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09.6课题研究总结(县99)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11-212355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6 21:19: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09.6课题研究总结(县发言稿)

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有效推进新课程实验——下都中心小学数学科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上杭县下都中心小学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校数学教研组在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正确领导、精心指导下,扎实开展“‘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教学策略研究”,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坚持立足校本,强化管理,求真务实,做到规范运作过程,创新教学策略,取得较为显著的实验效果。

几年来,通过课题研究实验,有效促进了实验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进了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六年间,学校被县局评为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两次被县局评为小学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三次获得县局教育目标管理考评三等奖„„在县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一位实验老师获得市一等奖,另一位实验老师获得县一等奖;在县说课竞赛活动中有三位实验教师获得二等奖;实验教师撰写的许多论文、案例反思在CN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或获省市县级奖。实验学生在县级以上优秀数学小论文评选、口算竞赛中,有33人次获得市县一、二、三等奖,参加县各种比赛,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团体奖。

开展课题研究,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领导,强化课题管理。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强烈,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建设,加强了“四个导向”:一是观念导向,通过加强学习,教师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明白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二是宣传导向,通过宣传,积极营造教育科研氛围;三是示范导向,校长、教研员的率先垂范,增添了实验教师无穷的力量;四是激励导向,制订课题研究激励措施,落实奖励办法。学校把该课题研究列入工作计划与教师的考评中,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建立各种保障机制,制定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制度。规定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建立研究人员考核制度,对每位教师在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分析、承担研讨课汇报课任务、参加校本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规定教师按时整理上交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调查、实践、反思、计划、小结等方面材料,每学年开展课堂教学评优、说课竞赛、案例反思和论文评比活动,定期举行优秀课题、优秀课题实验教师和教研标兵评选活动,从而支撑、规范课题研究。

二、强化学习,拓展课题视野。

为奠定课题研究的坚实基础,拓展课题研究的视野,提升课题研究深度,我们注重“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团体互动”的方式,强化课题组的理论学习,开展好文献研究。

1、团体互动式学习。课题组学年初制订集体学习安排表,做到定主题、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学习之前,中心发言人向组员介绍一份体现本次主题的学习文本;集中学习时,先由中心发言人发言,然后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学习体会,交流各自通过阅读后的思考与想法。组织开展教研沙龙活动,按“梳理问题,确定内容;深入思考,准备材料;论坛形式,专题研讨;反馈信息,综合意见”等基本程序,创新互动学习形式。

2、教师自主式学习。

为促进教师主动自学,开展“做学习型教师”、“好书共赏”等活动。学校订购一批教育教学书刊,课题组成员每人订阅五种以上教育教学期刊,大家互相交流阅读。并要求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以上教育专著,写好读书笔记,认真撰写读书心得。

3、专业引领式学习。

为了发挥实验骨干的示范作用,要求他们定期作课题讲座,规定参加县级及以上课堂教学评优获奖者,要上一次公开课或作一次讲座。我们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积极选派实验骨干人员到外地学习观摩;同时,主动争取市县名师专家到校进行课题专项指导、上观摩课、作专题讲座、进行对话互动。

三、规范运作,推进课题研究。

1、发现问题,科学选题。

要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首先要发现问题、提炼课题。我们把一些在教学中存在的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教学行为等问题,作为专题研究的起源,召开课题组研讨会,讨论大家提出的问题,再通过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理论,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假设等,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炼出课题。本课题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些仍囿于教师为本,讲授灌输为主,忽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等实际状况,提出以探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为着眼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教学策略的研究。几年的课题实验,在新课程背景下,坚持“以课改引课题,以课题促课改”,与时俱进,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丰富拓展课题内涵,从而使课题立足前沿。同时能以动态的眼光审视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引领教师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深化课题,将课题研究引向更广阔的实验平台,有效提升了课题的实践目标与探索价值。

2、规范活动,扎实运作。

几年来课题组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精心安排,统筹规划。实验初期认真制订实验方案,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意义和理论依据,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假设课题的教学策略,预测实验效果,安排具体的实验步骤。为期六年的 实验,我们以学年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制定阶段计划。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讲求实效,践行‘三措施’”。

