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中期报告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1-897118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3 11:18: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中期报告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2_年度立项课题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

--以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为例

中期报告

课 题 类 别: 课改专项课题 课 题 批 准 号: 202_-KG-019 承 担 单 位: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 课 题 负 责 人: 余元明

一、课题申报背景

从202_年9月开始,我市普通高中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课程的课堂教学将逐步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以达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可供有益的保障的目的。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倡导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我们知道,一方面,高中新课程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新”的,“改什么”“怎么改”还是一头雾水;另一方面,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多数教师受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影响多年,要想在短时间之内让他们欣然接受新课程并自觉成为其追随者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将成为制约新课程实践推进的重要因素。

我校是一所由以前的虎溪职业中学和虎溪镇中学合并而成的普通高完中,合并以前,由于两所学校的教师在教育对象上的不同,导致了在培养目标、教育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由于两所学校均处于沙区西部农村地带,信息相对闭塞,因此教育教学方法明显落后于主城地区,加之学校师资的不配套,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担任着几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学城建设的深入,我校被赋予了为大学城建设提供优质教育的重任,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已将学校纳入了争创市级重点中学的目标之中。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我校青年教师居多,他们知识渊博,工作积极,基本功扎实,但是教育教学新理念缺乏,虽然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现象少见了,而教师通过简单提问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现象,却仍是较为普遍的。教师的启发引导,大多是将学生的思维牵入预设的轨道;学生的动手实践,大多是在机械的执行教师的一个个指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只停留在了口头之上。

在第一届“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立指出同,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在大量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情景和长期的师生互动的浸泡中才能逐步实现。东北师范大学 课程中心孔凡哲教授曾经对优秀教师成长轨迹的研究发现,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专业引领; 3.同行之间的交流;

4.反思意识和能力。

理查特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舒尔曼则是这样来描述案例的,“一个案例,正确理解的话,不单单是一个事件或事故的报道。称某事为一个案例就相当于做一个理论断言——断言它是某事的一种情况或更大类中的一个例子”。我国学者顾泠沅认为,“所谓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李忠如则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念的典型事例。概括地说,“教学案例是真实而有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就是把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中小学教师的最大财富就是掌握大量具体而又生动的教育教学事件,拥有宝贵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这是大学教授、理论工作者不知道或者说很少知道的,也是教育行政官员不具备的。把这些事件编写成一个个非常个性化的案例,供大家分享、讨论,实际上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些事件、整理自己的思维、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

蔡守龙在《走向教育案例研究》一文中将教学案例的特征归纳为以下三点: 1.情境与过程; 2.合作与交流; 3.开放与多元;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同时囊括了专业引领、同行交流和反思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案例研究,借成功之举,鉴败笔之处,可以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教书育人的技能,让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法尽早进入学校。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一个高明的医生必定积累不少的病例及其医疗方案,一个好的律师必定收集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在积累了大量典型案例中“优秀”起来,案例研究是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实用的方法。

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是指九年义务教育后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有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重点高中)、区重点高中、一般高中、转制高中、民办高中、综合高中等分类。本课题研究涉及的普能高中就是指一般高中。

“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和知识程序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本课题涉及的课堂教学特指与“个别教学”相对的集体授课形式。

“案例”:外来词。又被称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郑金州在《教师如何做研究》中是这样定义的:案例就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

“典型”:《辞海》对典型的定义有三:一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物;二是最典型的例子或代表;三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表现出人的某种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典型”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最有代表性的案例。

“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是称为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典型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和解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可以将案例研究分为描述性、解释性、评价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描述性案例研究主要是对人、事件或情景的概况做出准确的描述。本课题的案例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和探索性的。

案例研究可以使用一个案例,也可以包含多个案例。多案例研究的特点在于它包括了两个分析阶段:案例内分析和跨案例分析。前者是把每一个案例看成独立的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所有的案例进行统一的抽象和归纳,进而得出更精辟的描述和更有力的解释。本课题的研究属于多个案例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

(一)主要研究内容

1.以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性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开发的策略和方法(1)探索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

(2)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程序: 开发准备——征集案例——合作研讨——教学跟踪。2.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方法的研究

采限整体规划、专题研究、重点突破、典型引路、点面结合、滚动发展的策略,探讨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方法。

3.建立和完善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为主的教研组活动制度 4.研究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二)主要实施策略 第一步:培训

