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1-1090411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3 22:41: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江宁区禄口小学

陈琪

摘要:现阶段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教学实效远达不到要求。为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也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实效

专业化发展

学习兴趣

言:有一个现实的情况即农村学生体育技能多数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真让我们这些农村体育教师汗颜。就连现在,在很多学生眼里体育课就是用来玩的,是上完主课后的放松活动课。还有一个问题是农村小学目前体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很多体育老师都是文化课老师带一两个班的体育,所以体育课不知道应该教学生们那些技能,只好在跑完步后让学生自由活动,导致长期下去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课。再加上体育设施器材的缺乏,导致很多内容即使想上也无法上,只好上一些不用器材的内容或干脆就让学生自由活动,长时间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湮灭,导致体育课教学实效性不断下降。因此,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促进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不断推进,已是刻不容缓,着眼于此,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希望能起到一些作用。

客观地分析教学实效性的一些主要因素,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以及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激发等。1.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1加强引进,促进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现如今,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相当严重,涉及体育学科的就是老龄教师兼带体育教学,而他们的精力已经满足正常教学的要求,再加上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体育教学缺乏正规性、系统性,教学效率低下,就连学生原先对体育学习的一点兴趣也逐渐被消磨,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决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应该是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补充更多的新教师充实农村体育教学力量,让停滞的血液流动起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就我校而言,原先只有一名专业教师,其他几位都是50开外的老教师,体育教学基本处于随意状态。202_年9月我校引进了一名新教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在两个年轻人共同带动和指导下,老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被激发教学逐渐趋于正规化,课堂教学效率也在逐渐提高。与之相衔接的各种体育兴趣小组也相继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高涨,再经过课余适当训练,在区级各项竞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异的成绩: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二、第五,“让我玩”篮球联赛区冠军、省第二名等。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对体育学科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各项教学及竞赛活动的开展。

1.2立足现有资源,加强培训力度

一方面立足于引进,另一方面应着眼于立足现有资源,加强非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促进他们基本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使之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这一方面江宁区教育局已经走在了前面,率先推行了非体育专业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的进修与培训。但是笔者私下认为培训的力度与培训的面还不够,应该再加大。另一方面,教师的培训应立足于“走出去、请进来”,要尽可能的为体育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农村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课务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学校要尽可能的克服困难,有计划的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培训活动。看得多了、听得多了、理论联系实际多了,受到的启迪、感悟也多了,认识也就深刻了,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素质自然也就提高了。另外“走出去”活动要引向深入,即:请参加培训或听课学习回来的体育教师把学习过程中所听、所见、所想与没有去学习的教师进行传达,起到二级培训共同提高的作用,起到了的信息传递和榜样示范作用。听课学习回来的老师,在校内开一节教研课、汇报课或示范课,与同事们一起进行研究。通过“走出去”,切实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请进来”,可以请一些城区或邻近学校的优秀教师来给大家上示范课,进行讲座,也可以进行校际之间的互访,通过不断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2.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体育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注重科学性、技能性、实用性等等。

2.1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2技能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对每项运动都做了课时的调整,也就是单元教学,课时大大的增多了,也就需要有足够的运动技能穿插在教学中,有了正确的运动技能,才能长时间的拥有对运动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果光有兴趣而没有一定的运动技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能,这个兴趣一定不长久。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低水平的羽毛球爱好者和一个高水平的羽毛球爱好者在一起打球,他的兴趣能长久。因为水平低的学生缺少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即使有再高的兴趣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运动是相通的。当运动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协调性、模仿能力及运动能力。我们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具有一定运动技能的学生,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而不是只靠一时的兴趣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兴趣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更好的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及健康水平。2.3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 “跨越比赛”、“平衡比赛 ”、“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4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譬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 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8往返跑等。

2.5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 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续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持续性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从事任何学习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否则学习的效率难以提高。当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好奇,练习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保持、发展学生在体育课中练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障。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通过增设体育比赛的氛围,让农村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毕竟他们展示的机会太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少了。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得到乐趣,从而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指导他们练习的方法,让他们确立经过努力锻炼,就能实现力所能及的目标的意识,使其体会成功感受,从而培养体育兴趣,从一个侧面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逐渐形成。4.重视教学细节

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即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教学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4.1严格执行各项规则制度。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必要的规则制度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要遵守规则同样教师也要遵守规则制度,教师良好的行为会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养成教师要以身作责,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要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则制度,不减量。例如上课着装的要求,教师应首先做到,这样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愿意接受。4.2严肃课堂纪律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是体育课所追求的形式,但不能单纯的为追求气氛活跃,而就放弃必要的纪律要求,对明显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要及时指出,提醒学生注意,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以保证正常的课堂环境。4.3体育骨干的培养