重视信息反馈渠道。重视调查这一信息反馈渠道。通过问卷、观察、访谈、个案追踪等调查研究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写出调查报告。搞好实验前的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为课题实验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实验中开展调查,评估各阶段实验策略的可行性,调控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实验后进行调查,为评估效果、反思总结,提供可靠的数据。

关注教师行动研究。关注实验教师个体研究实践行动,强化反思自悟。引导教师根据课题理论,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研究中的各种问题,抓好教师常态下的课堂实验研究,要求教师将自我实验与个体反思相结合,遵循发现问题、改革尝试、反思自悟、提出对策的基本程序展开个体研究,指导教师开展叙事研究,鼓励记载整理教学案例,写好教学手记、教学反思,撰写专题论文。课题组定期组织论文、案例反思交流活动。

优化互动性研究。优化互动性课题研究,做到时间集中、主题鲜明、对象多元,提供全员参与实践、研讨、反思的平台。课题组学年初制定较为缜密的实践研究活动计划,确定每次活动研讨的主要问题。开课前几天进行集体备课,开课老师谈教学设想,其他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再由教研员作详细指导。评课时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现场互动交流,教研员点评,教者反思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听、诊、研、改”,不断充实课题意蕴。定期开展同课题切磋研讨活动,对教师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每次研讨活动,重抓“个人备课—集体议课—课例观摩—评价反思—形成案例”等中心环节的管理,突出分析反思,加强交流研讨。每次活动后,听课老师填写评价表,写评价建议,课题组写好活动综述,开课老师写好执教体会,并负责将说课稿、教案、执教体会、集体备课记录表、评课记录表、评价表和活动综述等系列材料装订成册,形成完整的研讨课个案录。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3、抓好总结,推广成果。

为了提升课题研究理论,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提炼、边推广。

注重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课题组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文字、数据、图片等过程材料,包括研讨课个案录12册;论文集、案例反思汇编、说课稿集、汇报课资料集、学习心得集各12册;集体学习记录、实践研究活动记录、调查问卷、说课上课比赛资料各6本;课题组和实验教师的阶段计划小结、课题讲座、调查报告、教研沙龙资料等共60份,各种材料共计100多万字。这些实验材料,为研究成果的总结交流,撰写好实验报告,提供了全面、鲜活、丰厚、实用的分析研究素材,使课题成果具有更高的科研 含量。同时也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的缩影和见证。

积极推广课题成果。一是将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价值的文献、实验者优秀论文、案例、反思等汇编成册,下发到各校供教师们学习参考。二是重视以汇报活动的形式推广课题成果。举行中心小学课题研究汇报课活动,展示课改背景下本课题课堂教学的亮丽;开展“送教下校”活动,组织实验教师,到本乡各校举行研讨活动;在西南片第六届小学课改汇报活动中,进行了广泛交流、推广,使课题研究成果向西南片各学校辐射。

四、成果显著,彰显课题魅力。

几年来,教师们用真心和睿智,努力探索“自主探究,主动发展”课堂。教学行为上,打破了“机械、沉闷、程式化、接受式”的课堂局面,坚持以自主为前提,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索为精髓,以师生互动、多向交流为依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策略上,总结了“情感性”“生活性”“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八性”策略,给数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得到很好培养,质疑问难、口头表达、实践运用、主动创新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课堂呈现师生互动、充满智慧、富有灵性的景象。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一批教师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他们的素质得到提高,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更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总之,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有效推进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今后我们将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实际,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探索课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更加求实的态度,开展新的课题研究,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更大的挑战。

第二篇:课题研究发言稿

课 题 研 究 发 言 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王楼中心小学的老师。我所进行的教科研课题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相信今天来到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咱们延津县教科研领域的“高手”,接下来我就“抛砖引玉”,介绍一下我在进行这个课题时的一些做法、经验,我总结为“五多”。

