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关注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11-942035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0 10:53: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注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关注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代课教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不够,而工资低廉的代课教师恰好解决了农村特别足偏远的西部省份的农村学校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

202_年年底,媒体开始关注代课教师问题。202_年“两会”期间,代课教师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随后,“清理代课教师”则成为教育部及各级政府部门处理这一问题的主要政策导向。然而,许多地方在清理代课教师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一刀切”清退的做法。有部分地区虽然采取了通过考试使部分优秀代课教师得到转正,但对教师的补偿非常少。

日前,处理代课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代课教师数量大,非一日之功即可解决

代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是截至202_年全国有44.8万代课教师。202_年,教育部决定将余下的44.8万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

据《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在甘肃省天水市的调查,地方教育部门的人事干部反映:“前几年,我们根据各县报上来的数字,向省里报的代课教师人数是2200多人。nJ最近一调查,发现代课教师竟多达3500多人。”“教育部、省里近几年一再要求清退代课教师,我们这儿却越清越多,可怎么向上级交代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二:一是代课教师有县政府聘请的,有乡政府聘请的,还有村或校聘请的。但各县认为,乡、村、校自己聘请的教师从未得到县政府承认,所以,上报的数字仅是县里聘的。二是有的地方虽然把代课教师清退了,但由于师资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又重新聘请了代课教师。

这说明,我们的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数量非常庞大,而目也不是次性清退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的。

二、清退代课教师,地方财政压力大,艰苦的山区将面临缺乏教师的境况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很多人愿意从事教学,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很难按照实际需要招收,造成这些年教师队伍“入不敷出”,再加上新来的教师集中在城区和交通便利地区,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员严重。

作为几十年来一直承担着义务教育经费“大头儿”的县、乡、村基层政府部门,发现了聘代课教师的甜头:聘任手续简单,工资低廉,工作卖力气。

于是,出现这样一个怪现象:前些年,许多地区每年分配的师范毕业生数量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代课教师添满缺口后,最近几年许多大、中专师范毕业生在县里却得不到分配,最终无奈纷纷到外地去打工。原因无他,他们的工资待遇成本和代课教师比显然是太高了。

令社会各界担忧的是,教育部门缺乏代课教师离开后的相关配套措施。将来,代课教师问题会不会被迫卷土重来,这都很不好说。有一些贫困县的教育局局长就说,他们的财政收入极低,根本不可能每年拿出数百万元的资金。

在经济困难、生活辛苦的山区,特别足一人一校的教学点,没有多少公办教师愿意在那里呆F去,于是《一个都不能少》、《凤凰琴》、《美丽的大脚》等一些电影,反映了山村学校留不住教师或民办、代课教师普遍存在的现状。老百姓和村长们希望能有教师愿意留下来教他们的娃娃,这成了他们的渴望。

三、教学水平受当地认可的代课教师往往因为一张考卷而被清退,补偿和补助偏低

即使有一些地区对农村代课教师并没有一退了之,而是通过考试来使之转正,一些优秀代课教师也往往因为一张考卷而被清退。

这些代课教师在工作这些年里并没有很高的工资待遇,每个月他们拿的40元~200元不等的工资,仅相当于公办正式教师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而众多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没有取得正式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政府承诺按其工作的年数付给一次性补偿。一些地方政府开出的补偿标准多是按一年给100/至300元不等,一个工作了20年左右的代课教师,获得的补偿最多也就是五六千元而已。

因此,在今年“两会”期间,我提出了一些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方案。

一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清退。

清退代课教师要遵循两部法律,《教师法》和《劳动法》。《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限期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限期的劳动合同。”也就是说,代课10年以上的教师,如果本人愿意,学校同意,就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直至教师退休为止。农村代课教师有的代课都20多年了,还要将其解聘,显然违反了《劳动法》,而且不合乎情理。

而《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取得教师资格证。有的10年以上代课教师未取得教师资格证,其责任不在代课教师而在教育部门。如果说代课教师无资格从教,教育部门应该及早清退;既然长期让其站讲台,就应该给其核发资格证书。《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的门槛不足很高,有相应学历或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学能力的,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

二是要因地制宜,渐进消亡,而不要“一刀切”。

中国农村教育的情况差别很大。对于那些清退代课教师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按照政策采取公平稳妥的清退措施。对于那些清退教师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受到很人影响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两部山区,不要要急于采用“一刀切”的作法。尽管教育部有关人士说清退代课教师没有时间表,但各地普遍的做法几乎都是一考了之,清退了之。

代课教师是个“过渡性”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武断地下令其消亡,也不符合国情。表面上看,这不过是4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但在山区里,一个代课教师的背后,牵扯着多少上学的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师资来替代这个群体?这是确实存在的问题。一旦因为措施不当,荒废了山区孩子的教育,悔则晚矣。渐进的“消亡”比起“一刀切”的“猝死”,更符合实际、更为有效。

