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办好转型时期的党校(周)1
如何办好转型时期的县级党校
党校从1933年诞生以来,在‚实事求是‛旗臶的指引下,已走过70多年的历史,由当时一所‚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学校‛发展成为以央省市县党校为骨干的干部教育网络。特别是1984年党校‚正规化‛建设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党校在思想大解放,在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方面,功不可没。但是,随着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和省委党校函授学院停止招生,党校函授教育进入尾声过渡期,基层党校的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普遍存在着教学设施落后, 师资力量匮乏,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现象。如何把执政党唯一一所党校办好,这是摆在每个党校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我们思考。现笔者就如何办好转型时期的县级党校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和广大同仁商榷。
一、县级党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经费保障难。
首先,投入渠道狭窄。‚科教兴国的‘教’,包括党校教育‛。可是党校不象国民教育,没有上级财政、计划部门和党校系统的专项资金,只有地方财政拨款这一条路,却又没有硬性规定,虽然各地党委、政府都很重视党校工作,但县级财政仅仅能够维持党校的正常运转,没有更多的财力用于建设和发展,难以适应干部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教师培训、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则是杯水车薪,缺口比较大。其次,创收难以为继。党校开办函授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干部的同时,也为市县党校增加了收入,改善了教学设施,但函授学历教育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函授教育停办后,县一级党校创收只有培训创收这一条路,但目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着多头办学、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等问题,就是办几期培训班,所收取的费用,除去办班的正常开销外,也只能勉强维持水、电等费用,更谈不上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备设施不配套。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县级党校办公教学场地较七八十年代有了较大的改观,大部分县级党校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但和当地的中小学相比,在硬件建设上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就平凉地区来看,没有一家党校拥有电子阅览室、教学用电脑的配臵也只停留在10年以前的水平。办学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备。一些县级党校没有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相适应的综合办公楼、会议室、报告厅、学员宿舍、一般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图书藏量少。寄居在一所中学的几间房子里,有时办班,就要协调教室,对正常开展工作有相当的影响。
(三)教师培训、深造缺乏资金保障,师资力量匮乏。由于资源分散、资金有限,县级财政对党校教师的师资培训力度显得不足,教师外出调研、进修往往无力投入,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难于提高,师资力量薄弱。如华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占党校职工的比例为50%,副高职称所占比例为0%,中级职称所占比例为12%,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7%,其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占33%。党校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一人身兼数职,学科建设无从谈起,教学、科研能力有限。多数党校教师既没有机会走出去考察实践,接受新鲜血液,又没有机会到上级党校高校充电,即使有,多半也只是一两个星期的短期培训,难于快速实现知识更新。
(四)办学模式僵化,运行缺乏活力。
基层党校教员资历、阅历、实践经验、领导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与学员存在着明显的倒挂现象。干部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而党校所能提供的培训内容十分有限,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干部的工作。基层党校培训手段落后,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培训方式多为党校封闭式集训,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有效激发干部的学习兴趣,研讨式、互动式教学很难开展,学习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开放性不够。加之长期以来,党校由于始终在一种自我封闭状态下运行,在办学模式和教育培训方式上,固守着一种特有的模式和方法,党校教育培训与其他社会教育培训条块分割,无法形成相互促进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
(五)培训缺乏有效的管理,县党校职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党校是地方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但是这个作用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发挥。党校办学如何办,主导权应在党校,但由于干部培训资源没有整合,缺乏有效的管理,培训往往是遍地开花,而正常的党校培训却多遭质疑。党校无法制止多头办班现象,也不能主导授课内容和管理,只是听令行事。县级党校主体班次少,办学缺乏主导权,干部教育培训中甚至转变为培训场地提供者。如有的县级党校,每年平均办班10期。但在这10期中,真正党校发挥职能作用的很少。教学计划由主办单位拿,讲什么,怎么讲,多由主办单位说了算,党校教师很少能够上课。党校仅成为培训场地提供者而已。县党校的职能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六)培训调学难。
党校培训内容主要是党的理论、政策,这在高层干部中非常重要。到了基层,主要是怎么干,这就是具体工作部门的事情了,理论似乎不那么重要。现在不少干部并不想学习,学不学都能干,该 提拔还是提拔,同时单位人手少,经费紧张,再加上县级党校条件太差,上级党校办班层次的下延,其它办学机构的抢办等,组织部调学存在一定困难。即使调学来了,也未必坐下来受训。
二、办好县级党校的建议
(一)切实提高认识,保障对党校的投入。