一、多了解教科研

其实,第一次接到这个教科研课题的时候,我也迷惑一段时间。因为初次听到“教科研”三个字时,心里就想那是伟大的教育家、名师做的事情,总认为只有他们才有才华和能力进行教科研,我这只“小菜鸟”怎么可能进行教科研呢?所以潜意识地就给教育科研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心里面就开始“怕”了。另外我不知道教科研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选择或设计课题,以及怎样进行申请、立项。可是通过自己这一年多的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我对教科研有了一种更加客观和更加科学的认识,其实教科研并非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用专业术语来定义“教科研”,它就是对教育事实和教学规律的思考与探索,并且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推广自己的研究理论。其实说白了,只要我们思考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要我们想办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是在进行教科研,并非一定要有什么高深理论和长篇大作。

二、多读书 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常做常新的老师,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多读书。“精和博”的读书必定能更新我们的观念,夯实我们做教科研的文化基础,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研究能力。我利用休息时间看杨聪老师写的《插班生林可树》和黑柳彻子小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吸收文章中杨聪老师和小林校长的智慧,自己更加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其次为了更好的做好课题,我认真研读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史》、《数学教学经验集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斯波克育儿经》、《新课程》等书籍以及等教科研杂志。这些书从根本上更新了自己的观点,丰富了自己原本“知之甚微”的科研理论知识,彻底地给自己的思想领域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些书让我对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基本方法等有了一定了解,切切实实地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多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很多老师有时候想搞个教科研,但是找不到“切入点”,这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善于发现和积累“米”的尴尬。

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多媒体和导学案的结合、小学高年级中的“低与高”、要激情不要热闹的课堂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科研的课题。在每一次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会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这些问题,久而久之,自己脑子里就储存了大量的问题。

另外每一天的课堂都是不同的,每天学生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每天处于纷繁复杂的素材和瞬息万变的教育信息中,写作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我会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素材宝库,使自己在撰写论文时不再为没有翔实的事例而烦恼,从而使得自己的论文和理论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多借鉴

教科研的成果对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论文、教育故事、课后反思等形式来呈现,这就需要我们多借鉴别人的表述,为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为了形成科学化、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课题的最新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以便更好地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百度文库给我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五、多虚心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不是最“牛”的,但是我们可以更“牛”。为此,我学习其他老师的科研方法,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从中发现更多可以作为自己教科研的素材。

这“五多”让我在曲曲折折的教科研中收获颇丰!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科研“硕果”。

1.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1)故事教学。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鸭式教法单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把课堂知识串成一个小故事,边讲故事边学知识就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在讲授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这一课时,我不是单纯死板地讲乘法的算理,而是把这乘法的算法融入到他们喜欢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爱看《西游记》吗?喜欢里面的孙大圣吗?他闯大祸了,咱们一起帮帮他吧?”这时,教室里每一个学生都露出了好奇的眼神,有的跃跃欲试。紧跟着,我多媒体出示了西游记中的蟠桃会图片,以孙悟空偷吃蟠桃为中心进行讲述,并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穿插“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的算理。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的算理,同时还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知识点,使得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有趣起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游戏激趣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性科目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学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不免会产生陌生感。我在实践中发现:游戏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中都编排有大量的练习题,其中的内容有图有文字,还有“找朋友”,帮小动物回家等,其目的就是以数学知识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顺应孩子的天性,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辅助教学,如“攀登记忆山”“摘聪明果“找朋友”“数学小品””“我来说你来算”等,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数学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知识巩固,而反复练非常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开火车”、“送小鸟回家”、“夺红旗”、“过河”等游戏的方法进行。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所以在简单的口算、估算、计算等复习和巩固过程中以开火车、建房子、帮小猴摘桃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练习,形成竞争氛围。

2.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

数学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而要将学生带出课堂,将学习引向课外,走向学生的生活,走向社会。

(1)“数学周”活动

每学期的最后一周,我们班都会举行一次“数学周”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期间,班级的黑板报以“数学小常识”为主题出现,并且在班级报栏处贴出优秀的数学手抄报进行展览,带数字的古诗词比赛,还有数学名人故事比赛等。

