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农村中小学如何有效地推进“三生教育”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11-786046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6 22:42: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如何有效地推进“三生教育”

农村中小学如何有效地推进“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1)。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云南省自实施“三生教育”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08年12月份对部分学校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表明:9814%的学生对“三生教育”感兴趣,8416%的学生认为参加“三生教育”没有学习负担,8616%的学生认为参与“三生教育”直接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用。95%的学生参与学习“三生教育”的自我评价态度积极,98%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三生教育”学习后有不同的变化(2)。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识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有效地推进农村中小 “三生教育”呢?

一、加深对“三生教育”内涵的理解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决定》的理解,准确地概括了“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同时对“三生教育”的内容框架也进行了规定,为我们准确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实施“三生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三生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

“三生教育”作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来抓,是合乎教育规律,顺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需要的。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家庭幸福

必须以家庭成员的幸福追求为前提。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小建立高尚的幸福观,去追求一种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是实现家庭幸福的基出。家庭幸福以每个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为标志。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和谐,是生命的和谐振、生存的和谐。实施“三生教育”对帮助学生增强爱心、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从小树立正确的家庭幸福观,培养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激情、理智和意志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

1、抓好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

2、抓好家庭教育。教育部门要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要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要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3、抓好社会教育。教育部门要主动参与优化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效机制。

四、“三生教育”的教学原则

1、人本性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了取向,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促进人的发展。

2、实践性原则。突出实践育人的思想,着眼于智、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课堂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3、现实性原则。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中切合我国国情及地方实情。

4、整合性原则。注意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使各科教学能优势互补,互为延伸,构建整体合力。

五、“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

1、引导型教学法

引导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主张以实践性为特征的整体性学习代替传统的知识学习行为。要求

教学过程中“教、学、做合一,手、心、脑并用”,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师需要改变主讲的角色,成为项目主持人或导演者,让学生集体主动参与,并且教学答案非唯一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沦、交流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3、讲座式教学法

结合“三生教育”的内容,选取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较有争议的问题,为学生开办各种相关的主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谈人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体悟。同时也要求学生开设讲座,讲座的对象是教师和同学,讲座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问题选取,讲座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为宜。

4、渗透式教学法

课程大纲明确规定的、渗透在其它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内容,可结合相关课程进行教学,一方面,结合通识教育中的必修课程进行分散教学,如结合《形势与政策》进行生命、生存和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结合相关的校级或院级选修课程进行教学,诸如人际关系心理学、云南文化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文化选讲、当代婚姻社会学、民族歌舞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进行“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5、活动式教学法

活动式教学是全方位多元互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以“第一课堂”的常规教学为中心,以“第二课堂”和“两个范围”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各种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策略,使“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社会各届、学校各部门、学院与班级组织的相关活动开展起来, 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课程教学与班、团、队活动的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第二篇:在农村中小学如何有效地实施

在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地实施“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识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有效地对农村小学生实施“三生教育”呢?

1、加深对“三生教育”内涵的理解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决定》的理解,准确地概括了“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同时对“三生教育”的内容框架也进行了规定,1 为我们准确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实施“三生教育”奠定了基础。

2、实施“三生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

“三生教育”作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来抓,是合乎教育规律,顺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需要的。“三生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是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实施“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其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发展现代教育必顺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努力培养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

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家庭幸福必须以家庭成员的幸福追求为前提。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小建立高尚的幸福观,去追求一种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是实现家庭幸福的基出。家庭幸福以每个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为标志。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和谐,是生命的和谐振、生存的和谐。实施“三生教育”对帮助学生增强爱心、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从小树立正确的家庭幸福观,培养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激情、理智和意志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

(1)抓好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

强化课堂教学。省教育厅集中力量编写以“三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云南省素质教育基础工程系列教材,供各级各类学校使用。学校要以适当的方式开设 “三生教育”课程,保证必要的学时,我校主要是三、五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要求每周一节,教师上课前要深钻教材、教案,掌握必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还要求其他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他各门课程中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突出实践活动。我校地处山区,全部学生均来自农村,并且大部分学生是彝族,为开展“三生教育”提供了条件,因此我校要求要根据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开展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特别是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关键的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

