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美术课堂下的生本教育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11-893426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31 11:42: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美术课堂下的生本教育

美术课堂下的生本教育

作者信息:姓名:马菊 性别:女 年龄:30岁 职称:二级教师 学历:本科 学位:学士 单位:绥德县教研室

摘要: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新的美术教学理念指引我们教师将走进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更新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的时候,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这些技法,当这些技法没有一个好坏的标准以后,当孩子们创作出一套自己的绘画技法后,将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到具体教学当中,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生本教育 理论依据 问题与方案 内容:

在课改的洪潮中,各类课改书籍也应用而生,作为一名教研员,阅读书籍是提升自身能力最好的、最快的、最实用的途径。可在面对众多的书籍,难免眼花缭乱。课改怎么改,怎么改最好,最有效,随着阅读疑惑却越多。年前领导推荐阅读郭思乐教授写的《生本教育》,起初不以为然,该不会又是一个唱高调的,说得好,可行性却不大的吧!抱着学习的态度——“翻翻”,可渐渐地入迷了,心中的疑惑,逐渐烟消云散。生本教育这一教育模式的创始人是郭思乐教授,他提出目前教育的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那么生本教育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在美术课上又是如何开展的呢?我在研修中有如下见解:

一、“生本”理论的依据

1、先教后学——先学后教,课堂主体的转变

美术学科在整个义务教学中,一直以来就是个小学科,每周一次课,课上画点画,做点手工,玩一玩橡皮泥,没有课下作业,也不用参加任何大考,所以很容易被学生、老师忽视,但如果我们把美术以生命为本来看的话,却是关系学生一生审美素养的关键学科,它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新的美术教学理念指引我们教师将走进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更新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新气氛。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大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人士”。在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学会把讲台让给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2、以人为本

“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这一理论对于美术教育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它有利于教师向学生传播各种美术知识,另一方,由于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可以促进学生将美术与自身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本教育的亮点

1、能够使学生重返童年时代的自由

我们都知道,人在婴幼儿时期由于什么都不懂,外界对于自身的约束也就少了很多,因此他们能够自由自在的将自己所想所感通过绘画这一方式来表达出来。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约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感想的描绘,比如学生今天心情很糟,他认为太阳应该像自己心情一样成为红色,但是老师说天是蓝的,你画的不对,这就约束了学生。长期下来,学生们对绘画的兴趣也就减少了很多。而生本教育模式重新将绘画自由权交给了学生,当学生可以任意的绘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时,自然就会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2、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中包含着许多技法及理论,学起来都非常的枯燥和乏味,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会讲这些技法与理论当作重点传授给学生,例如过分的叫学生记忆某幅名画的作者及产生背景等。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们渐渐的开始抵触美术课。而生本教育模式下地美术课就不是这样的了,由于它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的时候,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这些技法,当这些技法没有一个好坏的标准以后,当孩子们创作出一套自己的绘画技法后,将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在老一代人们当中的评价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这幅画与你所描述的对象是否相符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是否像。这一标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画的很好的画给别人看会因为自己画的不像而被否认,于是就会出现几种不好的结果。而生本教育本身就是以学生这个个体为主的,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心中对所描绘事物的好坏标准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可以随意的将自己描绘的事物进行任意的夸张,只要自己认为好看,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是一幅好画。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自然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生本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生本教育在目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美术课程不重视导致不使用生本教育

中小学作为一个人生教育的过渡阶段,处在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一方面,孩子们由轻松到了学校变得累了起来,他们不得不为繁杂的作业而操劳,同时还不得不接受更多的新知识。这使得孩子们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很不充分。美术作为一个“副科”,在老师心中并不占什么重要的地位,因此他们不认为应该将生本教育模式放臵在这样一个不重要的学科当中,他们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应该运用到重要学科当中,这就使得目前生本教育在美术课题中开展的并不顺利。

(2)学生缺乏主观意识和创造精神

进入中小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不断增加,加上家长望子成龙的希望度过高,导致孩子们对待学习已经没有了什么兴趣可言,这时候,对待美术这样一个课程,一方面,学习好的孩子会把它当做一门不重要的课,因此他们就不会好好的学,而另一方面,学习不好的孩子哪一门课都不会太喜欢,时间久了,孩子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也就减少了。

(3)学生自学能力差

自学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生本教育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中国初中生普遍存在自学能力太差的现象,这一现象对生本教育的开展带去了很大的阻碍,由于学生们自学能力太差,老师在实施生本教育模式时,其效果和作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差成为目前美术生本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问题。

2、生本教育在目前美术教育的解决方案(1)提高对美术课重视程度

美术教育最高目标是实现终身美术,美术课上能教给学生的东西毕竟有限,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实现了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而要达到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的目的,要求学生与老师间有融洽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教师要有与学生平等的角色意识,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进入课堂,教师就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的拘谨心理。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等教学活动时,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重视美术的调节情绪、愉悦心理的作用,要照顾到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及主动精神

