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编辑:清风徐来 识别码:11-37415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0 18:38: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教师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学生共同成长,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改革中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这类新课程的开发,对于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发挥独特的作用,也为师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拓展了无限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本文结合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从“资源开发、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成果共享”几方面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让这类新课程展现出独有魅力的体会。

一、整合资源,共同协调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一体的新型活动课程。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及本校、本地区的资源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于2005年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申报了省级课题,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构成之一,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发展特色。但是,由于学校条件、区域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相应的课程资源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发展和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为了解决课程资源狭隘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注重师生共同协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非学科序列课程,是各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学参考书,也没有具体的教学资源。在利用教学资源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协调、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打通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领域。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我充分结合学生所学的各学科内容,把学生在各学科教材中所学到的、感兴趣的、能够体现的、想去表现的内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表现主体予以表达,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例如,我在《走进对联天地》的实践活动中,鼓励、指导学生开展调查,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1 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新年贺卡;音乐教师通过教授歌曲《恭喜发财》引导学生体会过年的欢乐情景。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不同学科的教师抓住了教材中的共同点,将其进行有益整合,不仅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新空间,体现学校(区域)特色。

广大农村是个大舞台,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设计时,我引导学生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协调家长、社区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挖掘社区资源,体现农村学校特色。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搬进社会,让学生置身其中,在社会大课堂里实实在在地了解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实施策略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我在《走进新农村》实践活动中,把学生带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示范村——健康村,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实践,走进新农村,感受新生活。

事实证明,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要将学校、社会资源整合,两者整体规划,师生共同协调,筛选资源,共享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库。这样,综合实践活动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二、活动设计,师生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设计是以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而展开的研究。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适合学生操作的典型主题进行研究,这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有收获的。但是,由于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相关条件限制,这些都很难真正付诸实施,从而造成已定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目标无法实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说,教师有效地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设计要体现师生合作。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提供多个主题让学生选择。确立的主题要体现科学性、指向性、实践性和可行性;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活动环节要清楚,措施合理,方法选择正确,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活动评价方案要具有激励性,体现师生共勉;成果展示形式具有多样性,体现成果共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八年来,每次活动设计我总是指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尽快地提炼出主题:①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里提炼主题。比如《交通安全常识》、《走进对联天地》等。②选择本地区的特色来确立主题,比如《走进新农村》、《广告知多少》等。③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整合设计主题,比如《团队活动》、《安全自护》、《班级民主管理》等。

这样,教师提供主题,引导学生从熟知的、身边的生活中发现、选择、确立研究主题,进行活动设计,学生深有感受,兴趣很浓。

三、活动实施,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这就需要活动实施时,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探究空间。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特别注重指导小组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帮助组长解决一些问题。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要学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资料收集员、活动记录员、宣传联络员等。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地发挥专长作用。

例如,我在《安全自护》实践活动中,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阅读书报、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校学生的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学校实际展开讨论,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又通过学生自由组合,成立了五个活动小组:校园安全小组、一路平安小组、居家安全小组、绿色食品小组和和谐自然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和组员根据小组制定的活动内容和已经掌握的信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对集体活动安全、上下楼梯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用电、防火安全、冬季取暖安全等进行探究。这种活动形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和精神,更主要的是普及了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事故隐患。

事实证明,由于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强点拨指导,体现了师生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堂课围绕研究的主题开展学习,活泼生动,趣味性浓。因为这样的教学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代替了教材,学生感兴趣,感到离自己很近,所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四、活动评价,师生互勉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主要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要体现师生互勉。要在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在实践操作中,设计、制作、表演、展示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

每次实践活动评价,我注重采用学生反思式的自我评价,交流式的小组互评,互勉式的师生互评等方式,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

指导教师对每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总结各个阶段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看主题确立是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选择、确立主题;引导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是否符合 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实效性;活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技术、收集整理资料、记录研究情况、遇到困难时是否指导到位;还可以邀请家长和有经验的同行进行点评,以此不断完善自己。

五、成果共享,教学相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历经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会大大激发其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最后的活动成果以什么方式来呈现、表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成果。

例如,在学生开展的《交通安全常识》、《安全自护》实践活动中,我将成果材料做成课件的形式,声音、动画与文字图片结合,声情并茂地在校电视台展示,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此外,我们也可以将材料装订成册或以展版的形式、文艺表演的途径予以展示;还可以在团队活动上展示和到兄弟学校、社区交流,形成成果共享。

在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潜心研究的兴趣;学生的观察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多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达到在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自己拥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勇于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师生互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霸主”地位。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渐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彼此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形成“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第二篇:综合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