案例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校本研究形式,如果在研究之初对它缺乏了解,其行动必然是盲目的、无效的。为此,在开题之后,课题组委托学校教科室组织了全员系列培训。如:《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与课例的研究》、《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形式和方法》、《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等。

第二步:质疑,发现问题

问题是案例研究之基,没有了问题,案例研究便失去了研究的基础。为此,课题组委托教务处和教科室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和考核,全员发动,积极反思,找出老师们最想研究、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确定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三步:观察与反思

观察是案例研究之源,没有细致的观察,我们便不能发现问题的存在。课堂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因此,课题组要求全体实验教师要把课堂观察作为案例研究的切入点,为后段的研究提供基本的数据和信息。同时,我们要求教师通过课堂观察的数据,进行反思和质疑,从而生成问题。

第四步:互助——案例研究之泵

案例研究的目的是让教师在案例研究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202_年起,我们要求各个教研组必须在每周教研组活动时间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讨论本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要求教师在同伴互助下进行深层思考,使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教研组活动前,本组成员将本周遇到的新问题提交给组长汇总,组长进行狮选分类,在教研组活动固定时间将问题抛给全组教师,进一步交流分析,分析所得,问题提出者参考,最后由问题提出者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第五步:专业引领

我们知道,案例研究是一种新生的校本教研形态,研究过程比较复杂,我们还不能要求

所有的教师都能以丰富的教学理论储备来应对其中的种种疑难与困惑。因此,只有扎实做好专业引领工作,才能为案例的研究指路导航。

1.自主学习引领。

(1)根据教师需要,订购一批新课程学习和教育科研识用书,供老师自主学习和研究之用。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一位中学教师的亲历亲闻》、《教师做科研:过程、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新变化》等书籍。我们还为每个教师成长课题组提供了200元的购书专用经费。

(2)提供一批资源网站为教师研究提供帮助。如中国知网,第二教育网,中学学科网,重庆名校资源网等。

(3)搭建学校学习交流平台,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为教师提供学习与研究的源头活水。过去的两年中,我校先后派出了45人次到四川、浙江、上海、北京、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学习交流,先后派出了113人次参加市区各种培训。

2.专家指导引领

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和指导是我校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1)请市区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引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先后请了西南大学的李森教授、宋乃庆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徐星火教授、市教科院的万礼修院长、区进修学院龚雄飞院长等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2)看特级教师,名师的录像引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分教研组组织教师观看了《新课程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录像》,选派教师参加了多个学科的全国录像课竞赛。

(3)请名师,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协作组”引领。课题组创新课题研究形式,与主研教师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书》,组成了研究协作组,并将协作组成员分派到各个年级和学科组进行课题研究指导。

(4)建立长效机制引领。为了能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我校调整了教研组的行政管理方式,变大组(全校一个学科一个组)为小组(学科分初高中组),固定教研组活动时间,规范管理,初步建立起了长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四、前阶段研究工作概况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小组给每位课题组成员明确目标,落实了责任。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的关心和支持,极大的增强了课题组成员进行调研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严格的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后有反馈记录,及时督促研究正常进行。而且学校领导也为本

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

(一)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组长:余元明(校长),副组长:张青华,唐春,主要研究人员:张青华、陶举登、唐春、杨欣、陈波、许世明。课题研究小组的成立能够切实地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组织了课题研究系列学习和培训

更新教学观念是教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为此课题组委托学校教科室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课题专题培训系列培训。

1.202_年10月—202_年3月,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理论,提升他们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以后的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202_年10月,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题为《高中新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问卷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作了一定的铺垫。

3.202_年1月至202_年4月,课题组主研人员开展了文献研究,撰写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文献综述》,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4.202_年2月至6月,教科室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案例通识培训。(1)202_年3月7日,开展了题为《教学案例与课例的研究》的专题培训。(2)202_年4月12日,开展了题为《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专题培训。

(3)202_年5月10日,开展了题为《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和形式》的专题培训。(4)202_年6月14日,开展了题为《课题教学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培训。这些培训,不仅让老师们对本课题的研究通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老师们通过教育科研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决心。老师们体会到:本课题研究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很大,能够解决许多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能够促进教学向着育人的方向转变;向着引领的方向发展;向着服务和促进的方向发展;向着心灵深处发展;向着师生共同解放、协同发展的方向发展。