三是需要公正地遴选与补偿,招考录用中要力求全面考核,防止评价方式单一。

对于位教师来说,客观的考核其优劣是很难的。必要情况下,对那些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工龄较长的代课教师,在考核录用时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因此,成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委员会等类似机构,采取多种办法来全面考核录用代课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当建立公正的遴选和公平的补偿机制,使那些合格的代课教师能够“登堂入室”,也使那些不合格者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对那些已到退休年龄或工龄较长但不适于继续担任教师的代课教师,理当给予更加妥当而公平的经济补偿,由国家财政一次性拨付给他们足额的养老金,或者给予退休教师的待遇,以便他们能够衣食无虑,安享晚年。否则,不足以彰显代课教师们对于中国教育事、№做出的卓越贡献,不足以补偿他们默默无闻付出的心血的代价,不足以彰显社会的公正和教育的公平。

四是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对

不同层次的代课教师的处理区别对待。

对于那些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年富力强且基本胜任的青年代课教师,适当放宽政策,给他们时间,加强培训和培养,使他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正式教师的标准,进入乡村教育的骨干队伍;对于那些学历水平偏低、教学水平较差、担任代课教师工作时间不长的,可以考虑辞退,但要有一定的合理的补偿;对于多次考核不达标的,但其在所在学校又暂时无法找人取代的(如偏僻艰苦的山区一人一校式的教学点),要给予必要的培训,鼓励其进修,争取通过考核;对于那些年龄偏人的从事代课教师工作十年以上的代课教师,如无法通过考核,可以劝退,为了表示对他们为教育做出贡献的鼓励和感谢,要给予较为合理的补偿,并隆重欢送,而不能冰冷漠然地对待。

五是对教育人口浮动较大的地区(包括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实行“教师雇员制度”。

其实,代课教师不仅在贫困地区有,在发达地区也有,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在深圳市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代课教师也不少。深圳全市共有教师6万余名,其中代课教师大约8000名,占教师总数的18%左右。近年来,深圳人口尤其是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学生人数也相应呈几何级数猛增,在编教师即便承担相当大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全满足全市的教学需求,于是出现“代课教师”这个群体。但是,深圳的代课教师不属于国家规定的清退范围,都是持教师资格证上岗的,都是具有较高职业水平的优秀教师。

据了解,深圳正在酝酿全而实施“教师雇员制度”,这个制度成功实施后,不在编的代课教师们一旦通过招聘考试,将成为深圳市教育局正式聘用的雇员制教师,他们的待遇将远远超过“代课教师”。雇员制教师实行的是“占编不入编”,即占用 编制,而不占用职员编制。雇员教师的待遇比代课教师或临聘的教师要好,雇员教师将签订正规合同,实际收入方面也会翻番。可可以预期的是,“代课教师”在深圳将成为历史,但取而代之的教师雇员制度,将是一个非常有创新意义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模式,值得教育人口浮动较大的地区借鉴。

我们希望,通过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稳妥的政策措施,使困扰中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代课教师难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

(责任编辑 韩瑞新)

第二篇:会宁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会宁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lzy195621.blog.163.com 202_-03-02 09:27 代课教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教师,他们本质上和当年的“民办教师”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以1984年为时间段分开,后面的叫“代课教师”,他们没有任何“名分”,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和公派教师同等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农村,代课教师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但他们又是农村超低收入的农民工,一生的收入连自己的温饱都无法解决。面对农村学生的减少他们的存在已成多余,但他们的付出该不该合理补偿,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代课教师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应当关注。

一、代课教师的产生是农村教育的需求

202_年,会宁县实现了“普九”,这是教育发展的见证。回想过去,会宁农村的村级教育靠一帮“民请教师”和“代课教师”撑起了一片蓝天,为会宁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劳动后备军,会宁 6万多名大学生多数曾是他们的学生,“高考状元县”的背后有他们的奉献,“普九”的功劳簿上有他们的名字。

202_年1984年前的“民教”大多数转正了,他们几十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但是这些“民办教师”的转正,并没有解决会宁农村缺教师的实际问题。1984年以后,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一部分人进入婚育期,农村学生逐年增多,1980年前农村实行的复试教学已无法进行,农村普及了六年制小学,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入学率达到了95%以上,教师严重缺乏,师范毕业生供不应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面对现实,为了不误孩子,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乡、学校因地制宜通过考试从高考落榜的高中生中选拔了一部分教师名曰“代课教师”,这些代课教师的补充解决了当时教师特别紧缺的实际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六年制村学有150到300多名学生,教师一般3到4人,基本是民办教师,公派教师聊聊无几,代课教师补充后村级六年制小学教师才达到5-6人,在“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2_年会宁实现了“普九”,农村“普九”“ 代课教师”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代课教师”,山区30%的学生无人上课,何谈“普九”。,二、代课教师是村级学校的骨干教师