(2)用数学进行小制作

组织学生用数学进行小制作,比如制作每一个单元的知识树,最后这些知识树组成这一学期的知识森林;比如同桌间制作数学练习卡,彼此赠送练习卡作为家庭作业,学期末在全班师生的面前展示,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让兴趣之“火”熊熊燃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素材,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1.挖掘并延伸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持续兴趣(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活的实景搬进课堂。比如教三年级下册《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我首先将文具用品店的图片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学生一下子就兴奋地认出这些地方,并趁此和同桌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我就给每一个四人小组发“5元”的代金券进行购物,趁此机会教学“数的加法”,学生就进入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拓展练习让学生小组购物时,课件出示要求,采用了三年级学生熟悉的师生对话的状态,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数学老师搬上屏幕,倍感亲切,都认真听老师对练习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很积极;在学生购物后,再让学生帮老师算一算老师买完需要的两件文具(1.8元)后,5元的代金券还剩多少钱?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结合课本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故事片。如《白雪公主》、《小白兔采蘑菇》、《西游记》等,给学生创造一个练习数学与巩固数学知识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兴趣。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自信心,点燃每个学生的兴趣之“火”。

个别差异经常是导致学习过程和结果差异的原因。为避免学生发生两极分化,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立足中等生,抓住优等生,发展后进生,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他力所能及的学习效果。

1.尊重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针对全体学生教学,同时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信心,使他享受到学习中取得成就的乐趣。

[案例五]:“狂写鬼”笑了

朱晨林是我特岗第一年接手班级中的学生。他是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他的基础可以,但最大的缺点是:书写特别差,写的字我总是在办公室里说“瞎子用脚写的都比他好”,简直糟糕透顶了。为了不因为字体的原因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我和他聊天的时候问他,作业是不是最好的字,他说不是。为了让这个孩子更好的改正字体,我没有采取惩罚的措施,我从他的个人情况出发,采取了一下措施:

(1)减轻任务,营造轻松的氛围 每次作业,朱晨林可以做其他同学任务的最少一半,这样他便在充足的时间里,轻松的氛围下慢慢书写。

(2)用阶梯式方法帮助他赶上大部队

建议他不要满足现在的速度,要一步一步从慢慢地走到快“跑”,别人用1个小时,我们要用最多1个半小时来完成,经过一年的耐心等待,朱晨林现在的速度已经可以赶上别的孩子了,并且更爱数学。其实想想,每一个儿童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我们老师要因材施教,着眼于具体的学生,着眼于学生个体,对学生施行帮助,帮助孩子们对有困难的学科建立兴趣,相信离自己的希望越来越近。

2.尊重人格,激发自信,调动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 老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课堂上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们都要尽量给与鼓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学生更容易爱上这个老师以及这门课。

[案例六]:“朱屿”的笑很甜

2013年11月的一个周四,下课时我在班里整理课件。看见朱屿一个人在座位上抠手时不时地往窗外看,我就问:“你怎么不出去玩呢?”她的眼泪就唰唰啦的掉了下来。原来,朱屿由于学习不好,原来的数学老师也不喜欢他,并且她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经常有同学欺负她,但她从不吭声,也没有老师关注。下课时她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很少离开座位,没一丝笑容,也没有同学与她玩。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经常抽她回答一些她力所能及的问题,鼓励她大声说出她的数学答案,并当堂表扬,现在我终于见到了她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朱屿进步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渐渐地身边有了玩伴。

(五)营造激励评价氛围,为兴趣之“火”添加催化剂。合理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极大的学习兴趣。

1.评价机制科学化,激励学生对数学的持续兴趣。

(1)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课堂中采取的小措施:

①“笑脸来了” 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在黑板上画一个类似棋盘的横四纵四的图,做练习的时候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书,板演的这几个学生最先规范写出正确的答案时,这个组的棋子(画笑脸)就向前走一步。每个组向前共走了几格就得几分。最先走到第四格为获胜者,累积各局得分,一周得分最高者为最终获胜组。