(三)202_年4月至5月,组织了大一中首届“录像课竞赛活动”,总共录像18节,其中报送参加全国英语录像优质课竞赛一节,获全国二等奖;报送参加市录像优质课竞赛二节,获二、三等奖各一节;报送参加区课改成果评选16节,获二等奖三节,三等奖7节。

(四)202_年6月,课题组组织了学期课题研究总结会,开展了课题研究论文和案例征文活动,收集论文43篇,案例38篇。

(五)202_-202_学年度上期,为适应“‘学本式’卓越课堂”推进工作的需要,课题召开专题研究会,认真学习了“卓越课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统一了思想,把该学期的研究工作与卓越课堂建设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决定把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作为该学期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研究课堂建构和学生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为此,课题组委托教科室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并于202_年1月组织了学期课题总结。

五、本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及专业素养获得提升

课题运行以来,学校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教科研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课题研究为教师发展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通过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更加注重“学”,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教师十分注重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通过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据不完全课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教师撰写教育反思近千篇,撰写教育教学论文80余篇,教育教学案例60余篇。部分论文和案例在全国、市、区各级评比中获奖。

通过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共有6人次代表沙坪坝区到城口、奉节等地献课支教,202_年有4人被评选为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被新评为区级骨干教师,有三人参加区课改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

在刚刚结束的“学本式卓越课堂”优质课竞赛预赛中,我校共同5个学科六位教师顺利进入区决赛。

2、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发展。

案例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反思,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素质和专业素养,也直接给学生带来了收益。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课堂上,学生不必正襟危坐,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了良好思维品质。

从课题组教师对典型学生的跟踪记载来看,学生对所学科目更加喜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互相启发,优化学习效果。

从课题组教师推出的各级各类公开课来看,听课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独立性,展示出来的群体意识、交往意识很欣赏,认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已经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通过课题研究养成了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和小论文的良好职业习惯。

本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委托教科室对全校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每学月必须写一个教学反思,到目前为止,拟定教育教学反思和小论文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一个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师随时可以把自己撰写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课后随笔、教育故事等打印出来或发表在学校网站,供备课组、教研组以及全校教师分享交流。

4.本课题研究推进了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改革

(1)为了搞好本课题的研究,学校调整了教研组的行政管理方式,变大组(全校一个学科一个组)为小组(学科分初高中组),增强了校本教研的针对性,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益。

(2)变教研组活动的“一言堂”为“群言堂”。本课题研究之前,我校的教研组活动通常是由教研组长一包到底,布置任务,组织学习,教师很少主动参与其中。本课题研究之后,每到教研组活动时间,除了常规的听评课和业务学习外,教师们都主动地提出自己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与同组教师分享交流,把教研活动变成了热闹的“群言堂”。

5.本课题研究推出了一批典型课例录像和优秀课件。

本课题的研究收集到一些典型课例录像和优秀课件,待学校新网站系统正式运行后,我们将把这些资源放到学校视频点播系统中,供全校教师观摩、研究、借鉴和学习。学些典型课例和课件都是教师经过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和学校四个层面的公开课比赛,以选拔而出的,对典型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有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6.本课题的研究间接推进了“‘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

从202_年9月开始,课题组着手研究“‘学本式’卓越课堂”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一手数据,为推动我校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制度和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六、课题研究阶段的反思

反思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

1.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题组成员包括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实践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前期,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教师”“教”的角度,而对学生“学生”“学”方面的研究关注很少。在后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要对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

3.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4.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应是积极的,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口头讨论交流层面,未能形成案例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5.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但经验不足,骨干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引领,教师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

6.课题的研究对德育案例的关注不够。

七、对后阶段研究工作的几点设想

下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具体落实研究任务,进行相关具体研究。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和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模式,科学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自我提高。

1.为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重新定义

我校是以普通高中的身份申报的本课题,202_年3月,我校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的属性发生了改变,我们将根据这一改变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重新的定义,以调整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2.加强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要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进一步明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明确每阶段的研究工作重点。课题组教师要认真实施课题计划,积极参与课题研讨活动,并勤于反思,撰写教案、案例、论文和经验总结。教科室要进一步重视课题研究的全程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课题的主体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确保课题实施质量,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3.再次展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继续以“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为主题,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继续开展骨干引路,共同促进的课题研究之路。