注重文化育人。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塑造学校形象和提炼学校精神为重点,以比较优势和特色创新为核心,以培育优良的校风为目标,深入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提升学校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层次,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2)抓好家庭教育。我校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就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要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因为我们学生的家长都是农民,因此特别要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用积极、良好的行为给孩子作榜样和示范。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交流会,召开家庭教育咨询会、研讨会,推介家庭教育书籍和家庭教育影视片,开展家访、与家长交心谈心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实施 “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3)抓好社会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因此我们学校主动参与优化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效机制。主动争取文化等部门的支持,多创作和生产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基地、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社会教育单位,邀请派出所的民警到我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对学生实施“三生教育”。主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为组织开展“三生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方法

(1)主体教育。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鼓励、引导受教育者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把教育的过程和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统一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实现自身的教育利益。

(2)认知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着眼于知行统一,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方法等晓之以理,为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行为教育。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教师和家长首先就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就要增强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就要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从而用自身的行为给学生作出示范、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4)差异教育。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村子之间、家庭之间、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意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和 因材施教。

(5)全面教育。实施“三生教育”要依靠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育人的根本就是要使学生有健康的心智,有实践能力(包括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创意能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我认为对学生来说,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是精神贫困更为可怕。物质贫困孩子上不了学,政府都在资助,但是精神平困却是资助不了的。我们要通过“三生教育”,使我们的教育精神不流失,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提高他们的能力,健全他们的心智。

总之,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教育自身和谐健康发展的自觉需要,同时是顺应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教育的根本目的相辅相成,对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优化人的发展的有效举措。

第三篇:云南推进“三生教育”

创新工作方式 丰富德育内容

云南深入推进“三生教育”

2011-10-22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昆明10月21日讯(记者 李配亮 杨云慧)云南省今天在昆明召开大会,总结“三生教育”经验,探究“三生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三生教育”各项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云南省副省长曹建方出席会议并讲话。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自2008年初在云南实施以来,现已在24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和学校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刘利民说,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云南省的实践给了我们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许多启示:一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有效切入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二是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注重生活、学习、成长的真实体验,提高教育的实践性;三是按照学生的教育规律,大中小幼衔接,各种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就如何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刘利民强调,一是夯实基础,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提高认识,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顺利推进;三是拓宽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刘利民提出,希望云南省利用“三生教育”这个有效载体,继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丰富德育内容,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完善“三生教育”,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第四篇:论文:小学阶段应如何有效地实施“三生教育”

小学阶段应如何有效地实施“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识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实施“三生教育”呢?

一、加深对“三生教育”内涵的理解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二、实施“三生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

“三生教育”作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来抓,是合乎教育规律,顺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需要的。“三生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是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教育。对小学生实施“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其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发展现代教育必需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努力培养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

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家庭幸福必须以家庭成员的幸福追求为前提。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小建立高尚的幸福观,去追求一种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是实现家庭幸福的基础。家庭幸福以每个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为标志。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和谐,是生命的和谐。实施“三生教育”对帮助学生增强爱心、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从小树立正确的家庭幸福观,培养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激情、理智和意志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

1、抓好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

学校今年在二至五年级开设“三生教育”课,保证必要的学时,进行灵活的考核评价,给予一定的学分,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充分挖掘其他各门课程中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在已经建立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与陶艺教学与‘三生教育’课程整合教学中,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科教学过程的变革,提高‘三生教育’的教学质量。

突出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开展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特别是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关键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

注重文化育人。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培育优良的校风为目标,深入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校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层次,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2、抓好家庭教育。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用积极、良好的行为给孩子作榜样和示范。通过举行家长交流会和个案分析会,召开家庭教育咨询会、研讨会,推介家庭教育书籍和家庭教育影视片,开展家访、与家长交心谈心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四、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方法

1、主体教育。要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鼓励、引导受教育者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把教育的过程和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统一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实现自身的教育利益。

2、认知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着眼于知行统一,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方法等晓之以理,为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行为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教师和家长首先就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就要增强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就要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从而用自身的行为给学生作出示范、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4、差异教育。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家庭之间、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意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和因材施教。

5、全面教育。实施“三生教育”要依靠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育人的根本就是要使学生有健康的心智,有实践能力(包括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创意能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我认为对学生来说,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是精神贫困更为可怕。物质贫困孩子上不了学,政府都在资助,但是精神平困却是资助不了的。我们要通过“三生教育”,使我们的教育精神不流失,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提高他们的能力,健全他们的心智。