②“跳房子”游戏

在进行口算知识或简单问题的练习时,将小问题写在房子的格子里,学生同桌和同桌之间,分别用数学知识询问同桌,同桌答对,可前进一步,谁在在规定时间内答对问题多为获胜者。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们倡导发挥评价发展性作用,注意客观,全面和正确地进行评价,我们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每一节课都体会到学习中的成就感,促使学生数学兴趣的持续发展。

[案例十一]:“笑脸星”的诱惑

现在的四(1)班有个叫牛振旭的孩子,有次他的家长见到我兴奋地说:“陈老师,我儿子现在数学成绩和字体都进步很大了,关键是学习态度变了,真是谢谢你了!你改作业都是画个笑脸再画几个星星,并且写评语。我儿子为了多得你的笑脸和星星,天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乖乖地写数学作业!”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学;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想学。小学的各科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能歌善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如、恰当地运用例如讲故事、画画、比赛、游戏、情景表演等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因为教学内容的吸引而兴奋起来。

说了这么多,在坐的各位老师可能会说,你一个小年轻,起点高,精力充沛,时间多,当然轻轻松松的!其实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小菜鸟”,各种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以下是我在这次教科研中的深刻体会:

1、丰富自己。因为头脑中始终装着问题,这样我每天有意无意地都会去思考、学习、实践、总结,这一过程促使我们对对日常中司空见惯的教育事实和现象看的更加透彻,所以自己的教学更加的符合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好,进而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越来越高。

2、加强修炼。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了,进行教科研了,我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科研上面,看书会看和教育有关的书籍,视频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优质课、微型课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3、教书育人。同样的学生遇到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法,效果大不一样,甚至会发生命运的改变。为了对得起学生,不误人子弟,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投身教育科研。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酸甜苦辣也在教科研过程中存在,科研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时间少,为了查资料,多看书,写论文,我经常压缩自己的业余时间;其次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帮助,经常像无头苍蝇乱飞一样地在百度上疯狂地参考;最大的困难是在封闭和技术不发达的环境下,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少,经常是自己单打独斗。但是这些困难在自己乐于科研、喜欢科研的心态下,在自己慢慢地摸索过程中,相信会拨云见日,越来越好!

第三篇:课题研究总结

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

海南华侨中学 数学组 苏晓君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困难生的界说众说纷纭。中学数学学习困难生指的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数学方面的潜能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潜能发挥之间存在着差距而导致学业的暂时“落伍”,不能适应常态学习,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中学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有的学生由于某些基础没有掌握或学得不扎实,就会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积累,就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也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中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影响学习的效率。如果这些学困生一旦在班级里形成一个层面,不但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教学的达成度,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转变学困生,教师应有“人人会学习、人人会学好、人人会成才”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才行。

二、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运用唯物辩正法和心理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学困生的特点,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个数学学困生达到最优的发展。换言之,研究不重于理论的新发展,重在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借助于科学方法,以求得数学学困生问题的解决。

具体的说,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阐述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设计一套较系统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使学困生学会更好的数学,提高学习质量。

三、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

在一个班级集体中,中学数学学困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等表现不同的类型,具体有以下几种。

1、学习不得法型。拙劣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差的学习效果。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学习比较努力。往往死记硬背数学中的一些定义、计算法则,学习知识不求甚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掌握知识的纵向结构和横向联系,从而造成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稍难的数学知识题目、综合运用的题目就摸不着“门”,学起新知识费时,“解”起题来费力。

2、贪玩懒惰型。这类学生生性好动,十分爱玩;智力正常,但缺乏学习的动力,经教育有悔过自新的决心,但一遇到玩,就无法自制,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不善于用理智支配自己行动,意志薄弱,易于盲目的接受同伴的邀请或参与社会的不良活动;一坐下来学习解题就浑身上下不舒服,心情烦躁,急于求成,巴不得一下子把老师布置的所有题目一口气做完。这类儿童喜欢动口“说”题,而不喜欢动笔“解”题,很难形成技能。老师帮助大多数能接受,一旦外界条件的诱发,他们依然故我,学习成绩日见其差。