202_年我在平头川乡工作时做过调查,平头川乡当时村级学校有83名教师,其中代课教师29人,占全乡村学教师的34.9%,为了提高业务素质,他们通过自考取得了师范文凭,又考取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成了合格的教师,29人中,取得大专文凭的15人,中师中专文凭11人,有教师资格证的 20人,每个学校的代课教师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李化小学校长伏百胜教的课程202_年获全县村学第一名,他们学校在各种竞赛中得到15次奖励。贠坪小学的王招兵老师,从教10年,教学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10年他带的班全乡教育检测10次,他受奖9次;银树小学校长伏军芳,是全乡女教师中唯一的党员,也是唯一调外村工作的代课教师,有中师文凭又取得大专文凭,由于工作优秀,担任了6年教导主任、8年校长,他既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又有中学教师资格证书。他们中大多数工作优秀,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三、他们是超低收入的农民工

代课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量非常大,周课程量大都在21节以上,但收入低得可怜。银龙小学校长吴军华说,他1982年当教师,教龄24年,月工资从17元到40元再到75元再到200元,收入累计27000元,自修文凭,普通话证等支出5000元,24年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外地打工者一年的收入;牛金祥老师1974年当民教,曾从学校三进三出,辗转32年,收入累计 2万元,仅靠妻子务农养活着一家四口人,一天他回家时,妻子劳累过度晕死在炕头边,现在他是人钱两空;任鹏锋老师任教15年,累计收入14880元,进修取文凭,办教师资格证等花去4100元,这样一来,他15年平均每天的收入仅1.97元,他已是47岁的人了,他一家就他一口人,至今未婚,穷是原因之一。代课教师的收入远不能养家糊口,但他们为什么那么执着?因为当年“民教”中经得磨练的大都转正了,代课教师在“民教”身上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是他们执着从教的力量。事到如今,这些人的大半生在教育上度过,现在另谋职业,已不是时候了,打工都没人要,他们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位承担了所有家务劳动的妻子或丈夫,这些“后勤”工作者天真的等待着自己的爱人转正或加工资。

如今的农民工,外出一年总能赚一到两万,有的还住上了楼房,就是当地打工一天收入不低于50元,代课教师连起码的生活保障没有。还靠妻子或丈夫养活着。我已在两个乡任过教管中心主任,每到一个学校当和代课教师谈起他们的境况时,他们有的失声痛哭,我不由黯然落泪。会宁县目前还有几百名代课教师,当他们把一切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时候,遇上了辞退的政策,现在进退两难,大部分为了一线希望来到教育,现在仍然盼着一种“希望”的到来而坚守。

"会宁创举”应在硬道理中坚决落实

(202_-04-24 18:46:08)转载▼

标签:

分类: 杂谈---为代课教师不平百家论坛

杂谈

转录

全国高考“状元县”、甘肃会宁3年前代课老师转正考试的“创举”,被政府认为是“行政偏差”导致的误解——177名曾经被当作转正老师对待的骨干代课教师,突然发现通过正式招考的转正只是一次“误会”。教育局匿名干部认为,教师们应该接受这3年的聘用:“目前国家的政策,清退代课教师,安排应届毕业生是硬道理,而对有资质的代课教师继续留在教育系统却没有具体规定„„”

清退代课教师的“大势所趋”,其实难以回避西部农村教育特殊的现状,以及根本不可能离开代课教师的现实。县教育局的那位匿名干部就表示,“会宁在这短短三年不可能告别代课老师。”事实证明,12月下旬以后,177名代课老师中的159人因不忍“人亡校亡”,在一份月工资仅比前一年高60元的续聘合同上签字。一手建起遥远教学点“向阳学校”的刘凤刚老师现在唯一确信的是,自己将是这里最后的老师,在他之后,这个曾经有五个年级的教学点将不复存在。在会宁,这样的教学点还有50多个。

需要代课老师,却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难道是坚硬而冰冷的现实?不是。国家从来没有忘记农村教育,更没有忘记宠大的代课教师队伍。202_年3月27日,在中国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教育部将采取系列措施把44.8万代课教师全部清退。202_年,中国的中小学代课教师约有44.8万人,分布在农村公办中小学的大约有30万人。王旭明指出,对于其中一部分素质比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

