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教育 课题研究
构建新昌中学艺术教育模式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已经广泛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精神陶冶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愈来愈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媒体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像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与之相对应,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能力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部分中小学所重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艺术教育还没有步入正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⑴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健全;⑵开课率极不平衡,有的还很低;⑶艺术师资缺额大,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⑷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教学设备奇缺;⑸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特别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升学压力大,不少学校领导忽视非升学考试的课程,艺术课往往被视作可有可无;⑹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
如何改变艺术教育的这一尴尬局面?我们一开始是从基础工作抓起,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提高教师对中学开设艺术教育课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进而在制度上规范中学艺术教育课的教学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教委有关艺术教育的文件与规定,并在“四保证”即时间保证、场地保证、经费保证、师资保证上作了大量工作,使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在规范教学、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思索,能否将以往的艺术教育从侧重于艺术知识的传承、艺术技能的训练,引导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层面上来,使中学生艺术教育更富有生机和活力。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艺术团体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艺术教育路子,构建了新昌中学艺术教育体系。
二、理论基础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巴达尼克一号。当时美国人意识到,苏联的空间技术方面超过了美国。经多方研究,他们领悟到:要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需培养大量的先进人才,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35条明确提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为学校美育工作创造条件,继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各类文化场所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演出高雅健康的节目。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这些都已成为当今中小学实施美育,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最高诠释。
我国第一位艺术教育博士郭声健,在以普通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研究方向的论文中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教育,它通过艺术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标
1、远期目标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艺术素质的一代新人,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劳动岗位上具有完整的个性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近期目标
⑴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⑵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必要的艺术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⑶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形成艺术教育特色,让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其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能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难以发挥出的德育、智育的功能。㈡研究对象对1995年以来进入新昌中学学习的全体高中学生,探索艺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㈢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8年):学习有关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最新理论,借鉴初中、小学在艺术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订新昌中学艺术教育实施方案,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可具体操作的行动计划和措施。
第二阶段(1999-2002年):在实施艺术教育方案时,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第三阶段(2003-2004年):继续在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实施新昌中学艺术教育方案,同时对近十年的艺术教育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写出报告。
四、具体实施
㈠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的运行机制
1、目标明确 1994年,我校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在高
一、高二学生中开设音乐、美术欣赏课。当时,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一辈子热爱艺术、享受艺术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1999年,学校提出了“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要求学校的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目标,从而引导教师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艺术团体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艺术教育路子,使艺术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五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艺术教育这一目标,使其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2、人员稳定要开展正常的艺术教育,关键要有一支热爱艺术、素质精良、观察敏锐、想象丰富、肯于钻研、结构合理的艺术教师队伍。1994年,我校开设音乐美术欣赏课程时,只有一位中师学历的教师兼教音乐、美术。1995年,我校正式聘任了从高师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1999年-2000年,学校先后又聘任了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并正式成立了音美教研组。同时,学校又根据学生艺术需要,又在绍兴文理学院、浙江教育学院、县文化馆等单位聘请了多位客座教师。对待艺术教师,学校在宏观决策时,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中有要求,评优时有名额。如全校共有5位教师脱产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进修,其中一位就是艺术教师;2002年,我校美术教师丁国红被评为绍兴市十佳青年教师标兵。
3、场地确定我校除了设立艺术教师办公场所之外,还专门设置了一幢供体育艺术教研组使用的体艺中心,内设器乐排练室、琴房、舞蹈房、多功能演出厅、演出礼堂、素描教室、色彩教室、书法教室等。目前,我校的艺术教学场地已经成为全省一流的艺术教育教学场所之一。
4、时间保证自1994年开设以音乐、美术欣赏课以来,高
一、高二各班均正常开设艺术课,从不间断。虽然,我校是省一级重点中学,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但学校领导对艺术课十分重视,始终的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课程来抓。学校规定任何教师不得挪用、挤占艺术课,任何艺术教师不得缺上规定的艺术课。同时,学校在1999年以来,举办一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活动历时三个月,要求全校学生人人参与,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
