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论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前景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1-64945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2 01:53: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前景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和途径

坎墩街道小明星幼儿园

胡雪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以极强的渗透力融入了人类生活中的每个领域,例如在教育、图书、娱乐、艺术、金融交易、建筑设计、通讯等等都有体现。多媒体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幼儿教育中。多媒体可以运用在辅助教学中,可以启迪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的了解世界,接受新鲜的知识。所以,在未来的幼儿教学中,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课堂设计,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便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幼儿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教育;教学

在我国,多媒体辅助教育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近20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在近几年,多媒体辅助教育已经普及到幼儿园,这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教育事业新的里程碑。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其体现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而且极大的肯定了多媒体在辅助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幼儿在启蒙阶段得到多媒体辅助教育,有利于开拓幼儿的思维领域,感知科学技术知识,可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

一、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录像机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所具有的交互功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生文图并茂的,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并且可以立刻做出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创造优美的教学情景,提供多样的知识内容,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

(一)多媒体激发幼儿兴趣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当我们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辅助教学系统中时,就大大的改善了辅助教学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从而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课件往往是动态的,同时伴随音响效果,能一下子就吸引他们的注意,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中班幼儿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是不集中的,给他们讲课常常开小差,即使在游戏前给他们讲游戏规则也是一样的。他们常常不听话,使活动很难顺利的进行。例如原来做《小青蛙跳荷叶 》这个活动,孩子们往往对老师游戏前谈话引题不感兴趣,很难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经常要花很多的时间来作游戏引入部分,打乱教学计划。可是自从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切变得很轻松,先在多媒体上演示一遍《青蛙过河》的游戏,很多孩子就会被游戏吸引,从而可以很快的把幼儿带入游戏中。

用清晰、动感的画面来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理解关系,建立表象,化解难点,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活跃氛围,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减轻老师的压力,是老师有跟多的精力可以注意每个孩子,使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多媒体优化教学

多媒体可以制造很多美妙的教学情景,它视听兼备,而且色彩绚丽。它能补充很多学习的内容,打破多种限制,是苍白的言语无法可以比拟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生文图并茂,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理解新知识,幼儿更易掌握,从而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多媒体计算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的灵活,可以随意的交换界面,快速的打开所要的界面,其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机、录像机因倒回播放而中断教学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影响幼儿思维等弊端的发生,这样就可以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幼儿可以通过电脑显示的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向,在清晰、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动感的画面中帮助幼儿发展规律,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动画技术迅猛发展年代,动画技术可以很轻松的表现出日常生活中某些幼儿无法亲自感受的事物,而且可以在动画中添加很多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多媒体提供多样的知识内容

有很多的优秀的影视作品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对幼儿来说,动画作品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很多爱憎分明的动画形象就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形象,老师可以适当的幼儿加以引导,对他们进行教育,其效果可是比老师的简单而又枯燥的说教要成功的多。

老师可以就动画片中某个情节,某个动作而对孩子加以引导,让他们讨论这些行为的对错,让他们表达对这事的看法并且乘机对对他们进行教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幼儿自己意识到某些行为大家都是喜欢的,某些行为大家都是讨厌的,只有当他们自己意识到以后,他们才会在对老师讲的道理加以认可,才会做出正确的行为,不去做不好的事。这样比老师在那夸夸其谈而有用的多,而且比老师在那苍白而又空洞的讲要更容易听进去。这样不但对幼儿进行了思想教育,而且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也许他们的表达方式是稚嫩的,但是只要对他们的发言加以鼓励并且细心的引导他们,就可以慢慢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利于幼儿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滋长

当人类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相互较量成为了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更是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能快速收集信息,获取重要信息逐步的成为了当代人不可或缺的一个素质,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需要和可能,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儿童的学习能力非常的强,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幼儿更快的了解这个世界上新的事物,幼儿越早的接受新事物越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成长,有利于他们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孩子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信息素养得已潜滋暗长。这对正处于学龄前的幼儿有着深远的意义。孩子是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使我们的未来,这一切的一切都迫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使我们对幼儿教育进行多媒体教学。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幼儿多媒体教学必将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

二、多媒体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育的意义非常大。而在实际幼儿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也展现了无与伦比魅力,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素质类、语言类、还是科学教育类,都将它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素质类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作用

