这对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3、建构教师心理疏导工作目标。

我们认为此次对教师开展心理疏导的主要目标是引导教师明理、激情、导行和增效。

“明理”,就是引导教师明白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灾后对教师的相关政策是否合情、合理和合法的。

“激情”,就是在教师明白了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灾后对教师的相关政策是合情、合理和合法的基础上,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

“导行”,就是在教师对教育工作有一种热爱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搞好灾后重建工作。一是重建师生健康心理;二是重建好教育教学秩序;三是重建好校舍。

“增效”,就是引导教师树立和落实质量意识。无论是在开展师生健康心理重建,还是开展教育教学秩序重建,还是校舍重建都要见实效。

根据构建的开展教师心理疏导的工作目标,采取了以下疏导措施:

1、宣教疏导。通过各种会议和活动,学校党政领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政策,宣传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和大爱无疆的举措。并进行今昔对比,国内外对比,引导教师感受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之情。让教师认识到,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强有力的领导与关爱,有

全国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援,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是幸福的。让教师明确地震是一种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要正确看待这次灾难,要尽快地从地震造成的阴霾中解放出来。要相信党和政府,要相信我们的国家有能力,有决心搞好灾后重建工作,解决好灾区人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问题。同时,要教育和引导教职工树立:我们是幸存者,就要珍惜生命,就要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就要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值,就要为社会多做贡献。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树立战胜困难、夺取灾后重建胜利的勇气和力量。同时,我们要面对现实,树立生产自救的信心和决心。地震受灾面大,我们眼前或一度时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困难,我们要理解,要主动想法解决;对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或困难主动地,友好地向各级组织反映。通过宣教,让教师明白:(1)地震是一种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员和财产损失在所难免,国家不可能对灾区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予赔偿,只能给予一定的援助。(2)我们存活下来的人未来要生活得更好,只有化悲痛为力量,只有增强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悲痛、忧伤不能解决问题,消极、堕落只会给自己的未来增添隐患。我们要吸取国内外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好的经验和做法,毅力的站起来,坚强的活下去、勤奋工作,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3)我国属发展中国家,意味着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政策都有待不断地完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向各级人大组织反映人民的合理、合法的心声。譬如,《教师法》第二十五条可增加“教师的工作目标考核奖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水平”等,来提高和保护教师的待遇。

2、主动关心教职工的疾苦,以关心人,温暖人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学校支部、行政和工会根据学校教师受灾情况和教师过去的困难情况,走访教职工家庭,了解教师的生活困难,看望住院教职工。根据学校的财力和有关政策规定,在物资上和精神上给予帮助和慰问。通过送温暖活动,让教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组织的爱。这对开展教师心理疏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开展恳谈会疏导。分类组织教师开展灾后心理恳谈会,通过教师互动摆谈,让教职工抒发内心的郁闷或困惑,让其心情愉悦。学校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向有关单位反映。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职工排忧解难。通过恳谈会,学校行政将绵竹市的灾情、财政收入情况向教职工进行通报,对周边临近县市有关教师待遇政策对教师宣讲。同时,充分征求教师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教职工把注意力转移到灾后重建上来。

4、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以公心疏导。学校在发放救灾物资,开展送温暖活动,安排教师工作、考核教师工作、评优选模、晋职晋级等工作中,要有章可循,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让教师减少次生心理障碍,这对于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十分重要。譬如,发放救灾物资时,首先做好救灾物资的管理工作,管理规范,要有专人管理。其次,无论救灾物资的多少,凡是经学校研究要发放的救灾物资,应将学校全体教职工包括离退休教职工和退养民师全部考虑在内,造册发放。如果救灾物资不足,或救灾物资质量、品种、数量或价值不一样,以抽签的方式发放。抽到什么领什么,抽到没有的签,就不领。让教职工从中感受到学校领导心中有他们,有一种幸福感。

5、以适时制造新的兴奋点疏导。通过向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争取救灾物资为教师制造兴奋点、通过展示重建学校或家园宏伟蓝图、通过宣讲重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事例、通过各级政府有关重建政策等方式对教职工进行心理疏导。

5、以活动疏导。学校组织教职工开展多样的文体活动,让教职工在活动中释放内心的郁闷与伤悲。一是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工文体活动,学校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职工开展喜闻乐见、易于操作和实现的文体活动疏导教师心理。二是开展好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抓好党员的心理疏导,以党员的先锋示范引领教师。三是开展教职工心理疏导方法理论讲座,增强教职工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技能。四是根据灾后相关政策和机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培训学习,以开阔教职工视野和胸襟。

6、以人的发展目标疏导。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最高需求是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学校要创设氛围,组织教师尤其是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个人发展”沙龙研讨活动,帮助和引导教师谋划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把教师的思想引导到为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中去。

7、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育人”机制,激发社会和家长尊师重教的热情,为学校和教师大胆工作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每学期适时召开村组(社区)干部会,家长会或家长代表会、校务委员会和教师会,利用这些会议向社会和家长一是宣传《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让社会、家长和教师进一步明确社会、家庭和学生在监护、教育和管理学生中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为教师大胆、依法管理学生寻求法规支撑;二是宣传板房学校的特殊情况及学生灾后的心理问题,并与社会人士和家长一起

探讨解决这些办法和途径,取得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三是进一步宣传孩子在一个家庭,特别是灾后重建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家长重视教育管理孩子的意识和责任,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四是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只有学生成才,才能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教师在社会上才有地位。古人说:“三分种、七分管!”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理念,管理好学生,规范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灾后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文关怀疏导;以灾后党和国家有关重建政策疏导;从实际出发,因势疏导。重建好各种激励机制,以激励机制疏导;严格管理,狠抓落实,以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疏导;建立公平公正机制,以公心疏导。学校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是一项首要的,长期的战略任务。有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对教师的关爱政策,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措施有力,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一定会不断地提高,灾后重建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农村教师心理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