党校既是‚学校‛,又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党校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党校区别于一般的学校和党委其它工作部门的本质特点,也决定了党校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的使命和任务。十六大提出要‚大规模培训干部‛,中央颁布了《干部培训条例》,十七大报告再次重申,并进一步指出,‚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对干部培训和党校工作重要性,各级党委要提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强党校工作,尤其要保障党校人、财、物和培训计划的落实。完善经费预算和拨付保障渠道,并负责监督检查落实。办学经费由财政全额解决;财政贫困的县党校,办学经费和基础设施投入困难大,可由中央、省财政转移支付解决。
(二)创新体制,改变县级党校困境。
宏观上党校系统要纵向联动,彻底改变‚全国党校是一家,只有兄弟没有妈‛的一盘散沙局面。确立条块结合的隶属关系。下级党校受上级党校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中央党校要成为管理全国党校的‚龙头‛和‚主管部门‛。中央省市县四级党校应该是上下级关系,而不仅是‚兄弟‛关系、业务指导关系。
加大上级党校对下辖党校的领导指导协调管理和督办职能。中央党校要制定党校软硬件建设规范化具体化指标量化的刚性意见,制定发展规划,统一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分析形势,研究问题,部署工作。上级党校应 有计划地对下级党校教师、行政人员进行必要的免费业务培训。
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要成为工作制度。下级党校要与上级党校形成紧密的系统关系、条条关系,积极争取上级党校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上下级党校之间,拧成一股力量,凝成一种合力。上级党校应积极向同级党委反映所属党校的情况,当好参谋,出好主意,检查督促下级党委办党校的工作。
党委要强化党校‚重要部门‛作用,明确授权党校对参训学员的培训考察考核职能;改变‚事业单位‛性质,实行行政管理。
建立党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县级党校教师既可享受国民教育教师工资福利职称待遇,同时可享受组宣纪等部门公务员(正、副)主任科员的政治待遇。
(三)用足用活政策,现行体制下工作创新。
1、抓督促检查,促进党校建设与时俱进。
上级党委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在党校工作上的督查,要将干训任务、党校软硬件建设刚性化、规范化、目标量化,要对所辖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状况进行评比和总结交流,互相促进。
(1)督查党校经费是否安排到位。对贫困地区县级党校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中央财政应根据需要设立立项渠道,采取转移支付的办法予以解决。
(2)督查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看质量是否合格、数量是否足够、待遇是否落实。
(3)督查党校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是否与时代发展同步,包括党校的信息化建设。
(4)督查用人机制。一是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选择理论素质高、党性强、尊重知识分子、热爱党校工作的年轻干部任党校常务副校长;健全校委班子,校委委员应有一定比例的高级职称教 学骨干。二是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给以政治待遇,作为后备干部培养,适时推荐到其他部门任职,也可挂职锻炼。三是把具有较强理论素质的优秀干部交流到党校任职。四是从优秀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教师进行培养。
(5)资源整合。将公务员培训职能、宣传部的讲师团职能、组织部电教中心和农村远程教育职能整合到党校,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调学和监督管理,具体培训工作交由党校承办。
2、抓理念创新,树立党校培训权威。
(1)严格规定干部参加培训任务和学习制度。由组织部门负责,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进行点名调训。严肃整治干部培训不到课的问题,整顿教学秩序,真正体现干训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党校培训的权威性。
(2)县属干部培训证书应确定为只有县委党校颁发才有效力,只有经过县委党校考试考核考察合格,才能认证。党委要对党校明确授权,并督查党校履行职责,不得假以应付。
(3)干部选拔使用,必须先到党校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党委务必‚真正做到未经党校培训,组织人事部门不呈报、党委不讨论、不任用。‛
(四)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增强党校的内在动力。县级党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克服无职无权无为的思想,树立有为有位的观念;克服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深化改革的发展观;作为学校,办成‚阵地和熔炉‛;作为重要部门,办成参与党委决策的理论窗口和咨询窗口。在积极争取外部条件的同时,把办好党校的立足点放在创造内部条件上。
创新培训形式,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品味。积极探索教育 培训新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与学员的实践应用相结合,增强培训对学员的吸引力。
深化教学改革。遵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实施、学员管理、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实际,适应干部教育改革要求的教育培训体系。
转变办学理念,增强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从被动办学向主动办学转变;从以培训为主向培训与服务并重转变;从半封闭培训方式向开放式办学转变;从以理论灌输为主向以知识能力培训为主转变。努力把县级党校办成干部和公务员培训中心、理论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
拓展办学渠道。干训工作开放式运作的原则,联合办学将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县级党校走出困境、确保党校‚主渠道‛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上级党校、沿海地区党校和周边高校建立联系,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联合办学或异地教学。‚走出去‛、‚请进来‛;在师资队伍上可聘请县级领导、部门一把手、村支书、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等作为兼职教授。
第二篇: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自中共中央颁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党校工作条例》以来,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各级党校、行政院校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各培训职能部门都能紧密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就《条例》所赋予的新精神、新要求进行着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探讨,主要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如何面对机构准入制度和干部教育项目管理制度的挑战,作为基层党校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就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加以思考,以期与各位达成共识。