5、经费保证近五年来,在艺术教育中,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在培训艺术教师、派艺术教师外出参观考察、添置艺术教育设备器材、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方面,均能优先保证经费开支。如2001年,学校一次性投入30万元,增添了演出音响系统和灯光系统。目前,学校又投入了20多万元,增设了艺术教学和活动设备,从而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㈡实施艺术教育的课程方案
1、总要求
新昌中学的艺术教育采用高中艺术课“2+X”的教学模式,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
⑴初级水平层次:艺术教师(主要是音乐、美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认真上足上好每一堂艺术课,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
⑵中级水平层次:在有计划地完成了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所有教学内容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艺术特长和爱好选择,聘请各类艺术专家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某一项艺术特长,使其达到一定的艺术技能水平。
⑶高级水平层次:在开设艺术课和培养艺术特长生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艺术团的力量,大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学生艺术团走向校外,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
2、高中艺术课2+X的新教学模式
高中艺术课中的“2”即音乐和美术的两个学科,“X”即从音乐或美术学科中分出的某一艺术单项或如诗歌、文学、摄影、电视、主持等其他艺术单项。高中学生学习“X”艺术专项原则上从高一年级开始,学生依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喜爱的艺术单项,通过高中两年的学习,以保证所学的单项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⑴基本课型和课时安排
①基本课型:音乐课中分三个较具体的音乐单项科目,即《器乐与欣赏》、《舞蹈与表演》和《曲艺与说唱》;美术课中分三个较具体的美术单项科目,即《纯艺术绘画》、《实用设计艺术》和《中国画与书法》。
②课时安排: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高中艺术必修课的总学时为68课时,每学期17课时。有计划地在两年四个学期中的32个课时完成艺术教材(音乐、美术教课书中)的必选欣赏教学内容和重点欣赏教学内容,再通过校园文化电视广播节目,每周有计划安排一次艺术欣赏的课件制作(每次节目时间为15分钟),以欣赏艺术教材中的一般欣赏教学内容为主。(四个学期大约可折合成28个欣赏教学课时)两种欣赏课时合起来可达到60个欣赏课时。(另外8个课时安排每学期的成绩考核或大型文艺演出的艺术指导)。
⑵教学班级的组合:为适应艺术单项技能课的教学特点,我们在同一年级中,以三个常规班为基础,依据教学中具体的师资情况,再分为四至六个艺术单项技能学习班进行教学,有利于推进艺术教育的小班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⑶教学过程和处理:在每周同一艺术课时里,由四至六位艺术教师为四至六个不同专业的艺术单项学生教授各自的专业教学内容和不同教材中的艺术欣赏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具有以前已学习过某一艺术单项且有一定水平的学生,采取再提高的教学方式进行个别辅导,对初学者分小组进行授课。整个教学过程,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形式,学生按不同进度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同时,定期举行公开课,不断修正新的教学模式,确保艺术教育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㈢根据实际条件,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
在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上,每一门选修课都各有具体的开课目的,课程内容与开课方式,每一门活动课程则各有具体的活动目的与活动方式。
1、音乐选修课
⑴音乐会开课目的:为全校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相互切磋音乐技能技巧的机会和舞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课程内容:音乐会的准备和举办。开课方式:定期对全校师生音乐爱好者进行培训,并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师生音乐会,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举办师生个人独奏(独唱)音乐会。
⑵校园集体舞比赛开课目的: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和自创自编能力。课程内容:形体基本训练。开课方式:每学期初,音乐教研组分别对每班布置校园集体舞曲目,由各班同学自行创编队列动作,利用音乐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排练,利用“五四”、“十一”等重大节日进行比赛。
⑶收集和整理乡土音乐活动开课目的:新昌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山城,有全国著名的调腔、越剧等剧种,有莲子行、哑背疯等民间舞蹈,有十番、鼓亭等民间曲目,继承和发展这些当地民间文化,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民间乡土文化。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地方剧种、民间舞蹈、民间曲目产生的时间、地点、作者、代表人物、流传地域、发展情况,收集和整理民间乡土音乐。
开课方式:利用音乐课和课外活动,为学生开展民间乡土音乐欣赏,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一些由地方文艺团体表演的精彩片段;邀请地方文艺团体到学校为学生专场演出,组织学生开展乡土音乐采风,走访民间艺人,然后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
⑷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讲座开课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学校和家庭为音乐爱好者添置了大量的乐器,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改进乐器的能力。课程内容:键盘乐器、弦乐器、铜管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等的保养及维修常识。开课方式:音乐教研组除定期对校铜管乐队、钢琴兴趣小组等音乐爱好者进行技能培训外,还开设了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讲座,聘请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创造研究会高级顾问周大风教授等专家对器乐爱好者作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的讲座;对于有故障或受损的乐器在音乐教师和劳技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负责修理。
2、美术选修课
⑴素描实践课开课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素描技法,处理三大面、五调子关系;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
课程内容:素描基础知识训练:构图问题、形体问题、调子问题、空间问题、质量感问题;石膏几何体临摹、写生;静物写生。开课方式:定时进行集体讲授,个别辅导,作业,讲评,展览。
⑵色彩实践课
开课目的:初步掌握色彩的明度、冷暖、纯度的表现能力;
培养用有色彩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创造美。课程内容:色彩的基础知识:三要素、三原色之间的关系;基础的色彩构成、技法练习;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开课方式:定时进行集训,作业、讲评、展览。
⑶传统中国画基本技法开课目的:初步掌握传统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能力。课程内容:中国花鸟画基本技法练习:梅、兰、竹、菊、荷花、牡丹为主。中国山水画基本技法练习:树、石、水、云为主。中国人物画基本技法练习:以白描人物、临摹《八十七神仙卷》。开课方式:星期天集体讲授,个别练习辅导,交作业进行交流讲评、展览
⑷新昌的石窟造像艺术开课目的:通过对新昌石窟造像艺术的赏评,使学生了解石窟造像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艺术的热情。课程内容:简述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特点;重点讲述“江南第一大佛”——新昌大佛寺造像艺术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审美观念、审美形式及表现手法等。开课方式:定时讲座(1-2次)及安排一次实地考察。
五、研究成效
新昌中学在开展艺术教育实践与研究以来,遵循边学习、边探讨、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创新的原则,以艺术教育“2+X”新模式和繁荣校园文化艺术为重点,走出了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艺术团体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艺术教育路子,受到了社会、家长和各级领导专家的好评。㈠高中艺术课“2+X”的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收到预期的效果