“误解”了“会宁创举”的177名代课老师,无疑应是这一政策的最大收益者。会宁政府在公开文件里说明,这177名老师“多年来教书育人,为会宁教育作出一定成绩,且综合素质高于其他临时代课人员”;“既有教学经验,又有知识水准”。这些教师中几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出从国家到乡镇各个级别的一大叠教学教研荣誉证书,其中不少人是教学骨干、学科负责人、中层干部和校领导。

那么,已经上交了《转正定级审批表》和《干部履历表》,此前3年间,一切管理程序都默认是“转正教师”的177位代课教师,为什么突然间就成了“误解者”呢?教育局长李宗孝说得明白:县上认为他们的农民身份无法转换,没有同意转正定级。

建立城乡统筹,逐步消灭城乡二元结构,是我们正在试行的一项新政。177名代课老师通过考试仍无法转正,会宁的官员们却竟然在拿“农民身份”说事,很显然的就是在拿公权部门的公信力开玩笑,是在以国家政策为借口,欺骗公众。

会宁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没有相应的专门款项,单靠县财政的薄弱底子,根本无法承担实现同工同酬后,117名教师所需要的每年超过200万元的负担,这才是造成“误解”的症结。即便作为县教育、财政、人事等一系列部门出现“行政偏差”,但其结果也不能让清贫的代课老师们“埋单”。117名代课教师三年的期待和梦想化作泡影,政府却以一句“行政偏差导致的误解”就想开脱责任,为官者实在应当为自己的不作为感到羞愧和汗颜。面对问责,我们应该反思:连耗尽青春换来一纸转证证明的117名教师都无力养活,这官是怎么当的?再当下去还能对得起谁啊?

存在就是需要,清理不是说绝对不用,一切只能从实际出发。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存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实现科教兴国才是最实际的“硬道理”。只要会宁的官员们自加压力,创造条件,向上争取,向内挖潜,做大做强产业体系,快速提升经济实力,在资金的落实和经济的发展上寻求突破,“会宁创举”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能在“硬道理”中坚决落实。

作者:冷雪峰

第三篇:甘肃省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建议

甘肃省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建议

代课教师的前身是民办教师。在202_年左右,全国各地基本都通过转正、辞退等方式消除了民办教师现象,但是随着“两基”工程的深入展开,换名为“代课教师”的聘用编外教师的现象又紧接着开始抬头,并且代课教师数量越来越多,引起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大。

202_年,教育部提出,要在较短时间内将全国44万余名代课教师彻底予以清退,各地开始大量清退代课教师。时至今日,按照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1万的数据,表面上代课教师数量显著减少,实际问题却更加突出。近年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对代课教师现象进行了持续的报道,代课教师群体窘迫而尴尬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代课教师现象的出现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农村教师编制不合理:

202_年,中编办、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共同颁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规定了23:1的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编制标准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实际。该编制规定城市、县镇、农村小学的教职工编制分别为19、21和23,城乡编制的差异在客观上造成了教育不公平的现实,为“民转公”截止后的代课教师数量的反弹提供了所谓的“行政依据”。我在去年就已经对农村教师编制问题提交了提案,代课教师正是这一不合理编制下所产生的特殊后果。

2.“两基”的压力: 202_年,国家加大力度推进“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西部“两基攻坚”战略。为配合普九和两基攻坚工作,各地纷纷采取行动,边远地区为了完成任务,只好聘用大量的代课教师以满足需求,直接造成了近年来代课教师数量猛增的结果。一定程度上看,代课教师现象也是国家在推行两基战略中遗留的欠账。

3.局部地区财力不足:

经济落后地区受困于拮据的财政状况,宁可教师编制空缺也不补充。虽然国家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明确了教育部门的标准财政支出,但地方政府中吃财政饭的人普遍偏多,导致转移支付资金不能全部覆盖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超出的部分只能靠本级财政来解决。例如一个百万人口的县,教职工编制往往在6000人以上,每年这一部分的实际工资支出将至少达到9000万元,对那些年财政收入在2个亿以下的百万人口县来说,教师工资给财政支出造成了非常沉重的压力。既然一个正式教师的工资可以请来几个代课教师,那么这就成为了无奈而又必然的选择。

5.贫困地区教师招聘难:

代课教师很多出现在边远贫困地区。因为生活条件差、交通与资讯极不便利,正式教师往往不愿意前往执教,当地只好就近招聘乡村中较有文化的人担任教师。

6.代课教师转正难:

我国实行教师资格上岗制度,多数代课教师因为种种原因,譬如年龄、学历等原因无法获得教师资格证,甚至有些代课教师考取了资格证书,却因为编制紧张或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而不能转正。

代课教师问题造成了诸多的不良后果。

首先,代课教师现象不能彰显公平。农村代课教师收入低、待遇差,又没有任何福利保障,却承受着与正式教师同样的工作压力和劳动份额。这是典型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在很多地方,雇佣者(地方教育部门或乡村、学校)对代课教师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一呼一挥之间,除了微薄的工资外,没有其它补偿。

其次,代课教师现象属于典型的行政违法。绝大多数地方聘用代课教师的方式都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具体体现在,不和被聘用的代课教师签署劳动合同;代课教师工资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保障数额;没有为代课教师提供基本福利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是国家着力推行的公民保障体系的三个方面,代课教师在本质上是由基层行政部门聘请的教育工作人员,其权利必须予以保证。否则,连政府部门都不能依法为自己聘请的人民教师提供劳动权利保障,我们有什么资格对社会、对企业提出要求?