3、知识断层型。有的儿童低年级时由于体质弱,容易疲劳,有的儿童由于个人的疾病,家庭的变化,社会的不良影响等都可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数学知识点缺陷,基础不扎实,新旧数学知识难以连接,知识就会出现断层,对于系统性特别强的数学来说,后继的新知识学习就无法进行。

4、情感中断型。数学学科的严密逻辑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会造成有的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屡屡失败,遇不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常常以失败者的心态迎接新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使之缺乏自信心;学生学习信心减弱,学习无兴趣,学习数学情绪低落,从而逐步与教师、同学和家长远疏,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师生关系的情感中断。在上述不同类型的学困生中,他们的学习又表现其不同心理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为教师,做作业为家长,教师追一追,催一催,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

2、学习情绪差。课堂学习情绪低落,被动听课,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参与思维过程,学习与教师、同学很难配合。

3、学习品质差。学习不提问、不思考,做作业寻找现成的答案,遇到一些难题,赖于教师或者抄袭同学的作业,往往找寻“捷径”。

4、学习迁移能力差。有的学困生接受知识的信息有限,知识的储存不足,智力品质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知识迁移。

四、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对证研究

教学中转变数学学困生,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创设有利于学困生的教育氛围,同时要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学困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使他们走出困境。

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研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1、“小目标”训练法。学困生一般的情况都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而教师必需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采取“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的方法,具体做法:要求放低,适当补“差”。掌握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实施单元达标教学,对学习本单元仍未达标的及时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进入下单元的学习。实行分组教学,分层次提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评价,快速反馈,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采取课堂教学、小组学习与小组指导相结合教学方式,提供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2、成功激励法。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情感障碍,一方面由于学生每次以失败者的心态去学习,学习无兴趣,消极对待。另一方面,由于带上无形的学困生帽子,班级里的事都不能沾边,失去参与的机会。学困生与教师与班集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鸿沟,从而导致情感交流的中断,因而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发现学困生的特长、优点和潜能。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积极扶持,使其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萌发获得成功的欲望。其次,教师要把爱生和知生结合起来,“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去争取成功。

3、学习习惯矫正法。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改变他们学习数学困难的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他们继续以后的学习终身受益。如有位同学,人机灵豪爽,办事说话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做数学作业丢三落四,学习静不下心来,被同学戏称为“猴子屁股”、“马虎大王”,由于这种习惯导致他解数学题精确率很低。因此,通过班级活动来加以刺激,在班级数学竞赛“百题无错奖”中,我有意识地请这位同学作为此项活动的负责人,使他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关系。以后通过数学活动不断地矫正这位同学的学习习惯,同时进行逐步强化,此后,他做数学作业认真多了,参加数学趣味竞赛也有他的份了。

4、学法指导。学困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有两种。学习观点的指导。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观点,认真求实观点,能做到不耻下问。掌握知识方法指导。主要包括在知识输入阶段,指导学生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等。在知识储存阶段,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如何理解,如何强化知识等。在知识输出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与综合,如何解决问题等。

5、自我控制法。教师不定期的随时采用谈话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一位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品质,调动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矫正。如有些同学数学成绩差,就认为自己比别人“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耐心地反复疏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时时矫正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五效果分析:

1、“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方法能大面积提高课堂数学质量。通过“小目标”方法,在完善学困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缩短了班级群体的数学成绩距离,提高了单元目标的达成度,大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达到了100%,个别单元5%左右的学生未掌握,对这些学生,则通过个别辅导完成单元教学。

2、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有较大进步。通过学习习惯的矫正,这些学困生基本上改变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并努力完成平时的作业,自信心也增强。学习成绩有的有较大的提高,也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成功激励法”能激发学困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使他们以正常人的心理去学习、去竞争。