1、大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调动了众多学生参与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喜爱艺术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和艺术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出他们的艺术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2、艺术技能的专项学习,培养了一批艺术尖子学生。在没有影响任何一项教学的情况下,较短的时间内涌现出大批“艺术能手”,充实校园文化生活。美术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艺术绘画展,书画展,越办越大,艺术水平越来越高,社会性的书画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赵多。音乐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艺术表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艺术专项的学习,为一些学生发现自身的艺术能力,向艺术类高考方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考入音乐、美术类高校的学生已有185人,有的考上了如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专业院校。这种现象在实现新的教学模式前是较少见的。
㈡举办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校园的主流文化,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1、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的文化环境。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尚未成熟的审美观、价值观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甚至导致一些人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认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不比其面临的“人身安全”问题轻,二者重要性是一样的。“人身安全”事关青年学生的生命,而“文化安全”问题事关青年学生的另一种“生命”,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成为一个各方面健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命”更为重要。为了青年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我校在清理整顿“不良文化”的同时,下功夫开展文化艺术节等在学生中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营造校园的主流文化,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让受教育者都能学到适合他们学习的东西。学校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校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一次次受到了美的教育,得到了美的真谛,真正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3、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将学校管理落实到终端。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属于一种动态管理,而动态管理是较高层次的一种管理形式,全校学生干部通过对每一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评判,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动态管理的一些要领,从而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策划创意、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加快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的节奏。㈢几点结论
1、艺术教育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其意思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法,即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符合其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我们以挖掘学生潜在的艺术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开辟多条成才的道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给予学生全面展示自身独特个性魅力的时空。
2、艺术教育应突出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美化。高雅艺术学习活动,从艺术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利用休闲时间继续练习艺术技能,使这一时间空间换了一种方式来休息大脑,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校园文明风气进一步养成,真正使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还能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能以发挥的德育、智育功能。正如滕宇尧所说:艺术教育使学生置身于审美活动之中,获得审美愉悦体验,把握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诸种心理能力,并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各种心理能力“既能共存,又能相互配合;每一种能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又兼顾到整体,以不损害整体的有机统一为限。”
3、艺术教育推进了学校特色教育的形成。新昌中学是一所特色教育显著的省一级重点中学,现已在全省打响了德育、创造教育、学科竞赛三大特色品牌。十多年来,学校的艺术教育不断推进深化,成为又一新的特色教育奇葩。同时,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提升了办校的形象。
六、结束语
我们对课题《构建新昌中学艺术教育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课题,在实施中不断地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将不断思考,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试验,不断调整、充实、细化这一课题,从而推进学校全面工作的进程。另外,优化艺术教育环境,改善艺术教育现状,不仅要靠艺术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努力,还要依靠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为学生一生的艺术学习而着想,使每一个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能够具备对艺术技能再学习的艺术素质。我们愿意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参与高中艺术教育模式的研究,为祖国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艺术素养的一代新人。
负责人:丁柏钧
执 笔:丁柏钧
第二篇:《艺术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走“艺教、德育”结合之路,育全面发展艺术人才》课题开题报告
——潍城区南关小学课题组
课题类别: 课题号:2011JG609 主持人: 秦学伟
开题时间:2012年6月16日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选题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以最富于情感的、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它通过形式和内容的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思想与情感。它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生活、爱大自然、爱师长、爱劳动等方方面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既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能力,又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艺术修养,从小培养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因此,它对儿童茁壮成长、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苏联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在《更新艺术观念》一文中曾指出,“艺术课程与技术课程原则上的区别,就在于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都兼有道德伦理因素和美育的因素。”