再者,代课教师现象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国是具有优良的“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家,教师本来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值得尊敬的职业,而代课教师的身份之尴尬、待遇之低下却与他们为农村教育所做的贡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代课教师群体数量众多、覆盖范围大,近些年来,代课教师上访现象层出不穷,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非常恶劣。

再次,代课教师现象致使农村教育质量降低。代课教师聘用的过程无序化、考核简单化、培训空白化,以及代课教师群体客观存在的低学历、低素质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与此同时,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代课教师问题讳疾忌医、得过且过的态度,更使得代课教师队伍人心不稳,人员交替比较频繁。因为看不到未来,相当一部分在岗者不能安心工作,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

建议:

代课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条件落后的山区,生活的不便利和信息的闭塞是公办教师招聘难的一个现实因素,那些本乡本土的代课教师才更容易留得住、干得好、干得久。代课教师存在的必要性在教学工作中也可以得到反应。在教师编制紧张的农村地区,一名正式教师,在日常上课、备课的同时,无论是生病、休产假、事假,或者参加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培训等等,都有可能会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一旦教师离岗,就只能在有限的编制内调拨其他老师兼管缺失的岗位。每个教师的工作都已经比较繁重,额外增加的代课任务使他们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教育教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在此情况下,适当雇佣一小部分代课教师,对教学工作将形成重要的补充。

教育最高行政部门并没有力量将最基层的教育需求大包大揽,这样的计划体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国家这么大,各地的情况这么复杂,我们必须要允许局部地区灵活安排各种形式的教育师资。在此前提下,国家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为这些不同于计划内教师编制的教师们提供最基本的公平保障。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如下: 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认可代课教师群体的合法性,必须要认识到代课教师现象在短期内的不可消除性,必须要依法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

2.应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据,在全国普遍推行规范的农村代课教师聘任制度,尽快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当地现在在岗的农村代课教师签署劳动合同。代课教师的工资应不低于该地区的最低工资保障数额,同时必须在合同期内为代课教师办理“三险”。应予以代课教师与正式教师一样的培训、学习机会,将其纳入当地教师培训计划,提升代课教师素质。

3.对连续在岗10年以上的代课教师,应根据《劳动合同法》与之签署无固定期限合同,并享受相应的退休工资及相关待遇。

4.代课教师的工资及其它费用由县级以上财政(含县级)解决。5.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国家应设立教师工资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切实保障教师工资不受地方财力影响。同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6.在2~3年的过渡期内,各地方政府必须补足当地农村的正式教师编制,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教师待遇。在补足编制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将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转为正式编制。

7.国家编办、教育部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调整202_年的编制办法,拿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编制比例来,以期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调整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农村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寄宿学生需要生活教师等因素,对农村教师编制给予适当倾斜。

8.对现年50岁以上、可查教龄在15年以上,而因政策原因被清退的代课教师们,应由地方政府逐一核查,每月发放不低于200元的生活保障费用,并赠予荣誉称号。

9.代课教师现象存在的根源在于目前的教育人事体制。在代课教师转正方面,转得了得就是铁饭碗,转不了的没饭碗,有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转不进来,能力低下、责任心差的正式教师退不出去。我国教育人事体制的改革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教师岗位不应该再保持“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计划体制。当教师职业成为铁饭碗的时候,教育行业也就成了一潭死水。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并推行职业化的教师聘任制度,打破教师终身制,有效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10.当前国家正在酝酿事业单位社保制度改革,教育部应借此东风,尽快征求各方意见,通过在西部、中部地区进行小范围试点来调整并确定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机制,早日为代课教师群体落实相关政策,莫使那些默默为基础教育奉献青春的代课教师们再受生计与身份之苦,直至“白发空余恨”。