总之,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教育自身和谐健康发展的自觉需要,同时是顺应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教育的根本目的相辅相成,对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优化人的发展的有效举措。

第五篇:浅析农村小学教师如何认识三生教育

浅析农村小学教师如何认识“三生教育”

红土坡中心学校校本培训讲座

一个生命从孕育到呱呱落地,茁壮成长,无不经历一个艰辛的历程,可以说人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因此,如果人们可以随意抛弃生命,是对家庭、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个人道德自私的恶果。特别是中小学生处于身体成长和生理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朝气蓬勃,热爱生活,兴趣广泛,但又不顾条件允许急于满足条件需要,容易造成失败和挫折,甚至误入歧途,轻视自己的生命,把痛苦留给家人。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就是要在各校学生中广泛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

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家庭幸福必须以家庭成员的幸福追求为前提。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小建立高尚的幸福观,去追求一种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是实现家庭幸福的基础。家庭幸福以每个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为标志。社会的和谐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和谐,是生命的和谐、生存的和谐、生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三生教育”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人的感恩之心,树立正确的家庭幸福观,培养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激情、理智和意志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有诠释这个“三生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特别作为农村小学教师的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实际,对“三生教育”有些肤浅的感悟。下面我就与大家共同探讨对“三生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一、深入细致,切实掌握“三生教育”产生的过程及背景

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查阅到“三生教育”产生的背景及过程,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社会人群中轻视人的生命,甚至虐待生命,用死的事实告诉我们深刻的教训。学习、就业、生活是我们现代人饭前茶后的话题,无人能逃避。“三生教育”或许给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方法和途径,至少给我们辅助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征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提升个人的思想情操指明了方向。我们再来看一则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我们国家每年约有112983个15岁—34岁的人死于自杀,约占相应人群死亡人数的19%,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心里不健康导致情绪激动引起的自杀。大家或许会怀疑其真实性,或许会怀疑他人另有歧图。但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些人群中,也许将来会成为科学家、文

2学家、学者等等,我们也难以预料,但我们难道就不为这样短暂而未开花结果的花儿提前凋谢而感到惋惜和沉痛吗?是啊,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已迫在眉睫,让这样的惨剧不再重演,请每个社会人反思生命,正确诠释自己人生观和社会观。

二、定位准确,真正扮演好“三生教育”第二导演的角色

人降生在地,就和父母紧密接触,我们不妨把自己的父母作第一任老师。但我们第一任老师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干农活、在外打工养家胡口,起早贪黑上山干活等等无疑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何谈对孩子的教育。只要供给孩子钱用,有衣服穿,吃饱穿暖,最多教育孩子“不要像爹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只会翻泥巴团过日子”这些言语罢了。这里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全国13亿农民的水平和思想怎能和教授、研究生相提并论,但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勤俭、质朴、坦诚的人性品格难道其它人,其它行业不需要吗?从而第二任的艰巨任务就落到小学教师的肩上,如何把握好农村小学教师第二导演角色呢:

1、积极而为,把家长“导好”。农村家长缺乏相应的培训,可以说“三生教育”是何物都不知晓,何谈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太大的困难和艰辛。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书要指导好家长,提醒家长不能只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最重要的还要回到思想教育,教会孩子在社会上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这里也许显得有些苛刻荒凉,但我们必须走此道才行,只有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荒凉的沙漠会长出粗壮的大树,山沟里才会飞出金凤凰的。

2、准确定位,把学生“导好”。现代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坚守教育公平,培育人的健康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和引领时代进步的伟大事业。现代教育具有人本化、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现代化和公平性、民主性、科学性、法制性、创新性等特点。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本质是促进人的现代化,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发展现代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为本,以教师为本,最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三生教育”渗透在整个人的一生中,小学生刚步入知识的门槛,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基础不牢,何谈高楼大厦呢?教师在教育中充当主体地位,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得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正确认识生命等。我曾经做过长

大后要干什么这个调查问卷(1—6年级学生),低年级好多填“现在还不知道”,高年级填“科学家”等,看到这些我有些迷茫而不感,我们应该重新正视理想教育,显得有些可笑,从而给我们教育工作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如何指引好孩子完成伟大的理想,不管怎样教师应贯彻落实好“三生教育”,辅助孩子成参天大树,从实际出发体现人生价值,立足于帮助个体成长,着眼于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于培养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公民。