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他们在体育方面有特长,身体素质好,在班级中有影响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骨干,一方面可以学生的领导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发挥学生特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实效性,而且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树立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教学策略得当

教学策略得当与否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6.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运用

根据课程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我们是否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表明: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研究了课程及学情之后的一个灵感,然后再把这个灵感合理设计、实际化。本着教师对学生先前的理解程度,我们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首先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 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 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 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 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

总之,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造出一切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的提高。体育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和水平,为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不断推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平利县三阳初级中学

孙铁斌

摘要: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教学实效远达不到要求。为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也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体育教学

实效

专业化发展

学习兴趣

言:目前,农村中小学目前体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很多体育老师都是非专业教师,所以体育课不知道应该教学生们那些技能,只好在跑完步后让学生自由活动,导致长期下去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课。再加上体育设施器材的缺乏,导致很多内容即使想上也无法上,只好上一些不用器材的内容或干脆就让学生自由活动,长时间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湮灭,导致体育课教学实效性不断下降。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促进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不断推进,已是刻不容缓。

客观地分析教学实效性的一些主要因素,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以及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激发等。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引进,促进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现如今,由于教育资源配备的不均衡,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相当严重,普遍就是其他专业教师兼带体育教学,他们的精力分配不足,再加上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体育教学缺乏正规性、系统性,教学效率低下,就连学生原先对体育学习的一点兴趣也逐渐被消磨,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决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应该是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补充更多的新教师充实农村体育教学力量,让停滞的血液流动起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就我校而言,原先只有一名专业教师,其他几位都是兼职教师,体育教学基本处于随意状态。202_年9月我校引进了一名新教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在两个年轻人共同带动和指导下,其他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被激发教学逐渐趋于正规化,课堂教学效率也在逐渐提高。与之相衔接的各种体育兴趣小组也相继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高涨,再经过课余适当训练,发现了很多体育苗子,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二)立足现有资源,加强培训力度

一方面立足于引进,另一方面应着眼于立足现有资源,加强非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促进他们基本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使之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虽然市县每年都要搞一两次体育教师进修与培训。但是笔者私下认为培训的力度与培训的面还不够,应该再加大。另一方面,教师的培训应立足于“走出去、请进来”,要尽可能的为体育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农村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课务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学校要尽可能的克服困难,有计划的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培训活动。看得多了、听得多了、理论联系实际多了,受到的启迪、感悟也多了,认识也就深刻了,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素质自然也就提高了。另外“走出去”活动要引向深入,即:请参加培训或听课学习回来的体育教师把学习过程中所听、所见、所想与没有去学习的教师进行传达,起到二级培训共同提高的作用,起到了的信息传递和榜样示范作用。听课学习回来的老师,在校内开一节教研课、汇报课或示范课,与同事们一起进行研究。通过“走出去”,切实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请进来”,可以请一些城区或邻近学校的优秀教师来给大家上示范课,进行讲座,也可以进行校际之间的互访,通过不断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体育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注重科学性、技能性、实用性等等。

(一)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激发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二)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 “跨越比赛”、“平衡比赛 ”、“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又由于中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

(四)阶梯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 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续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持续性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从事任何学习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否则学习的效率难以提高。当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好奇,练习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保持、发展学生在体育课中练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障。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通过增设体育比赛的氛围,让农村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毕竟他们展示的机会太少了。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得到乐趣,从而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指导他们练习的方法,让他们确立经过努力锻炼,就能实现力所能及的目标的意识,使其体会成功感受,从而培养体育兴趣,从一个侧面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逐渐形成。

四、.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

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即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教学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则制度。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必要的规则制度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要遵守规则,同样教师也要遵守规则制度,教师良好的行为会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养成。教师要以身作责,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要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则制度,不减量。例如上课着装的要求,教师应首先做到,这样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愿意接受。

(二)严肃课堂纪律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是体育课所追求的形式,但不能单纯的为追求气氛活跃,而就放弃必要的纪律要求,对明显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要及时指出,提醒学生注意,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以保证正常的课堂环境。

(三)体育骨干的培养

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他们在体育方面有特长,身体素质好,在班级中有影响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骨干,一方面可以学生的领导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发挥学生特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实效性,而且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树立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策略得当 教学策略得当与否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总之,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造出一切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的提高。体育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和水平,为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不断推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初探

