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二章习题讲义
必修二第一、二章检测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
1.下列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下面对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4.若某家庭已有4个孩子,3男1女,那么再生1个孩子是女孩的几率是()A.0 B.1/2 C.1/4 D.1/8 5.绵羊的白毛(W)为显性,黑毛(w)隐性,一只白羊与黑羊杂交,生了6只小羊,3白3黑,这2只亲本的基因型是()
A.Ww×ww B.WW×ww C.Ww×Ww D.WW×Ww 6.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性状及数量可能是()A.全部黑色或白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 7.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
A.YR B.Dd C.BV D.AB 8.下列哪项表示的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A.Aa B.Aabb C.Ab D.AaBb 9.果蝇体细胞中含有四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上有一对杂合的基因,在果蝇产生的卵
细胞中,全部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几率是()A.1/2 B.1/4 C.1/ 8 D.1/16 10.如果用皮毛黑色(D)光滑(r)的豚鼠与皮毛白色(d)粗毛(R)的豚鼠杂交,其杂交后代是黑色粗毛 18 只,黑色光滑 15 只,白色粗毛 16 只,白色光滑 19 只,则亲本最可能基因型是()
A.DDrr × ddRr B.DDrr × ddRR C.Ddrr × DdRr D.Ddrr × ddRr 11.香豌豆中,当A、B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基因Aa、Bb独立遗传)。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的个体开红花,若让此株自花受粉,则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A.1/4 B.1/9 C.1/2 D.3/4 12.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的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 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2︰2︰1︰1 C、9︰3︰3︰1 B、1︰1︰1︰1 D、3︰1︰3︰1 1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是()A、BbCc B、Bbcc
C、bbCc
D、bbcc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只含有成对的常染色体 B.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性染色体
C.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生殖细胞中含有成对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5.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变化是()
A.形成四分体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着丝点一分为二 1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来源相同,是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 B.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 C.减数分裂时能配对联会在一起的两条染色体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必须分离的两条染色体
17、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不同之处是()A.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是普通的有丝分裂 B.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时期不同 D.一个卵原细胞能形成两个次级卵母细胞
18.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它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该是()A.2对4条 B.4对8条 C.8条 D.4条 19.一男子把X染色体传给他的孙女的概率是()A.1
2B.
1C. D.0 20.如图所示的细胞正处于()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中期
21.在某动物的卵细胞核中,DNA的质量为A 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体细胞细胞核中DNA质量为()
A.4A g B.8A g C.A g D.2A g 22.下图表示某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示意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图示()
23.某同学总结了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24.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A.雌果蝇体细胞含有两条X染色体
B.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有Y染色体
C.雌果蝇产生的卵中有两条X染色体 D.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两条Y染色体 25.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 3∶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26、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27.人类精子染色体组成是()
A、44条+XY B、22条+X或22条+Y C、11对+X或11对+Y D、22条+Y 28.人的性别决定是在()
A、胎儿形成时 B、胎儿发育时 C、形成受精卵时 D、受精卵分裂时
29.假若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
什么决定的()。
A、由常染色体决定的 B、由X染色体决定的 C、由Y染色体决定的 D、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30.下列关于人红绿色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色盲遗传表现为交叉遗传 C.女性色盲所生的儿子必是色盲
D.外孙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外祖父
31.右图最有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图谱是(注:□○表示正常男女,■●表示患病男女)()
3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父亲均为色盲患者,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儿子患色盲的概率是()
A、25% B、50% C、75% D、100% 34.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问女儿携带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A.3/4 B.1/2
C.1/4
D.2/3 35.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它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36.对夫妇表现正常,生了两个患血友病和一个正常的孩子,这三个孩子的性别是()A.都是男孩或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B.都是女孩 C.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7.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能确定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
38.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 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39.以下家系图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3○1○2○4 A、○1○4○2○3 C、○2○4○1○3 B、○1○4○3○2 D、○40.下面是遗传病系谱图。若图中Ⅲ3与一有病女性婚配,则生育病孩的概率为()A.1/4 B.1/6 C.1/3 D.1/8
二、非选择题(20分)
41.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
(2)F1红果的基因型是_______,F2红果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__________。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__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_。42.右图是某家族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用B、b表示)
⑴ 该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性遗传。
⑵ 图中Ⅰ2和Ⅱ5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⑶ Ⅲ14和致病基因是由________遗传给________后再传给他的。⑷ Ⅳ16的致病基因是由________遗传给________后再传给他的。