4.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或扩展研究内容:

(1)将主参研人员的研究方向作如下分工(此项工作已于202_年4月完成) 关于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总负责:张青华)

  备课的典型案例研究(意向负责人:唐春、黎清涛、黄勇)自学的典型案例研究(意向负责人:杨欣、马季、刘露)

    助学的典型案例研究(意向负责人:杨太珍、童腊梅)展学的典型案例研究(意向负责人:张青华、邹洪敏)评学的典型案例研究(意向负责人:张勇、陈波、吴勇)

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典型案例研究(意向负责人:陶举登、许世明)

 关于学校德育课堂的典型案例

总负责人:陶举登;主要参与人:吴勇、许世明、张勇、陈波、杨太珍  案例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负责人:张青华;主要参与人员:黎清涛、吴勇、张勇、杨太珍、刘露、黄勇  案例研究对学校管理的促进作用的的研究

总负责人:杨欣;主要参与人员:张勇、唐春、张青华(2)成立课题研究共同体(此项工作已于202_年4月完成)

根据课题研究方向的重新分工,结合教师的个人爱好与专长,把全校教师分成了9个课题研究共同体,各个共同体负责一个内容的研究。

(3)重新定义和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反思典型案例两个新的研究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的研究人员由各教研组长组成;课堂教学反思典型案例研究由各备课组长组成。

5.课题组将共同体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为对主参研人员的考核。

结合课题研究,积极创设有利时机,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和比赛,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根据各个年级不同的特点和需要,组织不同的研究活动,帮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成长,享受专业专长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体验。

6.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的课堂教学模式。7.形成一批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和课堂录像。

(执笔:张青华)

第二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中期报告

《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新一轮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我校不断加强科学课程教学,借鉴省十二五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学校科学教学现状,提出了子课题《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一、课题研究所达目标:

1、积极探索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初步构建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课题研究的案例探讨,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4、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学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生活化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2、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体验出发,将科学教学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探究和交流的机会,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生活——科学——生活这样一个科学学习过程。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3、作业形式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科学实验必须架设起学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通过课堂延伸、写科学日记、小课题研究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科学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

三、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化课题研究内涵。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又以课题研究为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研究与实施新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专题性课例评价活动,使课题研究内涵更丰富了。课题确定以来,我们坚持每两周一次集中研讨和各课题组成员结合平时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制度。我们主要采取的形式有:(1)专题研讨。让教师按自身的心理需求,面对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作专题发言,大家共同讨论,现已召开专题研讨5次。(2)课例研讨。有研究课、展示课、赛课也有为让课题研究立足平时,促进教师形成科研自觉意识的随堂课,一年多来共有各种研讨课例7节。(3)学习研讨。在课题研究热潮中我们注重向各级领导、专家请教,向兄弟学校学习,回来后进行分析、传递、吸收,我们先后到全市十多所兄弟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或听课、评课,或上研讨课,集大家的智慧来反思我们的研究、改进我们的研究方式。这些研讨活动的开展坚定了我们开展研究工作的信心、决心,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构建管理组织,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需要组织保证,该课题确立之初就建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全面保障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由宋殿勇老师全面负责,王新勇老师负责规划。

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采取了有效举措落实各项研究制度,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外出学习、网络信息等的经费支出。课题确立后,我们制定了《课题管理条例》、《课题研究制度》。我们将科研、教研及课改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人人写反思、体会,个个是科研教师,坚持每人一堂公开课、一组公开发言。定期研讨制和个人研究任务制度成了扎实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进行各项课题评优工作,对教师评优晋级给予倾斜,极大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激活了教师研究过程的情感。

五、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实施时间为202_年4月至202_年7月。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202_.4—202_.6),课题准备阶段。

召开开题会议;成立课题组,制定实验研究方案;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做好实验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2_.7—202_.4),具体实施研究阶段。

(一)、课题组的教师结合方案要求,积极进行研究,发放调查问卷,查找问题和分析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定期召开交流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撰写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2_.5—202_.7)

收集整理过程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归纳整理实验成果。①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②结题。

③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

1、本课题既有实践性又有很强的理论性,因此,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验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一方面,一些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素质。