第四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期,在区进修校的指导、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课题组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坚持研究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课改相结合,与学校的日常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实验研究活动。现将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研为主阵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每周组织开展学区 “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教学交流。这学期是实验的中期阶段,我校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书籍和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钻研教材,制订好活动计划。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总结。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利用教材,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开发资源,将写的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活动负责人深入课堂、课外与教师共同交流和探讨,注意搜集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教学随笔等资料,组织各校开展“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教学交流等活动,并及时记录有关活动动态,在网上交流。

2、开展青年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低年级讲故事比赛、中年级课本剧比赛、高年级演讲比赛等课题成果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各年级子课题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教会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并及时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二、把握课题研究方向,注重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学期初,各年级老师围绕研究课题子课题,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课。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情境中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每周教研活动,各年级围绕子课题推荐年级子课题课例展示交流研讨活动,课后课题组成员针对本课题的要求对本堂课进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便更好地研究下去。我 1

们还把课题研究与实验课、优质课、示范课相结合,与个人实践课、小组实践交流课、大组实践汇报课相结合。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实验相结合,加强集备制度,通过集备组的力量,整合研究力量,有效把握研究方向。记录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做好课题实验的资料积累工作。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积累语言的实践平台,老师们引导班级学生每天及时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即学习日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名篇佳作,及时摘出好词、好句、好段,充实自己的习作集;每月每年段评出优秀习作集,展示他们的优秀习作,交流他们积累语言的学习心得。这些语文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由于坚持课题研究以教研为抓手,实实在在地进行学习、研究,反思,等活动,让教师们与课题实验研究“零距离”接触,在不断地学习、研讨等活动中感受到课题研究只有与课堂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永葆生命力。而一些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在区第三届“我在课改中成长”青年论坛比赛中,青年教师张静以“借助音乐艺术,激活语文课堂”的独特观点夺得好成绩。她执教的语文课《台湾的蝴蝶谷》在由我校承办语文课题组组织的区“六年课改回顾”开放周语文专场展示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场语文专场活动中,来自井大小学的陈弋老师借班上课,她执教的《阿德的梦》一课随堂上课,孩子们与老师在课堂上轻松活跃、语言丰富的交流互动让听课的老师们啧啧称赞,这也充分体现了课题实验中孩子们的成长与收获。在区“六年课改回顾”活动中,我校语文教研组被光荣地评为“课改先进教研组”。

在各级各类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课题组教师也屡获佳绩。在“2008年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中,廖琳老师论文《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实践与研究》获一等奖;叶青老师论文获二等奖;郑凝芳老师论文获三等奖。赵晶老师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获语文组一等奖。

课题组老师在认真上好课的同时,还积极指导学生习作,推荐学生作品在《信阳日报》等报纸刊登。在区《春芽》小学生优秀习作集中,我校刊登有6名学生习作(必须是各大报刊发表或获奖作文);在区综合实践基地征文、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中,我校有12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四篇学生习作刊登在征文专辑中自我校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积累》实验研究工作以来,积极夯实课题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实验研究,在一至六年级开展“诵经典诗文,悟华夏智慧”活动,今年5月,在全校开展“古典诗文吟诵”比赛基础上,推荐三年级节目《绝句》,二年级节目《春晓》参加鼓楼区小学生“古典诗文吟诵”比赛喜获一等奖、二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积累课题实验的成果。

本学期的课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了,科研方法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今后,课题组还应继续努力,针对工作中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为顺利结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五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2012年(下)

课题组的研究已近一年,从研究的规模和效果来看,都有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就把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总结一下:

1.本学期多次参加业务学习,能够认真钻研教材。

四年级的数学是人教版的知识,家长根本不能辅导孩子。针对一情况,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认真研读教法,使学生在课上吃透教材,课下才能够熟练作业。

2.远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进行系统的整理,作为进行课题研究的重点。

3.总结出适合班级、适合学生的教学常规方法。

4.能够制作PPT课件,并在课堂灵活运用。

5.对自己每个案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多与同事交流,取长补短。

6.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分享给业内同仁,希望大家给予指点和提出宝贵意见。

09.6课题研究总结(县9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