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七数学上教学总结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1-104931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5 16:02: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七数学上教学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紧张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七的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另外,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等,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取得了一些效果,具体表现在: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每天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些课用多媒体上比较直观,如:第四章图形的基本认识。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进行阶段总结。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创设能吸引学

生注意的情境。这样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以致用。另外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彻底放手,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的针对问题先自主探究,然后再与同学合作交流,最后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逐步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而且还要适时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并打好基础。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把他们分成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利用星期二、三下午第三节课时间辅导学困生,有问题要问的学生自由来办公室问,或让作业不过关的同学有老师指点、改正。除了老师辅导外,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由一位优生带两到三个学困生,辅导他们完成作业。对于优生,给他们布置书中拓广探索的习题做,或布置课外学习,有问题可以随时到办公室问教师。

5、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科研方面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升初中,有很多不良习惯,特别是在学习上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为此,本学期我制定了《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题,目的是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四、存在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2、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3、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4、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不足,争取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高一数学上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我校实施了教学改革——生本教育。作为刚毕业一年多的教师我很开心刚毕业不久就赶上了我校的这种改革。其实在第一次听到生本这个字眼,觉很茫然。但在逐渐的了解和实施过程中,我渐渐的体验到了这种教学理念下课堂的转变。一路走来,点滴之中,有许多学生带给我的惊喜和亮点,也有一些困惑。

生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师要勇于做积极的旁观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新认识教学,重新认识学生,也要重新认识自己。在此,我想总结下自己在数学学科上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生本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去年,我们一直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上安排一些游戏、竞赛等,尤其是在新概念知识的导入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同时,我们有针对性的反反复复地出习题,并且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解。虽然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甚微,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而郭思乐教授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这学期我们采用了生本教育发现一些原本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慢慢动起来,平时爱睡觉的同学也不那么爱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生本教育要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

(2)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课堂上学生做任务时候,有时优等生表现,众人旁观;合作热闹,出现了浑水摸鱼的现象。

(3)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

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一段时间里,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4)无法掌控课堂纪律(特别是新老师)导致课堂效率低。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这这些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1)前置性预习

所谓前置性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很多教师提前好几天把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但我不这么做,因为高中生的学习量是很大的,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我是利用课上十分钟让学生预习。

(2)小组合作的作用不可忽略。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合作精神,学生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可以解决80%左右的问题,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讲。已经提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证明。学生通过自己与合作就能够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自己探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生本”,其实质就是让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以上是我本学期的教学反思。

第三篇:初二数学上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朱智慧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学校计划和科研室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159班和18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159班整体情况是学生基础较差,优秀生少,后进生占本班的30%左右。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各科作业能按100时按量完成,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上课听讲、作业完成总是应付,不能够主动学习,所以造成基础掌握不扎实。而181班基础好的同学比较多,但还有很多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要在本学期获得进步,则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努力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2、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通过变式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特别是函数一章,利用数形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能力,3、仔细批改作业,做好辅导,及时查缺补漏。

4、成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辅导后进生,同时促进优生,共同进步。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

2、上课时定向要明确,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疑难。点难拨疑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所发展。

3、作业布置要分层,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批改要认真、及时,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

四、培优补差方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选好学困生,做好辅导计划。为其以后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铺平道路,通过每次的测试进一步了解到班上学生的情况,数学的培优补差计划

第一步深入了解基本情况,学生情况分析:综合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第二步制订培优补差目标,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能力培养和数学素养上(分析、解决问题迁移能力,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上。

第三步培优补差基本思路及措施: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每周进行一次测试—“周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四)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一、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二、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三、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四、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五、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六、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159班

优生名单:吴慧敏、袁林权、曹磊、陈俞地、肖倩、晏慧娟、罗涛、唐慧新、曹文宾

后进生名单:胡清贵、肖旺锋、李雪星、刘英、黎丽娟、曾志文、袁宇豪、李旭骄、罗琨、袁兰星、李敏、181班

优生名单:袁宇喆、刘湘林、袁颖琪、袁民智、王争妍、廖佳音、伍晔珂、付笑晗、曹小馥

后进生名单:杨智豪、李绍坤、李家、朱子豪、邹嘉星、杨尚霖、童丽娜、游新俊、肖育元、阳媛媛、伍小鹤、方奥、罗敏

五、教学进度安排

初三数学

1、第1周至第4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5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3、第6周至第10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4、第11周至第13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第14周至第16周: 第三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6、第17周,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初一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五课时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八课时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十五课时

期中复习及考试五课时

第四章多项式的运算十课时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十二课时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十课时

期末复习及考试十课时

第四篇:高二数学上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关于高二数学上教学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

高二上学期就要进行文理分班,所以高二的教师重点要把握清楚,同时还要把高二上学期的教学计划制定出来,在有序的计划进行工作才会有更好的收获。下面是高二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是侧重基础知识提高整体学生的知识为重点。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 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新的学期是新的起点,新的希望。通过这份高二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我相信自己在本学期一定能够将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带上去,我相信,我能行。

第五篇:六数学上教案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安排:3课时

⒈位置与方向㈠1课时 ⒉位置与方向㈡1课时 ⒊练习五1课时

第1课: 位置与方向㈠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一)]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3.组织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一)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第2课: 位置与方向㈡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二)] 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了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亲历问题分析、解决过程,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四、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知道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画出示意图,知道了物体的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第3课: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5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描述路线的方法和画路线图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在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怎样描述物体的移动路线?

(3)根据描述画路线示意图时要注意什么?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教材上的方伴图,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练习时先让学生将观测点的“十”字坐标图放大,再进行测量。2.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这道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3.出示教材第24贾“练习五”第4题。

提问:要知道小刚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操作测量后,继续提问:那学校又在小刚家的什么位置上呢?

小组活动: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其他几位同学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再说一说学校在这几位同学家的什么位置上。

把你的发现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4.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7题。

这道题是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在平面图上标物体所在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5.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这道题是将数对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相结合,促进知识间的联系。6.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并交流获得的信息。

根据路线图,让学生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教师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交流,再填表格,最后汇报展示。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第(2)小题,然后交流汇报。7.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0题。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8.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1题。

组织学生先理解题目意思,再进行设计,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不仅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还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同时在描述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化的。

板书设计;

方向

确定物体位置

距离

位置与方向

(一)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

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方法

七数学上教学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