2、从几年的研究来看,我们把重点放在课堂上,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外学生对生活中信息地收集与处理。从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他们在课外的活动大多需要教师、家长的支持、协助,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校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而我们实验教师对课外这一块的指导也感觉有点力所不能及。因此对课外学生信息的收集及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缺乏及时有效地指导与评价,如何改进?仍需进一步探索。

3、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代替,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科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思考却淹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该如何有效的呈现生活情境,该如何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今后更加关注。

4、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还在实验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如何完善,如何与其它教学模式,如何与其它课程整合还需进一步研究。

总之,开展科学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科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科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科学,人人身边有科学。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对这个主题进行探究。

七、总结反思,不断升华。

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必然会给我们的研究者碰到各种新问题、新现象,这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研究过程中的行为,我们在课题实施中倡导多讲问题、多谈困惑、参与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我们研究过程会更扎实,研究方法会更科学,研究内涵会更丰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课改正全面实施,课题研究也正处于热潮之中。课题研究深化了我们对教学认识,建立了一支爱思考、能思考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了一群创新、好学的学生,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但是我们的研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现在还刚刚起步,既取得点点成绩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今后我们将不断扩大研究的视野努力工作、不负众望。同时,也希望上级领导、兄弟学校帮助、指正,使我们的课题《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顺利开展,取得成果!

第三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成果鉴定意见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成果鉴定意见

202_年11月7日,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五位专家鉴定组对沭阳县修远中学张卫东、周守军两位同志共同主持的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十二五”立项课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进行成果鉴定。专家鉴定组通过听取课题组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的汇报、查阅研究资料、座谈与质疑答辩等手段,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了解,经合议,形成以下鉴定意见:

⒈该课题能站在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材的高度,针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提出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研究,选题好,具有较强现实意义与研究探讨价值。

⒉该课题组采用了调查法,调查总结了中学历史课堂现状,分析其产生原因,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以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科研方法,对历史课堂教学典型案例进行分类的研究,探讨分析各种案例形成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发挥案例研究应有价值功能。课题组探讨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学导入—历史概述—问题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呈现—组间辨析---教师总结---反馈检测,这些具有较好可操作性、实践应用价值。

⒊几年多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艺术水平与能力得到了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实验教师有四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有关篇论文在省市级评选活动获奖。

综上所述,该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过程扎实有效,研究目标已达成,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化学课题组

一、本课题成立以来主要工作

1.进一步修订课题研究内容:根据初中课改三年实践情况及进入高中课改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受到初、高中课改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体化研究面临新的问题,这主要是初、高中课改的不同要求以及体现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变化,高中课改面临起头难的境况。为此我们对初高中课改的衔接,初高中课堂教学组织中主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对高中组的活动与初中组的活动形式作了新的布置。初中以两个组为单位,加强集体研究,高中则以校高一年级组与市高中课改研究小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研究。初中的课题研究重点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的课改则以教师整合课堂学习资源,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为重点。以上调整,为课题研究能务实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2.进一步落实了课题研究的组织:根据教师的自动报名与课改需要,初、高中组都又有部分教师申请加入,进一步补充一些成员,同时成立了课改理论学习指导小组,成立了高一课改研究小组。

3.按课题研究计划初中组开展了二轮课改总结,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多数已完成书面总结,并从总结中分析目前课改中课堂教学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建立适应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献言献策。在这些总结中,我们将河头中学、二中、五中、洮西中学的总结在全市教师会议上进行大会交流,使全体成员对课改的课堂教学组织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4.组织全体成员对《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验》、《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等六种资料的学习和研讨活动,并就课题的研究内容设计了学习思考题,供全体成员讨论。

5.针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布置了第一阶段(现状调查分析阶段)理论学习体会的撰写,目前已完成学习心得及论文30多篇。

6.课题研究初中组分别在四中、尧塘、西岗、白塔四所学校举行了课堂教学组织研讨活动,活动主要内容:①上研究课,要求体现改进课堂组织形式的尝试教学;②围绕组织形式的中心发言(四人左右)和研讨交流发言;③完成评课及组织形式中存在问题的研讨。

高中组在华中二次举行高一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观摩,在一中举行一次高三复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讨活动。

7.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各组组长、理论学习小组成员举行二次研讨活动,商讨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情况,交流初中二个组、高中组的各项活动收获,并研讨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的要求与具体安排。全面地指导各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8.组织初高中课题组部分成员开展初高中课改课堂教学组织中有关学情、教材衔接、教学方法建议的交流研讨活动(04年9月、05年9月各一次),为整体推进课题研究进行了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及问题思考