⑸ Ⅲ8和Ⅲ9如再生小孩,生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BBA 6~10 DBCDD 11~15 BACDD 16~20 ABDDD 21~25 ABAAB 26~30 DBCCD 31~35 BDBBD 36~40 ABCCC 41.(1)红果(2)Dd;1DD:2Dd(3)测交(4)黄果;dd 42.⑴ X(或性);隐 ⑵ XX;XX ⑶ Ⅰ1(或Ⅰ2);Ⅱ7 ⑷ Ⅱ4;Ⅲ9 ⑸ 0;1/4;1/2
BbBb
第二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讲义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知识点1.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中的元素种类
①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C
元素
②
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H、O、N
③
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O、H、N、S、P
④
细胞中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⑤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Fe、Mn、Zn、Cu、B、Mo
⑥
人体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元素;其次,C
元素。
⑦
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
元素。
⑧
来源:有选择地从自然界中获得。
⑨
存在: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①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②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不同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水: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85%-90%)
无机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蛋白质:鲜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元素C、H、O、N
(有的含P、S)
有机物
脂质:元素C、H、O
(有的含N、P)
糖类:元素C、H、O
核酸:元素C、H、O、N、P
典例精析
【判断】(1)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2)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3)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知识点2.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水
l
水的概述: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的生物种类含水量差异大,一般水生生物含水量多于陆生生物;同一生物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差异大,一般幼年大于老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自由水
约95.5%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1.它们可相互转化;
2.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随结合水增加,抗逆性增强。
3.衰老的细胞内自由水减少。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注意:心肌含水79%呈坚韧形态是因为其结合水含量多,而血液含水82%呈流动状态是因为其自由水含量多。
二、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2.功能:①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I→甲状腺激素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血钙高会肌无力)
③维持酸碱平衡(如维持血浆pH的NaHCO3/H2CO3)
④调节渗透压(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设计实验验证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1)植物必需无机盐的判断依据:
①由于缺乏某种元素,植物的生长发育遇到障碍,不能完成它的生活史。
②除去某种元素以后,植物体表现出专一的病症,而且这种缺素症是可以利用该元素进行预防和恢复的。
③某种元素在植物营养上表现的效果是直接的,而不是由土壤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2)判断方法:
溶液培养法,具体操作过程可归纳如下图:
典例精析
1、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原料
B.植物缺Mg引起光反应和暗反应强度均减弱
C.K+和Na+对神经细胞功能有重要作用
D.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增加,抗逆性减弱
2、探究钾是否属于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1)实验思路:利用缺素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的培养作对照并得出结论。
(2)实验步骤:
①培养液的配制:。
②取材:选取_________
___两组植物。
③培养:将两组植物分别培养在盛有上述两种培养液的容器中,培养条件要________。
④观察:。
(3)预测可能的结果及结论。如下表:
缺素培养液
完全培养液
结论
生长状况
正常
正常
①
异常
正常
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重点考查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运用完全培养液和缺钾培养液分别培养植物,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取长势相同的植株,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若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是必需的,缺乏时,植物就会出现特殊的缺乏症状,只有满足植物对这种元素需求,症状才会消除。
【答案】(2)①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缺钾培养液 ②长势相同的 ③相同且适宜 ④两组植物的生长状况
(3)①钾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②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知识点3.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NH2
元
素——C、H、O、N(少量P、S)
︱
R
—C
H—COOH
基本单位——
氨
基
酸
(20种)
特点: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
脱水缩合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
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之间的差别是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分为必需
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多
肽
(链)
肽键:─CO─NH─
盘曲、折叠
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
空间结构—
蛋白质
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结构多样性
①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决定
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功
能————结构蛋白
与
功能蛋白———结构成分、催化、运输、免疫、调节
(功能多样性)
(角蛋白、酶、载体如血红蛋白、抗体、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1.必需氨基酸需从外界摄取,成人有
种,婴儿有
种;非必需氨基酸可由人体细胞合成。
2.8
种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
氨酸。(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二、多肽的形成1、二肽的形成O
H
(1)过程①的名称:脱水缩合,场所:核糖体。
(2)物质②名称:二肽
(3)结构③:肽键,其结构简式为:—C—N—。
(4)H2O中H的来源: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来源于羧基。
(5)参与脱水缩合的分别是两个氨基酸中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氨基和羧基,而不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
2、相关计算
(1)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①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①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②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3)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条肽链或m条肽链:
形成肽链数
形成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数目
羧基数目
多肽相对分子质量
n-1
n-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a-18(n-1)