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和德育是互相包容、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艺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校积极创建艺术教育特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依托艺术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努力发挥艺术教育育人功能,提高了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培养了学生艺术实践与创新的思维品质,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成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当前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下的德育,它的内容很广,意义深远,涉及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纪律观念、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及爱国爱党思想的形成,与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德育在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实质性方法、手段和它要达成的目标与效果,是与涵盖学校所有学科内容的大审美教育分不开的。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艺术教育更具有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教学特点与优势。笔者认为,学校艺术教育应以德育为中心实施审美教育,它既依附于德育,同时又服务于德育。它既使德育的层面得到拓展,又使德育的过程丰富多彩,更使德育的内涵得到延伸。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探索,理清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关系,形成在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为其他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3、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从国外艺术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自四十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对艺术教育普遍重视起来,已将艺术教育作为开发学生智力资源,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但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强化“应试教育”,忽视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重要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致使艺术教育对综合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相对弱化,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综合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造成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脱节。世纪初,教育部颁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是我国第一个有关艺术教育的部级法规性文件,将艺术教育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同时,还印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年),提出了本世纪前10 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新时期就是指本世纪前10 年)。由此可见,教育部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小学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求知欲。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艺术课程改革应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美术及文科艺术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主要课程。课程在不断地改革,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且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的发展也颇有成效。艺术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对孩子进行各种艺术行为的教育教学,而应该以此为依托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锻炼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将德育教育融入艺术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使其成为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块阵地,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
本课题在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性的课题,只是一些零散的论文材料,对于系统的研究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作用的意义,艺术对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方面,本课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但结合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又不能照搬,只能参考。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理清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2)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4)如何在艺术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5)探索一条合理有效的在小学阶段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
2、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在于研究探讨小学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预期对指导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1)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2)如何在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3)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
(4)怎样在小学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3、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要理清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问题,然后探索一条在小学能够合理、有效开展艺术教学的途径,并深入探究如何在各科艺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检索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各种关键概念的界定,探讨艺术教育的内容及德育教育的范围。
(2)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探讨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研究如何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艺术教育开展的内容形式。
(3)群体研究法。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既重视针对学生个体的追踪研究,也重视学生群体的整体研究探讨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和培养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4)实践论证法。科学论证,不断实践,特别是成果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比较研究,力求挖掘艺术课程的德育智育等能力的全面培养。
(5)总结法。及时总结归纳研究过程中各各学科及活动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设计申报阶段(2012.01——2012.02)
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可行性进行论证,做好开题准备工作,建立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并做好课题申报工作,完成大部分文献检索,制定并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准备开题。
2、课题研究阶段(2012.03——2012.04)
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学习,明确课题组成员各自的课题研究任务。搜集本课题已经形成的经验与做法,进行整理,明确下一步研究目标。
3、结题鉴定阶段:(2012.05——2012.08)
加强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学习,深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搜集整理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好的经验做法,并进行初步整理,探索有效的艺术教育开展途径,形成相应的学术论文。形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4.课题研究后期阶段(2012.09—2012.10)