1.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充分体现课改理念,充分体现学科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的教学组织方式,这种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不能套用某一种形式、某一 种方法,不能不顾学情盲目的引用,也不能只顾追求新理念而不顾实际情况。一切组织形式都要看效果,看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及实现的最佳方法。

2.课题研究使教师提高了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作用的认识,课堂改革的一个中心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为实现这一目标寻求有效办法,也是一个实验的阵地。课堂教学的组织必须围绕以上中心任务设计才能走出原有以接受式为主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课改中对新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3.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建立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取得成效。新课程课堂教学不是放任自流,不是追求热闹的形式,需要教师精心的组织与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教师的主导引领、主动服务、参与合作应强化,教学的个性特征进一步张扬。什么样的教师上出什么样的课,只有具备了课改要求的教师才能上出充满活力的课。

4.研究化学教学中“双基教学、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研究的课题,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个优势条件,发挥这种优势,化学课改就会充满活力。组织适应以上三个专题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更多的是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把立足点放在学生主动参与上。用形式化方法去搞,必然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演出式的表演。“提供学习素材、创设问题情景、自主学习、主动交流、反馈提高”是这三个专题内容教学时的有效方法。5.在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中“开发性利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落实课程中各项教学目标,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方式,强化学习进程的优化设计,充分利用信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此开展试验,是落实好课题研究具体任务的必须。

6.高中课题中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存在问题较多,目前投入的精力还不够,研究的层次较浅,加强高中课改与课题研究的有机融合,以课题研究推动课改还有许多工作要去落实。

7.初中课改经历三年追求后,继续深化课改原动力需进一步调动,教师对教学的理想追求和深化课改的策略还不够明确,因此课题研究的课堂组织策略应进一步在实践中深化研究内容,积极引领面上的课改,努力使课堂教学改革张显活力。

8.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统筹安排,具体落实各次活动要求,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使课题后阶段研究有成效。同时要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要提高完成计划的责任心,要通过评比总结,交流讨论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三、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困惑及应对策略 课题研究难点:

1、高中新课程进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显不足,尤其是课题组成员中多为骨干教师,而这些老师多数都未教高一,而高一任课教师中新教师多,教学任务重,从事课题研究难度较大。

高中新课改需要在研究改革的整体形势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将侧重于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逐步建立 适应课改需求的新的组织形式,多通过研究课,推动课改的进行。同时积极发挥按年级组与课改中心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能落实到教研活动中去。

2、初中课改要突出深化学科课改的研讨,务实有效的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困难,用一切办法防止课堂教学改革的回潮或停滞不前的现象出现。具体措施:

①积极培养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工作实效带动课堂教学改革。

②积极组织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在一些专题教学上突破。

③积极推广教师已有的成功经验,在课改中成就教师,也以此推进课改。

④积极利用实验教学,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进一步提升。

⑤积极开展教师教学个案(个体实践)与全市有组织的集体研讨,使个案研究成为后阶段研究的一种主要形式。

⑥积极举行各种课改沙龙和研讨活动,立足查问题、找方法,形成以解决问题推进课改的策略。

⑦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给部分薄弱学校的课改带来障碍,同样使课题研究在这些学校开展比较困难,为此要确实对这一问题研展调查研究,以推动这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执笔:段锁贵

202_.11.10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同样,我们也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师的成长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小学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近年来,教育反思的理论和和实践更得到发展和深化。提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是随着不断的反思而不断地增长。有学者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做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这与我国正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就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育改革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多的和更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断地深化实践,学会反思,需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研究,去求解。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课改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已成为目前学校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成长目标。教师的成长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实质,就是努力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面对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增长悟性。可以增强理性,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众多的研究表明,反思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已深入到各个层面。具体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科研兴校”,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无庸置疑,学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师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投入。而老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础便是教学反思。在大力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探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也必须高度关注和积极引导老师有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4.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可避免地会关注到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必然就会成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材料。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思考,教师便会更加主动地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优化自已的课堂教学,这在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等诸多方面带来直接的受益。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逐步推进的。

2、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3、“终身学习”思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21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了解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知道有效教学反思行为的意义,掌握有效教学反思行为的内涵,提高对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识,并能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有效反思去优化自己和同伴教学行为。

