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校本课程设置方案(范文)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1-888279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7 10:08: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校本课程设置方案(范文)

校本课程设置方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决策权力逐级下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由此可见,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将是课程改革的焦点和亮点,学校和教师肩负着课程开发的责任。

一、校本课程设置思路

未来三年,学校发展规划是以“文化为魂课程为径办理想的教育”。实施“课程兴校”,是未来三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将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基于“学理悟道”的学道文化,结合衔接教育特色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构建学道分校系列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并彰显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1、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三、校本课程设置的实施策略

(一)设置原则

1、“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

2、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二)课程分类

在保障完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我学校构建的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合学校衔接教育特色发展开设的必修特色课程,一类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选修课、活动课。

1、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学校在小初衔接教育中,为降低小初过渡期的坡度,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综合小学与初中的知识和思维的自然衔接,探索研发的几门特色课程,如《文学阅读》、《数学思维拓展》、《科技创作》、《思维训练》、《典范英语》、《外教口语》、《国学》等,主要在我校六年级衔接段实施,正式进入学科课程计划中。

特色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的教师周工作量的计算,教学常规纳入教导处考核,学生成绩计入期末成绩库中。教师要针对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课程教材的开发,教材开发另参加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专项奖励的评选。

2、选修课、活动课近年来,学校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城区精品优质初中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小初衔接和具有学道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发展中“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突破口。立足于学校的现实,确立了通过“课程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主渠道,研发和拓展具有校本特色的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学校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增加了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与选择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选修课、活动课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人文科学素养类、自然科学素养类、艺术体育类、生活技能类等各方面,类型包括教师指导型、竞赛型、兴趣型、特长型、提高型、讲座型和活动型。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一班先由教师个人申报,经学校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估确定后,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多媒体室、各功能室、实验室、图书馆、微机房、运动场等所有课程资源向学生开放。学校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承担课程的老师人尽其才,学生各得其所,学校设施物尽其用。

(三)课程项目 特色课程 六年级

(节次/周)

文学阅读

数学思维拓展

英语

国学

思维训练

科技创作

典范 英语

外教 口语

2 3 1 1 1 1

康蜀学校校本课程项目 类型

序号

备选课程名称

自设课程名称

自然科学素养类 11 1

趣味数学

看世界(英语教师负责,外聘教师)

文学社(语文教师负责,外聘教师)

物理小实验

化学小实验

科技创作(外聘教师)

电视节目采编

电子小报

科技活动小组

生物探奇

生活地理

人文科学素养类 10 1

家长讲坛(本校教师负责组织)

国学经典

影视文学赏析

演讲

主持人(外聘教师)

探索历史

汉字与书法

学刻中国印

茶道文化

社交礼仪

艺术体育类 7 1

舞蹈队(外聘教师)

合唱团

剪纸(手工)

绘画

田径

健美操

篮球

生活技能类 6 1

厨艺与美食

植物栽培

插花艺术

十字绣

棒针

摄影摄像

教师可根据上表列出的项目和自己的擅长选择开始的课程,也可以补充新项目,以充实学校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差异性,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程设置要求 时间安排

学校校本课程中的选修课、活动课主要针对我校六、七年级学生进行开设,时间固定在每周四下午3、4节课。课程时间以5周10节课为一个周期,教师可以根据开设课程的具体情况申报课程完成所需周期,课程周期可分为短课类、中课类和长课类:

短课类:每期分为上、下半期,每个周期为5周×2节∕周=10节,学生上下半期可重新换课选修。

中课类:以一学期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为10周×2节∕周=20节,学生在新学期初进行课程选修。

长课类:以一或二学年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0周×2节∕周=40节或40周×2节∕周=80节学生在新学年初进行课程选修。课程立项、申报、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是每个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教师可合作也可独立承担一个项目。每位教师在2学年的周期内都必需开设至少一门校本课程,鼓励职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项目可以参考附件一中的课程征集项目和选择表,也可以自选项目,并在开学第一周内完成《学道分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附件二),同时注明课程周期和限定人数,并及时提交教导处,以便学校统一规划安排。

学生在第二周进行课程选择,在班级、年级组的协调下,确定选课名单,并将选课名单提交教导处备案。

第三周开始,正式行课。

行课时间每学期的第一个周期:3-7周,第8周进行成绩评价和成果展示 每学期的第二个周期:12-16周,第17周进行成绩评价和成果展示。

(五)课程管理 教学管理

1、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完成课程计划,制定课程目标和课时计划。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抽查和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方案、有资料,有学生考勤记录。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6、学校定期进行校本课程研讨,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整理好每门课程的相关资料备查。