一、新时期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挑战。
1、干部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干部教育项目管理制度的出台,有冲击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趋势。《干部教育工作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以上两条规定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经进入市场化运行的新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也将覆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党校的“主阵地”显然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一部分,抓不住机遇,抢占不了市场,就守不住“阵地”。说到底,也就是我们各级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既有可能失去培训机会和培训项目的危险。就县级党校而言,“主要培训项目”就是内各类 主体班(次)的举办,如果党校无胜任教育培训干部的资质,争不到项目,那么,项目就会被上级或者同级具备资质的教育机构所获取,按照市场法则,党校及其党校人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函授教育生源日趋枯竭,其它形式办学尚处于摸索阶段,这无形中给党校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设置了障碍。党校函授办学十余年来,为各条战线、不同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弥补了因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相当一部分同志学历偏低或无学历的状况,也大大提高了干部素质,有力的推进了各地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函授教育也扩大了党校的办学容量,丰富了党校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党校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党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但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结构的日趋合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毕业生学历已达到要求,同时,也由于国家开始严把公务员队伍入口关,无真才实学者也觉得取得一个党校文凭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党校函授生源日益枯竭,学员人数骤减,招生由原来的被动招生变成现在的主动招生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难和压力。作为党校人,随时也在思考和洞察这一现实问题,各校结合各自的实际,都在探索多元化的办学路子,诸如开办村干函授学历大专班,开通劳动力转移培训渠道,挂靠高等院校进行函授办学或高考补习等等,但这些班次的举办存在着短期性和不稳定性,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要求与党校的师资专业布局尚有一些距离,办学过程不是形不成规模,就是办学成本过大或者师资力量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着党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党校人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面临着 较为艰难的选择。
3、县级党校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利于党校在竞争条件下持续发展。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县级党校的教师,总量小,且多数是从普通中学借调来的,就专业而言,文科专业的多,其他专业的少,讲政治理论的多,从事现代技术专业教学的少,且普遍存在着视野狭窄,科研能力弱,懒于调研的特点,习惯于全年准备一两个专题,讲几节课,对新兴的教学技术应用少,诸如不会灵活应用多媒体,实现不了教学的“精”与“深”等等。二是体现在管理上。由于党校教育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制约,县级党校每教员人均授课一般超不过30场(次),一部分教员全年上不到5节课,平时工作习惯于领导安排,多数工作不能直接与教学紧密相联。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诸如专题审查,教案审阅,评教赛教,听众反馈等等,但教员实践的机会少,在科学规范施教的程度上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教学规模单一化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多数教师授课习惯于“满堂灌”、唱“独角戏”,对“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新教法的具体运用比较少,调动不起学员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一般化。
此上挑战,既有历史原因、政策因素,还有体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我们不得不理性的思考党校的发展。
二、应对挑战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构建队伍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综合的管理层、教学层和后勤服务层。以人为本的主题是人,以人为本的过程是全体人员的参与过程,党校工作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整体合力和整体效应。就管理者而言,必须培养战略眼光和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首先应具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瞄准培训项目管理和机构准入,函授生源枯竭,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统筹分析、科学规划,提出实施方案,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管理办法。诸如对党校能否具备培训资质的冷静分析;对项目管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如何争取项目的探讨和研究;党校函授缺失后的内外在补充方式探究;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等等。