2、通过反思促进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研究,探索教师反思品质及培养方式,探索改善教师反思行为的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反思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从实践中丰富教学反思理论。

3、探索教学反思的有效内容和方法。通过研究,一要探索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以及对这些切入点能进行哪些方面的思考;二要探索进行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即教师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具体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4、通过研究,探索教师教学反思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发展学生个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5、探索教学反思促使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的评价手段,即研究如何评价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教学理念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2、对学科教学中教学行为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1)对教学设计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2)对课堂教学行为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3)对作业布置、批改、评价、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4)对检测评价反思的的有效性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在课题研究前期对目前教师反思意识的强弱、反思行为的多少、反思习惯的养成情况展开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重要的实证基础,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2.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注重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将教学反思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着“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引领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

3、经验总结法: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定期开展评比,每学期做好一次总评工作,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认真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积极推广实践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2_.9——202_.11)

1、成立了课题管理和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宣传研究方案,营造研究氛围。

3、规范设计开题报告,制定了研究计划。

4、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2_.12——202_.7)

1、对教学理念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阶段对教学设计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2、对课堂教学行为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3、对作业布置、批改、评价、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4、对检测评价反思的的有效性的研究。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有效反思的模式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2.布置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撰写有效教学反思的论文、笔记。3.立足教研组,开展公开课、研讨课听课、评课及相互反思。4.分年龄段分学科安排教师,以确立各自反思改进重点,以反思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5.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不断为研究工作开拓思路,增加动力。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_、8——202_、10)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总相关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确定实验课题,选择研究方法,查阅相关资料,成立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准备开题工作。

2、调查了解教师在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依照方案进行实验研究,以实验教师个人和教研组为主要研究群体实施实验研究策略,以研讨为主,请专家指导,及时总结积累研究中的成果,反思完善实验中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实验奠定基础。

3、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国内外教学反思的理论,根据研究目标,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形式多样且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将实验教师的课后反思,教学随笔在校内进行交流。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构筑交流的平台。

4、实验教师撰写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故事,教学案例和中期研究报告。

九、课题中期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反思实施方式。

我校虽然在本项课题实验尚未开始时就已经让教师在教学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但是,很多教师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该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采取循序渐进,分层要求的办法,终于使教师们的该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首先,我们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国内外教学反思的理论,结合专题业务学习、讲座,为教师们设计了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分为“闪光之处,遗憾之处、学生情况、改进设想”等几个方面,这样分项目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从不同方面去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1)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等等,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成为今后教学上吸取的教训。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孩子会给我们一些感动。记住这瞬间的感动。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是今后教学丰富的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现在,我们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业务水平的教师,采取的是分层要求的办法: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只要求在教案后面写教学体会;对于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则要求表格式与文字论述式相结合;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基础的教师则要求以案例剖析为主。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发现:教学反思,实际上可伴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可以是教学进行中的瞬间反思,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教学方案以灵活应对教学中的各种生成情况;也可以是教学之后的回顾反思。相对来讲,教学后的回顾反思因为教师时间上更充裕,所以更为全面、深刻,而且通过文字表述出来的也往往是教学后的回顾反思,因此,这种反思形式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对于怎样有效进行教学回顾反思,我们已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反思实施方式,并且正以此来指导我校教学反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运用反思改进教学。

我们鼓励教师坚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要改进教学,让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都能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为更好地帮助教师们完善自我,我们首先从教学反思运用方式方面对教师进行引导,对于一些个性化问题或教学进行中的即时性反思,我们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探索解决办法或是当场进行教学调整以适应学生需求。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我们则通过教学问题及教学反思的收集,由教研组组织教师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对于一些成功之处,则同样在全校推广,带动全体,共同提高。其次,我校还对教师反思运用效果方面采取了一些检测措施。在问题得到发现、解决或是成功经验得到推广之后,我们再由教研组组织人员深入课堂去看现场效果,看看同样的错误是否会重新出现,看看好的做法是否会得到运用。

六、主要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措施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能与我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师校本研修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还不够理想。

2、有效教学反思,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的行为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校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研究出一些特色性的制度规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今后这方面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入下去。

3、今后要吸引更多的老师来参与本课题的后续研究,逐渐形成有我校特色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真正能达到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中期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