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初探

【摘 要】《新课程标准》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已成为目前广大体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下。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实效性 中学生

1.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与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长期下去,学生就会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失去体育兴趣。因为普通中学毕竟不是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学校,而我们的学生经过小学、中学多年紧张的学习,身体素质却在逐年明显地下降,有的学生由于体质差病假不断,严重影响了学习。所有这些给我们学校体育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改革教育观念,使所有的体育教学都围绕着如何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来进行,使他们认清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在学习中可以受益,对将来走向社会承担繁重的社会工作也十分有利。体育新课改正是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人的整体素质的改善与提高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他们的健康,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应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

2.转变师生关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阐明了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过程则是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基础上进行的,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人和引路者;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动态过程,这是与以前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体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诚然,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并不矛盾。要实现“教与学”中基本环节的和谐,就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成为实现学生为本的主要保障。体育教师就要设法去引导学生去探疑解惑和创新,也就是说在学生最需要之所、最需要之时去给学生讲解示范和反馈纠正,由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双基。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精讲与多练、讲多与讲少的度。既要发挥体育教师因材施教的个性教学魅力,又要完成当节体育课教学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出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和谐转变。

3.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曾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锻炼方式都是成人化动作,而现代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强调的是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为宗旨,在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提高的同时,以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一方面要让学生张扬的个性活跃在参与运动项目中,在快乐中锻炼、在健康中成长,另一方面也让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指导学生在其从事运动项目之中陶冶身心。在体育新课改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创新性以及张扬个性的情感和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然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使体育课堂更具有魅力、使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在于促进学生乐学、勤于思考,主动参与等方面,能满足学生的追求成功的渴望和追求个性全面发展的向往,进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4.满足学生的成功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成功动机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教师适度地运用比赛法,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力与智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诱发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但是,比赛就有胜负。胜的一方固然欣喜若狂,但屡战屡败的一边谁都会无精打采。没精神就会厌倦,厌倦便会走神,就会影响教学进程,达不到比赛的真正目的。故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使每一组通过努力都有获胜的希望。同时,教师应注意在比赛中,给“常败将军”以机会,比如说调整距离,降低要求等等,使他们也有夺标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他们取得胜利时,要加以表扬,满足学生的成功动机,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而不乱。

5.教学评价要科学合理

评价不仅是一种检测学习效果的手段,它还具有学习方向的指导作用,以及学习信心的激励作用。随着中学体育新课标的出台,在评价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新课程标准评价基本内涵表现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在评价方式上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注重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评定;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重重。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同时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参考体育理论知识笔试、实践测试、课堂表现、进步幅度等,使考核更加客观科学,且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华军.新课标下复合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_(12).[2]赵丽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2_(1).[3]王劲松.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之探讨[J].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3).

第四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根本的就是关注课堂质量、课堂效率——质量和效率筑起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那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如何着手呢?具体措施及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要有效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落实三维目标,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今社会体育热点,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以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体育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练习,这些都是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评判标准,或者说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行动指南,具体来说:要多从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生活经验、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教学目标有效性的最基本要求是:(1)教学目标要正确。老师在设计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挖掘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2)目标设置要恰当。老师不仅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应讲究预设与生成,讲究“最优化”的锻炼效果。曾经看到一些课,一节新操的动作老师示范了又讲解,讲解了又示范好多遍——正面、侧面、背面示范都用上了,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直到临下课时才说:课后要多练练今天教的技术动作。一是造成学的新知识少,二是练习密度不够和运动量不足。无效的预设导致生成低下,这种教学效益太低。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运动的过程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尝试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掌握运动技能,并在亲历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1)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2)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3)体育锻炼小组实行动态编排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是:要创设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如“蚂蚁搬家”游戏的设计、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创设源于体育运动本身的问题情境等。

5、问题的设置要有效

问题的设置既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又要灵活,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无效提问的发生。例如:一个学生练习武术时有突出的表现,老师请他上台展示,完毕,老师就提问了——“同学们,这个同学表演得好不好啊?”“好。”“那想不想表扬他一下呀?”“想。”“那咱们就来表扬表扬他吧。”然后再是学生整整齐齐,拖长声调的“×××,你真棒”,这样,表扬一次学生就浪费掉了多少时间啊!