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应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这一中心下功夫,全体教师应着力革除教学中存在的陈规陋习,善于借鉴、吸纳新教法和新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同时要树立一专多长的观念,“专”一门学科,“专”一个领域,在“专”的基础上达到“精”,尽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培养自己的特长,不能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学习,但什么都不是行家,达到专并不是形势和任务对党校教师的唯一要求,党校教师还要涉猎多门学科,成为多面手,既能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能讲市场经济、和谐社会,既能笔耕重大理论问题,又能捕捉县域经济问题,还应研究管理科学等等。就后勤服务队伍而言,不应只能满足于按部就班,做好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而应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实施科学、优质、高效服务上下功夫。诸如科学预测,超前思考,合理安排,善始善终,勤俭节约等等,随着形势的变化,党校后勤工作走社会化的路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县级党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要走出一条新模式和新途径就给后勤服务人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是发挥内在潜能,依据阵地搞服务,还 是偷鸡生蛋,依托社会资源搞服务,这就要求后勤服务工作者,开动脑筋,掌握信息,学习技术,做更多缜密细致的工作。
思考二:应培育和树立市场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党校事业。干部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出台,已经把党校工作推向了市场,这就要求党校从业者必须用市场经济眼光来审视学校的一切。在管理上、教学上、服务上借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工作。特别是面对目前函授生源日益枯竭的现实,应把培训的触 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区域,各个层次,特别是在保质保量地办好主体班的基础上,努力争取供电、税务、建筑、工商、民营企业、国民教育等行业的长、短培训班,实施分行业培训,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党校的闲置资源,也可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我们应当积极地走出去,依托社会优势实施多元办学,走复合型、开放式、多渠道的办学路子,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各类各样的学历班、师资班、专业技术班;与人事部门联合举办公务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班;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举办高考补习班;与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举办劳务输出班等等,同时,全方位审视县域内低层次工作人员量大面广的这一形势,多办广办失业下岗再就业培训班,村干部学历班,村干部农村实用技术班等,通过开门办学,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下活党校培训一盘棋,以丰富多彩的办学形式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固守办学的阵地。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党校事业,县级党校还应当充分挖掘党校现有不动产的优势,实现资产的盘活变现,即广泛利用党校教室、宿舍、院落、读书、车辆、桌椅、多媒体设施、远程卫星网络等,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实现形式创造价值,所得费用用以弥补教学办公经费的不足。
思考三:强化基础理论,提升科研水平,以优势迎接挑战。党校的优势在哪里?一在基本理论方面,党校从创办到今天,多是以宣传、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教学内容,在此方面,与其它办学单位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立于不败之地,党校人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即无时无刻地抓好党校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研深研透,以雄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赢得受训干部的认可和支持。与此同时,应加大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育结构,多方位引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优质”“精品”化。二要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尽快提升科研水平,党校工作,离开空洞的理论不行,照本宣科不行,无论是教学,还是研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作为县级党校,近年来,在为当地县委、政府提供科学政策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负责地讲,科研的范围,科研的数量与质量,科研的成果都比较窄小,科研工作产生的社会效应还不明显,这就启示我们,必须走科研强校之路,我们应成立不同的课题组,分解任务,限划范围和时间,安排学科带头人带领课题组下乡进厂,到生产一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工作,撰写出一些有质量,有见底的理论文章,真正发挥科研在党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批名师,形成名师带动效应,进而扩大党校的社会影响力,最终达到优势强势占领阵地的目的。
(作者:灵台县委党校
张文勇
电话号码***)
第三篇:关于办好县级党校的几点建议
关于办好县级党校的几点建议
去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为我们做好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今年6月24日,中共山西省委又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从15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进行了充实完善,真正体现了“重视”和“加强”四个字。今天,市委党校围绕贯彻中央《党校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意见》,组织各县(市、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进行座谈,为市委出台《实施细则》提供依据,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和市委党校对县级党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相信一定会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下面,我结合霍州市委党校的工作实际,就贯彻中央《党校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意见》,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1、要对县级党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作出明确规定。