m
n-m
n-m
至少m个
至少m个
na-18(n-m)
注:(1)若形成的多肽是环状: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
(2)在计算多肽相对分子质量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故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
典例精析
【判断】(1)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并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
(2)R基中的—NH2或—COOH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3)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4)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2.多肽有链状的,也有环状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条链状多肽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B.n个氨基酸形成环状多肽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为18n
C.多肽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D.将环状n肽彻底水解需要破坏的肽键数量为(n-1)个
3.有关下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条肽链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解析】 蛋白质中的羧基总数=R基上羧基数+肽链一端游离的羧基数,所以可知有17-15=2条肽链;该蛋白质合成脱下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6-2=124;R基上的氨基数=氨基总数-肽键数=17-2=15。
4.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3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800、3、3 B.799、13、13
C.798、807、805
D.797、13、11
【解析】 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这800个氨基酸分子的R基中的氨基有10个,羧基有8个。由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可知,3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797个。每条肽链的两端各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三条肽链的氨基数和羧基数为肽链两端的氨基和羧基加上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即氨基总数为3+10=13个,羧基总数为3+8=11。
知识点4.核酸、糖类和脂质
一、核酸的种类与功能
1、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分子磷酸
①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一分子五碳糖(2种)
(8种)
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
②核酸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③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注意:遗传物质和核酸的区别:如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和核酸均是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①原理:用甲基绿和吡咯红染液染色——甲基绿使DNA变绿、吡咯红使RNA变红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以促使DNA与蛋白质的分离。
②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在30度的温水中用盐酸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染色—
—观察(先用低倍镜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换高倍镜观察)。
③实验现象: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④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原核细胞DNA则主要位于拟核)
典例精析
1.【判断】(1)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共有5种。()
(2)DNA只分布于细胞核,RNA只分布于细胞质。()
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B.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基本成分单位
C.细胞核中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D.细胞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可能相同
【解析】 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部分是蛋白质;腺苷即腺嘌呤核苷是构成ATP和RNA的成分,不是构成DNA的成分;细胞核中既有DNA也有RNA,细胞质中既有RNA也有DN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次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3.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
④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⑤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
5种
⑥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⑦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4种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 根据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可知,a为五碳糖,m为碱基,b为核苷酸。①若m为腺嘌呤,b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且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②⑥均错误;③若m为尿嘧啶,则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位;④吡罗红可使RNA呈现红色,所以b构成的核酸为RNA,则a应为核糖;⑤核苷酸由C、H、O、N、P
5种元素组成;⑦原核细胞内有DNA和RNA,故碱基有A、G、T、C、U
5种。
二、细胞中的糖类
1.元素组成:C、H、O。
2.种类、存在及作用
典例精析
【判断】(1)糖类都属于能源物质。()
(2)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提示】 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而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
(3)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三、细胞中的脂质
1、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C、H、O,有的脂质还含有少量
P
和
N。
2、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小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3、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
4、脂肪:(1)作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2)水解产物:甘油、脂肪酸。
(3)等量的糖类、脂肪,供能时脂肪消耗更多的氧,提供更多的能量。
(4)其他作用:①很好的绝热体
②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5、磷脂:(1)元素组成:C、H、O、N、P
(2)功能: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6、固醇:(1)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
(2)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
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持人体第二性征。
(4)维生素
D: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7.糖类与脂质的比较
注: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太阳光能是最终的能量来源。
四、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2、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
体的多聚体。
3、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知识点五
.鉴定类实验总结
1、还原糖的检测:
①
材料——含糖量高,颜色较白的,如苹果,梨
②
试剂——斐林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5g/ml的硫酸铜等量混合后加入组织样液)
③
现象——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④