综 合 实 践

—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

高密市东关小学

综合实践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从小就应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校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来,从茫然摸索到逐步成熟,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高涨,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对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从三方面汇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情况:

一、辐射带动,研训结合。

(一)、请进来,走出去,辐射带动,共同提高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每学期都要进行预约式教研,请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来给我们上课,共同交流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操作、问题与困惑。我们还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写出学习心得,并运用学到的经验与自身教学实际相结合讲授观摩课,达到“骨干培训、专业引领”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将继续通过外出学习、比赛等渠道,让教师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及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并通过交流汇报的形式,帮助全体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学校教师整体能力水平。

(二)、抓落实,促长效

为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我校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纳入了跟语文、数学、英语同等重要的位置,列入每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大比武中来,其成绩纳入教师的考核。同时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两周一次同步研讨。加强组织学习与交流,通过主题报告、观看视频等活动,解决教师在活动开展中的相关问题,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了他们在课程实施中的许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因为有了多次的培训交流,教师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热情高涨,理论学习意识增强,自主探究的氛围愈见浓郁。

二、选择主题,开发内容。

1.关注学生兴趣,促目标有效达成

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直接生活经验,建构一个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课程领域,这样,学生才会对综合实践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从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较受学生欢迎。比如,我们有的年级选择了《水果的学问》、《服装的调查》、《生活中的纸》、《走进生活,了解蔬菜》等活动主题,这些主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每天都要吃水果蔬菜,都在写作业,都要穿衣服,学生对这些并不陌生,但对相关知识并不了解,由此才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才会促使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进行调查、访问、查找资料。通过汇报,使我们感到学生收获很多,不仅了解了一些知识,如纸张的发明、分类、用途,服装的历史,水果蔬菜的营养价值等;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如学会了纸艺制作,了解了穿衣服的学问,懂得水果蔬菜的正确搭配,能做一两样简单的菜肴等;还受到情感的熏陶,尊重他人的劳动,节约每张纸,不挑食等等。这些选题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使学生不仅能可望而且可及,因此收到较好的效果。

2、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打造学生实践高地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很多学科课程中都可以找到实践与探究的内容。如:

我们的数学课也与综合实践活动密切结合,如在教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42页第四单元综合应用《变化的影子》时,老师就让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老师在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如图课件)每组均在课前合作选择自己小组的测量地点,确定测量时刻,测量物体,制定测量计划,小组内通过实践活动完成表格。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课内活动,首先是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抽象概括、得出结论、总结提升

再如六年级数学中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教师提前安排学生回家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家中的苹果、萝卜或胡萝卜切成圆柱形,然后把制好的圆柱体底面的直径或半径平均切成若干份,再重新拼一拼,试一试还能拼成什么体?思考一下根据转化的思想可以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这样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分别展示,并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活动操作,很容易的把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在活动中总结出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我们还进行了科学与综合实践、语文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探索。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我喜欢的节日》,作为语文课,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在教师指导下,中外节日的不同、传统节日的弘扬等有许多可以探究的问题。新课程中的许多学科,很容易整合成为一次主题活动。如学习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研究过程中又衍生出了不同的主题,如《家乡的树》,我们设计了观察树木、收集树叶等系列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观察大自然,了解家乡的树种,体会人与树木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爱树、护树的良好习惯,又能采用探讨、研究与贴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这样把科学、语文、美术、劳技这些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活动性。3.结合德育工作,丰富课程资源

我们认为,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比如我校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平时表现的不良行为,选择了《文明礼仪交际教育》,内容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一些服务性强的单位,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现代人礼仪交际,学习礼仪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举行、感恩语言描绘、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社会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有的班级针对现在的学生只知向父母索取,享受爱不知回报爱的现象选择了《我的爸爸妈妈》,有的班级针对学生乱花钱确立了《零花钱该怎样花》,以及浪费现象严重《我与环保》等活动主题,围绕主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及季节性的变化;收集、交流有关水的资料,开展家庭、学校节水活动;开展校园、家庭垃圾产生、分布、处理情况调查,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文明三弯腰”等活动。4.回归生活,服务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举行学校、社区的各种环保知识竞赛、绿化养护等活动,创作环保漫画、环保小报,进行环保社区宣传活动,参与学校、社区的规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等。还有的班级选择了《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优美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家乡人民生活的昨天和今天,对家乡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等。5.课内与课外完美结合,架知行统一之桥

我们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学校统一布置的“三六”生活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做到课内与课外的完美结合。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可以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三·八”妇女节,布置同学们回家当一天家,体验母亲的辛劳,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妇女节的由来。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见闻,进一步激起同学们对妇女,对母亲的尊重、敬爱。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节日,可以“话中秋”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与中秋节有关的活动,如:了解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查找中秋节的由来,调查月饼的种类、规格、产地等,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等。