7、教师在课程周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可采取“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给予学生总结性评价,并及时提交班级、年级汇总成绩,最后交教导处。学生管理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公布当期开设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

六、七年级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在学校当轮开设的校本课程中任意选修1门。短课类可以在学期上半期后,重新选择不同的短课类课程,也可选择其他中长课及长课类课程插班进修,前提是该课程人数没满额。中长课及长课类课程在学期或学年初选择,一般原则上需要修满学分,中途最好不要更换课程。校本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学分累计制,课程学分按照10节课时折算为2个学分,根据周期长短进行累计,每位学生每学年需修满8个学分方为校本课程“合格”。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学校将发放相关结业证,未达到规定学分者其毕业综合评定降一等级。教材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的的教学案。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分工合作、分类组合的方式,依靠本校教师动手和外聘专家指导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结合本校的传统和部分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编写系列校本教材。编写应具有以下内容: ①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②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③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④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等级)。

⑤校本课程实施。教导处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⑥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将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评价与奖励。

(一)评价内容:

1、对课程纲要的评价。评价要素包括: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课程内容是否有针对性和价值性。课程的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2、课程实施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同时结合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资料、方案等。(附件三: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校本课程评价表)

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通过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选修课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学年末,定期举行“选修课优秀学生”表彰大会。

(二)奖励办法:

1、凡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开设的校本课程,教师个人除享受课时津贴外,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选课率、学习效果等,学年末学校将对任课教师进行奖励,同时也列入教研组的期末考评中。

2、教师所编写的校本教材参加学年末的评优活动,根据不同获奖等级学校给予不同金额的专项奖励,同时也列入教研组的期末考评中。康蜀学校 校 本 课 程 设 置 方 案

第二篇:音乐校本课程设置(推荐)

音乐校本课程设置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及目的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特长。决定开发音乐校本课程,为教师专业的发展,为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提供新的平台。

二、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在音乐教学中,学习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5、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音乐校本课程内容

1、口风琴

口风琴作为近几年新兴的课堂教学器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歌唱识谱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口风琴教学中强调结合键盘乐和吹奏乐相结合的综合训练,培养了学生体验音乐的能力,更好的解决了音乐教学中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难题。通过口风琴教学中的齐奏、合奏、领奏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另外,口风琴与钢琴、手风琴相比小巧轻便,携带方便,因此,不仅可用于课堂内而且适宜在室外活动中使用。总之,口风琴器乐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2、尤克里里

尤克里里四弦夏威夷的拨弦乐器,发明于葡萄牙,盛行于夏威夷,归属在吉他乐器一族。因为简单易学,民间有一说法,这是一个适合大人及儿童,即好听易学,又能激发节奏潜能的乐器。尤克里里由于简单易学,比较适合中小学生学习。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节奏特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通过教学中的齐奏、合奏、领奏等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3、瑜伽形体训练

中小学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骨骼、肌肉等还没有发育完全,形体可塑性非常强,在此期间,进行系统性的形体和瑜伽训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同时能够使学生在身体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柔韧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还可以对矫正身体的不良姿势,塑造优美体态,提升个人形象具有特殊功效。

四、所需设备及用具预算

1、口风琴

单价:37键口风琴,80元;吹管10元(吹管可由学生自备。)数量:140台 总价:11200元

2、尤克里里

单价:32寸木制琴,250元 数量:70把 总价:17500

3、瑜珈垫 单价:70 数量:70 总价:4900 所需设备及用具总预算:33600元(叁万叁仟六百元整)

第三篇:校本课程方案

响水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公主岭市响水镇中心小学

一、校本课程需要评估:

校本课程,是学校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自行开发的特色课程,它是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等因素确定的特色课程是对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补充和丰富,是深化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升华;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师教的方式中融入对学生学的方式的改革,使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娱乐、健康与健心、育美与育人融为一体,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空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在征求教师、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我校开设适合师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儿童画、律动舞蹈、书法、合唱表演、小篮球、军乐队、腰鼓队等。

1、儿童画是学生展现爱好特长的基本平台,我校在此方面增加了简笔画、剪纸、折纸、素描、国画等内容。

2、我校以合唱表演为主设立的合唱表演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以提高综合力为核心,以社会实践为导向,以演出活动作为锻炼,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表演能力,提高艺术素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舞台、在课堂、音乐厅、广场、社区、街头等各种场合经受锻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为孩子们创造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奉献爱心,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徜徉。