对课题内容进行整体归纳,将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做法进行整理归纳并升华成为理论,形成相关理论文集,完成课题总报告。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1、课题研究总报告
2、课题中期报告和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
3、结题 论文集:
如何在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案例集:
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案例集
五、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组 长: 秦学伟 课题总负责 副组长: 武瑞华 负责协调课题组成员任务安排 成 员: 李志强
刘友美 路 霞 徐玉峰
具体负责课题的组织、研究、总结工作
实验研究中的德育内容挖掘整理
开展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开展艺术课堂教学研究
南关小学课题组
2012.2
《走“艺教、德育”结合之路,育全面发展艺术人才》课题
开 题 报 告
潍坊市潍城区南关小学课题组
2012.2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创示范,求发展
伊春市友好区第一小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边远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 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从这个目的出发,结合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新世纪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要求,应包含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应急能力,包括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团队精神,对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他人的成功不嫉妒,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新事物敏感,有浓厚兴趣,有活跃独特的创新精神,敢于想象,勇于发明创造,善于策划,做事轻松,具有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的课题实验到了结题的时期,收获颇丰,总结如下:
一、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友好区第一小学是省级标准化示范学校,历年来发挥着名校的辐射作用,友好一小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尤其是在德育方面,学校一贯提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学理念和“养成良好的形为习惯”的德育理念,着眼素质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组成部分。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相对较早,在本地区有较大的影响,曾多次承担市级的观摩课,并善于与一些兄弟学校交流经验。
2008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派出教师参加黑龙江省举办的心理辅导员师资培训。同期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经培训的教师值班,并购置电脑和书籍一批,经过几年的努力,心理咨询室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基本完善。
为了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和规范,我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课程表上有固定课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每月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尤其注重初青春期学生心理辅导。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每学举办六到八次青年教师德育,全校教师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学习内容是主要是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讲座、学习资料、观摩课等形式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部分教师写出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教学设计,有部分教师的论文获得了课题组论文、叙事、案例评选。
三、全力开展心理教育的科研课题的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摸索出了一套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提高
学校通过此项课题研究及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学生的自我意识、集体意识、学习意识、生活意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自我意识方面,小学生的嫉妒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战胜挫折的能力有了加强。在集体意识方面,学生们逐渐懂得了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初步形成了团队意识,在集体活动中,能互相配合,互相协作。
学生初步具有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适应性。学校进行的意志力测试表明,经过学习,学生的对生活态度和社会适应性的认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使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存在、优点与缺点、现实与未来。能有针对性地确定人生目标,选择自己的成材之路,找准自己的位置,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小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2、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了教师,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在研究中,我们总课题组中期实验成果显著,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叙事、教学案例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国家级优质课1节、省级优质课1节、市级优质课2节、先进个人3人。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课题研究对解决心理教育师资短缺问题有了很大帮助。
3、学校的德育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我区几年来德育工作评比中,我校德育工作多次获第一名,科研工作获第一名。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还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家长学校”、“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学校”、“市义务教育名校”、“市级绿色学校”、“市儿少工作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三、创建“心情驿站”小广播
基于已经取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于2012年9月在学校春芽广播站增加“心情驿站”新内容,主要播放心理知识、相关心理新闻和信息等。
此外,本学年我校经常利用家长会给家长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举办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及方法技巧的讲座,邀请一些心理或教育专家到校讲学。
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实验经过实践和讨论,终于有了明确的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师资比较缺乏,要扩大心理教育的覆盖面,除重视校本师资培训外,教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校外部力量的引入,尤其是经费问题的筹措,设置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有利于引进校外教育力量,在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希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出一条有特色的新路子,建立一套适合我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成为地方的样板,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更好地推动伊春地区乃至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第四篇:感恩教育课题研究04
七、实施计划
实验班
2011.09----2012.02课题计划
九
月:
(1)、收看电影《网络妈妈》,搜集电影感受(2)开展活动:庆祝教师节活动