美术课堂上,不应该只有老师一直在做示范与教课,更应该有学生展现学习成果的瞬间。教师应该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对学生问题的疏导上。应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老师示范之后,主动自学,自己思考完成该项活动的技巧,对于没有明白的地方,鼓励学生主动询问老师。而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角度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这样才能给学生继续自主学习和长久学习美术提供动力。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或方法存在建议的,应鼓励学生勇敢提出,美术课堂应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主宰,共同讨论,共同商定上课能容,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3)提供学生自主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会局限于教学经验和教学科目,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有限,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沉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这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涉及面较广,思维活跃,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让教师意外的好方法来。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中,要积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给予足够的参与时间,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

对比之下,美术课堂其实早就运用着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这正是学生们为什么喜欢美术课,而有些厌烦语文、数学等科目。总之,生本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强调解放学生长期以来被教师的压迫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自提出以来深受社会各级教师的喜爱,许多教师都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到具体教学当中。美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当中的一个必修课程,我们有必要让生本教育来完善美术课堂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思乐

2、《坐看云起时》汕头大学出版社 作者:生本教育体系研究课题组

3、《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思乐

第二篇:美术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美术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宜宾市第六中学 罗晓亮

一年一度的生本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不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就美术课而言,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个坚持。

一、坚持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

实施“生本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坚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声、形、色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模拟逼真的文本环境,唤起学生头脑中表象的完整性和鲜明性,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原有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学美术八年级下册《敦煌莫高窟》时,考虑到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敦煌莫高窟,更难于体会当时古人的情景,对于赏析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逼真的文本环境,唤起学生头脑中表象。同时课件也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具体表现在:第一、课前播放《纪录片——敦煌莫高窟》,通过视频图象,让学生置身在当时的情景中;第二,课件出示洞窟壁画、雕塑等让学生能直观理解,老师从中引导感悟古人的智慧与艺术气氛。因此,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升华了学生情感,较好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纯粹为教学服务、为教案服务,而是为学生的学、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坚持课后教学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生本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坚持课后八问能取得了很好效果: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吗?对这节课学生感兴趣吗?学生掌握得如何?有哪些收获?我是如何引导学习这节课的?有没有比这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节课哪里还需要改进的?学生对这节课有什么建议? 以上八问也可以做成表格,每节课后自己如实填写,这样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美术生本课堂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长,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我们只有尊重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运用生本理念,把准主、导关系,突出主体作用,才能探索出灵活的适合美术教学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202_.1.8.

第三篇:生本课堂 幸福教育

改革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淡化分析性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感悟,受到熏陶,培养语感。所以我校提出了“自助课堂”教学模式:

师:开课生趣

新课求新

思考激活

讲评精当

练习生巧

结果引申

生:进入情境

自主质疑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自测反馈

拓展创新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惊喜地看到这样的自助课堂,摆脱了老师的繁琐分析,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思考,畅所欲言地交流展示,充分张扬了孩子的个性,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在践行的过程中我也充满了疑惑,对这样的语文课堂学习进行了不断的反思:

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哪些语句描写得很美,写出了什么?请选择你喜欢的语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们没费多大力气就把喜欢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然后请四人小组在全班交流,每个孩子说一个句子,说完就学习完毕。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写出颐和园的美,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和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过多追求学生的“自主”,放手让学生随意讨论、任意发挥,面对学生毫无边界的信息反馈无从下手,造成课堂目标不明确甚至学生牵着教师走的现象,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的前面,当学生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伍的中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自主但不放任,自主但不随意,自主也不等同于自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担当起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那么如何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牵着学生鼻子走,也不跟着学生走,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和探索总结。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课堂中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我们也很高兴地听到了许多孩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问题,孩子们对于自己提的问题总是那么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交流。比如在《巨人的花园》一文中学生就提出:巨人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到花园里玩?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为什么心里感到火辣辣的?在《小木偶的故事》中提出:老木匠为什么给小木偶刻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后来小木偶的头为什么疼得越来越厉害,还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呢?学生通过主动地思考和讨论,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体会了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有时学生也会提出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甚至问题和课文内容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因此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提问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反复地训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质疑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不理解的思想内容、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问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艺术技巧、围绕写作思路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那么是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学生质疑呢?我认为不是的。许多写景的课文,比如《颐和园》这篇写景的文章,学生就内容就很难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而重点却在于通过美读去感受颐和园的美和语言的美。因此,是否需要自主质疑,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合作学习”目前被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但是,一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些主观随意了,没有做好事先的预设;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的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马上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还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和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没有实在的意义。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长处和优越性,也有它的短处和局限性,叫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单一地只使用某一种教学模式,更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某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要区别情况,灵活对待,常教常新。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努力做到:科学选用,巧妙组合,刻意出新,自成体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生本教育课堂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模式

我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生本教育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一、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

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起点要低,要求简单,形式开放。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1、“低入” 是指教学的起点要尽量低一些,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学的关键。“低入”,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找到成就感。

2、“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或者难度较小,而是设计的环节简单,要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他们去发挥。

3、“根本”就是核心,即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理科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文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对语文教学,要问“阅读推进了没有”?对数学或理科教学,要问“根本抓住了没有”?对英语教学,要问“活动形成了没有”?