第四篇:农村代课教师

河南农村代课教师

现在的农村代课教师,就是以前说的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公办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一种特殊用人形式,是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我省民办教师曾达到过五十六万之众,占当时中小学教师总人数百分之七十二,可谓是撑起了教育事业的大半江山。后来在广大领导的关怀下,通过考、转、招等形式转为了公办教师,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可老一辈转了,还是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从1983年新一辈的民师又出现了,现在有的民师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教龄了。几十年来,广大民师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之中,在条件差、负担重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忠于职守,辛勤耕耘,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物价飞涨,可是这些民师的工资才300元钱。今年在民师的要求下才涨到400元。这么低廉的报酬与他们所承担的重大职责相称吗?这么点工资够那些富佬们吃顿饭吗?但是他们却要养家糊口。他们不是神仙,他们也得食人间烟火。平时也得为生存做出种种挣扎,不得不考虑家人,乃至柴米油盐,还得去适应现在的高消费生活。

去年我校有一名代课教师的孩子考上高中,800元的学费都拿不起,后来还是全校教师集资帮她解决了困难。

这些老师初登教坛时,也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美好的憧憬投身到这神圣的教育事业之中。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在这神圣的岗位上辛勤劳作,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研究探索,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伴着星斗、迎着寒风、冒着酷暑、踏着泥泞,脚步印满小路和校园几重,耕耘着这片土地也奉献于这片土地,他们像土一样平凡,像土一样朴实。他们从风华正茂到不惑之年,为的又是什么?

我们农村小学的代课教师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都是经过乡级政府多次考核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工作成绩甚至超过公办教师。每次升级升学,期中期末考试都是统一考试,统一批改,成绩存档。教育部门的领导,你们能不能百忙之中抽点时间来看一下这些教师是怎样工作的。

这些教师只有付出,没有任何优待,工作再好,也不能当模范。领导说:“给你们当也没有,给公办教师,晋级时还有用。”外出学习、进修不让去,说什么学了也没用,不知让你们干几天呢。这些教师没人鼓励,没人安慰,没人同情。更令人生气的是去年有一次,领导下来检查工作,几位老师问领导工资问题,领导们说:“工资问题我们不能给你们做主,现在上级根本不承认你们这些老师,学校用你们校长发工资,不用了,你们就回家,至于发多少工资,这是学校的事情。”

校长也为难,就是发工资也不敢出这笔钱,怕违法,只能从其他开支里面变通一下发给老师。我真不明白,国家既然不承认这些教师,你们为什么要用?既让用了,又为什么不敢发工资?去年我们从报纸上面看到河南省出台的最低工资标注800元每月,为什么只给这些教师400元?你们为什么不执行政策?

有一位代课教师对我说:“有一次,我下定决心辞职了,当我离开时,一群学生围上来了,哭着喊着不让走的哪一刹那,我的心碎了,真像扔掉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难割难舍,望着那一张张憨实可爱泪流满面的小脸,听着他们一声一个老师的叫着,一下子把他们搂在怀里,此时此刻的我被这群孩子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软化了,我犹豫了,是这些小精灵们又一次让我心甘情愿的站在这三尺讲台上。”听了这位老师的讲述,我心潮涌起、思绪万千,像这样的老师欲教屈怨,欲罢不忍的尴尬,待到何时?

亲爱的领导,关心关心这些教师吧!

当然,近几年全省也统一招聘老师,为什么不能向这些老师倾斜一下呢?如有的老师年近五十岁,年龄过了,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就这样完了吗?还有的老师因为种种原因和条件的制约,一直没有拿到资格证,可工作特别出色,也得拒之场外。很多中年教师单凭一张考卷怎能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相比呢?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看重的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是你的学识,你的能力,你不同凡响的头脑,你的工作能力。

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职业不一样,邓小平同志说:“教师是教育人材的人才。”不是谁想当就能当好的,当一名教师可不容易啊。现在党和政府一直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全社会大力倡导尊师重教,难道代课老师就不是教师吗?使他们筑起了农村教育大厦,是他们托起了祖国的明天。他们也应该受到最起码的社会待遇吧!

第五篇:代课教师问题与解决

代课教师问题与解决

一、引言 代课教师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并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回避的议题。事实已经证明,“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对于代课教师这一议题,我从 202_ 年以来一直在持续关注,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调研。并连续三年都在全国两会上提了议案。尤其是在 202_ 年的两会上,我提出了两个针对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提案《关于“代课教师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议》和《关于尽快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的建议,并在我的研究团队的协助下,草拟了 3 个办法——《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中小学在岗代课教师解决办法》、《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以期能将媒体、公众和相关部门对代课教师的问题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的视角转向到“问题如何解决上”,而不能仅仅停留在问题的揭示及情绪的渲染上。