(3)开展活动:“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十月:
(1)感恩教育报告会(谭秀珍讲)
十一月:
(1)、收看电影《冲出亚马逊》,搜集电影感受(2)爱心捐款、捐书活动(慧月整理)(3)“感恩”主题教育材料
十二月:
(1)试验后学生调查
(2)开展活动:学雷锋活动(胡寨转盘劳动)(红云)(3)感恩主题队会(俊一)
2012元月
寒假实践活动(调查表)
二
月
(1)搜集教师实验材料(2)召开研讨会
舞钢市第二小学
二(4)实验班2011.09----2012.02课题研究
成果总结
一、指导思想
通过爱心和感恩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活动目标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目的
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
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 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 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四、指导原则
以人为本,把关爱与责任教育统一,做到七个结合,即感恩教育与学校校会、班队会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师德教育相结合。
五、主要活动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感恩社会—感情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包括学校等集体组织)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1、社会的关爱活动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我班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读书,社会调查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假期参加“学雷锋活动”、“社区公益活动”、“少先队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2、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利用假期努力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总结
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感恩现状
为了解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我校小学3-6年级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60份,收回调查问卷160份,其中男生86人(占53.75 %)、女生74人(占46.25%)。整套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
小学生感恩认知是本次调查的基点,它主要包括学生对感恩、知恩、识恩、报恩的必要性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表示感恩父母、老师、社会、自然是应该的。感恩情感是人们在认识感恩时所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结合小学生实际设置部分情境的愉悦度调查,其他采取访谈形式。88.75%的学生愉悦于被他人帮助,94.375%的学生高兴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了老师的教育、父母的养育,95%的学生对帮助他人感到愉悦,96.25%的学生对回报了曾帮助过自已的人感到高兴。
对小学生感恩行为的调查,根据感恩的对象分为感恩父母的行为、感恩师长与他人的行为、感恩社会的行为及感恩自然的行为。由调查可知,只有13.75%的学生经常表达对父母的祝福、感谢,15%的学生偶尔表达,71.25%的学生没有表达过对父母的祝福、感谢;只有16.25%的学生在父母工作劳累或不舒服时会主动做家务,17.5%的学生偶尔做,而没有做过的居然占到66.25。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说明小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并没有转化为行动。.由调查可知,26.25%的学生在公交车上经常主动给他人让座,13.125%的学生不会让座;对于参加公益活动,86.875%的学生愿意参加,这说明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绝人多数愿意参加公益活动。目前针对小学生开展的公益活动少之又少,多组织适合小学生参加的公益活动也有利于他们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由调查可知,只有11.875%的学生经常随手乱扔垃圾,11.25%的学生经常践踏学校草坪。这说明目前针对小学生在保护环境、感恩自然方面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2、感恩教育----让学生知恩,懂恩。
(1)、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让学生知恩。
我们针对大多数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首先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感恩知识专题讲座。通过这次讲座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回报,就是感激,让学生明白我们需要感恩,把生活中的一些感恩故事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学生情感上激起浪花,最后明白感恩就在身边,离自己很近,触手可及,动手可做,有时只是一个表情,有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只要心存感激,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
(2)、了解身边的感恩故事,让学生懂恩。学生在对感恩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这还不够,我们让学生进一步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感恩故事,比如了解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父母,你的周围环境,你的祖国,认真去感受,更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感恩的了解。以此为契机,我们准备了一些活动。
在“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节假日里当一天家,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付出,从而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理解到当家的不易,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会了感谢,学会了关心,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同伴对我的帮助”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在班会上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回忆,重温温馨的友谊,让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同学朋友的真切关怀,懂得对别人的帮助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懂得关心、爱护、帮助别人,使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学会宽容谦和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感激人,关心他人。
我们还开展观看爱国影片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注意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小时真系幸福生活,树立感恩意识。在观看了《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火烧圆明园》之后,学生们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不但接受老师、父母、社会的恩泽,还在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赐予。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却毫无感恩意识,认为理所应当,在无节制的挥霍的同时,还在肆意破坏着大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迫在眉睫,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祖国在心中,环保在行动”-----观看环保影片、召开绿色主题班会、征集环保标语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破坏环境的危害,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使同学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了环保的知识,了解环保的一些措施,并顺势引导号召全体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动动手,让校园环境更温馨;弯弯腰,让校园环境更洁净。在征集环保标语中,同学们积极响应,搜集设计了许多标语,这些标语有的辞藻优美,琅琅上口:“留住草的美,体现你的美”,“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有的振聋发聩,引人深省:“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有的语言朴实,充满童趣:“还地球妈妈一张干净的脸吧”,“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生动有趣的标语不但易记,而且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感恩行为---让学生报恩、施恩。