注意:淀粉为非还原性糖,其遇碘液后变蓝。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但蔗糖为非还原糖。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甲液与乙液最好是现配现用,且必须混合均匀。
2、脂肪的检测:
①
材料——花生子叶
②
试剂——苏丹Ⅲ或者苏丹Ⅳ染液
③
现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后可见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苏丹Ⅲ)或者红色(苏丹Ⅳ)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①
材料——豆浆、蛋清等
②
试剂——双缩脲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1g/ml的硫酸铜先后加入组织样液)
③
现象——不需水浴加热即可出现紫色反应。
④
注意:用蛋清时一定要稀释,若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会黏在试管内壁,使得反应不够彻底,且试管不易清洗;
加入双缩脲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先用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B液。
典例精析
1、将刚刚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
B.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
C.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
D.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
2、分析下表,可推测()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甲
+
-
-
乙
-
++
-
甲、乙混合+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3、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训练题
1、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2、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
3、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丙酮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
D.脂肪酸
4、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5、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6、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7、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8、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D.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10、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11、现有一种“十三肽”,分子式为C54H95N17O2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氨基酸。
(1)将该“十三肽”彻底水解后有________个丙氨酸,_______个赖氨酸,________个天冬氨酸。
(2)和未水解的化合物相比,水解后哪几种元素的数目增加了?________。哪几种元素的数目减少了?________。
12、下图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示意图,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基本组成单位是五碳糖
D.基本组成单位是六碳糖
13、下列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后的产物不只有CO2和H2O的是()
A.糖原 B.脂肪 C.淀粉 D.蛋白质
14、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天,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置10天后制得豆腐乳。
(1)
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为探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等量加入各试管,进行了以下实验。
处理编号
处理方法
显色结果
①
℃放置0
min
加入等量
双缩脲试剂
紫色
②
℃放置10
min
?
③
℃放置120
min
?
④
℃加热5
min后,37
℃放置120
min
紫色
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样液的颜色将。处理④中,100
℃加热的目的是。
如果处理③与处理④相比,显色较 ,且处理③与处理②相比,显色较 ,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 分解。最终使短肽和氨基酸等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2)
食用豆腐乳后,其中的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 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还可以由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氮部分合成。
答案
1-10.D
D
B
A
C
C
AB
A
C
A11、解析:(1)“十三肽”是由1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生成的,所以“十三肽”的C、N数目为全部氨基酸中的C、N数之和。设水解后有x个丙氨酸,y个赖氨酸,z个天冬氨酸,依题意有:
解方程组得x=6,y=4,z=3。
(2)水解时肽键打开,水分子中的—OH和肽键中的—CO—相连,水分子中的-H和肽键中的—NH—相连,因此和未水解的多肽相比,水解后H和O两种元素的数量增加了,其他元素的数目都没有减少。
答案:(1)6 4 3(2)H和O 无
12、选D 淀粉、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体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物质。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一种六碳糖。
13、D糖原、脂肪、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还有P、S。
14、(1)
不变 使酶失活 浅 浅 蛋白酶(肽酶)
(2)
氨基转换 糖类和脂肪
解析:(1)
双缩脲试剂由A液(0.1
g/mL
NaOH溶液)
和B液(0.01
g/mL
CuSO4溶液)
构成。在豆腐乳样液中只加入A液,颜色没有变化。由于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或肽酶)
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所以,放置时间越长,豆腐乳样液和双缩脲试剂反应,溶液颜色就越浅,但是,④组中的豆腐乳样液由于经加热处理,蛋白酶失活,故④组豆腐乳样液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后,显色没有变浅。(2)
食用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豆腐乳后,其中的氨基酸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氮部分还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第三篇:教学计划高中生物必修二
高一下学期教学计划
郭玉梅
202_/2/21
新学期伊始,我继续担任4、5、6、7四个班级生物教学任务,根据半年来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情况特点的了解,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在这学期使四个班的学生对生物学科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喜爱这个学科,学好这个学科,现拟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五、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经组内讨论现对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做如下安排;
第1、2周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3、4周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5周 复习检测、第6、7周 基因的本质 第8、9周 基因的表达
第10周基因的本质、表达复习、期中复习备考 第11、12、13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4、15、16周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复习检测
第17、18、19周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0、21周 期末复习备考
第四篇:高中生物必修二目录
高中生物必修二目录(完善版)
(共七章19节,课堂实验2个,课后实验2个,探究实验2个,模型建构2个)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课堂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建构:制作DNA双螺旋模型)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探究实验: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后实验:低温诱导植物体细胞数目的变化)第3节 人类遗传病(课后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探究实验: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第五篇: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隐性遗传因子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杂合子 相对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显性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