省委《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市、县(市、区)委党校的办学规模由同级党委确定”,参照晋发(2001)10号《中共山西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县委党校的办学规模要达到200人左右”的规定,我认为县级党校首先应解决同时容纳200人左右的学习、吃饭和住宿问题,这是县级党校办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为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党校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党校必须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包括电脑、投影仪、打印机、复印机、互联网等。
2、要进一步明确培训轮训对象和培训轮训任务。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中央《党校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意见》中都明确指出:“县级党校轮训副乡科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省委《实施意见》中还指出:“各级各类公务员培训按照分级培训的要求,一律纳入党校(行政学校)培训计划”。这是个原则性的规定。根据基层工作实际,副乡科级领导干部每两年应到县委党校培训一次,时间不得少于7天,县委党校负责培训的公务员每五年到党校(行政学校)轮训一次,时间不少于15天,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到县委党校培训一次,时间不少于5天。党政后备干部在被提拔或提名选举到上一级领导岗位之前,要经过党校培训,因特殊情况未培训的,必须进行补训,这要作为一项制度加以坚持,县(市、区)委党校每年至少举办5期各种类型的干部培训轮训班,县(市、区)委在每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中应该明确。
3、要努力建设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这是省委《实施意见》中的明确要求。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我认为市委在以下三个方面应提出具体意见。一是在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应有具体意见。就我们霍州市委党校来说,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50岁以上的7人,40——50岁的13人,35岁以下的仅3人,年龄最小的31岁,12名任课教师中,年龄最小的35岁,近10年没有新进教师,整个教师队伍大都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年龄结构偏大,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等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这样下去,党校将后继乏人。建议增加“对于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专业偏少的县级党校,要增加硕士研究生和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不断改善党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内容;二是在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目前,我校共有班子成员7人,设常务副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3人,工会主席1人,纪检组长1人。这与省委《实施意见》是不一致的。根据省委《实施意见》,建议县级党校校委会由校长、副校长、教育长、委员5——7人组成;三是在班主任配备上提出具体意见。省委《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各级党校根据培训轮训班次的需要,配备相应级别和数量的组 织员或班主任”。按照这个规定,县级党校可考虑配备3——5名正科或副科级班主任。
4、要加大对县级党校的经费投入。党校经费包括事业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事业费除一般行政经费外,还包括教学业务、科学研究、图书资料、教师进行调研和业务指导经费。目前,经费严重不足,这是我市县级党校的共性问题,也是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致命问题,特别是随着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班的停办和省委党校函授大专班的萎缩,这一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省委《实施意见》中提出“党校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党委用于干部教育的经费和党费,应安排一部分用于党校教育培训”。这些都是原则性的要求,作为县级党校来说,很难操作,建议用数字固定下来,我到霍州党校两年半,每年正常的事业费开支在25万左右。
5、要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一是县(市、区)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干部培训工作会议,县(市、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党校工作汇报,县(市、区)委书记要带头深入党校调查研究,每年解决1——2个党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市委把县(市、区)委重视党校工作,抓干部教育培训的情况列入县(市、区)委工作考核上标;三是市委和市委党校对县(市、区)委和县(市、区)委党校的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以上建议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四篇:转型时期的舆论监督
对转型期国家舆论监督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进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进入新一轮的转型期。自此,中国经济展开了一次跳跃式的腾飞,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人口膨胀、地区发展失衡等等问题,各种社会矛盾被激化。
这样的社会变革并不普通,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就曾经历社会转型的阵痛,登上今日世界霸主的地位。
一个国家推动其前进的力量是什么?生产力的提高就足够了么?当然不是的,还需要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众多的生产关系中,政治制度的改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暴政是无需培养的,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关键自然是一种足以制约其膨胀的力量——舆论监督。
现在,我想谈一下,在社会转型中,中美两国的舆论监督的不同。