6、丰盈的社团活动,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生活技能、调查交往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在与学校艺术学科相结合中,学校充分挖掘教师特长,结合教师的业余爱好、兴趣倾向、知识领域,将特长突出的教师纳入社团辅导当中来,成立了机器人社团、书法社团、国画社团、排球社团、古筝社团和竹竿舞社团等,在学校第24届艺术节汇报演出中学生们的竹竿舞令人耳目一新,得到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学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成立了剪纸、小主持人、葫芦丝和武术等社团,让孩子们在不同的领域得到最优的发展。同时培养出了一批在机器人操作上有潜力的学生,并组织他们参加省、市等各级各类的机器人大赛,连年多人次获得省赛一等奖,其中任多同学在今年的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辅导老师也在不断成长,许多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所写的案例在市征文中获奖。

三、加强管理,多元评价。

学校对课程进行常规管理,加强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采取听随堂课和教学评比相结合的办法管理课堂教学,真正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校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进行主题活动、自选课题活动、生成性活动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本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学校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观摩、研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等活动,反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总结改进工作的经验。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学校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入档案袋,如:学习环保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可以搜集图片或拍照。二是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培植下,在老师们的大力协作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会更加完善,将有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第三篇:让师生在书香浸润中成长

让师生在书香浸润中成长

——加区六中中学特色学校创建阶段性总结

一、对书香校园的解读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铸人铸魂,一个真正优秀的学校,必然是一个文化土壤丰厚的学校,他以自己多年积淀起来的独特的文化激励、感染人、培养人,而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也必然是一朵芬芳浓郁文化气息的奇葩。因此,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就是创建文化的过程。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仁人志士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则是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当新一轮课改走进校园、走进师生、走进家庭;当未来的教育已经从重知识中认识到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的时候,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我校创建书香校园的条件

特色学校的创建,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认识,我们从校情、教情和学情出发,着力寻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即让校园充满书香气息,让读书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点。1.创建书香校园的必要性

我校教师初始学历普遍较低,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部分中老年教师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青年教师专业趋向波动,言行浮躁,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读书风气不浓,俗气未脱,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强。另外受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普遍下滑的影响,生源质量差,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较差;受社会转型期浮躁情绪的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缺乏学习热情;视野狭窄,受新的读书无用思潮影响,学生对读书的意义存在误区,缺少创造精彩人生的原动力。

2.创建书香校园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校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具备创建书香校园的机制保障;我校教师教风朴实,作风踏实,怀有强烈的改变自身命运和学校处境的愿望,具备创建书香校园的外因条件;

三、积极实践,探索创建书香校园的有效途径 1.营造氛围,让环境散发书香

着力营造浓重的文化氛围。在教学楼、餐厅、宿舍的每面墙壁悬挂文化牌,文明标语、名人名言和师生习作,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师生阅读的书页,让每栋建筑,每块绿地,每棵树都散发书香。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

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学校在现有图书资源的基础上逐年购置添补,会集征订报刊杂志配置学校阅览室,坚持全天定期对师生开放。

整合学校现有网络资源,搜集适合教师及广大学生阅读的电子图书,将软件安装到多媒体教室。面向全体师生开放,教师可随时阅读。

继承传统,搞好师生书画展。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悬挂在学校墙壁、走廊、处室等地方;制作了艺术宣传橱窗;在教室、宿舍、办公室张挂名言文化匾额、条幅,借古今中外文化巨人之口告诉师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让班上的墙壁、黑板、条幅、图书角充溢着浓烈的书香,促使学生读书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2.挖掘潜力,让资源衍生书香

强化了教师的知识引领作用。学校开展教师读书“五个一”活动,此举旨在让老师们在读书中感悟教育,读教相长,完善自我,提升教育艺术。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学习沙龙活动,全体成员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个案反思、教育叙事等,已有多篇发表或得奖。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校规定青年教师每周参加两次集中学习,由校内名师就教学与读书、教学法、德育工作、班主任艺术、专业成长、教学研究、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讲座,促进了新老教师共同提高;平时要求青年教师制定阅读计划,坚持读书,定出读书笔记;为新教师举行隆重的新老教师结对拜师仪式,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定期更新充实校园网站内容。认真用好网络图书馆。提倡每位教师利用我校网校备课。

大力推进课外阅读行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由学生推荐好书供全班学生共同阅读),学校图书室每天利用时间为学生服务,使学生有书可读。每学期各班要求每位学生购买一本好书,班内学生轮流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将指导读书落实到每位教师。3.精设活动,让活动绽放书香