(一)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亲本)高茎 DD X 矮茎dd 互交 反交
F1(子一代)高茎 Dd 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dd
: 2 :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F1)Dd X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高 1 : 1 矮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
(二)1. 黄圆 YYRR X 绿皱yyrr 黄圆YyRr 黄圆Y_R_ :黄皱Y_rr :绿圆yyR_ :绿皱yyrr 亲组合 9 : 3 : 3 :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后代性状分离比 说明: 1 杂合子 X 杂合子: 1 杂合子 X 隐性纯合子: 0 纯合子 X 纯合子 ;纯合子 X 显性杂合子
1.2.
n对基因杂交 F1形成配子数 F1配子可能的结合数 F2的基因型数 F2的表现型数 F2的表型分离比 1 2......2 4......4 16......3 9......2 4......3:1 9:3:3:1......2n 2n 4n 3n 2n(3+1)n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D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3.同源染色体
A a Bb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有 配对 前 中 后
偶数 同源染色体 有 减Ⅰ 期 期 期
无 减Ⅱ
二、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 XWXW X 白眼XwY XW Y 红眼 XWXw 红眼XWXW :红眼XWXw:红眼XW Y:白眼XwY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V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四、遗传图的判断 致病基因检索表
A1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1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常染色体
B2 与性别有关
C1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
C2男多于女.......................................X染色体
A2 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显性基因
D1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
D2与性别有关
E1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E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X染色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证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 DNA的结构 本质 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DNA的复制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R,无毒 活小鼠
② 活S,有毒 小鼠 死小鼠;分离出活S
③ △杀死的S,无毒 活小鼠
④ 活R + △杀死的S,无毒 死小鼠;分离出活S 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 R型
活S DNA + R型 培养基 R型 + S型 DNA水解物 R型 转化因子是D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明 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32P标记DNA
35S标记蛋白质 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RNA也是遗传物质。
二、DNA的分子结构
1.核酸 核苷酸 核苷 含氮碱基:A、T、G、C、U
磷酸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2.1950年鲍林 1951年威尔金斯 + 富兰克林 1952年查哥夫
3.DNA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 ② 骨架
③ 配对:A = T/U G = C
4.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③特异性:每个DNA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2.特点:① 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DNA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①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
②区别 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有遗传效应 控制 mRNA 蛋白质 的DNA片段 基 蛋白质结构 性状 影响 环境 是控制生物 因 酶的合成 控制代谢 的基本单位 中心法则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mRNA的过程。
(2)①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 ② 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单链)③ 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3)过程(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64个)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其中AUG,这是起始密码;UAG、UAA、AGA为终止密码。
(4)遗传信息
①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②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③ 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DNA RNA 蛋白质(性状)
脱氧核苷酸序列 核糖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 基因突变 物、化、生 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可变性
4.特点:①普遍性 ②随机,无方向性 ③频率低 ④有害性
5.意义:①产生新基因 ②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①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1. 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 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X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
46、XX或XY
3.一倍体 雌性配子 二倍体
单倍体 直接发育 合子 生物体
多单倍体 雄性配子 多倍体(秋水仙素)
四、人类遗传病 1.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 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 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 显性基因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抗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 危害 婚前检测与预防 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 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③1990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
⑤202_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
⑥202_年2月,草图公开发表 ⑥202_年圆满完成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六章 育种方法
单倍体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一、比较四中育种
常规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P F1 F2 在F2中选育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组合优良性状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二、基因工程 提取目的基因 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质粒、噬菌体、病毒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细胞等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第七章 进化论
拉马克 :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基本单位:种群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隔离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协同论(残酷竞争VS协同进化)中性学说(偶然VS必然)补充 间断平衡(渐进VS突进)灾变论(渐灭VS突灭)