6、抓好双基、适度训练

抓住运动技能的本质教学是体育教育永恒的话题,学生通过技能学习增强体质,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技能必须形成。时刻应该反思以下问题:通过体育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了吗?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是否得到发展?是否渗透体育的历史文化教育,提高了体育素养。

7、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1)语言要准确。体育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讲解,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例如:体育课中往往涉及游戏方法、规则的介绍,常常发现有些老师在此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出现介绍冗长、顺序或表达错误、重点没有突出等现象,介绍完了学生还一头雾水,游戏活动当然就显得混乱、低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语言表述能力,避免语言不准确,或者是知识性的错误表达,而后去重述或者纠正的现象发生。

(2)语言要简洁。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比如,在侧手翻教学前,老师为了激发兴趣,就忍不住展开了:“你们会翻跟头吗?”学生兴致来了,已经会的学生纷纷嚷着想要展示自己翻跟头的本领呢。师再接着说道:“是啊,尤其是一走到那些草坪上,我们呀,就忍不住去翻上几个跟头吧?其实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翻跟头的,一次要翻几十个呢;我们小的时候可供锻炼的方式并不多,翻跟斗就成了主要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侧手翻和翻跟斗相比,只是技术要求更高、有规范的技术要求而已。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练练,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这时,课堂气氛好像是挺热闹的,但仔细一想,这是否引发的太过头了?!这谈何有效呢!

第五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回顾几年来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每一门学科教师的职责。严格地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有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自身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注意力集中、锻炼活跃、记忆深刻,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教师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然而,根据调查、了解,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很多体育课堂存在着低效率的情况。下面,仅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角度谈谈如何利用学生有限的课堂锻炼时间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一、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而“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具体而言,低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教师将三维目标割裂,教学目标空洞、泛滥,形如一盘散沙,不切合实际;教学内容安排随意,设置过多,没有主要内容,重点不突出。有的课堂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2、在教学形式上,所谓的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的背后,透露出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被动式地进行“讨论”,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更重要的是淡化了体育的本质——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锻炼,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的教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有“温度”无“深度”,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华而不实,极少让人怦然心动。

3、在教学理念上,课堂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

4、在教学态度上,依然存在严重的“放羊式”教学现象……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根本的就是关注课堂质量、课堂效率——质量和效率筑起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那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如何着手呢?具体措施及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要有效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落实三维目标,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今社会体育热点,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以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体育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练习,这些都是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评判标准,或者说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行动指南,具体来说:要多从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生活经验、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应讲究预设与生成,讲究“最优化”的锻炼效果。曾经看到一些课,一节新操的动作老师示范了又讲解,讲解了又示范好多遍——正面、侧面、背面示范都用上了,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直到临下课时才说:课后要多练练今天教的技术动作。一是造成学的新知识少,二是练习密度不够和运动量不足。无效的预设导致生成低下,这种教学效益太低。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运动的过程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尝试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掌握运动技能,并在亲历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1)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2)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3)体育锻炼小组实行动态编排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是:要创设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如“蚂蚁搬家”游戏的设计、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创设源于体育运动本身的问题情境等。

5、问题的设置要有效

问题的设置既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又要灵活,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无效提问的发生。

6、抓好双基、适度训练

抓住运动技能的本质教学是体育教育永恒的话题,学生通过技能学习增强体质,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技能必须形成。时刻应该反思以下问题:通过体育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了吗?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是否得到发展?是否渗透体育的历史文化教育,提高了体育素养。

7、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1)语言要准确。体育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讲解,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例如:体育课中往往涉及游戏方法、规则的介绍,常常发现有些老师在此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出现介绍冗长、顺序或表达错误、重点没有突出等现象,介绍完了学生还一头雾水,游戏活动当然就显得混乱、低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语言表述能力,避免语言不准确,或者是知识性的错误表达,而后去重述或者纠正的现象发生。

(2)语言要简洁。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三、教学理念与艺术——把握前提,增添动力,点面结合1、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自于老师的责任感。只要发现不守纪律的现象,应及时有效地制止,课后及时批评教育,避免养成不良风气。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互管理的能力。课堂上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和锻炼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运动,为他们设置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引导学生欣赏体育赛事转播,在校内经常性的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使他们耳濡目染,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上课时更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行动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在老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

3、点面结合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体育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允许存在差异,不搞一刀切,要努力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体育教育。人先天的体质差异并不大,对待差生首先让他们看到与同龄之间的差距,帮他们寻找问题的原因、学习的方法,教育他们加强锻炼,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也挺“棒”,克服自卑心理,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对于优生,告诉他们不骄不躁,不满足于现状,引导他们寻找追赶的目标,使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进一步让他们理解认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总之,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李家小学

202_年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