3、舞蹈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舞蹈教育成果在市区有一定影响,在低年级开设舞蹈校本课程,使舞蹈教育得到普及,同时也为学校舞蹈的发展积蓄后备人才。

4、儿童画以绘画表现为主,丰富美术教育,加强绘画造型技巧的训练,提高绘画表现的技能,在平面中进行各种创作。

5、我们在低年级开设了小篮球的普及教育并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团结合作、自信自立、奋力拼搏的篮球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在篮球运动中得到知识的丰富,性情的陶冶,身体的强健。

6、心理健康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心理辅导活动。担任这些课程的教师有的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有的具备相关专业的资格认证。

二、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立足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国家课程保持一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做好补充。

2、突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以美育治校为基本理念,改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扩展教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挖掘教师资源,发挥教师潜能,鼓励教师创造性的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5、根据时代特征,使校本课程适应当前教育形势需要,整合教育资源,规范管理,使学校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始终具有生命力。

三、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结合我校“以美治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特色,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有:

1、艺术类课程

律动舞蹈、儿童画、葫芦丝、声乐、武术操等。

2、体育类课程

小篮球、乒乓球、足球等

3、经典诵读类。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设想:

1.校本课程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

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的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同时发挥社会力量,考虑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制定各科切合实际的课程纲要和课程目标。

4、校本课程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充分开发。同时,还要了解和反映学生的 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5、校本课程体现特色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要以我校的美育治校为基本理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利用教师专长和学生特长,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6、多种形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7、创造性地探索课程开设方式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社区社会、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拓展校本课程的实施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善于创新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方式,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形成良好个性,主动和谐发展。

8、积极探索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1)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既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礼仪、文明、文化等多方面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2)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将校本课程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3)评价方法:

⑴成果展示会

小制作、小发明、设计方案、小论文、获奖证书、自编表演、演讲。

⑵成果鉴定会

由有关专家、教师、学生组成委员会进行成果鉴定,汇报、提问、答辩、讨论。

⑶过程档案法

通过观察、积累,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进展的有关材料:活动记录、小结、观察或实验、调查报告、照片及录像带等,以便实施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参加各类比赛及获奖。

(5)自评与互评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长:毕务桐(校长)副组长:宋喜贵(教学校长)

成员:李

毛洪兴

王靖宇

辉 校外课程开发辅导员:陈

2、加强对校本课程的指导与管理:

积极建立健全校本课程的组织机构,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总体设计,周密安排,从经费、设备等方面保障校本课程教学按计划的落实。

3、落实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执教教师按时完成本领域课程实施纲要一份,充分介绍本课程,确立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制定分目标,实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4、做好课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合理安排校本课程指导教师的岗位设置,鼓励有特长的教师向校本课程专职教师方面发展,支持教师的对外交流及学习机会,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本课程的指导教师队伍。

5、资金保证:

投入资金建设校本课程相应的专业教室,为课程需要准备必须的教学用具,例如,购置民族乐器、购买泥塑的基本工具和用品、为合唱表演课程配备音响设备等,同时有校本课程教师的专项活动经费。

第四篇:校本课程方案

大司马完全小学校本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第五篇:校本课程方案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诵读古诗词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内容。学生诵读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而诗歌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枝奇葩。它不仅体现着我们民族的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闪耀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之光,是我们民族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奋发图强的重要精神支柱。

“诵读古诗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文思敏捷,言谈儒雅,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

小学生处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古诗诵读顺应了儿童喜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大声诵读中得到愉快和喜悦,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开发我校小学生古诗词诵读为校本课程,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补充和深化。

2、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培养求知乐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诵读体会古诗词的诗韵、写作技巧等浅显的写作手法。

4、通过对古诗文的吟诵,使小学生能大量积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提高想象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初步形成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健康心理,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5、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6、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三、开发古诗诵读校本课程的原则:

1、人文性原则

以学生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古诗诵读活动。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每学期举行一次古诗词诵读比赛。

2、教导处加强各班平时实施情况的检查,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统一检测。

3、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好教材、好课,学生好的作品等进行展示评价。

4、语文教师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相关栏目内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该学生的兴趣、需求、效果等。

五、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是策划和实施古诗文诵读课程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负责对各年级古诗文诵读课程的落实、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以及资料积累等。

2、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程的意识。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凸显课程特色效果。通过宣传、校园建设、展示活动,各类教育活动的渗透,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进一步形成办学特色。

实验小学教导处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凌海市实验小学

校本课程设置方案(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