一、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 ①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②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③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④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
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 + 有限的生活条件 生存斗争 +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获得性遗传 新类型生物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多次选择、遗传积累 显著有利变异 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 定向进化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新物种
全书小结
一、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到分子水平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
[例] 间要论述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蛋白质(性状)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简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全部载体,因其还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不位于染色体上,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DNA分子也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间区,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位于DNA分子上,也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占据一定的“座位”(位点),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的移动而移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的三个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DNA分子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基因间区不含有遗传信息),基因所在的DNA片段有两条链,只有一条链携带遗传信息叫有义链,另一条配对链叫无义链,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个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个基因来说,可能是无义链。
遗传密码是指在DNA的转录过程中,以DNA(基因)上一条有义链(携带遗传信息)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形成的信使RNA单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子”,和遗传密码的含义是一致的,应当注意,20种氨基酸密码表中每个氨基酸所对应三个字母的碱基排序是指定位在信使RNA上的,并不是位于DNA或转运RNA(叫反密码子)上碱基排列顺序。
性状是指一个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蛋白质体现出来。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的。
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四种不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4100种。而事实上DNA分子中碱基数量是成千上万,其可能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的原因。
二、以人类遗传病为例分析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 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
(1)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 ;
(2)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 ;
(3)可判断为 Y 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
(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解析] 按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顺序进行假设求证。
D图属Y染色体遗传,因为其病症是由父传子,子传孙,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儿子都患病。
B图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只要父亲有病,所有的女儿都是患病者。C和E图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C图中,母亲患病,所有的儿子患病,而父亲正常,所有的女儿都正常;E图中,男性将病症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A和F图是常染色体遗传,首先通过父母无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断出是隐性遗传,再根据父母无病,而两个家系中都有女儿患病而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
[例] 下图为某家族性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若Ⅲ1与Ⅲ5近亲婚配,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基因符号用A、a)表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和简单概率计算能力,解题关键为运用多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去分析人手。
(1)在该遗传系谱中,发病率比较高,占子代的1/2,且子代之中有患者,则双亲之中必定有患者,儿子是患者则其母必定是患者,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该病的遗传为显性伴性遗传。
(2)Ⅲ1个体的父亲表现型正常,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XaY,他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必定遗传给他女儿Ⅲ1个体,Ⅲ1个体又表现为患者,所以Ⅲ1个体的基因为XAXa,Ⅲ5个体为隐性个体,基因型XaY。(3)画遗传图解(略),Ⅲl与Ⅲ5婚配,他们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三、以染色体概念系统为例,分析染色体与遗传变异进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 下图是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等培育出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图。
(1)A、B、D、R四个字母代表。
(2)Fl之所以不育,是因为。
(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
(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
(5)试从进化角度,谈谈培育成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异的原理,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远缘杂交、秋水仙素作用机制,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众多相应知识点综合分析解答。阐明有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人工选择加快培育新物种的进程这一观点。
答案(1)4个染色体组(2)F1产生配子时,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3)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生长点,使其染色体加倍(4)耐土地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含量高(5)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教授培育成功的小黑麦品种,是人工创造异源多倍体很成功的实例。小黑麦本来是自然界没有的物种,科学家利用远缘杂交,通过人工选择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创造出这个新物种。若靠大自然的恩赐,通过自然选择形成高等植物的一个新物种需要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人工选择大大地加快了物种的进化。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细胞质遗传
①主要特点: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②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
③物质基础: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2.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这种影响是通过性激素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