在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知恩、懂恩教育后,我们适时组织学生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个大熔炉,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会感恩会报恩的品质。
(1)、利用节假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在清明节,人们都有纪念祖先或缅怀先烈的习俗。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利用清明节,组织我校师生代表到叶县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扫墓活动。
活动自始至终,各位参加队员都严肃对待。首先由少先队员代表献了花圈,将代表着纯真、热忱的花圈放在烈士纪念碑前。然后全体少先队员默哀三分钟,向这些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躯的英雄和先烈致敬、默哀,感受着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事迹。之后请叶县革命烈士陵园余主任给师生们讲革命烈士们的历史故事,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各位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和伟大,我们懂得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接着再由少先队员代表讲话,她代表学生表明了决心。随后由大队辅导员带讲话,要求队员们要向向烈士致敬,烈士学习,好好学习,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学习。
回校后,各班召开了班队会,参加扫墓的师生代表介绍了本次扫墓的过程,使全体同学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随后,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我校召开了“感恩英雄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活动,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全体师生们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情怀,真正让同学们认识到:今天我们悼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就是要以先辈为榜样,为我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正如一位同学在演讲里讲到:“我们应该记住千千万万的烈士们,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他们抛弃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勇往直前,把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的大地。他们的英明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唯有记住他们,我们才能更强烈的感到,中华民族的心崛起需要我们每一个后来者奋发图强,沿着英雄们的足迹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们利用三八节开展“我为妈妈洗脚”感恩活动,在“三八”节这一天为辛苦的妈妈洗脚,在洗脚的过程中可以学着给妈妈按摩脚部,跟妈妈聊天、讲笑话,让妈妈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感受自己的行动给妈妈带来的愉悦。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许多家长也反应这次活动后,好多学生在家里比以前懂事多了,不再任性了,有的开始抢着做家务了,这样的活动和教育应该多做几次,
第五篇: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也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效。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来开拓班级工作新局面。
二.研究对象:所教班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研究本课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 它系统地研究了人的心理机制、感觉记忆、思维技能以及动机情感、心理差异等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学,由于它“研究的是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小学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心理学》 告诉我们:“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塑造和发展受教育者心理的过程。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在教育方针和目的确定之后,如何组织教育内容、编排教材,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切都离不开研究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小学生心理学》对如何观察小学生的言行,分析他们行为表现上的变化,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向小学生有效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如何引导小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增进其身心健康等方面都作了科学而系统地阐述。这些阐述既具科学性、理论性,又具针对性、操作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指导。
2、研究本课题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是教育学。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而教育学就是以研究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为对象的,它是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和揭示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题根据这一理论,确立了研究的目的,即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研究目标:
以所教学生为着眼点,在他们中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转化学生在学习、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行为,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
1.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学生在能力、个性、兴趣、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
地因材施教,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2、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教育中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首先以小学生为出发点,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3、民主、平等的原则:在教育中,尽管教师与小学生的角色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要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
4、坚持预防、发展重于娇治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上,其次才是帮助小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危机。对于极个别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小学生,请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诊治。
六.课题的研究内容:
对学生自信、自强、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教育,在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性格等方面的障碍的同时,优化上述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善待他人、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教育。
七.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和方法
⒈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常识,形成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3.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问题行为的矫治方法及家庭教育的操作技术,使家长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八.研究时间:3年
九.课题研究的策略:
⒈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研究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⒉健全心理档案,搞好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