“让幼儿喜爱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美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塑造的可视的形象可反应客观事物,是一种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通过幼儿美术,来窥视幼儿内心世界,了解孩子个性、爱好,还能观察幼儿智力成长状况,发掘幼儿的潜能。

传统的教育往往是依样画葫芦,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刺激不大。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生动直观的动画会让孩子目不转睛,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幼儿创造的火花。利用多媒体产生的形象生动情景,有助于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开拓视野,接受到新异的信息。运用多媒体能使绘画中孩子们发生了出人意料的设想,给幼儿很大的启发、点拨,使幼儿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创造能力。

(二)语言类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作用

现在的语言教学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我们都知道在传统语言教育中通常通过几幅图片、几张画的教育方式进行,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现在幼儿的需要了。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结合在一起,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极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生动的动画与多变的表现,将抽象的文字知识形象化、兴趣化,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语言交往,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体现了其极大的优势。比如其中一节课的内容《白雪公主》,当活泼有趣的动画形象一出现时,立刻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老师的提问,立刻引起幼儿仔细观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简单归纳后,轻点鼠标,轻柔的音乐飞入屏幕,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并朗朗读出。故事的学习,运用了六幅动画课件进行,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启发幼儿自己根据动画课件,构思、讲述故事情节,这样给幼儿充分的想象、交流空间。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编出了一个个内容各异、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故事内容。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教学的重点。整节课环节紧凑,密度适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幼儿始终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幼儿园语言教学主要目标是幼儿通过语言、思维来掌握情节,理解作品内涵。运用多媒体进行语言教学正好能达到这个目标。

(三)科学类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作用

科学教育对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时期进行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因儿童的理解有限在,他们往往无法理解。

传统科学教学来看普遍采用添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灵活性强,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探索、讨论得出合理的原因。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三、总结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幼儿园实行多媒体辅助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将就其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推动当前幼儿园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造条件。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信息化进程,更好地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教育者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优化教育活动内容、情境、过程的优势,提高教育活动效率。多媒体辅助教育有助于全面了解儿童,促进幼儿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这要求我们广大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把计算机应用与所教的学科进行整合,进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手段。为祖国培养健康,活泼具有创新能力的幼儿是我们广大幼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1].《幼儿教育学》.柳阳辉.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祖国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未知,周口

新闻网

第二篇:幼儿园多媒体教学

神气龟多媒体教学

成就起跑线上双动力

早在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计算机从娃娃抓起”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整体计算机水平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而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中,神气龟以其鲜明的多维教学特色,互动式教学体验,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三方认可和一致推崇。

终结灌输式教学时代

神气龟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动学习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这一直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崭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神气龟推出的系列教程,涵盖了日常教学的五大板块,即:社会、科学、艺术、语言、健康,还有互动阅读识字、美术等特色附加功能。神气龟教学以情景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性格特点,细化了教学细节,并以独得的赏识教育带动孩子的成就感,使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全面发展,全面调动学生心、脑、眼、口、手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扩展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资源。

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神气龟对当今传统教育模式的重大突破。多媒体时代,如何发挥其迅速、准确、全能的媒体特色,和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研究课题。

神气龟教学成果引起业内关注

实力发展打造教育旗舰品牌

神气龟通过多维教学体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水平,为国内的多媒体教学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他的教学成果,同样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在2013年1月24、25日为期两天的海南省多媒体教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对神气龟教育模式表示了浓厚兴趣。北京空直蓝天幼儿园、深圳艺鸣幼教集团、海南山高幼儿园、海口一八七医院幼儿园等相关负责人,对神气龟教学进行了观摩学习,并给与了高度评价。

神气龟电脑多媒体系列教程,是由深圳育苗合阳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幼儿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主要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推出的一款崭新的教学软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一反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带来的诸多弊端,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在教育市场化的今天,教育品牌已经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教育品牌化的道路上,神气龟已经以自身不容置疑的实力,成为业内的领军品牌,通过多元化、活泼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多媒体与课业内容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的规范化、集约化、全能化。

第三篇:2011—2012学年开展多媒体教学总结

2011—2012学年开展多媒体教学总结

义兴镇南关小学

今年,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多媒体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功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近一年来,我校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的成果。

第一,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通过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的运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运动等感官都积极参与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思维难度,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的传播变得浅显易懂,直观形象。

第二,多媒体教学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迅速直观地接收到大量的相关资料,既避免了以前的空泛讲解同时又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速度的局限性限制了课堂的信息含量,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果。