据我所知,各级及教育部门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的解决。诸如重庆、广东、辽宁、陕西、安徽等省市自治区,都已经或正在着手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但是,由于代课教师问题的形成极为复杂,它的解决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可以解决的。它的解决涉及到人事部门的编制问题、涉及到财政部门的经费问题、涉及到人事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养老金问题,还涉及到各级在教育投入上如何分摊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还涉及到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补充机制问题、人事聘用制度改革问题。目前,社会及媒体过于关注在问题的揭露上,但是对于“代课教师问题”究竟如何解决目前鲜有讨论,我们期待公众、媒体的焦点能放在可行性解决方案的讨论上。而要获得可行性的方案,我们必须要清楚问题解决的理路,为此极为必要(1)代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2)问题解决的目地阐述清楚如下一些问题:标是什么?(3)问题存在的根源是什么?(4)问题解决的关键点是什么?(5)问题解决应本着什么样的指导原则?(6)问题解决的路径是什么?

1二、代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目标 代课教师为什么要清退或转正?清退和转正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清退和转正解决了代课教师所有的问题了吗?哪些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清楚的是“代,因为这关乎我们进行问题解决的目标。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目标非常重要,只有目标正确,才能期待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否则的话,就会南辕北辙——走的越远,目标离的就越远,问题就更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代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为什么会存在代课教师;其次,要明白代课教师的存在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最后,也要了解代课教师的存在又导致了什么样的问题产生?(1)为什么会存在代课教师? 中国要成为民富国强的国家、要从大国迈向强国,这是全国人民的期盼,更是国家的长远战略。要实现这个战略,需要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这需依托于教育。目前,普及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师资长期缺乏,教育投入也远远不够。但是,各地要承担起义务教育的重任,在早期不得不聘请大量的民办教师,而到了 90 年代末,由于政策的原因,民办教师逐渐退出舞台,但却出现了代课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地方出于财政的考虑,一个在编教师的薪资往往可以养七、八个代课教师,于是代课教师也就成为了许多地方一种现实的选择。

(2)代课教师的存在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由上可见,代课教师的存在,一方面帮助地方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承担起了国家赋予的义务教育的重担。使得一些原本办不了学校的地方有了学校,使得一些原本接受不了义务教育的孩子有了书读。因此,代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对于他们的付出,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回报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我们必须要尊重这一事实,尊重他们在特定时空下,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 30年来,国家之所以经济会如此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会如此迅速的提高,毋庸置疑的是,这与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是分不开的。而这一切的背后,无不流淌着代课教师的汗水与心血。

(3)代课教师的存在又导致了什么样的问题产生? 不可否认的是,代课教师的存在也导致了许多新的问题产生。比如,代课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代课教师薪资过低,很多地方不为其缴 2、纳社会保险,甚至有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嫌疑;在代课教师聘用和转正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管理,在某些地方,甚至还存在权钱交易和腐败问题;大量违规的操作,导致了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并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导致代课教师经常面临被辞退或被清退的困扰,以致长期缺乏职业安全感;代课教师被辞退或达到退休年龄后,由于社会保险长期被忽略,加上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救济制度的不完善,从、、而导致“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生活贫苦”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

由此可见,代课教师问题是中国教育领域中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与代课教师相关的诸多问题的存在,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中国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开展,最终会影响到许多地方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及品质。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代课教师的存在本身不是问题,因为代课教师的存在是在特定时空下应运而生的。因此,代课教师问题不是简单的清退和转正的问题,清退和转正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代课教师这一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使他们的身份合法化?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如何规范招聘与管理的程序?如何杜绝各种不公现象?如何提升他们的素质?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完善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他们的养老、医疗和救济等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离岗代课教师目前所面临的窘境。

如果我们认为代课教师的存在影响到了中国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并把代课教师视作毒瘤加以清除、辞退,那么我们选择解决的问题就错了。问题选错了,目标自然就偏离了。那么,无论各地采取何种措施,都难以真正的解决问题。因为,代课教师存在的土壤还存在——当农村教育师资的补充机制不够完善和地方财政资源无法保障基础教育的情况下,对代课教师进行全部清退或转正,那么老的“代课教师”可能不存在,而新的“代课教师”可能又会产生。而相伴随的问题必然仍会出现。

三、代课教师问题的根源 如上所述,代课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代课教师的使用是一种权宜的选择,是现实下做出了理性选择。既然使用了代课教师,自然需要接受这一现实——相对于正式的教师群体,代课教师群体的总体素质略低。但相对于师资空缺并无好的方法加以补充,代课教师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农村师资补充机制得不到质的发展时,禁止代课教师的使用是不理性的决策。

除了师资素质的问题之外,诸如,代课教师薪资过低、社会保障体系缺位、聘用和转正 3、不规范、有腐败问题、有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嫌疑、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的产生,其根源就在于:

(1)针对代课教师,国家长期缺乏清晰的、规范的管理政策。截止到目前,国家针对代课教师除了要“禁止使用”和“逐步清退”等几个相关的政策之外,几乎没有出台任何政策或法规以规范代课教师的聘用与管理、明确他们的薪资支付问题、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更没有相应的培训、转正与清退机制。由于政策的缺位,导致代课教师在岗时,工资水平过低、社会保险缺位、在岗培训难以保障,甚至职业安全感都无法保证,要时常面临清退、以及一些合法权益被侵犯等困境;而被辞退或退休后,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养老、医疗等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2)地方财政资源不充分,是造就中国代课教师问题的长期存在并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最近,《瞭望》杂志(202_ 年第 46 期)以“地方财政之殇”为主题出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和政策分析。一个不得不让我们慨叹的现实是:一方面是中央财 “由于 1994 年实行的分税制政越来越充裕,另一方面是县级财政越来越贫缺。如文中所述,的不彻底、公共事务的增多,造成地方间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严重:财权大幅上收,事权层层下放,导致目前大部分县乡的财力,已经无力承担由上级层层下压的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和农业地区,不少‘无财行政’的基层政权一盘散沙,几近于瘫痪。”因此,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需要中央或省级划拨出一笔预算出来,专项用于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如果将“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责任继续抛给县乡一级的地方。那么“代课教师问题”无论如何解决,都很难获得好的解决效果。

四、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由上可知,代课教师问题要解决,关键在于:

(1)制定统一政策以规范管理。针对在岗代课教师如何转正及管理,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政策;针对离岗代课教师如何进行经济补偿及补交养老保险,也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政策;针对今后如何聘用及管理代课教师,也要制定出统一规范的政策。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才能保障代课教师获得合理的薪资收入、才能确保其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才能促进其稳定有序的进入与退出,才能确保各项程序公平公正以减少不稳定因素。(2)各级要合理分摊费用。目前,县乡级财政普遍吃紧,但承担的责任却很大。因此,针对代课教师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无论选择何种手段、路径,中央及省级都不应当额外增加县乡级财政的负担。尤其是对于西部不发达省份,中央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目前,将问题解决的责任尤其是财政投入方面的责任,压给县乡级地方,是不利于问题解决的。

五、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路径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认为,现阶段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至少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岗代课教师最基 “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关键既不是“是否转正”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事实上,也不是“增加薪资”,而是如何利用相关法律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因此,要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首要的就是利用《劳动合同法》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步是,要尽快制定《中小学在岗代课教师解决办法》并据此解决在岗代课教师的(1)对在岗 3 年及以上、具有教师资格出路及管理问题。在办法中,要进行分类处理:如:证,经考核且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的代课教师,鼓励他们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并在同等下优先录取,尤其是对那些年龄超过 40 岁、教龄满 10 年的代课教师;在未被招录为编制、内教师之前,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其签署无固定劳动合同,并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进行管理;完善当前的编制核定机制,确保有足够的编制以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实际(2)对在岗 3 年及以上,未取得教师资格证需要,并保证在岗合格代课教师能被正常招录;书、经考核能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的代课教师,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可与其签署期限为 3 在年的劳动合同。年期间,代课教师应积极参与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在岗培训,并努力获得教师资格证。3 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者,再按前款进行管理。3 年内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者,需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辞退手续,并进行合理补偿。(3)对在岗 3 年及以上,未能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且经考核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岗、位者,需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辞退手续,并进行合理补偿。

第三步是,长期而言,国家要尽快完善当前的人事聘用制度,在中小学努力推行教师聘任制。对于今后学校在无法通过公开招考获得师资的情况下,可利用教师聘任制补充师资,“聘任教师”与“代课教师”以“聘用教师”替代“代课教师”来解决学校的师资缺乏问题。

5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聘用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并达到规定学历;二是要同工同酬;三是经过二期合同后,考核合格,符合,应该录用为正式教师。但是,在当前一些地区,教师聘用制推行起来仍然有困难。因此,新聘代课教师还可能在一定时期存在。所以,在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的同时,也要制定出《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以规范今后代课教师的录用、培训、考核、薪酬、辞退等操作程序,使代课教师的管理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制定《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或完善有关政策,规范代课教师今后的录用、培训、考核、薪酬、转正与解聘的操作程序,使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能有法可依。换句话说,农村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执政、依章办事。

六、小结 “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但是,“代课教师问题”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要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必须要厘清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理路:清楚代课教师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关键点何在、并据此设计出问题解决的路径,只有如此,代课教师问题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否则,问题找错了,目标自然就不对,而目标错了,路径再合理、周全,也难以解决真正的问题。

代课教师问题能否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关乎我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执政形象,关乎社会的建构,更关乎千万“孩子们”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问题,为此,我们的在制定每一个相.

关注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