4、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就是把它灵魂化,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达到深思高出,是整个备课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产生巨大的学生学习的空间。

5、如何做到简单根本:抓住核心。核心指的是:核心内容、核心环节、核心思想、核心技术以及内容、环节、技术、思想的核心——感悟

6、“多做” 多做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人可做,即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二是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即通过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7、“深思”就是在 “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是指学生在多做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把知识深化,构建成认知结构。

8、“高出”就是有收获,是前置性学习的质量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班级交流,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四、总结和巩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展示汇报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拓展延伸。分组需注意:①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②选好组长、明确职责;③培训组员:学会分工,学会表达;④给小组个性化命名;⑤最好语、数、英等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学习习惯培养

1、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

2、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

3、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5、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6、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培养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7、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8、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原则);课堂上应该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第五篇:生本教育课堂听课心得体会

听了xx小学的生本语文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有许多感触,这节课是基于“生本教育课堂”的背景下开展的,下面我结合本次“生本教育”理论培训所得的理念,谈谈我听完这节课后的看法和感受。

一、教师树立了“生本伦理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1.教师的动作、语言都处处体现着关爱和期待。

课堂上,教师得体大方、亲切随和,尊重学生,平等友好,课堂弥漫“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息。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找出一个小组到前面来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前面小组中的成员说:“谁来给我补充”,“谁来与我交流”,下边的同学主动站起来与上边的互动交流。这种形式非常自然,学生学习的过程完全是学生在安排处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学生的情绪愉悦、思维活跃,不受传统课堂束缚。

从课堂的表现上看,学生生性聪敏、活泼好动,个个都乐于表达、勇于表现,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是学生自己到前面展示课件环节,自己展示,自己表达,下面的同学倾听得认真,补充得全面,整个课堂完全是在一种和谐、轻松、自然、淳朴的环境下获取知识和能力,可以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在传统的课堂上是很不多见的。多

3.课堂气氛活跃,闹而不乱。

学生能够举手征求前面的学生同意后再回答问题,课堂动静结合,老师调控自如,大胆追问,升华课堂内涵;课堂上没有限制,没有权威,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只有学生积极思考、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师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学生投入和陶醉于愉悦的课堂。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都没有离开文本,各抒已解,穿透力极高。这种宽松的教学形式势必带来一种课堂教学的革命,这样的课堂还原了自然、淳朴的课堂本色。

二、教师做到“以生为本”,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1.教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

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创造情境、引导提问、组织活动、倾听疑问、需要和想法,选择学生喜爱和有效的活动。教师课前给学生时间充分利用生活知识、课外资源,完成前置性作业,为课堂学习做铺垫,为创造有效的课堂提供条件。

2.前置性作业设计精当

教师的前置性作业设计精当,体现了大思考的观念,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后,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有效的讨论,然后一个小组成员全部到前面展示成果,互动生成过程完全由小组与个人,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全班,小组与教师的几个版块交融互动生成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的生命火花不断地撞击。

3.体现了大阅读观念

大思考、阅读、大活动,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理念。在这节课,教师要求学生汇报前置性作业后,便展开了大量的相关的阅读内容,这在平时的课堂,我们很少见到,比如:让学生把阅读的到位整本书,整篇文章都带给大家看,让学生在欣赏中加大阅读量,指出阅读的方向,获得阅读的方法。

4.课堂的生成由学生完成以往的教学,大多是教师牵着学生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喊的口干舌燥,但生本的课堂把功夫放在课下,课上教师显得十分轻松、十分快乐。学生在互动生成中代替了教师,喜欢和谁交流就让谁交流,喜欢与谁互动就和谁互动,喜欢让谁补充就让谁补充,生与生、组与组、组与班不断地滚动前进,把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5.教师放收结合,升华得体

教师在课堂上显得轻松,但并不代表教师一切都放给学生,特别是对文章理解不深,问题不明,困惑不解时,教师及时调整,大胆设问、组织方法,放得开,收得笼,让课堂大放熠彩,让听者畅快淋漓。

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课堂的氛围比较活跃,甚至是无拘无束,大部分学生在课堂的每个环节有部分学生倾听得不专心,有搞小动作的现象,这样发展下去,是不是对差生不利。

2.学生在课前已经自主认真学习了教学内容,是不是所有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制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呢。假如课前准备得不好,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发言权,课堂的主动权也就随之而去,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就不足。

3.教师组织课堂时,提问可能随意性的多,问题很难做到层层深入,知识的传授也带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当然也会有“生成”的知识,但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形成不很完整,结果可能无法产生“正向迁移”的良好效果。

4.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较强,根据学生的反馈可能要随时运用教学机智改变教学设计以适应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学内容未必能够学得到位,教学目标在特定的教学时间内也未必能够很好完成,教学进度自然受到影响。

5.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资源跟进不上去,也是生本课堂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学生的资料少,家长的文化水平低,教师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质量就会差,当然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解决当前这个问题,是值得大家研究的课题。

6.教师的生本理念低下,要加强培训才能完成,特别是一些学校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领导克服挫折与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不够,也会影响生本课堂的推进,如何做好培训,如何全面开展,是摆在当前教育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美术课堂下的生本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