第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更好地展现教师的才艺和想象。教师在备课方面有好的方法、好的设计,在传统教学中,有时是无法做到的,而现在有了多媒体的运用,就能轻而易举地办成。

第五,传统教学中信息的传播依赖于老师的语言和板书,但教师也有疲惫的时候。而课件教学中影音媒体的应用却大大调动了课堂气氛,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使教师更多的注意课堂内容的组织和讲授,注重教学环节的把握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改变,它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止事物动态化,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去感受、去理解政治理论课中所阐述的道理,往往取得强烈的感染效果。

但多媒体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本来采用传统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两节课,有的教师为了某些特殊原因,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而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基本一样。相反教师则忽略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

总之,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各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合理使用多媒体.

第四篇:论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论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绿色食品十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变化,以无污染、安全、优质为基本特征的“绿色食品”在我国诞生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基本做法和目的是:通过对产地生产环境的控制,通过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其它化学合成物的限制,一方面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提高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1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绿色食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绿色食品已成为优质安全食品的代名词。可以说,绿色食品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经济成长和市场化改革的成果之一。

目前,绿色食品产品开发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区,产品大类包括粮食、食用油、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类产品、酒类和饮料类产品等,其中初级农产品占30%,加工食品占70%。截至2001年6月底,全国共有2000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吨,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5000多万亩,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除了国内市场消费外,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国家。

在开发绿色食品过程中,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造了由质量标准、监测检验、商标管理、组织服务组成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以“标准体系—质量认证—标志管理”为主线的运行模式。

目前,规范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已颁布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30个省区和直辖市委托了38个管理机构、9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机构、56个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系统;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订了一批绿色食品技术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商标在日本和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绿色食品的发展在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理念、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加强了与国外政府、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都对绿色食品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和肯定。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深入实施,绿色食品开发进一步受到各地的重视。许多省、区、市政府把发展绿色食品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在宣传发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机构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力度,绿色食品开发对促进各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民增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同时,国内著名的大企业也积极开发绿色食品。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超过15家,在国家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34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

探索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新途径

常规农业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九十年代以后,在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农业发展计划和模式。尽管名称不同,但取向是一致的,这就是,建立和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和管理系统,提高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给数量的情况下,优质和安全是两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产品优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通过市场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完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的安全性则主要需政府引导和强制,特别是产品标准建设、认证和检测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要。

绿色食品开发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载体,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主动地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二是执行“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约束和规范生产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三是通过质量认证和商标标志管理,强化企业和农民的市场品牌和质量信誉意识。

绿色食品强调生产、加工、贸易过程的标准化和各环节的相互联系,以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形象面对市

场,组织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开发,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农产品和食品名牌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表面上看,开发绿色食品的作用是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和过程安全性控制和产品洁净度控制,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而更深层次的作用和长远影响是通过运用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标志管理、市场品牌形象等,有效地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其示范和带头作用对提高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尽管相对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的开发规模还很小,但这项工作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从国内来看,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收入增长引发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1990年到1999年,城乡居民收入从904元增加到1571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恩格尔系数从60.3%下降到49.3%。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的肉、蛋、水产品消费量与九十年代初相比分别增长了19.4%、76.8%和55.1%,而在这10年间,绿色食品产品也由127个增到1360个。

二是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引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开发绿色食品成为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长,急需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在保证供给总量的同时,重点将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许多省区都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绿色食品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

三是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推动绿色食品的发展。1999年,中央作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重点是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环境污染程度较轻,具有适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自然条件,但是缺少技术和资本。1999年,西部10个省、区、市共有107家企业开发了248个产品,分别只占全国的15%和18%,这说明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潜力很大。

四是加入WTO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深刻影响,发展绿色食品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加入WTO后,许多不占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从根本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发展绿色食品,一是有利于促进标准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有利于扩大产品出口。从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看,常规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转变的速度很快,其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绿色食品兼顾了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特点,并结合了我国的国情,无论是从资源状况、技术条件等因素分析,还是从市场接受程度来判断,绿色食品更具有现实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性。

根据对以上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质量与发展”将是绿色食品事业今后面临的两大主题,全面加快这项事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推动,又需要市场的拉动。也就是说,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地支持这项工作,在政策、法规、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绿色食品工作本身要通过完善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管理,巩固产品质量信誉,吸引更多的农户、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地参与,稳步扩大产品开发规模,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五篇:论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论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考号:姓名: 内容提要