坚持做好每周一次的校园讲坛。学校充分挖掘内部资源,摒弃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观念,就校内名师根据个人特长,从求学、励志、做人、处世、时政、科普等方面为学生讲座,既锻炼了教师,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演讲。

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把一个时期以来的读书心得体会向师生报告,或在《教师论坛》上交流。旨在向师生推荐新书、交流观点、介绍方法、激发兴趣。

加强了教育科研。为鼓励教师读书,学校坚持每年为教师订阅书刊出资补助。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师外出研讨、学习、培训;学校还出台了科研管理制度体系相应的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利用联片教研优势,使我校更多的教师能向外校优秀教师学习;学校定期组织“教坛新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优”、“教学能手”、“三种模式课堂教学应用竞赛”等各类特色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加大了课题研究的引导、支持、奖励力度。实抓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包括演讲与口才、教学设计、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命题等其它多方面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能力等内容。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创造性的举办各类学习活动、竞赛活动、主题活动、观摩活动、文娱活动;坚持做实师生在国旗下讲话;初中年级增设写字课;精心组织诗歌朗诵赛;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隆重举行国庆文艺汇;学校开设特色班,以特色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学习。

激励活动常抓不懈,对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师生,学校都要召开大会,隆重予以表彰,使师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制度落实,措施有效

落实工作责任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特色项目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确保了特色项目建设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建立检查指导机制。建立了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五、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书香味由淡变浓。在读书报告会上,选手们妙语连珠、高潮迭起;在文艺表演中,师生同台献艺,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既有配乐诗朗诵、课本剧表演、诗歌接龙,又有相声、快板、讲故事等等,可谓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在课堂教学方面,改变最大的当数教师抓住教学的基本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目标式教学和学案式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受到了学生欢迎。这些活动集中展示了学校近段时间以来创建书香校园的丰硕成果。“靠质量求生存,凭特色谋发展”是武威第三中学的矢志追求。成绩面前,我们不会放慢前进和发展的脚步。在“不畏强者、不甘人后、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精神指引下,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四篇: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王任

在一次培训中,培训专家问:“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能简单的画出来吗?”老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我没有站起来说话,但我觉得学校不管是设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山村,不管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是好是坏,如果学校里的孩子和老师们充满欢乐,这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是啊,幸福,幸福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每天面对山珍海味的时候却嚼之无味;当一个人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却整天心情烦闷,那他会是怎样地度日如年啊!幸福应该是每一个应该有的生活感受。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传播者,教师应该让孩子享受到生活及学习的幸福。

是的,正如郭文红老师所问的那样:现在的学生有幸福感吗?他们快乐吗?这样的教育富有儿童情趣吗?或许不能一概而论。但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除了上课便是作业和考试,是不会有幸福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五彩缤纷,感悟同学、老师、父母的真情,获得不同的生活感受,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幸福的童年生活。

幸福也是有载体的,其中一种载体便是丰富多彩的活动。郭文红老师用了许多她拍摄的真实相片呈现了她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精彩瞬间。各种校内外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感谢郭文红老师,她所提供的案例及做法是可效可仿的,比如走进大自然系列活动,比如参观飞机场,比如每周一次的家长讲座和学生讲座等等。联想上个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展了许多活动,如班级文艺汇演、班级男子篮球比赛、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班级文艺汇演中,我们班孩子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个别学生以前没跳过舞,动作不那么协调,却练得认真刻苦。王桐同学那段时间皮肤瘙痒症发作,跳舞时汗水流下来,皮肤痒得难受,但还是默默地坚持住。班里的部分男孩子除了跳舞,还要参加班级的篮

球训练,为能在篮球比赛中拿到好名次,每天放学后还坚持练球到7点钟。他们也因此增进了友谊,谁买了一瓶饮料,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很有有福同享的派头。有的学生还请自己的父母当参谋,为他们出谋划策并当他们的赞助商,为他们提供活动赞助——水、队服等。是的,参加活动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或许其间还会受委屈、受伤等。但这些活动必定会成为他们的一种经验、一种财富、一种成长的营养剂。今后,我要带着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展活动,与他们一起享受快乐时光,并以相机、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嗯,想一想都觉得快乐。

第五篇: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解读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

《万花筒》教学案例

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小学 姓名:彭敏 邮编:430010 电话:***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