首先,转型期的到来,使美国进入“镀金时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达到空前富裕。在金钱的掩盖下,却也暗含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当时的美国,日益突出的移民问题、种族问题、妇女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等等,让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也正是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激励了大批新闻工作者与黑暗的社会风气做斗争。于是乎,著名的黑幕揭发运动掀起了,舆论监督的力量爆发了出来。历时十余年之久的黑幕揭发运动,众多新闻工作者参与其中,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全方面立体的揭示那个时候美国社会的阴暗面。这样一场运动有醍醐灌顶之效,促进了美国社会立法的完善,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由此可见,舆论监督的力量多么强大。
反观中国,处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期,却没能培育出黑幕揭发运动的土壤。诚然,在揭露社会黑暗面前,中国也有新闻工作者敢于接受挑战。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和谐社会里新闻联播中的欣欣向荣。记得前段时间山西疫苗事件、狂犬病疫苗事件、王家岭矿难到青海地震,一环接一环的天灾人祸,在短时间内充斥着人们的眼球。除去玉树地震这样的天灾之外,我们对其他的人祸又有什么了解呢?就我所知道的只有事件本身,事件产生的原因、最后的结果、相关负责人的处分如何,没有答案。从媒体上——从我唯一能获得真相的地方,我没有读到我想要的信息。大众媒体——这样一种引导舆论的力量,没有美国媒体给予公众的那样全面的事实,没有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去关注民众想要关注的事情。我们有这样不安的情绪,我们需要国家的安抚,我们渴望事实的改变。没有、没有媒体传达出这
样的声音。在中国,我看到的是媒体用一件一件灾难盖过前面的悲剧,转移公众的注意力。直到最后,玉树地震。面对天灾,我们只有感叹这是天命。于是,我们剩下的只有举国哀悼——国殇和一种极为积极向上的情绪——救援的力量。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媒体最惯用的手法,将民众的视线从本身很悲惨的事件中转移到事件积极却次要的一方面,并将它树立成旗帜一般高不可攀的东西,比如玉树地震里的爱国主义。还有在王家岭矿难,这样一场人祸中,我国的宣传力量居然可以将其宣传为一出喜剧,即将拍成电影并作为国庆重点献礼。内容就是有关部门不辞辛苦,奋力实施救援行动,终于救出115名矿工。
或许有人也会说我们有揭发黑幕的行动,比如焦点访谈。但是近几年的焦点访谈,又有几期是涉及政治的呢?一般都是针对一些无关痛痒的生活性话题话题,比如最近很火的“非诚勿扰”。
同是社会转型,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有属于自己的黑幕揭发运动呢?为什么中国就无法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氛围,养成一种批判气质,拥有更多的新闻工作者敢于和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做斗争呢?
从表面来看,中国“和谐”的队伍太强大。在论坛看帖经常会遇到热帖已经不存在的囧事。近日猫扑被封,这一网民热捧的自由言论阵地宣布被占领。这说明中国广电总局触手无处不在,五毛党遍布天下。其实,论坛的兴盛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思绪言论更为自由,另一方面也说明主流媒体能给予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了。中国的新闻机构都与政府有着脱不开的联系。没有哪一家新闻机构会像《麦克卢尔》杂志那样,将政府完全至于被批判的地位,敢于跟政府作对。因为中国的新闻机构,说白了不过是政府的下属机构之一。党章中也明确提到,我国坚持的是“党管媒体”的政策。无法与政治脱离关系的媒体,如何能够代表真正的民意,形成舆论监督政府的力量。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看,公民没有形成监督政府的意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似乎养成了中国人对暴政的强烈忍耐力,曾被剥夺的话语权即便被交回也不去使用,敢于和愿意说真话的往往只有几个。就我自身来讲,在没有学习传播专业之前,我无法否认,我有一种政治疏离倾向,不关心时事,不了解当局政策,认为这些与我无关。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样的,因为我们缺少在美国成熟的公民社会中,个人在对国家政治事务上的参与感与决策感。因为觉得无关痛痒,或者说是无能为力,我们放弃了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利。我们没有这个习惯去和强权对话,争取本应属于我们的权利。当然,更可能的是,我们没有觉得这是我们天然的权利。
第五篇:转型时期爱国情怀
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的情况下,大学生如何科学判断理解我国的国情,培养爱国情怀?
(一)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塑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非典精神”„„这些成型化、成熟化、社会化了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形态的主要内容。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问题,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求:
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和完善不同层次的道德体系。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推进科学事业的发展;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是推动社会主义改革的巨大力量。
3、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当代大学生应当在新时期继续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充分展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风采,担当当代青年的先锋,与全社会一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政治上保证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应当继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为国家和社会的服务技能,从专业能力上保证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当代大学生应该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大学生应当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融入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青年学子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为全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三者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