随着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信息资源与信息处理成为我们政治、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信息化程度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知识、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今天,政府就可能由于不能及时、准确、足够、有效地获得信息而难以有效地运行,造成决策的延迟或失误,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坚持为战斗力建设服务的总原则,以人员管理为重点,以纪律建设为核心,真正做到服务“打赢”、保障“打赢”技术“打赢”聚焦。

正文

电子政务的实质就是政务信息化。政府是社会的最大信息处理组织,政府治理的过程便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处理的过程。集中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的行政效率,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

二、加强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消除官僚主义;

三、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实现开放式政府;

四、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带动社会信息化;

五、精简“文山会海”,节约行政开支;

六、促进政府廉政建设,强化社会监督;

七、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众的参与;

八、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社会安定及提高工作效率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掀起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从美国的“第一政府网站”到日本提出的“电子日本”宏伟蓝图,电子政府的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月强大,整合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在各个国家中,美国电子政务建设是起步最早的同时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是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从1993年,克林顿政府在建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时,就提出应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克服美国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构建“电子政务”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直到美国布什总统签署了《2002电子政府法案》。按照该法案,美国将建立一个电子政府基金,头一年——2003年这一基金将被投入4500万美元,到2006年增长到1.5亿美元。此外,还将建立一个新机构“电子政府办公室”,以便对电子政府基金进行管理。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时候,美国电子政务工程的金额之巨、规模之大令人咋舌。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正在一步步落实布什前任克林顿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美国竞争力”的理想。由此可见美国对电子政务的重视性,而与此同时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实现政府信息化,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1180亿美元。在对居民和企业的服务方面,政府的200个局确立了3000条服务标准,作废了1.6万多页过时的行政法规,简化了3.1万多页规定。在美国,全国雇主税务管理系统、联邦政府全国采购系统和转账系统等网络的建立,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而且提高了政务透明度,堵住了徇私舞弊的渠道。这些成效主要缘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政府的建设从新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角度,重点探讨电子政务促进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等问题。围绕融合与创新这一主题,报告分为七部分,在总结过去一年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总报告总结了自2002年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电子政务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认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融合与创新是推动电子政务迈向新阶段的关键。报告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电子政务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的进展与趋势,内容涉及电子政务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及其标准规范建设等诸多热点难点问题。报告第三部分围绕电子政务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讨了电子政务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企业发展以及民族IT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报告的第四部分介绍了电子政务推进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电子政务外包模式、电子政务绩效管理机制等问题。第五部分围绕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介绍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移动政务以及标准规范等问题。报告第六部分围绕公共服务,介绍了审计署、林业部、农业部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行业领域电子政务建设的最新进展。第七部分介绍了北美、欧盟、亚洲等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最新动向。另外,附录中的2009年电子政务大事记对中国电子政务领域的重要事件做了较全面的记录。在我国据有关人士分析,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入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会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全国80%的政府部门实现办公信息化,3000多万公务员中60%配制PC/NC,需要1000亿元。按硬件和软件的配比4:1计算,购置软件需要250亿元。全国2500多个县,600多个市,4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以及近90个国务院部门的局域网、传输网建设,需要550亿元,这样大体算来应该在1800亿到2000亿之间。还有一些不可预测的项目,总金额预计将会达到1800至2000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不需要全部由政府投资,中央各部委由财政部拨款,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则根据地方财政情况进行支持,其中富裕的省市应该自筹资金,而且大部分资金应该来自社会。之后,在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网络运行和维护更新等方面,加之“十二金工程”的纵向和横向铺设,政府部门也有将近500亿的资金投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行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建立起电化的政府管理体系,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和管理创新。我国领导人在发展、建立电子政务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只有这样中国的各方面建设才会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安宁发展会得到巩固。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展望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出现这样一些主要趋势:

1、设立政府CIO;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都说明,电子政务必须实行法人负责制。对于投入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应

当有人对其承担法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人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无法减少或防止投资风险。电子政务的法律责任人就需要CIO(首席信息技术主管)来担任。总报告认为,当前,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应紧紧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强化统筹规划,突出服务上网,推进共享协同,完善发展环境,努力把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融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各个方面,促进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一)、引发政府管理观念的变革。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将使政府部门的管理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像所有的改革一样,电子政务要求改变官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部门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方式。