三、深入研究,切实找准农村“三生教育”中的困惑

掣肘“三生教育”在农村小学中深入开展的问题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方面:农村教师师资队伍建伍不足,一个教师几乎是全面手,什么都要教,苦累是明显的,可精神生活并不富裕,这样让课堂融入“三生教育”是不是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教遇学这样感叹道“有心而力不足”并无道理,在应试教育这个大包袱中,“三生教育”也显得微不足道哪也是必然的了。这些也许显得农村教师有些缺少奉献,展现出自私苗头,当然每个人在社会上要生存,都有美好的梦的追求应该没错,只有这样顺理言说一下吧!

我们设想一下吧,如果没有这个“应试教育”大包袱,是否有更多的时间来传达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本领。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校似乎找到了一些安慰,何必到羊圈里只剩一只的时候,才想起来修圈呢?我们再来看一个活生生的事实:是个让全世界振惊的事实——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在地震中只有自救才能和死神搏斗才幸存下来,再看北川的孩子们通过平时的生存演练而幸存率达到最高,由此可见生存教育还应从娃娃抓起。

2、家长方面:要上大学,跳出农门必须考高分,何必搞什么“三生教育”,甚至读到了大学,就业还是一个大问题。这些也许和家长们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奉劝天下之家长,有生命、才可能拥有一切,生命是一切的前提,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呢。

3、学生方面:一方要面临着家长的压力,必须考个高分,考了高分过春节才有新衣服,分考不高,一切免谈。另一方面教师追求全班学生都能考个高分,才显示出自己的能干和才能,全班每个都考100分,但上完大学后,面对挫折,产生轻生,这也显得太传奇色彩吧?第三方面现在孩子缺乏自信刻服困难的决

4心,再给他们多加一门“三生教育”课似乎增其他们的负担,产生怕学、愿学也是在情理之中。

四、开拓进取,努力让“三生教育”在农村小学绽放光芒

农村现状信息交流不畅,硬件设备不足,明显摆在我们面前,或许存在着更大的困难,有些教师认为“三生教育”小考、中考、高考都没有参加考试,何必那么费心?古人云“磨刀不费砍柴功”,只要学生对自己的生命、生活、生存有正确的认识,难道还学不好吗?现在不管是城市学是农村的孩子都在温暖阳光下成长,可一到冰天雪地就不知去向,这还不让我们每个敲响了警钟。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给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教育的难点,这些孩子的生存能力我们还是先打个问号吧?农村“一般家庭两个孩子”在家是长辈们的宝中宝,放星期只是在家做作业,哪有家长特别愿意让他们到地里干活锻炼呢?这些孩子在这样特别优化的环境中,能很好地锻炼吗?反而让他们的生存能力大大折扣了。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还是应该正确审视,坦然面对。

五、团结合作,全面推进“三生教育”向纵深发展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三生教育”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生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培养学生的高尚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啊,“三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自觉行为,紧密相联,一环扣一环。家庭、学校在“三生教育”中充当教育者、指导者的角色,这些教育成功要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检验,去实践。我们不妨这样来做一个比喻,一场完美的战役的胜利,不能只靠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要有一个正确的司令员的指挥、发令者。发令者产生误差只有让更多的士兵负出更多的牺牲,试问这个结果,是发令者还是士兵的责任呢?由此每个人多份责任感,成功的机率将会提高很多。责任感在工作中就是责任心。被人称为“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邓家海无村山村的刘汉希望小学在5、12大地震中,全483名学生及全体教职工

安全撤离,堪称一绝,无疑是负责的政府、出资人、施工方,监督部门的名负其责带来的奇迹。

作为一名教师,育人的根本就是要使学生有健康的心智,有实践能力(包括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我个人认为,对学生来说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精神贫困更为可怕。物质贫困孩子上不了学,政府都在资助,但精神贫困却是资助不了的。我们要通过“三生教育”,使我们的教育精神不流失,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提高他们的能力,健全他们的心智。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命,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力,教育学生懂得珍惜这份权力,也是我们教师的使命和职责。生活是快乐之本,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生存,则是去展现宝石的价值。尽情地享受美好的人生,在生活中寻求人生的真谛,人生的价值也将得到完美的体现。

农村中小学如何有效地推进“三生教育”
TOP