《万花筒》一课包含了光的反射、漫反射、散射等光学原理,教学目的就是想通过学生独立研究万花筒的活动,促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做中学科学、用科学,切实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感悟到小事情中往往包含着大学问,并在交流中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是教材的设计者、创造者,也是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点拨者,因此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点应该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展开,都应为学生服务,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科学探究情境下,动手做科学,体验科学发展的历程、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在这种以探究制作为主的课堂上,教师的话要少之又少,只是起引导、点拨、启发、激励的作用,而应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想、充分地做、充分地说,学生获取的知识、能力、技能、方法才真正是他自己的,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制作简易万花筒,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玩、看、做、想等科学探究中学习简易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并。

2、通过探究万花筒的一些奥秘,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难点:对万花筒图像形成原理的研究。

活动准备:

饮料瓶、宽透明胶、半透明塑料袋、黑色塑料袋、彩色纸及黑色纸、彩色碎纸屑或彩色珠子、双面胶、卡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自己制作的万花筒)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玩具,你们谁认识? 生:(齐声回答)万花筒。(师板书课题:万花筒)师:请大家来玩玩万花筒,把你们的发现或是你们感到有趣的现象告诉给组内同学。

(学生立刻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并且小声地议论。)师:哪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发现、你们感到有趣的现象? 生1:我们发现万花筒每转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样。

生2:我们看到里面装有小镜子、碎纸屑,都感到十分神秘。

生3:我在以前查过资料,其实里面装有一面可以反光的三角镜,在最底部还装了一些彩色纸屑,转动角度不同,图案就不一样。

师: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只要往筒眼里一看,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样。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不断地转,图案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叫“万花筒”。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教师制作的万花筒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并通过让孩子上台玩一玩的体验方式,有效激发孩子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探究制作方法。师:万花筒是不是很神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万花筒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将书翻到第10页,自学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制作方法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自学了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

学生自由提出困惑,教师随机指导制作方法。

(三)动手制作 展示评价。

1、生自制作万花筒。

2、展示评价。先小组内展示评价,然后在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时围绕是否精致、牢固等内容展开评价)

(四)小组实验 研究原理。(1)提出问题。

师:万花筒这么神奇,在刚才做和玩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学们猜一猜,万花筒内多变的图像可能与什么有关?咱们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好吗?(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师:你们觉得万花筒里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生1:三面镜,可以反光的作用。生2:它可把一个东西反射成几个,光从一面镜反到另一面,再从这一面又反射到三面镜子。师:万花筒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筒中的彩色碎屑经过三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就形成了美丽的图案。在旋转万花筒,碎屑的排列发生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花型。彩色碎屑,在三面镜子上连续多次反射,形成无数的碎屑虚像,组成一幅幅彩色图案。

(五)总结收获、创意制作:

师:今天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万花筒,心里应该挺开心的。今天做的这种万花筒内部是三棱镜的,如果我们把内部做成五棱镜或六棱镜的那里面产生的图案又会是什么的?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尝试。

活动反思: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放开手脚,做学生智慧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一)以人为本,调动学生参与欲望。兰本达教授曾提出:教学可以看作是提供特定的情景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学生要投入就要有投入的愿望和迫切的心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喜爱的活动,用富有激情幽默的教态、语言演绎教材内蕴的情感,点燃学生好奇求知的“火花”,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

儿童天性爱玩,最愿意玩,也最想有创意的去玩。教师可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因素,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结合起来,孩子们会玩性盎然。而万花筒的制作就顺应了学生玩的需要,因而孩子们兴趣浓厚,不仅爱玩,还渴望玩出创意。

(二)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观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探究。

儿童天性好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儿童的天性为这种教学提供了必然。教师不要把自己制造的教学任务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设问题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探究愿望。

在《创意万花筒》一课中,我先让学生玩万花筒,再让学生说从万花筒里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又玩又说的导课情景,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接着我出示了自己制作的简易万花筒,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制作欲望。当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成功地制作好万花筒后,我又精心地设计了“你们的万花筒里是不是也能看到美丽的图案?谁能说说万花筒为什么会产生万花呢?”这样的两个问题,引导让学生由动手制作阶段转入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研中玩,玩中学。课尾在学生合作研讨、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形象、直观地课件,让学生的探索结论得以升华。

(三)以人为本,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时空。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动手实践、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去发现新知。

(四)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灵魂。

教师要因人而异,想办法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对知识有缺陷、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参与探究时扶一扶,点拨探究方向、方法,而不是教他具体如何去做;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教师会教我做的依赖思想;更不能干扰大多数学生的探究活动,它只是一种个别行为。对双基扎实、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一定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不断深入探求研究的热望,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学生就会保持高昂持久的探究热情,将探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总而言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独立的主体,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强调学习的参与过程,体现出指导——探究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活动。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