(二)、重塑政府的业务流程。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

(三)、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从政府业务角度上讲,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四)、重构政府的组织结构。将政府组织看成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是当代政府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融合型政府,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官僚制政府,而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形态应该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产物。电子政务将使得政府纵向结构趋于扁平化而横向结构趋于整合化。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向

客观地讲,电子政务这个公共产品并不能完成行政管理的全部功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电子政务构建的网络平台只是拉近了政府与公众、管理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在行政管理的范围内架起了政府同社会方方面面的便捷而可能的沟通渠道。

但是,电子政务功能的实现最终还要落实到传统政府的人、才、物、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基础上来实现。这就是说,电子政务这一先进技术手段与行政组织机构的结合,要发挥其理想的效益,还必须探索创新行政管理的路子。

(一)、行政管理的创新导向:无印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

电子政务的实施增加了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加强了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程度,使社会能够全方位地对行政活动和行政人员进行评价、监督和考核,使行政决策更为直接地置于社会舆论的评判之下,这种开放公开效应要求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必须迅速回应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说,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的创新导向是无印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

无印政府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拉塞尔·M·林登指出:“为了实现无印政府服务仅有机制是不够的。一旦职能壁垒被取代,管理人员需要基础结构来支持‘随时随地’的无印服务”。无印政府这一政府形态内在地要求加强政府与顾客之间在信息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以达到提高顾客的参与程度,满足顾客的求知需求,使顾客获得最大限度满足的目的。

(二)、“管制型政府”到“服务管理型政府”

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业或公众围绕政府部门转。企业或公众要办一件事,必须了解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权限、处室分工,然后一个个部门跑,来来回回反复报批。结果管制型政府大行其道。

随着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政府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方式也得以改变,服务比以前更快捷,对公众意见和需求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电子政务的外向型信息服务功能利用高效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将政府信息快速、方便、廉价、准确地传给社会公众,减轻公众为此需要付出的经济和时间负担。也就是说,电子政务的推行,内在的要求政府职能从管制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

(三)、推行电子政务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互动

电子政务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也不只是简单地将现有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或网络化,而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改进的重大创新,本质上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行电子政务必须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其互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电子政务的推行,将不断改变政府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

2、电子政务重塑政府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但是也许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都滞后于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它们在发展中不断的相互调适互相促进,最终建立一种良好互动关系。

3、电子政务的推行改变了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其向服务管理型的转变,密切了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使政府真正把企业和公众作为客户,对其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4、电子政务由于推行开放式管理,有效的实现了公众对政府事务的参与与监督,从而加强了政府的廉政建设。通过网络推行开放式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现在也是国际性的政府改革趋势。

围绕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报告分四部分总结了过去一年电子政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最新进展,力图全方位勾勒电子政务在中央、地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报告的第二篇是本报告的主体,内容涉及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模式、信息资源总体评价框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政府网站与信息公开等诸多热点难点问题。报告的第三篇探讨了电子政务领域的若干前沿课题,包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政府采购,并对2008年国际电子政务发展做了全面回顾。报告的第四篇围绕公共服务,介绍了旅游、交通、人口计生等领域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最新进展,以及部分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系统开发方面的案例。另外,报告大事记对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领域的重要事件做了较全面的记录。可喜的是,就在目前国内为是否设立CIO职位而争论的时候,有些地区已经开始了政府CIO的试点工作,虽然范围很小,但我们相信成功的效用会带来星火燎原之势。相信今后我国会全面实行CIO制度,大力培养政府CIO,一大批CIO会相继涌现出来。他们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复合型人才,是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直接对行政一把手负责,并接受上级CIO的业务领导。CIO通过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结合,负责主持建立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实行CIO制度将为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电子政务高绩效可以理解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体系的尽快形成。在这个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中有许多的指标,比如量化的指标,办事时间的缩短、办事程序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指标还是“公众满意度”。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得到公众认可,才能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功。

3、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

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结论

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再加上我国目前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我们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政府的极力投入、实施,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得参与、支持、配合及维护。只有这样我国的战争战斗力,才会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强大。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观点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观点二:运用信息技术是精兵简政的有效途径。

观点三:做好政务服务,是巩固社会安定及和谐发展的趋势。

观点四:未来战争,科技、效率及政体服务决定着战斗力及胜负。

【注释】

(1)周林:《军事信息学》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傅会民:《军事信息技术》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文献]

1、《电子政务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2、《信息技术与现代战争》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论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前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